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世贞、俞允文定交。

输入历史事件:

王世贞、俞允文定交。

公元1553年 本年
王世贞俞允文定交。

俞允文为明代著名布衣诗人。王世贞《俞仲蔚先生集序》:“余以嘉靖癸丑有维扬谳,而投俞先生诗,与定交。……或谓俞先生集,所酬赠多宦路显者。此事独余识之。盖余以诗定俞先生交,而所善吴兴徐子与来,子与于游道广,天下自是慕说俞先生,争欲得俞先生言。俞先生无所拒,然亦无援纳,既久而干旄之大夫有造俞先生者,俞先生无所拒,然亦无所报谢。俞先生少贫,所食恒半菽,至或并日炊,然一介无所取。晚节声转重,人或以谊饷者,亦不为饰词,然大不能至束帛,小或算器食而已。昔许玄度卧永兴南幽穴,而致四方诸侯之遗,人或以箕山人诮之,顾谓‘筐篚苞苴轻于天下之宝’为解。传奇者亦毋用是而废其栖逸,此何足轩轾俞先生哉!盖俞先生去诸生即为赞,赞高士如干人以寓其微指,而所操论独不喜郭林宗,以舍己而就天下之好、布衣而侵大司徒之秉亡当。要之,俞先生虽不竟自晦于隐遁,庶几能持衡者。故因程氏请及之,以俟传文苑隐逸者折衷焉。”顾章志《明处士俞仲蔚先生行状》:“今廷尉凤洲王公,隽才早贵,其学无所不窥,俯视一世,独折节友君。时有同志五人者,皆官于朝,以文章气节相砥砺,世号为六子,以拟建安诸贤,一时闻君名,皆争愿与之交。方伯长兴徐公中行,往来吴门,必迂驾就君,恋恋不忍去。于是君名日起,知君者不独在东南一隅矣。使者行部,及守土诸公与达官贵人之道昆者,往往礼君之庐,寄以布素之意。而君益以谦虚恬静自牧,终岁不一至公庭,有不可已者,仅于舟中一报谢而已。楚藩以修书聘,郡侯以修志聘,皆以疾辞不就。”王世贞《俞仲蔚先生墓志铭》:“吾故人徐君中行,首造庐定交。于是郡守王君道行、中丞张君佳胤继之,而学使者吴君遵与中丞君遂旌其庐曰‘高士’,曰‘真逸’。御史邵君、王君俱称诏赍束帛醪米。邵君移书欲得先生文以为式,而先生意澹如也。楚王以志楚聘,守李君以志吴聘,羔雁踵相接,而皆力辞之。独参政王君叔杲,以三吴水利造质,为成一编书而已。昆令之贤者曰王侯用章,与今程侯达右文而高先生行,每过辄谈笑移刻,然欲伺先生色以间,不得也。程侯叹曰:‘古所谓征君,真先生其人哉!’”俞允文(1513—1579),字仲蔚,昆山人。诸生。有《仲蔚集》二十四卷。王世贞今年升刑部郎中。正五品。


  祁彪佳考中三甲第二百四十名进士。
  初二日,李邺嗣(1622—1680)生。
  十一日,山东白莲教徐鸿儒起事反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付梓。
  潘之恒(1556一1622)卒。
  吴伟业入张溥门下为弟子。
  邹元标因在京师创首善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为反东林党者所劾,罢官。
  丁澎(1622—1685)生。
  陈允衡(1622—1672)生。
  初一日,小说《韩湘子全传》三十回成书刊行。
  王骥德(1542 ?—1623)卒。
著《题红记》及《男后》、《救友》、《双鬟》、《招魂》诸剧,今不尽存;方诸馆校注《西厢》、《琵琶》二记,亦不传。
  初五日,毛奇龄(1623—1716)生。
  陈仁锡刻所辑《明文奇赏》四十卷,见其《明文奇赏序》。
  顾贞立(1623—1699)生。
  王撰(1623—1709)生。
  严绳孙(1623一1702)生。
  袁中道(1570一1623)卒。
  十三日,魏禧(1624—1681)生。
  十六日,汪琬(1624—1691)生。
  十八日,赵琦美(1563一1624)卒。
  陈继儒为徐弘祖母亲王孺人写《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陈泰来为作《秋圃晨机图》,李维桢、夏树芳、高攀龙、文震孟、沈应奎、杨汝成、米万钟、何乔远、张大复、陈仁锡、李流芳等人皆有文、赋或诗题赠。
  十五日,郑成功(1624—1662)生。
  大学士叶向高致仕。
  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
  冯梦龙编刊《警世通言》成。
  太仓人张溥、张采创建应社,十一人参加。
  叶昼等在开封创海金社。
  陆绍珩编《醉古堂剑扫》十二卷刊行。
  计东(1624—1675)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