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子部 > 杂论 >

海运说

海运说

海运说 棣香斋丛书
  华干龙戒香着

  按海运之法自秦已有之而唐人亦转东吴粳稻以给幽燕然以给边方之用而已用之以足国则始于元焉初伯颜平宋命张瑄等以宋图籍自崇明由海道入京师至至元十九年始建海运之策说者谓其虽有风涛漂溺之虞然视河漕之费所得盖多故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我朝洪武三十年海运粮七十万石给辽东军饷永乐初海运七十万石至北京至十三年会通河通利始罢海运窃谓自古漕运所从之道有三日陆日河日海河漕视陆运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盖河漕虽免陆行而人挽如故海运虽有漂溺之患而省牵率之劳较其利害盖亦相当今漕河通利岁运充积固元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于未事之先而为意外之虑今国家都燕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则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有死亡之祸况自古皆是转般而以盐为佣直今则专役军夫长运而加以兑支之耗岁岁常运储积之粮虽多而征戍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请于无事之秋别通海运一路与河漕并行江西湖广江东之粟照旧河运而以浙西东濒海一带(浙江布政司及常苏松三府)由海通运使人习知海道一旦漕渠少有滞塞此不来而彼来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计也臣家居海隅颇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畏深而畏浅不虑风而虑礁故制海舟者必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卒遇暴风转帆为难亟以尾为首纵其所如且暴风之作多在盛夏今后率以正月以后开船置长篙以料角定盘针以取向一如番舶之制夫海运之利以其放洋而其险也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豫遣习知海道者起自苏州刘家港访问傍海居民捕鱼渔户煎盐灶丁逐一次第踏视海涯行舟潢道泊舟港汊沙石多寡洲渚逮近亲行试验委曲为之误法若夫占视风候之说见于沈氏笔谈可保万全果利多而害少又量将江淮剂湖之漕折半入海运除减军卒以还队伍则兵食两足而我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以制服朝鲜安南边海之夷此诚万世之利也

  会通河
  元时自安民山开河北至临清引汶绝济建闸三十有一赐名会通河国初河决而会通河淤永乐初命工部商书宋礼发丁疏凿以复故道(河长二百五十里)

  沙河
  按沙河今淮安板闸至新庄一带是也永乐中平江伯陈瑄因运舟坼淮险恶乃寻乔维岳(宋人)所开故道开清江浦五十余里置四闸以通漕又于沿河一带增堰以防走泄蓄水以资灌注引泉以备干涸至今为利

  高邮湖
  今运道最险者高邮湖堤及徐吕二洪是也然二洪之险人可以用其力高邮湖自杭家嘴至张家沟三十余里唐李吉甫筑平津堰以防水患宋时又有斗门水闸 至我朝护以木桩实以砖土以备风浪然一遇西风骤起顷刻之间樯楫倾沈建计者欲于旧堤之外湖泊之旁别为长堤一带引湖水于内以行舟楫其为利益非小

  天井闸
  通论诸闸天井居其中临清总其会居中者如人身之有腰脊总会者如人身之有咽喉腰脊损则四肢莫运咽喉闭则五脏不通盖国家都北而仰给于南恃此运河以为命脉惟临清乃会通河之极处诸闸于此乎尽众流于此乎会且居高临下水势泄易而涸速是凡三千七百里之漕路此其要害也东控青齐北临燕赵且去边关不远疾驰之骑不浃旬可到若为国家深长之思请跨河为城两际各为水门以通舟檝而包围诸闸在于其中设官以司(启攵)闭屯兵以为防守是亦思患豫
  防之一事也
  

《海运说》 相关内容:

查看目录 >> 《海运说》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