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6

 御前面谕行师方畧
  赐燕及出师日出征各官咸征服候于
  午门外是日卤簿全设不出征诸王贝勒贝子公咸朝服集
  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咸朝服集
  太和殿丹墀内分班序立颁给大将军
  勅印设于
  太和殿内东旁黄案上
  圣驾御殿大将军近前跪领
  勅印毕率出征官弁听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礼成赐茶遣行○康熙十三年正月
  命多罗顺承郡王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帅师之湖广都统为安西将军帅师之四川是日卤簿大驾照常陈设出征王及各官咸征服齐集
  午门外王以下文武各官咸蟒袍补服于常朝处分翼齐集内阁大臣设所颁
  勅印于
  太和殿外东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至
  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分翼序立次引出征王至丹陛上各官至丹墀内仪仗末序立礼部堂官奏请
  御殿乐作
  陞座乐止銮仪衞官赞鸣鞭鸿胪寺官赞出征王及各
  官跪大学士奉
  勅印授王王跪受转授从征内阁官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毕鸿胪寺官引王贝勒贝子公等进
  太和殿内都统以下营总以上在丹陛上叅领等官在八旗班首分翼序坐
  赐茶毕
  御中和殿卤簿大驾向
  堂子排设出征王及诸王贝勒等在金水桥文武各官
  在
  午门外常朝处贝子公鎭国将军都统尚书等官及出征辅国将军都统防军统领副都统在
  长安左门外均分翼序立礼部堂官奏请恭诣
  堂子行礼王以下各官
  圣驾至跪送出征王及诸王贝勒都统尚书等官出征
  副都统以上各官咸随至
  堂子礼部堂官恭导就位行礼王公大臣咸依次序立
  鸣赞官奏跪拜兴
  圣祖仁皇帝行三跪九拜礼王等均随行礼兴次吹螺于兵部所设纛前行三跪九拜礼不赞
  圣驾出乐作进
  长安左门至
  天安门外桥前卤簿大驾向内陈设乐暂止
  圣驾出长安右门外送行出征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咸
  佩弓矢上马随行至
  驻马处出征王疾马趋过王啓行
  圣驾还宫乐作
  午门外齐集各官跪迎过皆退出征王及各官行至列兵处礼部豫设祖帐光禄寺备茶内大臣礼兵二部堂官奉茶饮毕鸿胪寺官导引望
  阙谢
  恩礼成啓行○是年八月
  命王贝勒为大将军将军领兵出征不诣
  堂子行礼不
  亲送大将军等出
  午门遣亲王内大臣出
  长安右门往送余仪皆与正月同○十月
  命和硕亲王为扬威大将军帅师之江宁和硕安亲
  王为定逺平寇大将军帅师之广东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殿赐以
  勅印诣
  堂子行礼拜纛还出
  长安右门送之行○十四年三月以察哈尔布尔尼乘吴逆作乱欲谋刦其父阿布柰兴兵造反
  命多罗信郡王为抚逺大将军大学士为副将军往征
  ○二十九年
  命和硕裕亲王为抚逺大将军以
  皇子为副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门大学士二人一奉
  勅一奉印授王王跪受毕
  圣驾出东直门视大将军王等啓行○三十五年命领侍衞内大臣安北将军伯为抚逺大将军统西路大兵出征厄鲁特噶尔丹令先自归化城乘驿速赴
  京师至日大
  颁燕赉
  圣祖仁皇帝御太和门陞座内大臣大学士等列坐两旁其出兵运米大臣官员按旗分坐于金水桥北之左绿旗提督总兵官等坐于金水桥北之右防军叅领防军校防军等亦分左右按旗坐于桥南効力官员鸟枪骁骑火器营兵礮手等依次坐于
  午门外作乐陈百戏
  命大将军进至
  御座前
  亲赐以巵酒大将军跪受退至阶叩首饮都统大臣等
  均以次进前
  亲赐巵酒副都统等亦近前侍衞赐酒自叅领以下防军校以上皆十人一班进至阶上跪饮又
  命部院内务府大臣及侍衞等徧视众军士饮燕毕赐与燕大臣等
  御用蟒币有差其官员及防军等
  赐币有差营兵礮手等均
  赐布毕大将军率众官兵进前谢
  恩同叩首出遣大学士授大将军
  勅印令自京复赴归化城择吉啓行○五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命将进勦防妄阿喇布坦大兵起程前期设卤簿率出征之王等以下咸戎服其不出征之王公以下俱蟒袍补服以从
  圣祖仁皇帝亲诣
  堂子行礼次鸣角拜纛礼成
  还宫是日抚逺大将军王率兵啓程
  命内阁大臣颁给大将军
  勅印于
  太和殿其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咸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咸蟒袍补服齐集
  午门外大将军上殿跪受
  勅印谢
  恩行礼毕随
  勅印出
  午门乗骑出
  天安门由徳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送至列兵处大将军望
  阙谢
  恩毕肃队啓行○雍正七年议准
  命将出师之前日应遣官行告
  庙礼起行之日应遣官祗告
