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2

    题龟峯【题龟峯 康熙本作「题圭峯」。】

三十二峯【三十二峯 康熙本作「三十六峯」。】峯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远观灵山一山??嵝【培嵝 咸丰、光绪本均作「培塿」。】,俯视彭蠡无波涛。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闲却怜人世劳。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说明】一、枋得流亡建阳时作。   二、龟峯寺在玉亭乡,唐干宁间僧茂蟾开山,宋释慧光化后塔于本山。乾隆《弋阳县志》:「信之戈阳,南去二十有五里,有山如龟。」戈阳县南二十里玉亭乡有三十二峯,中峯之顶,有三巨石,皆如龟形,号三迭龟,总名龟峯。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五诗
七言古诗
竹菊松扇






    竹菊松扇【竹、菊、松、扇 丛刊本作「竹、扇、菊、松」。】

    竹
新篁娟娟如绿玉,潇然出尘淡无欲。清风明月好主张【清风明月好主张 丛刊本「好」作「谁」。】,留得此君在空谷。

    菊
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清香不独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岁。

    松
乔松磊磊多奇节,冬无霜雪夏无热。根头更有千岁苓,知谁可语长生诀。

    扇
蒲葵也解归掌握,纨素未应捐箧中。莫把暗尘涴明月,好驱大暑来清风。

    与魏梅野

义熙陶令书甲子,春秋仲尼尊天王。孔明汉贼不两立,梁公寸念臣而皇。

    谢惠椒酱【谢惠椒酱 丛刊本「酱」下多「等物」二字。】【二首】

菫荼易地味不甘,姜桂到老性愈辣。人言申椒能变化,我见苾芬终不灭。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开口一笑露眼睛,望君点化佛老成【望君点化佛老成 「老成」,丛刊本作「先成」。】。

    其二
孔子也食【孔子也食 丛刊本作「孔子爱食」。】蔬菜羹,羹中无酱味不全【味不全 丛刊本作「必不食」。】。先生执酱馈高年,此味珍羞岂易传【岂易传 丛刊本作「岂易得」。】。瓶中有粟岂过望,谁令陶令分嘉饷【谁令陶令分嘉饷 「谁令」,丛刊本作「谁怜」。】。喜君不作无发人,免得东坡作擂酱【免得东坡作擂酱 「作」,丛刊本作「借」。】。

    谢面

丰年自古说来牟(一)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朱骏声则认为往来的来,原来是「麦」;菽麦的「麦」,原来是来。以后相互掉换,沿用至今。,四月麦熟胜秋收。天厨送食不待求,有面??本饦(二)??本饦:亦作馎饦,一种煮熟的面食。亦名汤饼。吾何忧。安得化身为儿童,戏沙作面可报答。授记或为阿育王(三)阿育王:一作阿输迦,意译无忧王;一称天爱喜见王,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前二六八——前二三二)旋陀罗笈多之孙,在位期间,除半岛南端外统一印度全境,最古代印度史上最强盛时期。,请铸八万四千塔。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五诗
五言律诗

求纸诗衾
送张子高归延平
赠宋相士
送刘治中之信州

  五言律诗

    求纸诗衾

避世知无地,危身只信天。宁持龚胜扇,不着挺之?。养性真同道,知心有宿缘。纸衾加惠絮,晴日卧云边。

【说明】至元二十二年(一二八五)乙酉时年六十岁作。

    送张子高归延平

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青灯长合席【青灯长合席 丛刊本「长」作「尝」。】,红日趱归鞍【红日趱归鞍 「红日」,丛刊本、康熙本均作「红叶」。】。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说明】延平,即今福建南平市。

    赠宋相士

堕甑看无益,乘轩计亦疎。忍贫吾自解,过论子姑徐。但得耆而艾,饱观诗与书。时乎一杯酒,此外尽从渠。

    送刘治中之信州

冰玉古溪山,治中今仕元。邦人敬文简,道化望曾孙。朱子书堂在,东莱讲席存。十年儒道晦,此日喜登门。

【说明】至元二十二年(一二八五)乙酉时年六十岁作。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五诗
七言律诗

魏参政执拘投北,行有期,死有日,诗别二子及良友
和詹苍崖韵
和毛靖可韵
和曹东谷韵
和叶爱梅韵
和游古意韵
和道士陈天隐三首 其一
和道士陈天隐 其二
和道士陈天隐 其三
示儿二首 其一
示儿 其二
代上张经历
赠卜者魏易斋
题东观壁二首 其一
题东观壁 其二
辞洞斋、华甫二刘兄寒衣有序
小孤山
忠贤祠


  七言律诗

    魏参政执拘投北,行有期,死有日,诗别二子及良友【诗别二子及良友 丛刊本作「诗别妻子、良友、良朋」。】

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南八男儿(一)南八男儿:「南八」,即唐时南霁云,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八,故称南八。南八男儿终不屈,谓唐南霁云与张巡共守睢阳,城陷,就义不屈的故事。《唐书?张巡传》:「巡守睢阳,城陷,俱被执,子琦以刃胁降,巡不屈,又降霁云,未应。」巡呼曰:「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

【说明】一、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戊子十月十八日时年六十三岁作。二、枋得遁迹建宁,从之游者,有:詹苍崖、游古意、王济渊、曹东谷、叶爱梅、魏天应、陈达翁、张子惠及毛(靖可)、蔡(正孙)诸君,又有道士陈天隐。盖先生方修养辟谷之术也。

    和詹苍崖韵

八闽英杰盛如林,安得三忠存至今。旧俗风流千载事,精忠大义一般心。早知平陆风波恶,何必颠崖云雾深。此日脊梁非铁硬,小颜拳爪定相侵【小颜拳爪定相侵 丛刊本「侵」下有「谓云峯起义」小字一行。】。

    和毛靖可韵

孟韩相慕久悬悬,恨不论诗早十年。吾道不行知有命,斯文将丧更由天。此生何恨为龚胜,来世谁能知少连(一)少连:即朱敬则(六三五——七0九)唐亳州(河南)永城人,武则天时任佑补阙。长安三年(七0三)迁正谏大夫,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魏元忠、张说为人诬陷,因他力谏,方得免死。后被诬降官。。不信无人扶宇宙,是邦豪杰已潸然。

    和曹东谷韵

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此日识公知有道,何时与我咏游仙。不为苏武即龚胜,万一因行拜杜鹃。

    和叶爱梅韵

道逢患难正当行,礼食从来孰重轻。绿鬓行藏堪检点,白头去就要分明。了知死别如龚胜,未必生还似子卿。纬地经天文不丧,许君独擅大声名。

【说明】叶爱梅,弋阳人,号苍山,叔侄读书蓝山书院,常与谢迭山风雨连床。着有《苍山文集》(同治《广信府志》)。

    和游古意韵

死易程婴岂不知,十年后死未为非。文辞未必改秦馆,【左传瑕吕饴甥说秦穆事】敲朴徒能抱御衣。无志何劳悲庙黍,【此言黍离一诗忠矣,然略无兴周之志,与文侯之命辞气相似,曾不如捧御衣之有志也【曾不如捧御衣之有志也 嘉靖本作「曾不如奉无衣之有志也」。丛刊本作「曾不如秦无衣之有■也」。】。】得仁更不食山薇。【余初受教先人,武王太公周公一闻扣马之谏,既杀纣,心焦然不宁。君臣合谋,惟有兴灭继绝,以谢天下,以服人心【以服人心 丛刊本作「以系人心」。】。故立武庚为殷王,尽有商畿内之地,姑命三叔以监之。其王者位号尚如故,与周并立。至三监挟淮夷叛,始杀武庚,始降王为公,黜殷命,而封微子于宋。故周书曰:「用告商王」。孔子序书曰:「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可见前此殷命未绝,殷王如故。伯夷虽采薇西山,见周家能悔过迁善,虽死无怨,并薇蕨不食而死之。故孔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先君子云:此说闻之韩涧泉解《论语》。】儒冠有愧一厮养,【见《史记》、《汉书》、《武臣张升陈余论》。】何忍葵心对落晖。

    和道士陈天隐【三首】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其二

岂不逍遥自乐真,世闲何地可容身?碧桃秋月原无物【碧桃秋月原无物 丛刊本「碧桃」作「碧潭」。】,丽日祥风只爱春。天上尽多知己友,尘中安得见心人。赤虬一跃蓬莱近,又恐丹邱有宿因。

    其三

学道无魔道不成,神人得计是无名。光风自觉长潇洒,明月何曾有死生。早悟梅花【早悟梅花 丛刊本,道、咸、光本俱作「早悟梅山」。】难养性,何如福地别寻盟。梅花香里堪联句,莫笑人闲石鼎鸣。

    示儿【二首】

门户兴衰不自由,乐天知命我无忧。大儿安得孔文举(一)孔文举:孔融(一五三——二0八),字文举,东汉鲁国人。献帝时为北海相。自恃为孔子后代,对曹操时有非议,后为操所杀。其生平兴学校、重儒生。性好客,有「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名句,着有《孔北海集》。,生子何如孙仲谋(二)孙仲谋:孙权(一八二——二五二),字仲谋,吴郡富春人,继其兄孙策为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当其与刘备合力破曹操于赤壁时,曹操曾以「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语来称赞他。《三国志?吴》有传。。天上麒麟元有数,人闲豚犬不须愁。养儿【养儿 丛刊本作「养男」。】不教父之过,莫视诗书如寇雠。

    其二

千古兴亡我自知【千古兴亡我自知 「自」,嘉靖本、丛刊本均作「尽」。】,一家消息又何疑。古来圣哲少才子,世乱英雄多义儿。靖节少陵(一)靖节少陵:靖节,即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为彭泽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即解印绶去职,家居安贫乐道。《桃花源记》是其代表作。少陵,即杜甫。唐代大诗人,因居于陵西,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为杜少陵。能自解,孔明王猛(二)孔明王猛:孔明,即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刘备当政期闲,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备死,辅后主。屡出兵攻魏,志在重兴汉室。后卒于军,未获如愿。王猛,十六国时前秦苻坚大臣,当政期闲,他整顿吏治,压制不遵守法令的贵族,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以增加财政收入,巩固统治。临终告坚勿图晋,坚不从,致有淝水之败。使人悲。只虞错改金根字,焉用城南劝学诗。

    代上张经历

中原自古多豪杰,晋国尤多贤大夫。学问断无虚议论,功名须有大规模。臂闲弓矢真良将,舌底诗书笑腐儒。自恨两贤相识晚,不妨杯酒恣歌呼。

    赠卜者魏易斋

伯阳(一)伯阳:即魏伯阳,东汉炼丹术家,自号云牙子,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他借《周易》爻象以论作丹之意,着有《参同契》三卷,为后世道家所宗。曾着易参同(二)易参同:即《周易参同契》,道家书名,东汉魏伯阳撰,为道家系统地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尽夺阴阳造化功【尽夺阴阳造化功 丛刊本「尽夺」倒文。】。白玉五城人可到,黄金一鼎道无穷。先生救世心良苦,后派多才命必通。魏本大名名易显,子明且为筮江东。

