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施绍莘(1581—1640)卒。

输入历史事件:

  施绍莘(1581—1640)卒。

公元1640年 是年
  施绍莘(1581—1640)卒。

庄一拂《明清散曲作家汇考》:“施绍莘(1581一1640),字子野,号峰泖浪仙。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今当属上海——笔者)。作品有乐府花影集行世。”康熙《青浦县志》卷七:“施绍莘,字子野,少补诸生,负隽才,跌宕不羁,隐于西佘,就麓山居。工乐府新词,著花影集行世。时辈称其才艳。”光绪《青浦县志》卷一九:“施绍莘,字子野。父大谏,字叔星,万历十六年举人。年方二十,不乐仕进,闭户注《老》《庄》,以恬退闻。绍萃少为华亭县学生,负隽才,跌宕不羁,好声伎,工乐府。与华亭沈龙善,世称‘施沈’。时陈继居东佘,诗场酒座常与招邀来往。初筑丙舍于西佘,又复构别业于南泖西,自号峰泖浪仙。早天无子,时论惜之。”花影集顾胤光序:“子野弱冠好词,既工词,积十馀年而不靳,公诸同调,以《花影》名集,则命意远矣。子野有种情多,一切愁缘病缘,大半根华缘得。居平含宫嚼徵,引商刻羽,半生苦心此道,是能脱尽宋元来粉墨习气,而独自登坛,作飞将军者。”花影集陈继序:“峰泖间久无闲人矣。自眉道人开径东佘之阳,施子野从泖上筑墓西佘之阴,帘栊窈窕,花竹参差,远近始有褰裳而游者。而子野严扃鐍,以病辞,中酒辞,顾阁上嘈嘈,数闻弦索曲声,则子野所自制词也。子野好日出酣眠,而能读书至夜半,未尝作低迷欠伸态。好与人轰饮恶战,而能数月持酒戒甚坚。好治经术,工古今文,而能旁通星纬舆地与二氏九流之书,掉弄而为乐府诗馀,跌宕驰骋,于古今当行家,意倔强未肯下。诗人人可学,而词曲非才子决不能,子野才太俊,情太痴,胆太大,手太辣,肠太柔,心太巧,舌太纤,抓搔痛痒、描写笑啼太逼真、太曲折。当其志敞意得,摇笔如风雨,强半为旁人掣去,或写素屏纨扇,或题邮壁旗亭,或流播于红绡丽人、黄衫豪客之口,而犹未睹子野之大全也。”《四库总目提要》卷二〇〇著录施绍莘花影集五卷:“明施绍莘撰。绍莘字子野,华亭人,自号峰泖浪仙。是集前三卷为乐府,后二卷为诗馀,多作于崇祯中,大抵皆红愁绿惨之词,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藓生红药,岩泉涨碧塘。
丙子,李德裕进谏唐武宗勿信神仙之言,勿近道士赵归真等,武宗不听。
李贻孙擅长诗文,历任福州团练副使、金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等职,与李商隐友善。
壬戌,李绅出为淮南节度使。
潞中大将郭谊杀刘稹,降,泽潞平。
朝庭宣平泽潞德音:“其诸色人内,如有文学节行,比来藏避刘从谏隐迹山林者,并令搜访,具以名闻。
李德裕守太尉。
姚合作《太尉李德裕自城外拜辞后归敝居瞻望音徽即书一绝》。
刘沧与元叙上人颇有交游,于其归潞州(上党)之际,作《送元叙上人归上党》诗以相送。
四日,封敖迁工部侍郎、知制诰,依前为翰林学士。
草诰极为朝廷所重,以其属辞赡敏,不为奇涩,语切而理胜。
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
许浑本年约五十四岁,秋,以监察御史出使南海。
李频本年秋在京,作《长安书怀投知己》一诗,希求援引。
李商隐移居永乐后,本年秋日作《菊》、《寄和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所居》、《秋日晚思》等诗。
中书门下奏:“朝廷设文学之科,以求髦俊,台阁清选,莫不繇兹。
李德裕奏牛僧孺、李宗闵与刘从谏、刘稹交通,贬牛僧孺为汀州刺史,李宗闵为漳州长史;十一月,再贬僧孺循州长史,宗闵长流封州。
白居易本年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
杜牧本年作《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上书李德裕,论讨回纥之事,为德裕所称赏。
陈陶与任畹素有交契,本年作《寄兵部任畹郎中》一诗,祈其援引。
刘蜕本年作《献南海崔尚书书》一文,并投刺书、歌诗二卷,献崔龟从,希求援。
引。
储嗣宗约本年或之前居润地延陵,顾非熊明年方擢进士第,本年仍居茅山,时人以先生呼之。
李商隐本年撰《祭外舅赠司徒公文》,祭王茂元。
皇甫氏,名不详,自号洞庭子。
南卓于会昌元年已拟撰《羯鼓录》,本年卢贞为河南尹,遣其为纪,即编成《羯鼓录》之草稿。
李正卿(771—844)卒。
鱼玄机生。
郑处诲(?—867)以小说名家,进士及第已十年,本年辟宣歙观察判官。
陈去疾会昌间为蔡州司马,摄节度判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