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陆贽在贬所忠州,诏征还,诏未至而卒。

输入历史事件:

陆贽在贬所忠州,诏征还,诏未至而卒。

公元805年 三月
陆贽在贬所忠州,诏征还,诏未至而卒。

年五十二。全唐诗卷二八八存其诗三首,《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四补一句。全唐文卷四六○至卷四七五编其文为一六卷。有《翰苑集》权德舆序云:“公之秉笔内署也,搉古扬今,雄文藻思,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俾僄狡向风、懦夫增气,则有《制诰集》十卷。览公之作,则知公之为文也。润色之余,论思献纳,军国利害,巨细必陈,则有《奏草》七卷。览公之奏,则知公之为臣也。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措枉,将斡旋衡而揭日月,清氛沴而平泰阶。敷其道也,与伊说争衡;考其文也,与典谟接轸,则有《中书奏议》七卷。览公之奏议,则知公之事君也。……公之文集,有诗文赋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其关于时政,昭昭然与金石不朽者,惟制诰奏议乎。”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时天下叛乱,机务填委,征发指踪,千端万绪,一日之内,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虑,既成之后,莫不曲尽事情,中于机会,胥吏简札不暇,同舍皆伏其能……其于议论应对,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当时名流,无不推挹。”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观贽论谏数十百篇,讥陈时病,皆本仁义,可为后世法,炳炳如丹,帝所用才十一,唐祚不竞,惜哉。”嘉祐集卷一二《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东坡全集》卷六四《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三代以还,一人而已。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大昌《演繁露续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三:“唐世诸儒,有学有守者,吾得二人焉,魏征陆贽是也。取其奏读之,其理悉与经合,学能发古,吾故敢云尔也。”陈造《江湖长翁集》(四库本)卷三一《题陆宣公集》:“孔、孟栖栖旅人,万世师之。屈于一时,信于无穷,圣贤往往一揆。陆宣公一代人杰,其模画经济,伐谋切机,制物务而洞人情,王佐才也。而文采论辨,雄放不穷,异世之贾谊刘向欤?”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史以陆宣公比贾谊。谊才高似宣公,宣公谙练多,学更纯粹。”又云:“《陆宣公奏议》极好看。这人极会议论,事理委曲说尽,更无渗漏。虽至小底事,被他处置得亦无不尽。如后面所说二税之弊,极佳。人言陆宣公口说不出,只是写得出。今观奏议中多云,今日早面奉圣旨,臣退而思之,疑或然也。问:‘陆宣公比诸葛武侯如何?’曰:‘武侯气象较大,恐宣公不及。武侯当面便说得,如说孙权一段,虽辨士不及其细密处,不知此宣公如何。只是武侯也密,如桥梁道路,井灶圊溷,无不修缮,市无醉人,更是密。只是武侯密得来严,其气象刚大严毅。’”又云:“《陆宣公奏议》末数卷论税事,极尽纤悉,是他都理会来,此便是经济之学。”文章精义:“陆宣公文字不用事,而句语铿锵,法度严正,议论切当,事情明白,得君臣告诫之体。”