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恻隐之心

输入历史典故:

恻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后以恻隐之心比喻见人遭遇不幸所引起的同情怜悯之心。亦作“恻怛之心”。

《警世通言》卷二一:“俺与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实出恻隐之心,非贪美丽之貌。”前秦苻朗《符子》:“观刑曰乐,何无恻怛之心焉?!”


偏正 对遭遇不幸的人所怀有的同情怜悯之心。高和《越轨诉讼》:“蹲了一阵冷得蹲不住,他就站起来绕着电话亭踱步跺脚。电话亭里的老头见他这样,动了~,拉开小窗户问:‘这位同志是不是等电话?’”△用于同情方面。 →悲天悯人 ↔铁石心肠。也作“恻怛之心”。


【词语恻隐之心 ==>】  成语:恻隐之心    汉语大词典:恻隐之心
【检索恻隐之心 ==>】 古籍全文检索:恻隐之心     全站站内检索:恻隐之心

囫囵半片
囫囵吞枣
困人天气
困心衡虑
困知勉行
困而不学
困而学之
围城打援
囹圄空虚
固壁清野
固执己见
固步自封
国中之国
国于天地
国仇家恨
国利民福
国家多故
国家大事
国富兵强
国将不国
国尔忘家
国无宁日
国是日非
国步艰难
国泰民安
国破家亡
国而忘家
国脉民命
国贼禄鬼
国难当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