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一日(已交公元1658年1月14日),谈迁(1594—1658)卒。

输入历史事件:

  十一日(已交公元1658年1月14日),谈迁(1594—1658)卒。

公元1657年 十二月
  十一日(已交公元1658年1月14日),谈迁(1594—1658)卒。

见下引吴骞《枣林诗集序》谈迁,初名以训,号射父,明亡,易名迁,字孺木,一字仲木,号观若,海宁(今属浙江)人。明末诸生,入清后以遗民终。钱朝玮《谈孺木先生传》:“先生讳以训,字观若。未弱冠补弟子员,食廪饩。遭鼎革,既脱去如敝屣。易其名曰迁,字孺木……岁丁酉,予同先生应平阳司理沈公聘,遂偕往……忽于季冬八日遘疾,越三日遽践两楹之奠于汾阳署,呜呼痛哉……时盖季冬十有一日申刻也。”朱克勤《枣林集跋》:“《枣林集》者,明谈孺木先生迁遗著也。先生初名以训,号射父,继字孺木,号观若。”黄宗羲《谈孺木墓表》:“君谈氏,名迁,字孺木,海宁县人。初为诸生,不屑场屋之僻固狭陋,而好观古今之治乱,其尤所注心者在明朝之典故。以为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实录》见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见。况革除之事,杨文贞未免失实;泰陵之盛,焦泌阳又多丑正。神、熹之载笔者,皆宦逆奄之舍人。至于思陵十七年之忧勤惕励,而太史遁荒,皇宬烈焰,国灭而史亦随灭,普天心痛。于是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七年之邸报,补其缺文,成书名曰《国榷》。当是时,人士身经丧乱,多欲追述缘因,以显来世,而见闻窄狭,无所凭借,闻君之有是书也,私欲窃之以为己有。君家徒四壁立,不见可欲者,夜有盗入其室,尽发藏稿以去。君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从嘉善相国借书,复成之。阳城太宰胶州相国皆以君为奇士,折节下之。其在南都,欲以史馆处君,不果。亡何,太宰相国相继野死,君亦弃诸生。北走昌平,哭思陵,西走阳城,欲哭太宰,未至而卒,丙申岁冬十一月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二二《谈迁》:“谈迁,字仲木,一字观若,海宁人。仲木留心国史,考证累朝实录宝训,博稽诸家撰述,于万历后尤详,号为《国榷》。”著有《国榷》一百卷、《续国榷》二卷、《史论》六卷、《金陵对泣录》一卷、《海昌外志》八卷、枣林杂俎八卷、《枣林艺篑》一卷、《枣林外索》六卷、北游录八卷、《西游录》二卷、《枣林集》四卷、《枣林诗集》一卷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校点本《谈迁诗文集》,计诗一卷、文四卷。吴骞《枣林诗集序》:“考先生身后,有黄晦木宗羲之《墓表》、朱近修一之《墓志铭》,今复见钱大球朝玮传,彼此相较,互有详略。至其卒也,黄氏《墓表》以为丙申十一月,无日;依朱、钱二家作丁酉十二月十一日为当。且大球亲与偕游平阳幕,其卒又躬视其含,所记必可信也。先生毕生学问,专意于史,而于有明三百年尤弹极心力。虽屡经患难,苦志转笃,自谓可以信今而传后。即其为阳城胶州二公所知重,亦以此。至高公力荐于朝,固辞不就,盖见时事日非,不足有为,实其高识。迨二公相继野死,先生悒悒徒抱遗民之恫,拜思陵,哭故人,终于旅馆,良可悲矣……先生之诗,初不欲以之自名。读其诸作,激昂感慨,寄托遥深,即目之为杜老哀时之史,皋羽恸哭之记,亦奚所不可哉。”《清史稿•遗逸传》多录自黄宗羲《墓表》,后有赞云:“明末遗逸,守志不屈,身虽隐而心不死,至事不可为,发愤著书,欲托空文以见志,如迁者,其忧愤岂有已耶?故以附于各省遗逸之末。”《四库总目提要》卷七四著录其《海昌外志》:“国朝谈迁撰。迁字孺木,一字仲木,海宁人。是志题曰海昌,以海宁吴海昌郡,从古名也。书不分卷帙,所列凡舆地、食货、职官、建置、选举、人物、丛谈、艺文八门。以篇页计之,当为八卷,偶未标题耳。迁学颇博涉,较旧志多所考证,而人物琐分门类,典籍不详卷帙,犹沿地志之积习焉。”又卷一九七著录其《枣林艺篑》一卷:“是编载曹溶所辑《学海类编》中,实迁枣林杂俎之一卷也。所谈诗文,皆不出明人门径,其载张弼推尊洪武正韵一条,尤为纰缪。”陈田《明诗纪事》辛签卷一六:“孺木博综旧典,诗亦长于咏古,多哀艳之音。”录其诗七首,如《广陵怀古》:“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扬花江上变浮萍。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一七选谈迁诗七首,《诗话》云:“孺木孝友贞介,南渡时,以布衣佐高硁斋相国幕,硁斋欲荐为中书,力辞不就。乱后间关跋涉,客死平阳。平生深于史学,纪十五朝实录,并访求崇祯十七年中邸报,撰《国榷》,为明别史,今尚有传抄本。诗忧生念乱,多哀艳之音。”邓之诚《北游录跋》:“迁诗文皆拙,然思慕先朝,以泪和墨,语语凄人肝肺。文字之效,固不当以工拙论。走昌平,哭思陵,走阳城,哭张慎言,君臣朋友之间,实有至性,而后始可以言著史,而其史亦始可取信。今《国榷》传写本尚存,惜能读者鲜矣。《墓表》言迁卒于丙申十一月,当据其子祺《行述》,而《县志》则谓卒于丁酉夏,年六十四。”


