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周德清撰《中原音韵》成。

输入历史事件:

周德清撰《中原音韵》成。

公元1324年 秋
德清中原音韵成。

集有德清自序。又有虞集欧阳玄、琐非复初等人序,见本集卷首,李祁亦尝为之序(《云阳集》卷四)。中原音韵二卷,今存《四库全书》等本。今人赵荫棠、杨耐思均对其有专门研究。蔡清《中州音韵序》:“盖天地之中,气在中国,中国之中,气在中州。气得其中,则声得其正,而四方皆当以是为的焉。此元高安德清先生之《中州音韵》,所以为人间不可无之书也。思昔先王之世,书必同文,文同则声同,其必有以中天下之不中者矣。秦汉而下,王者不考文。及江左音倡,而天下无正声。因循千有馀载,而我太祖高皇帝始命儒臣大厘正之,名曰洪武正韵,信有以追先王考文之典,而为万世不刊之书矣。然人知《正韵》出于当时儒臣承诏之所编定,而不知其有得于《中州音韵》之书者宜多也。何以言之?虞文靖公一代名儒也,尝爱德清先生之书而序之,深许其得音之正。而序中所谓吴楚伤于轻浮,燕苏失于重浊云云者,今《正韵》凡例中纯用之。则是当时诸儒之采用其书,初无损于诸儒之自得,而适足以见其能集众美,以成一代之盛典为可嘉。而德清先生之功,亦于是乎为不可掩矣。”(《虚斋集》卷三)祝允明《重刻中原音韵序》:“有文韵,有诗韵,有词韵、曲韵。有古韵,有今韵。古韵出于六经,作文者用之,古选诗用之。今韵出于沈氏,近体诗用之。词始于唐,盛于宋,以迄于今,其用韵犹诗也。惟金元北曲,乃用所谓中原之韵。盖因其国都在幽燕之区,河洛相去不遥,其方言如是也。故为其言者,每诋诗韵之偏,而为诗者则至今犹不从之。我洪武圣人,亦既命儒硕定《正韵》,如其说矣。诗韵姑未论。若北调之制,可不严于此耶?余也好乐,故尝自负知音,谓四十年接宾友无一人至此者,颇有言乐之书,兹未遑似诸人。每浩叹今日事,惟乐为大坏,未论雅部,只日用十七宫调,识其美劣是非者几士?数十年前尚有之,今殆绝矣。不幸又有南宋温、浙戏文之调,殆禽噪尔,其调果在何处。噫嘻,陋哉!大河王将军廷瑞,俊迈士也,既刻诗韵,复欲取德清《中原韵》入板,以示予,予为之喜甚。凡正音之说,德清全书言之甚详。因稍为括取要旨数节授之,令列诸前,庶览者可得其概也。缮毕就梓,稍引之云尔。”(怀星堂集卷二十四)何瑭《读中原音韵》:“中原音韵,江西德清氏所著也。其法谓平分二义,入派三声。平分二义,则以平声之字,音有抑扬,分为阴阳,如荒、黄、青、晴之类是也。词曲之间,当用阳字者不可用阴字,当用阴字者不可用阳字,若失其法,则歌喉有碍。然此亦近世之论耳,古法不然也。古人歌诗,有叶音之法,盖借他字之音而歌之也。则于字相近而音有抑扬者,固可以相借而用之矣。况周法谓入派三声,则入声之字当歌之时,亦借为平上去声而歌之矣。拘于平声而不拘于入声,抑岂得为通例乎?然则周氏盖亦知音而未达者也。独其所述十二曲调,犹可考见古乐之仿佛,观者亦不可尽废之耳。”(柏斋集卷九)蟫精隽卷七:“北乐府用字皆北音,与沈休文所传四声韵不同。盖地居土中为阴阳之所和,会五方之杂、亿兆之广,择其通者曰中原正语,取四海适中、天下同声而无滞者也。其音有平上去三声而无入声,其入声字皆附派入三声之内。燕山卓从之作《中州韵》,为志亦勤矣。惜其所收,不能什百四方未解之音,使后学莫知适从。至如秉持之秉,克己之克,肉食之肉,皆不见录,未得为成书也。若夫《琼林雅韵》,则其收尤驳杂以南音,谬戾可憎,词人病之。元高安周挺斋德清复作《中原正韵》,较前为胜。然其间犹有未能尽善者,试有一二言之。至若握雨携云之握,词中多用如握手、握雾拏云、掌握、一握、握筭之类,韵既不收,音从曷得?……呜呼,既定中天下之音,何方语市言之可证也。今京师之人,呼客读如怯,以往为网,而反以遗忘之忘为旺,宁能从之乎?既又讥时人呼庞涓为庞坚,渊明为烟明,非矣。而未免悬绝为昡,绢帛之绢为建,其能尽变之乎?盖以理推,则天下之音,无适不可耳。徒以耳目为异同,胡能得四方之正乎?今南人呼府县之县为眩,健羡之羡为旋(去声),月桂之桂为寄,季孟之季为巨,指挥之挥为吁,亦可以言语呼吸为证耶?欢娱之娱,六书即古唐虞字,今与提撕(音嘶)骍(音星)色字,咸误于世久矣。而德清乃谓从旁读亦无害,而又讥骍字之谬。噫,均之以偏旁之读,何独骍乃异于娱、撕哉?是可笑也。惊吓之吓,不收齐微,与黑字同音,而入皆来作蟹。刁槊之槊,不收戈禾,而与萧豪叶作炒。城郭之郭,不收戈韵,而亦从豪作稿。则棺椁之椁,读为棺稿,可乎?然又凡例不缜,考据未尽,乃从而文之,云字有不可施于词之韵脚,不能尽收,毋讥其不备。盖虽其字不可施之押韵,其不可施于词语中乎?既入词语,宁可不知其读作何音欤?又是书既成,阴阳有字,固然矣。墨本乃以一字又有阴阳之分,既而自亦难掩,复设饰词,谓云友朋索之难却,已写数十本散之江湖。当时虑为图利之徒盗刊,非我有也,故以此混之。此言岂公天下之心欤?是其矛盾可见矣。沈约为吴兴语言,固无俟语而已。德清乃欲为人转其喉舌,换其齿牙,其抑难乎尔焉。惟其选定四十词中,有精粹者,予故重为录出二十五章,并外附拨不断一章,共二十六章,以备赏音者鉴之云。”严虞惇读诗质疑卷首:“又按顾炎武音论云:古音止有十部,一东冬钟江,二支脂之微齐佳皆灰咍,三鱼虞模侯,四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五萧宵肴豪幽,六歌戈,七阳唐,八耕清青,九蒸登,十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宋齐以下作韵书者,于此十大部,固不必分。……虽得失互殊,而大旨则一。至元德清中原音韵,并四声而为三声,更失天地自然之正,不足以言音学矣。”


