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尧舜之志,而世无知者,虽同学翁亦颇笑之,故‘浩歌弥激烈’,‘沈饮聊自遣’也。

输入历史事件:

尧舜之志,而世无知者,虽同学翁亦颇笑之,故‘浩歌弥激烈’,‘沈饮聊自遣’也。

公元755年 十月
尧舜之志,而世无知者,虽同学翁亦颇笑之,故‘浩歌弥激烈’,‘沈饮聊自遣’也。

此与诸葛孔明抱膝长啸无异。读其诗,可以想其胸臆矣。嗟夫!子美岂诗人而已哉!……方幼子饿死之时,尚以常免租税不隶征伐为幸,而思失业徒,念远戍卒,至于”忧端齐终南’,此岂嘲风咏月者哉?盖深于经术者也,与王吉贡禹之流等矣。”杜诗详注卷四引胡夏客曰:“诗凡五百字,而篇中叙发京师,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耳。余皆议论感慨成文,此最得变雅之法而成章者也。”又曰:“《赴奉先咏怀》,全篇议论杂以叙事;《北征》则全篇叙事杂以议论。盖曰‘咏怀’,自应以议论为主;曰‘北征’,自应以叙事为主也。”《杜诗编年》卷二:“此诗与《北征》诗,变化之妙尽矣。《北征》之变化在转折,此诗之变化在起伏。起伏中亦自转折,然转折即在起伏中;转折中亦自起伏,然起伏即在转折中,其篇法极幻。总之,极变化捉摸不得。《北征》中有极幽细语,精人语,新美语,闲暇语;此诗一味真实说话。《北征》《风》,此诗如《雅》,其中各有一段大议论。《北征》之大议论在篇后,此诗之大议论在中幅,此不同处,又皆变化处。”唐宋诗醇卷九:“此与《北征》为集中巨篇,摅欝结,写胸臆,苍苍莽莽,一气流转。其大段有千里一曲之势,而笔笔顿挫,一曲中又有无数波折也。甫以布衣之士,乃心帝室,而是时明皇失政,大乱已成,方且君臣荒宴,若罔闻知。甫从局外,蒿目时艰,欲言不可,盖有日矣,而一于此诗发之。前述平日之衷曲,后写当前之酸楚,至于中幅,以所经为纲,所见为目,言言深切,字字沉痛。《板》《荡》之后,未有能及此者。此甫之所以度越千古,而上继三百篇者乎?”又引张溍曰:“文之至者,止见精神,不见语言。此五百字,真恳切到,淋漓沉痛,俱是精神,何处见有语言?”又引浦起龙曰:“是为集中开头大文章、老杜平生大本领,须用一片大魄力读去。断不宜如朱、仇诸本,琐琐分裂。通篇只是三大段,首明赍志去国之情,中慨君臣耽乐之失,末述到家哀苦之感,一篇之中三致意焉。”义门读书记卷五一:“纡回顿挫,极温柔敦厚之味,所以异于鄙儒之大言也。”【奉先少府新画山水障歌】杜诗详注卷四引赤城谢省曰:“此诗一篇之中,微则竹树花草,变则烟雾风雨,仙境则沧洲玄圃,州邑则赤县蒲城,山则天姥,水则潇湘,人则渔翁释子,物则猿猱舟船,妙则鬼神,怪则湘灵,无所不备。而纵横出没,几莫测其端倪。”又引王嗣奭曰:“画有六法,气韵生动第一,骨法用笔次之。杜以画法为诗法,通篇字字跳跃,天机盎然,此其气韵也。如‘堂上不合生枫树’突然而起,已而忽人蒲城风雨,已而忽人两儿挥洒,飞腾顿挫,不知所自来,此其骨法也。至末因貌得山僧,忽转到若耶云门,青鞋布袜,阕然而止。总得画法经营之妙,而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诗中有画,信然。”又引黄生曰:“此篇写画与赞赏,分作数层说,反复浓至。”《杜诗镜诠》卷三:“字字飞腾跳越,篇中无数山水境地,纵横出没,几莫测其端倪。”【后出塞五首】杜诗详注卷四引张涎曰:“前四章著明皇黩武不戢,过宠边将,启其骄恣轻上之心。末章,直著禄山之叛,以见明皇自焚之祸也。”又曰“《前出塞》言哥舒翰西征之役,其辞悲;《后出塞》言安禄山北伐之师,其辞乐。悲则犹有苦兵畏乱之患,乐则至于喜乱而佳兵矣。禄山将叛,滥赏士卒,人趋于利,上破国而下覆宗,不祥莫大焉。”又引朱鹤龄曰:“前是哥舒贪功于吐蕃,后是禄山构祸于契丹。”又引刘后村克庄曰:“前、


张众甫在李希烈幕,使广陵,涉江省家,道病卒,年六十八。
韦应物官比部员外郎。
刘长卿在随州刺史任,有《献淮宁军节度李相公》。
沈既济贬处州司户,在润州与权德舆同游栖霞寺。
刘商在汴州。
皎然在湖州。
李益将赴幽州朱滔幕,韦应物有诗《送李侍御益赴幽州幕》;值朱滔反,未成行。
徐浩卒于长安,年八十。
卢纶在长安。
耿湋在河中,有诗《奉和李观察登河中自楼》、《贺李观察河中祷语》。
秦系北归湖州,与袁高、皎然游。
孟郊东归,适逢战乱,阻于河南。
李端至凤翔,后次岐山。
戴叔伦罢东阳令,赴曹王李皋湖南幕。
司空曙滞荆南。
严维约本年卒,年约六十六。
李翰约本年卒,年五十四。
常衮卒于福建观察使任,年五十五。
李希烈陷汝州。
薛展、武元衡、韦同正、韦纯、柳涧、熊执易、魏正则等二十七人登进士第,时礼部侍郎李纾知贡举,试《易简知险阻论》。
朱巨川卒,年五十九。
戴叔伦随李皋讨李希烈,至蕲州。
武元衡在长安。
刘湾卧疾长安,韦应物有《寄职方刘郎中》。
耿湋自长安东游。
戎昱贬辰州刺史。
杨凝前为协律郎,自春及夏在滁洲秋赴吴越,有《奉酬韦滁洲寄示》。
畅当以子弟被召从军。
冯著罢摄洛阳尉,秋,赴缑氏尉。
泾原兵被调东征,过长安,以食劣无赏哗变,德宗奔奉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