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初二日,王夫之(1619一1692)卒。

输入历史事件:

  初二日,王夫之(1619一1692)卒。

公元1692年 正月
  初二日,王夫之(1619一1692)卒。

王之春《船山公年谱后编》:“(国朝康熙)三十一年壬申,公七十四岁。居湘西草堂。正月初一日,公衣冠谒祖。初二日清晨,起坐不怿,指手录《武夷公行状》《墓铭》,付长孙生若曰:‘汝慎藏之。’谓子敔曰:‘勿为吾私立谥也。’良久,命整衾。时方辰,遂就箦。正衾甫毕,届午时,公卒,年七十有四。”《清史列传•儒林传》:“王夫之,字而农,湖南衡阳人。兄介之,邃于经学,明亡,匿不复出,著有《周易本义质》四卷、《诗经尊序》十卷、春秋四传质十二卷。夫之少负俊才,读书十行俱下,与兄介之同举崇祯十五年乡试。流贼张献忠陷衡州,设伪官招夫之,夫之走匿。贼执其父为质,夫之引刀自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创也,免之,父子俱得脱归……顺治四年,大兵下湖南,夫之人桂林依学士瞿式耜。尝三上疏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会有救者得不死。闻母病,乃间道归。筑土室石船山,名曰观生居。杜门著述,其学深博无涯涘。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所作《大学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说,以羽翼诸子。而于正蒙一书,尤有神契,精绎而畅衍之,为《正蒙注》九卷、《思问录》内外篇各一卷。以为张子之学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之能易。惟其门人未有,殆庶事之信从者寡,道之诚然者不著,是以不百年而异说兴;又不二百年而邪说炽。因推本阴阳法象之状,往来原反之故,反复辩论,所以归咎上蔡象山、姚江者甚峻。所著诸经有《易》《书》《诗》春秋稗疏,共十四卷,其说《易》不信京房之术,与先天诸图及纬书杂说排之甚力,而亦不空谈玄妙附和老庄之旨。其说尚书,诠释经文,多出新意,驳苏轼《传》及蔡《传》之失大都辞有根据,不同游谈。其说诗,辨正名物训诂,以补传笺诸说之遗,不为臆断。《辨叶韵》一篇,持论明通,足解诸家之轇轕。其说《春秋》,考证地理,多可以补杜《注》之失。国朝经学继起者无虑百十家,然诸家所著有辄为夫之所已言者,如子纠为齐襄公子之说,梁锡玙据为新义;翚不书族,定姒非谥之说,叶酉亦据为新义;皆未见其书也。他著有《周易内外传》《大象解》《尚书引义》《诗广传》《礼记章句》《春秋家说》《世论》《续左氏传博议》《四书》《稗疏》《训义》《俟解》读四书大全说《诸经考异》《说文广义》读通鉴论宋论永历实录及注释《老》《庄》《吕览》《淮南》楚辞《姜斋诗文集》等书,凡三百馀卷,后人汇刊之为《船山遗书》。康熙间,吴逆在衡湘,夫之又逃入深山。吴逆平,巡抚郑端嘉之,馈粟帛请见。夫之以病辞,受粟反帛。三十一年,卒,年七十四。时海内硕儒,推馀姚黄宗羲昆山顾炎武。夫之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世谓相亚云。”《四库总目提要》卷六著录王夫之《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同书卷一二又著录其诗经稗疏四卷,同书卷一四又著录其《尚书引义》六卷,同书卷一六又著录其诗经稗疏四卷,同书卷二九又著录其春秋稗疏二卷,同书卷三一又著录其《春秋家说》三卷。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一三选王夫之诗四十二首,小传云:“夫之字而农,衡阳人。崇祯壬午举人。桂王时,以荐授行人。光绪三十四年从祀孔庙。有《买薇稿》《漧涛园初集》《姜斋五十自定稿》《六十自定稿》《七十自定稿》《柳岸吟》《落花诗》《遣兴诗》《和梅花百咏》《洞庭秋雁字诗》《仿体诗》《岳馀集》。”又加按语云:“船山先生博通经史,阐明正学,允为儒者之宗。究心吟事,自述早年问津北地、信阳未就,而中改从竟陵,晚乃和阮、和陶,取境益上。自定为《五十》《六十》《七十》三稿。余谓先生诗,讲学则拟白沙、定山;摹仿则师汉、魏、盛唐,下逮于明之作家,无所不拟。其论诗则薄宋、元,犹是七子成说,而于东坡、山谷亦多诋諆之词,未可尽为典要。然其学问深邃,才力宏富,古体时与魏、晋、盛唐合辙,七律、七绝,音调洪亮,词旨沉著,可与遗山、山谷分席。又其遭时多变,嚣音屠口之作,往往与杜陵之野老吞声、皋羽之西台痛哭,同合于《变雅》离骚之旨。