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洪武正韵》成。

输入历史事件:

《洪武正韵》成。

公元1375年 三月
洪武正韵成。

明通鉴卷五:“上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命学士乐韶凤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命曰洪武正韵。”《文宪集》卷五《洪武正韵序》:“恭惟皇上稽古右文,万几之暇,亲阅韵书,见其比类失伦,声音乖舛,召词臣谕之曰:‘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并为通用者,如东冬、清青之类,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麻遮之属。如斯之类,不可枚举。卿等当广询通音韵者,重刊定之。’于是翰林侍讲学士臣乐韶凤、臣宋濂待制臣王僎,修撰臣李叔允,编修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典簿臣瞿庄、臣邹孟逵,典籍孙蕡、臣答禄与权,钦遵明诏,研精覃思,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复恐拘于方言,无以达于上下,质正于左御史大夫汪广洋、右御史大夫臣陈宁、御史中丞臣刘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陶凯,凡六誊稿,始克成编。其音谐韵协者并之,否则析之;义同、字同而两见者合之,旧避宋讳而不收者补之。注释则一依毛晃父子之旧。勒成一十六卷,计七十六韵,共若干万言。书奏,赐名曰洪武正韵。敕臣濂为之序。”《文宪集》卷一二《韵府群玉后题》:“右《韵府群玉》一书,元延佑间新吴二阴兄弟之所集也。二阴一名时夫,字劲弦;一名中夫,字复春。博学而多文。乃因宋儒王伯禄所增《书林事类韵会》、钱讽《史韵》等书,会粹而附益之。诚有便于检阅,板行于世盖已久矣。入我圣朝,近臣奉敕编洪武正韵,旧韵音声有失者改之,分合不当者更之,定为七十六韵。今重刻是书,一依新定次序,而字下所系诸事并从阴氏之旧。因书其故,以告来学者。洪武八年夏五月既望,翰林侍讲学士金华宋濂记。”《文宪集》卷一二《新刻广韵后题》:“右《广韵》一部,雕刻已完,可模印。……天宝中,陈州司法孙愐以《切韵》为缪略,复增字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雅俗兼收,务矜该博。且取周礼之义,又更名曰《唐韵》。宋祥符初,陈彭年、丘雍复重修之,又易名曰《广韵》。至于宋祁景佑集韵之出,复增二万七千三百三十一字,而《广韵》微矣。近代书肆喜简而恶繁,集韵罕传,而《广韵》独盛行。濂等奉敕校定,一遵洪武正韵分合之例,布列如左。注则并仍其旧。旧韵凡二百又六,今省为七十六云。洪武九年九月壬子朔,翰林学士承旨金华宋濂记。”四库提要卷四二:“洪武正韵十六卷,明洪武中奉救撰。时预纂修者为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宋濂待制王僎,修撰李叔允,编修朱右、赵埙、朱廉,典簿瞿庄、邹孟达典籍孙蕡、答禄与权。预评定者为左御史大夫汪广洋,右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刘基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陶凯。书成于洪武八年。濂奉敕为之序,大旨斥沈约为吴音,一以中原之韵更正其失,并平上去三声各为二十二部,入声为十部。于是古来相传之二百六部并为七十有六,其注释一以毛晃《增韵》为稿本,而稍以他书损益之。盖历代韵书自是而一大变。考《隋志》沈约《四声》一卷,新旧《唐书》皆不著录,是其书至唐已佚。陆法言《切韵序》作于隋文帝仁寿元年,而其著书则在开皇初,所述韵书惟有吕静、夏侯该、阳休之、周思言、李季节、杜台卿六家,绝不及约,是其书隋时已不行于北方。今以约集诗赋考之,上下平五十七部之中,以东、冬、钟三部通,鱼、虞、模三部通,庚、耕、清、青四部通,蒸部、登部各独用,与今韵分合皆殊。此十二部之仄韵亦皆相应。他如《八咏诗》,押苇字入微韵,与经典释文陈谢峤读合。《梁大壮舞歌》押震字人真韵,与汉书叙传合。《早发定山》诗,押山字入先韵,《君子有所思》行押轩字人先韵,与梁武帝、江淹诗合。冠文祝文,押化字入麻韵,与《后汉书•冯衍传》合,与今韵收字亦颇异。濂序乃以陆法言以来之韵指为沈约,其谬殊甚。法言《切韵序》又曰:昔开皇初,有仪同刘臻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不同,吴楚则时伤清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陇则去声为人,梁益则平声似去,江东取韵与河北复殊,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欲更裙选精切,削除疏缓,萧、颜多所决定。魏著作谓法言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我单数人定则定矣。’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云云。今《广韵》之首,列同定八人姓名,曰: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则非惟韵不定于吴人,且序中江左取韵诸语已深斥吴音之失,安得复指为吴音?至唐李涪不加深考,所作刊误横肆讥评,其诬实甚。濂在明初,号为宿学,不应沿讹踵谬至此。盖明太祖既欲重造此书,以更古法,如不诬古人以罪,则改之无名。濂亦曲学阿世,强为舞文耳。然源流本末,古籍昭然,天下后世何可尽掩其目乎?观《广韵》平声三钟部‘恭’字下注曰:陆以恭、蜙、纵等入冬韵,非也。盖一纽之失,古人业已改定。又上声二肿部‘潼’字下注曰:此冬上声。盖冬部上声惟此一字,不能立部,附人肿部之中,亦必注明,不使相乱。古人分析不苟至于如此,濂乃以私臆妄改,悍然不顾,不亦慎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国初顾禄为宫词,有以为言者,朝廷欲治之,及观其诗集乃用洪武正韵,遂释之。此书初出,亟欲行之故也。’然终明之世,竟不能行于天下,则是非之心,终有所不可夺也。又周宾所识小编曰:‘洪武二十三年,正韵颁行已久,上以字义音切尚多未当,命词臣再校之。学士刘三吾言,前后韵书,惟元国子监生孙吾与所纂《韵会》定正音韵归一,应可流传,遂以其书进。上鉴而善之,更名《洪武通韵》,命刊行焉。今其书不传’云云。是太祖亦心知其未善矣。其书本不足录,以其为有明一代同文之治,削而不载,则韵学之沿革不备,犹之记前代典制者,虽其法极为不善,亦必录诸史册,固不能泯灭其迹,使后世无考耳。”《梦蕉诗话》卷上:“作诗以声之相叶者为韵,其声以合四方之同者为正。国初定有洪武正韵,一洗沈约方音之偏,诚通典也。何陋儒俗士,狃于闻见,至今袭之而不可变,是匪怪欤?今直以唐诗就彼韵辩之。王建《凉州歌》云:‘三秋陌上早霜飞,羽猎平田浅草齐。锦背苍鹰初出按,五花骢马喂来肥。’所用‘齐’字,不在‘薇’韵。李贺昌谷诗云:‘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掉满溪云?’亦是‘真’‘元’二韵杂用。盖沈约在宋齐梁陈时,并居钧要,著韵以词赋取士,积习久矣。及唐有天下,亦竟因之而已。‘东’‘冬’何异?‘麻’‘遮’何同?固非不有知之,顾何士之科试去取,一视诸此,知之而孰能不遵之哉?惟历考前辈诸说可见。”四库提要卷一九七《梦蕉诗话》:“论洪武正韵一条,谓沈约在宋齐梁陈时,并居钧要,谱韵以词赋取士,积习久矣,及唐有天下,亦竟因之云云。考沈约卒于梁代,实未入陈。以诗赋试进士,始于唐高宗调露二年,梁代安有是制?更为杜撰!”


