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广济渠

输入历史地名:

广济渠

①即隋通济渠。唐改名。《宋史·河渠志》:“汴河,自隋大业初,疏通济渠,引黄河通淮。至唐改名广济。”

②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东。《新唐书·地理志》陕州陕县:“有广济渠,武德元年,陕东道大行台金部朗中孙长操所开,引水入城,以代井汲。”《清一统志·陕州直隶州一》:“《州志》:起自州东三十里交口村,堰水入城。金大定间,耶律翼民重浚,今淤。”

③一称广济河。蒙古中统二年(1261)开浚。自今河南济源市东北沁口筑堰断沁水入渠,东南流循古朱沟、沙沟等水,至温县东入黄河。《元史·河渠志》:“广济渠在怀孟路,引沁水以达于河。”二十余年后淤废。天历三年(1330)修复。《清一统志·怀庆府一》:广济河“其在济源、河内者,即古朱沟水。其至温县入河者,即古沙沟水”。故道在今河南济源、沁阳二市及温县境。

④在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沁水与运河之间。明正统中,河决汴梁,东北趋漕河,溃沙湾东堤,由大清河入海。景泰五年(1454),徐有贞主持开浚用以疏导黄河决流的渠道,西接黄河、沁水,东抵张秋(沙湾北十二里),使决流不复东冲沙湾,改自张秋北出济运。弘治后全河南趋入淮,渠道堙废。


(1)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交口。唐武德元年(618年)陕东道大行台金部郎中长孙操所开。(2)唐改隋通济渠为广济渠。详“通济渠”。(3)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开浚。起自今河南省太行山麓沁河出山口,于此筑堰遏沁水入渠东流循古朱沟、沙沟等水入黄河,溉济源、河内(今沁阳)、河阳(今孟州)、温、武陟五县民田三千余顷。后二十余年淤废,天历三年(1330年)修复。今河南省济源、沁阳、温县等市县境内犹有广济河遗迹。(4)明景泰五年(1454年)左佥都御史徐有贞主持开浚,用以疏导黄河决流。在今河南省北部和山东省西部沁水、运河之间。先是正统末黄河决流冲毁山东寿张县(今阳谷县东南)南沙湾运河堤,漕运阻绝,屡塞复决。至是有贞开渠西接黄河、沁水,东抵张秋(沙湾北十二里),使决流不复东冲沙湾,改自张秋北出济运。逾年功成,沙湾遂塞,漕运复通。弘治后全河南趋入淮,渠道堙废。


【检索广济渠 ==>】 古籍全文检索:广济渠     全站站内检索:广济渠

宽河千户所
宽河镇
宽定吉思海
宽帮镇
宽城子
宽阔场
宽奠堡
家计寨
家谷
宵城
宵城县
宴 (醼) 友台 (臺)
宴石山
宴喜亭
宴嘉池
宾川州
宾川县
宾义县
宾水
宾化县
宾化砦
宾从县
宾丹
宾巴
宾平县
宾头狼山
宾同陇国
宾多龙
宾州
宾州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