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茶法

输入关键字:

茶法

古代政府管理茶叶生产、运销、税收的制度。唐建中元年(780),德宗采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分取一,以为常平本钱。由盐铁转运使主持茶务。文宗大和九年(835),王涯为诸道盐铁转运榷茶使,始改税茶为榷茶专卖。贞元九年(793)复税茶。此后,茶叶税便成为历代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五代时,南方诸国仍因唐制实行茶叶专卖。至宋代,茶法越来越严密,各种条规甚多。宋之茶法分通商和榷禁两种。通商和榷禁都有严格的行茶区域,越界有禁,出境受罚。通商,即征收茶园户租税和商人的商税,允许自由贸易。榷禁,又称专卖。即将种茶户专置户籍,称园户,输租纳税,用茶折算,官定课额,预支本钱,额茶和额外余茶,全部按官价收买,不得私卖。官府把由此垄断收买来的茶叶转卖给商人,获取高额利润。金代茶叶由官府专卖,按各路户口摊派,造卖私茶有罪。元代茶叶也实行专卖,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设立榷茶都转运使司,管辖江西、湖广、河南、江浙四省茶叶产销。都转运使司下设榷茶提举司,分布各产茶地区,规定茶户每年的产茶额,发给商人买茶的公据和贩茶的茶引。天历二年(1352),废茶司,茶的产销全归地方官府管理。元统元年(1333),重新设立茶司。元代另在浙西设有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在福建设有建宁北苑武夷茶场提领所,管理当地茶户,所产茶专供朝廷皇室享用。四川所出之茶,主要供给西南各民族。至元六年(1269),设立西蜀四川榷茶场使司,统一收购民间茶叶,置局增价发卖。后改为商人买引运茶,自行贸易。明代茶法分商茶和官茶,商茶由商人贩卖,官茶则用以贮边买马。商茶沿前代制度实行“茶引法”,令茶商纳粟、钞、银领取茶引、茶由,凭引、由赴茶园买茶,运往指定地点行销,官抽十之三五,谓之开中。官茶则行“茶马法”,贮官茶(或商茶)于茶仓,令少数民族赴茶马司以马易茶,所得茶课银用以接济边饷,所得马匹以备军需。明之茶法与马政、边计相辅而行。清沿明制,仍分官茶和商茶,其管理制度与明代相近。官茶行于陕、甘,储边易马,仍设茶马司管理。商茶则行于南方各省,由户部颁茶引,分发产茶州、县发卖。产茶较少地方亦有不设引,而由茶园户向官府纳课行销本地之处。清后期,外国来华采购茶叶者日益增多,形成汉口、上海、福州三大茶叶市场,清朝廷遂在各口岸征收厘金。至清末,为简化手续,逐渐以茶票代替茶引,各省凡纳税商人皆可领票运销。


【检索茶法 ==>】 古籍全文检索:茶法     全站站内检索:茶法

孔继涵
孔巢父
孔颖达
孔稚珪
孔熙先
孔德绍
孔子纪年
孔子家语
孔子编年
孔古烈仓
孔孟心肝
孔墨显学
孔子改制考
孔子庙堂碑
孔圣会旬报
孔雀东南飞
孔门师弟年表
孔子世家后编
孔子世家补订
孔氏祖庭广记
孔圣会星期报
孔门弟子列传补编
书女
书办
书史
书写
书记
书吏
书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