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2

  在驿左,祀元参知政事董文炳。详见《名宦》。
  两贤祠
  在提学道之左。万历二十二年,提学副使徐即登改建,祀提举罗文毅伦、舒文节芬、三十八年,副使甘雨重修,为之记。
  忠烈祠
  在郡城西善化坊内,嘉靖初建,祀参政孙公燧。万历二年,燧孙御史錝修葺。三十九年,巡按御史陆梦祖重修。[HT6SS]按燧以宸濠叛,死于江右,乃祀于闽中,非所当祀,謟也,然燧先为闽参,审囗囗囗名宦得其正矣,今囗之囗囗之司囗者采焉。
  怀悯祠
  在郡城西南,嘉靖十二年建,祀左布政使查约、参议杨瑀、都指挥使王翱、经历周焕,岁春秋二祭。初,狱囚反三司方囗侯御史台城,卒至遇害,闽人悯而祀之。
  [HT5H]殷公祠
  在唐公祠之东,万历间建,祀巡抚都御史殷从俭,有司春秋致祭,后庞、商二公祠圯,今并祀于此。俱详见《名宦》。尚书林燫为之记。殷公祠者,祀吾省故殷巡抚公也。公讳从俭,广西临桂人。隆庆五年,奉玺书以佥都御史督闽军务,明年,召入为副都御史,未几卒。闽人罢市,哭如丧所亲。丧西归,里巷哭以过柩,妇人则哭拜于门内,得人心如此。燫时为文吊之。自嘉靖间,吾土有倭寇,囗至尊囗食,思得囗南顾忧,于是,朝议谓宜置抚臣,盖历数公者,至谭司马始定之,又历数公者至公始安之。当时识者,或以燫为知言云。公卒之三年,闽人思公不置,为建祠西郊外。万历二年某月某日也。遂为述其事,系以诗曰:“闽号乐土,僻海一隅。民之质矣,山耕水渔。或治或否,抚我何如?当嘉靖末,倭夷用急,刘我人民,掠我城邑。鲸波未澄,燕幕安集?赫赫明明,肃皇圣武,命谭大夫,作镇闽府,扫除东夷,绥宁南土。丧乱既平,既安且定,载号载呶,有作弗靖。赤子龙蛇,囗惊百姓,穆穆昭陵,怙冒至仁。文武大吏,孰予抚闽?选于众举,殷公其人,节钺旄盖,殷公至止。田亩多荒,疮痍未起,譬治乱绳,宜宽而理。滔滔大海,群蛮在东,有将矜勇,往殪彼戎。毋宁镇静,勿觊有功,寇盗之余,室家悬磬,军需旁午,有严其令。无宁撙节,缓征弛禁。公宴宾佐,乐舞有奕,请卜其夜,乐不可极。令此三军,向晦宴息。公命经营,子来欢囗。彼食其力,吏勿追呼,令此百城,安于里闾。先时公出,盛其军容;公于简阅,羸卒以从。先时公府,盛卫以兵;公在宴处,庭无人声。郑歌侨如,蜀思诸葛;民之无禄,昊天降割。西郊之外,湖水之浒,作庙翼翼,笾豆有楚。弗殄禋祀,千春万古。
  庞商二公祠
  在仰德祠左,万历八年建,今圯。祀巡抚庞公尚鹏、巡按商公为正,今并入殷公祠。
  督学姚公祠
  在城南,嘉靖间建,祀副使姚谟,详《名宦》。后祠圯,祭废。万历三十九年,提学副使冯烶修复。
  仰德祠
  在西门外贵安山,祀布政使陈锡。隆庆四年建。锡,广东人,在闽有惠政。
  [HT5H]尊道祠
  在提学道射圃内,万历三十九年,提学副使冯烶改建,祀巡按御史聂豹、学宪刘玉、吴仕、刘丙、熊汲、胡铎、潘潢、游明、金贲亨、姚谟、邵锐、江以达、朱衡、蔡国珍、赵参鲁,凡一十五人,有司春秋致祭。
  宗公祠
  在乌石山邻霄台之西,祀督学副使宗臣。嘉靖间,为闽藩参议,值倭起,逼会城,诸门皆严扃,独臣守西门,纵民入,父老德之。万历初,按察使徐中行建。无何,徐转江藩右伯,寻卒,闽人并祀之。有司春秋致祭。
  唐公祠
  在城西铺之左,祀郡守云间唐珣。弘治间建,岁久倾圯,万历十六年,知府江铎重修,春秋致祭。
  留爱祠
  在万安桥西,隆庆间建,祀福州太守龙泉叶济、泰和欧阳铎、崇阳汪文盛、山阳胡有恒。[HT6SS]详见《名宦》。
  怀德祠
  在府学之东,万历三十九年改建,祀原怀安县儒学教谕冯光浙,礼部侍郎翁正春为之记。
  忠烈祠
  在水部门外河口,正德十五年建,祀兵科都给事中姚铣。
  崇报祠
  在九仙山之南。正德间,三卫军变,郡人都御史林廷玉、副使高文达两谕定之。嘉靖初,有司上其事,诏建祠以祀,春秋致祭。
  世忠祠
  在闽县治东,万历十年建,祀明太子太保、尚书、谥文安林瀚,子少保、尚书、谥康懿庭?GFAAE,太子少保、尚书、谥文禧庭机,孙太子少保、尚书、谥文恪燫。有司春秋致祭。
  报功祠
  在于山之麓,万历九年建,祀户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敏马森,以定郭天养等军变也。有司春秋致祭。

 祀典志五

 祠 庙(下)

  古田县
  城隍庙
  在县治西里许。洪武三年,因宋、元旧址重建。
  刘侯庙
  在云羑坊西,祀唐刘疆。唐开元时,疆率众千余户归化,始变硐濠之习,邑人德之,为立庙,宋崇宁初赐爵,元大德间重修,学士张以宁为记。
  灵应庙
  在西北台山,宋嘉定间建,祀县令李堪。堪,景德二年令古田,多惠政,好游山,常过极乐寺,曰:“我死当栖神是山。”一夕,极乐寺忽闻堪车马声,趋出道迎,则乌有矣。次早,堪卒。僧神其事,遂祀之,后令傅康为请立庙,赐额“灵应”。
  李延平祠
  在县治南门,旧为南升堂,嘉靖初,同知李世忠建,督学潘潢檄有司春秋致祭,以朱子门人林用中、林允中、林夔孙、程若中、余偶、林好古、林大春、蒋康国配飨。
  [HT5H]崇德祠
  在县坊三保,嘉靖初建,祀分守参议魏棨,有司春秋致祭。
  报功祠
  在南门外,万历间建,祀国朝知县王所、徐建、王囗元,巡检熊彦迪。
  顺懿庙
  在县东三十里临水洞。神姓陈,闽江南下渡陈昌女也,嫁刘杞,卒年二十四。临水洞产巨蛇,时吐气为疫厉。一日,有朱衣人执剑索白蛇斩之,乡人诘其姓名,曰“我江南下渡陈昌女也。”忽不见。亟往下渡询之,乃知其为神,遂立庙于洞。宋淳祐间,赐额“顺懿”,封慈济夫人。有祈辄应。元末重修,邑人学士张以宁为之记。
  闽清县
  城隍庙
  在县西门内,天顺六年移建。
  昭显庙
  在梅川,洪武初建,永乐间火,至正统六年重建。相传神姓陈氏,事王审知,有功于闽,民为立庙。五代末,宋咸平初,累修建。天圣间,淫雨水溢,民居高陵皆□溺,庙在下乃独完。初曰“梅川侯”,绍兴初,赐额“德威”,后累封保宁感应灵祐公。
  薛丕庙
  在护仁里名山之上,即薛丕故居也。丕有神异,乡人祀之,凡水旱祷之多应。正统八年重建。
  武功庙
  在仁寿里龙源。宋绍兴间,朝请大夫萧磐在舟值风涛,遥见江浒有庙,默祷之,见□人云雾中,风遂息,旋拜祠下,囗舟所见,归立祠祀焉。
  董公祠
  在县治之西,祀元县尹董祯。
  长乐县
  城隍庙
  在县东五十步许,正统间,因宋元旧址重建。
  五贤祠
  在六平山下,祀朱文公,配黄幹、李枅、刘砥、刘砺。正德五年建。初,宋禁伪学,文公避地,主于刘氏,四贤实从之。
  灵威庙
  在县东宾贤里,祀唐汾阳王郭子仪。咸通间,光州人王想以从兄审知节度闽部,假令长乐,奉王之像,家于芝山,即山之北曰:郭坑,立庙祀之,号曰“福惠”,又刻汾阳碑本庙铭于庑下,想自为记。宋元祐初重新。又芝山之阳溪滩之上亦有庙,按县志云:宝祐中,邑人枢密陈合领兵于汾水之阳,与匈奴战,神有默助之功,归立祀于此。
  [HT5H]显应庙
  亦名植柱庙,在县南八都。唐开元中,有神降于察山之阴,乘大木溯湍流而上,渔者林生负以趋下,复溯而至,如是者三,心异之,取置石室下,远视之,如植柱,遂以名庙。尝有洪氏女浣纱,见水中浮若银巵者,褰裳探之,水渐深,为蛟所吞。其家诉于神,不终日,雷雨暴作,刳蛟于水滨,得女尸蛟腹中。洪氏感涕,虚其居,刻所取木为像祠焉。景祐县尉王侯以祷雨,复应,更立庙。宋绍兴初赐额“显应”,庆历中潘奎为记。
  金吾祖庙
  在县东北隅大宏里。唐开元中,里有林通玄,多善行,后卒,人莫知其为神也。宋初,有寇自梅江而上,乡人见神树旗帜御之,寇遂退。是日降灵于人,自述其平生履历以及父母妻子,靡不详悉。土人祀焉,后封为金吾显通王。
  连江县
  城隍庙
  在县治左,永乐十七年,因宋、元旧址增建。万历间,知县洪信重修。
  刘鞠二公庙
  在东湖埧上,祀唐令刘逵、宋令鞠仲谋。二公后先兴复水利,邑人祀之,县官春秋仲丁致祭。详见《名宦》。
  英显庙
  在县南新安里兑峰。神姓萧名孔冲,字仲谋,建安人,五代唐庄宗时,中甲科,不乐仕进,削发为僧,志行坚苦,能伏虎豹,没而邑人祀之。宋靖康初,建安叶侬逼县境,神兵见于罗论崙,贼遂遁去。绍兴间,海寇掠囗芦寨,神复现异九龙江。累封昭烈公顺公。宝祐九年,大旱,乡人祷雨随应。元赐今额,洪武十八年重建,学士吴沈为记。
  [HT5H]大小亭庙
  在二十七都江口。晋时有黄助兄弟二人,汉黄香之孙,遇风覆舟。兄弟连臂浮于江岸,夜则画沙成字,表其履历,复梦乡人曰:“为我南山作坟,北山立庙,吾能辟灾降福。”如其言,里无虎豹之患,建盐亭,获其利,人号其庙为大亭,弟为小亭,后伪闽封大亭浮济将军,小亭昭远将军。
  灵显庙
  在省魁坊内。神姓黄名孟,字叔达,句容人,唐初游闽,没于邑。宋绍兴间,海寇朱明为患,神见梦于人,示其默佑,未几寇平。景定间赐额,咸淳初,封福惠侯。又县治东钦平下里亦有庙,永乐十七年建。
  炉峰庙
  在县北,号东乡。唐景福中,王氏入闽,淮民随之。始至,有桴浮香炉及书砚,漂于岸侧,其人异之,曰:“此吾州杜三郎故物也。”因立庙,伪闽封高义侯,改稽圣侯,南唐升灵瑞侯,郑南乡为记。
  罗源县
  城隍庙
  在县治东,洪武十二年,因宋、元旧址重建。
  忠烈王庙
  在县治西二里许。神姓陈名霸先,本县霍口里人,五代末为王审知先锋,忠义囗略,尝追贼至百塔岭,马踣而死,由是显灵,邑尉程成立庙祀之,宋时敕封武灵忠烈王。
  昭佑祠
  在罗平里石塘。神姓黄氏,名岳,宁德人。唐末,巢寇入闽,民避地,无所衣食,闻岳行谊,从之如归,所活甚众。王审知晋封闽王,闻岳名,欲辟之为辅,岳不能拒,遂赴水死。旁邑人哀之,相与立祠祀焉。元至正间,乡人重建。
  永福县
  城隍庙
  在县治左,洪武元年建。
  龟岭庙
  在西南二十八都。宋黄大夫与元兵战,至洪面,为追兵所斩。大夫英勇异常,身首二处,犹能持其头以就颈,口尚喷欲言,遇一妪,急出声曰:“头断尚可续乎?”妪答以:“不能”,遂僵于地以死。乡人闻之,遂为立庙于辜岭寨。
  [HT5H]威显庙
  在东南二里许。神姓陈讳必胜,西汉丞相平之后也。家于闽城乌石山,兄弟九人,皆著奇节,没为神显灵,庙食于此。唐永泰二年,邑防置溪潦暴涨,有若枯木而上者数四,尸,洑口祠所立神之刻像也。邑人柯氏取之,即今庙之址,累石为屋祀焉。民祷福或樵牧过者,往往石室中获钱。宋开宝中,号洑口通灵护境庙。绍兴间,额:“威显”,复封灵贶侯。嘉祐七年,乡贡进士黄彝为记。
  徐真君庙
  在县西二十都高盖山,祀东汉徐登。登幼神仙炼丹之法,尝与东吴赵炳较仙术于此,俗呼花林庙。
  福清县
  城隍庙
  在县治东,洪武初,因宋、元旧址重建。
  龙江祠
  在海口龙山之南,中为殿,祀孔子,旁为三贤堂,祀宋儒林光朝、林亦之、陈藻。宋末建,嘉靖间令有司行释菜礼。
  郑介公祠
  在青湖之旁,祀宋监安上门郑侠,有司春秋致祭。详见《人文志》。
  忠烈祠
  在福清县城东,万历二年建,祀宋招抚使刘仝祖与妻林氏及林氏之兄林同,有司春秋致祭,明大学士叶向高记。忠烈祠者,祠宋招抚使刘可祖与其妻林氏及林氏之兄处士同也。林、刘者,邑世家,其先多显于宋。招抚祖庞守瑞州,处士祖囗守绍兴,它显者不具论,然皆近之,称二千石囗矣。景炎之季,宋室播迁,越在南海。招抚以国子丞家居,与处士念世为宋臣,图所以报宋。乃建局于处士之家,募卒缮器,日夜为兴复计。未几与元战,兵败。处士盛服坐堂上,啮指血题诗于壁,贼至,大骂而死。诰其忠义,集及八闽志中。招抚败而转匿,元求之急,遂自经。有司执林氏责反状,林恚而叱曰:“吾夫吾兄,以死报国,何言反乎?血诗尚存,汝不知耶”,遂遇害。其时元焰方炽,林、刘子孙仅存如线。入明,而其事已更百余年,稍以禋没,又更二百余年,而至隆、万之间,刘之裔孙宗献,乃鸣其事于邑。令南陵许公以闻于学使者永丰。宋公开府桂林,殷公傅稽故实甚核而章,乃檄邑为特祠以祀。业有成划,而直指南昌刘良弼独格其议,属宋公徙官,而吴兴徐公摄学事,持前议甚力,直指无以难,乃报可,然犹责祠费于其家,不复给官缗。刘之子孙乃请邑令择地于城东山亭堂之左而建祠焉,树囗楔于其前,额曰:“忠烈祠。”祠成,而父老人士之稍知故实者,咸咨嗟瞻拜,叹忠义之有天地间,更历代而不可泯灭如此。邑令春秋致祭,俱如仪,无敢阙息。至后令乃弗躬而葺,郡乘者至讹林氏于飞囗囗囗诸生囗忠力白而正之,而请邑人郭建初为其略。建初,博物君子也,其论次甚辨,且谓不佞高:“汝为史官,囗举古今之奇节逸行,毋令沈晦不章,固汝事也,奈何于里闬而失之,汝宜为之记。”不佞概观史传,忠臣义士,不称之矣,乃世独艳称文信国之忠,揭而与穹壤并垂,岂非以胡元大变,亘古所无,中华囗愤,莫此为甚,此信国之所以为烈也。处士兄妹之慨慷捐躯,大义皎然,何惭信国?乃信国以元宰,处士以布衣,林又女流,囗愈难而奇矣。招抚自败而自匿也,倘亦有囗囗之思乎?宋社未墟,殷囗犹在,蹈瑕遘衅,事尚可为,招抚之心,固不能一日忘囗元也。彼其当垂盖之势,横一苇以障洪流,终不几幸而爱一死,明矣。永丰以招抚处士之忠节,得林而后显,当矣。又责其仓皇举事,方试辄败,其持论似轻,非吴兴之表章,则直指说申,俎豆阙矣。忠而不食,远而遂沦责于诅诿。不佞盖过燕市而徘徊信国祠下,为文以吊,固悲信国之死元,亦意人心以愤元,而益悲信国。乃招抚事炟灼若是,沉沦三百余年,而犹关甲乙之口,至于群议难夺,并复蕲官府之之囗余,使忠臣之后,独任其劳。夫国家所以褒忠劝俗之意,则岂非囗近之世殊,而爽幽之情异欤?桂林吴兴于囗囗有秉彝矣。天之报忠臣,终不爽也。余其伤忠义之晦,而复为之幸,因纪其始末,合为刘裔者勒之石,以垂无囗,且为吾邑重,若其世家源源与纪载参商,微相牴牾,则有郭先生之籍在,足传信无疑,兹不论。
  东平王庙
  在福清县溪头,祀唐张巡。
  都巡感应庙
  在福清县溪治西隅。神姓许名忠,建安人,唐末为威武军都巡检使,屯兵福清,以备寇盗。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神梦天使唐、葛、周三将军助以攻讨,明日决战,大破之。巢兵退广南,闽中遂安。明年,卒,人思其功,为立祠,请于朝,额曰:“感应”。
  灵著王庙
  旧名威惠,在福清县治西隅后王山。神姓陈名元光,唐永隆初,以鹰扬卫将军随父陈政戍闽征蛮,镇抚漳州讨贼,战没,封王,立庙漳浦县,春秋有司致祭。宋时,县人于漳浦请伸香火祠于县前黄巷,英灵显赫,自迁于后王山立庙,因名北溪。
  论曰:传云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风使之然也。吾闽信鬼,俗之敝也。其唐之衰耶?其王氏父子据兹土之时耶?琅琊以竖刃兆祥,始惑神怪,后世子孙謟渎尤甚,莫不竭民力以崇奉所谓宝皇者,然而祸乱灭亡相踵也,亦竟何福之有哉?不务民义,其效可睹已,奈何至于今,其风未泯也?盖习之移人,久则难变矣。旧志所载,或里巷之私奉,或巫觋之妄惑,今皆削之,惟在祀典者,则因而存焉。鸣呼?祀典正则民志定,民志定则左道息,左道息则风俗美,诗不云乎?自求多福,何必伥伥然而群听于神也哉?自晏子不能胜遄台之佞,冉子不能救泰山之僭,愚独何人,敢有意于斯?若夫反经,使邪慝不作,则贤有司责也。林文恪旧志。

 兵戎志一

  海滨蕞尔,自无诸、繇以来,无代不寻兵革。至囗囗间,而岛寇频仍,惴惴然积薪厝火矣。三卫材官,饮飞林立,日糜千钟。卒有缓急,乃复借御侮于竟外。谁司韬钤,而媮窳至此。幸而海波不扬,然濡不戒,袽也晚矣。志兵戎。

 卫 署兵营、教场附

  总兵府,在将军山之西。正统间为军器局。寻废。景泰后为清军御史台。至嘉靖四十三年,都督戚继光始建牙于此。今为总兵府。
  总兵标下坐营司,在总兵府之东。
  游击府,在南营。国初为巡海都司公署。弘正间废。嘉靖末以其署为游击府,后罢游击,因改为军门坐营司。万历二十五年,加坐营为游击,仍居之。
  福建都指挥使司,在越王山东麓布政司之东。洪武八年建,元总管府故址也。洪武初改为卫,寻更为使司,驸马王恭更辟而新之。其后屡有修建。至成化十九年,官署吏舍始备。
  经历司,在堂之东。
  断事司,在司之西。
  司狱司,在断事司之西。
  福州左卫指挥使司,在府治东南。洪武八年创,为右卫,二十一年改为左卫。经历司在堂东,镇抚厅在大门外之左。千户所六左所、右所、中所、前所、后所、中左所、各有百户所。
  列堂两廊。
  兵马司六。今并废。
  福州右卫指挥使司,在左卫之西。洪武二十一年建。制同左卫,惟千户所在大门内,左、右镇抚厅在卫南百步许。
  兵马司六,一在钟山寺前。余并废。
  福州中卫指挥使司,在左卫之东。洪武八年建。千户所五,余悉与左卫同。
  兵马司五。今并废。
  镇东卫,在福清县方民里。洪武二十年建。制与左卫同,外增守御千户所二。
  兵马司六。今并废。
  梅花守御千户所,在长乐县治东二十四都。洪武二十年建,初为巡检司,江夏侯周德兴奏移巡司于蕉山,而建所于此。
  镇抚司,在所西南半里。
  万安守御千户所,在福清县平南里。洪武二十年建。所厅之左为吏目厅,右为镇抚厅。有十百户所,列仪门左右。
  三卫教场,在南门外九仙山之南,周可四里。将领以时简阅军士,都御史间临之,巡按御史岁一阅视而赏罚其能否,府及三县备赏功费。
  西教场,在西门外之西。万历三十一年,天津召兵防倭,巡抚许孚远添设。
  [HT]镇东卫教场,在卫东门外。方广二百步,中有演武亭。
  梅花所教场,在城南门外。周围一里,中有演武亭。
  万安千户所教场,在城西门外三里,方广二百步。
  白厂兵营,在水部门外河口。万历三十一年,天津召兵防倭,督抚都御史许孚远添设。
  镇东卫兵营,在卫城东。万历间新建。
  论曰:文武并用,国家长治之术也。我太祖高皇帝平定区宇,于藩省之兵,设都司、卫、所以御之,如身使臂,臂使指,制良善矣。然敉宁日久,将窳兵偷,司韬钤者,希祭征虏之雅歌,而嗤程不识之击刁斗治军簿。嗟乎!此以将予敌者也。闽自戚元戎继光荡平海上,始设总兵。四十年来,其能按将军故垒,讨军实而修之者,则胡守仁、朱文达,其堇堇耳!盖《兔罝》之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夫干城而在中林,此周士之所以多御侮也。奈何今之管枢者,谈笑而轻介胄,率以黔之技,目为周之罝乎?兵法云:“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欲择将者审哉!

 兵戎志二
  武 备

  东 汉
  建安八年,三国吴始立南郡都尉府于建安。今在开元寺之东,旧传乃吴都尉营。
  晋
  置典船校尉,又有温麻船屯舟兵。制度皆不可考。
  唐
  开元十九年,置泉山府兵,有左衙营、右衙营,兵千五百人,领于刺史。其后置经略宁、海二军,其使亦刺史兼之。黄巢之乱,州人陈岩鸠丁壮保乡里,朝廷因授以节钺,岩置九龙军。
  五 代
  伪闽窃据,置龙虎、天霸等六军及拱宸、控鹤、宸卫三都以自卫。迄于五季,又有全胜、百胜、横冲、海路、捉生、护闽诸营。全胜今罗山寺角,百胜今衣锦坊,横冲今光禄坊,海路今河东罾浦坊,捉生今仁庆坊,护闽今出道山坊。
  宋
  初置兵有三。曰厢兵者,戍州城之兵也,有崇节营、水军营、囗城营,凡三千人。曰禁兵,自外遣之兵也,或京师,或他路,更番至,隶州者,谓之屯驻军;隶都监者,谓之驻泊军。[HT6SS]屯驻建州营,今朱紫坊;驻泊苏杭营,今旧闽都坊;屯驻坊东营,今嘉崇坊,号南营。曰乡兵者,籍乡民为之也。诸县置巡检寨十,都巡检寨一,籍民为逻警弓手。防海则籍舟刃渔船,教习水战。宋兵制屡更,名号猥多,皆无益于戎务,详载之国史云。
  元
  初以兵千人增戍福州,继以江淮万户府来镇,后又置亳州翼万户府,又设福新万户翼,岁遣万户一人。又有巡军弓手,并隶四巡检司。
  国 朝
  洪武初,郡兵有三:曰卫兵,曰弓兵,曰机兵。嘉靖末,因倭变,增其二:曰土兵,曰客兵。卫兵者,卫所世籍之兵也。国初或简户丁,或调他省,或配有罪,籍之为兵,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统之。环十邑之地,置卫四,所二十有六。在城卫三:曰左卫,曰右卫,曰中卫;在外之卫一,曰镇东卫在福清县东海滨。左右卫辖所各六:曰左所,曰右所,曰中所,曰前所,曰后所,曰中左所。中卫辖所五,裁其中、左所。镇东卫辖所如左右卫,又外辖所曰万安所,在福清东南海滨。曰梅花所。在长乐东北海滨。又定海所,在连江县,隶福宁卫。卫兵有三:曰征操军,曰屯旗军,曰屯种军。征操军者,入则守城,谓之见操军,以时训练;出则守寨,谓之出海军,按季践更。均月给米八十,如银则月给四钱。惟外卫所军,有出外海及守烟墩者,每月给一石,如银则月给五钱。更有选练备战,余丁亦月给米八斗,其军户有幼弱及老疾者,则优恤之,或月给七斗、六斗、三斗,各有等差,如给银则视其斗数以定多寡。屯旗军者,用国初奉红牌及样田事例之屯军也;屯种军者,即见在顶种之屯军也。此二项军,第岁视受田之数,输粮于官,并不霑官饩。自正统间邓茂七之乱,郡方戒严,调屯军以为防守,始有给八斗者,今已报罢。
  福州左卫,原设旗军六千七百二十名。今实在食粮旗军二千五百五十三名。
  [HT]屯种不支粮军六十六名。
  种屯军一千六百九十七名。
  福州右卫,原设旗军七千四百九十一名。今实在食粮旗二千三百五十六名。
  [HT]屯种不支粮军七十四名。
  种屯军一千六百九十八名。
  福州中卫,原设旗军五千七百一十八名。今实在食粮旗军一千五百五名。
  [HT]屯种不支粮军一百三十九名。
  种屯军一千五百九十三名。
  镇东卫,原设旗军八千六百八十七名。今实在城操军九百五十名,出海军四百六十名,操兵军三十七名。
  屯种不支粮军三百二十一名。
  屯旗军一千四百三十二名。
  万安所,原设旗军一千四百九十九名。今实在城操军五百六十八名,出海军四百四十名。
  梅花所,原设旗军一千四百五十八名。今实在城操军三百零一名,出海军四百二十九名。
  按:国初设三卫旗军,总计一万九千零,迄今二百五十年来,除消耗故绝外,通共六千余,是存者仅三分之一也。然递年事故并沙汰老弱,不即顶补,即告补矣,自卫所而上,查勘准收,非费及十金,必不得之数也。贫无立锥,安所办此,不过待哺待毙已耳。万历四十年,抚院丁公灼其弊,而都阃赵公庭奉德意力襄之,随验随收,不终朝而毕。以后定为二季收补,于是百年之夙蠹一清,,而三军之温,如挟纩矣。自古有治人,无治法,观于此益信。
  弓兵者,每县括民丁役之,统于巡检。郡要害地置巡检司十有三,弓兵凡七百七十名,往役者复其家。闽安镇巡检司弓兵六十名,五虎门巡检司弓兵六十名,竹崎所巡检司弓兵三十名,五县寨巡检司弓兵三十名,杉洋巡检司弓兵三十名,漈门巡检司弓兵三十名,北茭巡检司弓兵百有二十名,蕉山巡检司弓兵七十名,小趾巡检司弓兵七十名,松下巡检司弓兵七十名,泽朗巡检司弓兵四十名,牛头巡检司弓兵百名,壁头巡检司弓兵六十名。弘治初,始变其法,以田赋定差役,每名银七两二钱,民间私雇实倍之。嘉靖四十二年,倭入寇,军门议以各司弓兵多逃,始司减其兵数,兵减其雇直。司留兵十名有奇,兵给银五两有奇,而征其羸充军饷。弓兵之名徒存,巡检虽设,无所用矣。
  机兵者,国初简民间武勇,籍于官,时练而用之,复其家二人。弘治初,又令选民壮,以州县大小定多寡,以四季定操演,以军法禁私役,各县旧额凡一千八百有奇,其后时有增损。自正德以来,法废,乃取之田赋役者,官岁给雇直七两二钱,凡守关隘追盗贼,巡捕官督之。嘉靖四十年,倭入寇,抚院以兵食不足,始于其中选为标兵,隶麾下,又奏增机兵之直,而减其数,收羸以足饷。机兵概增直至一两。惟机兵则给,余者仍给七钱五分,抽二钱五分,并所减各县机兵之直,俱征充饷。万历五年,巡抚庞尚鹏始减增直,输赋者便之。今机兵实数:闽二百八十二名,除选标兵并抽充饷,见存一百三十七名。侯官[HT6SS]一百九十五名,又怀安一百六十七名,共三百六十二名,见存一百四名,又并怀安一百三名,共二百六名。古田三百三十名,见存二百名。闽清一百名,见存七十七名。罗源[HT6SS]一百三十名,见存一百名。长乐二百五十名,见存一百六十七名。连江二百四十名,见存一百四十七名。永福八十一名,见存六十五名。福清三百名,见存二百名。凡见存一千二百九十九名。
  土兵者,土著之兵也。招募各郡之氓充补之。聚处教场,统以将领,名曰土营。其营有三,人数约一千三百有奇。

 兵戎志三
  海 防水寨、游兵、把截寨、捍寨、烟墩、沿海巡司

  水 寨 自洪武初命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徼备倭,卫所巡检司,筑城数十,防其内侵。又于外洋设立水寨,初惟烽火门、南日山、浯屿,至景泰间,增置小埕、铜山,共五寨。成化末,当事者以孤岛无援,奏移内港。内港山澚崎岖,贼舟窄小,易趋浅水,而兵船阔大,难于迎敌,遂致失利。嘉靖四十二年,巡抚谭纶始请复旧制五寨,以扼外洋。其原属福州者烽火门与小埕,后烽火改属福宁,惟小埕专属焉。南日旧隶福清,今属兴化,浯屿属泉州,铜山属漳州。隆庆初,始添设海坛、浯铜二游兵。万历初,寻增南澚、嵛山、湄洲三游。海坛游则属福州嵛山属福宁州,湄洲属兴化,浯铜属泉州,南澚属漳州。寨游各有把总一人统其众。寨总由武进士或世勋高等题请升授,以都指挥体统行事,谓之钦衣游总,由抚院差委;或以指挥及听用把总督领,谓之名色。各为分汛地,严会哨,贼寡则各自为战,贼众则合力以攻。时值春秋二汛倭夷日本国开船,必由萨摩洲或五岛至大小琉球,视北风多则犯广州,东风多则犯福建,东北风多则犯浙江。其来多在清明之候,以其多东北风,过五月则风自南来矣。重阳亦时有东北风,过十月风自西北来矣。故春汛起三月十五日,至六月十五日止;秋汛起九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五日止,必驾楼船以备海外。宪司巡海道与郡海防馆,视防守之疏密,而差次殿最焉。
  小埕水寨 在连江县定海所前。旧制:每岁遣备倭武官福州右卫一十一员,分驾官快哨船,右卫旗军一千三百八十九名、镇东卫梅花千户所、万安千户所官一十七员,旗军二千五百四十二名;福宁卫定海所,官四员,旗军四百名。今定额船四十六只,官兵一千六十四名内兵戌消长不一,每月约支银一千二十七两四钱八分五厘。北与烽火门会哨,南与南日会哨。西洋、下目、下竿塘、白犬,皆其汛地,省会之门户也。
  海坛游 在福清海坛山,山故唐牧马地,宋初置牧监,寻罢,听渔民就耕,增兵守之。洪武初,守备李彝要金于坛,众弗与,彝奏徙其民于内地,遂为盗种之区。隆庆初年,始建游兵于此。额船三十只,官兵六百六十九名。内兵戌消长不一,每月约支银六百五十六两四钱。泊海坛汛地,与南日兵船协。
  按:寨与游之初设,寨必用世胄及勋升者,欲尊其体统,令有以御舟师,慑众志也。至游第用材官及良家子,所以便吾鞭弭,可使飞伏应援耳。故寨为正兵,游为奇兵,寨可以分强言,游难以汛地执也。近概题请钦衣,其说一游一寨,相间以居,俾分强不淆,而汛地各守,此徒足涂观听耳。夫指臂不联,则秦越异视,辅车既隔,将唇齿莫依,幸无事也,若势成犄角,倘变起仓卒,而观望参商,庸足赖乎?殆与先臣请设立之意异矣。
  把截寨 凡十有一:
  长乐四广石、黄崎、仙崎、东山。
  连江一光临里。
  福清六松关、永平、白鹤、峰头、大坵、牛头。
  垾 寨 凡十:
  闽县一古岭。
  长乐一大社。
  连江一北茭。
  福清七松下、平北里、平南里、沙坞、连盘、长沙、峰头。
  烟 墩 凡六十有七:
  闽县十一凤峬、长崎、琅崎、海屿、象洋、拱屿、东崎、猴屿、旺崎、盐仓、鼓山
  长乐二十有二醅酢、广石、魁洞、棋山、斗湖、琅头山、旒山、大屿、甲峰、塔山、蕉山、牛山、湖头、圣浪山、山亭山、流水、壶井、小社、江田、石门、石浓。
  福清二十有七松下、峰前、大坵、后营、白鹤、大孃、垅下、汶流、桃屿、茶林、讌积、仙岩、前晏、白沙、塔山、马头、灙头、蟹屿、前村、洪坑、峦山、西岭、蒲海、石马、陈塘、双屿、峰头。
  沿海巡司 凡九诸巡司已列职员及弓兵小註,以此数处系沿海要害,故巡守之实虽废,仍附名于此,以俟修复。
  闽县二闽安镇、五虎门。
  长乐三松下、蕉山、小祉山。
  连江一北茭。
  福清三壁头、牛头、泽朗。
  论曰:国初于沿海备倭,屯戍胪列,熢燧星联,可谓控险扼之冲,杜窥伺之孽矣。然承平懈弛,持戟者伍失之三,超距者百不得一,尚安有乘风破浪,理楫而轻波澜者哉?嘉靖壬戌以后,氛祲渐消,而谭大中丞暨戚总戎始修复旧制,海壖晏然,迨今债帅相寻,楼船空具,按籍则诡名虚冒,给饷则执例科侵。操弓持矢,半属菜傭;赴海扬帆,悉充羸卒。日复一日,年逾一年。即迩者岛夷要市,潜伺狡然,此非未阴雨之时也。而叶土之彻,不闻绸缪之策,靡豫早计者,当不其然。《易》曰“伏戎于莽”,愿司疆场者念之矣。

 兵戎志四
戎 器

  兵器、甲胄、干戈之属,卫所军匠为之。有定式,有成数,都指挥视其利钝而藏之库。三卫旧各有库。弘治四年始设武备库,合而藏之在城北华林坊内。
  铳炮、火箭、喷筒之属,谓之火器,三卫置局藏之左卫、中卫局在南津坊,右卫局在小鼓楼。其外卫所,则取兵器于库局。又有岁造解京军器,府、卫并造,取办于料银,不足征之,屯耗折钞,卫所造,故有军三民七之目。
  福州左卫岁造明盔、响甲、腰刀、角弓、铁箭、明弦及弓箭袋等,本色年分,军三,料价箱柜银九十二两一钱二分九厘,水脚银三十六两八钱五分二厘,俱于军士钞银内支办;民七,料价银二百一十四两九钱六分九厘,水脚银四十两九钱二厘,征给军匠,造解工部。折色年分,军三,料价银九十二两一钱二分九厘,水脚银一两五钱六分六厘;民七,料价二百一十四两九钱六分九厘,水脚银三两六钱五分四厘。
  福州右卫俱同左卫。
  福州中卫本色年分,军三,料价七十三两六钱五分四厘,水脚银三十三两三钱六厘;民七,料价银一百七十一两八钱六分一厘,水脚银三十二两七钱。折色年分,军三,料价银七十三两六钱五分四厘,水脚银一两二钱五分二厘;民七,料价银一百七十一两八钱六分一厘,水脚银二两九钱二分一厘。
  镇东卫俱同左卫。
  本府岁造弓、弦、箭,本色年分,料价银一千二百三十一两六钱五分五厘,水脚银二百七十七两五钱一分七厘,俱委官督造,解工部。折色年分,料价银二千一百七十九两一分二厘,水脚银三十七两四分三厘。袢袄裤鞋袜,岁造二百三十六副,料价银三百五十四两,水脚银一十七两七钱,俱委官督造,解南京工部。
  防海之舟,曰官舩,曰快船,曰哨船,委指挥一员造之。三卫旧各有厂。景泰间,始并为一厂,在河口。隆庆元年,改设于橘园洲,郡寨游外,更烽火、南日、浯屿、铜山四寨,不隶福州卫,亦造舟于此。
  论曰:昔汉臣晁错陈兵事,以器械不利,用卒予敌也。乃兵法已先言之矣。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亡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郡之戎器,岁有督造。顾器一而直十,工之家四,胥之家六,甲胄苦恶,器械朽钝所从来矣。上下相蒙,利弊相续,久之皆乌有也。至于战舰,其费倍蓰,岁縻金钱,只实奸橐。收汛撤兵,守之则羸卒;连艘积水,触之则虚舟也。夫器不坚好,卒不服习,趋利弗及,避难弗毕,尘饭涂羹,直儿戏耳!噫!安得临敌合刃,如楚之剑戟利,而教习水战,若越之舟师也。岂忧倭奴哉?《诗》曰:“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兵戎志五
  粮 饷

  各卫所官军俸粮,俱支于府常丰、长乐、福清、万安、定海五军储仓内。
  仓共各县本色实运米四万三千九百二十三石九斗五升四合五勺九抄五撮五圭。
  仓共改折米五千七百八十九石四斗四升五合三勺七抄一撮二圭五粟,每石征银七钱,以五钱给军,三分充耗,作正凑支。
  福州府左、右、中三卫,屯粮本色米六千四百石九斗,样田本色米四百二石七斗七升一合八勺。此项只给在城三卫官军,镇东不与焉。
  镇东卫,本色米七千三百七十七石八斗四升二合二勺,每石加耗米五升此项只给镇东本卫官军,郡城三卫不与焉。
  福州左卫官军
  指挥使六员,每员月支俸四石五斗。
  指挥同知三员,每员月支俸四石。
  指挥佥事八员,每员月支俸三石八斗。
  卫镇抚二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各所正千户四员,每员月支俸三石二斗。
  副千户十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正百户十九员,每员月支俸三石。
  试百户九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四斗。
  冠带总旗十名,每名月支米一石二斗。
  舍人共四十二名,每名月支米八斗。
  旗军余共约二千四百四十名。内见操出海及选练余丁,俱月给米八斗,余或七斗、六斗、三斗有差。
  屯旗不支粮军余共八十七名。
  屯种顶田军余共一千六百九十七名。
  福州右卫官军
  指挥使六员,每员月支俸四石五斗。
  指挥同知一员,每月支俸四石。
  指挥佥事五员,每员月支俸三石八斗。
  署指挥佥事一员,每月支俸三石二斗。
  卫镇抚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八斗。
  各所正千户三员,每员月支俸三石二斗。
  副千户九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所镇抚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四斗。
  正百户三十员,每员月支俸三石。
  试百户七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四斗。
  冠带总旗三名,每名月支米一石二斗。
  小旗三名,每名月支米九斗六升。
  舍人共三十七名,每名月支米八斗。
  旗军余共约二千四百四十名内见操出海及选练余丁俱月给米八斗,余或七斗、六斗、三斗有差。
  屯旗不支粮军余共八十七名。
  屯种顶田军余共一千九百二十六名。
  福州中卫官军
  指挥使三员,每员月支俸四石五斗。
  指挥同知三员,每员月支俸四石。
  指挥佥事六员,每员月支俸三石八斗。
  加级指挥佥事二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卫镇抚二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正千户六员,每员月支俸三石二斗。
  副千户九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所镇抚武举升授一员,每月支俸三石。
  正百户十四员,每员月支俸三石。
  试百户八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四斗。
  冠带总旗三名,每名月支米一石二斗。
  小旗一名,每月支米九斗六升。
  舍人共四十一名,每名月支米八斗。
  旗军余共约一千五百三十名。内见操出海及选练余丁,俱月给米八斗,余或七斗、六斗、三斗有差。
  屯旗不支粮军余共一百五十五名。
  屯种顶田军余共一千五百九十三名。
  镇东卫官军
  指挥使三员,每员月支俸四石五斗。
  指挥同知五员,每员月支俸四石。
  指挥佥事三员,每员月支俸三石八斗。
  卫镇抚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八斗。
  各所正千户六员,每员月支俸三石二斗。
  副千户十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八斗。
  所镇抚二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四斗。
  正百户二十八员,每员月支俸三石。
  试百户五员,每员月支俸二石四斗。
  小旗二名,每名月支米九斗六升。
  舍人八名,每名月支米八斗。
  旗军余共约一千三百五十八名。内见操出海及选练余丁,俱月给米八斗。余或七斗、六斗、三斗有差。
  屯旗不支粮军余共三百二十一名。
  屯粮顶田军余共一千四百三十二名。
  万安所官军
  正千户二员,每员月支俸三石二斗。
  副千户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八斗。
  正百户八员,每员月支俸三石。
  镇抚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四斗。
  冠带总旗一名,每月支米一石二斗。
  团练哨官七名,每名月支米一石二斗。
  旗军余共约九百八十七名内见操出海及选练余丁,俱月给米八斗,余或七斗、六斗、三斗有差。
  梅花所官军
  正千户二员,每员月支俸三石二斗。
  副千户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八斗。
  正百户六员,每员月支俸三石。
  试百户一员,每月支俸二石四斗。
  团练哨官四名,每名月支米一石二斗。
  冠带总旗一名,每月支米一石二斗。
  掌号中军一名,月支米一石二斗。
  舍人十名,每名月支米八斗。
  旗军余共约七百四十名。内出海守墩者,每名月支米一石,见操者每名月支米八斗,余或七斗、六斗、三斗有差。
  以上各卫所,官原有定额,乃得举其成数。惟有官已物故,其嫡配与嫡子应袭者,各有侵给,不在正粮之内,故当另载。至夫军余,消长不齐,姑执万历三十九年实在之数,约其概而列之。后有增减,是在授饷者,随时查核也。
  福州府充饷银两后开土浙各营粮出八府。类解饷银,止福州一府之数。
  秋粮内纳本色米五十八石三斗,每石征银七钱,共四十两八钱一分。
  鱼课内一千八百五十八两四钱九分九厘一毫六丝三忽,闰年一千九百八十五两四钱五分四厘二毫二丝四忽九微二纤。
  各税共四千三百四十二两二钱八分。
  纲徭共四千三百四十二两二钱八分。
  机兵共一万六百五十五两。以上各县额数分,俱载各县《食货志》。
  寺租二千七百两九钱八分八厘四毫六丝五微三纤。闽县五百九十三两五钱六分三厘三毫二丝;侯官一千一百一十八两八钱七分五厘八毫四丝三忽三纤;长乐县二百四十三两七钱八分六厘四毫九丝三忽;连江县一十三两七钱四分三厘二毫四丝四忽;罗源县六十三两五钱七分五厘八毫二丝;古田县四百九十八两八钱四分四厘三毫八丝三忽;闽清县三十二两一分二厘九毫一丝;永福县五两四钱;福清县一百三十二两一钱八分六厘四毫二丝九忽五微。
  军门标下土浙兵共六营。各营把总每员月支粮银三两,哨官每员月支粮银二两一钱,书记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二钱。此土浙所同者。哨长浙营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五钱,土营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二钱;高招手浙营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五钱,土营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五分;队长浙营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二钱,土营月支粮银一两五分;兵丁杂流浙营每名月支粮银九钱九分,土营每名月支粮银九钱。此土浙所异者。以上各按月支给,而犒赏之费不与焉。
  标前营,领浙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手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匠等役共五百一十三名。
  本营自万历四年设立招募,原额官兵共五百八十四名,至三十五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七十两九钱一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五十两二钱一分三厘。
  标左营,领土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手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匠等役共五百五名。
  本营自隆庆元年设立招募,原额官兵共五百七十六名,至万历三十五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二十四两三钱五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一十两二钱五厘。
  标右营,领浙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手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共五百五名。
  本营自万历十年设立招募,原额官兵共五百七十六名,至三十五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八十二两七钱八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六十六两六钱八分七厘。
  标后营,领土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共五百五名。
  本营自万历二十一年设立招募,原额官兵共五百七十六名,至三十五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五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二十两三钱五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一十两二钱五厘。
  标前游营,领浙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共五百五名。
  本营自万历二十五年设立招募,原额官兵共计五百七十六名,至三十五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七十两九钱一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五十五两二钱一分三厘。
  标左游营,领浙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共五百五名。
  本营自万历二十五年设立招募,原额官兵共计五百七十六名,至三十五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七十两九钱一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五十五两二钱一分三厘。
  都督府标下土浙兵共三营,每营把总以下及兵士月支粮银,悉如军门标下六营之数。
  标前游营,领浙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士、杂流共五百五十二名。
  本营自万历十九年设立招募,原为福清营。至二十五年,改为标前游营,原额官兵共五百二十名,至三十三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七十两九钱一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五十五两二钱一分三厘。
  标右游营,领土兵把总一员、哨官五员、哨长、高招共二十一名、队长、书记共六十一名,兵丁杂流共六百二十六名。
  本营自万历二十年设立招募,原为镇东营。二十九年,改为总镇标右游营,汰去中哨哨官,离营候缺别补,哨队长降补四哨队兵,本哨官亦分补四哨,队下只足原额官兵,共五百二十名。至三十三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二十四两三钱五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八两一钱五厘。
  新前营,领浙兵把总一员、哨官四员、哨长、高招共一十七名、队长、书记共四十九名,兵丁杂流共五百五名。
  本营自万历二十五年设立,原为左前二营。左营官员兵役各如前营之数。至二十七年,将左营官兵二哨撤补各营,更二哨附入前营,遂汰去左营之额,而改为新前营。原额官兵共五百二十名,至三十三年裁省,定额四百五十名,月大共约支粮银四百八十二两七钱八分,月小共约支粮银四百六十六两六钱八分七厘。
  论曰:昔夫子与子贡论政,较其所重,则先足食而后足兵。至权其所轻,则又先去兵,而后去食。盖食有不足,即汤、武之仁义不能怀,桓、文之节制不能御也。闽自军兴以来,国家豢养之卒,百不当一,若驱市人以战。然仓皇御侮,悉需客兵。客兵不足,又募土兵以益之。兵日增而饷日诎。是故始则苦于无兵,继又患于无饷;始则冀其荷戈以阃,继又虑其脱巾而呼矣。如之何其可乎?余尝计练土兵以渐省客兵,又练余丁以渐翼土兵,两兵相为表里,则兵无可增,饷可无诎,策之上也。昔林文恪先生纚纚言之详矣。先生抱经国之长画,厪维叶之隐忧者也。当事者倘采而行之,且足食矣,何虞兵哉?

