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周之大夫作《小宛》,刺幽王以小智而登高位。

输入历史事件:

周之大夫作《小宛》,刺幽王以小智而登高位。

公元-772年 月份不详
周之大夫《小宛》,刺幽王以小智而登高位。

诗见诗经·小雅》,又题名《鸠飞》,见国语.晋语四》韦注。《毛序》云:“《小宛》大夫刺幽王也。”陈奂《诗毛氏传疏》申述毛意云:“此诗刺幽王以小智而登高位,故末章陈古明王居上位而不敢怠忽于政事者,恭人以言明王也。韩诗外传:‘孔子曰:明王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志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道而恐不能行。三惧者,明君之务也。《诗》曰:温温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言大王居人上也。’《韩诗》说与《毛诗》首章兴义首尾相应,与《小旻》章末文义亦同。”魏源《诗古微·小雅答问》礼记·祭义》及郑注,认为《小宛》是兄弟相戒之诗,三家古义有此说。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朱熹诗集传定此诗为兄弟相戒之诗,合之诗词甚为相似,但又认为兄弟相戒不应妄称天命,仍以为刺幽王之诗。因此,姑从《毛序》以此诗为刺幽王之诗。诗刺幽王以小智而居高位,当是在其种种劣迹表现无遗时,周大夫有此感叹,则诗当作于西周王朝覆灭前夕,故系于此。


姚嗣宗,关中诗豪,忽绳检,坦然自任。
一日,欧阳修至京师就职。
乙酉(三日),太常丞田况为陕西经略安抚司判官,试校书郎胡瑗为丹州军事推官、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
乙未(十三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苏绅为契丹国母生辰使,右正言、知制诰吴育为契丹主生辰使,右正言梁适为契丹国母正旦使,太常丞、史馆修撰富弼为契丹主正旦使。
戊申(二十六日),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杜衍同知枢密院事。
庚戌(二十八日),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兼知延州。
戊午(六日),礼部尚书、知枢密院事宋绶为兵部尚书,起复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左司郎中、知制诰晁宗悫为右谏议大夫,并参知政事。
己未(七日),右正言、知制诰叶清臣为龙图阁直学士、起居舍人、权三司使事。
庚申(八日),范仲淹遣殿直狄青、侍禁黄世宁攻西界芦子平,破之。
戊辰(十六日),刑部尚书、知枢密院事晏殊为检校太傅,充枢密使。
梅尧臣解襄城知县,改监湖州酒税。
己丑(七日),命翰林学士王居正、知制诰王拱辰、天章阁待制高若讷于国子监考试方略举人,侍御史张禹锡弥封卷首。
欧阳修转太子中允。
癸巳(十一日),命馆阁校勘刁约、欧阳修同修《礼书》。
乙卯(四日),签书陕西经略安抚判官事、太常丞田况直集贤院。
乙丑(十四日),知制诰吴育、天章阁待制宋祁并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庚辰(二十九日),知制诰贾昌朝同判流内铨。
乙酉(四日),命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李淑、知制诰贾昌朝、同修起居注郭稹、天章阁侍讲王洙同详定弓手、强壮通制。
癸卯(二十二日),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宋绶卒,50岁。
著有:《天圣卤簿图记》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职官类》)、《岁时杂咏》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总集类》)、《内东门仪制》五卷(《宋史•艺文志三》)、《常山祐殿集》三卷(《宋史•艺文志七》)、《本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宋史•艺文志八》)、《唐大诏令》一百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八》)、《目录》三卷(《宋史•艺文志八》)。
张先以秘书丞知吴江县。
萧观音(1040—1075)生。
辽萧后,小字观音,工书,能歌词,善弹筝琶。
辽萧后有《十香词》,其构祸之由也。
赵挺之(1040—1107)生。
欧阳子发(1040—1085)生。
方惟深(1040一1122)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与陈员外书》、欧阳修《通进司上书》、欧阳修《怪竹辨》、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答祖择之书》、欧阳修《正统论》、欧阳修《纵囚论》、梅尧臣《风异赋》。
诗:欧阳修《送任处士归太原》、欧阳修《谢公挽辞三首》、欧阳修《病中闻梅二南归》、欧阳修《冬夕小斋联句寄梅圣俞》、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梅尧臣《闻尹师鲁赴泾州幕》、梅尧臣《观水》、梅尧臣《田家语》、梅尧臣《汝坟贫女》、梅尧臣《鲁山山行》、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子履冬夕小斋联句见寄》、梅尧臣《闻永叔复馆因以寄贺》、李觏《登越山》、邵雍《三十年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