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开河分水之议

输入历史事件:

开河分水之议

又称回河之争。宋代神宗、哲宗时对调整黄河河道的争议。庆历八年(公元1049年),黄河在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大决,河水经今河北中南部至乾宁军(今河北青县)入今卫河,由天津入海,形成所谓“北流”。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黄河又在大名(今属河北)以东大段决口,东北循马颊河入海,是谓“东流”。对于解决黄河屡次易道泛滥问题,朝臣意见不一。熙宁初,有人建议维持“北流”,而于沿岸修筑护堤以防河水漫流。下游则水深河阔,可作为备御契丹的天然防线;另一些人则主张截断北流,开二股河以导入东流。神宗采纳后说,封闭北流,而黄河又多次决口,北流终不可断。哲宗即位,开河分水之争又起。一派认为,若维持北流而不塞断,则北边塘泊水涸,悉成平地,无险可倚,契丹骑兵甚易南下。如河口再次北移,辽界将在黄河南岸,一旦有警,京师不保,更为危险。另一派则认为河北塘泊并无多大军事价值,地势北高南低,河道不会向北移动。争论不休。至绍圣元年(公元1099年),再塞北流,而又屡决泛滥。河水北流依旧,而东流堙塞。回河之争遂渐平息。黄河之害仍未能治。


【检索开河分水之议 ==>】 古籍全文检索:开河分水之议     全站站内检索:开河分水之议


邓绎撰《藻川堂诗选》六卷刊刻。
吴仰贤撰《小匏庵诗存》七卷刊刻。
黄彭年兼长保定莲池书院。
易顺鼎随父任黔东,填词甚多,后自辑为《摩围阁词》。
陈黻宸入学,文章为乡先辈孙衣言、孙锵鸣兄弟所推许。
庄棫(1830—1878)卒,年四十九。
苏廷魁(1800—1878)卒,年七十九。
杨象济(1825—1878)卒,年五十四。
金安清(1816—1878)卒。
刘青生。
连横生。
汪荣宝生。
陈曾寿生。
范紫东生。
恽铁樵生。
高燮生。
陈书以丁日昌之荐入浙抚幕。
刘熙载成《说文叠韵》二卷并自叙。
八日壬子(1879年3月3O日),日本侵占琉球。
二十日,于右任生。
“独逸窝退士”自序《笑笑录》六卷。
初五,吴可读(1812—1879)自尽以殉穆宗,年六十八。
黄遵宪始与长洲王韬订交。
杨翰(1812—1879)卒。
易顺鼎刻《丁戊之间行卷》于贵阳。
郭嵩焘自序《罪言存略》。
八日,吴闿生生。
总理衙门以同文馆聚珍板印行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凡二卷,都一百五十四首。
二十四日,陈独秀(1879—1942)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
至迟于本月,聚珍堂刊出《三侠五义》一百二十回,题“石玉昆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