 兵戎志六
  屯 田

  屯田之制,固古者寓兵于农意也。我国初籍民为军,乃讲此政,度郡属地闲旷者,或取诸废寺及籍没之产,听其耕作,以为屯田。而五郡在城三卫与镇东一卫,亦不下四千余顷。顾国初新附之籍,有从它卫所徙而至者。海滨幅员未广,军士亦有屯它郡之田者。外又有红牌及样田诸例者。要之,在洪武时,军则称旧屯;在永乐时,军则称新屯。而屯无论新旧,每分给三十亩,岁输正粮一十二石,余粮一十二石。正粮给本军月饩,余粮给守城军士,固其概也。第征粮设正余两额,又各取盈于十二石之数,法非什一,军士稍厌苦之。后论者乃罢其正粮,不复征余额,又减其半,只征六石,复计其田之腴瘠,分为本折色。本色为存留輓粟入仓,以给军士之月饩,折色为起运,纳价于屯官,以备军兴及解京之杂需。至折色之中,又分为旧额、新增,而稍差等之。比岁终,宪司之督屯使者,视其赋之登耗,以署卫屯官之上下考。
  福州左卫屯 田、园、池共一千四百三顷九十八亩五分九厘八毫六丝。[HT6SS]旧志载坐产,左所屯五区,俱在侯官县二都、一十二都。右所屯五区,俱在闽清县十都。中所屯十区,其三区在闽清县十六都,二十一都。二区在永福县二都、四都,又五区俱在永福县二十五都、三十都。前所屯五区,俱在永福县八都、十二都。后所屯五区,俱在永福县十九都、二十四都。又九区,俱在泉州府永春县。
  屯粮共二万一千九百五十二石九斗二合四勺六抄六撮。内存留样田本色米递年上仓共一千八百四十三石一斗五升六合八勺。
  起运折色米。递年纳价共二万一百九石七斗四升五合六勺六抄六撮。内旧额米一万六千七百六十一石七斗五升三合四勺八抄八撮,每石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马丁银五厘,柴薪三厘,耗银一分二厘五毫,狸皮银一厘七毫八丝六忽三微,公用银五厘。新增米三千三百四十七石九斗九升二合一勺七抄八撮,每石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狸皮银一厘七毫六丝六忽,公用银三厘。
  福州右卫屯 田、园、池、地共一千二百五十八顷四十八亩六分三厘六毫六丝九忽。旧志载坐产,左所屯五区,俱在怀安县二都、十三都。右所屯五区,俱在怀安县十五都。中所屯五区,其一区在怀安县三都,四区在古田县五都、十都。前所屯五区,俱在古田县四十五都。其四区在罗源县二都、七都。中左所屯五区,俱在罗源董童里、灵济等里。又新屯九区,其五区在泉州府永春县,其四区在惠安县。
  屯粮共二万一千七百二十九石七斗四升四合二勺六抄九撮。内存留样田本色米递年上仓共三千三百九十石七升八合,起运折色米递年纳价共一万八千三百三十八石九斗六升九合二勺六抄九撮。内旧额米一万二千二百四十四石八斗二升三合七勺五抄,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柴薪银二厘五毫,耗银一分二厘,公用银四厘八毫一丝,狸皮银一厘七毫一丝。新增米[HT6SS]六千九十四石一斗四升五合五勺一抄九撮,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狸皮银一厘七毫一丝,公用银三厘。
  福州中卫屯 田、园、池、地共九百九十六顷六十亩二分七厘八毫四丝二忽。[HT6SS]旧志载坐产,左所屯四区,俱在闽县嘉崇里、嘉登里。右所屯四区,其一区在闽县瑞圣里,其一区在长乐县二都,又二区俱在连江县永贵里三十六都。中所屯四区,俱在连江县集政里、贤义里。前所屯四区,俱在连江县仁贤里。后所屯四区,俱在连江县中鹄里、仁和里。其屯尚有各区,在泉州惠安县、兴化仙游县。
  屯粮共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一石五斗七升四合五勺,内存留样田本色米递年上仓共一千五百六十九石五斗四升。
  起运折色米递年纳价共一万四千六百七十二石三升四合五勺。内旧额米九千八百九十三石五斗三升七合五勺三撮,每石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马丁银五厘,柴薪银七厘五毫,耗银一分二厘五毫,狸皮银一厘九毫五丝二忽二微。新增米四千七百七十八石四斗九升六合九勺九抄七撮,每石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狸皮银一厘七毫,公用银一厘三毫。
  镇东卫屯 田、园、地共五百三十七顷四十五亩一分七厘六丝六忽。旧志载坐产,二区在福清县永福里,一区在新安,一区在遵义里,三区在灵得里,一区在北隅,一区在隆仁里,二区在修仁里,一区在平南里,一区在苏田里,一区在长乐县十九都。屯外郡十一区,在莆田县。
  屯粮共一万六百三十三石九斗一升一合五勺,内存留本色米递年上仓共八千九百二十二石九斗九升合。
  起运折色米递年纳价共一千六百八十八石七斗七升二合三勺六抄五撮。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水脚杠鞘银四厘,马丁银五厘,柴薪银三厘,狸皮银一厘七毫,公用银一厘三毫。
  诸县带征屯粮附
  闽县,无。
  侯官县,带征延平卫折色旧额米四千七百七十二石八斗一合七勺五抄。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共银一千一百五十三两二钱四毫三丝七忽五微,脚鞘银一十九两九分一厘三毫七忽,公费银二十二两五分三毫四丝四忽八纤五渺,马丁银一十七两九钱七分四厘二毫四丝一忽三微五纤,柴薪银九两八钱六分六毫八忽四微,耗银四十八两五钱八分七厘一毫二丝一忽,铅炭火耗银八两五钱九分一厘四丝三忽,造册两银四两五分六厘八毫八丝八纤。
  新增米二百八十一石八斗八升三合六勺六抄七撮。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共银七十两四钱七分九毫一丝六忽,脚鞘银一两一钱二分七厘五毫三丝四忽,铅炭银五钱七厘三毫九丝六忽,造册银二钱三分九厘。
  长乐县,带征福州右卫折色旧额米一百九十五石四斗三升。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共四十八两八钱五分七厘五毫,脚鞘银七钱八分一厘七毫二丝,耗银二两四钱四分二厘八毫七丝五忽,马丁银九钱七分七厘一毫五丝,柴薪银四钱八分八厘五毫七丝五忽,公用造册银八钱九分二厘一毫二丝五忽。
  镇东卫折色旧额米一十七石三斗二升七合。每石征正价银二钱五分,共四两三钱三分一厘七毫五丝,脚鞘银六分九厘三毫八忽,耗银一钱九分五毫五丝七忽。本色米二百一十二石一斗五升七合八勺。每石征正耗银五钱三分,共一百十二两四钱四分三厘六毫三丝。
  连江县,征福州中卫折色旧额米二千三百四十九石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五百八十七两二钱五分,脚鞘银九两三钱九分六厘,耗银二十九两三钱六分二厘五毫,马丁银一十一两七钱四分五厘,柴薪银五两八钱七分二厘五毫,公用造册银一十两七钱三分四厘七毫三丝,狸皮银四两五钱八分五厘。新增米三百二十八石二勺。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八十二两五丝,脚鞘银一两三钱一分二厘八微,狸皮银六钱四分三毫七丝五忽,公用银九钱八分。
  罗源县,征福州右卫折色旧额米共一千四百四十石。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三百六十两,脚鞘银五两七钱六分,耗银一十八两,马丁银七两二钱,柴薪银三两六钱,公用银六两九钱二分六厘四毫,狸皮银二两四钱六分六厘。新增米四百二十五石四升六合。[HT6SS]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一百六两二钱六分一厘五毫,脚鞘银一两七钱一毫八丝四忽,公用银一两二钱七分五厘一毫三丝八忽,狸皮银七钱二分八厘四丝。
  将乐千户所本色米二石七斗三升四合四勺。每石征正耗银四钱七分五厘,共九十八两四钱六分九厘五毫九丝。
  建宁右卫折屯旧额米五十四石。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一十三两五钱,脚鞘银二钱一分六厘,耗银五钱九分四厘,公用银三两九钱四分二厘,马丁银三钱五厘六毫四丝,柴薪银一钱六分二厘,铅炭六分二厘,造册银一钱二分九厘。新增米一百二十三石九斗八升八合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三十两九钱九分七厘,脚鞘银四钱九分五厘九毫五丝二忽,公用银九两五钱一厘二毫二丝四忽,马丁银七钱一厘七毫七丝二忽,铅炭银一钱八分五厘九毫八丝二忽,造册银一钱八分五厘。本色米一千四百九十一石四斗四升四合。每石征正银三钱五分,共五百二十二两五厘四毫,耗银二十一两七钱七分五厘八丝二忽二微,马丁银八两四钱四分一厘五毫七丝三忽,柴薪银四两四钱七分四厘三毫三丝二忽,铅炭银六两一钱八分九厘四毫九丝二忽,造册银三两五钱七分九厘四毫六丝五忽六微。
  古田县,征福州右卫折色旧额米二千三百八十八石。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五百九十七两,脚鞘银九两五钱五分二厘,耗银二十九两八钱五分,马丁银一十一两九钱四分,柴薪银五两九钱七分,公用银一十一两四钱八分六厘二毫八丝,狸皮银四两九分三毫一丝。新增米二百二石九升二合。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五十两七分三厘,脚鞘银八钱一分二厘三毫六丝八忽,公用银六钱九厘二毫七丝六忽,狸皮银三钱四分七厘八毫六丝八忽。
  [HT]建宁左卫折色旧额米四百一十四石三斗。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一百三两五钱七分五厘,脚鞘银一两六钱五分七厘二毫,耗银四两五钱五分七厘二毫,公用银三十两二钱四分三厘九毫,马丁银一十三两二钱五分七厘六毫,柴薪银一两二钱四分二厘九毫,铅炭银八钱二分六厘六毫,造册银九钱九分四厘三毫。新增米九百五十八石四斗七升一合六勺三抄六撮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二百三十九两六钱一分七厘九毫九忽,脚鞘银二两八钱三分三厘八毫八丝六忽,铅炭银二两五钱八分七厘八毫七丝,公用银六十九两九钱六分八厘四毫二丝九忽,马丁银三十两六钱七分一厘零。本色米四千八百五十石一斗五升。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一千六百九十七两五钱五分二厘五毫,耗银七十两八钱一分二厘一毫九丝,柴薪银一十四两五钱五分四毫五丝,铅炭银三十两七钱九分八厘四毫五丝二忽,造册银一十一两四钱九分四厘八毫。
  将乐千户所折色新增米一石六升二合。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二钱六分五厘五毫,脚鞘银四厘二毫四丝。本色米一千一百四十二石七斗二升七合六勺。每石征正银四钱七分五厘,共五百四十二两八钱三毫六丝。
  闽清县,征福州左卫折屯旧额米九百石。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二百二十五两,脚鞘银三两六钱,马丁银四两五钱,柴薪银二两二钱五分,耗银一十一两二钱五分,公用银四两二钱八分四毫,狸皮银一两五钱八分零。新增米一十五石二斗八升。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三两八钱二分,脚鞘银六分一厘三毫二丝,公用银四分五厘,狸皮银二分六厘九毫八丝九忽。延平卫折色旧额米二千一百八十五石一斗三升三勺。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五百四十六两二钱八分四厘五毫七丝五忽,脚鞘银八两七钱四分五毫五丝三忽,铅炭银三两九钱三分三厘二毫四丝八忽九微,公用银一十两九分五厘三毫二丝八忽,马丁银八两二钱二分九厘二毫三丝,柴薪银四两五钱一分四厘四毫九丝五忽,耗银二十二两二钱四分七毫七忽,造册银一两八钱五分七厘三毫六丝七忽。
  永福县,征福州左卫折色旧额米一千五百一十八石。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三百七十九两五钱,脚鞘银六两七分二厘,马丁银七两五钱九分,耗银一十八两九钱七分五厘,柴薪银三两七钱九分五厘,公用银七两二钱一分九厘六毫八忽,狸皮银二两六钱八分一厘零。新增米六百七十八石九斗五合。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一百六十九两七钱二分六厘二毫五丝,脚鞘银二两七钱一分五厘六毫二丝,公用银二两三分六厘七毫一丝五忽,狸皮银一两一钱九分九厘一毫七丝三忽。
  延平卫折色旧额米三千六百三十一石八斗四升四合六勺。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九百七两九钱六分一厘一毫五丝,脚鞘银一十四两五钱二分七厘三毫七丝八忽,铅炭火耗银六两五钱三分七厘三毫二丝,公费银一十六两七钱九厘一毫二丝二忽,马丁银一十三两六钱七分七厘五毫二丝六忽,柴薪银七两五钱三厘三毫九丝九忽,耗银三十六两九钱七分二厘一毫七丝八忽,造册银三两八分七厘六丝七忽。
  福清县,征镇东卫折色旧额米六斗七升三合。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一钱六分八厘,杂耗共九厘八毫五忽。新增米三石七斗九升八含一勺六抄一撮。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九钱四分四厘五毫四丝二微五纤,杂耗共五分六厘六毫九丝。
  兴化卫折色旧额米一千七十四石。每石征银二钱五分,共二百六十八两五钱,脚鞘银四两二钱九分六厘,铅炭银一两六钱一分一厘,耗银一十三两四钱二分五厘,柴薪银二两一钱九分三厘六毫一丝七忽八纤,狸皮银一两二钱一分一厘四毫六忽三微八渺。新增米一千六百一十八石五斗一合四勺四抄。每石征正银二钱五分,共四百四两六钱二分五厘三毫六丝,脚鞘银六两四钱七分四厘五忽七微六渺,铅炭银二两四钱二分七厘七毫五丝二忽一微六渺,柴薪银三两三钱五厘七毫四丝七忽,狸皮银一两八钱二分七厘七丝七忽七微一纤一渺。本色米三千二百九十四石。每石征耗米五升,该米一百六十四石,并运大有仓上纳。柴薪银六两五钱二分九厘四毫九丝八忽五微六纤,狸皮银三两七钱一分八厘四毫八丝七忽七微八纤。
  [HT]论曰:国初屯制,一军一余,各受三十亩而耕,持戟之士,即荷眷之农,故士无旷伍,屯无溷冒也。自后以来,军余半居市廛,不能亲操耒耜,于是始有寄佃于土人而分其息者,有私兑于他姓而更其名者,又有丁尽籍空,而转为别军所承顶者。世久弊滋,举数十屯而兼并于豪右,比比而是。昔林文恪先生谓宜因均田之会,无惮跋履,尽括旧屯并其新垦,勿令豪强更得侵冒,择其膏腴者给卫丁壮,令自食其力,有急用之,则可以渐省客兵,此亦汉人实塞下之良策也。其议洵不可易,第顶种已越百年,转鬻不下数姓。若徒取之豪右,则彼原以厚直售之,若彼付之丁壮,则彼又不能以空拳得之,捉衿掣肘,策将安施?是故清屯之议,尚当熟图,必使民收旧直之偿,军获实屯之受,而后两得其当也。至于征赋,颛属卫所之官,愚亦以为否否。夫国家武臣,不典钱谷,何独于卫官而宽之。夤缘请托,进司利权,染指既甘,漏卮无当。因而覆券者,何有胜数。倘分之附近各县,并为带征,则官保其先世汗马之勋,军免于频岁侵渔之苦矣。夫为政犹张琴瑟,改弦而鼓,则上之人也。余之言安知非操齐门之瑟,而掩耳于听竽者乎?

 兵戎志七
 岛 夷琉球

  琉球国
  在大海中正南偏东。古未详何国。汉魏以来,不通中华。隋大业中,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其国,言语不辩,掠一人而还。唐宋未尝朝贡。元遣使招谕之,不从。国朝洪武中,其国分为三,曰中山王,曰南山王,曰北山王,皆遣使朝贡。永乐以来,其国王嗣立,皆受册封。后惟中山王来朝贡不绝,山南、山北皆为所并。今一年一贡。其风俗去髭,黥手,羽冠,毛衣,无礼节,父子同床而寝,妇人产乳,必食子衣,食用手。好剽掠,杀人祭神,聚骸为佳,王所居壁下,多髑髅以为佳。所居地曰波罗坛。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殿宇多刻鸟兽。无赋敛,有事均税。不知节朔。无文字,不节朔,视月盈亏以知时,视草荣枯以知岁。然近颇知向慕华风,王子及陪臣子,皆遣入太学读书。陪臣来朝,亦服华衣冠,返其国则否,而旧俗亦渐变矣。其贡物马、胡椒、硫黄、牛皮、螺壳、海已、生红铜、苏木、刀、擢子扇、玛瑙、乌木、磨刀石、降香、锡、木香。
  论曰:琉球一岛,僻在海外,如黑子弹丸耳。然自我明之兴,其奉贡唯谨,则来享来王之国也。
  今上丙子,琉球以嗣封请,上命户科左给事中萧宗业、行人谢杰持节册以往。杰,吴航人也。归言琉球有日本馆,群聚数百人,待封使之舟,转与为市,其人出入挟利刃,琉球心慑之,疑不可向迩云。越辛卬,又以嗣封请,于时倭犯朝鲜,海氛弗靖,议令琉球自赍诏册以归,使臣罢勿遣。更十余年,朝鲜师解,琉球坚以往例陈乞。上嘉其为不叛之臣,复许之。甲辰,命兵科左给事中夏子阳、行人王士祯又持节册以往。丙子冬,子阳竣事还,私向余言日本近千人露刃而市,琉球行且折于日本矣。且使臣入彼国,若不闻焉。其所以事天朝,至浅鲜也。操纵伸缩,惟是诸陪臣与吾之通事,表里为奸。区区两使臣,威所不能加,法所不能禁也。倘异时者再衔命涉沧溟,其辱国弥甚,君其识之。余闻给舍言,怆然有感于心。乃今数年,日本狡焉启疆,而琉球之君为虏,臣为仆矣。且阳借修贡之途,以阴行假道之计,撤我藩篱,窥我虚实,日引月长,将何以固吾围乎?玉关之谢,抑其末耳!《诗》曰:“肇允彼桃虫,拼飞惟鸟。”当事者勿泄泄焉而视之,若桃虫然则几矣!
  日 本
  古倭奴国,在东海中。地分五畿、七道、三岛、又附庸国百余,大者五百里,小者百里,最强桀黠。汉灭朝鲜,通使称王者三十余国。其后天材云尊立,累传皆称尊,神武天皇立,累传皆称天皇,亦间立女王,时与中国通。唐咸亨初,改号日本。元世祖使赵良弼招之,不至,遣唆都范文虎将十万兵往征,至五龙山,暴风舟覆,军尽没。元世绝不通。国朝洪武二年,倭寇山东、淮安,明年再入,转掠闽浙。上遣赵秩语其王良怀,尔能臣则来,毋患苦吾边,不能则善自为备。良怀言“蒙古尝使赵良弼好语餂我,袭以兵。今使者得毋良弼后乎?其亦将袭我也。”欲刃之。秩为具言所以来,宣国家威德耳,岂狙汝耶?良怀气沮,乃遣僧随秩奉表称臣入贡。上亦遣克勤、仲猷二僧往谕。然其为寇掠自如,濒海郡县迄无宁岁。乃下令造海舟防倭。德庆侯廖永忠请备轻舸以便追逐,从之。七年,来贡,无表文,其臣氏久私贡,并却之。九年,表贡语谩,诏诘责之。十三年,再贡,皆无表,以其征夷将军源义满所奉丞相书来。书倨甚,命锢其使。明年复贡,命礼臣为檄,数而却之。已,复纳兵贡艘中,助逆臣胡惟庸。惟庸败,事发,上乃著祖训示后世,毋与倭通,而令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分行海上,视要害地筑城设卫所,摘民为兵戍之,防御甚周。倭不得间,小小入与我军相胜败。永乐元年,王源道义遣使入贡,上赐冠服文绮,给金印。道义稍捕获诸岛寇来献,赐赍甚丰,封其山碑而铭之。予勘合,十年一贡。八年,道义死,子源义持立,遣使往封。顷之,我兵献海上俘,其首皆倭人,群臣请诛之。上释归,玺书下义持:“尔父畏天事人,职贡不惩,先烈之不图,而轻于上国,尔罪在必讨。朕所以隐忍者,未忘尔父之恭耳!尔其思之。”义持奉表谢罪。礼其使,遣归。未几,复寇辽,左都督刘荣大破之。初,荣侦倭至,即伏兵望海埚,而别遣奇兵断其归路。倭中伏奔,捕馘无孑遗。当是时,我方招来诸岛夷,络绎海上,倭乘为欺诈,濒海复骚。赖是捷遂戢,论功封荣广宁伯。宣德七年,以日本贡久不至,命中使论其王源义,教明年来贡。自后递贡递掠,备严则贡,得间则掠,与之期不遵,我亦取羁縻示宽大而已。倭益肆无忌,至焚官庾民舍,惨毒不忍言。至成化时,廷臣始有发愤议却其贡者,而竟格不行。正德四年,王源义澄遣宋素卿来贡。素卿者,鄞人朱缟也。逃入倭,有宠于其王,易姓名充使,其族人相与耳目为奸利。守臣白发之,礼臣恐失外夷心,置不问。素卿厚赂阉瑾,赐飞鱼服遣归。嘉靖二年,再奉使至。是时国王源义植孱诸岛争贡以邀利,大内艺兴遣宗设谦道,先素卿至,俱留宁波。故事,夷使以先后至为序,市舶中官赖恩墨素卿财,先素卿,宗设大忿,相仇杀,戕指挥刘锦、袁琎,大掠宁波,夺舟去。巡按御史以闻,礼臣仍右素卿,以给事御史言,乃下素卿狱,论死,没其赀,绝贡者十七年。至嘉靖十八年,其王源义晴复贡,乞易勘合,还素卿赀。不许,仍申约,贡必如期,舟三人百,不者却勿受。夷性婪,违约如故。内地奸豪,往往与为市不偿直,夷索逋急,则哃喝官府,以纵寇为辞,兵出则阴泄之倭,速其去,且树德也。如是者久之,倭大恨,言“我挟王赀而来,不得直,何以归报。”因盘据岛中。我亡命无赖及小民,迫于贪酷、饥寒困苦者,咸相率从乱。东南之祸大作。于是朱纨以巡抚莅治之。纨日夜饬兵,严纠察,上章暴势豪交通罪,奸谋稍解。纨竟为豪所中,自杀。贼益猖獗。三十一年,残浙东。明年,犯太仓,破上海、崇德、嘉善诸邑。时王忬为巡视。忬经略摘发颇有绪,旋移大同。去,李天宠代,将则庐镗、汤克宽、俞大猷。是时倭至无虚月。三十三年,张经为总督。经前总督两广,有威惠,计调广兵御倭。兵未集,而工部侍郎赵文华以祷海至。文华素夤缘大学士嵩,贵幸,颐指经。经自以大臣,位其上,自重不为下。文华屡促出师,经以兵机秘,业已刻师期,不告也。文华遂劾经养寇,并及天宠,诏逮讯。时经已与贼大战王江泾,破走之,斩首千九百八十有奇。进攻陆泾坝贼,又败之,斩首二百七十有奇,焚其舟三十余艘。倭大创。经上疏自理,不听,竟论死西市,以周珫代经,胡宗宪代天宠。珫未几至,以杨宜代,属文华督察其师。倭来者益多,文华盛集兵战于陶宅,败绩,遂还朝。应天巡按曹邦辅再战再败,惟苏松参政任环、诸将大猷等逐贼海上,颇有斩获。而闽广倭大至。三十五年,杨宜罢去,宗宪代,阮鹗代宗宪,文华复出督师。时浙贼惟陈东最强,徐海后至,与之合。而宗宪厚赂海,使执东自赎。海许诺,即计擒东及其党麻叶等百余人以献,而自率其众别营梁庄。官兵遂围东巢,尽歼其余党,进攻海于梁庄。海死,别部据舟山。俞大猷攻之未下,会夜大雪,大猷督兵进,贼拒战,败归巢,拥栅自固。我兵纵火焚之,斩首百四十余级,余悉死巢中,两浙平。其明年,诛王直。王直者,徽人也,啸逋海上,能号召诸夷,治大泊,巢五岛中。奸商王滶、叶宗满、谢和、王清溪等共集众与相署置。倭之来,皆直等导之。宗宪欲招之,乃迎其母妻至杭,供具犒慰甚厚。而先是鄞生员蒋洲者,上书督府,言能说直,使禁戢诸夷毋内犯。宗宪遣洲行,以生员陈可愿副之。至五岛,直邀入,为言日本方乱,往无为也,诚令我辈得自归,无难倭矣。遂遣养子毛臣同可愿还,具白直语而传送。洲至丰后岛,其岛主留洲,稍为传谕诸岛。居二岁,乃遣僧德阳及夷目四十人随洲来入贡。直亦许俱至,而宗宪亦遣毛臣归报直。所以游说百端,至是直乃来。御史王本固疏言不宜招直,异议哄然。直至,觉有异,乃先遣王滶入见宗宪,曰:“吾等奉招而来,谓宜信使远迎,宴犒交至也。今行李不通,而兵陈俪然,公毋诳我乎?”宗宪曰:“国法宜尔,毋我虞也。”与约誓坚苦,直终不信,曰:“果尔,可遣滶归。”宗宪立遣之。复以指挥夏正为质,直乃使毛臣、王滶守舟,而身入见,顿首言死罪,且陈其与洲戮力状。宗宪慰籍甚至,令居狱中,俟命疏闻。诏诛直。始宗宪本无意杀直,以本固争之强,议者且谓其受直金,欲贷其死,故宗宪惧,不敢为请。直死,王滶、毛臣杀夏正,率余众据舟山。征之逾年乃解。三十八年,倭寇江北,分数道入。其寇福建甚张,连攻破宁德、福清、永福诸邑,巡抚阮鹗逮去。王询、游震得相继抚闽,无尺寸功。宗宪檄参将戚继光往援。时贼据宁德之横屿,阻水为营,路险隘,官军坐守逾年,莫敢进。继光军令严,所部用命。至则令军中人持束草填河进,力战,大破之。生擒九百余人,斩首二千六百余级,焚溺死者无算,夺所虏三千七百余人归。乘胜剿福清牛田倭,又破之。继光初至福清,邑令及父老请师期,继光曰:“吾兵疲,且休矣,俟缓图之。”贼侦者归告,不为备。其夜,督兵行三十里,黎明,破其巢,邑人尚不知兵出也。继光归,贼复肆。四十一年,攻陷兴化,总兵刘显去贼一舍而军,不敢战。复命继光往。时贼方巢平海,闻继光至,欲逃,为俞大猷所扼,不得出。继光督军薄战,大猷继之,因风纵火,贼皆糜巢中,无脱者。支党寇仙游、连江诸处,尽讨平之。当是时,微继光,几无闽。未几,广东倭亦为官军所败,逃至甲子门,将夺舟入海,暴风尽溺,得脱者仅二千余,留屯海丰。俞大猷就围之。贼食尽欲走。副总兵汤克宽伏兵待之,贼至伏发,擒斩几尽。倭患遂息。自东南中倭以来,十余年间,中外骚扰,财力俱诎,生灵之涂炭已极。倭亦大伤,至尽岛不返。隆庆时,海上逋寇曾一本等复稍稍勾引,入犯闽粤。我亦严为备,旋至旋扑,非如嘉靖之季矣。始倭盛时,议者以市舶罢,夷无所衣食,故反,宜开市如诸番,参将大猷以为倭与诸番不同,诸番产物多,舶至而征之,其利厚。倭之市仅一刀一扇,无他产可利也,而又生祸端,国初绝之,今忍开之乎?且倭能苦我者,以我陆而御之,主客反而胜败分也。吾以海为堑,以舟为家,明风候,严约束,来击去追,倭可创矣。舍此不图,而轻与之市,为国家生事,后必悔之。大猷习海上事,后多用其画。其地北跨朝鲜,南尽闽浙。其往朝鲜也,自对马岛开洋,信宿至闽、浙,顺风旬月至。其主居山城,故称山城君。山城之南为和泉,又南为沙界。沙界之东南为纪伊,纪伊之西为伊势。山城之西为丹渡,左为摄津,左之西为摄摩;右为但马,右之西为因幡,丹渡西为美作,左为备前,左之西为备中。右为因幡,右之西为伯耆。美作之西为备后之北境、出云之南境,备后之西为安艺,出云之西为石是。安艺、石见之西为山口谷国,即古之周防州也。山口之西为长门关,渡在焉。渡此而西为丰前,其南为丰后,又其南为日向。丰前之西北为筑前,西南为筑后。筑后之南为大隅,大隅之西萨摩。丰后东南悬海为土佐,为伊豫,为阿波。阿波相近悬海为炎路。土佐、丰后之间为佐加关。萨摩之北为肥后,又其北为肥前。肥西悬海为平户,平户之西为五岛,北为多艺,为伊歧。极北则对马岛。诸岛皆有酋长,山城君弱,空名耳。倭不禀其号令,内相攻,强则役属,而丰后最大。其入贡必由博多,历五岛而行,回则径趋长门。每岁清明后至五月,重阳后至十月,常多东北风,利入寇。故防海者以三、四、五月大汛,九、十月为小汛、。其入寇,多萨摩、肥后、长门三州人,次则大隅、筑前、筑后、博多、日向、丰前、丰后、和泉诸岛,俗喜盗,轻生好杀,每战必单列,缓步为蝴蝶阵,前一人挥白扇为进止。木弓竹矢,以骨为簇,刀极刚利,中国不及也。男子魁头、断发、黥面、文身,妇人披发跣足,间用履。土气温煗,宜禾稻桑麻,产金银、琥珀、水晶、硫黄、水银、铜钱、白珠、青玉、苏木、胡椒。

 食货志一

  什一而赋,古制也。闽处万山之中,非梯航不通上国。食土之毛者,惟正之外,无他供焉。然始犹有役累也。自条编行,而民计入为贡,有毕世不闻追呼者。承平日久,生齿蕃息,有以也。矿税以来,言利宵人,往往昼攫,四民失业,自此而始。志食货。

  户 口

  国初,令民以户口自实。洪武十四年,始颁黄册式于郡县,军民盐匠等户,各以本业占籍。惟民户丁多者,许其分折别籍。十年,乃大计生齿老幼存亡,而更籍之。时福州户九万四千五百一十有四,口二十八万五千二百六十有五。其数仅胜国之半。以海内新定,皇仁大霈,禁目阔疏,不加详检也。嗣是重熙累洽百五十年,籍十数更。正德七年,户九万九千一百四十,口一十八万九千六百四十有六。至嘉靖初元以来,又稍盈缩于曩时焉。万历初元大造,至六年行一条鞭法,总核成数,户九万八千九百八十有四:
  闽 县 二万三千七百八十有四。
  侯官县 一万六百九十有六。
  怀安县 九千八百一十有三。
  长乐县 一万九千六百二十。
  连江县 六千三百七十有八。
  罗源县 一千九百九十有八。
  古田县 八千三百三十有六。
  闽清县 一千四百二十有一。
  永福县 一千四百五十有三。
  福清县 一万五千四百八十有五。
  口二十五万六千五百二十有九:
  闽 县 五万一千六百有四。
  侯官县 二万四千八百九十。
  怀安县 一万九千一百一十有三。
  长乐县 四万四千一百一十有四。
  连江县 一万四千八百有二。
  罗源县 六千八百四十有六。
  古田县 二万九千有二。
  闽清县 二千九百四十有一。
  永福县 四千二百一十有二。
  福清县 六万七千九百一十有五。
  除女口免差外,男子成丁仅一十八万六千四百二十有一。万历八年,丈田以后,户仍九万八千九百八十有四,口则减万余,仅二十四万四千四十有九:
  闽 县 四万七千九百六十有二。
  侯官县并怀安 三万九千三百二十有三。
  长乐县 五万六百四十。
  连江县 一万六千六百九十有二。
  罗源县 六千六百一十。
  古田县 一万九千一百。
  闽清县 三千三百五十。
  永福县 四千四百五十有三。
  福清县 五万五千九百一十。
  除女口免差外,男子成丁仅一十四万六千一百一十。
  论曰:予尝考历代草创,井邑萧条,盖百姓新去汤火故尔。及治平日久,则未有不滋殖者也。旧志载正德时户口,视洪武间不能增十之二三。顷视正德,又无所增矣。夫国家治平,晏然无事,二百年于兹,即前古未有矣。休养生息,涵濡汪濊,固宜数倍于国初时,而民不加多,岂有是理哉?抑或有司未稽其实,而奸胥蠹吏得为侥幸者地耳。旧制凡十载一籍其民,大抵足旧数而止,此敝政也。夫一邑之户,始衰而终盛,一族之人,始寡而终众,奈之何必因其旧也哉?是故豪宗巨家,或百余人,或数十人,县官庸调,曾不得征其寸帛,役其一夫。田夫野人生子,黄口以上,即籍于官,吏索丁银,急于星火。此所以贫者益贫,而富者益富也。又自倭寇以来,军储征求催督旁午,皆出于田,瘠土之供竭矣。不毛之宅,无职事之人,终日美衣甘食,博奕饮酒,市井嬉游,独不可稍举古人以末之政,以纾力本者之困也耶?为今之计,欲使户无匿丁,则莫若凡讼于官者,必稽其版,凡适四方者,必验其襦,则户口可核。户口可核,则赋役可均。不惟足国裕财,驱民于农,亦无便于此者矣。[HT6SS]林文恪旧志。

 食货志二
  土 田

  土田之目有二,曰官田,曰民田。若职田,若学田,若废寺田,若没官田,若官租地,皆系之官而佃于民者。与民自占田及寺田,官未斥卖,悉书于籍,其则有轻重。官田有科米三斗上下者以三钱五分为率,五斗者三钱而止,七斗者二钱五分而止,总之称官折,而蠲其别差。若民田之米,自五升而上,其则不一。稽之万历元年黄册总目,官园池塘洲湖地山计四千九十二顷八十八亩有奇:
  闽 县 三百三十二顷五十七亩七分零。
  侯官县 一千四百九十三顷四分零。
  怀官县 四百四顷三亩七分。
  长乐县 五百三十九顷五十四亩二分。
  连江县 一百七十八顷六十九亩五分。
  罗源县 四百一十五顷一十六亩五分。
  古田县 二十六顷四十亩六分。
  闽清县 一十八顷三十四亩七厘。
  永福县 二十一顷五十九亩七分。
  福清县 六百六十三顷五十二亩一分九厘三毫。
  民田、园、池、塘、洲、湖、地、山、计:二万八百二十八顷三十一亩二厘六毫一丝七忽。
  闽 县 二千九百七十一顷一十二亩四分九厘。
  侯官县 二千五百五十四顷八十九亩三分五厘五毫。
  怀官县 一千七百九十六顷八十二亩八分五厘。
  长乐县 一千七百六十五顷一十五亩四分四厘。
  连江县 一千四百二十一顷二亩。
  罗源县 九百一十一顷二十六亩二分八厘。
  古田县 二千四百三十一顷九十六亩三分六厘。
  闽清县 一千三百七十六顷一十三亩五分一厘。
  永福县 七百三十一顷九十九亩四分四厘。
  福清县 四千九百九十四顷五十三亩九分一厘。
  其间有水塌沙崩,浮粮未豁,新壅初垦,未及首正升科者。万历七年抚按会题,奉旨稽核,履亩丈量,均匀摊补。其亩视田高下为差,其则以县原额为定,截长补短,彼此适均,则壤成赋,民间无不税之田,计亩均粮,公家无不田之税,法最善也。其后县官更代不常,而积猾奸胥那移改换,悉易其籍,除一蠹复生一蠹,卒无有能究诘之者。计清丈官民田园池塘洲湖地山二万五千一百八十二顷九十一亩一分六厘九丝五忽六微。
  闽 县 二千八百一十二顷七十二亩七分二厘四丝六忽三微,少原额四百八十九顷七十七亩四分七厘。
  侯官并怀安县 五千六百六十三顷一十三亩九分三厘七毫六丝七忽四微,少原额六百七十顷七十六亩三分六厘七毫五丝二忽六微。
  长乐县 二千一百九十三顷七十八亩四分五厘,少原额一百八顷九十一亩一分九厘四毫。
  连江县 一千七百九十九顷四亩八分九厘,少原额一百九十九顷三十三亩八分九厘。
  罗源县 一千四百八顷七十五亩九分四厘五毫,少原额七十二顷三十三亩一分七厘五毫。
  古田县 三千六十二顷九十七亩三分九厘二毫五丝七忽,少原额二十六顷四十亩六分。
  闽清县 一千五百六十一顷七十四亩三分三厘一毫七丝四忽,多原额二百六十七顷二十六亩七分五厘七毫一丝四忽。
  福清县 五千七百八顷三十九亩三厘一毫六丝一忽九微,少原额五十顷三十二亩九分二厘八毫
  永福县 无浮粮,仍旧额,未丈。七百六十八顷三十四亩四分六厘三毫八丝九忽。
  论曰:昔丘文庄有言:“丁口有时而盛衰,土地万世而不变,定税以丁稽考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是先正之言,非无当者也。第仳离叹于中谷,沸腾见于百川。民之盛者。固不能必其不衰也;而地之常者,亦岂能必其不变哉?故户口尽核,则自古之综核者,莫如汉宣帝,而伪增受赏,有若王成矣。土田尽括,则近世之欲复井田者,莫锐于宋神宗,而均输、青苗,王安石之新法一行,宋之社屋焉。夫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德之不务,而务掊民以自丰,广土以自殖,众之携也,乱无日矣。思昔三王之世,知民欲富,则厚之而不困;知民欲安,则扶之而不危;知民欲逸,则节其力而不尽。呜呼!安得使斯世斯民,复见三王之盛哉?