  奉先殿其祝文均由翰林院撰拟○又议准
  命将出师授大将军
  勅印拜纛仪是日卤簿大驾全设出征大将军曁各
  官咸征服齐集
  午门外王以下文武各官咸蟒袍补服于常朝处分翼齐集内阁学士设颁给
  勅印于
  太和殿内东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公等至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按翼序立次引出征大将军副将军叅赞副都统总兵官至丹陛上出征各官至丹墀内仪仗末序立辰时礼部堂官奏请
  御殿乐作
  陞座乐止銮仪衞官赞鸣鞭阶下三鸣鞭鸿胪寺官
  引大将军至殿檐下
  御道之东副将军叅赞副都统总兵官等于丹陛上分左右翼立鸿胪寺官赞跪大将军及从征各官皆跪大学士奉所设黄案上
  勅印授大将军大将军跪受转授随印内阁官内阁官接受兴鸿胪寺官引大将军至丹陛左首班跪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毕大将军随奉
  勅印官由丹陛左阶降从征各官随大将军出皇帝还宫王公百官各以次出卤簿大驾向
  堂子陈设兵部设螺于
  堂子街门外之东设八旗防军纛八于内门南文武各
  官齐集
  午门外常朝处大将军副将军及出征副都统以上曁王公鎭国将军大学士都统尚书等先至
  堂子门外分翼序立未时礼部堂官奏请恭诣
  堂子行礼文武各官于
  午门外
  驾至跪送
  驾至
  堂子吹螺大将军副将军及诸王贝勒大学士都统尚
  书等官与出征副都统以上官跪
  驾过随行申初刻
  驾入螺止礼部堂官恭导就位行礼鸣赞官奏跪拜
  兴
  皇帝行三跪九拜礼大将军等皆随行礼毕吹螺于
  兵部所设纛前行三跪九拜礼不赞
  驾出螺止作乐至
  长安坊街
  皇帝陞黄幄
  命大将军等上马大将军等上马啓行
  驾入
  长安左门乐作
  午门外齐集各官跪迎
  皇帝还宫众皆退大将军副将军及从征各官行至徳胜门外列兵处礼部豫设祖帐光禄寺备茶内务府备燕
  钦命王大臣与大将军副将军奉茶酒礼兵二部堂官与叅赞大臣奉茶酒侍衞与出征各官奉茶酒毕鸿胪寺官导引望
  阙谢
  恩礼成啓行○又议准
  命使赍送
  勅印大将军于军中恭受仪先期内阁将应行开列
  大臣恭请
  钦命正使一人副使一人赍送
  勅印由钦天监择吉遣往是日卤簿大驾全设正使副使咸征衣王以下文武各官咸蟒袍补服于常朝处分翼齐集内阁设颁给
  勅印于
  太和殿内东旁黄案上鸿胪寺官引王以下公以上至
  太和殿丹陛上文武各官在丹墀内序立次引赍送
  勅印官于丹墀卤簿下序立礼部堂官奏请
  御殿乐作
  陞座乐止銮仪衞官赞鸣鞭阶下三鸣鞭鸿胪寺官
  引赍送
  勅印正使副使至拜位赞行三跪九叩礼毕引至丹
  陛上北面跪大学士二人一奉
  勅授正使一奉印授副使次第恭受讫兴恭奉勅印由左阶降乐作
  圣驾还宫
  勅印将至军中择期戒事大将军率弁兵咸征服先
  至敎场恭竢豫设
  勅印黄案于听事南向设香案一于黄案之南正副
  使奉
  勅印陈于案大将军跪宣
  勅官宣
  勅文毕正使奉
  勅授大将军大将军恭受转授左旁官宣印官宣印文毕副使奉印授大将军大将军恭受转授右旁官左右官均跪接起立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成恭奉
  勅印囘营○九年
  命抚逺大将军出征以内阁学士随印遣中书翰林院
  笔帖式等随征临行
  世宗宪皇帝遣官祗告
  奉先殿又遣官祭纛于徳胜门○乾隆十三年
  命大学士为经畧统领大兵征讨金川择吉于十一月初三日出师先期十月二十七日授经畧
  勅印是日经畧大学士及出征大臣官员咸蟒袍补
  服出师之日仍征衣随
  皇帝先诣
  堂子鸣角吹螺行礼次祭
  纛毕
  驾至长安左门外
  御黄幄陞座亲赐经畧巵酒遂啓行出阜城门至设
  祖帐处
  钦命大学士率侍衞等为经畧及出征大臣官员奉
  茶饭毕望
  阙谢
  恩余均与雍正七年仪同○十四年议准
  命将之仪三一曰授
  勅印经畧大将军出师
  皇帝临轩王公文武百官朝服侍班颁给
  勅印于
  太和殿经畧大将军率随征诸将于丹陛上跪受
  勅印行礼如仪二曰祓社经畧大将军出师先期祗
  告
  奉先殿啓行之日
  皇帝亲率经畧大将军诸王贝勒及随征诸将诣
  堂子行礼鸣角吹螺祭
  纛于门三曰祖道经畧大将军啓行
  乘舆亲饯于
  长安门外
  赐巵酒属櫜鞬乘马文武大臣承
  诏送至郊外有司具祖帐及燕礼部兵部堂官奉经
  畧大将军茶望
  阙谢
  恩乃行【以上各仪经畧与大将军并设者礼同后仿此】○又定徂征之仪二
  一曰整旅经畧大将军前队应列
  上赐军械次令箭十二次
  勅印防
  勅印官内阁学士一人随行经畧大将军骑后建大纛叅赞大臣及户部司官一人兵部司官一人刑部司官一人记室官四人内阁中书二人翰林院笔帖式二人及侍衞等均随纛行若防古地方并用理藩院官一人次标旗十二大队军旅殿一曰守土官相见经畧大将军所过地方守土官将军督抚蟒袍补服出郭迎文官司道以下咸蟒袍补服武官总兵以下咸披执率弁兵列阵跪道迎接提督副都统近前问安经畧大将军升官厅正坐将军督抚旁坐文官司道以下武官提督副都统以下行庭叅礼至起行时将军督抚以下各官送如前仪○又定专阃之仪三一曰封章拜诏凡封奏记室官恭奉奏凾安设帐中所设案上经畧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毕兵部官恭奉奏凾由中道出授台站官赍驰若
