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崧卒,年六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刘崧卒,年六十一。

公元1381年 四月
刘崧卒,年六十一。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三七“洪武十四年夏四月己未(初四)”:“国子司业、前礼部侍郎刘崧卒。……崧博学有志。家素贫,及贵,未尝增置产业。居官十岁,不以妻子相随,清苦如布衣时。其为北平按察副使,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每夜孤灯一榻,读书不辍。至五鼓,则衣冠起坐待旦。值北平兵革之后,招徕逋逃,慰安反侧,惟务宽厚,以存大体。尤慎威刑之用。遇小人憸狡,辄先事防制,温颜巽词,而见者凛然。及致仕而归,益自谦下。问学之功,老而弥笃。与人言,未尝及官政。岁歉,其姻族之人不能自养者,辄周给之。崧扬历中外,尤以文学受知于上。其为文雅粹,为诗有唐人风韵。所著有《北平八府志》《东游录》《岭南录》及诗文十八卷,藏于家。又有《职方集》行于世。”刘崧《自序诗集》:“自余入小学,从祖父授诗,即应口成诵,若无留难者;久之,天机振触,吐词出语,宛合音韵。年十岁,先君命赋《鸡鸣》《渡江》等诗,识者类以远志许之。年十六,游兴国,为童子师,然犹日诵书千数言,至夜仍赋诗若文以自程励,居三年未有异也。会有传临川虞翰林、清江太史诗者,诵之五昼夜不废,因慨然曰:‘邈矣,余之于诗也,其犹有未至已乎!’乃敛蓄性真,湔涤故习,尽出初稿而焚之,益求汉魏而下盛唐诗以来号为大家者,得数百家,循览而熟复之,因以究其意之所在,然后知体制之工与夫永声之妙,莫不隐然天成、悠然川注,初不在屑乎一句一字之间而已矣。故尝为之说曰,诗本诸人情,咏于物理,凡欢欣哀怨之节之发乎其中也,形气盛衰之变之接乎其外也,吾于是而得诗之本焉。知袤诞之不如雅正也,艰僻之不如和平也,委靡磔裂之不如雄浑而深厚也,于是而得诗之体焉。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知调羹必由于庶味,故未尝泥一品以求八珍之全,于是而又得夫诗之变焉。是道也,前乎千百岁之已往,后乎千百岁之方来,其能深造而全之者固不多见,其真知而信之者亦寡矣。”乌斯道《刘职方诗集序》:“天下艺之工者,虽出于性聪,亦历岁久然也。何独艺哉?至于诗亦然。诗之工,非直体裁、节奏、声律、阖闢无可疵焉而已。年益高,工益深,则苍苍然如乔松劲柏,老雕健鹘,使萎薾披靡之气屏绝于万里之外,人读之神自张而气自王也。岂惟然哉!意速而词畅,趣深而景融,神变化而莫之测识。向之工,人见其工,至是而工之迹泯焉。如扁氏之斫轮,郢人之斫垩,服炼之仙,骨蜕而形化,然后为诗之工也。诗之工固矣,然非味道腴而薄世纷,亦未足以言诗。必理不使情胜,道不为物溺,天地万象皆吾之妙焉者也。故吐精萃华,自无不美矣。……先生之诗,不刻削而工,不峭峻而苍,不隐晦而深,不险怪而神,不平澹而化,不乖俗而道。盖先生自科第进官职方郎中,转北平按察副使,南遍雷琼,北极燕冀,阅岁余三十载,视泰否变迁、通塞得丧、山川俗尚、人情物理既稔,又以举足兴慨,惟道是娱,一发之于诗若是,则岂非年益高工益深,以致其然哉?”张应泰《刻刘槎翁先生诗选序》:“翁诗大都沉涵苍劲,矩矱先民,结体严,庀材博,长篇洒洒,力每有余,短韵杼袖自成类,亦嫣然多致。向令翁与李唐人并轨而驰,钱、刘可伍也。”明史刘崧传:“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罗钦忠《新刻槎翁文集目录序》:“夫大厦之轮灸,非一木之枝梧也;珍鼎之俊永,非一味之调齐也;春阳之煦妪,非一朝夕之沤郁也。其养厚,故其气庞蔚而隆凝;其学博,故其词雄浑而腴畅;其志洁,故其体奥雅而切深。粲粲乎珠联而玉缀也,锵锵乎韶奏而凤鸣也,飘飘乎云乘风而江河注海也,岂非一代之作者哉?”《静志居诗话》卷二《刘崧》:“子高句锼字琢,颇具苦心。惜其体弱,局于方程,不能展拓。于唐近大历十子,于宋类永嘉四灵,于元最肖萨天锡。”《槎翁集》卷首提要:“嵩七岁能赋诗。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年愈老而诗亦愈工。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明诗别裁集卷二《刘崧》:“子高诗辞采鲜媚,骨格未高,应是学温飞卿一派。”


吴震生自无锡移家杭州。
张坚《梦中缘》传奇刊行。
全祖望病甚。
二十五日,李长庚(1750一1808)生。
王昶补廪膳生。
厉鹗客扬州,五月归湖上。
王鸣盛、钱大昕、曹仁虎、王昶从沈德潜游。
何晫得读帅念祖《多博唫》,遂跋之。
汪祓江卒。
十一日,袁文揆(1750—1815)生。
初一日,鳌图(1750—1811)生。
初五日,黄钺(1750—1841)生。
沈德潜游天台。
乡试。
宋廷魁自跋《介山记》。
十四日,陆元鋐(1750一1819)生。
陈兆崙服阕还朝。
十三日,庄述祖(1751一1816)生。
阿克敦、史贻直、刘统勋、王会汾、彭树葵共举胡天游经学。
紫阳书院山长王峻以病辞归,曹仁虎、王鸣盛、王昶、钱大昕用韩孟会合联句韵送之。
赵翼馆汪由敦第。
王又曾与陶元藻定交于武林官舍。
沈虹《蓬庄诗集》十卷收诗讫本年长至。
刘大櫆应张廷玉之荐,举经学,又报罢。
雷鋐入朝,特命督学浙江,寻改江南。
朱筠应刘统勋之聘,修《盛京志》。
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惠栋时年五十四岁,尹继善、黄廷桂交章论荐。
李文藻补邑庠生,时年二十一岁。
顾宗泰读书于郡中书院。
毕沅从沈德潜游。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