 食货志三

  土田之赋,征之于夏者谓之税,征之于秋者谓之粮,计丁口而食盐曰盐钞,籍丁田而贡之曰料。

 夏 税

  国初踵宋制行之。若丝绵折绢,若农桑丝折绢,并起运;若麦,若苧若钞,若零丝绵,并存留所司。以毫毛琐屑,征敛为难,并入折价征银解京。
  起 运南京承运库,农桑丝折绢二十一匹,每匹二丈三尺,价银七钱,该银一十五两二钱三厘一毫二丝五忽,水脚银六钱五分一厘。
  存 留司库钞一千四百一十九锭三贯四百二十六文九分,每贯折银三厘,该银二十一两二钱九分五厘二毫八丝七微,原解司凑给官吏俸钞。零丝绵一百二十七两四钱六分,每两银三分,该银三两八钱二分三厘八毫,原存留各县。

  秋 粮

  唐谓之租,宋名出产钱,亦古赋法也。
  国朝定制宇内,郡县输粟京师。后以闽远隔山海,令官田米各分本、折,每石以五斗折色,征银解京,以五斗本色米存留各仓。民米以十分为率,七分各征本色派仓,三分征折价银解京,即金花银。至沈御史灼奏准,凡官米俱折银解京,免输仓。民米每石,半本色米五斗输仓,为官吏、师生俸廪及军士之月粮,半五斗折色,征银二钱五分,中分其半解京,其半凑补各仓粮给军。解京者加杠索五厘,输仓者加耗米五升。岁以秋杪督粮道坐派各县,于十月开仓入之。所从来久远矣,计官民米一十三万九千一百五十三石二斗三升二合四勺二抄四撮九粟五粒五黍。内计官米二万一千六百七十四石二斗四升二抄八撮六圭六粟五粒五黍。近议一例摊派,每石除减金花,杠索外,各县派则有差,共征银七千四百五两四钱四分九厘八毫一丝六忽八微九纤一渺五尘八埃。怀安虽并侯官,而派不同,仍分记之。
  闽 县三千二百六石八斗三升八合一勺,每石实征派银三钱三分三厘四丝八忽,该银一千六十八两三分四毫六丝三忽。
  侯官县四千四百一十四石一斗三合五勺,每石派实征银三钱三分一厘五毫七丝五忽六微八纤。
  怀安县一千三百三石四斗五升一合五勺,每石派实征银三钱三分六厘七毫四丝七忽七纤,共该银一千四百七十两三钱四分九厘四丝四忽五微。
  长乐县三千二百七石三斗四升九合一勺,每石派实征银三钱五分三厘二毫八丝八忽一纤,该银一千一百三十三两一钱一分七厘九毫八丝。
  连江县二千五百九十三石六斗九升三合一勺,每石派实征银三钱五分五厘八毫九丝六忽六微一纤,该银九百二十三两八分五厘二毫六丝六忽。
  罗源县六百三十四石九斗一升二合三勺四抄,每石派实征银三钱四分一厘九毫一丝九忽八微五纤,该银二百一十七两八分九厘一毫三丝二忽五微。
  古田县一千一百八十二石三斗三升三合,每石派实征银二钱八分四厘八毫六丝五忽一微七纤,该银三百三十六两八钱五厘三毫九丝四忽。
  闽清县五百八十九石八斗四合三勺七抄四撮,每石派实征银三钱一分九厘八毫二丝七微一纤,该银一百八十八两六钱三分一厘六毫四丝四忽五微。
  永福县一百九十七石九合五勺一抄四撮六圭六粟五粒五黍。二斗以下,则米一百五十石八斗九升四勺三撮八圭六粟五粒,每石派实征银三钱四分五厘四丝四忽二微,该银五十二两六钱六分七厘三毫五丝六忽一微九纤一渺五尘八埃;五斗,则米二十三石七斗九升九合九勺八抄,每石派实征银二钱九分八毫七丝,该银六两九钱二分二厘七毫九丝四忽;七斗,则米二十二石三斗一升九合一勺八圭,每石派实征银二钱四分二厘三毫九丝,该银五两四钱七厘九毫一丝五忽二微。共该银六十五两六丝五忽三微九纤一渺五尘八埃。
  福清县五千六百四十八石一斗九升七合,每石派实征银三钱五分四厘六毫八丝六忽八微,该银二千三两三钱四分八毫二丝。
  民米,秋租税钞折米共一十一万七千四百七十八石九斗九升二合三勺九抄五撮四圭三粟(内万历十年布司呈详两院批允,闽清县近被水灾,沙压田园,改派全折米一十三石六斗六合三勺),实该全派本折米一十一万七千四百六十五石三斗八升六合九抄五撮四圭三粟。内半纳本色米五万八千七百三十二石六斗九升三合四抄七撮七圭一粟五粒,又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一百六十二石四斗六升六合三勺免征外,实征米五万八千五百七十石二斗二升六合七勺四抄七撮七圭一粟五粒;半纳折色米五万八千七百三十二石六斗九升三合四抄七撮七圭一粟五粒,又加全折米一十三石六斗六合三勺,共米五万八千七百四十六石二斗九升九合三勺四抄七撮七圭一粟五粒。每石派银五钱,该银二万九千三百七十三两一钱四分九厘六毫七丝三忽八微五纤七渺二尘。
  闽 县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四石五斗二升四合二勺。半纳本色米八千六百四十二石二斗六升二合一勺,内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银匀减米二十三石九斗一升五合九勺一抄外,实征米八千六百一十八石三斗四升六合一勺九抄;半纳折价米八千六百四十二石二斗六升二合一勺。每石派银五钱,该银四千三百二十一两一钱三分一厘五丝。
  侯官县二万六千七石三斗七升五合六勺八抄。半折本色米一万三千三石六斗八升七合八勺四抄,内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三十五石九斗八升五合外,实征米一万二千九百六十七石七斗二合八勺四抄;半纳折价米一万三千三石六斗八升七合八勺四抄。每石派银五钱,该银六千五百一两八钱四分三厘九毫二丝。
  长乐县九千五百四十三石九斗四升二合七勺。半纳本色米四千七百七十一石九斗七升一合三勺五抄,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一十三石二斗五合外,实征米四千七百五十八石七斗六升六合三勺;外抄半纳折价米四千七百七十一石九斗七升一合三勺五抄。每石派银五钱,该银二千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五厘六毫七丝五忽。
  连江县九千六百九十七石五斗五升一合三勺。半纳本色米四千八百四十八石七斗七升五合六勺五抄,内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一十三石四斗一升八合外,实征米四千八百三十五石三斗五升七合六勺五抄,半纳折价米四千八百四十八石七斗七升七合六勺五抄。每石派银五钱,该银二千四百二十四两三钱八分七厘八毫二丝五忽。
  罗源县四千三百七十二石六斗六升六勺。半纳本色米二千一百八十六石三斗三升三勺,内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六石五升外,实征二千一百八十石二斗八升三勺;半纳折价米二千一百八十六石三斗三升三勺。每石派银五钱,该银一千九十三两一钱六分五厘一毫五丝。
  古田县一万三千一十八石六斗八升六合八勺。半纳本色米六千五百九石三斗四升三合四勺,内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一十八石一升三合外,实征米六千四百九十一石三斗三升四合;半纳折价米六千五百九石三斗四升三合四勺。每石派银五钱,该银三千二百五十四两六钱七分一厘七毫。
  闽清县六千七百六十二石四升七合七勺二抄六撮。半纳本色米三千三百七十四石二斗二升七勺一抄三撮,内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九石三斗六升六合外,实征米三千三百六十四石八斗五升四合七勺一抄三撮;半纳折价米三千三百七十四石二斗二升七勺一抄三撮。每石征银五钱,该银一千六百八十七两一钱一分三毫五丝六忽五微;改派全折米一十三石六斗六合三勺,每石征银五钱,该银六两八钱三厘三毫五丝。
  永福县三千九百八十三石八斗九合三勺三抄九撮四圭三粟。半纳本色米一千九百九十一石九斗四合六勺六抄九撮七圭一粟五粒,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五石四斗二升三勺九抄外,实征米一千九百八十六石四斗八升四合二勺七抄九撮七圭一粟五粒;半纳折价米一千九百七十一石九斗四合六勺六抄九撮七圭一粟五粒。每石派银五钱,该银九百九十五两九钱五分二厘三毫三丝四忽八微五纤七渺五尘。
  福清县二万六千八百八石三斗九升四合五抄。半纳本色米一万三千四百四石一斗九升三合二抄五撮,除裁革各衙门官员俸粮匀减米三十七石九升三合外,实征米一万三千三百六十七石一斗四合二抄五撮;半纳折价米一万三千四百四石一斗九升三合二抄五撮。每石派银五钱,该银六千七百二两九分八厘五毫一丝二忽五微。
  起运京库,金花折色正价银一万三千八百八十五两四钱二分二厘五毫,杠索银二百八两二钱八分一厘三毫三丝七忽五微,内除官米折银七千四百五两四钱四分九厘八毫一丝六忽八微九纤一渺五尘八埃,仍于民米折银内拨出六千六百八十八两二钱五分四厘二丝六微七渺四尘二埃凑解。
  闽 县二千四十六两五钱一分七厘五毫,杠索银三十两六钱九分七厘七毫六丝二忽五微(内官米折银一千六十八两三分四毫六丝三忽,民米折银一千九两一钱八分四厘七毫九丝九忽五微。)
  侯官县三千三十八两二钱九分二厘五毫,杠索银四十五两五钱七分三厘九毫三丝七忽五微(内官米折银一千四百七十两三钱四分九厘四丝四忽五微,民米折银一千六百一十三两四钱八分七厘三毫九丝三忽)。
  长乐县一千二百七十三两五钱二厘五毫,杠索银一十九两一钱二厘五毫四丝五忽(内官米折银一千一百三十三两一钱一分七厘九毫八丝六忽,民米折银一百五十九两四钱八分七厘五丝九忽)。
  连江县一千二百二十七两五钱五分五厘,杠索银一十八两四钱一分三厘三毫二丝五忽(内官米折银九百二十三两八分五厘二毫六丝七忽,民米折银三百二十二两八钱八分三厘五丝九忽)。
  罗源县五百两一钱一分七厘五毫,杠索银七两五钱一厘七毫六丝二忽五微(内官米折银二百一十七两八分九厘一毫三丝三忽五微,民米折银二百九十两五钱三分一毫二丝九忽)。
  古田县一千四百一十五两六钱六分二厘五毫,杠索银二十一两二钱二分四厘九毫四丝(内官米折银三百三十六两八钱五厘三毫九丝四忽,民米折银一千一百两九分二厘四丝六忽)。
  闽清县七百三十四两二钱三分七厘五毫,杠索银一十一两一分三厘五毫五丝(官米折银一百八十八两六钱三分一厘六毫四丝四忽五微,民米折银五百五十六两六钱一分九厘四毫五忽五微)。
  永福县四百八两五分二厘五毫,杠索银六两一钱二分七毫九丝(内官米折银六十五两六丝五忽三微九纤一渺五尘八埃,民米折银三百四十九两一钱七分三厘二毫二丝四忽六微八抄四尘二埃)。
  福清县三千二百四十一两五钱一分五厘,杠索银四十八两六钱二分二厘七毫二丝五忽(内官米折银二千三两三钱四分八毫二丝,民米折银一千二百八十六两七钱九分六厘九毫五忽)。
  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五百七十八两四钱三分六厘二毫,水脚银一百一十五两六钱八分七厘二毫四丝,奉部文存留粮内征办,即于民米折价内照数拨出解纳,不系抽出米石别征。
  闽 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八十五两二钱五分六厘,水脚银一十七两五分一厘二毫。
  侯官并怀安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一百二十六两五钱七分,水脚银二十五两二钱一分四厘。
  长乐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五十三两六分三厘,水脚银一十两六钱一分六毫。
  连江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五十一两一钱三分九厘,水脚银一十两二钱二分七厘八毫。
  罗源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二十两八钱一分八厘,水脚银四两一钱六分三厘六毫。
  古田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五十八两九钱七分五厘,水脚银一十一两七钱九分五厘。
  闽清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三十两五钱八分八厘二毫,水脚银六两一钱一分七厘六毫四丝。
  永福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一十六两九钱九分九厘,水脚银三两三钱九分九厘八毫。
  福清县甲、丁二库折料正价银一百三十五两三分八厘,水脚银二十七两七厘六毫。
  存留本色本府并各县儒学仓米四千五十三石三斗六升七合。近议每石征银七钱给师生,有闰年加米二百一石七斗,查将各县军储并仓剩备饷米拨凑支给。
  闽 县本府儒学,该仓米三百一十八石,遇闰年加米二十六石五斗,于拨剩米内凑给。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六十石,有闰年加米二十九石九斗,于常丰米内凑给。
  侯官并怀安县本府儒学,该仓米三百八十一石六斗,有闰年加米三十一石八斗,于拨剩米内补给。本县儒学,该仓米五百九十一石二斗。
  长乐县本府儒学,该仓米三百五十八石八斗。
  连江县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五十石。
  罗源县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二十二石八斗,有闰年加米二十六石九斗,将本县原派定海仓米内拨凑给。
  古田县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五十八石八斗,有闰年加米二十九石九斗于剩米内凑给。
  闽清县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三十一石七斗六升七合。
  永福县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二十二石八斗,有闰年加米二十六石九斗,于剩米内凑给。
  福清县本县儒学,该仓米三百五十七石六斗,有闰年加米二十九石,于福清仓实运内凑给。
  各县际留仓米五百四十石二斗三升六合九勺九抄九撮六圭一粟,原本色,近议每石征银不等,听该县会计,岁给官吏人等俸粮。
  长乐县该米四十三石四斗六升五勺七抄五撮,给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连江县该米四十一石七斗一升四合八勺八抄八撮,每石征银六钱,给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罗源县该米五十四石三斗三升三勺,该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古田县该米二百二十三石六斗一升五合九勺二抄五撮,给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闽清县该米五十二石二斗二升六勺六抄九撮五圭,每石征银五钱九分四厘三毫,给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永福县该仓米八十六石二斗二合八勺四抄二撮一圭一粟,给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福清县该米三十八石六斗九升一合八勺,给本县官吏人等俸粮。
  常丰、长乐、福清、万安、定海五军储仓,实运米四万三千九百二十三石九斗五升四合五勺五抄五撮五圭,给左、右、中、镇东、梅花等卫府官军人等俸粮,有闰年拨出八十六石六斗补给各县儒学师生,如本仓不敷,将备用银凑补。
  闽 县府常丰仓,该米七千九百一十三石八斗四升六合一勺九抄,给左、右、中三卫官军人等俸粮,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侯官并怀安县府常丰仓,该米一万一千九百二十六石六斗二合七勺五抄,给左、右、中三卫官军人等俸粮,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长乐县府常丰仓,该米二百八十八石八斗四升八合八勺,给左、右、中三卫官军人等俸粮;长乐仓,该米四千六十七石六斗五升六合九勺七抄五撮,给梅花所官军人等俸粮。俱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连江县定海仓,该米四千四百四十三石六斗四升二合七勺六抄二撮,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罗源县定海仓,该米一千三百六十一石八斗四升六合四勺五抄,给定海所官军人等俸粮,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评本折派征。有闰年拨出二十六石九斗补给本县学师生。本仓岁支,又于折价解司备用银内拨补。
  古田县万安仓,该米一千石解府给军。
  闽清县府常丰仓,该米五百三十四石八斗八升五合二勺,给左、右、中三卫官军人等俸粮。
  定海仓,该米六百四十三石六斗三升四合四勺四抄三撮五圭,给定海所官军人等俸粮。
  长乐仓,该米一千五十二石一斗一升八合八勺,给梅花所官军人等俸粮,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评本折派征。
  永福县无
  福清县府常丰仓,该米二千二百九十五石一斗七合,给左、右、中三卫官军人等俸粮。福清仓,该米二千五百五十四石七斗五合二勺二抄五撮,有闰年拨出二十九石八斗,凑给本学师生。另于折价仓剩银内拨补。
  万安仓,该米五千八百四十一石,给万安所官军人等俸粮。俱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各县改折米九千八百五十九石九斗三升二合三勺三抄五撮,内以五钱给军,三分充耗,作正凑支,五厘专备修仓,余银扣留备赈。
  罗源县改折该米四百三十五石三斗五升三合五勺五抄,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二百六十一两二钱二分一厘三毫解府,凑补该仓折价给军。
  古田县福清仓改折该米三千七百三十七石一斗四升二合六勺六抄一撮二圭,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二千二百四十二两二钱八分五厘五毫九丝六忽七微二纤,解府给军。万安仓改折该米一千一百一十石五斗四升一合四勺一抄三撮八圭,每石征银六钱,该银六百六十六两三钱二分四厘八毫四丝八忽二微八纤,解府给军。
  闽清县改折该米五百八十四石二斗二升八合六勺,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三百五十两五钱三分七厘七毫解府,凑作该仓折价。万安仓改折该米一百六十六石,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九十九两六钱解府,凑作该仓折价给万安所官军。俱系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永福县长乐仓改折,该米一千五十二石一斗一升八合八勺,每石征银六钱,该银六百三十一两三钱七分五厘六毫解府,凑给折价。万安仓改折该米四百九十四石五斗四升七合三勺一抄,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二百九十六两七钱三分六毫解府,以五钱给军三分支耗作正凑支,五厘专备修仓,余银扣留备赈。
  福清县仓改折该米二千二百八十石,每石征银五钱五分,该银一千二百五十四两,俱给镇东卫官军人等俸粮解府,以五钱给军,三分充耗,作正凑支,五厘专备修仓,余扣留备赈。
  仓剩改折米备饷米一百九十二石七斗三升五合八勺一抄七撮六圭五粒,每石征银不等,该银一百二十二两九钱一分二厘一毫九丝五征六纤三渺。
  闽 县拨剩该米二十六石五斗,每石征银七钱,闰年听拨凑给本府学师生,余年解司饷。
  侯官县拨剩该米六十八石二斗四升九抄,每石征银七钱,闰年拨三十一石八斗凑给本府学师生,余年解司饷。
  长乐、连江县无
  罗源县仓剩备饷该米五石九斗五升,每石征银六钱,该银三两五钱七分系际留仓解司饷。
  古田县仓剩改折备饷,该米三十一石三斗三升四勺,每石征银五钱五分,该银一十七两二钱三分一厘七毫二丝,系宝兴仓米,银解司饷,仓剩米二十九石九斗,每石征银五钱七分八厘七毫,该银一十七两三钱三厘一毫三丝解司饷,系际留仓岁支有余之数。闰年拨凑给本学师生。俱督粮道每年八月议详本折派征。
  闽清、福清县无
  永福县拨该米三十石八斗一升五合三勺二抄七撮六圭五粒,每石征银六钱解司饷,闰年拨出二十六石九斗凑给本学师生。
  存留折价常丰等军储仓折价米二万一千二百一十八石三斗八升九合一勺一抄六撮八圭,该银一万六百九两一钱九分四厘五毫五丝八忽四微。
  闽 县府常丰仓折价米二千九百六十四石四升七合一勺,该银一千四百八十二两二分三厘五毫五丝解府给军。
  侯官县府常丰仓折价米四千二百六十石四斗四升四勺四抄,该银二千一百三十两二钱二分二毫二丝解府给军。
  连江县定海仓折价米四百三十三石,该银二百一十六两五钱解府给军。
  仓剩备赈米二百六石八斗五升七合五抄七撮八圭九粟,该银一百三两四钱二分八厘五毫二丝八忽九微四纤五渺。各仓额粮折银解府备赈。
  闽 县无
  侯官县无
  长乐县无
  连江县无
  罗源县无际留仓剩备赈米一百石,该银五十两。
  古田、福清县无
  闽清县际留仓剩备赈米四十四石八斗一升六合八勺,该银二十二两四钱八厘四毫。遇闰拨银二两九钱七分凑该仓岁支,余解府。
  永福县际留仓剩备赈米六十二石四升二勺五抄七撮八圭九粟,该银三十一两二分一毫二丝八忽九微四纤五渺。
  拨补福清县际留仓并长乐县长乐仓银三百一十九两二钱四分八厘八毫,系补各仓岁支不敷及少征本色米之数。
  长乐县仓该银一百五十二两一钱一分八厘八毫解府给军。
  福清县际留仓该银一百六十七两一钱三分存县,凑给官吏俸粮。
  解司备用银一万一百三十二两八钱六分二厘二毫六丝六忽三微四渺五埃,闰年内拨四十三两三钱凑补军储仓岁支不敷,余解司饷。
  闽 县该银一千五百一十一两一钱一分五厘五毫五微。
  侯官县该银二千三百七两八钱七分三厘三毫七忽。
  长乐县该银六百六十两二钱六分三厘九毫九丝一忽。
  连江县该银八百六十七两一钱三分一厘四毫九丝一忽。
  罗源县该银四百五两一钱七分四厘五丝一忽。
  古田县该银一千七十三两八分三厘一毫五丝四忽。
  闽清县该银六百二十三两四钱六分三厘二毫九丝二忽。
  永福县该银三百九十九两七钱一分一毫八丝一忽三微四渺八埃。
  福清县该银二千二百八十五两四分八厘二毫九丝八忽。
  论曰:“积贮,天下之大命也。”顾仓储弊窦,更仆难数。派于里催,不能以时输纳。司仓卒史,又或壅蔽留难。民间儋石之储,伺侯日久,无门可入,其势不得不托之揽纳。附仓之猾者,贿嘱侵费,至一人而逋数百石,虽破家亡身不惧也。先年仓中积书,假串虚收,即刻印舞文之诛,亦所不避。迩来稍衰息矣。乃附庾之鼠窃者,又何可胜道哉?岁派有常,尾闾多方,其能有红腐而不可食耶?鸣呼,此文恪林先生之言也。先生目击时弊,笔之于乘,以戒司庾。今去先生四十余年,而其弊益棼。先生戒在胥吏,乃今胥吏与官合而为市矣。仓之入,悉索于民,以为例也;仓之剩,私贸于民,以为常也。大率一岁所输,什五侵牟,余以待支给而已。倘卒而有方千里之旱,胡以恤之。山海匪茹,一旦而驱数百千之众,又胡以馈之。是其蠹也,在官乎?在民乎?昔汉臣之论贵粟,曰:“广积蓄以实仓廪,备水旱,民可得而有也”。然则欲广其所蓄,亦剔其所蠹,积蓄之要,无出此矣。

 食货志四

  丁田之役三,曰纲,曰徭,曰机兵。

 纲 派

  宪纲经用者,名曰纲银,以见役坊里长供之。若庆贺、接诏、迎春、视学,祀典之当举者,乡饮酒之再行者,校文阅武之赏赉者。贡士于礼部者,资其路费。邑之废、疾、孤、寡,给其衣粮。行部及士大夫之往来者,有饩牵牢醴。官长始至,有郊劳、致馆、门祭、堂燕,舆盖器什,冬夏易其研席,岁终供桃符、花灯。正杂诸纲,一切取办,至无算也。
  国初,以里甲系民十载,番役所领,惟催征勾摄,载在令甲,顾役使应支官府诸费,未知作俑何人?坊里供役,势易陵迫,杂物私馈,多为糜费。吏皂如虎,抑索沓至,故有米石丁一而费至数十金者,坊郭之长尤苦焉。嘉靖末,诸监司始议官当著为令,以丁及米若干,征银若干,责办该吏支应,诚良法美意。但坐派于见年之里役,名犹未除。万历六年,巡抚庞公尚鹏、巡按商公为正协议行一条鞭法,尽以周岁经用多寡,籍其县之丁米,岁一征之,计银共一万一千四百四十八两六分九厘五毫三丝三忽。
  闽 县每丁派银四分二厘六毫九丝九忽二微二纤,每石派银九分九厘六毫一忽五微一纤,共该银二千三百六十二两五钱一分二厘九毫。
  都察院心红、油烛、柴炭、公坐、帏褥、夏冬案衣本料、印色纸札,笔、墨牌、票封筒、执事凉雨伞、黄旗、书吏、门厨、军皂柴米、庭燎、刑具、祭门、祭江品物等项,银七两九钱,内班门厨夏冬布衣、阅操巡城各官酒席并犒赏花红酒饼银三十四两。
  察院心红纸札、笔、墨、油、烛、柴炭、案衣、帏褥、家火、什物、书吏、门厨、皂隶柴、米、庭燎、刑具,内班门厨夏冬布衣,阅操巡城各官酒席、犒赏花红酒饼、士夫过客宴会、夜导灯烛,并新任、复命、祭江、祭品等项银四十三两,俱解府收发,闽侯二县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一十七两三钱三分四厘,收县支应。
  两院助给府县学贡生路费银六两。(内三两解府支应,三两存县支应。)总兵府柴炭、油、烛、案衣、帏褥、执事凉雨伞、家火、杂物等项银五两七钱,掾吏廪粮银八两六钱七分,收县支应。
  布政司进表合用纸张,绫袱、黄氊包,银一十七两三钱四分六厘七毫,又本司合用心红印色、笔、墨,银一十二两六钱四分八厘,本司并各道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坐,帏褥等,银三十两八钱八分五厘,本司年例造报钱银贤否,并朝觐五花须知、绫褥纸札、书手工食银一十三两三钱三分二厘,夷人进贡宴待、犒赏夷梢等项银三两二分,俱解本司支应,习仪、拜牌、祈祷、救护,香、烛、庭燎,并修搭拜亭银二两五钱,各官升迁应朝进表、祭江,并回任祭门品物银九两六钱,新官到任祭品等项,堂上官合用银一十两八钱,首领理问等官银一两二分,刑具银三两,俱收县支应。
  分守福宁道公费银五两,解理问所支应。
  清军、福宁、督粮三道,红心、油烛、柴炭、印色、刑具共银四十九两五分六厘,分守漳南、建南二道,心红、油烛、柴炭、刑具银四两,俱收县支应。按察司并兵备提学督屯三道,年例造报文武贤否考语、审录、查盘等册,及刊刻条约,并朝觐须知、绫袱纸札、书手工食与首领等官日用纸札银一十五两八钱八分,俱解本司支应。提学道岁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一百五十六两六钱九分,修搭蓬厂、椅、桌并公署案衣、家火等项,银八两六钱,俱收县支应。本道五费银五两解送支应。
  本府造报宪纲、查盘银、粮宪录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及各馆首领日用纸札笔墨等项银六十五两,库用公费银四十五两一钱二分三厘,六房科日用纸银一十二两,本府并各馆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家火银二十三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一十一雨,使客下程酒食并吊祭礼仪银七十四两,季考府学员生试卷、茶饼并赏纸,共银四十两,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五两六钱五分,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四两六钱三厘五毫,俱解府支应。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审录,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一百两,库用公费银一百二十两,新官到任祭江银一两八钱三分三厘,公宴银二两二钱三分三厘三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一两,春秋祭祀启圣公、文庙、山川、越王、乡贤、名宦、灵济、道南等一十八坛,合用祭品及修坛宇备办幕次共银三百三十三两六分八厘,乡饮二次,本县轮办一次,银四十二两六钱,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与破土开眼祭礼并各衙门春菜银一十一两四钱五分,门神桃符花灯银二十五两,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旗匾银三十两七钱五分,考试进学生儒花红彩旗银六两八钱,院司道府谒庙行香府县学生员赏纸银六两,本县正佐并首领儒学新任修衙银一十五两,年例执事绢雨伞银一十一两四钱,轿床锡铜木器家火银一十五两,夏冬案衣银一十四两六钱,本县往来使官下程银四十二两一钱五分,柴炭银二十一两,酒席庆贺吊祭礼仪银九十八两,佐贰首领纸札油烛银二十六两四钱,祈雨祈晴谢神香烛猪羊银四两,上司并查盘官使用卷箱、锁架、棕索、杠罩等项银三十两,两院刊刷条约并司道告示榜文及提学道教条纸札工料等项银一十两,布政司六衙道并本府正堂各墙垣办棘针银五两。
  布政司并本府新官到任宿坛募譳修整一应家火等项银一两五钱,进衙办送柴烛银二两,本府正堂并清军捕盗二馆、经历、知事二衙到任宿坛庭燎、油烛、进衙柴炭等件共银六两五钱。
  各府佐吏等官奉委查盘、公差入省合用心红纸、札下、程油、烛、柴、炭、皂隶、厨役,饭米工食银一十九两三钱五分三厘,又雇募门子工食银一十八两,贴补修整各项办酒家火并看管人役工食银一十五两。
  两院阅操、巡城,贴补、修整各项办酒家火银一两五钱,又加编答应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雇募答应院司道府并往来使客,备拨皂隶工食银六十五两,院司道府县会审囚犯备办午饭银一十两五钱,预备供应银一百两,夫囚二次避凶酒席并糖果及租赁椅桌贴补磁器等项银九两三钱,犒赏刽子手花红酒饼并市曹合用刑具及搭厂物料工食,共银六两六钱,俱收县支应。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各六十两,以十年派征,每年该军册银六册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存恤孤老夏冬衣布银一百一十三两八钱五分,收县支应。大比年进士花币旗匾银二十八两四钱二厘,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二十八两,旧科举人盘缠酒席资助银六百五十四两五钱,科举生儒花红卷资等项银八十一两四钱八分,武举人盘缠银一十两。共银七百九十二两三钱八分二厘,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二百六十四两一钱二分七厘四毫。
  侯官县并怀安县每丁派银三分七厘五毫五丝六忽五微九纤六秒五尘一埃二沙七漠,民米每石派银八分七厘六毫三丝二忽五纤八秒五尘二埃九沙八漠,共该银二千七百二十九两七钱二分一厘八毫三丝三忽。
  都察院心红,柴炭、油烛、公座帏褥、夏冬案衣本料、印色、纸札、笔墨、牌票、封筒、执事凉雨伞、黄旗,书吏门厨、军皂、柴米、庭燎刑具、祭门祭江品物等项银一十两二钱五分,内班门厨夏冬布衣并阅操巡城各官酒席犒赏花红酒饼银三十四两,解府收发闽侯二县支应。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案衣、帏褥、家火、什物、书吏、门厨、皂隶,柴米庭燎刑具、内班门厨、夏冬布衣、阅操巡城、各官酒席、犒赏花红酒饼、士夫过客宴会照导灯烛,并新任复命祭江、祭品等项银六十五两,俱解府收发闽侯二县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二十八两二钱二分六厘,收县支应。
  两院助给府县学贡生路费银九两,内三两解府支应,六两存县支应。
  总兵府柴炭、油烛、案衣帏褥、执事凉雨伞、家火什物并掾史廪粮等项银一十四两七钱九分一毫三丝三忽,收县支解。
  布政司并各衙门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等项银三十二两七钱一分二厘,本司年例造报钱粮纸札书手工食银一十四两一钱二分一厘,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三两九钱三分八厘二毫二丝,俱解本司支应;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并修搭拜亭银二两五钱,收县支应。
  按察司并各道年例造报文武贤否考语、军政审录等册,并五花须知、绫袱、纸札、书手工食、首领等官纸札等项银一十六两八钱八分,本司心红印色笔墨银一十二两二钱四分,本司各官升迁、应朝进表、祭江并回任祭门品物,银一十二两八钱,新官到任祭品等项堂上并首领等官合用银一十两五钱六分六厘七毫,进表合用绫袱纸张随巡家火等项共银一十六两五钱四分三毫,俱解本司支应。本司合用刑具银一十两六钱,合用封筒银二十两,收县解送。
  清军道合用刑具银二两九钱六分,提学道岁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二百三十一两一钱二分,修整椅桌蓬厂公署案衣家火什物银一十三两六钱一分六厘,刑具银七钱六分,俱收县支应。本道公费银一十两,解送支应。提学清军二道心红印色油烛柴炭银二十八两八钱,分巡福宁道心红印色纸札油烛柴炭刑具银一十一两九钱一分,收县支应。本道公费银七两五钱,解送支应。
  巡海分巡漳、南二道升迁经临到省合办心红油烛柴炭银二两,督屯道心红油烛柴炭印色银一十四两四钱,年例类造水利文册纸札饭米银四两六钱,刑具银一两五钱三分,分巡建南、兴泉二道,心红油烛柴炭笔墨,派一季共银四两,俱收县支应。本府进表合用绫袱纸张等银一十一两四钱,新官到任祭品银三两四钱,公宴银七两三分三厘三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三两,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审录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张工食各馆首领纸札笔墨等项银一百两七钱二分,库用公费争四十六两八钱七分七厘,六房科日用纸札银一十三两二钱。本府并各馆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家火银一十八两三钱三分三厘,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一十四两,使客下程酒席银三十二两六钱,庆贺吊祭礼仪银四十五两五钱,季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纸共银七十两,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七两五钱,府佐吏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五两四钱四分二厘二毫,俱解府支应。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审录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一百两,库用公费银一百二十两,新官到任祭品银一两八钱三分三厘三毫,公宴银二两二钱三分三厘三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一两,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道南遵道等祠县学释菜及郡厉坛合用祭品银二百三十九两二钱八分八厘,乡饮酒礼银四十二两六钱,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等项银一十七两七钱四分,门神桃符花灯银一十五两,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六十一两五钱,考试进学生儒花红彩旗银一十一两四钱二分六厘,院司道谒庙行香府县学生员讲书赏纸银六两,县正佐贰并首领儒学新任修衙银一十五两,年例执事绢雨伞银一十一两四钱,轿床铜锡木器家火银一十五两,夏冬案衣银一十四两六钱,使客下程等银四十二两一钱五分,柴炭银二十一两,酒席庆贺吊祭礼仪银九十八两,佐贰首领纸札油烛银二十六两四钱,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四两,上司并查盘官取用卷箱、锁架、棕索、杠罩等项银三十两,两院司道刊刷条约告示榜文及提学道教条纸札工料等项银二十两,按察司并提学兵备分巡三道及本司本府二监及本县各墙垣合办棘针银一十两,按察司并本府新官到任宿坛幕次修整一应家火等项银一两五钱,进衙办送柴烛银三两二钱八分七厘,各府佐贰等官奉委查盘公差入省合用心红纸札下程油烛柴炭皂隶厨役饭米工食银三十八两七钱六厘,又雇募门子工食银一十五两二钱,贴补修整各项办酒家火并看管人役工食共银二十六两二钱,两院阅操巡城备酒贴补修整各项家火银二两九钱三分。
  雇募答应院司道府并往来使客借拨皂隶工食银六十五两,院司道府会审囚犯备办午饭银一十两五钱,预备供应银二百两,决囚二次避凶酒席并糖果银一十二两八钱,犒赏刽子手花红酒饼并市曹合用刑具及搭厂物料工食共银七两二钱五分八厘,俱收县支应。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各六十两,以十年派征,每年该军册银六两,黄册银六两,解府收库,临年申请支用。存恤孤老夏冬布衣银一百二十五两,收县支应。大比年进士花币旗匾银二十一两七钱六分九厘二毫,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四十四两,旧科举人盘缠酒席资助银六百一十六两,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九十六两二钱二分四厘,武举人盘缠银一十七两五钱,共银七百九十五两四钱九分三厘二毫,以三年派征该银二百六十五两一钱六分四厘四毫。
  长乐县每丁派银二分八厘八毫二丝九忽七微,每石派银六分七厘二毫六丝九忽三微,共该银一千一百九十一两四钱二分八厘。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升任祭江等项银四两二钱五分。
  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夏冬案衣、帏褥、升任复命祭江等银三十二两,俱解府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一十五两一分三厘,两院助给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俱收县支应。
  总兵府油烛、柴炭银八钱解府转发闽侯二县支应,布政司并各衙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等项银一十五两二钱三分六厘。本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六两五钱七分七厘,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梢等项银一两五钱,俱解司支应。按察司并各道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七两八钱三分五厘,解司支应。提学道岁考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七十八两一钱,收县支应。
  清军道公费银五两,解送支应。本府造报宪纲、钱粮查盘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五十四两一钱七分,六房科纸札银一十两,佐贰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办家火银一十二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八两,使客下程银一十九两三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二十五两,库用公费银二十七两一钱八分,本府佐贰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一两五钱五分,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并陪贡生员盘缠银七两九钱。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三十五两,库用公费银八十两,新官到任祭品银一两八钱三分三厘,新官公宴银二两二钱二分三厘三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一两五钱,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邑厉等坛并祭霜降共银一百五十二两,乡饮二次银二十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六两九钱五分,门神桃符花灯银二两,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考试盘缠银二两一钱,本县季考生员试卷茶饼赏纸等银三十两,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四两,朔望行香纸烛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县正佐并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一十五两,轿床铜锡木器家火银一十五两,年例执事绢雨伞银一十一两四钱,夏冬案衣帏褥银一十四两六钱,答应使客下程酒席庆贺吊祭礼仪共银六十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县丞主簿典史纸札油烛银二两四钱,上司巡历往来,使客合用心红下程并门皂饭食银三十两,雇募答应院司道并往来使客借拨皂隶工食银六十五两,委官查盘合用心红纸札下程及门皂米菜银一十两。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一百两,以十年派征年该军册银四两,黄册银六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察院衙门并布按分司及府馆修理并帏褥家火等项银二十两,修置乡饮祭祀救护公宴家火银八两。存恤孤老夏冬布衣银一十两五钱,近加派银一十二两二钱五分,俱收县支应。预备供应银四十五两。大比年进士花币旗匾银一十八两四钱二厘,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二十四两,旧科举人盘缠酒席银三百四十六两五钱,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六十两二钱,誊录生员盘缠银三两五钱,武举人盘缠银一十两,共银四百六十二两六钱二厘,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一百五十四两二钱七毫,近议充饷每年三十一两,共银九十三两外,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一百二十三两二钱七毫。近又加派都察院心红等项银三钱三分。
  察院阅操犒赏银二十二两,恤刑供应下程等项银十两。内监夏冬案衣等项银二两九钱四分七厘五毫一丝,内监轿伞夫工食银一十五两。粮道派粮书手工食银二两,巡海道供应下程修衙家火等项银七两七钱五分,巡海道书手工食银十两八钱,闰年加九钱。本府季考生员试卷茶饼赏纸银十两,本府海防馆删卷书手工食银七两,千秋节表笺银七钱三分。县正堂轿伞夫五名工食银三十六两,闰年加银二两。
  雇募答应按院司道并往来使客借拨皂隶工食银三十两一钱三分二厘。近拨县库用公费银十两,救护银六钱,乡饮酒礼银五两,鞭春银二两四钱八分,门神桃符银一两,朔望行香生员讲书赏纸银六钱,答应使客下程银一十两,祈晴祈雨银一两,军、黄二册银每年一十两,修置乡饮祭祀公宴家火银四两,预备供应用五两,共银五十两六钱八分充饷。
  连江县每丁派银三分一厘九毫五丝六忽八微,每石派银七分四厘五毫六丝五忽八微,共该银九百三十三两三钱九分三厘七毫。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新任祭江等项银四两二钱五分,解府转发闽侯二县支应。
  察院心红、油烛、纸札、柴炭、夏冬案衣、帏褥、新任复命祭江等银三十二两,解本府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六两六钱六分七厘,收县支应。两院助给府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收县支应。总兵府油烛柴炭银七钱,解府转发闽侯二县支应。
  布政司并各衙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案衣等项银一十四两九钱六分七厘,本司并各道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六两五钱一分二厘,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一两三钱四分,俱解本司支应。分守福宁道公费银五两,解理问所支应。
  按察司并各道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七两六钱九分六厘,解本司支应。
  按察司清军道公费银一十两,分巡福宁道公费银四两五钱,俱解道支用。提学道岁考府学生员给赏花红等银一十两,又岁考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三十五两九钱,收县支应。
  本府库用公费银二十三两四钱二分,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五十一两六钱七分,六房科日用纸札银一十两,本府并各管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并置家火银五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五两,使官下程银一十三两三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二十一两,季考府学生员试卷茶饼赏纸共银二十五两,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并陪贡生员盘缠共银七两九钱,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一两三钱九分,俱解府支应。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三十五两,库用公费银六十两,新官到任祭品银一两八钱三分三厘,公宴银二两二钱三分三厘三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一两五钱,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邑厉等坛祀,共银一百三十两,乡饮二次银二十两,修置祭祀乡饮救护公宴家火银八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六两九钱五分,桃符门神花灯银二两,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二两一钱,考试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一两六钱三分二厘,上司按临行香并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县正佐吏并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一十五两,轿床铜锡木器家火银一十五两,年例执事绢雨伞银一十一两四钱,夏冬案衣银一十四两六钱,使客下程酒席庆贺吊祭礼仪等项银七十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佐吏并首领纸札油烛银二十两四钱,上司巡历及往来使客心红纸札等项银一十两二钱,又雇募听拨门皂工食等项银三十两,借拨水口驿皂隶银五十两,委官查盘合用心红纸札下程并门皂米菜等项银一十两,察院布按分司并府馆修理帏褥家火等项银一十两,预备供应银四十两,俱收县支应。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九十两,以十年派征,每年该军册银四两,黄册银五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存恤孤老夏冬衣布银二两一钱,收县支应。大比年进士牌匾花币银四两,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四两,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二十七两三钱,誊录生员盘缠银三两五钱,共银三十八两八钱,以三年派征,每年该银一十二两九钱三分三厘四毫。
  罗源县每丁派银四分五厘九毫三丝一忽二微二纤,每石派银一钱七厘一毫七丝五忽二微,共该银五百九十一两五钱六分四厘六毫。
  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新任祭江等项银二两一钱五分,俱解府转发闽侯二县支应。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夏冬案衣、帏褥、新任复命祭江等项银二十二两,俱解府支应。
  校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二两六钱六分六厘七毫,收县支应。两院助给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收县支应。
  总兵府油烛、柴炭银五钱四分五厘,解府转发闽候二县支应。
  布政司并各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等项银六两六钱四毫,本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钱二两八钱四分,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六两,俱解本司支应。
  按察司并各道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三两三钱九分,解本司支应。
  分巡福州兵备道公费银五两,解送支应。
  提学道岁考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共银三十两,收县支应。
  本府库内公费银七两六钱五厘,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三十两,六房科纸札银七两五钱;本府并馆首领府学教官修衙家火银三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四两七钱,使客下程银九两六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一十一两五钱;季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赏纸共银一十五两;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并陪贡生员盘缠共银五两四钱,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九钱五分八毫,水口宏路二驿雇募借拨皂隶工食银二十三两,俱解府支应。
  本县库用公费银五十两,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二十五两,新官到任祭品银六钱六分六厘,公宴银八钱三分三厘,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七钱五分,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邑厉等坛祠年祭旗纛共银八十八两五钱,乡饮二次银一十五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四两三分,桃符门神花灯银一两五钱,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二两一钱,考试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一两二分,朔望行香纸烛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县正并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八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轿床锡铜木器家火银一十两六钱六分六厘七毫,年例执事绢雨伞银六两四钱,夏冬案衣银八两一钱,使客下程酒席庆贺吊祭礼仪等项银三十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首领官纸札油烛银六两;上司巡历并往来使客心红纸札等项银一十两,雇募听拨门皂工食等项银二十两,委官查盘合用心红纸札及门皂米菜等项银七两,察院布按分司衙门修理并帏褥家火等项银十两,预备供应银三十两,修置祭祀乡饮救护公宴家火银八两,俱收县支应。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共六十两,以十年派征,年该黄册银二两,军册银四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存恤孤老夏冬衣布银一两七钱五分,收县支应。大比年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四两,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一十四两,誊录生员盘缠银三两五钱,共银二十一两五钱,以三年派征,每年该银七两一钱六分六厘七毫。
  古田县每丁派银二分四厘七毫六丝六忽一微,每石派银五分七厘七毫八丝七忽五微一纤一渺,共该银九百一十七两六分五厘三毫。
  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迁任祭江等项银六两。
  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夏冬案衣、帏褥升任复命祭江等银三十八两,俱解府支应。
  考校生员试卷茶饼银二两九钱三分三厘四毫,两院助给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俱收县支应。总兵府油烛柴炭银六钱九分九厘八毫,解府收发闽、侯二县支应。
  布政司并各衙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心红帏褥等项银二十四两七钱四分四厘,本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一十两六钱八分二厘,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一两五钱,俱解本司支应。
  按察司并各道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一十二两七钱二分,解本司支用。
  提学道岁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三十二两一钱二分,收县支应。
  清军道公费银一十两,解还支应。
  本府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五十八两三钱三分,库用公费银二十七两一钱七分,六房科纸札银一十五两;本府并各馆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置办家火银一十一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八两,使客下程银一十九两三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二十六两,季考府县生员试卷茶饼赏纸银一十六两五钱,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并陪贡生员盘缠银七两六钱,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一两五钱五分。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银共三十五两,库用公费银六十两,新官到任祭品银一两六分六钱六毫,公宴银二两二钱三分三厘四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一两五钱,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延平、邑厉等坛祠并祭旗纛共银一百一十八两,乡饮二次银一十八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六两九钱五分,桃符门神花灯银一两五钱,岁贡县学生员征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二两一钱,考试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一两三钱七分,朔望行香纸烛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修置祭祀乡饮救护合用家火银八两,县正佐贰并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一十五两,年例执事绢雨伞银一十一两四钱,夏冬案衣等银一十四两六钱,使客下程花币庆贺吊祭银三十一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佐贰首领官纸札油烛银二十两四钱。上司巡历及往来使客心红纸札下程银十两,又雇募听拨门皂工食银二十两,委官查盘心红下程及门皂米菜银七两。布按分司并府馆修理及家火共银一十两。本县巡捕各官往黄田,水口二驿送迎上司往回夫马供给银一十五两,预备供应银四十两。存恤孤老夏冬布衣银一十三两六钱五分。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共九十两,以十年派征,年该军册银四两,黄册银五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水口,宏路二驿雇募借拨皂隶工食银五十两。大比年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二十八两一钱四分,对读生员盘缠银三两五钱,共银三十一两六钱四分,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一十两五钱四分六厘七毫。
  闽清县每丁派银三分五厘七毫九丝五忽二微一纤三渺,每石派银八分三厘五毫二丝二忽二微,共银五百六十两八钱七厘。
  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升任祭江等项银二两四钱三分八厘,解府支应。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夏冬案衣帏褥升任复命祭江等银二十二两,解府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三两七钱三分三厘四毫,两院助给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俱收县支应。总兵府油烛柴炭银四钱四厘一毫,解府收发闽侯二县支应。
  布政司并各衙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等项银八两五钱二分七厘,本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三两六钱七分,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一两,俱解本司支应。
  按察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四两三钱八分五厘,解本司支应。
  提学道岁考府学生员给赏花红等项银六两,解府支应。岁考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二十三两六钱二分,收县支应。
  本府库用公费银六两三钱三分五厘,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三十一两六钱七分,六房科纸札银七两五钱。本府并各馆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并置办家火银三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四两,使客下程银九两三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一十一两五钱,季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及赏纸共银一十五两,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并陪贡生员盘缠银四两四钱,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九钱五分,水口驿雇募皂隶工食银二十二两,俱解府支应。本县库用公费银五十两,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二十五两,新官到任祭品银六钱六分六厘七毫,公宴银八钱三分三厘四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七钱五分,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邑厉等坛祠,并祭旗纛,共银八十九两六钱二分,乡饮二次银一十五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二两五钱,门神桃符花灯银一两五钱,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二两一钱,考试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七钱四分八厘,朔望行香纸烛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县正堂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八两三钱一分二厘四毫,轿床铜锡木器家火银一十两六钱六分四厘七毫,年例执事绢雨伞银六两四钱,夏冬案衣等银八两一钱,使客下程花币庆贺吊祭等项银二十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首领纸札油烛银六两,上司巡历及往来使客心红纸札等项银四两二钱二分三厘,又雇募听拨门皂工食等项银四两,委官查盘合用心红下程及门皂米菜等项银七两,布按分司并府馆修理及家火共银一十两,预备供应银二十两,修置祭祀乡饮救护公宴合用家火等项银八两,存恤孤老夏冬衣布银一两四钱,俱收县支应。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五十两,以十年派征,年该军册银二两,黄册银三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大比年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八两,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二十一两七钱,对读生员盘缠银三两五钱,旧科举人盘缠酒席银三十两五钱,通共银六十三两七钱,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二十一两二钱三分三厘三毫。近又加派察院阅操犒赏银二十二两,恤刑衙门家火等项银四两五钱五分八厘四丝,内监案衣银一两一钱九分八厘三毫五丝,皂隶工食银五两二钱,巡海道下程酒席礼仪衙门家火等项银八两四钱七分五厘,备用银二两七钱五分。千秋节表笺银二钱六分,借拨皂隶工食钱一十一两九钱一分六厘,本县季考生员试卷茶饼赏纸等项银一十两。存恤孤老夏冬衣布银一两四钱,武举人盘缠银六两二钱二分。近拨县公费银十两,习仪银六钱,乡饮酒礼银七两五钱,鞭春银一两二钱五分,门神桃符花灯银七钱五分,生儒花红彩旗银三钱,县朔望行香生员赏纸银六钱,使客下程银五两,祈晴祈雨银二两,预备银五两,修置祭祀家火银四两,军黄册银五两,大比年合用银一十两,共银五十二两充饷。
  永福县每丁派银五分四厘八毫三丝九忽四微六纤二渺,每石派银一钱二分一厘九毫五丝八忽七微四纤四渺,共该银五百七十四两四厘六毫。
  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升任祭江等项银二两一钱五分,解府支应。
  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夏冬案衣、帏褥升任复命祭江等银二十两一钱六分五厘,解府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三两六钱,两院助给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俱收县支应。总兵府油烛柴炭银四钱四厘一毫,解府发闽侯二县支应。
  布政司并各衙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等项银六两一钱三分六厘,本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二两六钱一分七厘,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一两,俱解本司支应。
  按察司并各道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三两一钱一分,解本司支应。
  分巡福宁道公费银三两,解本道支应。提学道岁考生员试卷茶饼并赏花红纸札银二十四两,收县支应。本道公费银五两,解本道支用。
  本府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三十两,六房科纸札银七两四钱。
  本府并各馆首领府学教官修衙并置办家火银三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四两,使客下程银九两三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一十一两五钱,本府库用公费银八两三钱三分五厘,岁考学生员试卷茶饼赏纸等项银七两八钱三分二厘,季考府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纸赏一十两,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花币并陪贡生员盘缠银四两四钱,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九钱六分,借拨皂隶工食银二十两二钱八分,俱解府支应。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共银二十五两,新官到任祭品银六钱六分六厘六毫,公宴银八钱三分三厘三毫,升迁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七钱五分,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本县库用公费银五十两,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邑厉等坛祠,并祭旗纛,共银九十二两五钱,乡饮二次银一十五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四两三分,桃符门神花灯银一两五钱,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二两一钱,本县季考生员试卷茶饼赏纸银一十六两,考试生儒进学花红彩旗银七两四钱八厘,朔望行香纸札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县正并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八两三钱三分三厘四毫,轿床铜锡木器家火银一十两六钱六分六厘六毫,年例执事绢雨伞银六两四钱,夏冬案衣等项银八两一钱,使官下程花币庆贺等银一十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首领官纸札油烛银六两,上司巡历及往来使客心红纸札等项银四两二钱二分三厘,雇募听拨皂隶工食银四两,委官查盘合用心红纸札下程及门皂米菜等银五两六钱七分,布按分司并府馆修理家火银一十两,公宴各项应用家火及修补银八两,预备应用银二十两,存恤孤老夏冬衣布银一两四钱,俱收县支应。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盘缠、杠索银四十两,以十年派征,年该军册银二两,黄册银二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大比年进士花币旗匾银八两,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八两,旧科举人盘缠酒席银三十八两五钱,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二十两三钱,誊录生员盘缠银三两五钱,共银七十八两三钱,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二十六两一钱。
  福清县每丁派银一分九厘七毫一丝二忽五微,每石派银四分五厘九毫九丝五忽八微四纤,共银一千五百八十二两五钱六分一厘六毫。
  都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公座帏褥、夏冬案衣、黄旗升任祭江等项银九两五分,解府收候支用。
  察院心红、纸札、油烛、柴炭、夏冬案衣、帏褥升任复命祭江等银四十六两,解府收候支应。
  考校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银一十六两六钱六分七厘,两院助给县学贡生路费银三两,俱收县支应。
  总兵府油烛柴炭银一两,解府转发闽侯二县支应。
  布政司并各衙首领修衙家火年例执事公座帏褥等项银二十两三钱四分八厘,本司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一十二两二钱三分八厘,督粮道到任祭门家火执事银八两,夷人进贡宴待并犒赏夷稍等项银二两五钱一厘八毫,俱解本司支应。
  按察司并各道首领年例造报各项文册纸札工食银一十四两五钱七分,解司支应。
  清军道公费银五两,解道支用。提学道岁考生员试卷茶饼并赏纸花红纸札县学银九十三两,府学银三十二两,收县支应。
  本府造报宪纲、查盘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及各馆首领纸札工食等项银七十两八钱三分,六房科纸札银一十五两。
  本府并各馆首领及府学教官修衙置办家火等项银一十两,年例执事案衣帏褥银一十两,使客下程银一十九两三钱,庆贺吊祭礼仪酒席银三十四两,季考府县学生员试卷茶饼并赏纸共银四十两,本府库用公费银三十九两八分,岁贡府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并陪贡生员盘缠银七两九钱,府佐贰官奉委查盘造册纸札工食银二两六钱三厘五毫,俱解府支应。
  本县造报宪纲、钱粮循环、并朝觐须知等册绫袱纸札工食银三十五两,库用公费银八十两,新官到任祭品银一两六钱六分六厘七毫,公宴银二两二钱三分三厘三毫,升任应朝祭江并回任祭门银一两五钱;习仪拜贺救护香烛庭燎茶果银六钱,春秋祭祀启圣公祠、文庙、乡贤、名宦邑厉等坛祠共银一百四十一两三钱,乡饮二次银二十两,鞭春春牛、芒神、春花彩杖、春宴香烛银六两九钱五分,桃符门神花灯银二两,岁贡县学生员往京盘缠旗匾银三十一两五钱,陪贡生员往省盘缠银二两一钱。
  管解南北二京军黄二册,杠索、盘缠银一百七十六两,以十年派征,年该黄册银七两六钱,军册银一十两,解府收贮,临年申请支用。修置祭祀乡饮救护公宴合用家火银八两,院司道并往来使客借拨皂隶工食银六十五两,总镇坐营把总驻扎镇东卫防汛纸札银三两二钱,忠烈祠春秋二祭猪羊祭品银四两,义烈祠清明祭祀猪羊银一两五钱,考试生儒花红彩旗银四两,朔望行香纸烛生员讲书赏纸银一两二钱,县正佐并首领儒学教官新任修衙银一十五两,轿床铜锡木器家火银一十五两,年例执事绢雨伞银一十一两四钱,夏冬案衣帏褥等银一十四两六钱,使客下程柴炭油烛庆吊银一百两,祈晴祈雨谢神香烛猪羊银二两,佐贰并首领纸札油烛银二十两四钱,上司巡历及往来司道合用心红下程等项银三十两,雇募听拨门皂工食银八十两,委官查盘合用心红纸札下程及门皂米菜银一十两,布按分司府馆修理并帏褥家火银二十两,预备供应银三十两,俱收县支应。大比年进士花币旗匾银一十二两,新科举人花币旗匾银六十两,旧科举人盘缠酒席银五百三十九两,科举生儒花红卷资银一百八两,誊录生员盘缠银一十一两二钱,武举人盘缠银一十两,共银七百四十两二钱,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二百四十六两七钱二分三厘三毫。
  按:纲银自条鞭之法行,计丁米之多寡,而酌其等差,定其额数,输之于官,给吏供办,坊里免于包赔,闾阎绝其骚扰,法甚便也。迨行之既多,振刷稽核不闻于长吏,下抱故券以证支,上按成数以给应,不足则请,有余则为胥吏所侵牟。无有能问一岁出入几何而操其盈缩者。甚至先师之祀,乡饮酒之礼,帑有实出,品无实供。骏奔于俎豆,尽属虚文;观听于桥门,总为故事。欲亟反之者,夫非有司之责欤?