    题东观壁【二首】

观外好看船往回,观中几度见桃开。常瞻紫气【常瞻紫气 丛刊本作「常瞻紫炁」。按:炁,同气,俗字。】青牛去,又带白云黄鹤来。天地无情搔短发,古今多变付残杯。醉中尚有醒时眼,不信玉山人可推。

    其二

老树犹能识道回,好怀清对碧天开【好怀清对碧天开 丛刊本「清」作「长」。】。青山绿水何人管,明月清风要我来。少日曾闻黄石(一)黄石:即黄石公,秦时隐士。相传张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于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儒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后十三年,张良从汉高祖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祠之,世称此圯上老人为黄石公。教,平生几掷左慈(二)左慈:东汉东方士,字符放,庐江(今属安徽)人。少居天柱山,得石室丹经,明六甲术。尝应曹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贮水钓得之。后操欲杀之,却遁入壁中不见。《三国演义》中有「左慈掷杯戏曹操」一目。杯。道兄惯见人闲事,快抱棋枰信手推。

    辞洞斋、华甫二刘兄寒衣【有序】

离罗内阱,何损麒麟;反君事仇,忍为狗彘。凡劝吾入燕吐胸中不平而后死者,皆非忠于谋人者也。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岂敢曰:「将以有为乎!」平生学问,到此时要见分明。辱惠寒衣,义不当受。大颠(一)大颠:本姓陈(七三一——八二四),或说姓杨,原名宝通,唐潮阳人,为佛教禅宗南派慧能三传弟子。韩愈贬潮州时,闻大颠名,召至,留十余日,谓其能外形骸,以理自胜,因与往来。果聪明,识道理,胸中无滞碍,何必受昌黎先生衣服为别耶!小诗写心,谩发一笑。平生爱读龚胜传,进退存亡断得明。范叔绨袍虽见意,大颠衣服莫留行。此时要看英雄样,好汉应无儿女情。只愿诸贤扶世教,饿夫含笑死犹生。

【说明】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戊子时年六十三岁作。   《昭忠录》有:「门人惠寒衣,弗受。」

    小孤山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峯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说明】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己丑时年六十四岁。枋得从建宁出发,北去大都途中,途经江西湖口小孤山作。

    忠贤祠【祠祀德兴董公全贞董公鼎】

正气冲融自一家,宦情儒墨共根芽。身因世故归民社,道为时谋重圣涯。千古寒光流夜月,满天余彩漾晴霞。殷勤瞻拜诸公侧,送尽长林【送尽长林 康熙本作「送尽长城」。】几晚鸦。

    蚕【《蚕》 康熙本作《春蚕》。】

养口资身赖以桑,终成王道泽流长。吐丝不羡蜘蛛巧,饲叶频催织女忙。三起三眠时化运,一生一死命天常。待看献茧盆缫后,先与吾皇织衮裳。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五诗
七言绝句

思亲五首 其一
思亲 其二
思亲 其三
思亲 其四
思亲 其五
代上杜按察三首 其一
代上杜按察 其二
代上杜按察 其三
送程楚翁远游
寄谢叔鲁三首 其一
寄谢叔鲁 其二
寄谢叔鲁 其三
五星
元旦阻雨二首 其一
元旦阻雨 其二
贺道士阮太虚
春日闻杜鹃
庆全庵桃花
蚕妇吟
谢送夏衣
谢惠楮衾
赠儒医陈西岩
觅茶
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其一
赠画士刘信可 其二
花影
绝粒偶书二首 其一
绝粒偶书 其二
儒富庄二首 其一
儒富庄 其二
九宫山
赠秋山道人
武夷山中

  七言绝句

    思亲【五首】

九十萱亲天下稀,十年甘旨误庭闱。临行有恳慈心喜,再覩衣冠儿便归。

    其二

九十萱亲天下稀,吾王何在子何之?倚闾日暮【倚闾日暮 丛刊本作「倚闾旦暮」。】无他念,一片好心天得知。

    其三

九十萱亲天下稀,人无容力荷天慈。衣冠礼乐江东聚,此是痴儿奉母时。

    其四

九十萱亲天下稀,平生教子欲何为。楚王肯立韩公子,良也归韩亦有辞。

    其五

九十萱亲天下稀,教儿只诵白华诗(一)白华诗:逸笙诗名。按:其诗早佚,《小雅?诗序》:「白华,孝子之洁白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溪冰山玉人无愧,百拜慈帏喜可知

【说明】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壬午时年五十七岁作。丛刊本《思亲》五首下有「壬午九月寄书老母」小字一行。

    代上杜按察【三首】

东南官吏欠清风,五十年来世道穷。须信太平在今日,人间又有杜祁公。

    其二

庆历诸公开太平,选贤按察救生灵。当时只有一杜杞(一)杜杞:宋人,字伟长,以荫补作监,累官至京西转运按察使,历任广南西路安抚使,他博览羣书,通阴阳术算之学。,岂若先生真福星。

    其三

万物宁无吐气时,平生爱诵杜陵诗。如今天下知元结,六百年间再见之。

    送程楚翁远游

近日人传庾岭梅,南枝落尽北枝开。长安旧日元无此,尽是江南人送来。

【说明】德佑二年(一二七六)丙子时年五十一岁作。

    寄谢叔鲁【三首】

红叶飘摇霜露清,去年今日正同行。夜来似与君相见,明月一窗梅影横。

    其二

一岁思君君不来,君来我去欠徘徊。归时只见留诗在,何日相逢畅好怀。

    其三

平生结客知心少,乱世逢人笑口难。近日老天频送喜,谁来对酒共清欢。

    五星

五纬煌煌裹在秦【五纬煌煌裹在秦 「裹」,丛刊本、道、光、咸本俱作「聚」。】,项王称霸沛公臣。谁知四百年天下,已属宽仁大度人。

    元旦阻雨【二首】

洪钧一转岁开端,草木羣生亦喜欢。安得明年此时节,江南重覩旧衣冠【江南重覩旧衣冠 丛刊本「江南」作「江东」。】。

    其二
莫道新年贺客迟,晴天暖日却相期。春风只被多情苦,红嫩青新总要诗。

【说明】景炎三年(一二七八)戊寅时年五十三岁作。

    贺道士阮太虚【贺道士阮太虚 丛刊本「贺」作「戏」。】

阮郎正好住天台,玉女多情忽放回【玉女多情忽放回 丛刊本「忽」作「忍」。】。雨散云收一天碧,熏风吹梦到瑶台。

    春日闻杜鹃【《春日闻杜鹃》 丛刊本「鹃」作「宇」。】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余何日是归期。

【说明】景炎三年(一二七八)戊寅时年五十三岁作。

    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说明】一、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辛巳三月时年五十六岁作。   二、四库本无此篇,丛刊本仅作《桃》字。

    蚕妇吟

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说明】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己巳时年四十四岁作。

    谢送夏衣

南州久客困炎敲,汗浥春衫上白毛。细葛含风常着看,此情犹胜旧绨袍。

【说明】至元二十二年(一二八五)乙酉时年六十岁作。

    谢惠楮衾

吴宫金蹙凤花绫,春暖熏笼换水沉。那似冰桥楮夫子,满床明月解微吟。

【说明】至元二十二年(一二八五)乙酉时年六十岁作。

    赠儒医陈西岩

株苓桔梗最为奇【株苓桔梗最为奇 丛刊本「株苓」作「猪苓」。】,药笼书囊用有时。莫把眼前穷达论,要知良相即良医。

    觅茶

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叩柴门觅一茶。

    赠画士刘信可【二首】

毛颖摧锋入墨池,白云窗下展乌丝。乘君袖里孤山月,写尽横斜竹外枝。

    其二

谱系庭筠出管城,胸中千亩尽秋清。儿童不悟挥毫意,闲傍虚檐听雨声。

    花影

重重迭迭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绝粒偶书【二首】

丹府金童善主家,百神听命静无哗。从今何必餐松柏,但吸日精吐月华。

    其二

龟衔甘露争先到,凤吸醴泉随后来。投在太清仙酒瓮,道人日饮两三杯。

【说明】一、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己丑二月十四日时年六十四岁作。   二、枋得途经采石而作绝粒诗,从此每日仅食枣五枚。

    儒富庄【二首】

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一)文不在兹乎:「文」,古代礼乐制度。《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其二

东观羣儒作好官,束书不许散人看。【余与李叔翔、马碧梧、李伯玉跻宝章阁校书,故云。】何时遂作西林友,【西林,即儒富庄旧址。余与叔翔诸人,同为亲友,共笔砚于此。】读得韩文熟已难。【当年同窗时立程,每晨各读韩文三首,成诵为乐。余追念今昔,情事如昨,因感而作焉。】

【说明】一、景定元年至五年(一二六0——一二六四)庚申至甲子,枋得坐置兴国军,时年三十五至三十九岁作。   二、西林即儒富庄旧址,枋得与叔翔诸人同为亲友,共笔砚于此。据民国《弋阳县志》

    九宫山

真人何代结幽栖,累世奎光焕紫泥。日月高奔黄道近,衡庐傍出玉绳低。

【说明】一、宋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乙丑枋得在兴国军往游九宫山,时年四十岁作。   二、同治《弋阳县志》卷十四:「湖北武昌府通山县有九宫山,宋张道清住此,谢迭山先生有句。」

    赠秋山道人

晒衣台上草春深,天遣诗人近士林。宇宙中间千万变,长歌收拾付闲心。

    武夷山中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峯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说明】一、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壬午时年五十七岁作。   二、朱沂、字咏道,为武夷书院山长。度宗咸淳四年十月赐武夷书院额,仍设山长一员。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五诗
六言诗

吾友张四居士为僧敢献善颂

  六言诗

    吾友张四居士为僧敢献善颂

天台罗汉形模,也学丹霞刬草。少年大振宗风,好个五山长老。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五诗


寒食郓州道中

 词
    寒食郓州道中【沁园春】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闲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青都作一家【把紫府青都作一家 丛刊本、康熙本「青都」均作「清都」。】。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又何必,待过家上冢,昼锦荣华。

【说明】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己丑枋得途经郓州,时年六十四岁作。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六

附录

宋史列传
迭山先生行实
李夫人传
烈女葵英传
世系表
谢枋得年谱 崔骥原作 熊飞节录
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关中李源道
悯忠寺新建谢文节公祠碑 吴锡麒
原刻谢迭山先生文集序 刘儶
重刻谢文节公文集序 梁承云
跋 海盐张元济
上迭山先生书 胡一桂
贽谢迭山先生启 王炎午
读迭山先生北行诗跋 李养吾
祭迭山先生文 李仲栗
祭迭山老师文 周岳
褒崇忠节疏 李奎
御风行 送武夷道人谢迭山 丰城陈杰
赠迭山先生 毛靖可
赠迭山先生 叶爱梅
赠迭山先生 游古意
和迭山老师韵有序二首 建安天应 其一
和迭山老师韵 建安天应 其二
和迭山老师韵有序 蔡正孙
送迭山先生北行二首 陈达翁 其一
送迭山先生北行 陈达翁 其二
送迭山先生北行 邵武张子惠
送迭山先生北行 王济渊
谢迭山先生有绝粒示儿诗,用其语节为楚歌 谢翱
哭广信谢公 谢翱
送迭山先生北行兼和韵 玉山王奕
挽迭山先生 歙县洪光基
挽迭山先生 赵涧边
挽迭山先生 华亭沈东
追挽谢迭山张孝忠二首选一 南昌胡俨
迭山祠 沈周
谢文节祠 蒋士铨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六

