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戶口

  國朝臺灣府原額人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滋生人丁一千六百五十八,土番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大清一統志)。實在人丁,男子成丁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丁,外鳳山縣八社土番人丁一千七百四十八丁。盛世滋生戶口新編人丁,男子成丁共五千六百一十四丁,內除補額人丁四千六百一十九丁外,增益人丁九百九十五丁,欽遵恩詔,永不加賦(乾隆二年通志)。

  舊額戶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二千零七。通府合計新舊戶一萬二千七百二十七,口一萬八千八百二十七,又八社番丁三千五百九十二口(臺灣府志)。

  臺灣縣:舊額戶七千八百四十四,口八千五百七十九。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一千一百六十五(戶仍前)。雍正元年,鳳山縣撥歸本縣戶八百九十七,口八百九十七;諸羅縣撥歸本縣民丁三百四十二,本縣撥歸鳳山縣戶一百一十九,口一百一十九。乾隆二年,諸羅縣撥歸本縣民丁一百二十七。通縣實在共計戶八千六百二十四,口一萬零八百六十五(府志)。

  嘉慶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門牌核實土著民戶共二萬四千九百七十六戶,男婦大小戶口共三十萬六百二十二名口。又澎湖廳歸併本縣人戶共三千一百六十九戶,男婦大小戶口總共四萬一千二名口。總共二萬八千一百四十五戶,男婦大小總共三十四萬一千六百二十四名口;內民戶成丁男婦共二十一萬七千八百九十三名口,幼丁男女共一十二萬三千七百三十一名口(司冊)。

  鳳山縣:舊額戶二千四百四十五,口三千四百九十六,又八社土番口三千五百九十二。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五百八十二(戶仍前)。雍正九年,撥歸臺灣縣戶八百九十七,口八百九十七;又臺灣縣撥歸本縣戶一百一十九,口一百一十九。通縣實在共計戶一千六百六十七,口三千三百(府志)。

  嘉慶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門牌核實土著流寓共一萬九千一百二十戶,男婦大小共一十八萬四千五百五十一名口;內民戶成丁男婦共一十萬八千九百二名口,幼丁男女共七萬五千六百四十九名口(司冊)。

  嘉義縣:舊額戶二千四百三十六,口四千一百九十九。康熙三十年至五十年,共新增民丁二百六十(戶仍前)。雍正二年,撥歸彰化縣人丁三十五。雍正九年,撥歸臺灣縣人丁三百四十二。乾隆二年,撥歸臺灣縣人丁一百二十七。通縣實在戶二千四百三十六,口三千九百五十五(府志)。

  嘉慶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門牌核實土著流寓共一十二萬六千六百二十八戶,男婦大小共八十一萬八千六百五十九名口;內民戶成丁男婦共四十一萬四千九百七十七名口,幼丁男女共四十萬三千六百八十二名口(司冊)。

  彰化縣:口三十五,雍正二年,諸羅縣撥歸管轄。雍正九年,撥歸淡防廳口一十一。通縣實在口二十四。雍正五年至乾隆二年編審,共增出滋生人丁一百二十五,永不加賦(府志)。

  嘉慶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門牌核實土著流寓共四萬四百七戶,男婦大小戶口共三十四萬二千一百六十六名口;內民戶成丁男婦共二十四萬三百七十七名口,幼丁男女共一十萬一千七百八十九名口(司冊)。

  淡水廳:口一十一,雍正九年,彰化縣撥歸管轄。雍正十年至乾隆二十九年,遞年編審,共增出人丁三十。又實在煙戶男婦共三萬三百四十二丁口,永不加賦(府志)。

  嘉慶十六年分,查照保甲門牌核實土著流寓民戶共一萬七千九百四十三戶,男婦大小戶口共二十一萬四千八百三十三名口;內民戶成丁男婦共一十一萬六千二百二十五名口,幼丁男女共九萬八千六百八名口(司冊)。

  噶瑪蘭廳(嘉慶十七年新設):流寓漳人四萬二千五百餘丁,泉人二百五十餘丁,粵人一百四十餘丁,熟番五社、九百九十餘丁,歸化生番三十三社、四千三百五十餘丁(東槎紀略)。

  口六百七十二,雍正五年,臺灣縣撥歸管轄。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年編審,共增出人丁一百二十八。乾隆二十七年編查戶口,實在二千七百五十二戶,成丁男婦一萬一千九百三十八口,幼丁一萬二千一百一十四口,永不加賦(府志)。

  道光八年編查保甲煙戶,通澎一十三澳,共八千九百七十四戶,男婦大小共五萬九千一百二十八丁口(澎湖續編)。

  ——以上錄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四十八。

《褔建通志臺灣府》 相关内容:

前一:古蹟
后一:田賦(雜課附)

查看目录 >> 《褔建通志臺灣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