  机兵银

  机兵,募丁壮充之。邑编户供其资粮厞屦。嘉靖初,烽烟无警,在城三县,米一石,男子一丁,输银三分。如闽清、永福,一钱以上,赋已称重。季年,倭寇军兴,诸邑各有增募,附郭至溢一钱,外县又倍之。迩海上颇靖,当事辄为减省,各县坐派,又异曩时焉。据编二千七十六石,该银二万八百八十两,充饷银一万六百五十六两,给役银一万二百二十四两,闰年加编银八百五十二两。
  闽 县每丁派银五分二毫三丝二微七纤三渺,每石派银一钱一分七厘二毫三忽九微七纤,该银二千七百七十九两二钱;闰年每丁加二厘一毫六丝七忽六微四纤七渺二埃九沙一漠,每石加五厘五丝七忽八微四纤三渺六埃七沙九漠,该银一百二十两。额派机兵二百八十二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裁革应役三十七名,每名止编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一百三十二两二钱;全抽充饷四十五名,该银四百八十六两;应役二百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七百二十两,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侯官县每丁派银四分二厘八毫八丝三忽七微八纤三渺,每石派银一钱二厘三毫九丝五忽二微七纤七渺七尘五埃一沙二漠,每石加五厘三毫六丝三微一纤四渺七尘五埃二沙八漠,该银一百四十四两。额编机兵三百六十二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裁革应役一百名,每名止编充饷银二两六钱,该银三百六十两;全抽充饷二十二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应役二百四十名,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八百六十四两。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一千七百二十八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长乐县每丁派银六分五厘六丝四征六纤一渺,每石派银一钱五分一厘八毫七忽七微四纤二渺,该银二千七百两;闰年每丁加二厘八毫四丝八忽一微八纤三渺一尘,每石加六厘六毫四丝五忽七微五纤五尘九埃,该银一百一十八两二钱。额编机兵二百五十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全抽充饷五十三名,该银三百八十一两;应役一百九十七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九百两,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一千四百一十八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连江县每丁派钱七分七厘一毫五丝,每石派银一钱八分三丝三忽,该银二千二百五十三两六钱;闰年每丁加二厘四毫六丝五忽一微,每石五厘七毫五丝二忽,该银七十二两。额编机兵二百四十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裁革应役四十七名,每名止编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一百六十九两二钱;全抽充饷七十三名,该银七百八十八两四钱;应役一百二十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四百三十二两,每名实给银七两二线,该银八百六十四两,闰年每月加六钱。)
  罗源县每丁派银一钱一分六厘九毫一丝一忽六徽,每石派银二钱五分八厘二毫七丝九忽四微,该银一千四百二十五两六钱;闰年每丁加五厘二毫一丝七忽七微八纤,每石加一分二厘一毫七丝四忽八微,该银六十七两二钱。额派机兵一百三十二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全抽充饷二十名,该银二百一十六两;应役一百一十二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四百三两二钱,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八百六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古田县每丁派银九分四毫一丝五忽五微,每石派银二钱二分九毫六丝九忽四微,该银三千三百四十八两;闰年每丁加三厘二毫四丝六征九纤五渺九尘,每石加七厘五毫六丝一忽六微二纤二渺,该银一百三十两。额派机兵三百三十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裁革应役三十名,每名止编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一百八两;全抽充饷一百名,该银一千八百两;应役二百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七百二十两,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闽清县每丁派银六分八厘九毫三丝四忽三微,每石派银一钱六分八毫四丝六忽七微,该银一千八十两;闰年每丁加三厘三毫三丝一忽八微二纤二渺八尘五埃,每石加七厘七毫七丝四忽二微五纤五渺六尘五埃,该银五十二两二钱。额编机兵一百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全抽充饷一十三名,该银一百四十两四钱;应役八十七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三百一十三两二钱,每名实给七两二钱,该银六百三十六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永福县每丁派银八分二厘五毫四丝三忽九纤,每石派银一钱九分二厘六毫五忽二微一纤,该银八百六十四两;闰年每丁加三厘六毫、六丝八忽六微七纤五尘六埃七沙,每石加八厘五毫六丝二微三纤一渺三尘二埃四沙,该银二十八两四钱。额派机兵八十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全抽充饷一十六名,该银一百七十二两八钱;应役六十四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二百三十两四钱,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四百六十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福清县每丁派银七分四厘三毫一忽七微,每石派银一钱七分三厘三毫六丝九忽九微六纤七渺,该银三千二百四十两;闰年每丁加二厘七毫五丝一忽九微三渺四尘五埃,每石加六厘四毫二丝一忽一微八渺五埃,该银一百三十两。额编机兵三百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内全抽充饷一百名,该银一千八十两;应役二百名,每名抽充饷银三两六钱,该银七百七十两,每名实给银七两二钱,该银一千四百四十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按:机兵虚有其名,仅充勾摄役使耳。且又藉其名为标兵,抽其银为军饷。时当无事则已,万一有警,不足用亦不堪用,恐廑当事之忧耳!
  论曰:古布缕之征,今夏税是也;古粟米之征,今秋粮是也;古力役之征,今徭、纲诸力差是也。自唐立两税法,后世遂因以为常,乃今并取之一时,即两税之法亦邈不可复矣。余尝逖观上世,当其治也,则缓征薄赋,国无不足,而民常有余;迨及其衰,则重敛横征,民无有余,而国常不足。至于不足者在国,而有余者又不在民,斯其乱也,可翘足以待耳。昔周之季,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其诗曰:“杼轴其空”,布屦竭也。“维南有箕,不可簸扬”,粟米殚也。“既往既来,使我心疚”,力役疲也。诵诗者三复于兹,而知乱政亟行,所以败矣。取民之制,有国者不可以不慎也。故曰:君子用其一,而缓其。

 食货志五

 徭 役

  徭,力役之征,古法也!
  国朝酌而行之。谓均者,辟则仔肩,在均其衡石,若有所偏硗,则不胜任而仆矣。郡编于属县,皆人在官者,视事繁简,给其稍食,有银、力二差,亦宋雇役免役之遗意。力差,若两院、督府上司,府县各衙门门子、皂隶、书手、库子,狱卒、铺兵、儒学殿夫、门子、斗级、库子、及驿馆仓夫、斗级、巡检弓兵、税课巡栏、各分司公馆与书院祠坛门子、桥渡、厂夫之属;银差,若长夫上中二解户、各衙门祗侯、马夫、儒学斋夫、膳夫,借拨、皂隶之属。往者岁一编之,以见年里。后五年,应役其中,银差稍轻,力差如斗级、铺兵、馆夫诸属所费溢,额派倍蓰,其甚者则库子。库子本备管收役使耳,县官视为甲干。公私之费,悉兹取给,其破产者什之九。隆庆间,议以县吏充库子秤收,宿弊稍蠲。而若铺兵、斗级有代者,犹多索顾直。万历六年,行一条鞭法,以十年总编,尽清官户之重免者。诸邑丁米稍裕与,雇直又多嬴余,无复轻重不均之叹矣。岁征银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两二钱六分,闰年加派银九百六十六两三钱五分一厘。
  闽 县每丁派银七分四厘二毫二丝八忽四微六纤,每石派银一钱七分三厘一毫九丝九忽七微四纤,共该银四千二百七两;闰年每丁加派银三厘二毫一丝九忽五微一纤七渺九尘二埃二沙,每石加银七厘五毫一丝二忽二微六渺四尘八埃一沙,该银一百七十八两一钱三分三厘三毫。
  都察院:祗侯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银二十四两,闰月每名加银一两;门子三名、皂隶一十二名、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二十二两四钱,闰年每名加银六钱。
  察院:门子二名、皂隶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银六钱;厨子半名,银三两六钱,闰年加银三钱。
  总兵府:门子三名、皂隶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七十八两八钱,闰年每名加银六钱。
  布政司: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银一百六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一十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一十五两二钱,闰年每名加银六钱,上解户一名,银二十六两,富户一名,银二两,抬表夫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银二十四两,闰年俱无加;黄册库,库子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银六钱,造册书手二十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五十一两二钱,闰年每名加银六钱。
  按察司:马夫一十八名,每名银四两,共银七十二两,闰年无加;门子一十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两八钱,闰年每名加银六钱;造册书手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二十一两六钱;分巡福宁道书手一名,银七两二钱。
  提学道:书手一名,银五两,闰年俱无加。
  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工食银二十五两,闰年加银二两八分三厘三毫。
  运盐司:门子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三十六两,闰年每名加银六钱;南台仓仓夫二名,每名银三两,共六两,闰年无加。
  本府:祗侯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一十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七十九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大储库库夫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司狱司狱卒六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共六十四两八钱,闰年每名加九钱;常丰仓仓夫三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六十两,内实每名七两二钱,给募役余银存备查盘搬运人夫工食并纸札等用。
  本府儒学:门子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三十六两,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看守书板一名,共三名,斗级三名,殿夫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五十两四钱,闰年无加。
  总铺司:铺兵二十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一百八十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税课司:巡栏二名,每名银一两,共二两,闰年无加。
  本县:祗侯九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六十两;门子五名、皂隶二十二名、库夫四名、库书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百三十七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一十二名,每名银十两,共一百二十两。
  预备仓应役仓夫四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八十两,内每名银七两二钱给募役,余银存储查盘搬运人夫工食并纸札等用,本仓充饷仓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解布政司。
  本县学:斋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年加六钱;库子二名、斗级三名、殿夫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四十三两二钱,闰年无加。
  看守南察院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看守西察院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看守提学道门子一名,银六两,柔远驿并河口厂夫共一名,银四两;看守贡院门子一名,银七两二钱;看守三山驿公馆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看守造船厂门子一名,银二两;看守军器库门子一名,银二两;看守黄勉斋祠门子一名,银二两;看守灵济宫坛夫一名、庙夫一名、山川坛夫一名,每名银八钱,共二两四钱;看守大田驿馆夫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大田公馆门子一名,银三两;大义公馆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峡江北岸公馆门子一名,银六两,共三十四两二钱;峡江南北渡夫二十名,每名银五两四钱,水手一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八十两,闰年俱无加。
  横山等一十二铺,每铺兵五名,梁山铺兵六名,共六十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四百七十五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闽安镇五虎门二巡检司弓兵各六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八百六十四两,内共七十七名全追完饷银五百五十四两四钱,实在闽安镇一十八名,五虎门二十五名,每名又抽银一两八钱充饷,该银七十七两四钱,俱解布政司,每名实支五两四钱,共一百三十二两,闰年无加。大比年加提学道书手一名,银七两二钱,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二两四钱。
  侯官县每丁派银四分三厘二毫七丝九忽七微九纤,每石派银一钱九毫八丝六忽一微七纤五渺,该银三千一百四十五两七钱;闰年每丁加银二厘二毫八丝五忽四纤六渺三尘四埃二沙,每石加银五厘三毫三丝一忽七微七纤四渺七尘九埃八沙,该银一百四十三两二钱三分三厘三毫。
  都察院:祗侯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闰年加银二两;门子三名,皂隶一十二名、厨子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一十五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察院:门子四名、皂隶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四十三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厨子一名半,银一十两八钱,闰年加九钱。
  总兵府:门子一名、皂隶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布政司:门子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六钱;中解户一名,银三十两;富户三名,每名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俱无加;黄册库库子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分守福宁道:书手一名,督粮道书手两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按察司:马夫八名,每名银四两,共三十二两,闰年无加;门子一十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八十六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进表夫一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四十两;抬表夫八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九十六两;护表夫一名,银五两;造册书手一十七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二十二两四钱,闰年俱无加。清军道书手二名,驿传道书手二名,提学道书手二名,屯盐道书手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六十四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分巡福宁道门隶弓兵工食银一十九两,闰年加一两五钱八分三厘三毫。
  运盐司南台仓仓夫二名,每名银三两,共六两;竹崎所批验所仓夫四名,每名银二两,共八两,闰年俱无加。
  本府门子二名,大储库库夫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八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六钱;长夫三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三十六两。常丰仓仓夫六名,每名银二十两,共一百二十两。(内每名只给银七两二钱,余存备搬运人夫纸札等用),闰年无加。
  本县祗侯九名,每名一十二两,共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六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五名、皂隶二十二名、库夫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百三十七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一十二名,每名银十两,共一百二十两,闰年无加;预备仓充饷仓夫四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八十两,解布政司。
  本县儒学斋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门子三名、库子二名、斗级三名、殿夫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六十四两八钱。看守南察院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看守贡院门子一名,银七两二钱;看守芋原驿馆夫四名,每名银十两八钱,共四十三两二钱。看守三山驿东,西公馆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三山公馆门子一名,银二两;接官亭门子一名,银一两五钱;社稷坛夫一名、郡厉坛夫一名、功臣坟茔门子一名,共四名,每名银八钱,共三两二钱;大臣墓夫一名,银三两六钱;贤守、忠烈二祠门子二名,每名银一两,共二两;看守大穆溪渡夫三名,安仁溪渡夫三名,小箬、常溪、铁岭渡夫通共三名,每名银三两六钱,共三十二两四钱。
  城西等一十五铺每铺兵五名,来宜等五铺每铺兵四名,共九十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六百八十四两,闰年每名加六钱。竹崎巡检司弓兵三十名,共一百三十八两二钱,内一十二名全追充饷,该银八十六两四钱,又一十八名内,续抽五名,每名一两,共五两,共九十一两四钱充饷,实在一十三名,每名银三两六钱,共四十六两八钱,闰年无加。
  大比年提学道书手一名,银七两二钱,以三年派征,年该银二两四钱。
  长乐县每丁派银八分六厘七毫六丝八征,每石派银二钱二厘四毫四丝一忽八微一纤,该银三千六百两五钱六分;闰年每丁加银三厘一毫一丝二忽四微六纤八涉八尘九埃,每石加银七厘六毫六丝二忽四微二纤七渺四尘一埃,该银一百二十九两一钱六分六厘三毫。
  都察院:祗侯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
  察院: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总兵府:皂隶二名,每名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布政司:祗侯二名,每名一十二两,共银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四两,共八十两;弓兵一名,银一十两八钱,闰年加九钱;中解户一名,银三十两;富户四名,每名银二两一钱四分,共八两五钱六分;进表水夫一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
  按察司:祗侯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两闰年无加。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工食银二十二两,闰年加一两六钱。
  运盐司: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银八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本府:祗侯一十名,每名银一十二,共一百二十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一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四十两;门子二名;皂隶二十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八十两。
  大储库:库夫一名,银七两二钱;长夫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司狱司:狱卒一十八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一百九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九钱。
  常丰仓:斗级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内每名一十两八钱给募役,余银存备搬运人夫纸札等用。)
  税课司:巡栏二名,每名银一两,共二两。本府儒学:斋夫四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六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五名、皂隶二十二名、库夫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百三十七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五名,每名银九两,共四十五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长乐二仓仓夫各二名,每名银一十五两,共六十两。(内每名一十两八钱给募役,余存备搬运人夫纸札等用。)
  本县儒学:斋夫六名,每名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三名,每名七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斗级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八两八钱,殿夫一名,银四两,闰年无加。
  看守南察院: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布按分司并府馆门子各一名,共三名,每名银三两,共九两。三山驿馆夫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二十一两六钱。山川、社稷、邑厉三坛并城隍庙门子各一名,共四名,每名银八钱,共三两二钱。驻节亭渡夫一名,银三两;马江渡渡夫七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五十四两四钱。
  县前铺兵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八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周桥铺兵三名,梅江、砂迳二铺兵四名,共七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三十七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沙岭、巴头二铺兵共四名,每名银四两,共一十六两,闰年每名加三钱三分三厘三毫;蕉山、小祉、松下三巡检司弓兵各七十名,共二百一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千五百一十二两。(内一百五十名全追充饷,该银一千八十两,实在每司二十名,共六十名,每名又抽一两八钱,该银一百八两充饷,共一千一百八十八两,俱解布政司,实银每名五两四钱,共三百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
  连江县每丁派银七分四厘五毫六丝八忽,每石派银一钱七分三厘九毫九丝三忽四微,该银二千一百七十八两;闰年每丁加二厘八毫九丝一忽九微八纤,每石加六厘七毫四丝七忽六微二纤,该银八十四两四钱六分六厘七毫。
  察院: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总兵府:皂隶一名,钱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布政司:弓兵一名,银一十两八钱,闰年加九钱。
  按察司:祗侯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马夫七名,每名银四两,共二十八两;护表夫一名,银五两,闰年俱无加。
  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工食银一十七两,闰年共加一两四钱一分六厘七毫。
  本府:祗侯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一两;大储库库夫半名,银三两六钱,闰年加三钱。
  司狱司:狱卒五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五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九钱。
  本县祗侯九名,每名一十二两,共银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六十两;门子五名、皂隶二十二名,库夫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二十三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四名,每名银九两,共三十六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仓仓夫二名、定海仓仓夫三名,每名银二十两,共一百两。每名给募役银七两二钱,余存备运纸札等用。
  本县儒学:斋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驿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三名,每名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斗级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八两八钱;殿夫一名,银四两。看守布政分司门子一名,府馆门子一名,每名银二两,共四两。按察分司门子一名,银三两六钱。递运所馆夫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二十一两六钱。山川、社稷、邑厉、城隍、射圃门子各一名,每名银八钱,共四两。罗仑渡渡夫一名,银六两三;子崎渡渡夫一名、琯头渡渡夫四名,每名银三两,共二十七两;东湖崩崎、浦下南北墐、新亭、斗门计四闸,每闸闸夫一名,每名银一两,计四两;县西馆兵五名,潘渡、陈山、丹阳三铺,每铺兵四名,共一十七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二十二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罗仑铺兵四名,东禅铺兵三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三十七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赤崎、陀岭、俞家三铺,每铺兵三名,每名银四两八钱,共四十三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四钱;贤义、东湖、财桥、菘坞、官岭、蛎澳、埕角七铺,每铺兵三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三钱三分三厘三毫四丝。北茭巡检司弓兵一百二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银八百六十四两。(内九十六名全追充饷,该银六百九十一两二钱,实在二十四名,每名抽一两八钱充饷,该银四十三两二钱,共七百三十四两四钱,俱解布政司,每名实银五两四钱,共一百二十九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
  罗源县每丁派银六分一厘九毫六丝八忽七微,每石派银一钱四分四厘五毫九丝四忽,该银七百九十八两一钱;闰年每丁加二厘六毫五丝五忽四微七纤四渺,每石加六厘一毫九丝六忽九纤二渺,该银四十八两五钱四分二厘。
  都察院:祗侯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
  察院;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总兵府: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布政司:弓兵一名,银一十两八钱,闰年加九钱。
  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共一十两七钱,闰年加八钱九分二厘。
  本府:祗侯三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三十六两,闰年每名加一两;大储库库夫半名,银三两六钱,闰年加三钱;司狱司狱卒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九钱。
  本县:祗侯五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六十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两;门子三名;皂隶一十四名,库夫二名,库书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四十四两,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三名,每名银九两,共二十七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仓仓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每名给募役银七两,余存备搬运人夫纸札等用,际仓斗级一名,银四两五钱,闰年俱无加。)
  本县学:斋夫四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四十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一十两八钱;斗级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殿夫一名,银四两,闰年俱无加。看守布政司并府馆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二两;按察分司门子一名,银四两,共八两;山川、社稷、邑厉三坛坛夫各一名,每名银八钱,共二两四钱;五里渡渡夫二名,每名银四两,共八两;霍口渡渡夫一名,银三两五钱,闰年俱无加;县前铺兵五名,鳌峰、应德、护国、福源、新丰五铺,每铺兵四名,共二十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八十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古田县每丁派银五分八厘八毫七丝五忽三微四纤,每石派银一钱三分七厘三毫七丝六忽,该银二千一百八十两一钱;闰年每丁加三厘九丝二忽一微九纤三渺,每石加七厘二毫一丝五忽一微一纤八渺,该银一百一十四两五钱一厘一毫。
  都察院:祗侯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一两。
  察院: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总兵府:皂隶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布政司:弓兵十名,银一十两八钱,闰年加九钱;中解户一名,银三十两,闰年无加。
  按察司:马夫一十七名,每名银四两,共六十八两,闰年无加;皂隶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九钱;护表夫二名,每名银五两,共一十两,闰年无加。
  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银一十九两,闰年共加一两五钱八分三厘三毫;都司断事司祗侯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
  本府:祗侯三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三十六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三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二十两,闰年无加;皂隶二十二名,每名七两二钱,共一百五十八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大储库库夫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司狱司狱卒一十三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一百四十两四钱,闰年每名加九钱。
  本府儒学:斋夫四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四十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本府常丰仓斗级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每名给七两二钱,余存库备查盘等用。)
  本县:祗侯九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六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五名、皂隶二十二名、库夫二名、库书手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四百二十三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五名,每名银九两,共四十五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仓斗级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每名给募役银七两二钱,余存备查盘搬运人夫纸札等用)又看守东、西、北仓斗级五名,每名银一十两,共五十两解布政司充饷。
  本县儒学:斋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斗级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六两;殿夫一名,银四两,闰年俱无加。看守布政分司门子一名,按察分司门子一名,每名银二两,共四两;水口驿馆夫二名,黄田驿馆夫一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三十二两四钱;杉洋、捕盗、秀峰、上洋、石出五公馆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一两,共五两;豫洋、竹园二公馆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二两,共四两,嵩溪公馆门子一名,银一两;魏、熊二公并李延年三祠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一两,共三两;山川、社稷、邑历三坛坛夫各一名,城隍庙门子一名,每名银八钱,共三两二钱;县前、万安、谷口、汤寿、牛头五渡渡夫各一名,每名银三两,共一十五两;朝天渡渡夫四名,每名银三两五钱,共一十四两,闰年俱无加;又收渡船工料银一两五钱。县前铺兵五名,曹洋、茶亭、崎岭、汤寿四铺,每铺兵三名,共一十七名,每名银五两二钱,共八十八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四钱三分三厘四毫;常濑铺兵八名,朱坑、秀岭、谷口、豫阳、竹园、云顶六铺,每铺兵六名,共四十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三百一十六两八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秀峰、幽岩、樟峰、杉洋四公馆,径递公文夫各一名,每名银二两,共八两;黄由、上洋、县前径递公文夫三名,每名银三两,共九两,闰年俱无加;杉洋馆弓兵三十名,每名扣银三两六钱,共一百八两解布政司充饷。
  闽清县每丁派银四分四厘二毫二丝一微,每石派银一钱三厘一毫八丝一征六纤,该银六百九十二两八钱;闰年每丁加二厘五毫五丝二忽五微九纤二渺,每石加五厘九毫五丝六忽四纤八渺,该银三十九两九钱九分一厘七毫。
  都察院:祗候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
  察院: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总兵府: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布政司:富户一名,银二两。
  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银一十两七钱,闰年加八钱九分一厘七毫。
  本府:门子一名、皂隶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大储库库夫一名,银三两六钱,闰年加三钱。
  司狱司狱卒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九钱。
  本县:祗候五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六十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两;门子三名、皂隶一十四名、库夫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四十四两,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三名,每名银九两,共二十七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仓斗级一名,银二十两。(内给七两二钱,余存备查盘搬运人夫纸札等用。)
  本县儒学:斋夫四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四十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每名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斗级一名,银七两二钱;殿夫一名,银四两,闰年无加;看守按察分司并府馆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三两,共六两;看官船夫五名,每名银三两六钱,共一十八两;山川、社稷、邑历三坛坛夫各一名,城隍庙门子一名,每名银八钱,共三两二钱;西河渡渡夫一名,银四两五钱;梅埔渡渡夫一名,大箬渡渡夫一名,每名银五两,共十两;龙冈渡渡夫一名,银三两六钱,闰年俱无加;县前铺兵三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一十六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牛头铺兵三名,梅花铺兵五名,瓮口铺兵四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八十六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永福县每丁派银七分五厘一毫五丝四征二纤四渺,每石派银一钱七分五厘三毫五丝一忽七微八纤,该银七百八十六两六钱;闰年每丁加四厘四毫三丝六忽一微五纤八渺三尘八埃六沙,每石加一分三毫五丝一忽三纤六渺二尘三埃四沙,该银四十六两四钱三分三厘三毫。
  总兵府: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银一十两,闰年加八钱三分三厘三毫;本府库夫半名,银三两六钱,闰年加三钱。
  本县:祗候五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六十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两;门子三名、皂隶一十四名、库夫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四十四两,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三名,每名银九两,共二十七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仓仓夫一名,银二十两。(内给募役银七两二钱,余存备查盘搬运人夫纸札等用。际留仓斗级一名,银三两六钱,解布政司充饷。)
  本县儒学:斋夫四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四十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斗级一名,银七两二钱;殿夫一名,银四两;看守布按分司门子共一名,银一两八钱;山川、社稷、邑厉三坛坛夫各一名,城隍庙门子一名,每名银八钱,共三两二钱。(内二两四钱充饷。)平政渡渡夫一名,银一两二钱;县前、汰口、葛岭、峡山、创岭五铺,每铺兵三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八十一两,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际门巡检司弓兵三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百一十六两。(内一十五名全追充饷,该银二百八两,实在一十五名,每名扣一两八钱充饷,该银二十七两,共一百三十五两解布政司,每名实五两四钱,该银八十两。)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
  福清县每丁派银九分三厘八毫二丝六忽一微五纤,每石派银二钱一分八厘九毫二丝七忽六微八纤一渺,该银四千九十一两四钱;闰年每丁加四厘一毫七丝一忽四纤八渺五尘,每石加九厘七毫三丝二忽四微四纤六渺五尘,该银一百八十一两八钱八分三厘三毫。
  都察院:祗候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
  察院:皂隶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总兵府:皂隶一名,银七两二钱,闰年加六钱。
  布政司:祗候五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六十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一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皂隶三名、弓兵一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四十三两二钱,闰年每名加九钱;上解户一名,银三十六两。
  按察司:祗候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马夫二十名,每名银四两,共八十两,闰年无加。分巡福宁道:门皂、弓兵银二十五两,闰年加二两八分三厘。
  运盐司:祗候一名,银一十二两,闰年加一两;门子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十四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六钱。
  本府:祗候九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三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二十两,闰年无加;皂隶二十三名,大储库库夫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一百八两,闰年加六钱;长夫一十五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一百八十两,闰年无加。
  司狱司狱卒一十四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一百五十一两二钱,闰年每名加九钱。
  常丰仓仓夫三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六十两。(内每名给一十两八钱,募后余存备查盘搬运人夫纸札等用。)
  税课司:巡栏二名,每名银一两,共二两,闰年无加。
  本府儒学:斋夫二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看守、书手、库子一名,每名银七两二钱,闰年无加。
  镇东卫经历司:祗候二名,每名一十二两,共二十四两,闰年每名加一两。
  本县:祗候九名,每名一十二两,共一百八两,闰年每名加一两;马夫四十名,每名银四两,共一百六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五名、皂隶二十二名、库夫六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百三十七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禁子五名,每名银九两,共四十五两,闰年每名加七钱五分;预备仓仓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内每名给一十两八钱,募役余存备查盘搬运人夫纸札等用。)福清、万安二仓斗级十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六钱。
  本县儒学:斋夫六名,每名银一十二两,共七十二两,闰年每名加一两;膳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闰年无加;门子三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一两六钱,闰年每名加六钱;库子二名、斗级二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二十八两八钱;殿夫一名,银四两,闰年俱无加。蒜岭仓仓夫二名,每名银二十两,共四十两充饷;海口河泊所课夫二名,每名银三两六钱,共七两二钱。看守布按分司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三两六钱,共七两二钱。镇东文庙门子一名,银二两;宏路、蒜岭公馆门子各一名,每名银四两,共八两;常思、渔溪二公馆门子各一名,每名银三两,共六两;山川、社稷、邑历三坛坛夫各一名,城隍庙门子一名,每名银八钱,共三两二钱;宏路、蒜岭二驿馆夫各二名,每名银一十两八钱,共四十三两二钱;县前、常思、磨石、太平、高车、全应、玻黎、渔溪、苏溪、蒜岭、宏路一十一铺,每铺兵五名,共五十五名,每名银七两二钱,共三百九十六两,闰年每名加六钱;店头铺兵四名,薛田、三山、桃林、后坑、城西、溪共六铺,每铺兵二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三十两四钱,闰年每名加四钱;牛田铺兵三名,每名银五两四钱,共一十六两二钱,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牛头寨巡检司弓兵一百名,头寨巡检司弓兵六十名,泽朗寨巡检司弓兵四十名,共二百名,每名银七两二钱,该银一千四百四十两,今追充饷一百一十名,该银七百九十二两,每寨在各三十名,共九十名,每名又扣一两八钱充饷,该银一百六十二两,共九百五十四两解布政司,每名实五两四钱,共四百八十六两,闰年每名加四钱五分。