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华书局1975)卷二四:“贞元以后,棼乱之宇宙,孤危之社稷,涣散之人心,强悍之戾气,消融荡涤,而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悟主之功也。故曰:辞之为用大矣哉。前乎此者,董仲舒正而浮,贾谊奇而偏,魏征切而俗,莫能匹也;后乎此者,苏轼辩而诡,真德秀详而迂,莫能及也。不主故常而不流,不修藻采而不鄙,《六经》邈矣,巵言日进,欲以辞立诚,而匡主安民,拨乱反正,三代以下,一人而已矣。”《无用闲谈》:“陆宣公就事论事,纤情变态无穷,而其言亦无穷,滚滚多至数千,一字不可减也。”《古文渊鉴》卷三四“《陆贽翰苑集序》条云:“陆贽为文,闳博流畅,委折尽致,谋画能中机宜,诚奏议之杰构也。”《皇清文颖》卷首一一乾隆《陆贽论》:“吾读史至唐德宗之时,谓朱泚之乱不生于姚令言,而生于用卢杞。复唐之功不在于用李晟,而在于信陆贽。……贽为人刚方严正,而有经世之才。其奏疏皆可行可法,措之于天下,则有治安之效。大抵以仁义为本根,货财为末务,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至于君子、小人之分,忠厚、苛刻之别,推诚、任术之判,未尝不反复为德宗言之。”又《御选唐宋文醇序》:“骈句固属文体之病,然若唐之魏郑公、陆宣公,其文亦多骈句,而辞达理诣,足为世用,则骈又奚病?”王之绩《铁立文起》(康熙刻本)后编卷三:“状者,人臣条奏之明疏也。宣公属第一手笔。其作法先叙事之本末,次则进断其是非,明晰精确,令人主易,从末则为之区处停当。一见识高,一见忠至。有危耸处,有正大处,有纡曲处,有长辨处,要在因事大小利害,为行文之波折而已。”《潜研堂文集》卷一八《续通志列传总叙》:“如魏征陆贽之论事,刘蕡对策,皆经国名言,所宜备录。”孙梅《四六丛话》(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卷三二:“古以四六入章奏者有矣。贺谢表而外,惟荐举及进奉,则或用之。品藻比拟,此其长也。若敷陈论列,无往不可,而又纂组辉华,宫商谐协,则前无古后无今,宣公一人而已。指事如口讲手画,说理则缕析条分,旁延景物,则兴会飞骞,远计边琐,则武库森列。大抵义蕴得自六经,而文词则文选烂熟也。惟公兼体,是以独擅。”《艺概》卷一“文概”:“陆宣公文,贵本亲用,既非瞀儒之迂疏,亦异杂霸之功利,于此见情理之外无经济也。”又云:“陆宣公奏议,评以四字曰:正实切事。”又云:“陆宣公奏议,妙能不同于贾生。贾生之言,犹不见用,况德宗之量非文帝比,故激昂辩折有所难行,而纡余委备可以巽入。且气愈平婉,愈可将其意之沉切。故后世进言多学宣公一路,惟体制不必仍其排偶耳。”又云:“贾生、陆宣公之文,气象固有辨矣。若论其实,陆象山最说得好:‘贾谊是就事上说仁义,陆贽是就仁义上说事。’”又云:“李忠定奏疏,论事指画明豁,其天资似更出陆宣公上。然观其《书檄志》云:‘一应书檄之作,皆当以陆宣公为法’,则知文得于宣公者深矣。”《四库提要》卷一五○:“故新唐书例不录排偶之作,独取贽文十余篇以为后世法。司马资治通鉴,尤重贽议论,采奏疏三十九篇。其后苏轼亦乞以贽文校正进读,盖其文,虽多出于一时匡救规切之语,而于古今来政治得失之故,无不深切著明,有足为万世龟鉴者,故历代宝重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一五:“贽文多用骈句,盖当日之体裁。然真意笃挚,反复曲畅,不复见排偶之迹。……经世之文,斯之谓矣。”【禁中春松】《唐诗合选评解》卷一一:“王元美曰:穷情尽态,而出以舂容,自是垂绅搢笏之度。”《唐诗增评》卷三:“禁松明点分承,语极高华。以下禁松夹写,一联正面,一联旁衬,一联就题颂美,用流水对法。结带干请,亦就禁中著笔关合。……此诗结句,真有月尽珠来劲力。”【冬至日陪位听太和乐赋】《赋话》“新话四”:“先叙冬至,至叙陪位,然后叙作乐,末以‘听’字作收煞,循题布置,浑灏流转,盖题位使然,不必尽以雕镂藻绘为工也。”