 附录

    宋史列传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徐霖称其「如惊鹤摩空,不可笼絷。」宝佑中,举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未上。吴潜【按:「李源道譔《文节先生神道碑》作赵葵,误。」】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扞饶、信、抚,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说邓、傅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庭核诸军费,几至不免。景定五年,慧星出东方,枋得考试建康,摘似道政事为问,因言:「兵必至,国必亡。」漕使陆景忠衔之,上稿于似道,坐居乡不法。起兵时冒破科降钱,妄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碑云:因谪所之山,自命迭山。守令皆及门,执弟子礼。】咸淳三年,赦,放归。德佑元年,吕文焕导大元兵东下鄂黄蕲、安庆、九江,凡其亲友部曲,皆诱下之,遂屯建康。枋得与吕师夔善,乃应诏上书,以族保师夔可信。乞分沿江诸屯兵,以师夔为镇抚使,使之行成,且愿身至江州见文焕与议。从之,使以沿江察访使行,会文焕北归,不及而返。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明年正月,师夔与武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锋呼曰:「谢提刑来!」吕兵驰至,射之,矢及马前。枋得走入安仁,调淮士张孝忠逆战团湖坪,矢尽,孝忠挥双刀击杀百余人。前军稍却,后军绕出孝忠后,众惊溃。孝忠中流矢死。马奔归,枋得坐敌楼见之,曰:「马归,孝忠败矣。」遂奔信州。师夔下安仁,进攻信州,不守。枋得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转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向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履而已。委以钱,悉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子弟论学。天下既定,遂居闽。【碑云:信宋将悉捕公妻子弟侄,送建康狱。夫人李氏有容德,有廉帅者欲妻之。一夕,自经死。弟君烈,君泽并三侄及一女二婢,皆死狱中。惟二子熙之、定之,移狱广陵,得释。又有兄君禹在九江亦不屈,斩于市。按公之全家植立名义,本传俱阙载「按」以下「阙」。】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碑云:荐三十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碑云:枋得在举中被征,丁内艰辞。】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召之,执手相勉劳。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碑云:江浙行省左丞)】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曰:「江南无人才,求一瑕吕饴甥。程婴,杵臼厮养,卒不可得也。纣之亡也,以八百国之精兵,而不敢抗二子之正论,武王、太公凛凛无所容,急以兴灭继绝谢天下,殷之后遂与周并立。使三监淮夷不叛,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惨矣!而我宋今年遣使祈请,明年遣使问安。王伦一市井无赖狎邪小人,谓梓宫可还,太后可归。终则二事皆符其言。今一王伦且无之,则江南无人才要见也。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他志哉!」终不行。郭少师从瀛国公入朝,既而南归,与枋得道时事,曰:「大元本无意江南,屡遣使使顿兵,令毋深入,特还岁币即议和,无枉害生灵也。张晏然上书乞敛兵从和,上即可之。兵交二年,无一介行李之事,乃挈数百年宗社而降。因相与恸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逵来言。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害民,顾以我辈饰奸耶?」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佑怒,强之而北。枋得即日食蔬果。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问谢太后攒所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已而疾,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吾生耶!」掷之于地,终不食而死。伯父徽明以特奏恩为富阳尉,摄县事。时天基节上寿,元兵奄至,徽明出兵战死,二子君恩、君锡趋进抱公尸,亦死。

    迭山先生行实

谢公枋得,字君直,号迭山,信州弋阳人。登宋宝佑丙辰第。甲子,校文江东,发策十问,诋时政,安置兴国军。乙亥,除江东提刑,累迁至江东制置使。吐军攻饶,拒战安仁,败。宋德佑元年冬十一月,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又败。弃家入闽。丙子二年春正月,元兵入信,镂银榜根捕,执枋得之妻李氏、二子一女,送江淮行省,拘于建康狱。母夫人以老疾得免,李氏不屈死于狱中。惟二子熙之、定之得还。元至元戊子二十五年夏四月,召宋故臣谢枋得,力辞不至。时帝访求南人有才者甚急。御史程文海承旨,留梦炎交章荐之,寻有书上程雪楼,留忠斋。秋九月,参政魏天佑执枋得北去。先是枋得由建阳唐石山转入苍山等处,朝迁暮徙崎岖山谷间,竟得脱。至元甲申,黄华[山名,在福建建瓯县东北、殆宋遗民最后斗争之地]平,大赦,枋得乃出,得还自寓于茶坂,设卜肆于建阳驿桥,榜曰:「依斋易卦」,小儿贱卒亦知其为谢侍郎也。至是天佑朝京,将载后军,遣建宁总管撒的迷失,徉召枋得入城卜易,逼以北行,以死自誓。知不可免,即不食,有《与魏容斋书》。己丑二十六年夏四月,宋故臣江西招谕使知信州谢枋得至燕,死之。

初,参政魏天佑逼枋得之北行也,与之言,坐而不对,或嫚言无礼。天佑初甚容忍,久不能堪。乃让曰:「封疆之臣,当死封疆。安仁之败,何不死?」枋得曰:「程婴,公孙杵臼二人,皆忠于赵,一存孤,一死节;一死于十五年之前,一死于十五年之后。万世之下,皆不失为忠臣。王莽篡汉十四年,龚胜乃饿死,亦不失为忠臣。司马子长云:『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韩退之云:『盖棺事始定。』参政岂足知此。」天佑曰:「强辞!」枋得曰:「昔张仪语苏秦舍人云:『当苏君时,仪何敢言?』今日乃参政之时,枋得百口不能自辩,复何言!」枋得不食二十余日,不死,乃复食。将行,士友饯诗盈几。张子惠【全集卷六中已据清厉鹗辑《宋诗纪事》考证改为陈达翁。】诗云:「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一文钱。」枋得会其意,甚称之。遂卧眠轿中而去。渡采石,复不食,自是只茹少疏果积【从「眠轿」至「积」共十九字,据(丛刊本)增入。】数月困殆。四月初一日至燕京,初五日死于悯忠寺。子定之护骸骨归,葬于信州。枋得平生无书不读,为文章高迈奇绝,汪洋演迤,自成一家,学者师尊之。所著有:《诗传注疏》、《易说十三卦取象》、易、书、诗、三传及《注解四书》、杂着、诗文六十四卷,批评《陆宣公奏议》,编次秘籍新书,选定《文章轨范》,并《唐诗解》行于世。

    李夫人传

谢枋得妻李氏,乃饶州安仁李梅山之女也。适谢氏,色美而慧,通女训诸书,事舅姑、奉祭、待宾皆有礼。枋得起兵守安仁,兵败,逃入闽中。武万户以枋得豪杰,恐其煽变,购捕之,根及其家人。李氏携二子匿贵溪山荆棘中,采草本而食。至元十四年冬,信兵?迹至山,令曰:「苟不获李氏,屠而墟。」李闻之,曰:「岂可以我故累人,吾出,事塞矣。」遂就俘。明年、徙囚建康。或指李言曰:「明当没入矣。」李闻之,抚二子凄然而泣。左右曰:「虽没入,将不失为官人妻,何泣也?」李曰:「吾岂可嫁二夫耶。」顾谓二子曰:「若幸生还,善事吾姑,吾不得终养矣。」是夕,解裙带自经狱中,死。母桂氏尤贤达,自枋得逋播,妇与孙幽远方,处之泰然,无一怨语。人问之,曰:「义所当然也!」人称为贤母云。【(宋史)】

    烈女葵英传

谢氏葵英,弋阳人。枋得女,适安仁通判周铨为妻,早寡无子。闻母李氏死于狱,父死于燕,阖门尽节,遂尽鬻奁赀以造桥。桥成,投水死。乡人嘉之,名其桥为「孝烈」。至今存焉。【(江西通志)】

    世系表

迭山公【祖居会稽,历三十三世。迁闽,徙居邵武乌洲,至四十四世。】高祖通灵【任弋阳令,遂家于弋之玉亭乡。】曾祖彦安【通灵长子,生一鹗。】曾叔祖彦光【通灵幼子,生一龙。】祖一鹗【墓俱在县南,二十都,洪山。】叔祖一龙伯徽明【富阳尉摄县事,与元兵战死。】叔与成【例赠承事郎。】考应琇【浔州佥判。忤奸臣董槐,被寃劾死。】妣桂氏【封硕人。元人捕家属时,以老疾得免。享年九十有三。】君直【讳枋得,号迭山,生宋宝庆二年丙戌二月二十四日亥时。宝佑三年乙卯乡荐。四年丙辰科登文天祥榜二甲第一名,仕至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  一日至燕,初五日终于悯忠寺,寿六十四。八月,子定之扶柩还。明年九月,葬于县南玉亭乡之龚源,谥文节。】

妻李氏【不屈,死节。一女二婢同死建康狱中。一女适安仁府判金竹周铨。早寡,无子。闻父母俱死,阖门尽节,捐奁构桥,桥成,投水死。二婢随之。乡人感其义,名其桥曰:「孝烈」】兄君禹【镇越学生,与元兵战于九江,被执不屈,斩于市。】弟君烈【俱镇越学生,同死于国事。】君泽君恩【父与元兵战死,趋进抱父尸,俱死。】君锡君举【任大理寺评事,德佑丙子元捕亲属,遁迹迁居。】君禄【俱迁居。】子义勇【早卒。】熙之【与定之同拘建康狱中,后移狱广陵,得释。未久亦卒。】定之【贤而善属文,累荐不仕。】孙信孙【俱迁居。】仁孙

     谢枋得年谱

崔骥原作熊飞节录宋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丙戌生《世系》作宝庆二年(一二二六)二月二十四日(公历三月二十三日亥时生。)《宋史?谢枋得传》:「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元李源道《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先生性资严厉,雅负奇气,风岸孤峭,不能与世轩轾。」宝庆三年(一二二七)丁亥二岁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戊子三岁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己丑四岁绍定三年(一二三0)庚寅五岁闻辛弃疾事,慕之。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辛卯六岁绍定五年(一二三二)壬辰七岁绍定六年(一二三三)癸巳八岁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甲午九岁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乙未十岁端平三年(一二三六)丙申十一岁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丁酉十二岁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戊戌十三岁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己亥十四岁嘉熙四年(一二四0)庚子十五岁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辛丑十六岁乃父以稼轩奏稿教之,欣然以其节操自励。淳佑二年(一二四二)壬寅十七岁淳佑三年(一二四三)癸卯十八岁淳佑四年(一二四四)甲辰十九岁淳佑五年(一二四五)乙巳二十岁淳佑六年(一二四六)丙午二十一岁淳佑七年(一二四七)丁未二十二岁

