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韩愈自长安东归,于河阳见人入京献白乌、白鸜鹆,作《感二鸟赋》,又另作有《画记》。

输入历史事件:

韩愈自长安东归,于河阳见人入京献白乌、白鸜鹆,作《感二鸟赋》,又另作有《画记》。

公元795年 五月
韩愈长安东归,于河阳见人入京献白乌、白鸜鹆,作《感二鸟赋》,又另作有《画记》

九月,韩愈往东都,过田横墓,作《祭田横墓文》。是年,韩愈另有文《答侯继书》《答崔立之书》及诗《杂诗》《马厌穀》等。【感二鸟赋】黄氏日抄卷五九:“《感二鸟赋》岂真有羡于白鸟、鸜鹆,特因物托兴,使贱人贵物者知警尔。”苏舜钦《苏学士集》卷一○《答马永书》:“观其《感二鸟赋》,悲激顿挫,有骚人之思,疑其年壮气锐,欲发其藻章以耀于世。”曹安谰言长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韩子《感二鸟赋》王勃《滕王阁记》,皆少年粗豪之气。” 昌黎先生全集录》卷一:“初慷慨以悲歌,既而望古求配,一归于正,公所以卒有立者此也。六一居士摘其初辞,不求其归,而曰:‘羡二鸟之荣光,悼一饱之无时’。居士非好诋也,意在抑韩以伸李耳。韩不大抑,即李不大伸,学者援以为口实,则惑矣。”【画记】秦观《淮海集》(四库本)卷三八《五百罗汉图记》:“尝览韩文公《画记》,爱其善叙事,该而不烦缛,详而有轨律。读其文,恍然如即其画。”《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八:“妙处在物数庞杂,而诠次特悉,于其记,可以知其画之绝世矣。”《昌黎先生全集录》卷一:“详整自班、史出,笔力善变,无施不可。”《韩文起》卷七:“记本因画而作,然记中实有画。在当日画固为人神之画,而记尤为人神之记也。”【祭田横墓文】朱熹《楚辞集注•楚辞后语》卷四引晁补之云:“韩有大志,不为世知,故行经横墓,感其义高能得士,而取酒祭横,为文以吊之,有伤时思古、慨然有不可复见之意。然田横安足道哉?故其言曰:‘非今世之所希,孰为使余欷歔而不可禁也’。……自古以文学擅世名,世忌之,率不得大柄。虽有名世,而世不知。故韩踌躇发愤,太息于区区之横,以谓夫苟如横之好士,天下将有贤于五百人者至焉。”《唐采八大家文钞》卷一六:“借田横发自己一生悲感之意。”《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卷一一:“以沉郁之气,发悲凉之音。逐二句抗声吟之,真有天崩海立之势。”《唐宋八大家类选》卷一四:“三上宰相书后,东归作此。祭田横,所以斥时相也。”《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七引过氏原评曰:“韩公以命世才,每欲为知己者用。而世无其人,故有感于横之高义,借此以发胸中之愤。玩其文辞,一种敬慕之情,悲伤之意,凄然可掬。不然,横一木强人耳,又乌足为公重耳荐酒陈辞哉?”又引姚鼐云:“公少时作,故犹用屈子成句。篇中凡三易韵,伤今思古,音节苍凉。”


俞宪编金鸾(1494一约1583)诗集《金白屿集》入《盛明百家诗存后编》。
徐枢为欧大任《旅燕集》作后序。
俞宪编徐渭《徐文学集》入《盛明百家诗》。
高拱复入阁,以大学士兼掌吏部事。
戚继光作《盟忠楼》诗。
李攀龙编定《古今诗删》。
沈孟柈《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不分卷)现存最早版本于今年刊行。
王世懋由南京礼部仪制司主事升比部仪制员外郎。
王世贞《凤洲笔记》由黄美中刊行。
汤显祖始读《文选》,颇以六朝情寄声色为好。
陈耀文《正杨》成书。
俞大猷《洗海近事》成书。
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莫如忠(1509一1589)辞官归,自此绝意荣进,不再出。
吕调阳任吏部右侍郎。
邓浅(1569一?)生。
胡震亨(1569一1645)生。
汪廷讷(约1569—1628后)约生于今年。
李攀龙为欧大任《广陵十先生传》作序。
薛应旂为俞宪编《盛明百家诗》作序。
袁中道(1570一1623)生。
李攀龙汇次徐中行(1517—1578)诗为《青萝馆诗集》,由汪时元刻行。
李攀龙(1514一1570)卒。
欧大任作诗哭李攀龙,题为《哭李于鳞》,颇蕴藉动人。
丁士美、申时行等任乡试主考。
汤显祖以第八名中举。
吴岳(1504—1570)卒。
汪道昆为徐中行(1517—1578)《青萝馆诗集》作序。
点苍山人《平黔三记》成书。
俞宪编骆文盛《骆两溪集》入《盛明百家诗》。
王世贞作《太保歌》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