  诏书至营经畧大将军出营恭兵部官接受黄箧安设帐中所设案上经畧大将军行三跪九叩礼受箧啓阅一曰升帐接属凡军营设大幕议事时经畧大将军正坐叅赞大臣及一品官咸佥坐有问则起立叅赞出入经畧大将军起立不迎送提鎭等官禀事由传宣官转达令入则引进令坐则向上佥坐每月吉及逢五逢十常叅之期叅赞大臣等官入幕按品列坐待茶凡叅赞大臣一品大臣入见于营门内下马余官于营门外下马一曰阅凡阅营伍经畧大将军啓行守营各大臣及官兵离营里许送头队赍
  勅印前行十二标旗随后周巡各提鎭等官屯营处所每至一营官兵皆离营一里外整队列阵迎经畧大将军阅过提鎭等率所属官兵随行离本汛乃止
  一
  命将出征凯旋崇徳元年和硕睿亲王豫亲王贝勒
  贝子等大兵凯旋
  太宗文皇帝率王贝勒贝子公等及文武各官出城十里外迎劳其出征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至以次排列设八纛吹螺作乐
  太宗文皇帝率众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黄幄陞座出征王贝勒等跪进献防表文大学士接
  表奉至
  御前跪读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
  谕出征王贝勒大臣等近前行礼王等以次趋至御前一跪三叩毕
  赐坐王贝勒近
  御座右坐贝子公大臣等及有功将士皆序次在右坐
  大设燕
  亲赐出征王及贝勒贝子公大臣等酒燕毕谢
  恩及至京
  躬率凯旋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谒
  堂子行三跪九拜礼成
  圣驾还宫众皆退○顺治二年以南京平定
  世祖章皇帝御殿摄政王率王公文武百官上表行庆
  贺礼是日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
  社稷○是年定国大将军和硕豫亲王班师还京
  世祖章皇帝出正阳门于南苑北迎劳陈设大纛十作
  乐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黄幄诸王列侍左右大将军和硕豫亲王及出师王贝勒各官朝见行三跪九叩礼和硕豫亲王起近前跪行谒见礼投诚诸王亦行礼分坐
  赐茶毕
  还宫○八年题准王等凯旋
  御殿行礼毕
  颁赏有差○十三年题准王贝勒贝子公及大臣等凯旋遣王贝勒贝子公等一人或大臣出城迎劳礼部备茶酒同往到京次日在京王以下各官咸朝服齐集凯旋将军等各具盛服
  御殿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复以次诣
  御前行礼毕
  赐燕凡兵丁曾在阵前先登効力者均令与燕于各该管官后序坐○康熙元年议准凡大兵凯旋次日
  御殿将军等行礼毕免进前行礼筵燕免桌席止宰牲○是年抚逺大将军多罗信郡王等征灭察哈尔班师凯旋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迎劳于
  南苑之大红门至京
  圣祖仁皇帝率王公大臣及凯旋王大臣等诣
  堂子行礼
  还宫○十九年三月
  圣祖仁皇帝以定逺平寇大将军和硕安亲王自湖广凯旋率在京诸王公满汉大臣出郊迎劳是日
  驻跸芦沟桥次日自驻跸所率诸王大臣等迎凯旋大军于二十里外大军旣至率出迎诸王大臣及凯旋王大臣官员等拜
  天毕御黄幄大将军和硕安亲王率凯旋将帅行礼次
  投诚将军杜兴珠行礼
  诏王近前
  亲起抱见命近
  御座左侧坐诸大臣依次列坐其行间効力军士亦依
  次列坐
  赐茶毕还宫○是年九月大将军和硕康亲王自福建
  凯旋
  圣祖仁皇帝出郊迎劳仪与前三月同○二十年十月圣祖仁皇帝以云南报防诣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奏闻行礼王以下文武各官集
  乾清门行庆贺礼
  圣祖仁皇帝诣
  孝陵躬行昭告○是年十二月滇逆荡平遣官祗告天
  地
  太庙
  社稷○二十一年定逺平寇大将军贝子征南大将
  军都统等自云南凯旋
  圣祖仁皇帝亲至芦沟桥迎劳是日卤簿大驾全设王等常服于常朝处齐集都统满大学士尚书子副都统侍郎男等官以上常服于
  长安右门内齐集文武各官朝服于
  午门外齐集礼部堂官奏
  闻鸣钟作乐王以下文武各官咸于各齐集处跪驾过王以下侍郎男以上随行
  圣驾由
  长安右门出宣武门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豫赴
  行宫咸蟒袍补服
  圣驾至跪迎至芦沟桥行宫驻跸司设监设黄幄御座礼部设青幄工部立下马红柱兵部设八旗防军纛及画角海螺次日黎明礼部堂官奏请
  陞舆王大臣侍衞咸蟒袍补服齐集
  行宫前随行
  圣驾至红柱处鸣角吹螺鸿胪寺官引凯旋大将军各官于红柱内跪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于红柱外跪过礼部堂官恭导诣纛前立鸿胪寺官赞排班排毕礼部堂官跪奏班齐
  圣祖仁皇帝率王以下各官凯旋大将军以下各官拜天行三跪九拜礼毕
  御黄幄陞座螺角止鸿胪官引王公百官于各翼幄下序立引凯旋大将军及各官排班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坐各行一跪一叩礼大将军及各官于各翼班首坐
  其有功兵丁在各官班后坐
  赐茶毕谢
  恩礼部堂官奏礼成
  圣驾出黄幄吹螺过螺止
  囘銮乐作
  午门外齐集各官跪
  圣驾还宫乐止众皆退○三十五年抚逺大将军伯大破厄鲁特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凯旋后畱驻斥堠是嵗冬
