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翰林学士承旨

输入关键字:

翰林学士承旨

官名。唐玄宗始置翰林学士院,专掌内命,设翰林学士六员。肃宗至德宗以后,从中择年深德重者一人承旨,独承密命。宪宗正式置翰林学士承旨,为学士院之长,职权尤重,多至宰相,然犹为职衔,例由他官兼任。五代后梁一度改称翰林学士奉旨。宋代以翰林学士中资深者为之,不常置。元丰改制,定为正员官,正三品。辽代置于翰林院,为南面官,位在林牙下。金代为翰林学士院长官,正三品,贞祐三年(1215)升从二品,应奉文字时加知制诰衔,掌撰拟诏命。元代为翰林兼国史院长官,初置一员,正三品,屡有增减,后定置六员,从一品;蒙古翰林院亦置为长官,初置一员,从二品,屡有增减,后升从一品,定置七员。明洪武二年(1369)置一员,正三品,为翰林院长官,十四年革。


【检索翰林学士承旨 ==>】 古籍全文检索:翰林学士承旨     全站站内检索:翰林学士承旨

太仆僕)寺卿
太公兵法
太公叔颖
太公家教
太仓少卿
太仓四王
太仓尚书
太仓银库
太丑兀里
太古洋行
太平广记
太平天日
太平天国
太平公主
太平乐府
太平礼制
太平刑律
太平寺碑
太平百钱
太平兴国
太平军目
太平条规
太平诏书
太平浑仪
太平真君
太平黄号
太平御览
太平新历
太史公书
太史伯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