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灵渠

输入关键字: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检索灵渠 ==>】 古籍全文检索:灵渠     全站站内检索:灵渠

接伴使
掷箭
控鹤官
控鹤监
控鹤禁率府
探花
探访队
探花使
探花郎
探颐郎
探马赤军
探穴纪略
据史德城
据瑟德城
掘罗勿
掇尔多密
掇尔契达
掼稻簟
辄勒克
辅广
辅氏
辅臣
辅相
辅将
辅日海
辅公祏
辅行记
辅国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