即专论诗,亦明季一作家也。”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一一选王夫之诗二十六首,《诗话》云:“船山诗以《自定稿》为正本,馀编亦多杰作,而寸心得失所在可以微窥。昔人评亭林诗如泰华秋色,先生则衡岳之云、清湘之瑟,楚材称雄,斯冠一代矣。”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二著录王夫之姜斋文集十卷、《补遗》二卷、《经义》二卷、《五十自定稿》一卷、《六十自定稿》一卷、《七十自定稿》一卷、《姜斋诗分体稿》四卷、《姜斋诗编年稿》一卷、《姜斋诗剩稿》一卷、《柳岸吟》一卷、《落花诗》一卷、《遣兴诗》一卷、《和梅花百韵诗》一卷、《洞庭秋诗》一卷、《雁字诗》一卷、《仿体诗》一卷、《岳馀集》一卷、《忆得》一卷、《船山鼓棹初集》一卷、《二集》一卷、《潇湘怨》一卷:“《船山遗书》,康熙中刻者十馀种,《四库全书》以其说经著书入录。道光中刻十八种百五十卷,同治中重刻为五十九种三百二十二卷。近岁刻成者七十种三百五十八卷。尚有知其名而未见,与不知其名而见者,时时增益。盖夫之避地往来,或入深山,或居瑶硐,笔札取给于门人故旧,所纂皆蝇头细书,首尾不懈。书成,即举以赠之,乡人皆知宝贵,故经数百年历禁忌而其稿尚存。夫之为学,宗张载,撰张子正蒙注九卷,复阐为《思问录》内外篇各一卷,主张以格物为始教,而恶夫离物求觉者……夫之本有史才,所撰永历实录,虽间不免传闻失实,而不诬不苟,有足多者。读通鉴论宋论,读史有识,或谓皆针对顺、康间时事则非,深山穷谷中,何从知有朝局乎?所撰诗文甚富,今能见者,姜斋文集十卷、《补遗》二卷、《五十自定诗》一卷、《六十自定诗》一卷、《七十自定诗》一卷、《姜斋诗分体稿》四卷、《姜斋诗编年稿》一卷、《姜斋诗剩稿》一卷、《洞庭秋诗》一卷、《雁字诗》一卷、《仿体诗》一卷、《岳馀事》一卷、《忆得诗》一卷、《船山鼓棹初集》一卷、《二集》一卷、《潇湘怨》一卷。其文善能阐发名理。诗学六朝、初唐,取径甚高,而深情一往,往往令人悲涕。其论诗见于《诗绎》夕堂永日绪论者,谓子建(曹植)不如子桓(魏文帝),元美(王世贞)不如元敬(王世懋),是有真知灼见人语。不喜东坡以至淮海、剑南,或以深恶虞山(钱谦益)之故,然颇持平。非难阳明,而不许吕留良以东坡拟阳明,亦不许世人以元美拟东坡,谓非其伦。七子、钟、谭皆在菲薄之列,亦不尽没其善。尝以文章之变化,莫妙于《南华》;词赋之源,莫高于屈、宋。因作《庄子解》《庄子通》《楚辞通释》。知其为文,汪洋恣肆,盖得力于此。邓显鹤论其《遗书》,谓其时海内硕儒,北有容城,西有盩厔,东南则昆山、馀姚,而亭林先生为之魁。先生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顾、黄两先生。显鹤之言,可谓能知先生者。然夫之独完发以终,有手书《惜发赋》,清季犹存,又顾、黄之所不如也。”张舜《清人文集别录》卷一著录王夫之姜斋文集十卷(《船山遗书》本)、《姜斋文集补遗》二卷(光绪十三年船山书院补刊本):“当时学者,惟刘献廷一称及之,谓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见广阳杂记卷二)。沉埋二百年之久,直至道、咸间,新化邓显鹤始搜得其遗书七十七种二百五十卷,同治间始有《船山遗书》刊行于世,而未刻及已佚之书犹多。夫之之学,博涉多通,凡所述造,遍及四部,而以说经之作为广。凡阐述义理,皆自抒心得,确有发明,不蹈宋、明诸儒旧论。至于文章一道,特其馀事,平生着墨无多,而亦不自收拾。此仅存之十卷,乃后人掇取于残丛之中,比辑而成。故阙脱最甚,卷六全缺,他卷不全者尚多。其他杂文,如连珠、传状、碑志、序跋、书启、词赋之类,编次失伦。盖由一时凑聚,零篇断简,本无类可分也。卷十为家世节录,则笔记之作,亦以入集矣。”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六著录王夫之《姜斋诗》七卷(《船山遗书》本):“其诗宗汉魏、六朝,重在兴观群怨,与顾、黄取径不同,而寓意家国之痛,造意深邃,则不相上下。《落花诗》《补落花诗》《遣兴诗》《读指南集》诸篇,信在必传。论诗薄宋、元,反对立门庭,尤恶代人悲欢之诗,谓为‘诗佣’。观所著《诗绎》夕堂永日绪论,所选唐诗、明诗,可知大较。至鄙钱谦益之为人,与顾、黄不谋而合。可见作诗只争气韵,亦末见耳。作诗不当自我作古,故门径不可无,而门庭不当有也。康熙以降,湘中几无诗家。乾隆时张九钺李白,自树一帜。道光间邓显鹤始称夫之,以后学汉魏者日众,至王闿运竟为正宗。《湘绮楼说诗》云:‘江谢遗音久未闻,王何二李枉纷纷。船山一卷存高韵,长伴玩湘兰芷芬。’然则夫之诗为世所重,已在身后二百年也。”


