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江乙为魏使楚,诋毁楚之贵幸州侯及楚相昭奚恤于楚王前。

输入历史事件:

江乙为魏使楚,诋毁楚之贵幸州侯及楚相昭奚恤于楚王前。

公元-352年 月份不详
江乙为魏使楚,诋毁楚之贵幸州侯及楚相昭奚恤于楚王前。

“狐假虎威”、“恶狗溺井”寓言即出自江乙论昭奚恤之语。《战国策。楚策一》载:“江乙为魏使于楚,谓楚王曰:‘臣入境,闻楚之俗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诚有之。’江乙曰:‘然则白公之乱得无遂乎!诚如是,臣等之罪免矣。’楚王曰:‘何也?’江乙曰:‘州侯相楚,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无有,如出一口矣。’”文中“州侯”为楚幸臣,封于州。江乙恶昭奚恤,《楚策一》还有《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王》《江乙恶昭奚恤》各章。《江乙恶昭奚恤》章载其为魏使楚时,对楚王说:“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臣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亦载此事。江乙与楚王谈话言及“邯郸之难”。据战国策·齐策一》史记·魏世家》《赵世家》《田完世家》《六国年表》,魏惠王拔赵邯郸在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由江乙谈话内容可知,其使楚在“邯郸之难”后次年,即前352年。《江乙恶昭奚恤》章所说“大梁取矣”并非事实。据史记·赵世家》《魏世家》《六国年表》,前354年,魏惠王伐赵,围邯郸。次年,楚侵魏地。战国策·楚策一》载:“邯郸之难,昭奚恤谓楚王曰:‘王不如无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景舍曰:‘不然。昭奚恤不知也。……魏、赵相弊而齐、秦应楚,则魏可破也。’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赵。邯郸拔,楚取睢、濊之间。”睢、濊为二水名,属魏之东南境,其地近楚。实际上,楚非诚心救赵,而是借救赵之名,乘机取利。昭奚恤在侵魏时夺魏之宝器,为江乙所知。江乙为魏人,对昭奚恤所作所为深恶之。依资治通鉴大事记,昭奚恤于前354年或次年相楚。此前,“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即因江乙知其隐私,而江乙在前352年后亦仕楚。战国策·楚策一》载:“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新序·杂事》等亦有记载。此段记载显出江乙辩论技巧之高。江乙答楚王问、仕楚在本年或后。战国策·楚策一》载:“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王召江乙而问焉。江乙曰:‘二人之言皆善也,臣不敢言其后,此谓虑贤也。’”彭城君,楚宣王时封君;彭城,楚邑,今江苏徐州市。此章江乙不言昭奚恤之非,与别章异。故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云:“此章言江乙不议昭奚恤之是非,与它章江乙屡恶昭奚恤之言不类,或此乃楚王面昭奚恤而召问江乙,故其言若此欤?”江乙为聪明善辩之人,其观情势,在楚王前对昭奚恤或不一味贬斥之。江乙此年或稍后仕楚。


高彪或于此年举孝廉,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文章赋颂,灵帝异之;作《督军御史箴》,蔡邕甚美其文。
张昭二十岁,察孝廉,不就;与王朗共论旧君讳事。
杨修生(175—219)。
蔡邕作《伯夷叔齐碑》。
试太学生六十以上百余人,除郎中、太子舍人、至王家郎、郡国文学吏。
刘陶辟司徒掾,与司徒杨赐议平黄巾帅张角事。
卢植为庐江太守。
郦炎二十七岁,作《七平》。
许靖约二+五岁,或于此年为计吏。
华歆二十岁,与管宁、邴原友善,俱外出游学,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管宁十九岁,与华歆、邴原相友,俱游学异国。
蔡琰约六岁,听音辨绝弦。
灵帝好学,自造《皇羲篇》;臣下滥举“人才”,灵帝均予礼遇。
蔡邕上书陈说政要七事。
蔡邕难夏育请伐鲜卑议,灵帝不从。
郦炎系狱,裂裳作《遗令书》四首,死于狱中,年二十八(150—177)。
卢植为议郎,与蔡邕等同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转侍中,迁尚书,作《郦文胜诔》。
蔡邕四十六岁,奉诏作《胡广黄琼颂》。
刘陶为侍御史。
曹操二十三岁,迁为顿丘令。
王粲生(177—217)。
吴质生(177—230)。
置鸿都门学。
蔡邕献篆鸿都门,无人能及。
汉灵帝改元光和。
桓彬卒,年四十六(133—178)。
蔡邕作《桓彬碑》。
蔡邕奉诏入崇德殿,对灵帝问灾异;又对特诏问,忤中常侍曹节等。
中常侍程璜使人飞章诬陷蔡邕,蔡邕上书自陈,下洛阳狱,议罪弃市;吕强救其免死,徙朔方;程璜女婿阳球又屡使人加害未果;居五原安阳县。
卢植与蔡邕素善,蔡邕徙朔方前,卢植独上书救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