景差作品,王逸《楚辞章句》说“《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
荀子于本年或稍后至楚,后至赵,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
苏代说秦相应侯范雎,后卒。
前引《史记•白起列传》材料,为苏代最晚行事。
《荀子·议兵》自“兼并易能也,唯坚凝之难焉”至“以守则固,以征则强,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一段文字作于本年后。
荀子在赵,为春申君寄言作《荀子·赋篇》后一部分诡诗(包括小歌部分)。
《庄子·盗跖》作于本年后至前239年间。
近年廖名春在分析郭象注反映出《盗跖》篇原貌的基础上,根据1988年湖北江陵张家山136号汉墓出土竹简《盗跖》篇,结合先秦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断了《盗跖》篇的著成时间。
《荀子·强国》“荀卿子说齐相”一段文字作于本年前后。
荀况谏齐相不听,于本年或稍后自齐至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
“兰陵学术中心”兴于本年。
邹衍于本年前后由齐过赵,驳公孙龙“坚白”之辩,绌公孙龙。
《商君书·徕民篇》成于本年稍前。
公孙龙卒于本年或稍后。
今人王琯《公孙龙子事略》认为:“今考赧王在位,共为五十九年,公孙所处时代,当与略相始终。
公孙龙为战国时“名辩”家代表人物,鼓吹“名辩”。
《公孙龙》作者,第一篇《迹府》开头即言:“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
鲁仲连或遗聊城燕将书。
鲁仲连遗聊城燕将书,历来论者多持怀疑态度。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作于本年前后。
《为吏之道》简文中有“正”字,有“则”字,不避秦昭王、王政讳,故其抄写应在孝文王、庄襄王时。
《战国策·秦策五·濮阳人吕不韦》作于本年后。
贾于邯郸一直写到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为相,“王后为华阳太后,诸侯皆致奉。
邑。
《战国策·齐策六·齐闵王之遇杀》作于本年后。
秦尊吕不韦为“仲父”,吕不韦召门客始编《吕氏春秋》。
“咸阳学术中心”兴于本年前后。
李斯由楚至秦,先为吕不韦舍人,后为郎,被秦王拜为长史,客卿。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文书《奏谳论》中一案例文字作于本年。
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竹简文书《奏谳论》中一案例文字或作于本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