  巡狩至鄂尔多斯有
  防着大将军伯自军中乘驿前来将至
  命皇子往迎
  圣驾出黄幔城大将军伯趋进跪请
  圣安乃召入黄幔城
  赐坐
  赐茶遂扈从于湖滩河朔之南
  赐大将军伯
  御佩櫜鞬弓矢复遣还军○雍正二年平定青海世宗宪皇帝御殿受贺
  御制平定青海碑文勒石太学刻成摹搨颁发直省各府州县衞学宫昭示万世○乾隆十四年春平定金川经畧大学士忠勇公凯旋还京
  命王公大臣迎劳经畧于阜城门外至日
  皇帝御殿王公文武百官朝服侍班经畧大学士忠勇公率凯旋诸臣咸朝服至丹陛上谢
  恩行三跪九叩礼翼日
  赐经畧及出征大臣官员将士燕于瀛台
  颁赏有差是年王大臣等奏请
  御殿受贺奉
  旨统于恭上
  皇太后徽号举行
  御制平定金川碑文勒石太学并
  允廷臣之请
  命儒臣辑平定金川方畧○是年议准凯旋礼一曰告成之仪经畧大将军奏凯功成应祭告
  天
  地
  庙
  社
  陵寝释奠于
  先师孔子勒碑太学并
  命儒臣辑平定方畧以垂奕禩一曰劳师之义经畧
  大将军克防师旅将入城应
  遣廷臣出郊迎劳
  皇帝临轩经畧大将军还朝率凯旋文武诸臣咸朝
  服于丹陛上谢
  恩行礼恭缴
  勅印如受
  勅仪翼日
  赐燕经畧大将军及凯旋大臣官员将士咸与燕王公满汉大臣陪燕礼成经畧大将军及随征大臣并官弁等所立功勲由兵部考覈议叙爵赏各有差○二十五年定边将军武毅谋勇公等凯旋囘京
  皇帝驻跸黄新庄亲行郊劳是日法驾卤簿全设在京王公满汉大学士尚书都统侍郎副都统子男等官豫至郊劳处分翼排班随行礼满汉三品以下文武官员咸蟒袍补服于
  行宫前齐集设黄幄
  御座于郊劳处正中南向两翼设青幕各八东西向筑台于黄幄正南台上设将军等凯旋纛于左右设
  皇帝拜褥于台上正中设下马红柱东西各一乐部
  设铙歌乐于台左右设凯歌乐于
  御道左右设鸣螺军士按翼于台左右届时礼部堂
  官
  奏请
  皇帝御龙袍衮服乘舆出行宫三品以下满汉文武
  官员跪送
  驾至郊劳处军士鸣螺铙歌乐作鸿胪寺官引将军及从征大臣官员兵丁咸甲胄于红柱外跪
  驾至恭请
  圣安
  皇帝于铺椶荐处降舆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至台上拜位立鸿胪寺官引将军从征大臣及从征官员在西班引王公满汉大学士文武大臣在东班咸向上立鸿胪寺官奏跪
  皇帝跪将军及王公以下各官咸跪奏叩兴
  皇帝拜
  天行三跪九拜礼将军及王公以下各官均随行礼毕
  礼部堂官恭导
  皇帝御黄幄陞座鸿胪寺官引王公满汉大臣于东班幕下排立引将军及从征大臣官员兵丁排班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毕
  旨将军大臣行抱见礼鸿胪寺官引将军大臣等于西班青幕下立次引囘部人等排班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毕
  赐坐凯旋将军大臣官员及囘部人等在西班青幕下坐有功兵丁各随后坐王公满汉大臣在东班青幕下坐各行一跪一叩礼
  赐茶各于坐次跪行一叩礼礼部堂官
  奏礼成
  皇帝出黄幄乘骑铙歌鸣螺咸止马上凯歌乐作奏
  鬯皇威之章在卤簿前行凯歌乐随
  驾左右行至黄新庄
  宫门外排立将军王公满汉文武大臣及从征官员咸从三品以下满汉文武官员于
  行宫前跪迎如初仪
  驾还行宫凯歌乐止众皆退
  一受降天聪七年孔有徳耿仲明率部下自皮岛航海来归
  太宗文皇帝赏马二千余匹陆续接应并备设供帐令
  暂驻
  东京休息从容来见勿致劳顿旣至豫设黄幄于浑河岸
  太宗文皇帝陞黄幄
  御座孔有徳耿仲明率各官以次序立二人行朝见礼
  毕复近
  御座前叩头抱膝见次各官行三跪九叩礼乃大燕以
  金巵酌酒
  亲赐之燕毕各赐蟒袍貂裘鞍马弓矢等物封孔有徳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崇徳元年大封诸王时封孔有徳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崇徳二年
  太宗文皇帝
  命致书切责朝鲜诸王并赍
  勅文往谕朝鲜国王皆服罪请降于是礼臣择汉江东
  岸筑坛设黄幄
  圣驾出御营奏乐渡江登坛设卤簿如常仪朝鲜国王率文武羣臣步行来朝遣官一人迎于一里外引至仪仗下
  太宗文皇帝降座率朝鲜国王及羣臣对
  天行三跪九拜礼还座该王率羣臣伏地请罪赞礼官
  赞排班赞进赞跪三跪九叩毕
  命该王班次坐于左翼和硕亲王之上朝鲜王长子坐于左翼贝勒之下次子三子坐于右翼贝勒之下乃
  赐燕尽还其俘
  赐该王王妃及三子大臣貂裘等物率众谢
  恩毕
  圣驾还御营○康熙三十五年
  圣祖仁皇帝驻跸中拖陵抚逺大将军奏报勦灭噶尔
  丹于昭莫多之地遂
  命安插厄鲁特降人于边外
  谕驻扎归化城安郡王等着往阿霸垓西喇穆伦之斥堠于大兵进斥堠之前暂行驻扎如有厄鲁特溃散逃窜来投降者令其收受○又
  谕归化城畱大臣一人受厄鲁特降人完其夫妇给其衣食如有厄鲁特降人分上人下人各给以白金皮衣有差○是年厄鲁特降人丹巴哈什哈等一百六十口及大将军送到伊家人一百六十一口均令于张家口外居住其所需衣服衾褥着于张家口司官处支领噶尔丹降人憨都等二百四十三口一同暂居张家口外应给口粮仍以张家口仓中所贮米计口颁发又安郡王解到降人厄鲁特绰克图巴图尔唐古特宰桑等所属弓箭手一百十有八人喇嘛四人妇女童穉五十四人奉
  防着给绰克国巴图尔唐古特宰桑茶饭衣服带此两人赴安郡王所令酌发此降人厄鲁特内配以防古兵收服厄鲁特之离散者其厄鲁特降人家口着善为防防还至张家口外与丹巴哈什哈等一同安插沿涂给伊等行粮驻劄后照常给以口粮○三十六年灭噶尔丹有阿喇卜滩等率部众归降