【奉天改元大赦诏】《銎溪诗话》卷一:“‘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此与《无逸》《旅獒》孟子格君心之非,汲长孺谏上多欲,魏郑公十渐,陆宣公之奉天诏书,无二道也。”《古文渊鉴》卷三三:“康熙评:诞告之文,仁音如此,故能使当时之民闻诏书而感泣也。又徐熙评:缠绵恺切,感动当时,百世而后,犹能令人抚然。所谓涣汗之音,风行而草偃也。又德宜评: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好者谦,引咎推恩,实感动天人之理。”《古文雅正》卷七:“总是‘推诚改过’四字尽之。唐朝学术文章,以韩公为第一。经济奏议,以陆公为第一。其忠诚正大,姚元之、李邺侯尚不及也。”【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古文渊鉴》卷三三:“泾原军士之变,以二库为兵端,故贽立言如此。”高步瀛《唐宋文学举要》甲编卷一:“指陈利害,剀切动听,文章得此,无不尽之怀。”【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古文雅正》卷七:“泰否,言君臣也。损益,言君民也。上下交则泰,损上益下则益,羲、文、周孔之治法也。宣公明切指出,遂为百代之药石蓍龟。”又云:“宣公经济名臣,经学最为精通。世有读史而不穷经者,终为无本之学。即徒玩宋儒之书,而不湛深经学,犹无本也,但恐涉于训诂记诵,故必体究宋儒,则经学更字字切己耳。”《古文渊鉴》卷三三:“康熙评:补牍而陈,忠恳之情,溢于行墨。词义茂美,直余事耳。又徐学乾评:贽年少入翰林,参裁大议,号称内相,帝之亲依,可谓深矣。而讥陈过当,骎骎乎积不能容。故此状多绸缪虑祸之言。又杜讷评:曲折往复,娓娓不倦。读之只见诚意蕴结,而不嫌其浩汗。”【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古文雅正》卷七:“用贤听言,治国之要,而其本在于诚信。大学所谓诚正为修齐治平之本也。宣公学有原本,言曲而中,以视韩公子《说难》,其揣摩物情则均,而彼则一派私利之心,此则一片公诚,千载犹将见之。”【谢密旨状因论所宣事状】《古文雅正》卷七:“狱讼以货贿为重轻,举措以货贿为用舍,庄生所谓‘哀莫大于心死者’,宣公此疏尤为深痛。”《历代经世文钞》卷二:“姚永朴姚永概案:此篇沉挚透快,于事理阐发无遗。”【兴元元年命马燧浑瑊招讨河中制】《古文渊鉴》卷三三康熙评:“止罪状怀光一人,无一语及朔方将士,所以离散党与、收拾人心,妙有机权,足征庙算。”又庭敬评:“无张皇之气,而有蔼恻之情,以见用兵非得已。至于明任遇之优崇,奖彼军之忠义,皆庙算之长者也。”洪绪评:“陆贽所草制敕更无他奇,只是开诚布公,一字一句皆从肺腑中出。此制虽专逮燧、瑊,勤勤恳恳,自足深入人心,卒成再造之勋,夫岂偶然。”【论治乱之略疏】《古文渊鉴》卷三三康熙评:“篇中前言事,后言理,敷衽而谈,最为融浃。”徐学乾评:“天应本乎人事,真千古兴亡治乱之本,炳炳如丹。”


西辽耶律大石死,感天皇后听政。
陈亮(1143—1194)生。
赵蕃(1143—1229)生。
朱松(1097—1143)卒。
朱熹十四岁。
王伦为金所杀。
宋复置教坊。
丁酉,回鹘遣使于金。
宋高宗视察太学。
宋朝禁止撰著野史。
甲寅,将作监米友仁,权尚书兵部侍郎。
江、浙、福建大水。
辛酉,升蜀州为崇庆军,以帝始封之地故也。
癸未,金主杀其子魏王道济。
宋迁赵鼎至吉阳军。
金河朔诸郡地震。
完颜勗先作《东狩猎赋》。
内教场。
肉简牌。
是岁,西辽感天皇后改元咸清。
葛胜仲(1072—1144)卒。
程俱(1078—1144)卒。
朱弁(1085—1144)卒。
李清照六十一岁。
朱熹十五岁,葬韦斋先生于崇安县五夫里西塔山。
宋措置两浙经界。
宋命僧、道纳免丁钱。
宋太学生增额。
高宗以守信为主,秦桧唱委曲调护。
刘章等三百人中进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