 食货志六
 盐 钞

  国朝征之丁,无论男、妇,计口食盐,输银于官为上供,以其余存留各县。派则有差,遇闰则增之。无闰年,计征银三千九百五十两四钱三厘九毫六丝九忽八微七纤六渺;有闰年,计征银四千三百六两五钱四分二厘九毫二丝四忽四纤七渺。
  闽 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六厘五毫六丝八忽八微三渺,该银七百九十四两六钱七分二厘九毫八忽二微六纤:起解南京正银三百二十八两六钱一分三厘九丝二忽八微九纤二渺八尘五埃七沙一漠,水脚银四两六分三厘三毫五丝七忽一微一纤四渺七尘一埃四沙三漠,解府银四百五十一两九钱九分六厘四毫五丝八忽二微五纤二渺四尘二埃八沙六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分八厘六丝二忽五微二纤二渺三尘,该银八百六十六两三钱一分四厘六毫八丝九忽七微七纤二渺:起解南京正银三百六十六两八钱三分八毫五丝六微三纤三渺九尘二埃八沙四漠,水脚银四两四钱一厘九毫七丝二微七渺六尘七沙一漠,解府银四百九十五两八分一厘八毫六微八忽九丝三纤四尘六埃四沙五漠。
  侯官县并怀安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七厘二毫三丝二忽一微七纤八渺三尘一埃五漠,该银六百七十七两六钱二分一厘七毫三丝四忽三微三纤二渺:起解南京正银二百四十八两九钱四分二厘八毫九丝四微九纤九渺九尘九埃九沙七漠,水脚银二两九钱八分七厘三毫一丝四忽六微八纤六渺,解府银四百五十五两六钱九分一厘五毫二丝九忽一微四纤六渺三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八厘七毫八丝五忽七微二纤四渺七尘七埃二沙五漠,该银七百三十八两七钱一分一厘五丝五忽二微三纤:起解南京正银二百六十九两六钱八分八厘一毫二丝一忽三微七纤四渺九尘九埃九沙七漠,水脚银三两二钱三分六厘二毫五丝七忽五微七纤六渺五尘,解府银四百六十五两七钱八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二微七纤八渺五尘三漠。
  长乐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三厘四毫一丝四忽九微一纤六尘,该银六百七十九两三钱三分一厘七丝二忽六微一纤六渺:起解南京正银二百八十四两九钱六分八厘一毫七忽七纤一渺四尘二埃八沙四漠,水脚银三两四钱一分九厘六毫一丝八忽一微三纤四渺八尘五埃七沙一漠,解府银三百九十两九钱四分三厘二毫七丝七忽四微一纤九渺七尘一埃四沙五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四厘六毫二丝四忽二微九纤八渺九尘,该银七百四十两五钱七分四厘四毫九丝四忽七微二渺:起解南京正银三百八两七钱一分五厘五毫二丝五忽一微六纤七尘一埃四沙二漠,水脚银三两七钱四厘五毫八丝六忽三微一渺九尘二埃八沙六漠,解府银四百二十八两一钱五分四厘三毫八丝三忽二微三纤九渺三尘七沙五漠。
  连江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三厘六毫五丝五忽七微九纤八渺,该银二百二十七两九钱四分二厘五毫七丝二渺:起解南京正银九十七两一钱九分七厘四毫七丝一忽二微一纤四渺二尘八埃五沙五漠,水脚银一两一钱六分六厘三毫六丝九忽六微五纤四渺五尘七埃一沙四漠,解府银一百二十九两五钱七分八厘七毫二丝九忽一微三纤三渺一尘四埃三沙一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四厘八毫八丝六忽九微三渺,该银二百四十八两四钱九分二厘一毫七丝一忽八微八纤六渺:起解南京正银一百五两二钱九分七厘二毫六丝四微八纤二渺一尘四埃二沙六漠,水脚银一两二钱六分三厘五毫六丝七忽一微二纤五渺七尘八埃五沙七漠,解府银一百四十一两九钱三分一厘三毫四丝四忽二丝七纤八渺七埃一沙七漠。
  罗源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五厘九毫四丝九忽二微五纤七渺七尘三埃四沙三漠,该银一百五两四钱二分四厘五毫九丝三忽六微二纤四渺:起解南京正银三十五两九钱四分七厘二毫八丝三忽七微八纤五渺七尘一埃四沙二漠,水脚银四钱三分一厘三毫六丝七忽四微五渺四尘二埃八沙六漠,解府银六十九两四分五厘九毫四丝二忽四微三纤二渺八尘五埃七沙二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七厘三毫七忽一微二纤三渺八尘四,该银一百一十四两九钱二分八厘八毫八丝八忽五微七纤八埃:起解南京正银三十八两九钱四分二厘八毫九丝七微六纤七渺八尘五埃七沙一漠,水脚银四钱六分七厘三毫一丝四忽六微八纤九渺二尘一埃四沙三漠,解府银七十五两五钱一分八厘六毫八丝三忽一微二纤九尘二埃八沙六漠。
  古田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六厘一毫九丝一忽六微一纤六渺,该银三百九两四钱五厘六毫二丝八忽八微四纤八渺:起解南京正银一百一十八两一钱六分五厘二毫二丝三纤五渺七尘一埃四沙二漠,水脚银一两四钱一分七厘九毫八丝二忽六微四纤四尘二埃八沙八漠,解府银一百八十九两八钱二分二厘四毫二丝六忽一微七纤一渺八尘五埃七沙二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七厘六毫五丝一忽三微三纤二渺,该银三百三十七两二钱九分九厘九分三毫三丝二忽三微五纤六渺:起解南京正银一百二十八两一分二厘三毫二丝一忽七微五渺三尘五埃七沙一漠,水脚银一两五钱三分六厘一毫四丝七忽八微六纤四尘六埃四沙三漠,解府银二百七两七钱五分八毫六丝二忽七微九纤一尘七埃八沙六漠。
  闽清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三厘五毫一丝三忽二微八纤二渺五埃,该银四十五两二钱八分九厘七毫六丝四忽八微四渺:起解南京正银一十六两三钱四分五厘五毫八丝三忽七微一纤四渺二尘八埃五沙五漠,水脚银一钱九分六厘一毫三丝五忽四渺五尘七埃一沙四漠,解府银二十八两七钱四分九厘四丝六忽八纤五渺一尘四埃三沙一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四厘七毫三丝一忽五微三纤八渺七沙六埃七沙,该银四十九两三钱七分二厘七毫五丝二忽一微六纤三渺:起解南京正银一十七两七钱六厘六毫三丝二忽三微五纤七渺一尘四埃二沙六漠,水脚银二钱一分二厘四毫七丝九忽五微八纤八渺二尘八埃五沙七漠,解府银三十一两四钱五分三厘六毫四丝二微一纤七渺五尘七埃一沙七漠。
  永福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四厘五毫六丝六忽一纤三渺五尘四沙,该银六十四两八钱六分二厘四毫五丝八忽一微二纤:起解南京正银二十五两二钱二分一厘九毫七微五纤,水脚银三钱二厘六毫六丝二忽八微九渺,解府银三十九两三钱三分七厘八毫九丝四忽五微六纤九渺;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五厘八毫七丝九忽一微七纤六渺六尘二埃六沙,该银七十两七钱九厘九毫七丝三忽五微一纤六渺:起解南京正银二十七两三钱二分三厘七毫二丝五忽八微一纤二渺五尘,水脚银三钱二分七厘八毫八丝四忽七微九渺七尘五埃,解府银四十三两五分八厘三毫六丝二忽九微九纤三渺七尘五埃。
  福清县无闰年,每丁口派银一分八厘七毫六忽一纤四渺,该银一千四十五两八钱五分二厘二毫三丝九忽二微六纤:起解南京正银三百九十五两九钱三分一毫三丝九忽八微五纤七渺一尘四埃二沙六漠,水脚银四两七钱五分一厘一毫六丝一忽六微七纤八渺二尘八埃五沙七漠,解府银六百四十五两一钱七分一厘九毫三丝七忽七微二纤四渺五尘七埃一沙七漠;有闰年,每丁口派银二分三厘九丝二忽四微八纤九尘,该银一千一百四十两一钱三分九厘五毫六丝五忽八微四纤五渺内:起解南京正价银四百二十八两九钱二分四厘三毫一丝八忽一微七纤八渺五尘七埃一沙三漠,水脚银五两一钱四分七厘九丝一忽八微六纤八渺一尘四埃二沙九漠,解府银七百六两六分八厘一毫五丝五忽八微四纤八渺二尘八埃五沙八漠。

  丁米科

  国朝上供之数,洪武间有杂色翎毛、皮、角、弓、弦、箭及荒丝之贡。永乐以后,有红白糖、药味、黄白蜡、细茶、牲口诸色物料。有额办、岁办、杂办。或为本色,或为折色。额办有定额,岁办不常征。杂办于二办之外,又有泛杂名目。在成化间,所办不过十三种。弘治间,增至二十三。正德间,所贡繁多。倚办该年里甲,名数细碎,增减因革,有司莫能究诘,吏胥因缘为奸利,虚派侵没,其弊益滋。沈御史灼始通计各县应办物料,融派丁米,既征银八分,送府转输,民以为便。嘉靖二十六年,议附田帖征银,解布政司类输京师。先是征派视料数销益,后因倭寇军兴,复增其数以补足军需。万历六年,庞都御史尚鹏议行一条鞭法,酌盈济虚,复以八分为末减,而民益称便矣。本府料银一万七千三百一十一两六分九厘有奇,近各县派则有差,计一万七千五百七两三钱三厘六毫五丝七忽五微六纤六渺一尘六埃。
  闽 县每丁每石派银六分七厘三毫三丝八微三纤三渺,该银三千一十四两九钱八厘五忽九微八纤六渺。内起运腊茶本色正价银五百二十九两二钱,水脚银五十二两九钱二分;段匹无闰年,正价银三百八十八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二十九两二钱一分八厘七毫五丝,柜袱银一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闰年加三十二两八钱二分五厘,水脚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柜袱银一钱四分一厘七毫五丝;民弓弦箭折色正价银五百四十四两八钱六厘,水脚色八两七钱一分六厘八毫九丝六忽;四司料正价银七百五十五两五钱,水脚银一十二两八分八厘,抵解农桑丝绢价银四两九钱,水脚银二钱一分,存留科举进士牌坊银三百七十五两,赍挂神袍银一十一两二钱五分;抵补无征司库钞银一百五十四锭一贯八百四十四文,该银三两八钱一分五厘五毫三丝二忽。存县无征零丝绵一十五两七钱五分,该银四钱七分二厘五毫;剩银无闰年二百九十六两三钱八分五厘三毫二丝七忽九微八纤六渺,有闰年二百六十两九钱四分三厘五毫七丝七忽九微八纤六渺,俱解司备不时派料。
  侯官县并怀安县每丁每石,派银六分六厘六毫一忽三微八渺七尘七埃四沙,该银二千四百一十两二钱九分九厘二丝四忽九微九纤。内起运腊茶本色正价银三百二十九两六分三厘三毫,水脚银三十二两九钱六厘三毫三丝;改折枝圆白糖并折色厨料正价银二百八十一两五分五厘,水脚银四两四钱九分六厘八毫八丝;牲口上下半年正价钱四百七十二两四钱七分,水脚银七两五钱五分九厘五毫二丝;四司料正银一千一百八十两,水脚银一十八两八钱八分;束香价银四十两八钱六分八厘七毫五丝;抵解农桑丝绢银七两,水脚银三钱,存留科举进士牌坊银三百七十五两;赍挂神袍银一十一两二钱五分;抵补无征司库钞二百一十五锭二百八十四文,该银三两二钱二分五厘八毫五丝二忽。存县无征零丝绵四十七两五钱一分,该银一两四钱二分五厘三毫;剩银六百四十四两七钱九分八厘九丝二忽九微九纤,解司备不时派料。
  [HT]长乐县每丁石派银六分九厘一毫一丝九忽五纤七渺四尘,该银二千六百四十八两八钱四分五厘六毫七丝三忽八微一纤。内起运蜡茶本色正价银四百六两三钱一分一厘七毫,水脚银四十两六钱三分一厘一毫七丝,段匹无闰年正价银三百八十八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二十九两二钱一分六厘七毫五丝,柜袱银一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有闰年加正价银三十二两八钱二分五厘,水脚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柜袱银一钱四分三厘七毫五丝;民弓弦箭料正价银五百四十四两八钱六厘,水脚银八两七钱一分六厘八毫九丝六忽;四司料正价银七百二十六两,水脚银一十一两六钱六分六厘;抵解农桑丝绢价银一两九钱三厘三毫二丝五忽,水脚银八分一厘;存留赍挂神袍银一十一两二钱五分。剩银无闰年四百七十七两八钱八分六厘三丝二忽八微一纤;有闰年四百四十二两四钱四分二厘二毫八丝二忽六微一渺,解司备不时派料。
  连江县每丁石派银五分九厘四毫四丝六忽六微一纤八渺,该银一千一百五十二两六钱一分三厘五毫一丝一忽八微八纤七渺。内起运肨袄裤鞋本色正价银四百九十一两八钱五分,水脚银二十四两五钱九分二厘五毫;四司料正价银四百五两,水脚银六两八分;存留科举进士牌坊银一百一十七两九钱一分;抵补无征司库钞一百四十三锭一贯二百九十一文,该银二两一钱四分八厘八毫七丝三忽;存县无征零丝绵六两二钱五分,该银一钱八分七厘五毫。剩银一百四两四钱四分四厘六毫三丝八忽七微八纤七渺,解司备不时派料。
  罗源县每丁石派银六分四厘六毫六丝七忽三纤七渺二尘,该银五百六十六两七分三厘二毫九丝五忽一微。内起运兵弓弦箭折色正价银五百四十四两八钱六厘,水脚银八两七钱一分六厘八毫九丝六忽;存留抵补无征司库钞六十五锭五百三十六文,该银九钱七分六厘六毫八忽。存县无征零丝绵二十三两六钱,该银四钱八厘;剩银一十一两一钱六分五厘七毫九丝一忽一微,解司备不时派料。
  古田县每丁石派银六分八厘六毫四丝一忽七微九纤五渺,该银一千六百二两六钱二分七厘一毫四丝七忽一微九纤三渺。内起运段匹无闰年正价银三百八十八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二十九两二钱一分八厘七毫五丝,柜袱银一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有闰年加正价银三十二两八钱二分五厘,水脚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柜袱银一钱四分三厘七毫五丝一忽;军器本色民料正价银一百五十三两六分五厘,水脚银二十九两五钱五分五厘二毫六丝;折色民料正价银一百五十三两六分五厘,水脚银二两四钱四分九厘四丝;四司料正价银五百五十两,水脚银八两八钱;抵解农桑丝绢价银七钱,水脚银二分;存留科举进士牌坊价银七十五两,解司支用;抵补无征司库钞一百九十三锭四贯九百二十八文,该银二两九钱九厘七毫八丝四忽;存县无征零丝绵一十六两八钱,该银五钱四厘。剩银无闰年二百六两九钱五厘三毫一丝三忽一微九纤三渺,有闰年一百七十一两四钱六分一厘五毫六丝二忽一微九纤三渺。解司备不时派料。
  闽清县每丁口派银六分二厘八毫二丝一微一纤一渺五尘,该银五百五十七两四钱三分七厘五毫五丝七忽一微七纤八渺。内起运军器本色民料正价银七十六两五钱三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一十四两七钱七分六厘一毫三丝;折色民料正价银七十六两五钱三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一两二钱二分四厘五毫二丝;四司料正价银一百五十两,水脚银二两四钱;抵解农桑丝绵价银七钱,水脚银三分;存留科举进士牌坊银七千五两;抵补无征司库钞二百二锭六百一文九分,该银一两五钱三分一厘八毫五忽七微。存县无征零丝绵三两八钱五分,该银一钱一分五厘五毫;剩银一百五十八两五钱九分四厘三毫一忽四微七纤八渺,解司备不时派料。
  永福县每丁石派银六分三厘四毫六忽二微三纤三渺五尘七埃八沙一漠,该银四百八两九钱八分九厘八毫二丝一微二纤二渺一尘六埃。内起运军器本色民料正价银七十六两五钱三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一十四两七钱七分六厘一毫三丝;折色民料正价银七十六两五钱三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一两二钱二分四厘五毫二丝;四司料正价银八十四两四钱二分四厘,水脚银一两二钱五分七毫八丝四忽;存留抵补无征司库钞五十八锭二贯七百九十七文,该银八钱七分八厘三毫九丝一忽;存县无征零丝绵八两九钱五分,该银二钱六分八厘五毫。剩银一百五十三两二厘四毫九丝五忽一微二纤二渺一尘六埃,解司备不时派料。
  福清县每丁石派银六分六厘六毫八忽二纤五渺三尘六埃二沙八漠,该银四千一百四十五两五钱九厘九毫二丝一忽四微。内起运改折枝圆白糖并折色厨料正价银七百二十二两五分五厘,水脚银一十一两五钱五分二厘八毫八丝;段匹无闰年正价银三百八十八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水脚银一十九两二钱一分八厘七毫五丝,柜袱银一两七钱一分二厘五毫,有闰年加正价银三十二两八钱二分五厘,水脚银二两四钱七分五厘,柜袱银一钱四分二厘七毫五丝;民弓弦箭折色正价银五百四十四两八钱六厘,水脚银八两七钱一分六厘八毫九丝六忽;四司料正价银一千一百两,水脚银一十七两六钱;课铁无闰年正价银三百四十五两五钱八分五厘,水脚银一百九十九两一分六厘七毫,有闰年加正价银二十九两七钱一分四厘,水脚银一十一两八钱八分五厘六毫;存留历日纸张松烟人匠工食银一百五两八钱九分一厘,水脚银八钱八分三征八忽九微,解司支应;抵补无征司库钞三百八十七锭一贯一百四十五文,该银五两八钱八厘四毫三丝五忽;存县无征零丝绵一十四两七钱四分二厘五毫;赍挂神袍银一十一两二钱五分。剩银无闰年六百五十二两二钱六分一厘七毫二丝一忽五微,有闰年五百七十五两二钱一分八厘三毫七丝一忽五微,解司备不时派料。

 食货志七

  海之课曰盐,江海湖塘之征曰鱼课。

  盐 课

  国家于产盐地设转运使司,以主盐政。闽之场,其隶吾郡者,福清有二:一为海口场,一为牛田场。其卤地皆掌于司,附海为盐户,主煎作;依山为灶户,供薪木,后专曝晒。今灶户以银代薪为雇直,盐灶户每米一石,准夫一丁,着令复其身,仍给工本钞,日办盐一斤四两,积三百六十日为一引四百五十斤以入于仓。严私贩之禁,计民男女成丁者,岁给盐三斤,征米九升,谓之盐粮。后罢米折钞,每丁口岁纳钞六贯,每贯折钱二文,中半折之,为钞三贯,钱六文。闰月则算而加之。仓盐给口食,余者以给商贩。久之,民不复支盐,纳钞如故。其私盐担负不及数,于法无禁。私贩多白盐易售,入仓类低黑,殽杂卤坏,贾人又虑就场险阻,辄置引市私盐充数。由是仓盐积久亏耗,丁夫困于赔累,依山户县又不免其杂役,编户重称困矣。后遵户部奏准,各折银米以足军需,遂罢办盐入仓之例,工本钞亦复住支。今以二场原额,开列于左:
  海口场附海一千四百一十七引八斤一十一两四分八厘,每引折银六钱,该银八百六十两二钱一厘;依山八千九百二十六引,二百九十七斤一十四两六钱五分二厘,每引折银二钱五分,该银二千二百三十两七钱四分八厘七毫五丝。
  牛田场附海六百五十二引五十一斤二两二钱五分,每引折银六钱,该银三百九十一两二钱七分七厘五毫;依山八千九百七引三百九十一斤十三两三钱五分,每引折银二钱五分,该银二千二百二十六两九钱九分四厘九毫。
  万历二十八年,税监高寀疏请增依山,共八万引,每封四百,计二百封;附海共二千四百三十五引,内派西路约六封,东路一封。依山每封纳价银八十两,水脚银一两六钱;滴珠银八钱,该银一万六千四百八十两。纳余价银一百六十两,水脚银三两二钱,滴珠银一两六钱,该银三万二千九百六十两;纳加课银三十两,水脚银六钱,滴珠银三钱,该银六千一百八十两;纳牙税银一十四两四钱七分六厘,滴珠银一钱四分四厘七毫六丝,该银二千九百二十四两一钱五分二厘,俱解京助大工。又每封纳助饷牙行经纪银二两四钱二分一厘四毫一丝三忽一微九纤,该银四百八十四两二钱八分二厘六毫三丝八忽;纳店户工食牙行税银三两九钱二分一厘三毫二丝,该银七百八十四两二钱六分四厘,俱充军门小赏支用。又每封纳旷役牙行经纪银二两六钱五分五厘六毫八丝八忽六微五纤,该银五百三十三两一钱三分七厘七毫三丝,系水口分司廪给支用。附海每封纳价银一百二十两,水脚银二两四钱,滴珠银一两二钱,该银七百四十一两六钱,余价加课牙税等项俱照依山派例,俱系运盐司征解税盐助边。助饷牙行经纪店户工食牙行税等项亦照依山派例,俱充军门小赏。旷役牙行经纪亦照依山派例,系水口分司廪给支用。附海东路纳引价银一十两五钱,水脚银二钱一分,滴珠银一钱五厘,余价二十八两,水脚银五钱六分,牙税银三两五钱七分,滴珠银三钱一分五厘七毫,加课银三十三两三钱三分三厘三毫三丝三忽三微,俱解京助边。助饷银一两二钱六分,增饷银一十两,充军门小赏。经纪银一两八钱九分,系黄崎分司廪给支用。
  论曰:自富国之谋设,而煮海之利兴。三代而下,所以纾国用,佐军需者,咸取给焉。闽之壤,什五依山,什五襟海,非若江、淮、吴、楚之郊,舟帆所毕通,车毂所交集也。行盐之界。不过依山四郡止耳。地匪广输,贾无赢箧。时逢平世,市绝横征,则商固可执?GFABD而取余,官亦可持筹而收积。乃今增引加课,骈拇枝指,疐尾跋胡,得以锚铢,失以什伯。于是商日困,而榷日棼矣。昔唐刘晏上盐法轻重之宜。其后也,岁输六百万余,天下之赋,盐居其半。呜呼,晏之于唐,通商而裕国者也,今之为晏,瘠国而病商者也。

 食货志八

鱼 课

  国初立河泊所,榷渔利,遣校尉点视,以所点为额纳课米。其后渔户逃绝,米责里户,办纳不敷,乃有折征之令:每米一石,半纳本色五斗,折色五斗,输银二钱五分。编户犹称重困。至弘治七年,巡按御史吴一贯奏准,不分本折,并征银三钱五分。本府旧额,米七千三百八十二石八斗九升三勺三抄,共征银二千五百八十四两一分一厘六毫有奇。
  闽 县米九百七十七石九斗五合六勺,内无征二百九十八石五斗四升四合九勺九抄,实征六百七十九石三斗斗六升六勺一抄,该银二百三十七两七钱七分六厘二毫一丝三忽五微。闰年米一千一十六石八斗二升二合三勺,内无征三百九石六斗五升八合,实征七百七石一斗六升四合囗勺,该银二百十七两五钱七厘五毫五丝。
  侯官县米九百一石二斗五升八合,内无征三百一十石二斗七升五合;续增五十八石一斗,实征六百四十九石一斗,八升三合,该银二百二十七两二钱一分四厘五丝。闰年九百七十六石三斗六升三合五勺,内无征三百三十五石六斗一升六合九勺九抄,续增六十二石九斗四升一合六勺四抄七撮,实征米七百三石六斗八升八合一勺五抄七撮,该银二百四十六两二钱九分八毫五丝四忽九微五纤。
  长乐县米六百七十四石一斗,内无征一十六石九斗四升四合;续增一石五斗,实征六百五十八石六斗五升六合,该银二百三十两五钱二分九厘六毫。闰年六百九十五石二斗,无征一十七石四斗七升五合;续增一石六斗二升五合,实征六百七十九石三斗五升,该银二百三十七两七钱七分二厘五毫。
  连江县米八百八十八石一斗七升七合,内无征五十六石二斗五升七合,实征八百三十一石九斗二升,该银二百九十一两一钱七分二厘。闰年九百五十三石四斗三升一合,内无征六十石三斗九升,实征八百九十三石四升一合,该银三百一十二两五钱六分四厘三毫五丝五忽。
  罗源县米五百八十三石三斗九升一合,续增二石,实征五百八十五石三斗九升一合,该银二百四两八钱八分六厘八毫五丝。闰年六百八石九斗五升七合,续增二石一斗六升六勺八抄,实征六百一十一石一斗二升三合六勺六抄,该银二百一十三两八钱九分三厘三毫八丝一忽。
  古田县无。
  闽清县无。
  永福县无。
  福清县米三千二百九十八石一斗四升,续增七百三十九石五斗四升七合,实征四千三十七石六斗八升七合,该银一千四百一十二两一钱九分四毫五丝。闰年三千三百三十二石八斗二升八合八勺,续增八百七十七石七斗一升四勺四抄,实征四千二百一十石五斗四升九合二勺四抄,该银一千四百七十三两六钱九分二厘二毫三丝四忽。内闽侯、长乐、连江、福清五县,共拨银七百四十六两二钱七分,解府凑给官军俸钞;一千八百五十八两四钱九分九厘一毫六丝三忽五微,解布政司饷。闰年,闽侯、长乐、福清四县,共拨银七百四十六两二钱七分,解府凑给官军俸钞;一千九百八十五两四钱五分四厘二毫二丝四忽九微二纤,解布政司饷。
  按籍诸县,课多失额,独福清增其旧三之二。隆庆间,知县叶梦熊所稽核也。江海渔舟,多为豪门私役,岁暮时,往往剽掠,有司追捕,又依势家以免,郡人患之,谓宜皆籍于官,以补诸县失额,亦弭盗安民一大机也。林文恪旧志
  论曰:古者,土蛰发水,虞则讲罛罶,取名鱼登,而尝之寝庙,是川泽之实,官师之守,以享以祀,匪赋之常供也。自唐宋以来,无所考。至国初,始命点视捕鱼者,定其课。其后,渔户逃绝,课额具存,于是赔累及其里甲。夫当其时,贡不出于任土之征,税惟视其网罟之入,立法不臧,遂为弊政,泗渊之滥,将无同乎?较古泽梁无禁之世,迥乎邈矣。至于挽近,渔舟多役私门,雨夕辄剽行旅,间地有之,岂尽为然?嗟夫,城头白昼之狐,江上绿林之客,世未尝少也。何但扁舟作计,芦荻为家者哉?

 食货志九
  矿 冶

  课铁,为坑冶之贡。宋时,禁兴贩入海,后有诏许于两浙货卖。属邑产铁处有业作者,郡倅监之,而征其税。古田、六千五百七十四斤一两。闽清一千三百五十四斤二两。
  国朝悉罢官冶,原额所征,今岁运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斤,价银三百五十三两八钱三分五厘,水脚银三百四十七两六钱七分七厘。有闰年,增三千三十斤,价银三十两三钱,水脚银二十二两二钱一分。俱派福清县料银内解给,委官买办,送工部应用。
  铁 冶怀安有高务坑,古田有垅溪坑、郑洋场、游老坑、温洋场、锥湾场、莒溪坑、保东坑,连江有蒋洋、南北山坑,福清有东窑场、玉据场、南囗场、高远场、练山屿场,今并废。
  矿 从昔未有也。嘉靖年间一行之,以征求罔获,旋报罢。万历二十七年,燕山卫千户胡志伺上意,奏开闽矿,特驰中贵入闽产银矿地,遍行开采,旁及吾郡,所在扰害,总得不偿失也。近奉诏停止,民困稍苏其一云。银矿古田有五羊等场,永福有五龙等场,今并废。
  论曰:山冶之当罢也。汉时大夫、文学,详哉其言之矣!惟是矿祸最烈,亡命无赖,逋逃作奸,小则争掠,大则啸聚。盗之囮、寇之薮也。材记:今上壬辰,浙人王君锡奏开易州矿。旨下大司徒议。时材叨户垣,闻其交结夤缘,将必得请,遂偕马右谏邦良执奏,谓圣明在宥,奸人以利罔,不宜听,且易州邻虏,万一剽聚,持之急则北走胡,是兆祸也。疏入,上幡然,逐之,令勿潜住,别生奸。越数年,新建张学士位秉政轴,以为利出于天地所自,然可益国、无病民,采之便。上从其言,而毒流区宇矣。材曩侍交戟下,每见上睿智天纵,夐出千古,独辅之者非其人,率不能以道佐人主耳!今东南之力已竭,轮台之悔尚稽,谁生厉阶,至今为梗。呜呼!长国家而务财用,必自小人,讵弗信夫?

 

  商 税

  商税等课,宋时行征于门于市者,其目最繁。国朝洪武初,府置税课司,各县置局,令商货各三十税一,巡栏者收所税,以季终输于官。而民间田宅之交易,官给本工墨,令自填写,为印识以照之,亦收其税。永乐七年,以岁物盈缩,不尝遣官点视,按为定额。正统初,诏革税课司、局,钞不及三万贯者,有司兼领之。成、弘以后,屡有减省。嘉靖年,郡有倭患,抚院始增榷场,以充军饷。万历五年,巡抚庞尚鹏下令停革,后复旧,略去其甚者。至万历二十七年,燕山卫指挥冯纲奏加福建榷税,随驰中珰八闽,专主榷事。而吾郡一切税课,统属诸税监,而征税之官,亦皆税监差遣。骚扰侵剥,商贾嚣然,几至揭竿。后有司会议,为调停,定以税场有三:曰闽安关,曰竹岐关,曰税课司。而税课司之分属有二:曰黄田关,曰新港关。闽、竹督官,仍属有司议委,税课司则属本司大使,税监均不得与焉。其三处税额,本司通融酌计定数,督官每季终解府,转解税监,仍具批文,开载解监之数,申报布司。其解监有缺额者,府暂移官银凑解,俟完日申布司发补;溢额者,照数解司,候酌量充饷及解京济边之需。迄今遵为令甲云。
  闽县闽安关 税银每年约六千七十两。四季匀,闰月总算。春季银约一千七百五十八两,夏季银约一千五百四十四两,秋季银约一千四百八十五两,冬季银约一千二百八十三两。
  侯官竹崎关 税银每年约四千二百两。四季匀,闰年总算。春季银约一千三百五十两,夏季银约八百五十三两。秋季银约一千一百五十七两,冬季银约八百五十两。
  税课司 税银每年约一千三百三十两。四季匀,闰月总算。春季银约二百八十二两,夏季银约二百二十一两,秋季银约四百二十五两,冬季银约四百零。以上三项共计约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HT]福州府属又征解布政司预备凑给兵饷及有余报部济边税银共七百两。内:
  闽 县 酒、渡税银一百一十二两。
  侯官县 酒税银二十六两八钱。
  长乐县 酒、渡税银七十九两五钱
  福清县 酒、船税银一百八十四两八钱,
  连江县 酒、船、渡税银四十六两八钱,
  古田县 酒、詅税银一百三十二两一钱。
  罗源县 酒、糖、靛税银九十三两一钱。
  闽清县 酒税银一十七两四钱。
  永福县 酒税银七两五钱。
  福清县海坛山 田税,旧志载六百五十六两六钱有奇,今该县节次奉文加增,共额年征银二千五十六两五钱五分七厘八毫。
  论曰:关市之征,非古也。征商于贱夫,本以抑末耳!乃取而佐国,末之谓何?闽壤僻在海隅,四方商贾之所罕集,计其税入,不过大都之一。曩尝用以济军兴,旋而罢,又旋而复。今榷车专遣,则国而与民市矣。利归于豺虎,怨丛于国家。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乎?昔汉之武帝,海内虚耗,算及舟车。杨雄以为运府库之财,填庐山之壑,而不侮耳!若德宗在唐,琼林、大盈、裒聚左右,则老氏之所谓为大盗积者也。呜呼!天下之财,岂有积而不散者乎?顾视其所以散者何如耳?《传》曰:“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有国家者,鉴于汉唐,足以戒矣!

 食货志十
  邮 传

  驿传,古候人,主送往迎来者也。郡当孔道之冲,置驿七,递运所三,马驴夫力,供帐廪给,各有差等。其宦于兹土,则院道之巡省,郡邑之往来者也,盖无虞不给矣。至于乡缙绅之敡历外藩,荐登京国,或奉勘合,或执验符,县次续食,资其舆马,俾宾至如归,总不过八郡止耳,非若他邦之冠盖交错而游也。正、嘉之世,夫甲馆夫,以民户之多苗者,需次应役。仆从横勒,驿棍刁侵,民费不赀,赔累什伯,折骸易子,闾里萧然。嘉靖十三年,知府胡有恒目击困弊,以官当请,每米一石征银二钱,给驿递支应,民如出汤火而就衽席,歌吹称便。季年倭变,始置开府,羽书旁午,站银屡增。万历初,行条鞭法,又裁乘传之滥冒者。通郡每石征银二钱二分二厘八毫二丝三微六纤,计二万三百二十四两七钱三分八厘八毫。各县有通解者,有酌量存县备用者,其数不一。
  闽 县共银三千一百三十六两八钱七分六毫,俱解府给驿。
  侯官县共银五十四两一钱四分,俱解府给驿。
  长乐县共银一千七百一两三钱七分四毫:解府给驿一千六百二十一两三钱七分四毫,存县八十两。
  连江县共银一千九百八十两二钱四分五厘一毫:解府给驿一千八百一十二两二钱四分五厘一毫,存县一百六十八两。
  罗源县共银八百六十两四钱七分六厘八毫:解府给驿七百两四钱九分二厘八毫,存县一百五十九两九钱八分四厘。
  古田县共银二千六百六十两三钱八分八厘五毫:解府给驿二千五百六十两三钱八分八厘五毫,存县一百两。
  闽清县共银一千三百五十一两一钱一分一厘八毫,解府给驿。
  永福县共银八百五两七钱一分,解府给驿。
  福清县共银二千八百二十四两四钱二分二厘六毫:解府给驿二千七百四十四钱二分二厘六毫,存县八十两。
  按:邮政弊极矣。始谓逋负多,官无可发,弊在下。乃令催科严而输入早,驿亦告匮,则官之留难,弊不在下矣。曩刘公尧诲抚闽,亟欲复官当法。时郡守陈公楠持之力,格不得行。向征陈公,民得措手足哉?比陈公去,驿官假贷佐供,费甚至数百金,而不以锱铢给其人,计无复之,遂经沟渎。呜呼!白昼不见人,此与刘公何异?然视奉化陈公,可愧死矣。然则,邮政如之何?亦曰:“县有速解郡,无滞支而已。”
  论曰:《诗·大东》,盖刺赋役不均也。周大夫告病,其托为妇人之言者欤!是故临食而叹,念君子之行役,顾周道而潸然也。其卒章也,归之天而无所怨尤焉,是诗人之厚也。夫以成周之时,而犹不均若此,岂其政然邪?抑地使之然邪?窃谓不惟列国,郡亦有之。吾福山海之利,曾不及漳、泉、延、建,而为八闽都会,节使监司咸集焉。顷又将臣建牙,远夷舣舶,奔走供亿,固皆吾福之力也。役则甚烦,民亦劳止矣。《诗》云:“不懈于位,民之攸暨。”言在位者,当为民所依而息也。则夫均之于彼,而节之于此,诚不能无厚望焉。林文恪旧志。

食货志十一
  恤 政

  鳏寡孤独,皆世之穷民而无告者也。国家保惠元元,政多周恤,仁之至也。仁先于斯四者,则匹夫匹妇,罔有不被其泽者矣。兹详志之,即前代者,亦并存焉。
  [HT]闽 县
  宋居养院安济坊馆前街发政坊内。元符元年置。以处民之穷而不能自存者,月以丐者赡米之半给之。
  元义冢二所一在东门外旧同庆寺基,一在南门外吉祥寺废地,泰定四年置。
  [HT]国朝养济院在法海寺前。洪武间设。以处老弱废疾及孤独不能自存者,月有米,岁有衣,病则给药,死则斥官地葬之。正德六年,巡按御史贺泰令有司外建官厅,内四周为屋。十三年,巡按御史周囗又建养济院一于东门外易俗里官窑厂,为屋三十七间,以处恶疾,民间称便,后又并入城内,郡人苦之。
  城东丛冢在东门外易俗里金鸡山。弘治间,知府蒋囗因旧有漏泽园,遂易其名。
  城南丛冢在南门外嘉崇里吉祥洋上,二丛冢俱元之义冢丘也。国朝成化十七年,知府唐珣因更辟之,揭以今名。郡城以横山为第一案,仓前山为第二案,高盖山为第三案。今横山旁为义冢,仓前山掘为盐仓,而高盖山近为豪家占夺,其冢累累,凿地脉甚矣,形家云:不利封植而培护之,非守土,曷冀哉?”
  侯官县
  元养济院五所在乌石、文儒坊、北禅、三合、社坛,俱府城西南隅。
  义冢三所一在文林坑,宋时建。一在湖边兴福庵后,泰定四年建。俱草市都。一在一都高安山。
  国朝养济院
  城西丛冢府城西草市都文林坑,即元义冢址也。国朝洪武间创于贵安山。正统末,镇守尚书薛希琏以其逼临官道,乃徙于灌洋坑。成化间,知府唐珣复建今所,仍辟而大之。
  旧怀安县
  国朝养济院右二坊太平桥边,洪武间置。今县并侯官,而院未废。
  城北丛冢府城北门外太平里旧闽山院废地也。县旧有义冢,在太平山,宋绍兴间,郡令芙蓉寺僧营建,男左女右,各四穴,广二丈二尺,深二丈,以待不能葬者。乾道六年,监簿黄启宗又为三坟于其东。永乐中,圯于洪水。成化十七年,知府唐珣更建今所。
  古田县
  元惠民药局县治北。
  国朝养济院旧在县治北之后林,洪武八年置。弘治初,知县屠容改创于十二都彭洋。
  义冢县治西北伏龙冈。初在县治北二里许,宋县令吕晋夫建。后县令刘元亮移于今所。
  闽清县
  国朝养济院城隍庙右。
  义冢县治东南,成化十八年,知县王漟立。
  长乐县
  国朝养济院县治西龙津坊。
  义冢郑山,距县十五里。
  漏泽园县西南隅。弘治十三年,因旱灾,部檄郡县建置。知县王涣得官地一所,广二亩,仍买其旁园三亩五分囗之,周园八十六丈。
  连江县
  元义冢二所一在观音塔边,一在兑峰庙边。
  国朝惠民药局宣化桥南左偏。成化十九年,知县凌玉玑改建。
  养济院天王寺前。
  义冢三所一在清河观音塔西,一在钦平上里北禅寺侧,俱县西;一在县南新安里西泉山。
  罗源县
  元义冢三所一在圣水寺,一在四明山,一在铁障山。
  国朝养济院城西门外。
  义冢三所俱安金里。一在铁障山下,宋元符二年,北溪张尉创;一在莲花峰下圣水寺侧,宋宝庆间,环溪陈显伯创;一在四明山下,元双石桥黄咳创。
  永福县
  国朝养济院县治西。元时建于县东五里,洪武十四年移置今所。
  义冢县东五里。梁知郡山前,宋县令蔡囗建,元及国朝皆因之。
  福清县
  元养济院州西隅北溪。旧在州北门,大德四年,知州毋逢辰移今所。
  国朝养济院县西隅后。洪武间建,成化十九年,知县庞王从重建。
  义冢县北隅弥陀寺后山,宋宪使李迪舍立。