淳佑八年(一二四八)戊申二十三岁父应琇,为浔州佥判,被奸臣董槐寃劾而死。淳佑九年(一二四九)己酉二十四岁淳佑十年(一二五0)庚戌二十五岁淳佑十一年(一二五一)辛亥二十六岁泰和鹭州书院成,有跋。按《鹭州书院记跋》云:「周文忠公即世四十有八年,而有书院于此。周必大卒于宁宗嘉泰四年甲子,下推四十八年,列此。」又文中言:「吾邦虽复有数书院,犹以为不足。既称吾邦,则枋得是年应在泰和也。」淳佑十二年(一二五二)壬子二十七岁理宗宝佑元年(一二五三)癸丑二十八岁宝佑二年(一二五四)甲寅二十九岁宝佑三年(一二五五)乙卯乡荐。(见《世系》及《神道碑》。)

宝佑四年(一二五六)丙辰三十一岁登文天祥榜进士二甲第一。除抚州司户参军,不赴。(康熙间钱塘吴承琰桂荫堂集宋宝佑丙辰科题名录记):第二甲第一名为谢枋得,字君直,小名钟儿,小字君和,年三十一。治赋兼易,一举本贯信州贵溪县,居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父为户。(按:即以父为户主,南宋户口例也。)《上程雪御史书》:「某三十一而入仕」。宝佑五年(一二五七)丁巳三十二岁 试教官,中兼经科,调建宁府教授,未上。(见《神道碑》及《宋史?列传》)《昭忠录?谢枋得》「明年丁巳,试中教官科,除建宁府学教授,以大全柄国,不赴。」宝佑六年(一二五八)戊午三十三岁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己未三十四岁 元兵渡淮,枋得辟赵葵幕,率民兵起义,以应。擢兵部架阁。按:蕴德堂诸孙校《神道碑》云:《宋史》误以赵葵为吴潜。

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0)庚申三十五岁 元兵退,贾似道入为执政,行打算法。赵葵罢宣抚司,似道核诸军军费,枋得毁家为赵葵偿。仍坐废。景定二年(一二六一)辛酉三十六岁 星变,历者言:「文运将废矣!」(见《送方伯载归三山序》)景定三年(一二六二)壬戌三十七岁 从本年起枋得与其座师留梦炎断绝来往二十七年。景定四年(一二六三)癸亥三十八岁景定五年(一二六四)甲子三十九岁 枋得试士建康命题:指摘贾似道专权误国,坐安置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居兴国军迭山,因以为号。一说苏东坡诗有:「溪上青山三百迭」句,故号迭山。至信州有迭山书院,是后人思仰前贤而于其乡里祠祭之,非指迭山山长在是也。宋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乙丑四十岁。 在兴国军,往游九宫山。咸淳二年(一二六六)丙寅四十一岁 在兴国军。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丁卯四十二岁 遇赦归。贾似道以史馆召之,不赴。(见《神道碑?本传》、《三朝政要》)

咸淳四年(一二六八)戊辰四十三岁 家居闭门养道,足迹不及权门。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己巳四十四岁 始习道家辟谷养气之学。《上丞相留忠斋书》:「今年六十三矣,学辟谷养气已二十载」。咸淳六年(一二七0)庚午四十五岁 十月二十三日,与同志会于铅山金山寺,过其庵,夜宿辛弃疾祠堂前。次日,复谒其墓,并作辛稼轩先生祠及其墓记。咸淳七年(一二七一)辛未四十六岁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壬申四十七岁咸淳九年(一二七三)癸酉四十八岁咸淳十年(一二七四)甲戌四十九岁

恭帝德佑元年(一二七五)乙亥五十岁 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宋史》:「德佑元年,枋得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翌年,「五十一岁」休官。德佑二年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丙子五十一岁 宋亡。枋得兵败于安仁,又败于信州,奔闽。伯父徽明,任富阳尉,摄县事,出兵战死。其子君恩、君锡趋抱父尸,均死。妻李氏携二子匿贵溪山中,采草木为食。景炎二年(一二七七)丁丑五十二岁 妻李氏与二子一女、一弟三侄均先后就俘于贵溪山内,同囚建康狱中。景炎三年即赵昺祥兴元年亦即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戊寅五十三岁 妻李氏与一女二婢皆自缢,一弟三侄均死狱中。惟二子熙之、定之移扬州狱,获释。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己卯五十四岁 二月,崖山破,陆秀夫负卫王投海死,宋灭。

元至元十七年(一二八0)庚辰五十五岁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辛巳五十六岁 隐居武夷山区。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壬午五十七岁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癸未五十八岁 至龙虎山。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五十九岁 黄华平,大赦得出。枋得自寓于茶坂,设卜肆于驿桥。榜曰:「依斋易卦。」黄华,山名,在福建建瓯县东北。

至元二十二年(一二八五)乙酉六十岁 枋得晚年贫甚,母死无以为葬,衣物米酒,多为人所资助,而集中此类乞谢诗,不在少数。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丙戌六十一岁 丁母忧。元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于朝,以枋得为首,不赴。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丁亥六十二岁 元忙兀台奉旨召之,不赴。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戊子六十三岁 元江浙行省参政管如德求贤士于江南,留梦炎荐枋得,不赴。九月,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复召枋得执之北行。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己丑六十四岁 四月至燕,卒于悯忠寺。

枋得二月至淮安,淮安路教授谢西溪饯之于敬义堂。淮安士友多集,枋得为诗送之,四月一日至燕京。先问谢太后攒所及恭帝所在,再拜痛哭。已而疾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尔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进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吾生耶!」掷之于地,终不食。四月五日卒。【《行实》《斗公遗集》作七日】同年八月,其子定之奉柩归。明年九月,葬其乡之玉亭龚源。(即今弋阳县南乡下坊村)。门人诔而题之曰:「文节先生谢公墓。」枋得死后二十四年,门人虞舜臣乃率其徒筑室买田,祠枋得于弋阳之东。江浙行省请于元庭为迭山书院。【(今改为县第二中学,望江楼等建筑羣依旧)】 又五年,关中李源道乃为之碑。(见《行实》《神道碑》《本传》《北行诗跋》《斗山公遗集》等。)飞按:为了便于读者查阅,特将年谱内所列诗文篇及写作年月等,均分别列入文集各篇所附「说明」之后,这里,便不再重复。

    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关中李源道【仲渊】天讫宋命,皇元一四海而统之。至元二十三年,行御使台、侍御使程巨夫,以宋遗士三十人荐于朝。于是江东谢枋得在举中被征,丁内艰辞。亡何,连诏江浙行省左丞管如德召,皆不起。二十六年春正月,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复被旨集守令戍将,迫促上道、乃行。夏四月至京,不食死,春秋六十有四。八月,子定之奉柩还广信。明年九月,葬其乡之玉亭龚源,门人诔而题之曰:「文节先生谢公墓。」先生曾祖彦安、祖一鹗、考应琇,浔州佥判。妣桂氏,封硕人。先生讳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宋宝佑乙卯荐于乡,丙辰试中礼部高等。比对、力诋时宰阉宦,奋不顾前,后抑至二甲第一人。初、浔州君以事忤使者董槐,被劾以死。先生既第,董槐执政,竟不堂参以归。丁巳,召试教官,调建宁府教授。【按《宋史》宝佑中举,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与碑正合。薛鉴载登弟事于宝佑元年癸丑,载除教授事于宝佑四年丙辰。二事俱谬。】

己未,赵葵宣抚江东西,辟为属,寻除礼兵部架阁。令募兵援江上,出楮币十万贯,得信抚义士数千人,以应。宣抚司罢,贾似道当国,会军兴,出入簿责任事者,公毁家以偿不足,坐废。【按:《宋史》误以赵葵为吴潜。其词曰:「吴潜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捍饶、信、抚。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说邓傅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诸军费,几至不免。」《薛鉴》于宝佑丙辰,则云:「辟吴潜幕。」盖用《宋史》。于景定辛酉,则云:「辟赵葵幕。」又用本集离一事而两纪之,误之又误矣。夫募兵之举,原因兵警,史称开庆元年己未七月,元兵渡江围鄂州,取临江、瑞州,江西大震。十月,团结义勇,招募新兵。十一月,以赵江东西宣抚使,与碑正合。若丙辰岁,则未有兵警也。至景定二年,遣使打算诸帅,若向士璧、史岩之、杜庶,俱与赵葵同得罪,吴潜不与也,其无两事审矣。又按:公为赵葵上贾相启,与《宋史》事事吻合。如云:「乃以三州责之一士」,即饶、信、抚也。云「戍兵绝饷,大姓假钱」,即邓、傅二社也。云「方吟洗甲之诗,乃有偿金之责」,即兵退核费也。《宋史》所讹,止是「吴潜」二字。方山不能订正,特为详辨。】至元初,长星竟天逾月,我师压江上,宋社日替,江东漕司犹试士征校艺,先生愤贾窃政柄,害忠良。误国毒民,发策十问,摘其奸,极言天心怒,地气变,民心离,人才坏,国有亡证,辞甚剀切,大拂贾意。台评竟上其谤讪,镌两秩,兴国军安置。【按《宋史》坐居乡不法,起兵时冒破科降钱,妄讪谤,因谪居。】因谪所山自号迭山,守令皆及门,执弟子礼。丁卯,以史馆召,先生曰:「似道饵我也。」不赴。闭户讲道,闻之者翕如,若周岳、熊朝、余安裕、杨应桂、余炎、谢禹谟,若辈皆知名士,介然自持,足迹不及权门。里中人行事或不循于理者,輙曰:「谢架阁闻乎?」有持两争,必来质平。遣以理,无秋毫假与人意,人亦高其风,必自审乃进。非义者未尝敢至其前也。乙亥,连以史馆校勘秘书省著作郎召,牢辞,授江东提刑,总其兵以守饶、信、抚,与王师战,辄败不能军,遂易服走闽中,隐于卜。【《行实》云:由建阳唐石山转入苍山等处,朝迁暮徙崎岖山谷间,竟得脱。至元甲申,黄华平。大赦,枋得乃出。得还,自寓于茶坂,设卜肆于建阳驿桥,榜曰:「依斋易卦。」小儿贱卒,亦知其为谢侍郎也。按德佑二年,益王即位,改元景炎,以公为江东制置使,进兵饶州,公已不能军。为侍郎,不知在何时,史鉴俱未载。】

信守将悉捕公妻子弟侄送建康狱。夫人李氏有容德,有廉帅者欲妻之,一夕,自经死。弟君烈、君泽、三侄、一女、二婢俱死于狱中。惟二子熙之、定之移狱广陵得释。又有兄君禹在九江亦不屈,斩于市。先生性资严厉,雅负奇气,风岸孤峭,不能与世轩轾,而以天时人事,推宋必亡于二十年后。抗论憸宰,老竭蹶不售,终不取合于时,其为人盖如此。及程公之荐报书,乃曰:「弓旌招贤,轮帛迎士,有志经世者,孰不兴起,及非其人,非大元梦卜求贤之初意也。观其言,非徒决于刚愤者。少力学六经,百氏悉淹贯,为文章伟丽,卓然天成,不践袭陈言宿说。论古今成败得失,上下数千年,较然如指掌。尤善论乐毅、申包胥、张良、诸葛亮事,常若有千古之愤者。而以植世教、立民彝为任。富贵贫贱,一不动其中。其言曰:「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其自信悉类此。先生之北也,贫苦甚,衣结履穿行雪中。人有尝德之者,赒以兼金重裘,不受。平日所著易、书、诗、三传行于世。杂着诗文六十四卷,翰林学士卢公挚为之序引,深所推激。夫人李氏、男三、义勇早卒。熙之归自广陵,亦卒。定之贤而善文,累荐不起。孙男二,信孙、仁孙。先生死之二十有四年,门人虞舜臣率其徒,筑室买田,祠公弋阳之东。江浙行省请于朝为迭山书院。又五年,予任集贤侍制,鄱阳周应极状其事,致定之之语求铭墓。道尝谓先生天下事。源道仰其文章风节,盖四十年,而不一识,是区区者,尚可辞哉!铭曰:呜呼先生,生也何时,生也后时。日薄崦嵫,维南有孽、龟玉毁折,我朝天明,乃完其节,鸡鸣风雨,岁寒松柏。伊其板荡,古有尽忠。道统既阏,人文斯崇。有美翔鸾,载集载鸣。曷迪匪庭,曷课匪京。万里冰天,介石自贞。奚卒不施,閟于佳城。呜呼先生!

