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滁州市

输入历史地名:

滁州市

在安徽省东部、江淮之间。面积1.33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396.9平方千米)。人口432.9万(市辖区50.4万)。辖琅琊、南谯2区和全椒、来安、定远、凤阳4县,代管天长、明光2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琅琊区。秦、汉为九江郡地。东晋于今滁州市侨置顿丘县。南朝宋元徽元年(473年)置新昌郡,治顿丘县。梁大同二年(536年)置南谯州。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徙州于新昌郡。隋开皇初废新昌郡,改顿丘县为新昌县,改南谯州为滁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昌县为清流县,即今滁州市。大业初并入江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明洪武初废清流县入州,洪武七年(1374年)属凤阳府,二十二年升为直隶州。1912年州废改滁县。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隶皖北行署区,设滁县专区,辖滁县、来安、江浦、全椒、定远、凤阳、嘉山、盱眙、炳辉9县。1952年复隶安徽省,增辖肥东县;同年11月划江浦县属江苏省。1955年划盱眙县属江苏省。1956年撤销滁县专区,并入蚌埠专区。1959年改炳辉县为天长县。1961年撤销蚌埠专区,复设滁县专区。1965年划肥东县属巢湖专区。1971年改滁县专区为滁县地区。1982年改滁县为滁州市(县级)。1992年撤销滁县地区和县级滁州市,改设地级滁州市,设立琅琊、南谯二区;原滁州地区行政区域划入。1993年天长县改市。1994年撤销嘉山县,改置明光市(县级)。地处皖东丘陵地带。市境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面积为 8780 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6.9%,其余属长江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全市最高山峰为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淮河及其支流池河、濠河,滁河流经南部,自肥东流入后,纳江淮分水岭南侧的襄河、清流河、来安河诸水,东南至江苏省南京市境入江,中游有驷马山引江工程。西北有池河,汇入女山湖与七里湖入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油菜籽、棉花为主,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盛产烤烟,特产滁菊、明光绿豆、来安花红、琅琊酥糖。矿产有铜、铁、石膏、凹凸棒石、石英、岩盐等。有冶金、化工、轻纺、电子、机械等工业。津浦、蚌水铁路纵贯市内。合宁、合蚌、泗浦、滁定、全扬等公路经过市区。革命纪念地有来安半塔集和定远藕塘烈士塔。有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皇甫山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有凤阳明中都城遗址、明皇陵,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临淮钟离古城、天长东阳城汉墓群等。


【检索滁州市 ==>】 古籍全文检索:滁州市     全站站内检索:滁州市

一沟
一联
一天山
一六镇
一市镇
一立镇
一尖山
一面山
一品镇
一都镇
一天门山
一平浪镇
一江山岛
一拉溪镇
一面坡镇
一座营镇
一渡水镇
一片石关城
乙泉戍
二龙
二圣
二村
二段
二庭
二夏
二联
二铺
二街
二殽
二豫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