 食货志十二
物产

  物产之目十有四,曰谷、曰蔬、曰果、曰木、曰竹、曰药、曰花、曰草、曰羽、曰毛、曰麟、曰介、曰虫、曰货。
  谷之属
  稻大都二种:曰粳、曰秫。名品甚多,志其大者,春种夏熟曰早稻,秋种冬熟曰晚稻,其岁一熟者曰大冬,又有各种曰旱占,山田可种,附郭则少,曰天降来。从霜降后熟曰薰提,曰黄芒;与早稻同熟曰占城;与晚稻同熟曰稐;早稻既获后苗始蕃亦与晚稻同熟曰土稐,多出洲田;其岁再熟者又有曰金洲,曰白香林(又名糯),与早稻同熟者曰早秫,与晚稻同熟者曰晚秫,与大冬同熟者曰大冬秫。
  稷旧志曰粟,有黄、白二种,种者甚少。
  護与黍米相似而粒大。
  胡 麻名巨胜。作角八稜,色紫黑者,名胡麻;两头尖锐,作角七稜,色纯赤者,名巨胜。见《本草》,出胡地大宛。
  麦大麦、小麦、荞麦。
  豆有黑、绿、紫、白、红、黄数种。又有豌豆、江豆、羊角豆、虎爪豆、扁豆、蚕豆、刀豆、蟹眼豆、蛾眉豆。
  白油麻味甘,生则气寒,炒则气热,夏种秋收。
  蔬之属
  菘与芜菁相类,茎短,叶润厚而肥者则菘。
  芥有青、紫、白三种。又有南芥、花芥、石芥。
  芥 蓝叶如蓝而厚,味美。
  白 菜本出北地。
  油 菜子可榨油。
  葫 菔俗名菜头。
  莼叶似凫葵,浮水上,花黄白,子紫色,茎细如钗股,名紫莼,味甘。
  胡萝匐黄色。
  凫 葵即荇菜。
  蕹 菜旧名武菜。蔓生花白,能解野葛毒。张司空云:“魏文帝啖野葛至一尺,应是先食此菜也。”《遁斋闲览》又云:“菜本生东夷,人用甕其种归,故以为名。”
  莴 苣俗名倭笋。
  水 芹生地泽中,有两种:获芹、赤芹。
  蔓 菁
  菠 薐本出颇薐国,俗讹颇为菠。
  苦 荬
  莙 荙茎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东风菜叶长茎紫,先春而生,故名。
  茄有数种:紫茄、重茄、清水茄、白茄。
  苋有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马苋、五色苋。
  胡 荽即园荽,或谓之香荽。
  同 蒿令人气滞,不可多食。
  蕨《尔雅》曰:“蕨,鳖也。”郭璞注:“初生者可菹。”
  薑
  葱有数种:山葱、胡葱、长生葱、香葱。
  韭岁可三四割,其根不伤。
  薤似韭而叶阔,多白无实,味荤辛。
  蒜大者曰胡蒜。
  木 耳
  香 蕈一名椹,着朽木中生,色黑味佳。
  菌俗谓之菇,有红菇,蕈菇,性热,冬月生。
  瓜有冬瓜、西瓜、越瓜、金瓜、黄瓜、菜瓜。
  瓠长而瘦上曰瓠,短茎大腹曰匏。
  石花菜生山石间,性寒,暑月成冻。
  海 藻叶大,生深海底。《尔雅》云:“水草也”。
  紫 菜附石生海上,色本青,取干则紫。
  鹿角菜生海中,能解面热。
  苔 菜海苔也,色绿。
  芋
  薯 蓣俗名生药。又一种根皮近黄,大者可重斤余,俗呼为薯。
  番 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教民种树,以当谷食,足果其腹,荒不为灾。
  果之属
  荔 枝树高二三丈许,大可合抱,四时不凋,叶类冬青,花似木犀,性畏高寒。郡西北境皆不可种。连江之南,虽有植者,其熟差晚,过北岭始大盛。闽产比南海、巴蜀尤殊绝焉。蔡襄谱为果品第一,其品目最多。已见于蔡谱者:曰虎皮,红色绝大,绕腹有青纹,类虎斑;曰牛心,长二寸余,皮厚,肉涩;曰玳瑁,红有黑点,如玳瑁斑;曰江家绿,皮绿刺红,大如鸡子;曰绿核,色丹而小,他种皆紫核,此独以绿见异;曰圆丁香,他种蒂大下锐,此独体圆与味俱胜;曰硫黄,色黄、刺微红;曰米柿,色如柿红而扁大;曰蒲萄,穗一朵至一二百,附枝而生;曰蚶壳,壳为深渠,如瓦屋;曰小丁香,核如小丁香,俗谓之羮核;曰大丁香,壳厚色紫,肉多而微涩,曰双髻,小红,每孕皆并蒂骈首;曰真珠,肉圆白如珠;曰十八娘,色深红而细长,以少女比之,俗谓闽王有女第十八,好啖此品,因而得名;曰将军红,五代间,有为此官者种之,后人因以其官名;曰钗头,颗红而小;曰粉红,荔枝多深红,而此独色浅,如敷米粉之状。以上皆佳品也。曰中元红,荔将绝才熟,以晚重于时;曰火山,核大而味酸,四月先熟。以上皆中品也。更有蔡谱所未详者,其最佳曰一品红,荔中极品,故名;曰状元红,颗极大,味清甘,亦荔中第一;曰桂林,皮粗厚,大如鸡子,味甘;曰中冠,体圆核小,皮光味清,大不如桂林,成熟时香闻数里,凤冈所产为最;曰金钟,形如钟,皮略粗厚,色如硃砂,味甘,大类桂林,俱以六月熟;曰胜画,皮厚刺尖,味甘肉丰,大如桂林,七月熟,出长乐县六都者为最;曰鸡引子,朵数十枚,大小错出,其大者核小,小者无核,七月熟,树在城门山宋侍郎郑公湜墓前;曰凤池超,实圆味甘,出尚干乡故御史林公钺家。其次佳曰駞蹄,长大而甘柔;曰金樱,上锐下方,色深黄;曰栗玉,似金?GFABE而圆,刺尖,有金线界其中;曰矿玉,皮粗厚,味甘浓;曰红绣鞋,实小而尖,形如角黍,核如丁香,味极甘美;曰龙牙,色红,长二寸许,上下俱方;曰天柱,以树极高大,故名;曰满林香,皮微黄,味甘香倍于众品;曰鹅卵,皮光无刺,色红;曰蜜丸,味甘厚肉,俗呼肉丸;曰白蜜,皮粉红,甘如蜜;曰鸡肝,实扁,味甘,色红,无核。以上熟俱以六月。其中品曰馒头,皮粗厚,味甘,大如馒头;曰磨盘,大如鸡子,近蒂处甚平;曰马先白,其熟最早,味不甚甘;曰松柏蕾,皮厚而粗,味涩,大如松子;曰将军帽,实如松蕾,皮厚,肉涩;曰醋瓮,色微黄,味酸。更有异品曰绿珠,或名结绿,俗呼为绿荔枝,实如山榛,无核,味最清,至熟时实与叶无辨,惟凤冈有之;曰星球红,枝条生叶,叶比他种差厚,色红而不绛,蒂根于脐脱者,如爪扁者,如圆橘者,如鸡子颀者,如皂荚,殊形诡状,核皆如丁香,亦有无核者,食之甘脆有韵,夺其枝而植者,竟莫能逮焉,出灵岫里,今永庆里亦有之。又有山荔枝数种,曰胜江萍,皮光,味甘,或呼为胜江陈、净江瓶,俱此种;曰鹊卵,皮薄,实圆,斑如鹊卵,味微酸,七月熟,此山枝中之佳品也。曰牛胆,颗极大,一握仅三四枚,出水西桐坑,此山枝中之异品也。曰山中冠,实大而圆,荔将尽时始熟,味微酸涩;曰山金钟,实大微长;曰中秋绿,色绿味微酸,熟最后。此山枝中之中品也。宋曾巩吟荔枝诗:“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千门万户谁曾得?只有昭阳第一人。”“绛壳囊收白灵团,未曾封植向长安。昭阳殿里才闻得,已道佳人不耐寒。”李纲《寓报国寺食荔枝》诗:“堆盘盛喜珠玑满,绕齿乍惊冰雪香。病酒相如正消渴,不妨时擘绛纱囊。”
  柑有酥柑、佛头柑、脂柑、里尾柑。
  龙 眼俗呼圆眼,一名益智。树似荔枝,而叶微小,凌冬不凋。七八月熟,壳黄褐色,圆如弹,肉白而甘。昔左思赋云:“旁挺龙目,侧生荔枝。”盖称双美云。
  橄 榄木端直而高,秋实。先苦后甘,脆美者曰碧玉。又一种曰丁香,极小而隽永。或云移种异土则化为别物,如橘化为枳之类。按宋张世南《游宦纪闻》曰:“家中尝手植闽中橄榄核于小圃,伺其萌茁。岁而树壮,畏霜,覆以屋。又三岁,高二丈许,始实。初如绿豆,凡两月渐大,有堕地者,视之,木槵子也。皮可洗衣,功不让皂角。核则以为念珠者。地土风气之能移物性如是耶。”世南,鄱阳人。
  橙有佛头橙、蜜橙、青橙、雏橙、栾橙、香绵橙。
  橘有镜橘、酒橘、四时橘、剪橘、猴橘、洞庭橘、连江橘、里尾橘、漳橘(原出漳州)、金橘(实小)。
  柚亦名香柑,树高二三丈,实黄大(金黄色),皮厚肉白,味甘酸。又一种肉红而味甘。
  香 橼大者长尺余,黄色,皮厚而香。一种如人指,名佛手柑。
  桃有梅桃、金桃、银合桃、七月桃、十月桃、白蜜桃、矮桃、苦桃。
  李有白李、胭脂李、琥珀李、夫人李、真珠李、鹅黄李。
  梨有鹅梨、轻消梨、拒霜梨、水梨、赤梨、紫梨、煤梨,其糜者谓之绵梨,更有别名曰青皮蔗,六月雪。
  杏圆者名金杏,扁而青黄者名木杏。
  梅有酥梅、桃梅、李梅、杏梅、饭梅、徭梅(形大如鸡子)。
  杨 梅木似荔支,叶开阴厚,其实生青熟红,无皮壳。
  枇 杷一名卢橘,四时不凋。
  银 杏一名鸭脚,又名公孙树。
  甘 蔗有二种,赤者曰昆仑蔗,白者曰获蔗,汁可为沙糖。其长者可八九尺,俗呼为杖蔗,宋孝武送亲“武蔗百挺”是也。
  栗外刺如猬,熟则甚发,山邑多产。
  蕉俗呼为芭蕉。有象牙蕉,树高丈余,实大;佛指蕉,树高五六尺,实差小;美人蕉,红花无实。又一种无花实,苗可织为布。又有番蕉。
  榛似栗而小。
  枣有黄白二色,方者名骰子,尖长者名龙牙,脆而甘者名面枣。
  葡 萄有青紫二色,闽产多青者。
  椎似榛而小,荒年特蕃。
  莲红白二种。荷为芙蕖,花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其实莲,其根藕。
  芡 艹实俗名鸡头莲。先实后花,昼合而宵炕。
  芰菱也。其花亦昼合宵炕,随月转移。
  樱 桃四月熟,深红者为朱樱,黄晶者为蜡樱。
  木 瓜状如柰,花红,实如小瓜,《尔雅》所谓楙木是也。
  土 瓜一名新萝葛。藤似葛,根大如盂,色青白,味甘。
  石 榴有红赤二色,近亦有白色,佳者俗呼为玉榴。
  柿有花柿、卵柿、乌柿、朱柿。
  林 檎一名来禽,又名花红,有甘、酢二种。
  柰似林檎而青小,花白味苦。
  胡 桃本出羗胡。
  杨 桃色青黄,核如枣核,实有五瓣。
  茨 菇俗名苏。
  王坛子相传越王祭坛边有,因名。形如弹丸,俗名黄弹。
  菩提果花如冠蕤,叶似冬青,实似枇杷而大,味清甘而香。自西域来,故名菩提。
  凫 茨一名荸荠。
  金 斗实红,叶似橄榄而长。
  苹 婆似林擒而大,本北地种,今郡间有之。
  无花果其树繁阴,实黄如栗。
  余 甘《海物异名记》:庵摩勒。果圆莹如珠,食之余味始甘,出福清。
  山核桃木高数丈,叶如梧桐。《三辅黄图》谓之万岁子。
  木之属
  榕其大数围,凌冬不凋,虽结驷可芘。郡城独蕃,故名榕城。至剑州界则无。旧志作槦,以其拥肿不中绳墨,故名。然以其荫覆宽广,宜从榕为是。宋庆历中王逵诗云:“清阴随日远,翠影共烟浮。避暑疑无夏,当风别得秋。”
  松
  柏
  槐
  樟树大气辛,汁可为脑,木堪为舟。
  桐有四种:青桐,皮叶俱青而无子;梧桐,皮白而有子;白桐,有花与子,一名倚桐;岗桐,似白桐,惟无子,可为琴瑟。
  相 思本坚有文,堪作器用。左思《三都赋》所云“相思之树”此也。
  欓不高大,枝有刺,子似茱萸而香,味香辛如椒,杀腥物。
  椒本有刺,子朵生而热,味辛。生蜀都者曰蜀椒,西戎者曰胡椒,本土者则曰土椒。
  桧柏叶松身。
  金 荆木坚有文。
  黄 杨叶细皮薄,岁长三寸,至闰年则缩一寸。东坡诗“惟有黄杨厄闰年”,此也。木坚实,可为器用。
  槚《尔雅》曰:“苦茶也。”注云“似栀子。”
  黄 蘗木、枝、叶与石榴无辨,皮黄。子赤如枸杞子,两头尖。枝可剉以染黄。生于山石之间。其味绝苦。
  木 槵叶如橄榄而小,实可以洗衣,子可贯为数珠,《佛经》云“贯木槵木一百八个”是也。
  樸叶如加条,差其皮粗,故名。
  椿叶似橄榄,芽香可啖。
  柟材堪栋梁,根生瘤。左思《吴都赋》所云“楠榴之木”,此也。
  楮皮有斑花,其皮可以为布,亦可捣以为纸,实为杨梅。
  楝树有雌雄,雄者根赤无子,雌者根白有子。
  柳有垂柳、御柳、烟柳。
  樗木形,干类椿,大而无用。庄子所云“匠者不顾”是也。
  梓似桐而叶小,花紫。陆机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者,生子者。”
  橡高可二三丈,三四月开花,八九月结实,名皂斗,其实可以染皂。《尔雅》云:“栎其实梂。”郭璞云:“梂,盛实之房,其实橡也。”
  桄 榔木似椶榈,有节,叶亦如之,外坚中虚。
  石 楠叶如批杷,有刺,凌冬不凋。植庭宇间,阴翳可爱。其木坚硬,可为斧柯。
  柽《尔雅·疏》曰:“柽一曰西河柳。”郭璞云:“今河旁赤茎,小杨也。”陆机云:“皮赤如绛,一名雨师,枝叶似杉。”
    ?GFABC杀楚词注:“即茱萸也。”
  桕叶红如枫,实有脂,可为烛。
  枫似白杨,叶圆而岐,有三角,二月花,色白,取其脂可以为香。
  杉叶如刺,干劲直,大者合抱,可申栋梁。
  桑与柘为二种,皆可以蚕。
  槠郭璞云:“此木似柞,子可食,为柱不腐。”
  椶 榈亦曰栟榈。高一二丈,旁舞枝条,叶尺余,中包如鱼子,鹅黄色,其棕可为绳。
  白 牙最白,可为器玩。
  水 杨叶圆而润,枝条短硬,多生水岸。
  皂 荚有雌雄。雄者不实,凿木干方寸,以雌木填之乃实。
  青 刚叶似石楠,木纹如黄杨,堪作鞍轿。
  冬 青一名万年枝。谢眺诗云:“风动万年枝。”
  金刚藤
  香 藤
  吉兆藤《三山志》作吉钓滕,亦名乌理滕。色紫,老者可贴双陆局,道家呼其降为降真香。
  王孙藤
  竹之属
  慈 竹丛生。任昉所谓“子母竹”,生不离本。
  斑 竹《三山志》名为研竹。
  鹤膝竹似灵寿,不须斫削,自合杖制。
  箭 竹可为箭干。
  苦 竹筍味甚苦。又有苦伏竹。
  澹 竹肉薄,节间有粉,可烧竹沥。
  石 竹节疏而平,可为器用。
  麻 竹即猫竹。
  江南竹粗大而坚直。
  秋 竹甚小,以为篾用。
  虫 竹丛生如芦,每节生虫。
  豁 竹节长细,可为笛。筍味最美,一作奯竹。
  筋 竹内厚而窍小,可为弓弩材。
  含朵竹
  凤尾竹
  紫 竹可截为管。
  方 竹寿山、方广岩俱有之。
  人面竹其节一俯一仰,如人面然。
  观音竹
  棕 竹
  绵 竹
  水 竹植石盂中,可为玩。
  黄金间碧玉竹一黄一青,横竖相间。山中多有之,高湖产者绝巨。
  药之属
  地 黄
  牛 膝
  薏 苡
  黄 精
  细 辛
  茯 苓
  石 韦
  茴 香
  香 茅
  香 薷性堪辟暑。
  茱 萸
  半 夏
  石 蚕
  前 胡
  栝 楼
  石 益
  薄 荷
  泽 兰俗名千里吉。
  小 青三月生花。
  庵 艹闾状如万艾,可辟蛇。
  木 通
  木 贼
  蒴 藿
  艾
  苍 耳
  商 陆
  荆 介
  羊 蹄
  枸 杞
  香 麻
  紫 苏
  石 垂三月有花,四月采,治蛊毒。
  感 藤如鸡卵大,汁甘美如蜜。生研傅蛇虫咬疮。一名甘藤。
  瓜 蒌
  天门冬
  麦门冬
  决明子
  土红花叶上青下白,根如葛头。
  使君子
  何首乌春生苗,叶叶相对,根大如拳,雄赤而雌白。
  天南星
  蓖麻子
  牵牛子
  车前子
  独脚仙叶圆,上青下紫,脚长三四寸。
  赤孙施叶如浮萍,《离骚》云“资绿葹”。
  紫金牛叶如茶,上绿下紫,实圆,红如丹朱。
  盐麸子
  桑螵蛸螳螂子也,附桑枝者佳。
  桑寄生
  复盆子
  石菖蒲
  建水草枝叶似桑。
  香附子
  琼田草春生苗叶,无花。
  益母草
  鸡樱草叶如红花而有刺,青色。
  山茱萸
  金樱子
  白蘘荷叶似甘蔗,根似姜牙,能解虫毒,亦云辟蛇。
  海螵蛸墨鱼板。
  丁公藤
  千金藤
  紫金藤春初草生,叶青色。
  含羞藤
  石南藤
  五叶藤
  蒲公英
  花之属
  末 丽俗名茉莉。色同琼莹,气掩兰芳,盛夏香尤酷烈,闻数步之外。汴京谓南土诸花之最者。一种红色,曰红末丽。
  芍 药所产与牡丹同。
  素 馨蔓生,白色,露衤邑愈香。一种黄者,无香。宋蔡襄诗:“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团圆末丽丛,毓香异中折。”
  玫 瑰似蔷薇,而香甚酷烈。
  牡 丹郡旧无之,然考宋庆历间,罗源林迥隐居南华洞,有出山遇慈恩长老献牡丹诗云:“春晚花王在处稀,山中还信正芳菲”,则有此种亦已久,第不甚蕃矣。熙宁间,程大卿师孟咏福州诗“芍药牡丹难种处”可知旧时所稀也。
  辛 夷俗名木笔。
  山 丹花有紫、白二种,又一种名金沙,而香不及红色。二蒂百余蕊,如绛罗囊。林迥诗:“叶剪青油药渥丹,春风随种出栏干。碧桃黄菊凋零后,难伴长松到岁寒。”
  长 春四时有花,类粉团儿。林迥诗:“洞门深不放春归,客到寻芳莫问时。迟日暖风冰与雪,照人红艳一枝垂。”
  半丈红花如御带而差大,一名棠棣。
  真 珠有单叶、百叶二种。许将诗:“蔌蔌圆英滴粉红,肯随桃李媚韶光。金刀不到春风外,草密林深只自芳。”
  滚绣球花白,圆如球。
  酴 醿花白而香,春时极盛。又有檀心而紫者尤香。叶梦得诗:“东风吹麝入铅华,未肯随风到谢家。夜半粉香和露泣,定应和月怨梨花。”
  海 棠色红。又有垂丝海棠,色淡红。
  蔷 薇枝干有刺,花红紫色,盛开如锦。亦有黄蔷薇,如棠棣,金色。有淡黄蔷薇,鹅黄色。
  越 橘花如瑞香而白,叶干如黄杨,实如朱樱。
  斗雪红如玫瑰,而香色次之。四时常芳,亦名胜香。
  阇 提花皙白而香,如素馨,盖岩桂之流品也,仙书曰阇提花香,一名驼蹄。
  玉 簪质素而香,形如玉簪,亦名白鹤,一种名紫簪
  剪金红叶分数歧,如剪刀之状。
  度年红干高,花历冬春不变。
  含 笑白色,花半开,香甚。
  凌 霄藤蔓附大木而生,其花红赤,夏盛。
  百 合茎特生而直上,亦名倒仙,花白。一种斑红,谓之川百合。
  葵花有白、黄、紫数色,大者名杖葵,小者名锦葵。
  紫 荆木似林檎,花浮紫可爱。
  蜀 葵出戎蜀,《尔雅》所谓菺戎。
  玉蝴蝶色白如琼花,垂枝相对。又有八蝶簇一心,谓之聚八仙。
  佛 桑有五色,其纯白而英间无紫点者,名为舜英,浅黄者俗名金木兰。
  鸡 冠有紫、白二种,亦有一本兼红白二色者。
  木 槿朝开暮落,俗名奔篱。
  山 茶深红白,冬盛开。
  宝珠茶有红、白二色,枝干稍细于山茶,而花胜之。
  蜀 茶种出滇蜀,花如盘,最艳丽者。又一种曰大理茶。
  菊品色不一。《遁斋闲览》云:“南方花发较北地常先一月,独菊花开最迟。菊性宜冷也。惟一种深黄色,名滴滴金。六月间又有番菊。”
  钱 茶有红、白二色,其形如钱。
  御 仙即丽春,似罂粟而小。
  金 钱深红色,叶长厚。
  罂 粟花旧只红、白二种,近有五色。九月布子,春深乃生,实如小罂,子若细粟。
  木芙蓉一名拒霜,有红、白二色。一种朝开纯白,午后则渐红如醉,谓之醉芙蓉。
  桂有丹、黄、白三色。一种木纹如犀,名木犀。四时开者曰月桂。
  金 凤状如飞凤,有红、白、紫数色,叶可染指。
  鹰 爪藤生花,木锐似鹰爪。
  马 缨叶朝开夜合,花红似马缨。
  玉 屑藤生花,状如碎玉。
  凤 尾有二种。大者花白蕊黄,穗生长仅尺,若凤尾。一种花疏而香胜,亦名千里香,可辟蠹。
  玉笼松藤生花,微红而圆。一种醉杨妃,花相类,叶尖。
  宝 相藤生花,类长春。
  紫 薇又名百日红。
  檐 蔔一名栀子,花六出。有千叶者呼玉楼春。
  杜 鹃一名踯躅。
  萱一名鹿葱,草之可忘忧者,又曰宜男。
  夹竹桃一名半年红,叶似竹,花似桃。
  夜 合又名合欢。稽康云“合欢蠲忿”是也。
  兰一干一花曰兰,一干数花曰蕙。闽蕙种最多,有茎紫、白二种。兰囗囗囗囗梦良金边鱼,在在有之,皆蕙类也,吴越人呼为建兰。又有珠兰,花白,结绿珠;吉祥兰,花紫,皆异种也。
  梅有红梅、蜡梅、百叶梅、似萼梅。
  赛 兰色黄,蔓生,四五月开,香胜兰花。
  水 仙俗名金盏银台。
  扁 竹其根射干。
  紫罗伞
  滴露金叶露滴地而生。
  锦 竹一名石竹。
  剪春萝
  迎 春一名雀儿。
  红豆蔻
  金 灯花光艳如灯,俗呼天荷。
  玉 带
  美人蕉其花四时皆开,深红照眼,经月不谢。
  海石榴
  蕾 芣蔓生,有红、白二色。
  刺 桐花色深红。
  指 甲蜜色清香,置发中久而益馥,叶可染甲。
  雪 球花白,状如绣球。
  粉 团似雪球而小。
  洛阳红
  风 兰寄生高树,根不洒土。妊妇难产者,悬之可以催生。
  玉楼春花白色,似山栀而小。
  鹤 兰花白色,两翅,一通尾,稍黑,如鹤焉。
  瑞 香有紫、白二种。
  秋海棠闽产,开花在五六月间。
  玉 兰
  岁 兰一干十四五花,除夕始开,月余不落。
  草之属
  苹
  萍
  芦
  菅
  蓼
  茭初生筍可食。
  豨 莶青色,苗叶似紫苏,白花。州人呼其叶为大囗草。
  马 蓝叶类苦荬菜,土人连采之,即《尔雅》所谓箴马蓝是也,能治鱼毒。
  石 龙丛生,俗名龙须草,今人以为蓆。
  紫 背叶皆紫,无花,解蛇毒。
  灯 心囗地丛生,茎圆,囗长直可燃灯,故名,人以为囗。
  鸡 肠一名蘩蒌,叶似荇菜而小,其茎梗作蔓,断之有绿缕,细而中虚,似鸡肠,故名。
  鳢 肠即莲子草也。一种叶似柳而囗泽,茎似马齿苋,花细囗色,其实如小莲房。一种苗梗似莲花而黄色,实亦黄而圆,可止血,曰断血草。
  蒲生陂湖中,细者可食。
  雁来红绝似荇菜,五色相间,闻雁则盛,故名。浙人呼汉宫秋。
  佛 甲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苋,细小而长。
  仙人掌石壁上贴生,如人掌,治痔泻血。
  莣似茅,可以为绳索、履屦。
  蒉生有三棱,《尔雅》谓之望江,江生者为淡蒉,近海者为咸蒉,土人以为缆,为蓆,为屦。
  虎 杖似红草而大,有细刺,可以染赤,煎为饮,色如琥珀。
  戒 火
  独 扫《尔雅》曰:“马帚独生一株,形如帚”。
  吉 祥
  鱼 腥产水中,腥气逼人,煎浴可以疗痔。
  鼠 麯
  虎 耳
  兔 耳
  马 鞭
  龙 舌
  淡 酸
  接 骨
  断 肠蔓生野中,叶大如浮雷,食之能杀人。
  旱 莲
  遍地锦
  钱 蒲色青,柔嫩,其根盘结如钱。
  莽 草
  剪刀草叶如剪刀,苗甚软嫩,色深青绿,每丛十余茎,内一茎分枝开小。
  羽之属
  翡 翠雄赤曰翡,雌青曰翠,其小者谓之翠碧。《埤雅》云:“鹬也,善捕鱼。”俗又呼为鱼狗。
  雉
  鹳
  鸬 鹚
  鹄
  雁
  鹅
  鸥
  鸭
  水 凫
  鹤
  锦 鸡
  鶺 鸰
  燕
  属 玉溪禽似鹜而黑色。
  鵁 鶄
  鸂 鶒
  鸳 鸯
  鹭 鸶
  鹙 鸽
  驾 鹅
  鹈 鹕颔下胡大如囊,能盛水贮鱼而食之,其膏可莹剑。
  鸠
  莺一名黄鹂,又名仓庚。
  白 鹇
  鸡
  山 鸡
  孤 鸡一名孤恶,旧志曰鶗鴂。
  竹 鸡其声自呼为“泥滑滑”,白蚁闻之,盖化为水,亦名越鸟。《文选》曰“越鸟巢南枝”谓此。
  鹧 鸪
  喜 鹊
  鹢
  信 鸟类雀而小,能为百禽声。
  鹣 鹣比翼乌,似凫,青赤色。
  练 鹊
  乌
  慈 鸦
  鹪 鹩一名巧妇,能以丝缝叶为巢,方言为扛鼓。
  鹘
  海 鹘似鸱,攫鱼而食。
  鹰
  鹯
  鸢
  鹞
  红 娘丹觜,翠身,似鹦鹉。
  白头公
  戴 胜一名郭公。
  啄 木《尔雅》曰:“鴷”,郭璞注:“口如锥,长数寸,尝啄树食虫,故名。”
  布 谷
  鹌 鹑
  鹁 鸽
  谢 豹杜鹃别名。
  鸲 鹆
  呼 潮色苍,似鸽,潮至即鸣。
  雀
  百 舌
  山 呼
  吉 吊似百舌,其鸣如自呼。
  彩 囊似鸡而小,顶上有五色囊。
  雷 舞苍赤色,闻雷即舞。
  画 眉
  贝鸟俗名伯劳。
  鸮又名枭。鸮夜飞昼伏。又名夜行游女,又名鬼车。遇阴晦则飞鸣,恶声鸟也。周礼“覆天鸟之巢”注谓鹗鸮也。方言谓之孤猿,又名猫猿。
  毛之属
  虎
  豹
  鹿
  马
  驴
  骡
  牛有黄牛、水牛。
  豺
  狼
  熊
  麂
  獐
  猴石竹山最多。
  猿
  玃似猕猴而大,色苍黑,能攫持人,好顾。
  兔
  狸
  猩生连江五峰山下。
  刺 猬
  猪
  野 猪
  毫 猪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猫
  犬
  山 犬
  羊
  山 羊
  獭
  竹 鼠留俗名营豚。
  鼠 狼似鼠而大,能食鼠。
  鼫 鼠青黄色,在田中,好食粟豆。
    鼠登 鼠合色苍,首圆,其尾如狐。
  鼴 鼠
  鼯 鼠似小蝙,膏疗耳聩。
  鳞之属
  鲤 鱼一名鳣鱼。当胁正中一行自首至尾,无大小皆三十六鳞,鳞上皆有黑点文,且能神变。
  莲 鱼白色,名白莲;红色,名红莲。
  大姑鱼似鲤鱼小,大鳞。
  黄尾鱼似鲤而尾微黄。
  金鲤鱼色红黄,大姑生子,为日所晒而成。
  草 鱼饲以草,因名。
    稣刂 鱼
  鳊 鱼口锐,项缩,孟浩然“卑污缩项鳊”谓此。一名鲂鱼,又名贴沙。
  鳢 鱼一名乌鲤,圆长而斑,首有七点,作北斗象,肉美,胆甘,无鳞,夜则昂首北向,《本草》注云:“蛎蛇所变。”
  金 鲫能变幻,可畜盆中,俗呼为盆鱼。
  鲫 鱼一名鲋鱼,鳞如淡墨。《传金罗硕》云:“此鱼旅行,吹沫如星。以其相即也,谓之鲫;以其相附也,谓之鲋。”《酉阳杂徂》云:“东南海中,鲫鱼长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风。”
  乌 鱼似鲫而大,尾鬣俱黑,力能跋扈。
  金箍鱼盆鱼中之三尾者。
  棘 鬣似鲫而大,其鬣如棘,红紫色。
  赤 鬃似棘鬣而大鳞,鬣皆浅红色。
  方 头似棘鬣而头方,味美。
  乌 颊似棘鬣。
    鱼仓 鱼似鳊鱼,如燕子。
  鳉 鱼板身,口小,项缩,肥而少鲠。
  鲨 鱼有数种。曰虎鲨,头目因而身有虎文。曰锯鲨,上唇长三四尺,两旁有齿如锯。曰狗鲨,头如狗。曰乌头,颊尾黑,背大,有百余斤,其皮用汤泡净沙,缕作脍,鬐鬣泡去外皮,存丝,亦堪作脍,色晶莹,如锯丝。曰胡鲨,背上青色有沙,大者长丈余,小者长三四尺,鼻如锯,皮可缕为脍。曰鲛鲨,似蛟而鼻长,皮可饰剑靶。曰剑鲨,尾长似剑。曰乌鬐,尾颊皆黑。曰出入鲨,初生随母浮游,见大鱼从母口中入腹,须臾复出。曰时鲨,有肉无腹,大者刳其肉烹之,多油,可啖,亦可燃。曰帽鲨,腮两边有皮如戴帽,一曰双髻鲨。曰黄鲨,好食百鱼,大者五六百斤。又有青鲨、淡鲨、夹鲨之类。
  黄蜡鱆亦鲳也,鳞金点,差厚。
  吹 鲨大如指,狭圆而长,身有黑点,尝张口吹沙,生流水中。
    鱼辟背有肉二片,干之,名金丝鲞,形味俱类鲨鱼翅。
  鲳 鱼囗之小者其形匾。又一钟形圆者,斗底鲳。
  鮆 鱼头长而狭,腹薄而腴,多鲠,脊如刀刃。《尔雅》注谓之剑鱼,俗曰刀鱼。《山海经》云:“食之可已妬。”
  鲈 鱼类囗肉肥,味厚而二腮。
  鳜 鱼巨口,细鳞,鬐鬣皆圆,味美如鲈。其斑文鲜明,色著者为雄,晦者为雌。
  子 鱼似乌鱼而短,身圆口小,目赤鳞黑,以至子月肥极,故云。一名鲻鱼,又名鮯鱼,惟福清县有之。
  拨 尾子鱼之小者。
  鲪 鱼似鲳而目大,似鲤而鳞粗,能以鬣刺水蛇食之。
  鲥 鱼板身,扁首,燕尾,青脊,白鳞,大者长数尺,肥腴多鲠,春来有之。又一种春涨溯流而上,月长一寸,至十月满尺者佳。此鱼以不腥为异,一名青鳞。
  鳓 鱼似鲥而多鲠。
  鰶 鱼如鲥而小,鳞青色,一名青鳞,俗呼青鲫。又一钟出洪塘江者,为江鰶。
  石首鱼脑中有两小石如玉,螵可为胶。鳞黄,璀灿可爱,一名囗。郭璞《江赋》云:“鯼魮囗时而往还”,谓此。俗名黄瓜鱼。
  黄梅鱼石首之短小者,一名大头鱼。
    鱼命 鱼形如石首而差大,鳞细口红。
  鱓 鱼似蛇无鳞,旧志作鳝。
  鳗 鱼似耼而腹大,一名囗狗鱼。
  状 鳗似鳗,生江中,味美多油。
  鳟似鳗,目中赤色,好独行。《诗》“九罭之鱼鳟鲂,”谓此。
  鲇 鱼“尔雅”曰鳀,《本草》曰鮧。
  鰌 鱼似鱓而短,以涎自染,难掘。
  ?GFAB3 鱼乚似鲇而小,腮边有刺,能螫人,其声?GFAB3轧。《本草》名黄赖鱼,至能醒酒。
  海 鰌最巨,能吞舟,目闪,鬣鬐若簸朱旗。
  泥 鰌产水田中,大如指。
  鳅 鱼似鰌,小大错生,吐涎最多。
  田 鱼耨似鳅而小。
  比目鱼状如牛脾,一眼,须两鱼相合则行,俗名鞋底鱼。
  鲽鲨鱼形扁而薄,或谓即比目。《海错疏》云:“非是,盖比目只一目,必相合乃行。而此鱼左目明,右目昧,可独行,殊非比目也。”一去漯沙,俗亦呼鞋底鱼。
  [HT]过腊鱼头类鲫,身类鳜,以腊来春去,故名。
  乌 鲗旧志曰乌贼。八足,绝短,集在口,缩喙在腹,怀含墨,每遇大鱼,辄噀墨溷水自匿,小鱼则吐墨以迷之。性嗜鸟,每暴水面,伺鸟下啄,则卷而食之,俗呼为墨鱼。大者曰花枝,晒干者,俗名曰螟脯干。
  柔 鱼似乌贼而小,色紫,俗名锁管。
  墨 斗似锁管而小,能吐墨。
  猴 染比墨斗稍大,比锁管稍小。
  马鲛鱼青斑色,无鳞刺,一名章鱼引。
  鳁 鱼似马鲛而小,有鳞。
  嘉酥鱼海中鱼之最大者,其脊鲞以为酥。
  洲鯯鱼板身,多鲠而肥美。《尔雅》曰当魬。
  黄 雀似鯯而小,冬月最盛。
  青 鲛类黄雀而小。
  章 举似石拒而大。
  带 鱼身薄而长,其形如带,无鳞,一种小者曰带柳。
  鱆 鱼腹圆,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足上,皆有圆文浮起,紫色。江赋所谓“森衰垂翅”是也。
  石 拒似鳟鱼而大,居石穴中,人取之,则以足粘石相拒,故名。
  涂 婆似石拒而足短。
    鱼规 鱼肝及子最毒,一名河豚。
  水 母一名鮀,形圆而大,多足,浮游水上,以鰕为目。《本草》曰“樗蒲鱼”,《北户录》曰“蚱”。
  黑魟鱼形如团扇,无鳞,紫黑色,尾长于身,能刺人。
    鱼党 魟背厚尾长,有□,大者二三百斤。
  水 盖背差薄于鱼党,刳之多水。
  斑 车背上有斑,其腹中有肚,味佳。
  黄 貂似燕而嘴大,薧可为鲞。
  泥猴鱼大如拇指,鬐鬣青斑,生泥穴中,夜则骈首朝北海。《物异名记》云“物捷若猴,故名。”《海错疏》名为“弹涂”,一名跳鱼。
  白 颊似跳鱼而颊白。
  田 瑟穴田堘间,无鳞,有刺。《海错疏》谓之“涂虱”。
    鱼戋 鱼长七八寸,骨柔,无鳞,类钱之半,有五色文。唐李柔谓鱼戋为玉羹。
  白 鳔形圆,薄如钱,名金钱鳔。
  鲂鲆鱼大如拇指,有五色。
  丁 斑大如指,长二三丈,身有花文,红绿相间。人家盆中畜之,善斗。一名斗鱼。
  溪 斑鳞细墨斑。
  重 唇头大尾无鳞,生石穴中。
  叠 甲身圆,长五寸,鳞有两鱼。
  银 鱼口尖,身锐,白如银条。
  麪 条似银鱼而极大。
  浆 鱼似浆麪而嘴小。
  白 沫梅雨时,海水凝沫而成形,雪色,无骨,大如箸,薧之味厚,名丁香魺。
  鰔 鱼状似鯈啄如针。
  钱 串嘴小,身长,青色,亦名青针。
  海燕鱼形如飞燕,有肉翅,能奋飞海上。
  飞 鱼有肉翅,一跃十余丈。
  白 鱼板身,色白。
  黄 鱼扁薄,色黄。
  鰦 鱼头微而小扁。
  竹 鱼身甚薄。
  大面鱼板身阔二三寸,尾无鳞。
  镜 鱼眼圆如镜,水上翻转如车,亦名翻车鱼。
  圆 眼口尖,眼圆而赤。
  黄彡鱼鳞细,黄赤色。
  黄鱼啬鱼鬣黄色。
  耍 鱼其状纤细,又名黄丝耍。
  金 鲐尾脊有细鳞,金色。
  绯 鱼色如绯。
  白刀鱼白鳞,形似刀。
    鱼历 鱼身长,鳞白。
  鱱 鱼大者长五六寸,白质黑章。
  白泽鱼《海物异名记》云:“群生,随波,潮缩在泽。”
  鲭 鳀背青,身长,一名青鱼。
  鯶色微黑,一名鲲。
  鳙 鱼雌生卵,雄吞之,成鱼青色,无鳞,一名松鱼。
  枫叶鱼《海物异名记》云“海树霜叶,风飘浪翻,腐若萤化,厥质为鱼。”
  琵琶鱼身扁,状似琵琶。
  石伏鱼伏于溪下。
  鹿角鱼《海物异名记》云:“芒角,持戴在鼻。小者醃为酢,味佳;大者长五六寸,其皮可以角错。”
    鱼定 鱼无皮鳞。
  抱石鱼背偃而腹平,大如指,常贴于石上。
  土 蟀形如蚯蚓。
  蛊鲐鱼尾有腥,多穴于田堘或泥岸中。
  骰 鱼细如米粒,可鲊,即鱼苗之大者。
  ?GFAB3 鱼海产,其类甚众。
  斗 潮采波雾集,故名。
  鲮 鲤一名穿山甲,似鲤而有四足,鳞甲坚厚,常吐舌出涎须,蝼蚁满其上,乃卷而食之。
  虾有数种。虾魁,即龙虾。虾姑、白虾、草虾、梅虾、芦虾、稻虾、对虾。赤尾,虾之小者,金钩子,小于赤尾,涂苗,《海物异名记》谓之“酱虾”。
  介之属
  龟崔豹《古今注》云:“一名黑衣督邮。”
  鼋
  鳖一名团鱼。
  蟹毛蟹、金钱蟹二种。
  石 盐状似蟛蜞,而长不及半,广仅半之。
  蟛 鱼越似石蟹而小,色微黄,左螯大而无毛。
  螃 蜞似蟛鱼越而大,右螯小而赤。
  蟳《埤雅》云“蝤蛑,其螯最健大者,能杀人。”
  虎 狮形似虎头,又名揭哺子,有红赤斑点,螯扁,与爪皆有毛。
  桀 步一名拥剑,又名执火。二螯,大小不侔,以大者斗,小者食。
  金 蟳色黄,大于蟳。
  虎 蟳文有虎斑。
  芦 禽形似蟛鱼越。
  涂 蜥俗呼涂蜞。
  蠘螯铦利,截物如剪,故名。
  蛤 蜊壳白,厚而圆,肉如车螯。
  千人擘状如虾姑,壳坚硬,人尽力擘之,不能开。《酉阳杂俎》谓之“千人捏。”
  蚶一名瓦屋,大或专车,其壳可以为器,小者有珠蚶、丝蚶二种。
  赤 蛤壳有花文,赤色。
  海 红形类赤蛤而大。
  螂 虫光形似蛤蜊而白。
  蜞 螂似蛤蜊。
  西施舌似蚌而小,舌极白而脆美,俗名车蛤。
  红 栗似蛤而小,色白而微红。
  文 蛤壳有文理,唐时尝充土贡。
  海 蛤壳为风涛所洗,自然圆净。
  沙 虱似螂虫光,而壳差薄。
  红 绿似蛤而小。
  土 铫壳薄,绿色,尾白色,一名沙屑。
  白 蛤《海错疏》云:“一名空豸。”
  车 螯陈藏器云:“大蛤也。最小者曰螯白。”
  蛎 房壳磈石壘相粘如房,一名曰蠔,又曰牡蛎。江赋所云:“磈石壘石石亚”也。
  草鞋蛎大如盂。
  黄 蛎大蛎房数倍,五六月有之。
  淡 菜生海石上,以苔为根,壳长而坚硬。一名壳菜,又名海夫人。
  沙 箭淡菜之小者。
  乌 石念似淡菜而极小,中无毛。
  乌 投似乌蛤而壳坚,中有毛。
  蚬俗名曰蟟。
  江珧柱壳色如淡菜,柱圆而脆。《海物异名记》云:“厥甲美如瑶玉,肉柱肤寸。”
  蚌头钱有球胎。江赋曰:“琼蚌晞曜而莹珠。”
  蛤 青似蚌而壳薄,青色。
  翠 翠似蚌而壳翠。
  海 月形圆如月,一名蛎镜。
  石 华附石而生,壳如牡蛎而大,可饰窗牖。谢灵运诗:“杨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石 帆紫黑色,枝柯相动,连带不绝,生海上石穴中。
  沙 箸长尺余,其状如簪,故又名涂钗。《岭表录异》云:“生海岸沙中,春时吐苗,其心苦,骨白劲,可为酒筹。”
  海 蚕俗名泥笋。
  沙 蚕似土笋而长。
  土 钻似沙蚕而长。
  石 砝俗名龟脚,生石上,如人指甲,连枚带肉,有软爪,得春雨则开花。江赋所云:“石砝应节而杨葩”是也。
  老蜯牙似虫戚而味厚,一名牛蹄,以形名。
    虫戚生海中,附石,壳如麂蹄,壳在上,肉在下,大者如雀卵。
  石 磷形如箬笠,壳在上,肉在下。
  石决明附海石生,惟一壳,无对,大者如手,小者如两三指,旁有十数孔。《三山志》云:“即鳆鱼。”《本草图经》云:“鳆鱼别是一种,与决明相近。”
  海 胆壳圆如盂,外结密刺,肉有膏黄。土人以为酱。
  石 榼形圆,色黄,内紫,有刺,人触之则刺动摇。
  寄 生海上枯虫赢壳存者,寄生其中,负壳而走,形如蟹,四足两螯,其味若虾。
  蛏生海泥中,可种而生,大如指,长三寸许。肉白,壳薄。更有二种,曰竹蛏,似蛏而长大,壳厚;曰玉箸蛏,似蛏而小,麦熟时最盛。
  鲎腹下有十二足,壳厚掩身,尾长有刺,碧血,骨眼,子如绿豆。雌常负雄,虽风涛不解,故渔者必双得之。韩退之诗“鲎实如惠文骨眼,相附行,其壳可屈为杓轑釜,其尾烧烟,可辟蚊蚋。
  螺种类不一。曰田螺,曰溪螺。曰香螺,大如瓯,长数寸,其掩杂众香,烧之使益芳,独烧则臭。《本草》谓之甲香。曰钿螺,光彩如钿,可饰镜背。曰黄螺,壳厚,色黄。曰米螺,小粒如米。曰红螺,肉可为酱。曰蓼螺,味辛如蓼。曰椶螺,壳细长,文如雕鍐。曰竹螺,壳文粗,味清香。曰紫背螺,紫色,有斑点,俗谓之砑螺。曰鹦鹉螺,状若鹦鹉,堪作酒杯。曰泥螺,壳似螺而薄,多涎有膏,一名土铁,又名麦螺。曰鸲鹆螺,壳小而厚,黑白。曰马蹄螺,曰指甲螺,俱以形似因名。曰江桡螺,即指甲之大者。曰花螺,圆而扁,壳有斑点,味胜黄螺。曰醋螺,出洪塘江,去壳醃之,味佳。曰莎螺,形如竹螺,味微苦,尾极脱。
  龙 虱似蜣蜋而小,黑色,两翼六足。秋月暴风起,从海上飞来落水田或池塘,土人捞取,油盐而食。
  虫之属
  蚕
  蛇蝮蛇、花蛇、红蛇、白蛇、蛇、乌蛇、蟒蛇、青竹蛇、黄颔蛇。
  蛙背青绿色。又有黄文者,谓之金线蛙。
  蜥 蜴似蛇四足,尾青碧,以五色备者为雄,不备者为雌,生草泽中,一种喜缘篱壁间,形小而黑,名蝘蜒,又曰守宫。
  龟背深绿色。又有黄文者,又有金线龟。
  黾一名虾蟆,大腹。一脊青,一种黑色,俗谓之青蛤。又一种名水鸡。又生山涧中者,名石鳞,别名谷虫东,其味甚美。
  蜘 蛛空中结网,小者丝垂者,俗呼为喜蛛。
  蟾 蜍《尔雅》云:“似虾蟆,居陆地下阴处。身大,背黑,行迟。其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真蟾蜍也。《抱朴子》云:“蟾蜍万岁生角,画地流水,五月五日得之,谓之辟兵。”
  大 约青背,黄脊,一路微黑,腹下而色黄褐,嘴尖,当头两旁有白圈。
  雨 蛤一名雨鬼,形似虾蟆,大如小拇指,天将雨则鸣。
  蝙 蝠一名伏翼,昼伏夜飞,掠蚊虻含之。生岩洞者,食石钟乳精,五百岁变白,体重。
  蜂在岩石作房者,色黑;在人家窠槛中作房者,甚小,色微黄,中有大者身稍长,呼为蜂王。有螫毒。
  蝶有黄、白二色,一名野织。
  蝉即蜩也。《诗》:“五月鸣蜩。”本生土中,至夏则登木而蜕。秋鸣者为蝉。有象鼻蝉,红翠相间,好登荔枝木而不能鸣。又有翠玉蝉,翠色可爱,韵如弹筝。或曰闰年蝉多。
  蚯 蚓《淮南子》曰:“食土者无心,不慧。”
  螳 螂青色,长臂。
  蜻 蜓一曰绛驺,一曰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俗呼青鸦娘。
  蝼 蛄
  蛣 蜣
  寒 螀二月鸣者,名虫甯女,似寒螀而小,七月鸣者名蛁蟟,色青,九月、十月中鸣甚凄急者,乃寒螀也。旧志“入秋鸣者,名促织。”曾师建云:“有数种,通名蟋蟀,有尾者为雌,能鸣。北地寒,惟秋始鸣。,冬则蛰;南地暖,往往鸣声不绝。”
  螽 斯蝗属。
  蛴 螬
  蠮 螉
  蜗即蜗牛,头有小角。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也。
  萤
  螟 蛉桑虫。
  斑 猫
  鼠 妇《尔雅》注云:“瓮器底虫。”
  蜈 蚣能制蛇。《庄子》称“蝍蛆甘带”,《淮南子》云:“腾蛇困于蝍蛆”,即此。
  蛾
  蜉 蝣
  水 蛭
  蚊
  虻数种,皆能啖牛马血。木虻,稍大而绿色,几如蜩蝉。蜚虻,状如蜜蜂,黄色。绿虻,大如蝇,大抵能治血,五月采腹有血者。
  蝇“苍色,首赤者,呼为景迹”,欧阳公赋云。
  白 蚁礼谓之比蜉。梅雨时,化为飞蛾。又有黄蚁,出入有序。
  货之属
  银
  铜
  铁
  盐日晒而成。福清有盐埕。
  丝蚕桑差薄,所产多类。
  绸
  绢
  线 绢
  纱
  缎
  改 机改机,故用五层。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杼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段机为四层,故名改机。
  吉贝布
  丝 布故时细织苎麻杂丝,织以为布,今纯用丝。
  苎 布
  麻 布
  葛 布
  蕉 布
  縩 布布之匾丝者,俗名济布。
  红 曲
  糖煮为之。
  蜜
  黄 蜡蜂蜡也。
  白 蜡虫蜡也。
  蓝 淀采马蓝草,水浸经月,去渣,以灰扰之,即成淀。
  红 花
  紫 草
  乌 梅
  木 绵
  生 漆
  苎
  麻有二种。青麻,皮可织为布;黄麻,皮仅可绞带。
  茶诸邑皆有。闽之方山、鼓山为最。唐宪宗元和间,诏方山院僧怀恽麟德殿说法,赐茶。怀恽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佳。”则方山茶得名久矣。唐《地理志》亦载“福州贡蜡面茶”,盖建茶未盛以前也。他如侯官之九峰,长乐之蟹谷,福清之灵石,永福之名山室,皆产茶,然不甚多,而香味不减鼓山也。
  纸
  油菜油、茶油、麻油、桐油、桕油。
  硝取故墙囗土,淋水煎煮而成。
  论曰:“吾郡负山襟海,珍错富于武库,即生长其中者,未能尽别也。隆盛之世,诛求有艺,侈靡未开,民安居美食,老死不相往来,岂不称乐土哉?挽近税日增,用日侈,而民之射利也日竞,虎窟鲛宫,无不探矣。虽山童海眢,足为漏卮实乎?漆沮之多鱼也。周以兴,至于三星在罶,而顾瞻者心怛焉。谁谓土之毛无关世道哉?乃鶢鶋商羊之占,海凫洛鹃之辨,又所弗论矣!