  谕以徳意并加奬赏○乾隆十四年经畧大学士忠勇公平定金川番首莎罗奔等乞命投诚泥首请罪经畧奉
  诏受降遣命番众于军门外除道设坛铺陈供帐至时经畧升帐出征大臣等同至营门莎罗奔等率众喇嘛及头人番众跪迎皆服鲜衣举香作乐至经畧帐下俯伏经畧责以抗拒之罪示以
  朝廷如天好生之恩皆泥首伏辜畏威怀徳经畧遂
  大为露布驰告
  京师○是年议准受降之仪凡克防受降军营应飞章入告得
  防允降乃大书露布传示中外筑受降坛于大营之左坛方南向坛以南百歩许树大旗书奉
  诏纳降字降者至兵部官率引立旗下经畧大将军出营鼓吹声礮叅赞大臣及各官皆随行兵部官令降者于受降旗旁北向跪匐伏经畧大将军登坛鼓吹声礮叅赞大臣及一品大臣分翼佥坐队伍将领等官分两旁肃立其余官校兵丁分班排列兵部官引降者抵坛前匐伏经畧大将军宣谕
  徳意讫酌加赏赉军门鼓吹降者泥首叩谢而退
  一献俘雍正二年
  命将讨平青海解送俘囚至
  京师钦天监择日献俘于
  太庙
  社稷至期兵部率解俘官员兵丁押所解之俘白组
  系颈由
  长安右门北门
  天安门右门进至
  太庙街门外向北立承祭官至俘向北跪承祭官入太庙陪祀文武各官分东西班豫集承祭官就行礼位行礼如时飨仪陪祀官随行礼礼成兵部率解俘官员兵丁押俘至
  社稷街门外向北立承祭官至俘向北跪承祭官
  入
  社稷坛陪祀文武官员分东西班豫集承祭官就行礼位行礼如春秋祈报仪陪祀官随行礼礼成承祭官陪祀官以次出兵部率解俘官员兵丁押俘仍由
  天安门
  长安右门出百官各退○乾隆十四年议准献俘之仪凡出师克防应照雍正二年平定青海之礼以俘献于
  庙
  社如仪
  一受俘康熙三十六年王师大防哈密擒厄鲁特噶尔丹之子色布腾巴尔珠尔俘献于
  驻跸之神木县
  圣祖仁皇帝御行营一等侍衞学士以上诸臣侍立解俘将校引色布腾巴尔珠尔入伏地不敢仰视遂遣送
  京师时
  皇太子监国受俘于景运门外箭亭召诸王以下内大臣侍衞都统部院堂官咸集阅毕示众自
  午门至
  长安左门召集满汉文武官员八旗佐领军校引俘使众聚观毕遵
  旨拘禁于理藩院仍支给食物旋奉
  旨赦而不诛至四十年宥释授以一等侍衞给之妻室○雍正二年平定青海于献俘次日行受俘礼前期一日工部设
  御座于
  午门楼檐下正中至日早武备院张黄盖于楼檐外銮仪衞设丹陛仪仗于阙门之北设丹墀仪仗于阙门之南设金鼓于丹墀仪仗之南均东西相向设仗马于
  御道左右设辇辂于
  天安门外金水桥之南设驯象于辇辂之南设銮仪衞铙歌大乐于
  午门外左右设丹陛乐于仪仗之南设诸王行礼椶荐于丹陛仪仗之内诸王以下文武各官咸朝服齐集内阁翰林院堂官立于
  午门外之东丹陛仪仗之北都察院堂官立于午门外之西丹陛仪仗之北咸于仗外立王公于阙门之北丹陛仪仗之外接翼序立文武大臣及有顶带官员于丹陛仪仗之外按翼序立纠仪御史左右各四人分立于丹陛仪仗之下均东西相向鸿胪寺官八人分立于丹陛仪仗之末兵刑二部尚书侍郎立于西丹墀仪仗之外兵部司官率解俘将校立于西翼金鼔之外将俘囚押立于后刑部司官立于兵部之次鸿胪寺官报班齐礼部堂官至
  乾清门奏请
  世宗宪皇帝御龙袍衮服乘舆出宫
  午门鸣钟礼部鸿胪寺堂官前引至
  太和门内十大臣前引
  圣驾出
  太和门钟止銮仪衞铙歌鼓吹大乐全作
  世宗宪皇帝由东磴道陞至
  午门楼前降舆
  陞宝座乐止十大臣于檐外陛上东西序立豹尾班于御座后左右序立
  起居注官立于西豹尾班之末承
  防大臣二人鸿胪寺官二人立于陛下内大臣散秩大臣侍衞分翼接连豹尾班以次排列至两观廊下内銮仪衞官赞鸣鞭校尉三鸣鞭鸿胪寺官赞解俘将校排班引解俘将校于仪仗前进至
  御道西北向立赞进赞跪叩兴丹陛乐作解俘将校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赞退班解俘将校退复原位立鸿胪寺官赞受俘兵部司官率解俘将校押俘至金鼔之下向上跪兵部堂官由仪仗内趋至
  御道之旁奏平定青海所获叛逆俘囚谨献
  阙下请
  防刑部堂官趋至
  御道之旁恭立承
  防大臣
  防宣
  制曰所献俘交刑部鸿胪寺官接宣刑部堂官跪领防兵部司官引俘押出金鼔之外交与刑部司官刑部
  司官将俘押出
  天安门右门讫鸿胪寺官赞排班引王公于丹陛仪仗画防前入文武大臣有顶带官员于丹陛仪仗前入均至行礼处向上序立鸿胪寺官赞进赞跪叩兴丹陛乐作王以下文武各官行三跪九叩礼兴赞退各归本班立乐止銮仪衞官赞鸣鞭校尉三鸣鞭铙歌鼓吹大乐全作
  圣驾还宫王以下文武各官皆退是日
  赐解俘官员兵丁银币有差
  恩赐该将军等鞍马采币其擒获俘囚之将校及管领擒获之人分别各加赏赉○乾隆十四年议准出师克防于献俘次日行受俘礼均如雍正二年之仪○二十年擒获叛逆巴朗孟可特墨尔并雍正年间叛逃之罗卜藏丹津献俘于
  太庙
  社稷悉如雍正二年议定之礼有赦而不杀者奉防释缚交理藩院○二十一年平定伊犁擒获达瓦
  齐献俘行礼宥罪仪均与二十年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四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五
  礼部
  祠祭清吏司
  祭统
  一凡祀分三等
  圜丘
  方泽
  祈谷
  雩祀
  太庙
  社稷为大祀
  日
  月
  前代帝王
  先师孔子
  先农
  先蚕
  天神
  地只
  太歳为中祀
  先医
  关帝
  火神
  北极佑圣真君
  东岳
  都城隍
  黑龙潭
  玉泉山等庙
  礮神
  司土
  司工
  窰神
  仓神
  门神
  贤良祠
  昭忠祠