    悯忠寺新建谢文节公祠碑

吴锡麒夫忠士成仁,励百折不回之节;忠臣殉国,守九死无二之心。是以诚积久而不渝,气凌寒而益劲。子房博浪,冀快意于韩仇;孤竹空山,毫无心于周粟。盖留其身,原以待于后日;而成其烈,亦何憾乎生平。若谢文节公者,继踵文山,争光君实;气凌嵩华,道系纲常。因其致命之辰,适寓悯忠之寺。今翰林院侍读法式善,推皇上褒忠之典,示臣子守节之常。用合同人,旁新祠宇,以修故事,以妥英灵,礼也。

当其时,苍鹅出地,白雁飞空。六更之谶已符,三日之潮不至。遂令杜鹃饮恨,精卫填寃;树惨冬青,天愁水碧。虫沙尽化,波沉穆满之军:骸骨无归,鬼哭田横之岛。公乃危城屡入,一旅孤提,募死士以斫营,犯长围而告急。无如前驱方及,矢已汰辀;后队难支,林先丧马。团湖再蹶,茶坂重逃,草屩荒寒,麻衣痛哭。妻拏惨惨,赎无黄犊之人;身世茫茫遇值红羊之劫。岂肯草间求活,尘世偷生;然而呼吸仅存,零丁后死。人亦谓将待百年之母,藉成一代之书。岂知其义不帝秦,志图存赵。镜屡磨而更皎,铜百炼而逾精。卜肆占爻,则辨君臣之位;缁帷讲学,则陈忠孝之经。当世例以顽民,天下号为风汉。既已征书莫逮,荐牍难招;矣而熏穴驱贤,焚山搜隐。苍黄一去,丹赤全披。观其拜瀛国而哀号,读曹碑而涕泗。回肠欲断,溢米皆羞。盖至燕京悯忠寺,凡不食五日而卒。南八岂惭男子,将以有为龚生,竟夭天年,乃称无愧。所谓虽死不死,求仁得仁者,公之谓也。

世每深刻以绳贤者,成败而论英雄。窃以安仁丧师,信州失守,机宜未悉,韬略原疏,以致孤掌难鸣,空拳莫战。不知公旌旗在眠,肝胆照人。号召戎围,皋牢义队。稳若长城之可恃,业已半壁之难撑。倘使护以风云,共为犄角,列将专屯乎巨镇,扁舟游徼于长淮。决一战而胜齐,用三师而肄楚,不特可安全乎饶信,亦何难保障乎襄樊。乃洗兵之咏方闻,而偿金之责已起。豺牙宓厉,贝锦潜昌,顿解兵心,旋危国步。徒令茕茕义士,噭噭孤臣,抱微子彼黍之哀,动包胥无衣之哭。事之莫济,身随以亡。此公之心,可信于生前;而公之名,益光于身后也。今者、尾箕芒动,上烛天垣,香火缘长,近邻梵剎。是前代瘗忠之所,即先生遂志之区。诹吉日以涓成,望神旗其来下。唱大招之曲,感甚灵均;歌小海之章,迎同伍相。将刊乐石,远命鲰生。问仁叔之钱,一文可值,磨桥亭之砚,片石同论。愧记事之多疏,幸发凡之有助。一篇三千余字,请读建阳却聘之书;五甲六百余人,足耀宝佑题名之录。

    原刻谢迭山先生文集序

刘儶文章非辞藻,要皆本于德也。德而文,则可以扶世道,立纲常,人之德亦资以成与。苟徒文,则辞焉耳,不犹空山清水绿,于世何用哉!此为宋故迭山先生文节谢公之为文,无一不本于德,凿凿乎如谷粟布帛,世不可无也。始公仕宋,适丁季世,即倡大义以诋权奸,提孤军以保封疆。及事不济,妻子弟侄,并死于狱,亦无顾恤。宋既替命,而犹拳拳以社稷为念,欲存赵氏之孤,守夷齐之节,故其迟回,盖有待焉。奈何失身之臣,不谅公之心,欲假以自揜,百计诱公仕元,力拒不起。至有执公就道,遂不食弥旬,直抵燕京而绝。呜呼!公之死,可谓从容就义矣!

世但知公之忠,而不知公有其孝也。昔公之尊考,尝倅浔以事忤董使者,被劾以死。暨公登第,而董执政,公誓不与相见,竟不台参以归。日以奉亲为事,务得欢心,虽值丧乱,辄弃妻子,躬负以逃。此公忠孝之德,出于天性,故其形于著述者,有易、诗、书、三传诸书行于世,人皆诵之,无容议矣。惟杂着诗文六十四卷藏于家,屡经兵燹,存者无几。公之后裔请于予友监察御史黄君溥澄济,与公同邑,代为多方采辑,得若诗若文,正其讹谬,各以类归,厘为六卷。间以示予曰:「惜乎!先生之文仅此,岂以少而自私乎!将绣梓以传,子盍序诸。」予读而叹曰:大钧播物,罔间巨细,夫以一草一木之微,足以识造化之理。公之为文,一字一语,悉忠孝之所发,即足以见公之德,而能感人于千载之下。如读《上程雪楼书》,则孰不兴夫孝,而世之忘亲夺情者,始见为不仁;读《上留忠斋书》,则孰不慕乎忠,而世之弃君保身者,始知为不义。其余诸作,无一不在是。所谓扶世道,植纲常,以成人之德者,诚有赖焉。此固不可无,尤不必多也。

虽然,公以孤臣,独特立于北风雨雪之间,断蓬残叶,几何而不危。乃欲屹砥柱于中流,回狂澜以东注,千挫万磨,愈刚愈劲。则公之忠诚,可以贯天地,薄日月。其文章留于宇宙者,上而为祥麟威凤,下而为芝草琅玕,有不待是而后传。夫以贤裔嗣之所请于御史君之及此者,盖其世德之所及,而相承为家法也。儶以斗筲,輙敢僭踰者,谬持区区,以附泰山之毫末也尔。时景泰五年甲戌岁,夏六月后学吉州刘儶克彦熏沐拜书。

    重刻谢文节公文集序

梁承云弋阳,古信州地。宋谢文节公迭山先生,邑之里人也。嘉庆辛酉,予宰弋邑之三年。是岁孟冬月朔,文节公后裔印塘偕其从叔竹轩合同谱醵资重梓公遗集,既成,而请序于予。惟公清忠亮节,详见《宋史?列传》及行实碑记所载,述之备矣。按遗集初刻于明景泰甲戌,叙之者,吉州刘公也;再刻于万历甲辰,叙之者,按察副使方公,上饶县朱公也;三刻于康熙辛丑,叙之者,学政前弋阳县吕公,豫章书院掌教,前少司农陈公也。数君子之文,仰企芳徽,长言咏叹,弁诸卷首,有目者共睹,予岂有加于各君子之持论耶!又何庸枝赘一词。虽然阐潜德之幽光,贤后嗣之责也;表章节义,以维持风光,亦守土者所有事也。公诗文集六卷,自辛丑刊布后,已阅八十年。刻板漫漶,鲁鱼亥豕之讹,在在多有。读之者茫然如堕云雾,展卷未终,疑窦纷起,既无以广文献之流传,并无以慰桑梓之景慕。于是竹轩与印塘忧之,掇拾散佚之余,协力搜罗,博采兼收,增为八卷,而重梓以传。今而后遗编灿备,匪独家乘之有光,实惟风雅之不坠矣,关系讵不重哉!

予不佞,恪守先相国文定公之遗训,下车以后,凛若渊冰,询谋此邦事宜,谆谆然以正人心,厚风俗相勉励。先哲之典型,殆即为宰之金鉴也,可无一言以答谢氏请序之意乎!谢氏又出示《宝佑四年丙辰登科录》数册,系吾浙鲍氏知不足斋藏本,其先人琴台氏得之,即假聚珍板片印刷,以是录为公拜献先资也。考公举丙辰二甲第一名。是科一甲第一,为庐陵文信公天祥;二甲第二十七,为盐城陆公秀夫;与公鼎峙为宋末三忠者也。自今日逆数宋丙辰,五百四十六年矣。三忠刊传,并刊简首。先文定公题其后云:「传文、谢、陆三公,即六百一人传矣。三公存,即宋存矣。有此册者,可不宝诸。」不禁为之肃容盥诵而深叹。谢氏后裔,能保护先代遗文,流布于无穷也。遂不辞而为之序。敕授文林郎知弋阳县事后学会稽梁承云拜手谨撰。

    跋

海盐张元济卷首景泰庐陵刘儶序,谓迭山先生杂着诗文六十四卷,屡经兵燹,存者无几。黄溥慨其散逸,多方采辑,得诗文如干编,厘为十六卷。最初刊于景泰甲戌,此则嘉靖丁酉重刊也。《天禄琳琅》着录仅二卷,为嘉靖中揭阳林光祖知广信府时,以黄溥所校刊行,诗文篇数,视此本互有增减。丁氏《善本藏书志》有万历刊本,为十六卷,御史吴某据林光祖本,重刻于上饶,惟编次与林本有别。四库所收为五卷本,清康熙弋阳知县谭瑄重订刊行。《提要》谓视旧本详备,是前后三刻,源皆出于黄溥所收,诗文均不尽同。而此,实为其祖本景泰旧刻,旧藏爱日精庐,且有黄溥后序,此本已佚,今恐不可复得矣。

    上迭山先生书

胡一桂二月六日,新安学生前乡贡进士胡一桂,谨熏沐裁书,百拜献于提刑殿讲迭山先生阁下:某尝读周元公《易通》,有曰:「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夫所谓道德者,何也?其纲有三,其伦有五。原于天,设于地,品节于圣人,通行于千万世。由乎此则安,不由乎此则危;由乎此则为人,不由乎此则为禽兽。断断乎其不可易之论也。然尝怪夫自开辟以来,宇宙不知其几变,而所谓道德,疑若为之而俱变者,冥冥之表,盖有天焉。每于其交际之间,必生一二杰魁瑰伟之士,以身任道德之寄,把握扶植于不坏不灭之地。夫天既以道德重寄付托于其身,谓宜爱之护之,俾得优游适志,以顺乎其天。顾乃不然,或使之忧患困苦,直至杀身而后仅可以成仁。或拂乱其所为,使之饥寒流落,濒于万死而不得死,栖栖焉寄只影于遐陬僻壤间。而时俗富贵者,洋洋得志,切齿唾骂,以为至愚,至痴,不通时变,自陷于困穷,所谓可怜不足恤者。若是而望其把握扶植此道德于不坏不灭之地,真不啻如一发引千钧之难,何哉?