 官政志一

  无诸开疆,审知建国,于闽则人祖也。封建罢有司,至自监司、部使者,下至郡邑,一命之秩,布采奠服,棋置星错,上下千年间,更仆未易数矣。乃其树标纪伐,遗惠流声,素丝无改于生前,甘棠勿剪于去后,盖十无一焉。仲尼曰:“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若一时之阿私,徒滋灾右,异代之矫诬,未免欺天矣。志官政。

  封 爵

  闽粤王无诸及粤东海王摇,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并天下,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及诸侯叛秦,无诸、摇率粤归番阳令吴芮,所谓番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时,项羽主命,不王也,主号命诸侯,不王无诸、摇等也,以故不佐楚。汉击项籍,无诸、摇帅粤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粤王,王闽中故地,都冶。即侯官县。孝惠三年,举高帝时粤功,追论其功。[HT]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号曰东瓯王。后数世,孝景三年,吴王濞反,欲从闽粤,[HT6SS]招粤令从之。闽粤未肯行,独东瓯从。及吴破,东瓯受汉购,杀吴王丹徒,以故得不诛。吴王子驹亡走闽粤,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粤击东瓯。建元三年,闽粤发兵围东瓯。东瓯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太尉田蚡,蚡对曰:“粤人相攻击,固其常,不足以烦中国往救也。”。中大夫严助诘蚡,言当救。天子遣助发会稽郡兵,浮海救之语具在助传。汉兵未至,闽粤引兵去。东粤请举国徙中国,乃悉与众处江淮之间。
  六年,闽粤击南粤。南粤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以闻。上遣大行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皆为将军。兵未囗岭,闽粤王郢发兵距险。其弟余善与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即幸胜之,后来益多,言汉地广大,兵众强盛,今虽胜之,后必更来也。灭国乃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入海”皆曰:“善。”即囗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王头至,不战而殒,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司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军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繇,邑号也,音摇。乃使郎中将立丑为粤繇王,奉闽粤祭祀。余善以杀郢,威行国中,民多属,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制。上闻之,为余善不足兴师,曰:“余善首诛郢,师得不劳”。因立余善为东粤王,与繇王并处。至元鼎五年,南粤反,余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从楼船击吕嘉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解者,自解囗若囗言分囗囗囗。不行,持两端,阴使南粤,[HT6SS]遣使与相知。及汉破番禺,楼船将军仆杨仆也上书,愿请引兵击东粤。上以士卒劳倦,不许。罢兵,令诸校留屯豫章岭领待命。明年秋,余善闻楼船请诛之,汉兵留境,且囗囗囗囗囗囗乃遂发兵距汉道。号将军驺力等为吞汉将军,入白沙、武林、梅岭,杀汉三校尉。是时,汉使大司农张成、故山州侯齿将屯齿,阳城恭王子也,旧封山州侯。不敢击,却就便处,却退也。皆坐畏懦诛。余善刻武帝玺自立,诈其民为妄言。妄自尊大也。上遣横海将军韩说出句章,章。会稽之县,浮海从东方往,楼船将军仆出武林,中尉王温舒出梅岭,粤侯为戈船,下濑将军出如邪、白沙。元封元年冬,咸入东粤。东粤素发兵距险、使狥北将军守武林,败楼船军数校尉,杀长史。楼船军卒钱唐榬终古斩狥北将军,钱唐,会稽县也。榬,姓;终古,名也。榬音袁。为语儿侯。越中地也,今吴南亭是。“语”字或作“篽”,或作“篽”自兵未往。故粤衍侯吴阳前在汉,汉使归谕余善,不听。及横海军至,阳以其邑七百人反攻粤军于汉阳。及故粤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谋,俱杀余善,以其众降横海军。封居股为东成侯,万户。封敖为开陵侯。功臣表云:开陵侯建成,以故东越建成侯斩余善,侯二千户。而此传云名敖,疑表误。封阳为卵石侯,功臣表作“外石”,与此不同,疑表误。横海将军说为按道侯,横海校尉福为缭荌侯,缭音辽,荌于耕反。福者,城阳王子,故为海常侯,坐法失爵,从军亡功,以宗室,故侯。及东粤将多军多军,名囗。汉兵至,弃军降,封为无锡侯。故瓯骆将左黄同斩西于王,封为下鄜侯。鄜音囗。于是天子曰:“东粤陿多阻,闽粤悍,数反覆。悍勇也。”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之间,东粤地遂虚。右见《汉书》。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也。父恁,世为农,兄潮为县吏。唐末,群盗起,寿州人王绪攻陷固始。绪闻潮兄弟材勇,召置军中,以潮为军校,。是时,蔡州秦宗权方募士以益兵,乃以绪为光州刺史,召其兵会击黄巢。绪迟留不行,宗权发兵攻绪。绪率众南奔,所至剽掠。自南康入临汀,陷漳浦,有众数万。绪性猜忌,部将有材能者多因事杀之。潮颇自惧。军次南安,潮说其前锋将曰:“吾属弃坟墓妻子而为盗者,为绪所胁尔,岂其本心哉,今绪雄猜,将吏之材能者必死。吾属不自保朝夕,况欲图成事哉?前锋将大悟,与潮相持而泣。乃选壮士数十人,伏篁竹间,伺绪至,跃出擒之,囚之军中。绪后自杀。绪已见废,前锋将曰:“生我者,潮也。”乃推潮为主。是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泉人苦之,闻潮略地至其境,而军行整肃。其耆老相率遮道留之。潮即引兵围彦若,逾年克之。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泉州刺史。景福元年,岩卒,其婿范晖自补留后。潮遣审知攻晖,久不克,士卒伤死甚众。审知请班师,潮不许。又请,潮自临军,且益兵。潮报曰:“兵与将俱尽,吾当自往。”审知惧,乃亲督士卒,攻破之,晖见杀。是岁,唐即以潮为福建观察使。潮以审知为副使。审知为人,状貌雄伟,隆准方口,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乾宁四年,潮卒,审知代立。唐以福州为威武军,拜审知为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唐亡,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是时,杨行密据有江淮。审知岁遣使泛海,自登莱朝贡于梁。使者入海覆溺,常十三四。审知虽起盗贼,而为人俭约,好礼下士。王倓,唐相溥之子;杨沂,唐相涉从弟;徐寅,唐时知名进士,皆依审知仕宦。又建学四门以教闽士之秀者,招来海中蛮夷商贾。海上黄崎,波涛为阻,一夕风雨雷电震击,开以为港。闽人以为审知德政所致,号为甘棠港。审知,同光三年卒,年六十四,谥曰:“忠懿,”子延翰立。
  延翰,字子逸,审知长子也。同光四年,唐拜延翰节度使。是岁,庄宗遇弑,中国多故。延翰乃取司马迁《史记·闽越王无诸传》示其将吏,曰:“闽,自古王国也。吾今不王,何待之有,”于是军府将吏上书劝进。十月,延翰劝进称王,而犹禀唐正朔。延翰为人长大,美皙如玉。其妻崔氏陋而淫,延翰不能制。审知丧未期,彻其几筵。又多选良家子为妾。崔氏性妒,良家子之美者,辄幽之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以击其颊,又以铁锥刺之,一岁中死者八十四人。崔氏后病见以为祟而卒。审知养子,建州刺史延禀,本姓周氏,自审知时,与延翰不叶。延翰立,以其弟延钧为泉州刺史。延钧怒。二人因谋作乱。十二月,延禀、延钧皆以兵入,执延翰,杀之。而延钧立,更名鏻。
  鏻,审知次子也。唐即拜鏻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初,延禀与鏻之谋杀延翰也,延禀之兵先至,已执延翰而杀之,明日鏻兵始至。延禀自以养子,推鏻而立之。延禀还建州,鏻饯于郊。延禀临诀,谓鏻曰:“善继先志,无烦老兄复来。”。鏻衔之。长兴二年,延禀率兵击鏻,攻其西门,使其子继雄转海攻其南门。鏻遣王仁达拒之。仁达伏甲舟中,伪立白帜请降。继雄信之,登舟,伏兵发,刺杀之,枭其首西门,其兵见之,皆溃去。延禀见执,鏻诮之曰:“予不能继先志,果烦老兄复来。”延禀不能对,遂杀之。延禀子继昇守建州,闻败,奔于钱塘。长兴三年,鏻上书言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皆为尚书令,今皆已薨,请授臣尚书令。唐不报,鏻遂绝朝贡。鏻好鬼神道家之说。道士陈守元以左道见信,建宝皇宫以居之。守元谓鏻曰:“宝皇命王少避其位,后当为六十年天子。”鏻欣然逊位,命其子继鹏权主府事。既而复位,遣守元问宝皇六十年后将安归。守元传宝皇语曰:“六十年后当为大罗仙人。”。鏻乃即皇帝位,受册于宝皇,以黄龙见真封宅,改元为龙启,国号闽,追谥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立五庙,置百官,以福州为长乐府。而闽地狭,国用不足,以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文杰多察民间囗事,致富人以罪而籍没其资以佐用。闽人皆怨。又荐妖巫徐彦曰:“陛下左右多奸臣,不质诸鬼神,将为乱。”鏻使彦视鬼于宫中。文杰与内枢察使吴英有隙,英病在告,文杰谓英曰:“上以公居近密,而屡以疾告,将罢公。”英曰:“奈何”?文杰因教英曰:“即上遣人问公疾,当言头痛,无他苦也”英以为然。明日,讽鏻,使巫视英疾。巫言入北庙,见英为祟,顺王所讯曰:“汝何敢谋反”,以金槌击其首。鏻以语文杰。文杰曰:“未可信也。宜问其疾何如”?鏻遣人问之,英言头痛。鏻以为然,即收英下狱,命文杰劾之。英自诬伏,见杀。英尝主闽兵,得其军士心,军士闻英死,皆怒。是岁,吴人攻建州,鏻遣其将王延宗救之。兵行在道,不肯进,曰:“得文杰乃进。鏻惜之,不与,其子继鹏请与之以纾难,乃以槛车送文杰军中。文杰善数术,自占云“过三日可无患”。送者闻之,疾驰,二日而至。军士踊跃,磔文杰于市,闽人争以瓦石投之,脔食立尽。明日,鏻使者至,赦之,已不及。初,文杰为鏻造槛车,以为古制疏阔,乃更其制,令上下通,中以铁芒,内向,动辄触之,既成,首被其毒。龙启三年,改元永和。王仁达为鏻杀延禀有功而典亲兵,鏻心忌之,尝问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耶”?仁达曰:“秦二世愚,故高指鹿为马,非高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鏻惭,赐与金帛,慰安之,退而谓人曰:“仁达智略,在吾世犹可用,不可遗后世患”。卒诬以罪,杀之。鏻妻早卒,继室金氏贤而不见容。审知婢金凤,姓陈氏,鏻嬖之,遂立以为后。初,鏻有嬖吏归守明者,以色见幸,号归郎。鏻后得风疾,陈氏与归郎奸。又有百工院使李可殷,因归郎以通陈氏,鏻命锦工作九龙帐,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鏻婢春燕有色,其子继鹏烝之。鏻已病,继鹏因陈氏以求春燕。鏻怏怏与之。其次子继韬怒,谋杀断鹏。继鹏惧,与皇城使李昶图之。是岁十月,鏻饷军于大餔殿,坐中昏然,言见延禀来囗。以为鏻病已甚,乃命壮士先杀李可殷于家。明日晨朝,鏻无恙,问倣杀可殷何罪。倣惧而出,与继鹏率皇城卫士而入。鏻闻鼓噪声,走匿九龙帐中,卫士刺之,不殂,宫人不忍其苦,为绝之。继韬及陈后、归郎,皆为倣所杀。鏻立十年见杀,谥曰惠皇帝,庙号太宗。
  继鹏,鏻长子也。既立,更名昶,改元通文。以李倣判六军诸卫军。倣有杀君之罪,既立昶,而心常自疑,多养死士以为备。昶患之,因大饷军,伏甲擒倣,杀之,枭其首于市。倣部曲千人叛,烧启圣门,夺倣首,奔于钱塘。晋天福二年,昶遣使朝贡京师。高祖遣散骑常侍卢损册封昶闽王,拜其子继恭临海郡王。损至闽,昶称疾不见,令继恭主之,又遣中书舍人刘乙劳损于馆。乙衣冠伟然,驺僮甚盛。他日,损遇乙于涂,布衣芒屩而已。损使人诮之曰:“凤阁舍人,何偪下之甚也?”乙羞愧,以手掩面而走。昶闻之,怒损,稍侵辱之。损还,昶无所答,而其子继恭遣其佐郑元弼随损至京师,贡方物,致书晋大臣,述昶意,求以敌国礼相往来。高祖怒其不逊,下诏暴其罪,归其贡物不纳。兵部员外郎李知损上书请籍没其物,而禁锢使者。于是以元弼下狱。狱具引见,元弼俯伏,曰:“昶夷貊之君,不知礼义。陛下方示大信以来远人,臣将命无状,愿伏斧锧,以赎昶罪。”。高祖乃赦元弼,遣归。昶亦好巫,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而妖人林兴以巫囗幸,事无大小,兴辄以宝皇语命之而后行。守元教昶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及无始天尊、太上老君像,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声不辍,云如此可求大还丹。三年夏,虹见于宫中,林兴传神言,此宗室将为乱之兆也。乃命兴率壮士杀审知子延武、延望及其子五人。后兴事败,亦被杀。而昶愈惑乱,立父婢春燕为淑妃,后立以为皇后,又遣巫人陈究以空名堂牒卖官。昶弟继严判六军诸卫军,昶疑而罢之,代以季弟继镛。而募勇士为宸卫都以自卫,其赐予给赏独厚于他军。控鹤都将连重遇、拱宸都将朱文进,皆以此怒激其军。是岁夏,术者言昶宫中当有灾。昶徙南宫避灾,而宫中火。昶疑重遇军士纵火。内学士陈郯素以便佞为昶所亲信。昶以火事语之,郯反以告重遇。重遇惧,夜率卫士纵火,焚南宫。昶挟爱姬、子弟,黄门卫士斩关而出,宿于野次。重遇迎延羲,立之。延羲令其子继业率兵袭昶,及之,射杀数人。昶知不免,掷弓于地。继业执而杀之,及其妻子,皆死无遗类。延羲立,谥昶曰康宗。
  延羲,审知少子也。既立,更名曦。遣使朝贡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曦自昶世倔强难制,昶相王倓每抑折之,曦亦惮倓,不敢有所发。新罗遣使聘闽以宝剑,昶举以示倓,曰:“此将何用?”倓曰:“不忠不孝者斩之。”曦居旁色变。曦既立,而新罗复献剑,曦思倓前言,而倓已死,命发塚戮其尸。倓面如生,流血被体。泉州刺史余廷英尝矫曦命,掠取良家子。曦怒,召下御史劾之。廷英进买宴钱千万。曦曰:“皇后土贡何在?”廷英又献皇后钱千万,乃得不劾。曦尝嫁女,朝士有不贺者笞之。御史中丞刘赞坐不纠举,将加笞。谏议大夫郑元弼切谏。曦谓元弼曰:“卿何如魏郑公,乃敢强谏。”元弼曰:“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曦喜,乃释赞不笞。曦弟延政为建州节度使,封富沙王。自曦立,不协,数举兵相攻。曦由此恶其宗室,多以事诛之。谏议大夫黄峻舁榇诣朝堂极谏。曦怒,贬峻漳州司户参军。校书郎陈光逸上书,疏曦过恶五十余事。曦命卫士鞭之百而不死,以绳系颈挂于木,久而乃绝。国计使陈匡范增算商之法以献。曦曰:“匡范,人中宝也”。已而,岁入不登其数,乃借于民以足之。匡范以忧死,其后知其借于民也,剖棺断尸,弃之水中。曦性既淫虐,而妻李氏悍而酗酒,贤妃尚氏有色而宠。李仁遇,曦甥也,以色嬖之,用以为相。曦常为牛饮,君臣侍酒,醉而不胜,有诉及私弃酒者,辄杀之。诸子继柔弃酒,并杀其赞者一人。连重遇弑昶,惧为国人所讨,与朱文进连姻以自固。曦心疑之,常以语诮重遇等。重遇等流涕自辩。李氏妒尚妃之宠,欲图曦,以立其子亚澄,乃使人谓重遇等曰:“上心不平于二公,奈何”?重遇等惧。六年三月,曦出游醉归,重遇遣壮士拉于马上而杀之,谥曰景宗。
  延政,审知子也。曦立,为淫虐,延政数贻书谏之。曦怒,遣杜建崇监其军。延政逐之。曦乃举兵攻延政,为延政所败。延政乃以建州建国,称殷,改元天德。
  明年,连重遇已杀曦,集闽群臣告曰:“昔太祖武皇帝亲冒矢石,遂启有闽。及其子孙,淫虐不道。今天厌王氏。百姓与能当求有德以安此土。”群臣皆莫敢议,乃掖朱文进升殿,率百官北面而臣之。文进以重遇判六军诸卫事。王氏子弟在福州者无少长皆杀之。以黄绍颇守泉州,程赟守漳州,许文缜守汀州。称晋年号。时开运元年也。泉州军将留从效诈其州人曰:“富沙王兵取福州矣。吾属世为王氏臣,安能交臂而事贼乎?”州人共杀绍颇,迎王继勋为刺史。漳州闻之,亦杀赟,迎王继成为刺史,皆王氏之诸子也。文缜惧,以汀州降于延政。延政已得三州,重遇亦杀文进,传首建州以自归。福州裨将林仁翰又杀重遇,谋迎延政,都福州。是时,南唐李景闻闽乱,发兵攻之。延政遣其从子继昌守福州。而南唐兵方急攻延政,福州将李仁达谓其徒曰:“唐兵攻建州,富沙王不能自保,其能有此土耶?”乃擒继昌杀之,欲自立,众惧,不附,以雪峰寺僧卓俨明示众曰:“此非常人也。”被以衮冕,率诸将吏北面而臣之。已而,又杀俨明,乃自立,送款于李景。景以仁达为威武军节度使,更其名曰弘义。而景兵攻破建州,迁延政之族于金陵、封鄱阳王。是岁,景保大四年也。留从效闻延政降唐,执王继勋送于金陵。李景以泉州为清源军,以从效为节度使。景已破延政,遣人召李仁达,使入朝。仁达不从,遂降于吴越。而留从效亦逐景守兵,据泉、漳二州。景犹封从效晋江王。周世宗时,从效遣牙将蔡仲兴为商人,间道至京师,求置邸内属。是时世宗与李景划江为界,遂不纳。从效仍臣于南唐,其后事具国史。晋开运三年丙午,南唐保大四年也。是岁,李景兵破建州,王氏灭。《江南录》书保大三年,虏王氏之族,迁于金陵者,缪也。据王潮实以唐景福元年入福州,拜观察使,而后人纪录者,乃用“骑马来骑马去”之谶以为据,遂以王潮光启二年岁在丙午拜泉州刺史为始年,至保大四年岁复在丙午而灭,故为六十一年。然其奄有闽国,则当自景福元年为始,实五十五年也。今诸家记其国灭丙午是也,其始年则牵于座谶书,缪矣。惟《江南录》又差其末年也。
  吴
  孙亮,永安三年黜为侯官侯,夫人随之国,居侯官。
  东 晋
  孔坦,咸和中封晋安男。
  宋
  柳元景、沈庆之,孝建中俱封晋安郡公。
  晋安王子勋,孝武第三子也。大明四年,封食邑二千户,泰始二年伏诛。
  周盘龙,泰始二年,封晋安郡晋安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
  晋平王休佑,文帝第十三子也。初封山阳王,泰始四年改封。六年,以休佑贪虐,不可莅民,留之京邑。卒谥曰刺。七年追免为庶人。凡十三子,并徙晋平郡。元徽元年,听还都。
  原丰县侯宣彦,休佑次子也,泰始末封,寻免。
  齐
  晋安王子懋,武帝第七子也。初封江陵君,建元四年晋封。
  晋安王保义,字智勇,明帝长子也。建武元年封。梁受禅,封巴陵郡王,谥曰隐。
  晋安郡王宝寅,字智亮,明帝第六子也。建武初封,后改封鄱阳王,中兴二年谋反,奔魏。
  梁
  简文帝,名刚,武帝第三子也。天鉴五年,封晋安王。大宝元年,入即位。
  敬帝,名方智,文帝子也。承圣元年,封晋安郡王。绍泰元年,自寻阳入即位。
  陈宝应,侯官人也。父羽,为郡雄豪。梁时,晋安数反,累杀郡将。羽初扇惑成其事,后复导官军破之。由是郡兵权自己出。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宾化侯萧云以郡让羽。羽令宝应典兵。侯景平,元帝因以羽为晋安太守。陈武帝辅政,羽请归老,求传郡于宝应。武帝许之。绍泰三年,封侯官县侯。武帝受禅,授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文帝即位,加其父光禄大夫,仍命宗正录其本系,编为宗室。宝应娶留异女为妻,侯安都之讨异,宝应遣兵助之,又资周迪兵粮,出寇临川。及都督章昭达破迪,文帝因命讨宝应,诏宗正绝其属籍。宝应据建安湖际,逆拒昭达。昭达深沟高垒,不与战,但命为簰,俄而水盛,乘流放之,突其水栅。宝应众溃,执送都,斩建康市。
  陈
  晋安王伯恭,字肃之,文帝第六子也,天嘉六年封。
  论曰:迁《史》于鲁、齐、燕、赵诸国,别名世家,冠诸列传,盖以其建邦启宇,南面称孤,义不当与亚邻伍也。无诸、审知带砺海邦,传祚奕世,斯其最著乎?如孙亮、孔坦者伦,亦皆赐履于朝,统有兹土,其递君递长,夫亦治乱废兴之林也。用是首列两世家,而诸分封附之,若宋季,虽行都在焉,事关帝纪,非郡乘所得载,故不书。

 官政志二
  方 面职员

  闽地自汉建安以后,或属南部都尉,或隶扬州刺史,或隶江州刺史,或隶东扬州刺史,至陈始为闽州刺史,治所方面之设,盖蚄于此。然其建官设属之制,载籍未详,其可考者,实自唐始。
  唐
  置都督府
  都 督
  别 驾
  长 史
  司 马
  录事参军事各一员。
  录 事二员。
  功曹参军事
  仓曹参军事
  户曹参军事
  田曹参军事
  兵曹参军事
  法曹参军事
  士曹参军事各一员。
  参军事四员。
  市 令
  市 丞
  文 学
  医学博士
  助 教各一员。
  经略使
  都防御使
  副 使
  判 官
  推 官
  巡 官各一员。
  节度使
  副大使
  知节度事
  行军司马
  副 使
  判 官
  掌书记
  推 官
  巡 官各一员。
  同节度使副使十员。
  馆驿巡官
  府院法直官
  要 籍
  逐要亲事各一员。
  随 军四员。
  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副 使
  判 官
  推 官
  巡 官
  衙 推各一员。以上俱团练使官属。
  副 使
  支 使
  判 官
  掌书记
  推 官
  巡 官
  衙 推
  随 军
  要 籍
  进奏官各一员。以上俱观察使官属。按:《三山志》又有监军使。
  节度观察留后以上诸使,皆郡守兼领。
  宋
  置威武军
  节度使
  承宣使
  福建路安抚司
  安抚使
  参议官
  添差参议官
  主管机宜文字
  干办公事
  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各一员。
  准备差遣
  措置招捉盗贼官
  安抚司兵官
  福建路兵马副总管
  福建路兵马钤辖
  福建路兵马都监
  东南路第十将副各一员。
  准备将领一员。
  队 将二员。
  押 队三员。
  训 练三员。
  延祥寨水军正副统领一员。
  准备将
  提辖官
  训练官
  指教官
  钱粮官各二员。
  荻芦寨水军统领兼福州兴化军都巡检使
  缉捕官一员。
  准备将领二员。
  安抚司使臣
  正任厘务指挥二员。
  厘务听候使十员。
  添置厘务听候差使下班八官
  添置厘指使准备差使大小使臣校尉五员。
  沿海缉捕盗贼一员。
  添置不厘务使臣二员。
  准备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三员。
  添置不厘务指使散祗候小使臣校尉六员。
  走马承受一员。
  福建制置司
  制置使一员。
  福建转运司
  转运使
  副 使
  判 官
  主管文字
  干办官各一员。
  文臣准备差遣
  武臣准备差使
  提刑司
  文臣提刑
  武臣提刑
  干办公事
  检法官各一员。
  提刑司使臣
  正任厘务缉捕盗贼四员。
  添置厘务辑捕盗贼三员。
  添置厘务指挥三员。
  添置不厘务准备差使大使臣二员。
  添置不厘务指使六员。
  提举常平茶司
  主 管
  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干办官
  西外宗正司
  知司事
  丞
  簿
  敦崇院主管各一员。
  宗学教授一员。绍兴三年置于福州,掌外居宗室,考察以闻。
  南外宗正司置司泉州,职员与西外宗正司同。
  启运官奉迎神御所
  干办官一员。绍兴四年置,绍兴、淳熙中增置一员。
  提举学事司掌一路州县学政。
  提 举
  提举市舶司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
  提 举
  提举坑冶司
  提 点一员。
  干办公事二员。
  检踏官六员。
  称铜官
  纲 官各一员。
  元
  置福建行中书省
  平章政事二员。
  左 丞
  右 丞各二员。
  参知政事
  签 省
  郎 中
  员外郎各二员。
  都 事
  管 勾
  照 磨各一员。
  随省官属
  检校所检校一员。
  理问所理问
  副理问各二员。
  知 事
  提控案牍各一员。
  都镇抚司
  都镇抚
  副都镇抚各一员。
  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立,本省及属官职员俱与上同。
  福建道宣慰使司
  宣慰使二员。
  同 知一员。
  副 使二员。
  经 历一员。
  都 事二员。
  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宣慰使都元帅三员。
  同知副都元帅一员。
  副 使二员。
  经 历
  知 事
  照磨兼架阁管勾各一员。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廉访使
  副 使各二员。
  佥 事四员。
  经 历
  知 事
  照磨兼管勾各一员。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
  运 使二员。
  同 知
  副 使
  运 判
  经 历
  知 事
  提 控
  照 磨各一员。
  盐课提举司
  提 举二员。
  同提举
  副提举
  知 事
  提 控
  照 磨各一员。
  盐场司令
  司 丞
  管 勾
  典 史各一员。
  市舶提举司
  提 举
  同提举
  副提举各二员。
  知 事一员。
  儒学提举司
  提 举
  副提举
  吏 目各一员。
  医学提举司
  人匠提举司各提举一员
  国 朝
  副 使
  镇 守国初,用文武大臣。永乐间,或命内臣,景泰以来遂专命焉,嘉靖初废。
  巡抚都御史正统初设,至成化末废,嘉靖三十六年,以倭患复设。
  [HT]巡按监察御史国初设。又有清理军政及刷卷御史按治给事中,今废。
  镇守总兵官嘉靖四十二年,以倭患设。
  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
  右布政使
  左参政
  右参政
  左参议
  右参议各一员。以上俱旧制,后有增设督粮清军、诸郡分守道各一员,或参政,或参议。万历八年减清军事统右布政。通吏二人,令史一十四人,典吏三十六人,知印一人,承差六人。
  经历司经历
  都 事各一员,典吏二人。
  照磨所照磨
  检 校各一员,典吏四人。
  理问所理问
  副理问
  案 牍各一员,司吏四人,典吏九人。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典一人。
  广积库大使
  副 使各一员,司吏典吏各一人。
  福建等处提刑按察司
  按察使一员。
  副 使二员。
  佥 事四员。以上俱旧制,后又添设督学、兵备、海道、屯田、诸郡分巡道各一员,或副使或佥事皆奉敕专理。书吏一十人,典吏二十二人,承差四人。
  经历司经历
  知 事各一员,典吏一人。
  照磨所照磨
  检 校各一员,典吏四人。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典一人。
  福建都指挥使司行都指挥使司驻建宁,职员与此同,今废。
  都指挥使
  都指挥同知
  都指挥佥事以上俱无定员。令史六人,典吏一十八人,知印一人,承差四人。
  经历司经历
  都 事各一员。
  断事司断事
  副断事各一员。
  吏 目一员,司吏典吏各四人。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典一人。
  福建都转运盐使司
  运 使
  同 知
  副 使各一员,司吏四人,典吏十二人。
  判 官万历八年裁减。
  经历司经历
  知 事各一员。
  盐课司大使
  副 使各一员。
  竹崎大使
  副 使各一员。
  闽安镇大使
  副 使各一员。
  盐仓大使
  副 使各一员。以上副使职员万历八年裁减。
  市舶提举司
  提 举
  副提举
  吏 目各一员。万历八年裁革,事统运司。
  郡县职员闽地在秦虽为闽中郡,而载籍不详。汉初,以封亡诸,其版图未入中国。武帝后,始有冶县。历吴、魏、六朝,郡县之制寝备,然建官设属,犹未能尽考。自唐以来始详焉。
  福州府
  汉
  置侯官长南部都尉
  吴
  置建安郡太守
  晋
  置晋安郡太守
  唐
  武德七年置长乐郡中都督使按《三山志》:唐都督及节度观察等使皆刺史领之,则都督即州官也,其佐已载都督府。
  宋
  置福州大都督府长乐郡威武军
  知州事一员。
  通判军州事二员。
  签书判官厅公事
  节度推官
  观察推官
  节度判官
  观察判官
  节度掌书记
  观察支使各一员。
  录事参军
  司户参军
  司法参军
  司理参军各一员。
  州学教授一员。
  元
  置福州路总管府
  达鲁花赤用蒙古人任。
  总 管用汉人任。
  同 知
  治 中
  判 官各一员。
  推 官二员。
  经历司经历
  知 事
  提控案牍各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儒学教授
  学 正
  学 录各一员。
  蒙古学教授
  学 正各一员。
  三山书院山长一员。
  医学教授二员。
  学 正一员。
  阴阳学教授
  学 正各一员。
  永丰仓盐收纳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盐仓大使
  副 使各一员。
  本路常盈库
  运司广盈库
  在城税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在城站正提领
  副提领各一员。
  录事司达鲁花赤
  录 事
  判 官
  典 史各一员。
  国 朝
  置福州府
  知 府一员。
  同 知一员,管清军海防。
  通 判三员。一管粮,一捕盗,一驻古田杉洋,今改驻福宁防海。
  推 官一员,司吏一十九人,典吏二十九人。
  经历司经历
  知 事
  照磨所照磨
  检 校各一员,司吏一员,典吏一人。
  儒学教授一员。
  训 导四员。生员廪膳四十人,增广四十人,附学无定员,今六百余人,司吏一人。
  司狱司司狱一员,狱吏一人。
  织染局大使
  副 使各一员,司吏一人。
  常丰仓大使
  副 使各一员,攒典一人。
  税课司大使一员。司吏一人。
  三山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三山递运所大使一员,吏一人。
  阴阳学正术
  医学正科各一员。
  僧纲司都纲
  副都纲各一员。
  道纪司道纪
  副道纪各一员。
  闽 县
  诸县职,唐以前不可考。唐置县令,以望,紧、上、中、下别之,而县名沿革多不同。今所载者自宋而下始详云。
  宋 置
  知 县
  丞
  主 簿
  尉
  刘溪巡检各一员。
  元 置
  达鲁花赤一员,蒙古人任。
  县 尹一员,汉人任。
  主 簿
  县 尉
  典 史各一员。
  儒学教谕一员。
  大义巡检
  闽安镇巡检
  闽安镇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江南州务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大田站正提领
  副提领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县 丞
  主 簿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膳二十人,增广二十人,附学无定员,今四百余人。司吏一人。
  五虎门官母屿巡检
  闽安镇巡检各一员,司吏一人。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大田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侯官县
  宋
  设官县及学同闽县
  甘蔗州巡检一员。
  元
  设官同闽县
  甘蔗寨巡检一员。
  洪塘税务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白沙、小箬二站正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竹崎批引所提领大使一员。
  国 朝
  知 县
  县 丞
  主 簿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四百余人,司吏一人。
  竹崎所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白沙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小箬驿今有。
  怀安县
  宋
  设官视闽县
  鸡菜镇巡检一员。
  监盐仓一员。
  元
  设官同闽县
  三县寨巡检一员。
  税课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典 史各一员。旧置丞簿,后省。司吏六人,典吏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
  五县寨巡检一员,吏一人。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芋原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递运所大使一员,所吏一人
  万历八年裁怀安县并入侯官所置职员俱废。
  古田县
  宋 置
  知县事兼兵马监押
  丞
  簿各一员。
  尉二员。
  监商税务二员。
  监水口镇一员。
  水口巡检一员。
  元
  设官视闽县
  谷口巡检
  杉洋巡检
  西溪巡检各一员。
  县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水口务都监
  同 监各一员。
  水口、黄田二站提领各一员。
  际留仓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县 丞
  主 簿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七十余人,司吏一人。
  杉洋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水口递运所大使一员,吏一人。
  黄田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水口驿驿丞一员,吏一人。
  阴阳学训术
  医学训科
  僧会司僧会
  道会司道会各一员。
  闽清县
  宋
  设官裁丞,余视闽县。
  监商税务一员。
  元
  设官视闽县
  安仁里巡检一员。
  税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典 吏各一员,司吏二人,典吏八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七十余人,司吏一人。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长乐县
  宋
  设官视闽县。
  监岭口盐仓一员。
  榷商税务一员。
  元
  设官视闽县。
  北乡巡检一员。
  税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县 丞
  主 簿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三百余人,司吏一人。
  松下巡检
  石梁焦山巡检
  小祉山巡检各一员,司吏一人。
  税课局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长乐仓大使一员,攒典一人。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连江县
  宋
  设官视闽县。
  监商税务一员。
  荻芦寨水军统领兼福州兴化军都巡检使一员。
  元
  设官视闽县。
  宁善等乡巡检一员。
  名闻等乡巡检一员。
  税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际留仓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主 簿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一百五十余人,司吏一人。
  北茭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定海仓副使一员,攒定一人。
  蛤沙河泊所官一员,吏一人。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罗源县
  宋
  设官视闽清县
  监商税务
  南湾巡检各一员。
  元
  设官视闽县
  南湾寨巡检
  税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典 史各一员,司吏二人,典吏八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一员。生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六十余人,司吏一人。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永福县
  宋
  设官视闽县
  辜岭巡检一员。
  元
  设官视闽县
  漈门巡检一员。
  税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典 史各一员,司吏二人,典吏一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一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五十余人,司吏一人。
  漈门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福清县
  宋
  设官视闽县。
  监海口镇
  海口盐仓各一员。
  海口巡检
  松林巡检
  南匿巡检各一员。
  元
  改县为州设达鲁花赤一员。
  知州事一员。
  同 知
  通 判各二员。
  吏 目一员。
  儒学学士一员。
  蒙古学正一员。
  龙江书院山长一员。
  南日、海口、练门、迳上四寨巡检各一员。
  本州、迳上、海口三务提领大使
  副 使各一员。
  际留仓大使
  副 使各一员。
  蒜岭、宏路二站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国 朝
  知 县
  县 丞
  主 簿
  典 史各一员,司吏六人,典吏一十四人。
  儒学教谕一员。
  训 导二员。生员廪增额同闽县,附学今三百余人。司吏一人。
  壁头巡检
  牛头巡检
  泽郎巡检各一员,司吏各一人。
  福清仓大使二员,攒典一人。
  万安仓副使一员,攒典一人。
  蒜岭驿驿丞
  宏路驿驿丞各一员,吏各一人。
  河泊所官一员,攒典一人。
  阴阳医学僧道会司设官视古田。
  郡武职附
  宋
  置福州兵马钤辖一员,州官领之。武臣为之附。
  驻泊兵马都监一员。
  兵马都监四人。
  监里外盐税务三员。
  监作院一员。
  监甲仗库一员。
  福剑州巡辖马递铺一员。
  元
  至元二十二年置亳州翼万户府上隶帅府,不属于州。
  达鲁花赤万户
  副万户各一员。
  经 历
  知 事
  提控案牍各一员。
  镇抚所镇抚
  都 目一员。
  所统千户翼有十,各达鲁花赤千户一员。
  副千户一员。
  提控案牍一员。
  弹 压一员。
  上百户二员。
  下百户十五员。
  至元二十七年置福新万户府所统千户翼有六,设官如亳州翼。
  国 朝
  福州左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员。
  指挥同知
  指挥佥事各一员,令史二人,典吏五人。
  经历司经历
  知 事各一员。
  卫镇抚二员,司吏一人。
  左右中前后中左六千户所
  正千户各一员。
  副千户各一员。
  镇 抚各一员。
  百 户各一员。
  福州右卫指挥使司设官吏视左卫。
  福州中卫指挥使司设官吏视左卫所,但有伍。
  镇东卫指挥使司设官吏视左卫。
  梅花千户所
  万安千户所设官吏视左卫六所。

