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郑燮《板桥诗钞》三卷等刊行。

输入历史事件:

郑燮《板桥诗钞》三卷等刊行。

公元1749年 本年
郑燮《板桥诗钞》三卷等刊行。

贩书偶记卷一五:“《板桥诗钞》三卷、《词钞》一卷、《小唱》一卷、《题画》一卷、《家书》一卷,兴化郑燮撰。乾隆己巳上元司徒文膏精刊。”[按,郑燮诗前后刻及词均有自序,未署日期,一并附于此]前刻诗序云:“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习气。二三知己屡诟病之,好事者又促余付梓。自度后来亦未必能进,姑从谀而背直。惭愧汗下,如何可言!板桥自题。”后刻诗序云:“古人以文章经世;吾辈所为,风月花酒而已。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虽刳形去皮,搜精抉髓,不过一骚坛词客尔,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三百篇》之旨哉!屡欲烧去。平生吟弄,不忍弃之。况一行作吏,此事又束之高阁。姑更定前稿,复刻数十首于后,此后更不作矣。板桥又题。”词序云:“燮词不足存录。简亭楼夫子谓燮词好于诗,且付梓人,后来进益,不妨再更定。嗟乎!燮何进也?燮年三十至四十,气盛而学勤,阅前作,辄欲焚去。至四十五六,便觉得前作好。至五十外,读一过,便大得意。可知其心力日浅,学殖日退,忘己丑而信前是,其无成断断矣。楼夫子是燮乡试房师,得毋爱忘其丑乎?”“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再三更改,无伤也。然改而善者十之七,改而谬者亦十之三。乖隔晦拙,反走人荆棘丛中去。要不可以废改,是学人一片苦心也。燮作词四十年,屡改屡蹶者,不可胜数。今兹刻本,颇多仍旧,而此中之酸甜苦辣备尝而有获者亦多矣。世间为父师者,见其子弟之文疏松爽豁便喜,见其拗渺晦拙便忧。吾愿少宽岁月以待之,必有屈曲达心、沉着痛快之妙。天下岂有速成而能好者乎?少年游冶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辛、苏,老年淡忘学刘、蒋,皆与时推移而不自知者。人亦何能逃气数也!”又,本年自撰《十六通家书小引》云:“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叙。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至含讥带讪,遭其茶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叙为得也。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叙为!郑燮自题。乾隆己巳。”(《郑板桥全集•板桥集》


章楶(1027—1102)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范仲淹《上执政书》。
诗:欧阳修《题金山寺》、欧阳修《甘露寺》、欧阳修《琵琶亭上作》、晏殊《丁卯上元灯夕二首》。
辛未(六日),以知扬州、祠部员外郎杜衍为刑部员外郎。
壬午(十六日),工部尚书、平章事张知白卒。
著有:《御史台仪制》六卷(《宋史•艺文志三》)。
壬子(十七日),(王)曾加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吕夷简加户部侍郎,鲁宗道加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夏竦加给事中。
己未(二十四日),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公事范雍为枢密副使,仍班姜遵之上。
辛酉(二十六日),以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知益州薛奎为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公事,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程琳为枢密直学士、知益州。
丁巳(二十三日),赐光禄寺丞、集贤校理李淑进士及第。
己巳(七日),祠部员外郎、直集贤院丁度为京西转运使。
上复命殿中丞陈执中为右正言。
戊寅(十六日),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学士刘筠以龙图阁学士知庐州。
晏殊之出也,上意初不谓然,欲复用之。
丙午(十五日),太常少卿、直昭文馆陈从易为左司郎中,兵部郎中、集贤院修撰杨大雅,并知制诰。
癸卯(十三日),翰林学士宋绶等上所撰《天圣卤簿记》十卷。
林逋卒,61岁。
著有:《和靖集》三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西湖纪逸》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下》)、《句图》三卷(《宋史•艺文志八》)。
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
甲子(四日),以大理评事范仲淹为秘阁校理。
欧阳修至汉阳,谒胥偃,留置门下。
冬,随胥偃至京师。
忆为进士时,从故胥公自南还,舟次郡下,游里市中。
(辽圣宗太平八年)是岁,放进士张宥等五十七人。
王安国(1028—1074)生。
蒲宗孟(1028—1093)生。
李定(1028—1087)生。
孙觉(1028—1090)生。
徐积(1028—1103)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