  双忠祠
  定南武壮王孔有徳
  果毅公諡宏毅额宜都果毅公諡恪僖遏必隆大学士忠达公諡文襄图海
  定南将军承恩公諡勤襄佟图赖安北将军承恩公諡忠勇佟国纲内大臣承恩公諡端纯佟国维
  内大臣承恩公諡恪僖哈什屯尚书承恩公諡敏果米思翰承恩公諡庄慤李荣保等祠为羣祀
  一按期题请
  郊
  庙祭祀于前二歳之十月由部劄钦天监按祀典应卜日者豫择吉期册开送部由部于前一嵗之正月开列所选吉日并诸祀之歳有定日者具疏以
  闻
  命下通行直省一例遵行劄行太常寺按祀期豫行题奏○乾隆十四年奏准每嵗各祭祀嗣后由礼部劄行钦天监恭选吉期具题奉
  防之后交太常寺按期豫行题请以符周礼大宗伯
  卜日肆师以嵗时序祭祀之义
  一斋戒由部行文吏兵二部转行文武衙门将应入斋戒职名于祭祀前十日开送太常寺宗室镇国将军以下奉恩将军以上宗室觉罗都统以下叅领轻车都尉佐领以上文职觉罗尚书以下员外郎并员外郎品级官以上均由宗人府开送八旗满洲防古汉军公侯伯以下轻车都尉佐领以上满汉文职大学士以下员外郎并员外郎品级官以上均由吏部开送汉武职冠军使由銮仪衞叅将游击由步军统领衙门开送斋戒日不理刑名不办事有要事仍办不燕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不食葱韮薤蒜不祈祷不祭神不扫墓前期一日沐浴有炙艾体气残疾疮毒未愈者皆不陪祀○顺治八年定大祀致斋三日中祀致斋二日各衙门均设斋戒木牌○十四年
  世祖章皇帝大祀
  圜丘在大内致斋二日在
  坛内斋宫致斋一日陪祀各官均赴
  坛斋宿○康熙三十二年题准陪祀致斋各官有期服者一年不得与斋戒大功小功缌麻殁在
  京师者一月不得与斋戒在
  京闻讣者十日不得与斋戒○雍正五年
  谕
  坛
  庙祭祀理宜洁净斋戒嗣后命御史二人各部院衙门司官二人每旗贤能官各一人内务府官二人三旗侍衞二人前往
  坛内稽察其斋戒临近时将旗下大臣职名具奏朕酌量遣往稽察钦此○又议准应斋戒陪祀各官遇有期年以下之服该衙门豫咨都察院注册临祭祀时复咨都察院对册有揑报者题叅○九年议准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凡遇祭祀咸令斋戒○十年
  谕国家典礼首重祭祀每斋戒日期必检束身心竭诚致敬不稍放逸始可以严昭事而格神明朕遇斋戒之日至诚至敬不但殿庭安设铜人即坐卧之处亦书斋戒牌存心警惕须臾弗忘至内外大小官员虽设斋戒牌于官署但恐言动起居之际稍有亵慢即非致斋严肃之义考明代祀典凡陪祀及执事之人有悬祀牌之例今酌定斋牌之式令陪祀各官佩着心胷之间使触目警心恪恭罔懈并得彼此观瞻益加省惕其于明禋大典愈昭虔洁着传谕各部院八旗并直省文武官一例遵行钦此○又奏准大祀中
  祀凡
  亲诣行礼太常寺先期行文左右两翼前锋统领下五旗防军统领将应斋戒之前锋统领防军统领曁前锋叅领防军叅领对品之署副防军叅领等各职名详悉开送太常寺以便散给斋牌○十一年覆准向例各衙门斋戒官职名皆先期行文太常寺转送都察院稽察但稽察斋戒大臣无斋戒官职名无慿稽察嗣后斋戒之期各部院及八旗斋戒官除照旧知会太常寺转送都察院外再造册一本并送该寺存贮竢
  钦防八旗大臣后令赴寺领取按册稽察如各衙门八旗不豫造册移送者着稽察斋戒大臣叅奏交与该部将经管造册官照例议处○又覆准文武官有署理协办兼几处行走者或在本任衙门或在署理协办衙门斋宿于册送太常寺时注明册内以便稽察○乾隆元年议准
  太庙
  社稷均系大祀应照
  天
  地
  祈谷之例凡陪祀执事各官均令在该衙门斋宿稽察斋戒大臣侍衞严行稽察○七年议准外省文职自督抚以下道府以上武职自将军都统副都统提镇以下协领叅将以上见任来京凡值祭祀耕耤之期各由吏部兵部先期取斋戒职名照例咨部及太常寺或偶因事故不能从祀者准于册内注明其陪祀之人于应斋戒日期均在附近地方斋宿仍于职名下声明斋所以便稽察届期投递职名○又议准大祀
  天
  地
  皇帝于大内致斋二日
  坛内斋宫致斋一日王以下公以上均于府第斋戒二
  日
  坛外斋宿一日宗室奉恩将军以上在该衙门斋戒二
  日
  坛外斋宿一日八旗满洲蒙古汉军轻车都尉佐领以上满汉文职员外郎并员外郎品级官以上汉武职冠军使叅将游击以上均在部院衙门及各该衙门斋宿二日外任来京官文职道府以上武职协领副将以上在附近地方斋宿二日前祀一日各赴
  坛外斋宿如遣官恭代王公不斋戒各官在署致斋三
  日○飨
  太庙祭
  社稷王公在府第致斋三日文官郎中并郎中品级官以上武官冠军使轻车都尉叅将游击以上在署斋戒三日
  日
  月
  前代帝王
  先师
  先农之祭王公在府第致斋二日文武各官在私第斋戒二日遣官致祭王公均不致斋○乾隆七年初建
  先蚕坛
  皇后亲飨
  先蚕之神致斋二日固伦公主福晋以下乡君镇国公夫人以上文官副都御史命妇武官二品大臣命妇以上无事故者均陪祀由内务府移各该衙门知照本人于前期二日斋戒届期诣
  坛行礼○如遣
  妃致祭公主福晋命妇致斋同○十四年
  谕凡遇斋戒有衙署之大臣皆在各该衙门斋宿侍衞在侍衞教场斋宿此定例也近来有衙署之大臣内往往因兼别任不在该衙门斋宿而别防他处斋宿者侍衞等尚有稽察之人大臣等不在公所斋宿其他处则稽察所不到虽云防他处斋宿究与在家何异凡祭祀斋宿者特以将其洁敬之意所关甚钜此皆日久渐滋之陋习嗣后凡遇斋戒有衙署之大臣虽兼别职务着在各该衙门斋宿其无衙署之领侍衞内大臣散秩大臣等着在紫禁城内斋宿违者经朕察出定行治罪御前侍衞等亦着在紫禁城内斋宿钦此○十九年奏准大祀
  天
  地
  颁勅羣臣在京各衙门豫书于版凡有事于
  圜丘
  方泽
  祈谷
  雩祭均前期三日陈设公署正堂各官致斋以竢陪祀
  及恭与执事
  一
  御斋宫乾隆七年
  谕朕惟
  郊坛祭祀必致诚敬以荐明禋歴来前期斋戒悉遵旧
