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淮阴区

输入历史地名:

淮阴区

在江苏省淮安市中部偏西,西南临洪泽湖。面积1264平方千米。人口85.9万。辖14镇、7乡。区人民政府驻王营镇。秦置淮阴县,治今码头镇。以居“淮水右岸”故名。《水经注·淮水》:“淮水右岸,即淮阴也。……又东经淮阴县故城北,北临淮水。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韩信为侯国。”两汉因之。晋初为广陵郡治。南朝宋侨置兖州。南齐曰北兖州,置东平郡。东魏称淮州,改东平郡为淮阴郡,改县名为怀恩(一作淮恩)。北周又改名寿张。陈复为东平郡。隋开皇元年(581年)复改郡为淮阴,并立楚州,旋废郡,改县曰淮阴;大业初废州又并县入山阳。唐初复置县,武德七年(624年)省,乾封二年(667年)复置。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废为镇,翌年复置县。咸淳九年(1273年)分西北界置清河军、清河县于大清口,属淮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废清河军以县属淮安路,泰定初又迁县于小清口,天历元年(1328年)再迁于小清口西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迁县治于清江浦,仍名清河县。1914年复称淮阴县。1914年属淮扬道,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5年9月建清江市。1948年12月建两淮市,旋废,复称淮阴县。1949年属苏北行署区淮阴专区。1951年析城区置清江市。1952年改属江苏省淮阴专区。1958年并入清江市,称淮阴市。1964年市、县分治,仍称淮阴县。1970年属淮阴地区。1975年迁县人民政府于王营镇。1983年属淮阴市。2000年淮阴市改名淮安市,原淮阴县改设淮阴区。地处黄淮平原,西南废黄河沿线地势高仰,东北部地势低平。京杭运河横穿东西,淮沭新河纵贯南北,废黄河、盐河平行斜贯境内。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大豆、花生、油菜籽、棉花为主。特产“新淮猪”。桑树种植甚广,为苏北重要蚕茧基地。矿产有岩盐。工业有建材、食品、纺织、丝绸、塑料、机械、造纸、印刷等。为“五水之交”和淮沭新、淮涟等公路干线的衔接点,新长铁路、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经此,为苏北地区水陆交通枢纽。京杭运河、淮沭新河、盐河通航运,主要码头有王营港。古迹和纪念地有漂母墓、惠济祠碑、琉球墓(郑文英墓)、刘老庄烈士陵园等。为韩信故里。


【检索淮阴区 ==>】 古籍全文检索:淮阴区     全站站内检索:淮阴区

大汾镇
大汶河
大社镇
大良镇
大张镇
大陆区
大阿鲁
大阿镇
大陇口
大陇镇
大陈庄
大陈岛
大陈镇
大纵湖
大环江
大盂镇
大青杨
大武垅
大武镇
大坪镇
大坡镇
大松树
大直镇
大若岩
大茂镇
大苗山
大英县
大英镇
大范庄
大奇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