盖天地间万形皆有弊,惟理独不朽。宇宙间事,固有囿于气数之不得不然者,而所谓道德之理,则实未尝一息可变。苟非其人,亦不能以自行是,以必于人是托。然人品有不一,有盗名欺世者;有慕名矫拂者;有不能忍于饥寒,而流涎于富贵者;有牢关固拒于其始,而卒丧其节者;有自度其才不足以应世,而姑守穷约者;有初之无力以自奋,忽乘机而遽起者。若是者,是皆不足以任道德之寄。往往天亦尝厌弃于此徒。是以付托一二人于斯世,必使之忧患困苦,杀身以成仁。必拂乱其所为,饥寒流落,濒于万死,而不得死。如精金百炼,曾不变其所守,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者,亦以其身不足爱,而道德之为可爱,且将以愧天下之曾儋人爵食人禄者。若此者,是真可以任道德之寄。昌黎韩子所谓千万世一人;周子所谓道德有于身者,是也。游吾目兮八荒,思得大人君子道德有于身者,为之皈依,舍先生之外,其谁哉!

洪惟先生抱三光五岳之正气,负三纲五常之重任,涉世于强仕之年,秉操于立朝之日。一时权奸如虎豹,九关磨牙摇毒,而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曾不为之挠屈居。尝抱膝林泉,朗诵先生大雅之章,想见人豪,而云泥悬绝,无阶趋拜。兹者,恭闻蛰神龙于九渊,翔凤凰于千仞。俭德自持,而爵禄不足以移;高尚自立,而王侯不足以屈。集蓉裳,修初服,而章甫、缝掖变更之未尝;卧莲舟,读玉书,而天禄,石渠宗主之有属。斯文倚之为命脉,衣冠赖之以纲维。义夫节妇,得所标表以益坚;乱臣贼子,有所观望以羞愧。道德之兴废,关系于先生之一身,而把握扶植之责,甚重而匪轻也。故昔也,危言危行,人不得以议其讦直;今也,危行言孙,人亦莫得以议其脂韦。梅福之于炎刘,渊明之于司马,时不同,而处亦异也。呜呼!天地犹有憾,粹乎先生之行终不能疵;日月犹有蚀,昭乎先生之心终不能蔽;雷霆犹有伏,烈哉先生之气终不能遏。此真所谓道德有于身,而千万世一人之人也。稍有志于道德之士,可不承下风而望余光哉!

某安定微宗,古歙士族,盖自六世,两伯祖铨、铉接武元丰之第,而高伯祖昂、政和之间,由辟雍第太常,与吏部朱韦斋先生有同邑同年之好。高祖溢,绍兴初分路省元,复收世科,诗书之传,道德之脉,三百年于此矣。某五、六岁而读父书,十二、三而能文,十八而登名于天府。年少气锐,不但视功名而唾取,粗亦为有志于当世者夫!何渑池之翼未展,而洄溪之翅已垂;孟明之舟未焚,而郏鄏之鼎已易。事盖有大谬不然者,我之为我,亦无复有志于斯世矣。且比年以来,天疾其躯,仲车其听,庸人孺子,莫或肯半指屈。中夜以思,默然领会。意者,造物仁爱之深,故欲使为无闻之人,专心致志于学。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道德之源,无绝其源,无迷其途而已乎。环视其家,图书满屋,而紫阳夫子之易,又平日所酷尚。伏读家君《易启蒙通释》,吾易门庭,既已获入,独谓本义提纲振领,而节目未详,于是又取语录而附之,纂集诸说,间赘己意。至若卦象之异同,文言之疑义,自汉儒以来,千有余年,未有能灼知其说者。某一旦豁然贯通,若有阴相而默启之。于是作为卦象图说,又作为疑文言并而体之,未有图也而图之,十翼之,未有论也而论之。启蒙本义,有大功于天下后世,而人莫知也,又表而出之。凡此者,岂务絺章绘句,以为能纪事纂言以为多哉!亦以明经,乃儒者之事,况大之为天地,幽之为鬼神,明之为君臣治乱,别之为贤邪进退。于以立三才之道,于以顺性命之理,于以尽事物之情。通天下之故,莫不毕备于易,于此乎有得焉。亦庶乎身心收敛,不至外驰。而所谓至尊之道,至贵之德,亦由是以不失焉尔。书成,而乡之老师宿儒,莫不为之许可。某亦自度岁月之不虚度矣。

然左太冲《三都赋》固未尝不为奇伟之书,使不遇皇甫谧称奖而为之序,亦何以信于时,而闻于后哉!今海内以先生为道德之宗,主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某是以不远千里,往拜函丈,尘滓视听,求片言以为之黼黻,付之书市绣梓。倘徼先生之高名令誉,传之无穷,施之罔极,某何幸吾易何幸!惟先生进而教之。实惟门士之至愿。干冒师严,下情不胜战栗俟命之至。【《双湖集》】

    贽谢迭山先生启

王炎午余以宋咸淳甲戌,混试豫章,补参太学。赴九江转运司取公文,于运使钱静观坐(张元济校无「静」字,「坐」作「生」,识迭山弟运干君。辱相携剧谈,并以家书介绍,诣其兄之庐。访新亭,问神州,南国再夷吾之望;过黄河,见泰华,前修一欧阳之归。天相斯文,运开嘉会。恭惟某官与古人友,为天下儒。虽小试于经纶,终见疑于瓠落。龙川之文,稼轩之句,学则过之;祖逖之楫,元龙之楼,意可悲也。岂名高固鬼物之所忌,亦见定或气数之不容。匠岂巧而旁观,医能治而不使。惟南北之判而二,自秦汉以来而三,外攻者每睨中原而长驱,内据(一作「扰」)者竟成长江之飞渡。周谢蕃屏,仅可走于曹秦(「秦」刻本作「符」);孙陈淫荒,能不移于隋晋。

洪惟幸逢昭代,度越前朝,英君访落之成王,贤相救时之诸葛。奈何国势,稍异古先。自龙渡建邦,承平何啻百载,暨鹿矶解甲,休息亦且十年。岂抚此东南半壁之全,而不解襄樊六年之困。倍道赍粮,攻坚持久,彼虑触藩则必除;因臂使指,爱齿护唇,此乃堕甑而不顾。将帅陈往事,则人人瓦解;藩维无斗志,而处处风寒。当局者如人醉覆舟之中,己身溺而魂不悟;忧国者如马走画图之上,势欲往而形则拘。事既亟于燃眉,谁独为之流涕。某江左末系,庐陵晚生,惭用世之非才,欲荣亲而无计。短衣匹马射猛虎,徘徊(一作「驱驰」)李广之风;刻篆雕虫非壮夫,荏苒扬雄之笑。逐洪围而一试,备唐馆之诸生。观北方之强(「与」字衍),但知学走;知南风(「之」字衍)不竟,犹欲怒飞。从此忘家,因而观国,顷历九江之重镇,有类儿嬉;继乘两浙之要冲。不闻边患。幸弋阳为朝宗之径,而东山有忧世其人。比于大帅静观之庭,得分上幕季方之席。辱怜小草之志,俾参大乘之禅,遇天良难,及门敢后。非苟求于利达,亦欲吐其平生。惟标榜过高,李范自知不免;而声气小敛,韩苏所以来归,非独身谋,雅为时屈。念学校可许补阙,而揖逊非以救焚。亦欲昧死而上陈,岂敢诿言以千进。疏远及河北,切欲附李翱之忧;兴亡卜江东,行矣挽深源之起。忠愚不诈,狂斐非夸。

    读迭山先生北行诗跋

李养吾此诗与《西山》、《易水》之歌当并行,予无暇详焉尔矣。顾公阖门死节,皆甚伟,公绝口不一言。予不表而出之,何以示天下与后世。公季弟君泽,游太学,早有声诗文,推本邑彗星应诏书尤绝出。九江溃后,惠予书曰:「署为立礼生宋仁。」悲哉!其为志也。公内儒家女,诸父尝科甲登朝,若夫慷慨就义,则甲科视之劣矣。泽因伯氏过康庐,与谢章谋和议,落入疑忌中,械系良久。明朝事将决,一旦暴卒。二子从母游金陵,闻汹汹有异,殷勤抚二子不忍释。子既熟寐,解衣带自经。其长弟君烈,伯侄同祸弥惨。烈妇及子妇惧伤太夫人心,不敢以凶服见。太夫人见二妇不膏沐,不言不笑,曰:「将无大故乎?」又曰:「名义至此,将何逃?」

信兴罗织之狱,所亲如薛如詹,捐重赀得无恙。闽人居亭曰虞氏,为信所踪,竟殒深囹,虞尝注易,没齿无怨言,独行传中人也。凡称公能死者,非知公,公不捐一死,岂惟无以谢军兴将卒,九原见家人复何颜。独怪江左多将相,富连郡国,泽及婴孺,虽肝脑涂地,亦不足报所天。居无何,观光上国,廪人继粟,大官扛酒,饮食醉饱如平时,公何阖门自苦若此。公二子乱离间力学自立,能词章。仲既裹父骨以归,藁葬升东濠,徒跣奉迎,俾复其土,皆人所难者。因忆太史公素疎宕,至所谓得其当而报汉,谈何易哉!公不免轻以三百口许人,国危如缀旒,命讨俱尽,谁得执司马法而罪之!或谓真宰者,责公言之不酬,而酬之以其言,是则犹未易解者。予不敢没其实,并附见,以俟知者评焉。【《北行诗抄》】

    祭迭山先生文

李仲栗呜呼迭山!峭崒巑岏,直不可挠,邪不可干。洋洋晁董,文亚孟韩。发策危切,指斥权奸。运去物改,忠愤裂肝。十年逋播,闽峤闲关。潝潝訿訿,疾我谓顽。执拘北往,挫辱万端。绝粒自殒,憸夫厚颜。黄河为之呜咽,泰山为之悲酸。魂黯黯兮莫返,旐翩翩兮来迁。呜呼哀哉!文山之没也,千载心为之敛尸而抚棺。迭山予莫逆也,予莫能行千载心之所难。相去辽隔,惟呼寃而永叹。予将北游,誓当收兄骨于烟云之闲。归葬首阳,状公之行,乞铭于当世大手笔,俾得与夷齐同传。庶千载之下,可考者班班。兹遣儿稚,一觞代奠,西风老泪,若不堪潸。呜呼哀哉,尚享!【《谢氏家谱?艺文》】

