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八识

输入关键字:

八识

佛教名词。唯识宗认为,整个世界均由“识”所变现。“识”分八种,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梵文Manas的音译,意译为“意根”)识、阿赖耶(梵文Alaya的音译,意译为“含藏”)识。前五识相当于感觉,以个别的外境为对象;第六意识,类似知觉(表象),以全部外境为对象,能促使前五识发生,并加深前五识的“了别”(识别)功能。第七末那识,以第八阿赖耶识为对象,不断将第八识转变为自我,并由此引发出第六识。第八阿赖耶识“含藏”一切法的“种子”。“种子”中的某一部分“成熟”,就能变现出外境和“了别”外境的前六识,以及第七识,故为世界之本原。世界依八识的差别性、依转性与因果性而表现其存在和变化。


【检索八识 ==>】 古籍全文检索:八识     全站站内检索:八识

卢龙镇
卢弘止
卢奴县
卢成均
卢光稠
卢多逊
卢阳县
卢沟桥
卢沟河
卢怀慎
卢阿项
卢若虚
卢叔武
卢贤拔
卢明月
卢法原
卢承庆
卢承钦
卢荫溥
卢思台
卢思道
卢眉娘
卢象升
卢鹿蛮
卢棱伽
卢景裕
卢鲁元
卢鼓椎
卢照邻
卢藏用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