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医部 > 方药类 > 严氏济生方 >

卷八 诸痹门

卷八 诸痹门

  [诸痹门] 五痹论治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痹之为病,寒多则痛;风多则行;湿多则着。在骨则重而不举;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脾则逢寒急,逢热则纵,此皆随所受邪气而生证也。大率痹病,总而言之,凡有五种∶筋痹、脉痹、皮痹、骨痹、肌痹是也。筋痹之为病,应乎肝,其状夜卧则惊,饮食多,小便数;脉痹之为病,应乎心,其状血脉不流,令人痿黄,心下鼓气,卒然逆喘不通,嗌干善噫;肌痹之为病,应乎脾,其状四肢懈怠,发咳呕吐;皮痹之为病,应乎肺,其状皮肤无所知觉,气奔喘满;骨痹之为病,应乎肾,其状骨重不可举,不遂而痛且胀。诊其脉大而涩为痹,脉来急者亦为痹,脉涩而紧者亦为痹。又有风血痹,阴邪入于血经故也。外有支饮亦令人痹,当随证施治。

  [诸痹门\五痹论治] 蠲痹汤

  治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或痛或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当归(去芦,酒浸)赤茯苓黄(去芦)片子姜黄羌活(各一两半)甘草(炙,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燥痒,筋脉挛急,言语謇涩,手足不遂,时觉不仁。

  黄(去芦)防风(去芦)官桂(不见火)天麻萆石斛(去根)虎骨(酥炙)白芍药当归(去芦)云母粉白术茵芋叶木香(不见火)仙灵脾甘草川续断(各一两)上锉如麻豆大,以生绢袋盛,以好酒一斗浸之,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每服一

  [诸痹门\五痹论治] 防风汤

  治血痹,皮肤不仁。

  防风(去芦,二两)川独活(去芦,洗)川当归(去芦,洗)赤茯苓(去皮)秦艽(去芦,洗)赤芍药黄芩(各一两)桂心(不见火)杏仁(去皮尖)甘草(炙。

  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诸痹门\五痹论治] 茯苓汤

  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一两)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查看目录 >> 《严氏济生方》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