    祭迭山老师文

周岳自商夷齐,汉龚胜,至先生不食异姓之粟而死者,仅四人。夫有宇宙以来,君臣大义,亘万古而常存。然畏死而贪禄者,迁就附会,自谓枉道而信身。岂知死重于生,礼重于食,出于人心羞恶之真。况不义之富贵,特太虚之浮云。惟忠臣义士一点烈烈之气,与日月而常新。人但知先生之文章浑浩,学问之深醇。嗟呼!杨雄非无学问,班蔡非无文章,既大节之一失,又何他美之足云。当天地大变之始,法已斁而纲沦。先生奋不顾身,欲扶人道之伦。力虽不能救世,而心则常在乎君亲。以孔明、子房自期兮,奈时无可托者,以遂志之伸。寻深山以隐兮,方啸咏乎落花啼鸟之春。彼何为者?谓麒麟之可羁,使同犬羊之驯。驾赤虬以北征兮,渺六合于一尘。厌下土之腥兮,呼吸月露以荡胸中之轮囷。绝粒不食兮,宁舍生以成仁。一死得其所兮,将以愧天下后世二心之臣。夷齐龚胜不得专美于前兮,蔼百世之遗芬。函骨归自燕台兮,旅寓吴溪之滨。凛然如生兮,其在天之神。识与不识,皆为流涕,而况某受罔极之恩,第质弱才薄,安知如房、杜、王、魏辈,异时无负于河汾之门。只鸡斗酒致奠兮,一以哭宗社,一以哭斯文。尚飨!【《谢氏家谱?艺文》】

    褒崇忠节疏

李奎题为褒崇忠节事。臣闻忠节,乃万世之大闲,褒崇实朝廷之盛典。自三代以迄宋元,忠臣烈士,清风伟节,足以感发人心,千万载昭昭如一日者,皆由英君谊辟,举褒崇之典。或立祠致祭,或定谥追封,不忍使之泯没无闻于后。皆所以正人心,厚风俗,扶植纲常,激劝士类,为世道计也。今考得宋忠臣谢枋得,字君直,号迭山,系臣原籍江西广信府弋阳县人。按《宋史?列传》及集贤李源道所撰墓碑,称其学通六经,淹贯百氏。宝佑丙辰举进士,以直言忤权奸贾似道,由架阁令谪居兴国军。连以史馆秘书召,不赴。元兵至江南,宋赵葵宣抚江东西,辟为属,寻授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督义兵以守饶、信、抚三郡。屡与元兵战甚力,以兵少弗支。宋运既革,往隐于闽。元侍御使程巨夫荐宋遗臣三十人,以枋得为首,承旨留梦炎累章荐之。江西行省丞相管如德,浙江行省左丞忙兀台将旨召之,俱不起,累致书力辞。忠义之语,出自肺腑。后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欲以荐枋得为功。枋得见天佑,傲慢不为礼,被拘执北行,至大都,乃不食而死。妻李氏守节自缢于建康狱中。兄君禹在九江,以不屈斩于市。弟君泽、君烈,皆死于国事。伯父徽明为富阳尉,与元兵战死。二子趋进抱父尸死。子定之贤而文,累荐不起。一门之内,秉忠守节,视死如归,皆由枋得身教于家使然也。为文章史称高迈奇绝,汪洋演迤,动关世教。所著易、诗、书、三传及着解四书杂着诗文六十四卷。节操孤峭,微见于菖蒲之歌;言论激烈,复形于漕运之策。尝自诵曰:「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其自信率类此。

昔胡一桂尝称之曰:「斯文倚之为命脉,衣冠赖之以纲维。义夫节妇,得所标表而益坚;乱臣贼子,有所观望而羞愧。道德之兴废,关系于先生之一身。」然臣弋阳自历代以来,擅道学忠节之名,耸后学之景慕者独枋得一人而已。及求诸天下,稽诸往古,能如谢氏夫妇伯弟,死忠死节,萃于一门,亦不多见。妻李氏,永乐初,已蒙朝廷登载烈女传,足以垂耀不朽。奈枋得祠宇未立,封谥未加,后人无所称仰,实为缺典。钦惟皇上以节义风厉天下,以忠孝植立纲常。凡古今忠臣烈士,义夫节妇,有关于世教者,悉蒙旌褒。况枋得为近代忠臣,忠肝义胆,与金石同坚;高名峻节,与文天祥相表里。着书立言,皆足发明正学,羽翼六经。推其道足以隆治而善俗,闻其风可以立懦而廉顽,诚一代忠节之表表最著者!如蒙准言,乞勅礼部照例,将已故谢枋得定谥褒赠,仍行原籍有司,创立祠宇,岁时致祭。如是,非特慰忠义之魂于九泉,冥漠之中,尤见圣朝旌忠显良之盛典,超越前古。使海内之士,得以瞻拜祠下,景仰风节,莫不有所激劝兴起。其于世教,岂有不补哉!臣与枋得生同乡邑,每廑景慕;今幸职居言路,不容缄默。干冒天威,无任战栗屏营之至。【《九川集》】

    御风行 送武夷道人谢迭山

丰城陈杰武夷山中有伏龙,鬣卷云雨深重重,化为白须一老翁。疾雷破山六丁取,置卫铜镮森守虎,云是健将雨下土。老翁一笑百不能,山中所读皆仙经,吾亦冷然御风行。洪崖道上逢老友,手举无何指翁口,翁已辟谷安事酒。青牛紫气关河咫,大鹏风斯九万里,回首蓬莱浅清水。【此词见江西丰城(一云分宁误)陈杰撰《自存堂稿》卷一,经胡迎建先生从《豫章丛书》据朱伯修藏钞本中录出。】

    赠迭山先生

毛靖可一襟书传日星悬,湖海声名五十年。事不求知惟此理,文之未丧岂皆天。人方惊怪欧阳子,我独悲伤鲁仲连。看镜倚楼秋已暮,风巾霜履重依然。【《北行诗钞》】

    赠迭山先生

叶爱梅后土茫茫两屩行,纲常事重此身轻。大江有士一人壮,千载见君双眼明。俯仰元无愧今古,英雄何必尽公卿。早知莫卖成都卜,省得人知大隐名。【《北行诗钞》】

    赠迭山先生

游古意满腔【(一作怀)】忠孝有天知,不管人间事已非。万里乾坤双草屦,百年身世一麻衣。行藏自信床头易,卧病惟餐陇首薇。傥过宗周见离黍,几回新泪向残晖。【《北行诗钞》】

    和迭山老师韵【有序二首】

建安天应【梅野】迭山老师将有行,赋诗言别,纲常九鼎,生死一毛。慷慨激烈,高风凛然,真可以廉顽立懦。天应足患痼疾,莫能往饯,回视后山之送坡翁,为有愧矣。斐然拜和,未知能彻师听否?临风凄断。万迭青山只么青,从容时止又时行。斯文未丧予何畏,举世随流我独清。日月精忠今古在,邱山道义死生轻。吾翁铁脊文翁侣,无愧渊明与孔明。【《北行诗钞》】

    其二

先生心事炳丹青,顾影何曾愧独行。商岭芝能如橘隐,首阳粟不似薇清。纲常正要身扶植,出处端为世重轻。安得寒泉来会宿,参同极论到天明。【《北行诗钞》】

    和迭山老师韵【有序】

蔡正孙蒙斋迭翁老师因行赋诗,读其词而见其心,天地鬼神,昭布森列,不可诬也。为之感慨激烈。正孙辱在师门弟子之职,敢不拜一语,以激扬先生之义气,用韵斐然。山色愁予渺渺青,平生心事杜鹃行。霜饕雪虐天终定,岁晚江空水自清。肩上纲常千古重,眼前荣辱一毫轻。离明坤顺文箕事,此是先生素讲明。【《北行诗钞》】

    送迭山先生北行【二首】

陈达翁流落崎岖二十年,几回洒血杜鹃前。一双芒履乾坤窄,万古丹心日月悬。案上灵龟原不食,樊中孤鹤且安眠。逃名不得名终在,行止非人亦有天。

【说明】此诗原集误以为门人张子惠作,今据清厉鄂辑《宋诗纪事》改正。

    其二

孤忠不忘绣衣时,跣足徉狂老乱离,鹦鹉不能逃圈网,麒麟宁肯受鞭羁,半生苦被名相误,万里甘将死自期。今日如公能有几?此身无愧作男儿。

    送迭山先生北行

邵武张子惠【仁叔】打硬修行二十年,如今订验一儒仙。人皆屈膝甘为下,公独高声骂向前,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一文钱。到头毕竟全清节,留取芳名万古传。

    送迭山先生北行

王济渊【道可】希夷何意出山中,心事当年汉卧龙。行止但凭天作主,别离初不泪沾胸。定知晚竹能存节,未必寒松肯受封,大义昭明千载事,前程尽尔好从容。

    谢迭山先生有绝粒示儿诗,用其语节为楚歌

谢翱汉有臣兮龚胜卒,噤不食兮十四日。今忍饥兮我复渴,道间关兮踰半月。幸求死兮得死,苟不得兮无术。凤笙兮龙笛,燕羣仙兮日将夕。风吹衣兮佩萧瑟,骏龙兮寥天,行成兮缘毕。【《知不足斋丛书?宋遗民录》】

    哭广信谢公

谢翱自尔逃名姓,终丧哭水滨。海僧疑见貌,山鬼旧为邻。客死留衣物,囊空出告身。他年越乡值,卖卜有斯人。【《知不足斋丛书?宋遗民录》】

    送迭山先生北行兼和韵【玉山】

玉山王奕【伯敬】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轻。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仍关鲁重轻,白骨青山如得所,何须儿女哭清明。

    挽迭山先生

歙县洪光基【平斋】千古精忠日月光,恨无麟笔写堂堂。还家耻作梁江总,辟谷谁如韩子房。后死十年应有待,轻生万里故非狂。有儿可拾江边骨,须信人亡道不亡。【《弋阳县志》】

    挽迭山先生

赵涧边西山东海莫容身,芒履萧萧万里尘。去住更无宽岁月,死生唯有一君亲。丹心故国江云冷,白骨他乡塞草春。不是回头春已暮,至今犹说是痴人。

    挽迭山先生

华亭沈东【元震】宋室逋逃一旧臣,每思时事最酸辛。雪霜满地孤身老,血食千年庙貌新。家国存亡原有数,纲常负荷更须人。从容死义男儿事,葛水文山道并尊。

    追挽谢迭山张孝忠【二首选一】

南昌胡俨【若思】潮遏钱塘王气收,两宫北去竟谁留。搴旗独倡勤王意,当轴曾无负国羞。幽愤千年遗涕泪,孤忠七日死拘囚。江东十问今犹在,可惜英雄志不酬。【《胡祭酒集》】

    迭山祠

沈周【石田】愿避弓旌作楚囚,南冠憔悴一孤舟。关心故国唯清泪,欠死余生已白头。栗里菊荒犹有晋,首阳薇在已无周。忠魂慷慨知何地,山水苍苍古信州。【《广信府志》】

    谢文节祠

蒋士铨搀枪倒指逼孤城,破堞仓皇尚募兵。患难与人坚气节,兴亡何地着功名。麻衣痛哭诸陵改,铁鏁销沉半壁倾。三复遗书悲却聘,至今心事日光明。【《忠雅堂文集》】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七

