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典故 >

不识一丁

输入历史典故:

不识一丁

旧唐书.张宏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三》:“窦平《唐书音训》云:‘丁恐当作个。’予尝以窦说虽当,而无所据。偶读孔毅父《续世说》,引宏靖曰:‘汝曹能挽两石弓,不若识一个字。’乃作此个字。因知个误为丁,无可疑者。”“丁”与“个”形近,故误。后因以谓不识字或学识极浅陋。明 焦竑《焦氏笔乘.不识一丁》:“苻坚宴群臣赋诗,姜平子诗内有丁字,直而不屈,坚怪问之,平子对曰:‘屈下者,不正之物,未足以献也。’坚悦,擢上第。夫庄子云:丁字有尾。若直下不屈,乃古下字也。下作丅,上作丄。若坚与平子,正不识一丁者。”明 胡应麟《诗薮.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述宾 一个字也不认识。语本《新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洪容《齐俗考》:“今文多用~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用于描写人文化低,不会识字。→不识之无


【典源】 《旧唐书·张弘靖传》:“又(韦) 雍等诟责吏卒,多以反虏名之,谓军士曰:‘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宋·洪迈《客斋俗考》:“今人多用不识一丁字,谓祖《唐书》。以出处考之,乃‘个’字,非‘丁’字。盖‘个’与‘丁’相类,传写误焉。”

【今译】唐代张弘靖部下韦雍等指责吏卒,多冠以“反虏”罪名,对士卒说:“如今天下太平,你们会挽硬弓射箭,不如读书识几个字。”或说“一丁字”乃“一个字”形近之误。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一字不识,胸无点墨。

【典形】 不若一丁字、不识一丁、丁字不识、空腹无丁字、莫识一丁字、挽弓笑识丁。

【示例】

〔不若一丁字〕 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之四:“武门两石弓,不若一丁字。”

〔不识一丁〕 清·归庄《读书》:“一朝失身败名节,却似不曾识一丁。”

〔丁字不识〕 宋·陆游《书生叹》:“又不见垄头男子手把鉏, 丁字不识称农夫。”

〔空腹无丁字〕 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莫羞空腹无丁字,且免秋阳晒杀人。”


【词语不识一丁 ==>】  成语:不识一丁    汉语大词典:不识一丁
【检索不识一丁 ==>】 古籍全文检索:不识一丁     全站站内检索:不识一丁

桂楫兰桡
桂殿兰宫
桂玉之地
桂酒椒浆
桂馥兰香
桃夭李艳
桃李争妍
桃李精神
桃红柳绿
桃羞杏让
桃腮柳眼
桃腮粉脸
桃花薄命
桃蹊柳陌
案兵束甲
案剑瞋目
案堵如故
案无留牍
案牍之劳
案牍劳形
案甲休兵
桑户棬枢
桑户蓬枢
桑榆之年
桑经郦注
桑落瓦解
桴鼓相应
梗泛萍飘
梗迹萍踪
梗迹蓬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