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达生》:“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纪渻子所养的斗鸡开始骄悍,后来养得形似木鸡,这种斗鸡养到像木头一样不动不惊、神识安逸,才算训练有素,养到家。这则故事是从正面举例叙述的。后常以“呆若木鸡”形容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神态,则全用为贬义。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黑兽》:“猕戴石而伏,悚若木鸡,惟恐堕落。”
述补 呆笨得像木头鸡一样。语本《庄子·达生》记载,纪渻(shěng)子替齐王驯养斗鸡,四十天才完成,训练好的鸡听见别的鸡叫时,却没有任何反应,“望之似木鸡矣”。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大堂上死一般寂静,文武们~。”△贬义。多用于神态方面。→木立若偶 呆头呆脑目瞪口呆 ↔欢蹦乱跳 生龙活虎。也作“蠢若木鸡”、“呆如木鸡”、“呆似木鸡”。
解释 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 《庄子·达生》:“纪(shěnɡ)子为王养斗鸡。……又问, 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 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西周时,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过了十天,周宣王问: “鸡驯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行,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 呢。”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回答说:“不行,还是听见响声就 叫,看见影子就跳。”再过了十天,周宣王又问,回答说:“还是 那么迅速地回头看,意气还是显得强盛。”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又 问,回答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即使打鸣,它也不会有什么反 应,看上去就像木头雕刻的 鸡一样,它的德行真可说是 完备了,因为它精神凝滞, 别的鸡没有敢来应战的,见 到它只会掉头逃跑。”
这个故事出自《庄子· 达生》,《达生》就是通达 生命的真义,这一篇的主 旨重在说养神,强调人的 精神作用。
反义 聪明伶俐
例句
人们第一眼看见将军的时 候,都吃惊得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