拾遗

和佚诗一首
评诗二十六首,并附原诗段

拾遗
和佚诗一首

和李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七

洪薇辑录
 拾遗

  和佚诗一首

    和李太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谢迭山雨歇月明松,天碧光入竹。好怀一时开,乾坤清可掬。相携尘外游,此乐岂我独。扫开松上云,恐有鹤来宿。爽气逼斗牛,何待蜀仙卜。独怜天心劳,千岁几剥复。沧海有红尘,不见虚舟覆。问信安期生,何年枣当熟?蔡正孙云:「迭翁此诗,清峭典雅,与诸老(指苏东坡、黄山谷、刘后村)作,真可齐驱并驾也。」
    附李太白原诗
何处闻秋声,萧萧百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散,世道有翻覆。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拾遗
评诗二十六首,并附原诗

评刘禹锡乌衣巷与金陵石头城各一首
评刘禹锡生公讲堂
评杜牧之题乌江亭
评杜牧之华清宫
评杜牧之有所见
评贾浪仙渡桑干
评唐彦谦仲山诗
评薛能宋氏林亭
评王驾古意
评张祜邮亭
评白居易昭君祠
评陈后山妾薄命 其一
评陈后山妾薄命 其二
评陈后山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其一
评陈后山丞相温公挽词 其二
评陈后山丞相温公挽词 其三
评陈后山示三子
评陈后山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
评陈后山送苏公知杭州
评陈后生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其一
评陈后生以拄杖供仁山主 其二
评陈后山项城道中寄刘令劝修溪桥
评陈后山蝇虎
评陈后山谢宪台赵史惠米
评陈后山绝句

  评诗二十六首,并附原诗

    评刘禹锡乌衣巷与金陵石头城各一首

《谢迭山诗话》云(下简称谢迭山云):「二诗之妙,有风人遗意。意在言外,寄有于无。二诗皆用『旧时』字,绝妙。」
    附刘禹锡原诗一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附刘禹锡原诗二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评刘禹锡生公讲堂

谢迭山云:「生公讲堂在平江府三十里外虎丘寺,生公点头石尚在。讲堂宏丽,可容二千人,此诗乃笑生公也。谓其身后略无神通,惟有一方明月,可以周徧中庭,生前听法二千人,今安在哉?」又张宗泰《鲁岩所学集》云:「刘禹锡生公讲堂诗『一方明月可中庭』,是写其身后寂静之意,谢迭山是笑生公,刘诗恐无此意也!」
    附刘禹锡原诗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评杜牧之题乌江亭

谢迭山云:「众言项羽有速亡之罪,杜牧之独言项羽有可兴之机,亦死中求活意也。」
    附杜牧之原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评杜牧之华清宫

谢迭山云:「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力,绝人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
    附杜牧之原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一作道)】荔枝来。

    评杜牧之有所见

谢迭山云:「此言妓女颜色之丽,态度之娇,如二月豆蔻花初开,扬州十里,红楼丽人美女,卷上珠帘逞其姿色者,皆不及此女也。」
    附杜牧之原诗

娉婷袅娜十三余,荳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评贾浪仙渡桑干

谢迭山云:「非东西南北之人,不能到此。」
    附贾浪仙原诗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评唐彦谦仲山诗

谢迭山云:「观此诗,则贫、富、贵、贱等是空花。有道者一不以此累其心。尧让天下,许由不受,亦见此理。」
    附仲山原诗【汉高祖兄刘仲葬于此山】

千载遗踪寄山?辟萝,沛中乡里汉山河。长陵亦是闲丘垄,异日谁知与仲多。

    评薛能宋氏林亭

谢迭山云:「游苑囿而思畎亩,览花草而记农桑,此有道者之言也。」
    附薛能原诗

地湿莎青雨后天,桃花红近竹林边。行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欲种田。

    评王驾古意

谢迭山云:「此诗『西风吹妾妾忧夫』,与『寒到君边衣到无』两句,见夫妇之至情。」
    附王驾原诗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评张祜邮亭

谢迭山云:「此诗与张季鹰『秋风思莼鲈』同一意思,有道者闻之,必不以山林之乐,易钟鼎之奉矣。」
    附张祜原诗

云暗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自从身逐征西将,【一作「府」或「去」】每到花时不在家。

    评白居易昭君祠

谢迭山云:「此诗从《汉武帝李夫人传》变化来,夫人病笃,上临候之,夫人谢不可见,愿以兄弟为托。姊妹让之。夫人曰:『我以容貌得幸,今见我毁坏,必畏恶弃我,尚肯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附白乐天原诗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娥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评陈后山妾薄命【二首。后山自注云:为曾南丰作。】

谢迭山云:「元丰间,曾巩修史,荐后山有道德,有史才,乞自布衣召入史馆。命未下而曾去,后山感其知己,不愿出他人门下,故作《妾薄命》。巩,南丰人,欧阳公之客。后山尊之,号曰:「南丰先生。」
    其一

谢迭山云:「『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十二楼,言粉白黛绿,列屋而闲居者颇多也。妙在『当』字,言其专房之宠也。」
    附陈后山原诗一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其二

谢迭山云:「『叶落风不起』,如李太白诗:『雨落不上天,覆水难重收』。此意谓人才凋零,如秋风扫败叶,叶已坠地,虽有风,不能吹之上树矣。此言『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世道日降,人物随之,更不可扶持兴起也。山空花自红。意谓有松柏、杞梓、楩楠、豫章栋梁之材,始可谓之山。今山无林木,徒有野花自红,不成山矣。正如朝庭无支撑世道之人,班行寂寥,惟有富贵之士,随时苟禄,不成朝庭矣。『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此二句无限意味。后山亦自叹南丰荐引虽力而未遂,不期南丰死之速也。」
    附陈后山原诗二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评陈后山丞相温公挽词【三首】

    其一

谢迭山云:「时哲宗谅阴,见上帝赉良弼,非偶然也。周公位冢宰,正百工,以诗书治天下,与熙丰变法者不同。盖熙丰新法,与温公所志所学,皆相反也。」
    附陈后山原诗一

恭默思良弼,诗书正百工。事多违谢傅,天遽夺杨公。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若无天下让,美恶并成空。

    其二

谢迭山云:「以文王时二老比温公,尊之至矣。『三年待鲁儒』,『待』字最妙。盖温公得时行道,不及三年也。」
    附陈后山原诗二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时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王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心知死诸葛,终不羡曹蜍。

    其三

谢迭山云:「此诗言温公平日之学,以诚为本。《中庸》云:『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东坡作《温公神道碑》亦云:『温公平生惟一诚。』公奉祠十五年,着《通鉴》一书,其实与熙丰新法不合。及其没(同殁)也,赤子无所恃怙,天下寒士无广厦万间之庇,岂但吾庐破而受冻哉!」
    附陈后山原诗三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着书。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一为天下恸,不敢爱吾庐。

    评陈后山示三子【序云: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谢迭山云:「杜子美乱后见妻子诗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辞情绝妙,无以加之。晏词窃其意云:『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周词反其意云:『夜永有时分明,枕上觑着孜孜地,烛暗【一作照】时酒醒,元来又是梦里』。皆不如后山祖杜工部之意,着一转语:『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意味悠长,可与杜工部争衡也。」
    附陈后山原诗【序云: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一作不】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评陈后山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张仲连号)】

谢迭山云:「『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二句绝妙。余尝独步山巅水涯,积雪初霁,云敛日明。遥望松林,徘徊溪桥,踏月而归,始知此两句如善画。作诗之妙,至此神矣。末句意思尤妙。盖相见则意惬,意惬则不复忆之矣。王徽之之不见戴逵而反,乃天留此相思之情于无穷也。」
    附陈后山原诗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

    评陈后山送苏公知杭州

谢迭山云:「此诗云:『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盖熙丰新法,虐于惔焚。元佑初年,温公当国,更化善治,人心欢欣,如五月得雨,岂不快哉!温公云:『亡人已知后日必有反复之患。』此诗谓元佑初政,膏泽下于民者,犹未浃洽。如五月得一雨,亦能变暴暑而为清凉。若雨至中宵,大江亦满,则田畴之沾足,禾稼之畅茂可知矣。惜乎!元佑之政,仅如五月之凉,未至大江满也。今苏公以议论不合而去国,国事将日非矣!朝无真宰相,奇才如东坡者,不得大用。譬如江边送行舟,顺风张帆,一息数百里。风帆已远,恨吾目力短,而望之不及。回视江中,更无行舟,此必天寒岁晚之时。以喻朝庭无人才,不信仁贤,则国空虚,非叔末之世而何。」
    附陈后山原诗

平生羊荆州【(指晋羊祜,以比东坡。)】,追送不作远。岂不畏简书【(泛指文书)】,放麑诚不忍。一代不数人,百年能几见。昔如马口衔,今为禁门键。一雨五月凉,中宵大江满。风帆目力短,江空岁年晚。

    评陈后生以拄杖供仁山主【二首】

    其一

谢迭山云:「『一生用底今相赠,更问林间有此无。』此二句有无限意味,见柱杖之奇,又见后山与仁山主契好之厚。」
    附陈后山原诗一

错节孤根劲有余,坐床须按起须扶。一生用底今相赠,更问林间有此无。

    其二

谢迭山云:「孙真人云:『人之处世,智欲圆,行欲方。』柳子厚云:『凿去方心,规以大圆。』此言世俗喜圆恶方。方者难合,圆者易投,今不复与人间事,不必揉方为圆矣。」
    附陈后山原诗二

洗足投笻只坐禅,厌寻岐路费行缠。老来不复人间事,不用山公更削圆。

    评陈后山项城道中寄刘令劝修溪桥

谢迭山云:「此言好事到手不肯做,将后被别人做了。」
    附陈后山原诗

老怯溪桥泥没膝,喜闻吾党政如春。须君不惜千金费,此后宁无我辈人。

    评陈后山蝇虎

谢迭山云:「此讥小人之好搏击者。」
    附陈后山原诗

物微趣下世不数,随力捕生得称虎。匿形注目摇两股,卒然一击势莫御。十中失一八九取,吻间流血腹如鼓。却行奋臂【一作击】吾甚武,明日淮南作端午。

    评陈后山谢宪台赵史惠米

谢迭山云:「后山能忍贫,达官名贤哀其贫,袖白金馈之,见其辞色无穷态,议论愈介洁,竟不敢出。建中靖国辛巳,仕于朝,郊祀为执事官,其内子闻郊坛高寒,非挟纩不可,借姨夫赵挺之绵裘衣之。临行,后山问此裘所从来,妻以实对,后山脱而掷之地。其夜寒冻,得疾不起。此宪台,一都史,惠米则受,以诗谢之。盖取其俸薄身清,能尊敬贤人也。此诗起句紧切,后山清介,真是如此,即非寓言。『忍欲忍贫』亦不苟也。」
    附陈后山原诗

平生忍欲今忍贫,闭口逢人不少陈。俸薄身清赵都史,也能作意向诗人。

    评陈后山绝句

谢迭山云:「无已此诗云:『好怀百岁几回开』,其化事甚巧。盖是用《庄子?盗跖》之言曰:『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伤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不用其语,而用其意,谓之化。」
    附陈后山原诗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謝叠山文集》 相关内容:

前一:1

查看目录 >> 《謝叠山文集》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