辛卯(二日),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天下农田、范仲淹领刑法,事有利害,其悉条上。
甲午(五日),枢密副使富弼为河北宣抚使。
戊戌(九日),右正言、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余靖假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为回谢契丹使。
庚子(十一日),命知制诰田况保州城下相度处置叛军,仍听便宜从事。
癸卯(十四日),右正言、知制诰田况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充真定府定州路安抚使。
壬子(二十三日),右正言、秘阁校理孙甫为契丹国母生辰使。
乙丑(七日),龙图阁直学士、右正言、知成德军田况为起居舍人,赏平贼之功也。
戊辰(十日),太尉致仕许国公吕夷简卒,66岁。
著有:《宋三朝国史》一百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二》)、《三朝宝训》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二》)、《一司一务敕》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三》)、《天圣编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三》)、《景祐宝录》二十一卷(《宋史•艺文志四》)。
庚午(十二日),刑部尚书、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罢为工部尚书,知颍州。
甲申(二十六日),枢密使、吏部侍郎杜衍依前官平章事、兼枢密使,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贾昌朝为工部侍郎、充枢密使,资政殿学士、工部侍郎、知青州陈执中为参知政事。
辛卯(三日),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陈尧佐卒,82岁。
著有:《愚丘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潮阳新编》一卷(《宋史•艺文志七》)、《野庐编》(《宋史》本传)、《遣兴集》(《宋史》本传)。
甲午(六日),诏河北缘边安抚司械送契丹驸马都尉刘三嘏过涿州。
契丹既有幽蓟及雁门以北,亦开举选以收士人。
秘书丞、直史馆、同修起居注、知谏院蔡襄,以亲老乞乡郡。
甲子(七日),监进奏院、右班殿直刘巽,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苏舜钦,并除名勒停。
狱事起,枢密副使韩琦言于上曰:“昨闻宦者操文符,捕馆职甚急,众听纷骇。
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
苏舜钦奏邸之会,预坐者多馆阁同舍,一时被责十余人。
戊辰(十一日),校书郎、馆阁校勘宋敏求落职,与京师差遣。
己巳(十二日),范仲淹上表乞罢政事、知邠州,诏不许。
辛未(十四日),太常博士钱明逸为右正言,谏院供职。
癸卯(十六日),吏部尚书、知亳州夏竦为资政殿大学士。
甲辰(十七日),龙图阁直学士、吏部员外郎、知秦州文彦博为枢密直学士、知益州,代蒋堂也。
王雱(1044—1076)生。
陈次升(1044—1119)生。
黄裳(1044—1130)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尹洙《论朋党疏》、欧阳修《朋党论》、欧阳修《祭叔父文》、欧阳修《吉州学记》、曾巩《上欧阳舍人书》、曾巩《上蔡学士书》、曾巩《南丰县兴学记》、曾巩《听琴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