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门下省

输入关键字:

门下省

官署名。魏、晋、南朝初期为门下诸省的泛称。门下即黄门之下,其署设于宫禁中,其官得出入宫禁,为皇帝的亲近侍从官员。东汉有门下三寺,即中寺、东寺、西寺。三国魏、西晋门下设侍中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员,与散骑省共平尚书奏事,有异议可以驳奏。东晋时增设西省,以供禁军直宿,遂有“门下三省”之称。当时移中书省纳奏、拟诏、出令之职归门下之散骑省。南朝宋改散骑省为集书省,主掌图书文翰之事。南齐、梁、陈门下省成为侍中省专称,除领内侍诸署、侍奉皇帝生活起居、顾问应对、谏诤纠察等侍从本职外,兼出纳、玺封诏奏,地位渐与中书、尚书比肩。其官上亲皇帝,下接百官,官显职重,多选亲近及美姿容者为之。时号侍中为“门下”,侍郎为“小门下”,或以宰相目之。北魏、北齐亦置。隋初废西省,以集书省并入门下省。大业三年(607),并置尚书、门下、内史、秘书、殿内五省,以原隶门下省之城门、殿内、尚食、尚药、御府五局划归殿内省,门下省自是专掌侍从谏诤、审议政令。唐武德三年(620),定制为受命于皇帝的最高政令审议机构,与中书、尚书并号三省,共理军国政务,负责审议中书省草拟诏令,副署后付尚书省颁下执行,如有异议,可批改驳还;审阅各种上行文书,驳正违失,提出建议后交中书省进呈皇帝。设侍中二人为长官,与中书、尚书省长官在政事堂共议国政,同为宰相,门下侍郎二员为次官,参议朝政。玄宗以后侍中不常置,省务常由侍郎主持。名称在唐代变动不常,先后改为东台、鸾台、黄门省等名,至开元五年(717)复旧名,此后相沿不改。辽代为南面官署,但已非中枢机构。北宋前期,掌印玺、亲祀、朝会版位,外官及流外考校、覆奏、文武官母妻叙封等赞相礼仪之事,侍中为其长官而极少实拜,其官皆为寄禄官,另置判省事一人,以两制以上官充任。太宗后期,恢复封驳诏奏之制,以同知给事中主其事,未几又设门下封驳司,隶银台司,如有封驳事则用门下省印。神宗元丰改制后,职掌受纳全国章奏案牍,依旨分送有关机构;审议中书省、枢密院所拟政令,驳正违失,送呈皇帝批准、玺封后颁下执行。虽设侍中为长官,阙而不授,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其职。南宋建炎三年(1129),与中书省合为“中书门下省”。金初亦置,正隆元年(1156)废。元世祖时,朝议复置,因阿合马等阻议,未设,皇帝祭祀时的礼仪官,仍沿用侍中、门下侍郎等名义,由他官暂摄。


【检索门下省 ==>】 古籍全文检索:门下省     全站站内检索:门下省

中国女学会
中国女学堂
中国历史歌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史叙论
中国白话报
中国民族志
中国地学会
中国同盟会
中国社会党
中国国债史
中国革命史
中国革命记
中国教育会
中京显德府
中京留守司
中法混合军
中尝药典御
中尝食典御
中复堂全集
中宫永巷令
中宫私府令
中宫谒者令
中都坐大官
中都国子监
中都留守司
中部同盟会
中曹长官司
中黄门冗从
中谒者仆射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