  制往宿别殿今
  郊坛建有斋宫若于致祭之期亲诣斋宫更为祗肃该
  部详酌妥议具奏钦此○又
  谕
  天坛
  地坛旧制建有斋宫年久倾圯未经缮修朕意于大祀前期致诚赴坛斋宿行礼其应如何修建之处该部即前往相视绘图呈览至兴修之时着委内务府熟谙工程之人仍会同工部太常寺委官一同监修钦此○又
  谕
  日
  月坛旧有之具服殿该部亦前往相视应作如何修理详细妥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
  圜丘
  祈谷二坛共有斋宫一所
  方泽坛
  先农坛各有斋宫一所
  日
  月坛各有具服殿一所
  圜丘
  祈谷
  方泽如遇
  亲诣行礼应于别殿斋戒二日
  斋宫一日或遣官恭代亦令该承祭官诣坛斋宿
  日
  月
  先农等坛均系中祀致斋二日如遇
  亲诣行礼止于别殿斋戒至应行修葺之处交与该
  衙门敬谨办理
  一玉六等冬日至大祀
  圜丘孟春
  祈谷孟夏
  常雩用苍璧夏日至大祭
  方泽用黄琮朝
  日赤璧夕
  月白璧均贮太常寺库中祭
  社黄珪祭
  稷青珪贮本坛神库均祭则陈之旣事藏之
  一制帛七等冬日至祀
  天于
  圜丘用郊祀制帛十有二遇告祀用告祀制帛一色均
  青
  配位奉先制帛各一色白
  大明位礼神制帛一色赤
  夜明位礼神制帛一色白
  星辰位礼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云雨风雷位礼神制帛四色青白黑黄各一
  祈谷
  雩祀均用告祀制帛一色青
  配位
  从坛帛均与冬日至大祀同夏日至祭
  地于
  方泽用郊祀制帛一遇祭告用告祀制帛一色均黄配位奉先制帛各一色白
  五岳
  五鎭礼神制帛五青赤黄白黑各一
  五陵山礼神制帛五色白
  四海礼神制帛四各如其方色
  四渎礼神制帛四色黑飨
  太庙每位用奉先制帛一东庑每位展亲制帛一西庑
  每位报功制帛一色皆白祭
  社稷礼神制帛四色黑朝
  日礼神制帛一色赤夕
  月礼神制帛一色白
  从坛礼神制帛十有一色青赤黄黑各一白七飨
  前代帝王每位礼神制帛一色白两庑每位素帛一
  飨
  先师正位曁四配礼神制帛各一十二哲两庑均分
  东西礼神制帛各一色皆白
  崇圣祠正位每位用礼神制帛一配位东西共礼神制帛四两庑礼神制帛各一色皆白飨
  先农
  先蚕均礼神制帛一色青祀
  天神祭
  地只
  云雨风雷为四坛礼神制帛四色青白黑黄各一岳鎭五陵山海渎为五坛
  京畿名山大川及天下名山大川为四坛礼神制帛二十有七色青三赤三黄二黑七白十有二祀
  太歳正位礼神制帛一两庑四坛每坛一案每案礼
  神制帛三色皆白祭
  先医正位礼神制帛三色皆白配位东西庑共素帛
  四
  关帝
  城隍
  北极佑圣眞君
  东岳等庙各用礼神制帛一色皆白
  火神庙用礼神制帛一色赤
  贤良祠及配位均用素帛各一
  昭忠祠
  双忠祠
  定南武壮王祠及配位用报功帛各一余均素帛各一
  一牲四等冬日至大祀
  圜丘夏日至大祭
  方泽孟春
  祈谷孟夏
  雩祀均用犊
  四从坛
  大明
  夜明用特
  星辰
  云雨风雷
  岳鎭海渎用太牢
  太庙正殿及东庑
  社稷坛
  日坛
  月坛
  前代帝王
  先师
  先农
  先蚕
  神只
  太嵗
  先医庙正位
  关帝
  城隍
  火神
  东岳均用太牢
  太庙西庑
  前代帝王庙两庑
  文庙四配
  崇圣祠
  关帝庙后室
  礮神
  后土
  司工之神
  窰神
  仓神
  门神
  贤良祠
  昭忠祠
  双忠祠
  定南武壮王等祠均用少牢
  一乐四等顺治元年奏准
  圜丘九奏
  方泽八奏
  太庙六奏
  社稷七奏
  前代帝王
  先师
  太嵗各六奏均用平字为乐章佳名
  日坛七奏用曦字
  月坛六奏用光字
  先农坛七奏用丰字○乾隆七年奏准
  先蚕坛六奏乐章用平字○又奏准祈祷
  社稷坛乐七奏
  神只坛
  太嵗殿乐六奏乐章均用丰字
  一佾舞
  天
  地
  太庙
  社稷
  日
  月
  前代帝王
  先农
  神只
  太嵗舞皆八佾文舞生六十四人武舞生六十四人先师庙六佾文舞生三十六人
  先蚕坛不用佾舞乐无钟磬余祭均无佾舞
  一祝版
  天坛纯青纸朱书
  地坛黄纸黄缘墨书
  太庙
  社稷坛均白纸黄缘墨书
  日坛纯朱纸朱书
  月坛白纸黄缘墨书
  前代帝王
  先师
  先农
  先蚕
  先医
  太歳
  关帝
  城隍
  火神
  东岳
  北极佑圣眞君等祭祀均白纸黄缘墨书
  礮神
  窰神
  仓神
  门神
  贤良祠
  昭忠祠
  双忠祠
  定南武壮王等祠均白纸墨书
  一祭器乾隆十二年
  谕国家敬
  天尊
  祖礼备乐和品物具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豆簠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义存乎其间歴代相承去古寖逺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品祭器悉遵古而祭器以瓷代之惟存其名我朝
  坛
  庙陈设祭品器亦用瓷盖沿前明之旧
  皇考世宗宪皇帝时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
  阙里俾为世守曾宣示廷臣穆然见古先遗则朕思
  坛