一日,始行贡士之制。
秦王李世民擒窦建德、王世充,平河南河北。
孔德绍(?—421)卒。
刘斌往归刘黑闼。
虞世南归唐,为秦王府参军。
魏徵复归唐,太子李建成引为洗马。
刘孝孙归唐,为虞州录事参军。
傅奕上表请废佛法。
法琳上《破邪论》,驳傅奕废佛法之议。
诏除太常乐人之乐籍。
李世民加号天策上将,于长安开文学馆,以杜如晦等人为“十八学士”。
杜淹为天策府兵曹参军。
薛收为天策府记室参军,尝过访王绩,绩有诗纪之。
府记室参军。
岑文本归唐,任荆州别驾。
时文学之士多在东宫、秦王府及齐王府。
王绩被征入京,有诗作。
李百药为杜伏威僚属,遇谮被囚,乃作《省躬赋》以致情。
诸州共贡明经一百四十三人,秀才六人,俊士三十九人,进士三十人。
二十六日,诏萧瑀等人分工修撰魏、周、隋、齐、梁、陈史,卒未成功。
进士及第四(或作十四)人、秀才一人,考功员外郎申世宁知贡举。
东都书籍经水道运往长安,途中舟覆,亡失殆尽。
令狐德棻迁秘书丞,受诏撰《艺文类聚》,又奏请购募亡逸经籍。
陈叔达在侍中任,封江国公,著《隋纪》二十卷。
刘仁轨撰《河洛行年记》十卷。
唐刘仁轨撰。
皇太子李建成等讨破刘黑闼,山东遂平。
高祖幸国学,徐文远因发《春秋》义,驳诸儒,此后不久卒。
廉州百姓歌颂刺史颜游秦之仁政。
李义琰等四人进士及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