 官政志三
  历 官方面

  唐
  都督府
  王义童武德末任。
  张承庆景云初任。
  梁惟忠
  辛子言
  李亚丘俱开元间任。
  王 镇大中末任。
  李 瓒咸通间任。以上俱福州刺史兼都督。
  卫总持
  任弘毅俱贞观间任。以上别驾。
  王孝敬永徽间任。
  唐循中开元间任。
  李 偕广德初任。以上长史。
  萧嗣德咸亨初,任司马。
  唐循中开元间长史兼经略使。
  吉 湒至德间授经略宁海军使。
  李元宗开成间任。
  裴 炜大中间任。上二人俱泉州刺史兼经略使。
  董 玠乾元初,任都防御使。
  李行穆大历间,由泉州刺史兼都防御使。
  暨克华乾元初任副使。
  李承昭上元中任节度使。
  李 椅有传。
  鲍 防大历间任。
  常 衮有传。
  孟 皞建中间任。
  卢 惎
  吴 诜
  吴 凑有传。
  郑叔则
  王 翃
  柳 冕
  阎济美有传。以上俱贞元间任。
  陆 庶
  裴次元
  裴 乂俱元和间任。
  徐 晦宝历初任,有传。
  张仲方
  桂仲武
  段伯伦俱太和间任。
  唐 扶开成初任。
  李 记
  杨 发大中初任,有传。
  李景温咸通中任,有传。
  李 晦
  李 播俱乾符间任。
  郑 镒广明初任。
  陈 岩中和末,逐观察使郑镒,自称观察使。
  王 潮景福间任。
  王 逢河南固始人。天福间任。贫不能归,因家于闽南石室山。以上俱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李贻孙太和中任。
  沈亚之有传。
  陈 岩中和间任。以上团练副使。
  武自和元和间任。
  李敬彝太和初任。以上判官。
  权幼公元和间任巡官。
  卢 昂元和间任观察支使。
  杨邵伯元和间任。
  侯 绩太和间任。以上判官。
  冯 审元和间任推官。
  鱼 献
  刘元弼以上监军使。
  皇甫政大历间任节度观察留后。
  范 晖
  王 潮俱景德间自称留后。
  王审知乾符末,自号福建留后。光化初,授节度观察留后。
  伪闽节度使
  王延翰五代,唐天成初授。
  王延曦五代,晋天福间,自称节度使。
  王继鹏长兴间任。五代,唐授。
  王延钧五代,唐天成初,授威武军节度观察留后。
  王继恭五代,晋天福间授。
  王延曦五代,晋天福间授。以上俱威武军节度使。
  王亚澄五代,晋天福间授威武军节度副使。
  南 唐
  威武军节度使
  李仁达五代,晋开福运间,仁达杀卓岩明,自称威武军节度使留后。南唐授仁达威武军节度使,赐名弘义,后又更名弘达。
  吴 越
  节度留后
  李孺赟知福州留后。
  吴 程知节度事。俱五代汉乾祐间任。以上节度留后。
  钱弘儇
  钱元璝俱五代,周广顺间任。初,更威武军为彰武军。
  沈承礼宋开宝间任。按《三山志》:太祖授承礼威武军节度、福州管内观察,处置三司水陆发运使。沈承礼移为安囗囗军节度事。
  宋
  威武军节度使
  童 贯政和末授,依前领枢密院事。
  郑居中宣和初授,充佑神观使。
  李显中乾道中授,充左金吾卫上将军。以上威武军节度使。
  姚平仲靖康间任承宣使。
  王德用庆历间任观察使。
  高继勋
  高 化俱景祐间任观察留后。
  福建路安抚司
  林 遹建炎间任。
  张 浚
  叶梦得
  辛次膺
  汪 澈
  陈俊卿
  郑 侨
  辛弃疾
  蔡幼学
  杨长孺
  杨 栋以上十人俱有传。
  何 琮端平间任。
  魏了翁有传。
  赵必愿有传。
  徐清叟淳祐间任。史称其风采凛然。
  吴 潜宁国人,淳祐间任。忠亮刚直。
  赵 葵淳祐二年,以大学士改。
  吴 渊有传。
  马天骥有传。
  江万里都昌人。景定间任。
  洪天锡有传。
  雷宜中咸淳间任。以上俱知福州兼安抚使。
  王晞亮有传。
  李诚之东阳人,庆元间任。
  徐鹿卿有传,以上俱干办公事。
  马 秦绍兴间任。
  萧鹧巴乾道间,任兵马总管。
  姜特立有传。兵马都监。
  燕 度有传。
  鱼 泽
  李 贵
  黄 庠
  郑兴裔乾道间任,有传。
  张思孟
  辛 恩俱武翼大夫。
  张世贤武功大夫。
  郭 钦修武郎。
  来处恭武功大夫。
  王 炳武节大夫。俱嘉定间任。
  寿 困
  辛 恩再任武功大夫。俱宝庆间任。
  毛楷之
  缪 震武德郎。
  张世雄武经郎。上三人俱端平间任。
  徐森木武翼大夫,嘉熙间任。
  赵 藻武翼大夫。
  施梦龙武节郎。
  林宋英修武郎。
  孙宗礼武翼大夫。俱淳祐间任。以上兵马钤辖。
  福建制置司
  王积翁宋末,以全闽八郡图籍献于元。制置使。
  福建转运司
  杨克让有传。
  崔 荣雍熙末任。
  任维则
  牛 冕有传。俱端平间任。
  赵中和
  周 渭俱淳化间任。
  丁 谓至道间任。
  赵 贺
  刘 炤俱咸平间任。
  陈世卿有传。
  袁 炜景德间任。
  彭惟节大中祥符初任。
  方仲荀
  韩 庶
  唐 肃俱天禧间任。
  吕 言
  苗 稹
  王 奇
  张 方
  俞献卿
  王嘉言
  李应言俱天圣间任。
  赵 湘有传。
  庞 籍有传。
  边 调
  陆 轸俱景祐间任。
  吕绍宁
  刘立德俱宝元间任。
  刘 适
  张徙华
  王建中
  安 积
  高易简
  邵 饰
  蔡 襄有传。
  张去惑俱庆历间任。
  陈荣古
  唐 询
  杨 纮
  盛中甫俱皇祐间任。
  卢 革治中间任,有传。
  罗 振
  张 徽
  许 抗
  蹇周辅俱熙宁间任。
  贾 青元丰初任。
  谢卿材元祐初任。
  朱 宗有传。
  马天骥知福州兼。
  江万里上二人俱景定间任。
  吴 坚
  刘震孙
  李伯玉
  黄万石
  冯梦得
  雷宜中
  曹元发俱咸淳间任。
  赵宗机德祐间任。以上九人,俱知建宁府兼。以上俱转运使。
  张吉甫
  苏 澥
  徐 亿
  李 竦俱熙宁间任。
  王子京
  陈 纮俱元丰间任。
  吕温卿
  张 询俱元祐间任。
  陈 建
  赵 岍俱宣和间任。
  张 穆
  程 迈
  祖秀实有传。俱建炎间任。
  陈郭遂
  李承造
  刘 榕
  郑士彦
  陈 桶有传。
  贺允中
  余应求
  陈敏识
  王浚明
  赵伯牛
  张 宇
  马 纯
  钧光祖
  曹 戬
  赵令詪有传。
  王时升俱绍兴间任。
  陈良祐隆兴间任。
  陈良翰临海人。在台府直言无隐。
  沈 度
  任文荐
  王 淮
  赵子英
  沈 枢
  傅自得俱乾道间任。
  郑 丙
  柴 瑾
  钱 钿
  谢师稷
  赵公硕
  颜 度
  苏 岘
  赵彦操俱淳熙间任。
  周 颉
  陈公亮俱绍兴间任。
  王 恬
  张孝曾
  曾 炎俱庆元间任。
  权安节嘉泰间任。
  何 琮
  刘克庄俱端平间任。
  饶虎臣淳熙末,知建宁府兼。
  袁立儒
  高斯得有传。俱宝祐间任。
  洪 勋
  赵孟传俱景定间任。
  家铉翁以上俱副使。
  马 遵
  刘文炳俱庆历间任。
  张 翥
  陈宗古
  宁 赡
  曹元举
  蔡延庆俱嘉祐间任。
  黄 照
  郭 宏俱治平间任。
  湛 俞
  蒋之奇有传。
  谢仲规
  曾 默
  董 钺
  石 赓
  王子京
  周 沃俱熙宁间任。
  蒋 续元丰末任。
  孙 奕
  刘士彦
  曹 辅
  韦 骧
  李孝广
  王得臣
  陈 郛俱元祐间任。
  秦 定
  黄 思
  文 勋
  黄 诰俱绍圣间任。
  张康国
  檀宗旦俱元符间任。
  孙 鼛钱塘人。蔡京欲引为助,胣拒之。
  郑可简
  唐 绩俱宣和间任。
  谢如意
  鲁 詹俱建炎间任。
  张 觷
  侯 懋
  徐 宇
  宇文师瑗
  薛昌宋
  钱 耚
  郑士彦
  晁谦之
  范 同
  黄积厚
  徐 琛
  范寅秩
  苏 策
  赵令詪
  鲍延祖
  袁复一
  丘 砺
  陈 起
  姚 沇
  赵不溢
  黄 轺
  陈弥作
  王 瀹俱绍兴间任。
  邵及之
  芮 烨
  赵不敌
  吕企中
  陈 岘
  杨由义俱乾道间任。
  王 佐
  刘祖礼
  王师愈
  王 回
  林 枅有传。
  沈作砺
  陈公亮俱淳熙间任。
  薛叔似有传。
  孙绍远
  卢彦德俱绍熙间任。
  权安节
  苏 林
  赵充夫俱嘉泰间任。
  赵善闿
  赵善防
  李 浃俱开禧间任。
  赵 宣
  章良肱
  綦 奎
  费 培
  俞 建
  魏大中
  赵彦倓
  赵伉夫
  谯令宪
  王 松俱嘉定间任。
  陈 汶
  郑如冈俱绍定间任,兼知建宁府职事。
  袁 甫有传。
  姚 瑶俱端平间任,兼知建宁府。
  陈 埙鄞县人。轻财急义,明白洞达。
  王伯夫
  方大琮有传。俱嘉定间任。
  项寅孙
  谢公旦
  康 植
  包 恢
  郑次申
  史季温上四人兼知建宁府,俱淳祐间任。以上俱判官。
  陈觉民
  徐 常
  方天若
  翁彦国宣和中任。
  柳廷俊
  黄 愿
  柯 赐
  毛 奎
  曾 仔
  诸葛安节
  章 铸
  何处任景定初任。以上一十二人,建宁旧志俱不载何官。
  余祖奭有传。
  赵崇侯有传。以上主管文字。
  赵彦木肃有传。干办官。
  提刑司
  马 亮有传。
  丁 逊景德末任。
  刘 囗大中祥符间任。
  王文震
  耿克从俱天禧间任。
  王 耿乾兴初任。
  林 宥天圣初任。
  刘立之
  韩 琚
  栾 源俱景祐间任。
  李 敷宝元初任。
  丘 倚
  王 罕
  高易简
  苏舜元
  卢 咸俱庆历间任。
  章君陈
  吕公孺俱皇祐间任。
  张 肃
  施元长
  王 陶万年人。涤冤泽物,颇有声誉。俱嘉祐间任。
  罗 拯
  陈 益俱治平间任。
  阮 绅
  宋 道
  李景亮
  叶温叟
  沈叔通
  徐 总俱熙宁间任。
  闾丘孝直
  李茂直
  喻 陟俱元丰间任。
  彭 寂
  钱 唤
  祖无颇
  曹 振俱元祐间任。
  王祖道
  张 琬俱绍圣间任。
  程遵彦元符初任。
  周 谊建中靖国初任。
  张 向
  毕 渐
  乔世材俱崇宁间任。
  句仲甫
  陈觉民
  邵 璹俱大观间任。
  陈 建
  郑 南俱政和间任。
  王仲闳
  俞 向
  耿南金俱宣和间任。
  陈 桷有传。
  李 芘
  林 杞
  梁泽民
  王 绾俱建安间任。
  廖 刚有传。
  徐 庚一作徐寅。
  刘 峤
  吕聪问
  施 坰
  宋孝先
  李 维
  方庭实有传。
  李公懋
  李 鞉
  王元鼎
  吴序宾
  孙汝翼
  赵令詪
  吴 逵
  沈大廉
  樊光远
  王大宝有传。
  梁仲敏
  李 莫
  沈 枢
  何 佾俱绍兴间任。
  任尽言隆兴间任。
  李若朴
  何逢原
  吴龟年
  赵子英
  吕企中俱乾道间任。
  郑良嗣
  谢师稷有传。
  孙宪文
  陈 孺俱淳熙间任。
  周必大淳熙末,以阻曾觌、龙大渊出任。
  陈公亮绍兴初任。
  宋之端庆元初任。
  杨 潜嘉泰初任。
  李孟传有传。
  陈彭寿
  刘应祖
  朱端常俱嘉定间任。
  郑如冈绍定间任。
  徐 愿端平中任。
  项寅孙
  赵 纶
  王 爚新昌人。清修刚劲,不见贾似道。
  包 恢有传。
  史季温俱淳祐间任。
  李伯玉有传。
  刘震孙
  徐明叔俱咸淳间任。以上俱文臣提刑。
  王守元
  韩 囗大中祥符间任。
  丁 谏
  张 囗俱天禧间任。
  寇用和乾兴间任。
  赵易简天圣间任。
  张之雄
  刘 逵俱景祐间任。
  王 翼宝元初任。以上俱阁门祗侯充。
  李 传供备库副使,充宝元间任。
  张 囗阁门祗侯充。
  郭承规供备库副使充。
  张显普
  鲁 经俱阁门祗侯充。以上俱庆历间任。
  翟承恭左藏库副使充,皇祐间任。
  柴 肃阁门祗侯充。
  李宗孟内殿承制充。俱嘉祐间任。
  杜 该内殿崇班充,熙宁初任。
  郑兴裔旧志裔作宗,有传。
  叶南仲敦武郎。
  郑 槐武经大夫。俱淳熙间任。以上俱武臣提刑。
  余武弼有传,任检法官。
  提举常平茶司
  谢仲规熙宁间任。
  蹇周辅
  蒋 续俱元丰间任。
  黄 诰绍圣间任。
  鲍 由龙泉人。常从王安石学。
  江公著元符中任。
  王仲闳政和间任。
  李承遇
  徐 琛
  杜 圯
  洪 昕
  袁复一
  丘 砺
  王 秬
  王 瀹
  张元礼
  张汝楫
  刘 嵘
  周 操
  沈 枢
  钟世明
  黄 章俱绍兴间任。
  姜 诜隆兴间任。
  吴 龟
  王次山
  李元老
  郑伯熊
  周自强
  王 ?GFABF
  薛居寔俱乾道间任。
  胡 俦
  姚宗之
  何 称
  陈苍舒
  陆 游
  吴飞英
  周 颉
  陈仲谔
  宋若水
  孙绍远
  应孟明有传。
  吴 珽俱淳熙间任。
  陈 杞
  李 沐
  张 涛
  宋之端俱绍熙间任。
  蔡幼学有传。
  林思齐
  陈 棅
  张 经
  杨 潜俱庆元间任。
  苏 林
  赵公升俱嘉泰间任。
  盛 庶
  魏梦熊
  李孟传俱开禧间任。
  陈 铸
  胡 楶
  陈 纪
  陈彭寿
  潘友文
  刘允济
  宣 缯
  刘应祖
  朱端常
  赵彦纾
  罗仲舒俱嘉定间任。
  王 梦
  沈 谧俱宝庆间任。
  史弥忠
  郑如刚
  方 俌俱绍定间任。
  徐 愿端平初任。
  彭 方
  叶 奭
  李景英
  赵 纶俱嘉熙间任。
  蔡 瀹
  王 寓
  赵师耕
  楼 治
  袁立孺
  范午之俱淳祐间任。
  谢子强
  赵嘉庆
  汤 汉有传。俱宝祐间任。
  李伯玉
  赵逢龙有传。
  留梦炎
  胡一之俱景定间任。
  刘震孙
  徐明叔
  陈 纬
  林 畔俱咸淳间任。以上俱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陆 祐有传。任干办官。
  西外宗正司
  赵士樽
  赵子淔
  赵士漮
  赵士衎
  赵士礽俱绍兴间任。
  赵子潚隆兴间任。
  赵子英
  赵士秀
  赵士程
  赵不敌俱乾道间任。
  赵子涛
  赵公廙
  赵公迵俱淳熙间任。
  赵不懬开禧间任。
  赵师耕淳祐间任。以上知宗正司事。
  南外宗正司
  赵士樽建炎间任。
  赵令懬
  赵仲?GFAC0
  赵士瞰
  赵士謜
  赵士珸
  赵士雪刂
  赵子游俱绍兴间任。
  赵不猷隆兴初任。
  赵士豢
  赵士穆
  赵士歆俱乾道间任。
  赵士石
  赵不敌
  赵不流
  赵子涛
  赵公迵
  赵不逷俱淳熙间任。
  赵不艰
  赵不戒俱庆元间任。
  赵彦禔
  赵不懬俱嘉泰间任。
  赵伯橚开禧间任。
  赵善軿俱嘉定间任。
  赵不棓
  赵善践
  赵?GFAC1天宝庆间任。
  赵汝固
  赵彦侯俱绍定间任。
  赵师蹇
  赵崇岩俱端平间任。
  赵汝恭
  赵师赈俱嘉熙间任。
  赵师恕
  赵师珂
  赵希循
  赵希衮
  赵与份俱淳祐间任。以上知宗正司事。
  黄祖舜建炎间任。
  李 訦
  张 洵
  梁李珌俱乾道、淳熙间任。
  林行知嘉定间任。以上俱敦宗院主管。
  郑汝谐
  傅伯成
  林淳厚泰定初任。
  林信厚
  黄叔度
  王 迈有传。
  黄自然以上俱宗学教授。
  提举市舶司
  徐 确
  陈汝锡崇熙间任。
  上官厚
  钱景邈
  周 需
  乐昭衍
  章焕文
  施 述
  蔡 木肃上二人政和间任。
  许大年
  张 佑俱宣和间任。
  鲁 詹靖康初任。
  邵邦达建炎间任。
  徐与可
  李承遇
  王 权
  赵 奇
  吕用中
  鲍 仔
  韦寿成
  楼 璹
  曹 泳
  赵士鸣
  李 庄
  张子华
  郑 寀
  傅自修
  张汝楫
  陈之渊
  黄 绩
  何 俌
  林之奇俱绍兴间任。
  郭知训隆兴初任。
  程祐之
  马希言
  陆 沅
  张 坚俱乾道间任。
  虞似良
  苏 岘
  韩康卿
  彭椿年
  严 焕
  林 郡
  潘冠英
  胡长卿
  张 逊俱淳熙间任。
  王 涣
  赵汝彧俱绍熙间任。
  许知新
  詹徽之。
  黄 缵俱庆元间任。
  余茂实
  曹 格
  郭晞宗俱嘉泰间任。
  赵 盛
  赵亮夫俱开禧间任。
  朱 辅
  王 枢
  赵不熄
  傅 庸
  叶元澣
  赵崇度
  施 棫
  魏 岘
  赵汝适俱嘉定间任。
  谢采伯
  李 韶俱绍定间任。
  叶 宰
  黄 朴俱端平间任。
  刘炜叔
  赵 涯
  王会龙俱嘉祐间任。
  刘克逊
  赵希楙
  陈大猷
  赵师耕
  杨 瑾俱淳祐间任。以上任提举市舶。
  元
  福建行中书省蒙古色目姓氏及无政可纪者,概削不书。
  史 弼
  陈有定
  董文炳见《名宦传》。
  焦德裕累立战功,性颇仁恕。
  王 翰见《名宦传》。
  蓝 光见《迁寓传》。
  福建平海行中书省
  高 兴
  福建宣慰使司
  李 恒元初任。有欲发文天祥墓者,恒止之。
  福建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搠思监元统初任。盐法久坏,思监悉廉,得其利病。
  陈瑞孙见《名宦传》。
  庄 嘉见《名宦传》。
  陈君用见《名宦传》。
  贡师泰
  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
  王 恽见《名宦传》。
  程钜夫
  张孝思见《名宦传》。
  范 椁见《名宦传》。
  行御史台
  韩 准见《名宦传》。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
  刘巨源
  魏天祐宣慰使兼。
  市舶提举司
  宋 熙
  张 铎俱至元间任。
  段廷珪天德间任。
  朱善辅延祐间任。
  聂世英至治间任。以上俱提举。
  高 升至元间知事。
  张 禧
  虞 泽俱至元间任。
  康 珪大德间任。
  蔡时亨至大间任。以上俱提举。
  张 埜
  袁 裔俱至元间任。以上俱照磨。
  国 朝
  镇 守
  王 恭洪武初,以驸马都尉镇守。
  薛希琏丽水人,刑部侍郎,升本部尚书。
  范 雄都督佥事,奉命讨贼,敕留镇守,二年还朝。
  费 钊崇信伯,奉命讨贼,敕令镇守。
  孙原贞有传。
  巡抚都御史
  杨 勉江宁人。
  焦 宏叶县人。正统年任。
  刘广衡有传,景泰年任。
  滕 昭有传。
  张 瑄江浦人。
  高 明有传。
  王 继有传,俱成化间任。
  王 忬太仓人。时倭犯浙,纵掠及闽,忬兼抚闽浙,疏请假便宜,大破倭海上,闻捷受赉。
  阮 鹗桐城人。以逮去。详见《嘉靖实录》。
  王 询成都人。
  吴桂芳新辽人。以忧未任。
  刘 焘有传。
  游震得婺源人。
  谭 纶有传。
  汪道昆歙县人。
  涂泽民囗州人。俱嘉靖间任。
  何 宽临海人。
  殷从俭有传。俱隆庆间任。
  刘尧诲临武人。
  庞尚鹏有传。
  刘思问孟县人。
  耿定向麻城人。
  劳 堪德化人,为江陵相私人,捕侍郎洪朝选,文致其罪,死之。
  赵可怀巴县人。
  沈人禾申嘉定人。
  贾待问威县人。
  周 寀安福人。
  赵参鲁鄞县人。
  张汝济江陵人。
  许孚远德清人。
  沈 桐归安人。
  金学曾钱塘人。
  朱运昌云南前卫人。
  王恩民临安人。未任回籍。
  徐学聚兰溪人。
  陈子贞南昌人。
  丁继嗣鄞县人。
  按治给事中
  李守中永乐三年。
  郭 良永乐九年。
  钦差刷卷及清理军政监察御史
  国初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巡历所至,皆许刷卷,后专命御史五年一次照刷清理军政。宣德中,差给事中御史。正统五年,定差御史,三年一更。正德十三年,福建清军御史暂取回。
  杨 义归安人。永乐十二年。
  尹崇高泰和人。宣德间。
  陈 咏余姚人。
  彭囗囗
  姚 璧
  侯 爵
  王 珉钱塘人。
  毕囗囗
  丁 澄浙江人。以上俱正统间。
  应 灏淳安人。
  陶 复南城人。俱景泰中。
  顾 俨天顺三年。
  顾 目寉长洲人。
  马 震字哲东。河南汲县人。天顺七年刷卷。
  邵 智南海人。
  白 凤仪封人。
  沃 頖定海人。
  尹 仁安福人。
  易居仁泰和人。
  姜 昂昆山人。
  张 昺慈溪人。以上俱成化间。
  韩 明有传。
  贾宗锡常熟人。
  郭 纟王临海人。
  王 哲有传。
  莫立之钱塘人。
  陶 煦秀水人。
  方 志鄞县人,刷卷。以上俱弘治间。
  罗 善安福人。
  高 宾江阴人。
  汪 正麻城人。
  王 介南京人。
  毛伯温吉水人,刷卷。
  王应鹏鄞县人。
  周 震昆山人。以上俱正德间。
  黎 贯从化人。
  徐 州慈溪人。
  杨 瑞岳池人。
  蒋 诏吴县人。
  沈一定慈溪人。
  包 节华亭人。
  沈 宠宣城人。俱嘉靖间任。
  侯尧封嘉定人,万历间任。
  巡按监察御史
  陈 述洪武间任。
  蒋彦禄
  周 新南海人,有传。
  魏 清
  何 器
  况必安
  欧彦贵
  李 素新乡人,监生。
  李仲芳南海人。
  周宗范
  李 彬俱永乐年任。
  李 旭赣州人,监生。
  黄员相滕县人,监生。
  贾 旭
  陆 和江山人。
  孟 亨柏乡人,监生。
  张 敔合肥人,监生。
  屈 伸湖口人。
  赵 文陕洲人。
  刘 恺
  张 显晋州人,监生。
  郑 璘永嘉人,监生。
  周 远缙云人。
  陈 恕
  刘 琏
  王 纲上高人。
  饶 礼
  杨 渊
  张 敬阳曲人。
  王 昌
  曹习古奉化人,监人。
  邹 杰湖口人。
  姚 坚
  陈绍夔新凎人。以上俱永乐间。
  王 琏新建人。
  王 宝
  张 囗清江人。
  范宗渊上虞人。
  方 端开化人。
  张 鹏囗水人。
  杨 政吉水人。
  黄 振
  余 敬西安人。以上俱宣德间。
  黄 铨兴化人。
  郝 敬
  计 澄浮梁人。
  王 珉钱塘人。
  柳 华吴县人。
  柴文显建德人。
  汪 澄以上俱正统间。
  丁 澄东鹿人。
  张 海安东人。
  陈员韬台州人。
  许仕达有传。
  邢 宥琼州文昌人。
  倪 敬无锡人。
  练 钢苏州人。
  盛 颙无锡人。
  夏 埙有传。以上俱景泰间。
  庄 歙徽州人。
  唐 彬山阴人。
  刘 焊安福人。
  滕 昭有传。
  伍 骥有传。
  魏 瀚余姚人。以上俱天顺间。
  朱 贤有传。
  焦 显德州人。
  任 玺太平人。
  涂 棐丰城人。
  左 钰阜城人。
  吴 璘江都人。
  洪 性攸县人。
  李 钊临海人。
  郑 昱常山人。
  叶 稠富阳人。
  戴 用万安人。
  阎 佐陕西人。
  徐 镛有传。
  张 稷宝应人。
  汪 奎徽州人。
  刘 信有传。
  董 复绍兴人。
  吕 炯宁波人。以上俱成化间。
  刘 缨新凎人。
  向 荣进贤人。
  吴一贯有传。
  陆 完长州人。
  曾 禄悖罗人。
  朱 文有传。
  张 敏祁门人。
  胡 华有传。
  陆 偁鄞县人。
  陈 玉辉县人。
  宗 彝通州人。
  李 钺祥符人。
  饶 榶进贤人。以上俱弘治间。
  何天衢道州人。
  韩 廉余姚人。
  王 注献县人。
  贺 泰吴县人。
  李如圭沣州人。
  张景旸山阴人。
  胡文静山阴人。
  程 昌祁门人。
  周 鹓华亭人。
  沈 灼嘉定人。以上俱正德间。
  汪 珊贵池人。
  王以旗江宁人。
  简 宵新余人。
  景仲光偃师人。
  刘廷簠安福人。
  聂 豹永丰人。
  施 山缙云人。
  虞守愚义乌人。
  苏 信饶平人。
  方 沥太平人。
  白 贲潼川州人。
  李元阳太和人。
  李凤翔成都人。
  王 瑛无锡人。
  徐宗鲁华亭人。
  高 崶有传。
  何维柏有传。
  赵应祥长沙卫人。
  金 城历城人。
  杨九泽华阴人。
  陈宗夔通山人。
  曾 佩临川人。
  赵孔昭
  胡志夔安邑人。
  吉 澄开州人。
  樊献科缙云人。
  徐仲楫长洲人。
  李廷龙湘阴人。
  李邦珍肥城人。
  陈万言南海人。
  胡维新余姚人。以上俱嘉靖年任。
  王宗载京山人。
  蒙 诏番禺人。
  蒋 机丰城人。
  杜化中扶沟人。以上俱隆庆间任。
  刘良弼南昌人。
  孙 錝余姚人。
  朱光宇祥符人。
  晏仕翘清江人。
  商为正有传。
  敖 鲲新余人。
  安九域禹州人。
  吴之彦太仓人。
  沈 氵亟武功卫人。
  龚一清义乌人。
  杨四知祥符人。丰稜甚盛,苐主于严,不免流于刻云。
  连 格禹州人。
  邓 鍊南城人,宽仁明简,吏民安之。
  马象乾连州人。
  喻文炜南昌人。
  张天德乌程人。
  陈子贞南昌人。按闽,甚有声,其去也,民慕之。
  刘芳誉陈留人。
  周维翰阜城人。
  徐兆魁东莞人。
  何熊祥新会人。
  刘应龙邵阳人。
  张应扬休宁人,卒于官。
  何淳之无锡人,卒于官。
  方元彦临清州人。
  汤兆京宜兴人,风裁甚著,不久以忧去。
  陆梦祖山阴人。
  徐 鉴丰城人。
  福建左布政使
  郑思先有传。
  吴 昭
  薛大昉
  张 机
  张拱辰
  邹 昱
  麻 冕
  刘 瑾
  吴 福
  周 颐
  侯 辄
  方 正黄岗人。
  宋 彰交趾人。
  黄 懋
  黄 舆武进人。
  徐 璟
  姚 龙桐卢人。
  秦 敬有传。
  张 斌永平人。
  刘 敷永新人。
  路 璧安福人。
  李 田嘉鱼人。
  李 嗣南海人。
  温 琮有传。
  章 格有传。
  戴 珊有传。
  陈 宾崇阳人。
  蒋云汉巴县人。
  洪 钟钱塘人。
  李 琮景宁人。
  叶仲贤蕲县人。
  陶 琰
  常 麟嘉兴人。
  陈良器仁和人。
  马 懋陶县人。
  王 缜东莞人。
  陈 琦钱塘人。
  胡 韶鄱阳人。
  伍 符安福人。
  席 书遂宁人。
  夏从寿江阴人。
  陈 锡南海人。
  陈 祥高安人。
  查 约海宁人。
  宋 冕余姚人。
  张 峨成都人。
  屠 侨鄞县人。
  范 辂桂阳人。
  陆 钶鄞县人。
  周 忠贵溪人。
  陈 卿宜宾人。
  冯时雍交河人。
  车 纯上虞人。
  章 侨兰溪人。
  娄志德项城人。
  姜 仪南昌人。
  萧 晚吉水人。
  屠大山鄞县人。
  王 积仪真人。
  岑 万顺德人。
  刘 采麻城人。
  姜 恩广安人。
  杨应奇夏邑人。
  赵惟垣永宁卫人。
  王国祯山阴人。
  曾于拱吉水人。
  王 遵南充人。
  陈大宾江陵人。俱嘉靖间任。
  刘光济江阴人。
  陈 典保定中卫人。
  朱 纲曹县人。俱隆庆间任。
  万思谦南昌人。
  刘 侃京山人。
  沈人种嘉定人。
  劳 堪德化人。
  张天驭深州人。
  舒应龙有传。
  刘汉儒沈丘人。
  陶大顺会稽人。
  帅 兰江陵人。
  宋应昌仁和人。
  张明正华亭人。
  管大勋鄞县人。
  李承式大同籍,泰兴县人。
  郭子章泰和人。
  朱运昌云南前卫籍,丹徒人。
  王恩民临安卫官籍,合肥人。
  徐学聚兰溪人。
  范 涞休宁人。
  丁继嗣鄞县人。
  袁一骥江阴人。
  右布政使
  孙 升建平人。
  范 理天台人,正统间任,官至吏部侍郎,有传。
  石 瑁应山人。
  刘 让沧州人。
  朱 英桂阳人。
  王 高安福人。
  钟 清瑞安人。
  钱 琎
  陈 渤余姚人。
  徐 贯淳安人。
  刘 瑀蠡县人。
  叶 萱华亭人。
  张 玉景州人。
  祁 顺东莞人,天顺间任,后卒于官,有传。
  陈性学有传。
  徐学聚兰溪人。
  徐应奎鄞县人。
  沈敬炌归安人。
  陈所学景陵人。
  王 任潼川州人。
  袁一骥江阴人。
  陈邦瞻高安人。
  窦子偁合肥人。
  陈 瑗祥符人。
  李 云宜兴人。
  李 韶富顺人。
  夏 祚当涂人。
  郭 绅宜春人。俱弘治间任。
  车 玺宛平人。
  白 圻武进人。
  邹文盛公安人。
  龚 弘嘉定人。
  姚 镆慈溪人。
  杭 济宜兴人。
  华 昶无锡人。
  夏从寿江阴人。
  陈 锡南海人。
  何 诏山阴人。
  丁 沂溧水人。
  陈 祥高安人。
  冯 驯岳池人。
  钱 宏钱塘人。
  吴 昂海盐人。
  王学夔安福人。
  何 鳌顺德人。
  张 钦通州左卫人。
  王 浚建德人。
  徐 乾临桂人。
  周 忠贵溪人。
  傅 钥广宁左卫人。
  詹 瀚玉山人。
  车 纯上虞人。
  欧阳席泰和人。
  姜 仪南昌人。
  萧 晚吉水人。
  喻 智当涂人。
  侯 缄临海人。
  张 鏊南昌人。
  曾 钧进贤人。
  左参政
  蔡 喆有传。
  杨景衡有传。
  王 钝有传。
  房 安有传。
  吴 高归善人。
  许仕达歙县人。
  杜 宁天台人。
  李 昂仁和人。
  阮崇礼
  唐 俊
  李 颙有传。
  高 晖
  吴崇艺
  瞿 庄
  萧 礼
  王 平
  祖 述昌黎人,监生。
  钱 祖俱永乐间任。
  彭 眘
  张 璘黄冈人。
  颜 泽江阴人。
  应 灏淳安人。
  陈 棫番禺人。
  俞 俊扬州人。
  胡 廙俱宣德间任。
  杨 盛
  刘 孟
  宋 彰交趾人。
  彭 森南海人。
  周 礼乐平人。
  王士华
  张 斌
  刘 让
  徐 敬
  赵 最
  徐 贯淳安人。
  钟 清瑞安人。
  陈 宾无锡人。
  叶 萱华亭人。
  陈 瑊
  熊 达南昌人。俱弘治间任。
  罗 列南海人。
  王子言淳安人。
  陈 策无锡人。
  宋 冕余姚人。
  魏 棨新建人。
  查 约海宁人。
  徐 问武进人。
  吴 昂海盐人。
  崔 桐海门人。
  何 鳌顺德人。
  黄宗明鄞县人。
  陈子直临海人。
  张时彻鄞县人。
  顾梦圭昆山人。
  李 香分宜人。
  刘 富
  马 坤通州人。
  汪大受婺源人。
  李 遂丰城人。
  王 玑西安人。
  张 臬进贤人。
  熊 洛南昌人。
  汪宗元崇阳人。
  万 衣德化人。
  朱 征唐县人。
  翁时器余姚人。
  许应元东安人。
  杨 准宜兴人。
  涂泽民汉州人。
  阴武卿内江人。
  熊 琦南昌人。
  杨 芷安陆人。
  宋豫卿富顺人。
  马顾泽吴县人。
  王元敬山阴人。
  郭 孝仁和人。
  顾 褒余姚人。
  王世懋太仓人。
  费尧年铅山人。
  冯 孜桐乡人。
  邹 墀余姚人。
  胡心得德清人。
  徐即登丰城人。
  杨德政鄞县人。
  王道增颖州人。
  石昆玉黄冈人。
  金忠士休宁人。
  右参政
  徐 升
  朱 昂沅陵人。
  甘敬修富顺人。
  段 实常州人。
  许 振吉水人。
  陈 蕙江阴人。
  赵 昌泾县人。
  魏 元朝城人。
  陆 昶常熟人。
  刘 观新建人。
  冯 遵南海人。
  刘大夏有传。
  秦 夔无锡人。
  沈 晖宜兴人。
  王 范开州人。
  魏 瀚余姚人。
  刘 道怀仁人。
  庞 泮天台人。
  夏 昂宛平人。
  苏 葵顺德人。
  杭 济宜兴人。
  臧 麟曲阜人。
  孙 燧余姚人,有传。
  艾 洪滨州人。
  陈 锡南海人。俱正德间任。
  蔡 潮临海人。
  侯 位平溪人。
  郭持平万安人。
  王学夔安福人。
  张 钺安仁人。
  王 浚建德人。
  张 俭仙居人。
  胡宗明绩溪人。
  田 秋思南府人。
  吴 龙孝丰人。
  詹 莹麻城人。
  梁廷振南海人。
  韩 楷江夏人。
  刘 寅大庾人。
  吴 鹏秀水人。
  王 积仪真人。
  朱宪章进贤人。
  秦 鳌昆山人。
  丁以忠新建人。
  佘勉学马平人。
  陈绍儒南海人。
  周 相鄞县人。
  曾于拱泰和人。
  张 瀚仁和人。
  刘 佃安福人。
  周贤宣万安人。俱嘉靖年任。
  顾 问蕲州人。
  秦 淦慈溪人。俱隆庆年任。
  宋仪望永丰人。
  顾 言钱塘人。
  徐中行有传。
  方邦庆婺源人。
  李 台寿昌人。
  佘 立孝感人。
  杨 标清江人。
  王懋德有传。
  吕鸣琦丽水人。
  张 钺余姚人。
  侯尧封嘉定人。
  王民顺金溪人。
  赵 焞平原人。
  史继震溧阳人。
  钱拱宸乌程人。
  詹思虞常山人。
  沈季文有传。
  萧良誉有传。
  高从礼仁和人。
  孙光启嘉兴人,卒于官。
  沈敬炌归安人。
  俞士章宜兴人。
  沈一中鄞县人。
  窦子偁合肥人。
  程 达清江人。
  吴思学广昌人。
  饶景晖进贤人。
  潘阳春余姚人。
  张鸣鹗钱塘人。
  崔思训太平人。
  戴王言山阴人。
  陈德元秀水人。
  左参议
  郑 湜有传。
  王 钝
  郭 琎有传。俱洪武间任。
  李 烨余姚人。
  李文华
  叶仲贤
  刘 隆
  辛彦博
  孙 恪
  杨 鼎
  苗 贤蒙阴人。俱永乐间任。
  李 珏
  樊 翰俱宣德间任。
  金 敬
  徐 杰
  刘 萃
  荆 璞
  陈 浩
  赵 象
  陈 琰俱正统间任。
  刘 琛
  赵 庆
  李 迪
  邓履纯俱景泰间任。
  赵 昌
  陈 渤
  沈 晖宜兴人。
  叶 萱俱成化间任。
  李 春郑州人。
  丁 本
  卢 雍江宁人。
  裴 衷后康人。
  黄 澄凤阳人。
  马孔惠东莞人。
  程廷拱浮梁人。
  熊 禄进贤人。
  徐 贡泰和人。
  冒 鸾如阜人。
  彭 夔安福人。
  陈 炫南海人。
  杨继文常熟人。
  周廷用华容人。
  谢 显安福人。
  程 旦歙县人。
  欧阳必进安福人。
  方纪达歙县人。
  焦 煜太平人。
  徐 樾贵溪人。
  孙 云昆山人。
  夏 宝益阳人。
  戴 鲸鄞县人。
  吴 源钱塘人。
  熊 洛南昌人。
  刘子兴潮阳人。
  姚 梧慈溪人。
  恽绍芳武进人。
  宗 臣有传。
  金立敬临海人。
  黄 朏丰城人。
  陈一松海阳人。
  刘志伊慈溪人。
  杨 芷安陆人。
  戢汝止简州人。
  张尚大万安人。
  郑汝璧缙云人。
  欧阳柏潜江人。
  骆问礼诸暨人。
  范 谦丰城人。
  徐秉正南昌人。
  甘来学雅州人。
  刘弘道吴县人。
  朱熙洽昆山人。
  余懋中西安人。
  吴之望丹徒人。
  陈良材高安人。
  吴之鹏武进人。
  陈治本余姚人。
  杨廷槐钱塘人。
  胡 琳会稽人。俱万历间任。
  右参议
  耿 定
  唐世良武进人。
  陈云鹏余姚人。
  刘 彰
  刘 益贵溪人。
  张 雄周州人。
  尹 淳
  袁 芳丰城人。
  黄 霖乐安人。
  崔 仪荣阳人。
  孔宗显武进人。
  叶 祚吴县人。
  张 琳余姚人。
  梁 芳南海人。
  孔 举舒城人。
  任 毅横州人。
  乔懋敬上海人。
  聂廷璧金溪人。
  郑秉厚遂昌人。
  张 崶余姚人。
  谢师启蒲圻人。
  乔 木上海人。
  杨德政鄞县人。
  陈应芳泰州人。
  张鼎思长洲人。
  马邦良富阳人。
  王 志东乡人。
  刘 毅山阴人。
  吴中伟海盐人。
  布政司经历
  冯 宪
  徐 善俱永乐间任。
  李 祐景泰间任。
  唐 庆
  罗 瑄俱成化间任。
  何一乾麻城人,举人。
  张邦杰太平人。
  沈良贵浮梁人。

《福州府志万历本》 相关内容:

前一:1
后一:3

查看目录 >> 《福州府志万历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