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济水

输入关键字:

济水

①古代四渎之一。《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说文》作“泲”,他书皆作“济”。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书·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部分;下文又云:“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这是河南部分。河北部分源出河南济源市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据《汉书·地理志》,其时在今武陟县南入河;据《水经·河水》,其时在温县东南入河;据《水经·济水》及郦道元注,又改在今温县西南入河。近代入河处为黄河堤所阻塞,已改折入漭河。河南部分本为从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派,因分流处与河北济口隔岸相对,古人遂目为济水的下游。据《汉书·地理志》、《水经》,其时济水自今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北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出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济南市北泺口,略同今黄河河道,自泺口以下,大致走今小清河一线入海。另一支自定陶县东北分出汇为菏泽,东流为菏水,至今鱼台县入泗,也兼有济水之称。晋后河南又有所谓“别济”,至《水经注》时代,自今荥阳东北以下至于巨野泽有南济、北济二派:南济经今封丘县南、定陶县北,北济又称别济,经今封丘县北、菏泽市南,二水并入巨野泽,自出泽后会汶水以下,又兼称清水。公元四世纪时巨野泽以上济水开始淤浅,隋唐以后堙为平地。巨野泽以下渐以清水著称,但济水之名不废。自唐至宋曾在今开封市先后导汴水或金水河入南济故道以通漕运,称为湛渠或五丈河,其后复堙。巨野泽以下济水,宋时多称清河或北清河,熙宁时曾为黄河所经。金后自汶口至泺口一段遂成为以汶水为源的大清河,又称北清河(泺口以下大清河在古济水之北);自泺口以下逐渐演变为以泺水为源的小清河。此后黄河以南遂不再有济水之名。②济或作泲。《汉书·地理志》常山郡房子县:“济水所出,东至癭陶(县)入泜。”源出今河北赞皇县西南,东流经高邑县南,至宁晋县南,注入泜水。或以为《诗·邶风·泉水》:“出宿于泲”,即此。


【检索济水 ==>】 古籍全文检索:济水     全站站内检索:济水

史传三篇
史林测义
史学丛书
史学通论
史学骊珠
史学祭酒
史学概论
史姓韵编
史通训故
史通评释
史通析微
史通通释
史馆学士
史馆修撰
史馆校勘
史馆检讨
史馆编修
史微内篇
史记注补正
史学研究法
史通训故补
史继先墓志
史馆同修撰
史记毛本正误
史鉴节要便读
史鉴年表汇编
史记货殖列传注
史记太史公自序注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兄弟会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