张九龄与李林甫有诗唱和。
丙申,玄宗幸东都。
时集贤院所存四库书达八万余卷。
裴光庭上《瑶山往则》、《维城前轨》各一卷,玄宗以之赐皇太子等。
孟浩然浮海至乐城,与张子容相会,赋诗赠答。
王翰徙仙州别驾,祖咏时居汝坟间,与之赋诗唱和。
高适离宋中北游燕赵,登蓟门,访王之涣等不遇,赋诗纪行。
独孤及七岁,诵《孝经》,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自勉。
李白在坊州,赋诗赠别友人,旋返长安。
信安王李祎率军北伐,李白、储光羲在长安,各赋诗送友人从军。
孟浩然由乐城往永嘉,赋诗寄崔国辅,复与张子容相逢,旋别去。
八浩然归襄阳二首》为同时之作。
鲜于仲通、谭戭等二十四人进士及第,考功员外郎裴敦复知贡举。
高适在李祎军中.赋诗赞祎幕僚佐,自伤失意。
孟浩然在越州,有诗赠贺朝,后返襄阳。
张九龄预龙门公宴,赋诗,崔沔奉敕撰公宴诗序。
李白归终南山隐居,有诗怀元丹丘。
玄宗宴百官于上阳东州,张九龄、孙逖各应制赋诗。
李白离长安,泛舟黄河直至宋州,赋诗咏怀。
颜元孙(?-732)卒。
张九龄在工部侍郎任,敕加知制诰。
孟浩然在襄阳,值张愿休沐还乡,与之交游唱和。
云雨乖。
玄宗还长安。
王昌龄有诗忆崔国辅。
高希峤上《晋书注》一百三十卷。
陈庭玉上《老子疏》.柳纵上《庄子注》,帅夜光上《三玄异义》,各授官。
皇甫冉年十五,以文才为张九龄所称赏。
戴叔伦(732—789)生。
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贡举人加试《老子》策。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