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本末

输入关键字:

本末

①指本质与现象。本,指无声、无形、不可闻见感知的本体;末,指有声、有形、可以感知的事物。《庄子·天下》评述老聃、关尹之学,谓其“以本为精,以物为粗”。将“本”与“物”相对待。三国魏王弼《老子指略》:“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 崇本息末而已矣”,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强调“本”(本质)对“末”(现象)的指导性和主宰性,以便在认识上收到以简驭繁之效。因此,他主张在“本”的基础上的“本”、“末”之统一,他在《老子注》第三十八章说:“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南宋朱熹以“理本气末”的思想继承此说。明王廷相则以“元气为道之本”(《雅述上篇》)的命题,反对有脱离现象和高于现象而独存的本体(本质)。②古代经济思想范畴。指本业与末业。《盐铁论·本议》:“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管子》、《商君书》、《荀子》中都以农为本,以商业和奢侈品生产为末。也有持不同观点者。汉末王符主张:“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潜夫论·务本》)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农工商皆本,唯不切于民用的迷信、倡优、奇巧淫技为末业。


【检索本末 ==>】 古籍全文检索:本末     全站站内检索:本末

宣政使
宣政院
宣政殿
宣威县
宣室志
宣统帝
宣恩县
宣课司
宣教郎
宣黄案
宣谕使
宣惠尉
宣靖王
宣德王
宣德县
宣德炉
宣德郎
宣慰司
宣慰使
宣徽使
宣徽院
宣懿后
宣力武臣
宣王中兴
宣仁之诬
宣正大夫
宣节校尉
宣宁郡王
宣训卫尉
宣孝太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