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尚书引义

输入关键字:

尚书引义

书名。明末清初王夫之撰。六卷。一、二卷论《虞夏书》,三卷论《商书》,四、五、六卷论《周书》。凡五十篇。初成于康熙二年(1663),二十八年重行编定。引申《古文尚书》经义,借评论史事以发挥其政治和学术主张。抨击明代政治弊端,批判老庄、程朱、陆王之学和佛家“惟心惟识”之说,提出“行先知后”说。认为“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卷三《说命中二》)。指出“能”(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这一对哲学范畴的关系,是“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卷五《召诰无逸》),认为存在是认识的来源,而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在。


【检索尚书引义 ==>】 古籍全文检索:尚书引义     全站站内检索:尚书引义

竹敦城
竹蜻蜓
竹塾镇
竹书纪年
竹林七贤
竹高折地
竹溪六逸
竹谱详录
竹木抽分局
竹叶亭杂记
竹林寺女科
竹瓦街青铜器
竹书纪年义证
竹书纪年补证
竹书纪年统笺
竹书纪年校正
竹书纪年集证
竹间道人自述年谱
迁虏
迁葬
迁民镇
迁江县
迁安县
迁陵县
迁隆寨
迁延之役
迁善可汗
乔氏
乔吉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