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虚中本年曾作《献郑都官》诗劝郑谷归隐,此后住踪难以确考,有《流类手鉴》。

输入历史事件:

虚中本年曾作《献郑都官》诗劝郑谷归隐,此后住踪难以确考,有《流类手鉴》。

公元904年 本年
虚中本年曾作《献郑都官》诗劝郑谷归隐,此后住踪难以确考,有流类手鉴

其与马希振往还事约在本年前后。《郡阁雅谈》诗话总龟前集卷十引载:“僧虚中宜春人,游潇湘山,与齐己、颜栖赡为诗友,住湘江西宗成寺。潭州马氏子希振侍中,好事,每出,即延纳于书阁中,好烧柴火,烟昏彩翠,去后复饰。《题马侍中池亭》云:‘嘉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十国春秋•虚中传》:“与王子希振情好甚笃。……尝题希振池亭,多佳句,诗云:嘉鱼在深处,幽鸟立多时,希振大加称赏。”郡斋读书志卷四中著录虚中《碧云诗》一卷,《直斋书录题解》卷二二又记其流类手鉴一卷。[按,此书全唐文未收,见于宋《吟窗杂录》卷一三,其序云:“夫诗道幽远,理人玄微,凡俗罔知,以为浅近。为诗之人,心合造化,言含万象,且天地日月,草木烟云,皆随我用,合我晦明,此则诗人之言,应乎物象,岂可易哉!”可见其论诗之旨。唯作年不可考,今姑系于此]


戊辰(十九日),判杭州王钦若酒榷、增羡、狱空,诏奖之。
庚午(二十一日),以枢密使、吏部尚书丁谓平章事。
丁丑(二十八日),太子太傅寇准降授太常卿、知相州,翰林学士盛度、枢密直学士王曙并落职,度知光州,曙知汝州。
甲申(五日),徙知相州、太常卿寇准知安州。
乙酉(六日),以枢密副使任中正、礼部侍郎王曾并参知政事,翰林学士钱惟演为枢密副使。
壬寅(二十三日),太常卿、知安州寇准坐朱能叛,再贬道州司马。
二十六日,释智圆自序《病课集》。
吾以病中所得,病差而写出,谓之“病课”,不亦宜邪?然而辞语鄙野,旨趣漫浪,或宗乎周孔,或涉乎老庄,或归于释氏,于其道不能纯矣。
崔遵度卒,67岁。
著有:《琴笺》一卷(《宋史•艺文志一》)、《崔遵度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晏殊拜翰林学士。
己酉(一日),以谏议大夫、兼太子右庶子、知开封府王随为给事中、知杭州,会灵观判官、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吕夷简为刑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
钱塘林逋亦著高节,以诗名当世,名公多与之游。
辛酉(十三日),命知制诰宋绶为契丹国主生辰使。
二十三日,翰林学士刘筠等试到诸州、军续解进士姚随等十九人,奉职周普等二十九人,借职何从易等八人,当授诸州长史、司马,特补借职。
壬申(二十四日),太子太保王钦若自杭州来朝,令入赴内殿起居。
己丑(十二日),以前起居郎、直史馆陈尧佐免持服,知滑州。
壬辰(十五日),以太子太保王钦若为资政殿大学士,仍令日赴资善堂,侍皇太子讲读。
癸丑(六日),对辅臣及王钦若于宣和门,赐御制《会灵观铭》石本各一。
乙卯(八日),修尚书省,命龙图阁学士陈尧咨总其事。
上御龙图阁,召近臣观圣制文论、歌诗。
戊辰(二十一日),晏殊为太子左庶子。
庚午(二十三日),吏部尚书、平章事丁谓加左仆射,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师、枢密使、同平章事冯拯为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少傅、平章事。
甲戌(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太子左庶子晏殊,礼宾副使、太子宫祗候杨怀玉,上新编赐东宫御制五十卷。
丁丑朔(一日),起复翰林学士杨亿卒,47岁。
著有:《杨亿谈苑》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五》)、《虢略集》七卷(《宋史•艺文志七》)、《蓬山集》五十四卷(《宋史•艺文志七》)、《武夷新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颍阴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刀笔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别集》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汝阳杂编》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銮坡遗札》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七》)、《西昆酬唱集》二卷。
丁酉(二十一日),以资政殿大学士、司空王钦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
癸丑(七日),赐辅臣《册府元龟》各一部,板本初成也。
癸亥(十七日),知洋州、户部侍郎、集贤院学士李维表求归阙。
丁卯(二十一日),命龙图阁学士陈尧咨为鄜延、邠宁环庆、泾原仪渭、秦州路巡抚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