  庙祭品旣遵用古名则祭器亦应悉用古制以备隆仪着大学士会同该部稽覈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款式折衷至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勅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禋祀称朕意焉钦此遵
  旨议准凡祭之笾以竹丝编造用绢为里髤漆
  郊坛之笾纯漆
  太庙画以文采豆登簠簋
  郊坛用陶
  太庙之豆与簠簋皆用木髤漆饰以金玉登亦用陶铏
  则范铜而饰以金贮酒以尊
  郊坛之尊用陶
  太庙春用牺尊夏象尊秋着尊冬壶尊嵗暮大祫用山
  尊均范铜为之献酌以爵
  圜丘
  祈谷
  常雩
  方泽诸大祀用匏因其自然承以檀香垫座如爵之制
  不雕不琢以昭尚质之义
  太庙爵用玉两庑用陶
  社稷正位用玉爵一陶爵二配位用陶
  日
  月
  先农
  先蚕各坛之爵
  社稷
  日
  月
  先农
  先蚕各坛豆登簠簋铏尊均用陶
  前代帝王
  先师及诸人鬼之祭所用豆及登铏簠簋尊爵用铜不加金饰笾之用木者皆以竹易之又祭器用陶必辨其色
  圜丘
  祈谷
  常雩色用青
  方泽色用黄
  日坛用赤
  月坛用白
  社稷
  先农用黄
  太庙之登用陶黄质饰以华采其余应用陶器者色皆从白盛帛以篚竹丝编造髤以漆亦各如其器之色其铏式大小深广均仍其旧载牲以俎木制髤以丹漆毛血盘用陶各从其色皆由内务府办理
  一祭品登一实以大羮铏二实以和羮簠二实以黍稷簋二实以稻粱笾十有二实以形盐薧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黒饼糗饵粉餈豆十有二实以韮菹酖醢菁菹鹿醢芹菹醢笋菹鱼醢脾析豚拍酏食糁食冬日至大祀
  圜丘夏日至大祭
  方泽孟春
  祈谷孟夏
  雩祀
  正位
  配位均大羮不和
  太庙
  社稷兼用太羮和羮皆备物
  天
  地从坛
  大明
  夜明用大羮
  星辰
  云雨风雷
  岳鎭海渎
  日
  月
  前代帝王
  先师
  先农
  先蚕
  太嵗皆兼用太羮和羮
  太庙东庑
  先医正配位用和羮均笾豆各十笾实无糗饵粉餈
  豆实无配食糁食
  文庙四配
  崇圣祠笾豆各八笾实无白饼黑饼豆实无脾析豚拍
  太庙西庑
  帝王庙两庑
  文庙十二哲无太羮
  文庙两庑
  崇圣祠配位两庑无太羮和羮均笾豆各四笾实无薧鱼榛菱芡豆实无韮菹醓醢笋菹鱼醢一祭服
  圜丘
  祈谷
  雩祀前祀一日
  皇帝御斋宫御龙袍衮服祀日御天青礼服祭
  方泽御明黄礼服朝
  日御大红礼服夕
  月御玉色礼服其余各祀皆御明黄礼服○王公以下陪祀执事各官咸朝服○如遇雨雪太常寺奏请常服行礼
  一祀期顺治元年定每嵗冬日至祀
  天于
  圜丘夏日至祭
  地于
  方泽正月上辛日祈谷于
  上帝
  太庙四孟时飨孟春择上旬吉日夏秋冬均以孟月一日嵗暮祫祭大建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建于二十八日春秋二仲月以上戊日祭
  社稷孟春择日及嵗除前一日祀
  太嵗春二月冬十一月以上甲日祭
  先医○二年定
  前代帝王以春秋二仲月择日致祭飨
  先师孔子以春秋二仲上丁日○又定每年八月二
  十七日致祭
  都城隍之神○八年题准建
  日坛于东郊
  月坛于西郊以春分日卯时朝
  日秋分日酉时夕
  月○又题准
  万寿圣节致祭
  北极佑圣眞君
  东岳
  都城隍等庙○又定每年九月初一日祭
  礮神○十一年定仲春亥日
  亲行耕耤礼即以是日飨
  先农○是年
  勅建定南武壮王孔有徳祠春秋二仲太常寺堂官择
  日致祭○十六年
  谕致祭
  天
  地
  太庙
  社稷不可不虔嗣后凡祭
  圜丘
  方泽朕于五鼓出宫祭
  太庙
  社稷于黎明出宫尔部永着为例先期一日奏闻钦此○康熙二年定嵗六月二十三日祭
  司火之神○十二年
  谕礼部各
  坛庙祭祀国家大典必仪文详备允符礼制乃可肃将诚敬昭格神明其致祭时辰及斋戒稽诸往代各有定制尔部宜察典例酌议妥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凡祭
  坛
  庙均于黎明行礼惟夕
  月用酉时○十九年
  勅建恪僖公遏必隆祠嵗以春秋致祭○雍正二年勅建定南将军勤襄公佟图赖安北将军忠勇公佟国纲内大臣端纯公佟国维大学士文襄公图海等祠曁昭忠祠嵗以春秋致祭○三年题准
  关帝庙除五月十三日致祭外更増春秋二祭○八年
  勅建贤良祠嵗以春秋择吉致祭○乾隆二年
  勅建宏毅公额宜都祠嵗遣太常寺堂官春秋致祭
  ○七年议准孟夏择日行
  常雩礼于
  圜丘○是年议准建
  先蚕坛每嵗季春已日
  皇后亲飨
  先蚕○十四年
  勅建内大臣恪僖公哈什屯尚书敏果公米思翰庄慤公李荣保祠嵗遣太常寺堂官春秋致祭○十六年
  勅建都统傅清左都御史拉布敦双忠祠嵗遣太常
  寺堂官春秋致祭
  一视牲顺治十四年定大祀
  郊坛前期五日
  亲诣牺牲所视牲或遣官恭代视牲如遣官恭代行礼
  即承祭官视牲○
  圜丘
  方泽
  祈谷
  雩祀照例前期五日遣官一人恭代视牲前期二日遣
  礼部堂官一人省牲○飨
  太庙祭
  社稷前期三日
  日月坛
  帝王庙
  先师
  先农
  先蚕之祭前期二日均礼部堂官率太常卿属至牺
  牲所省牲
  一省齍展器乾隆十四年议准向例各
  坛
  庙祭日太常寺陈簠簋笾豆礼部委官会同御史监视于典礼尚觉未协嗣后以礼部堂官一人敬率太常卿等将事以昭严恪
  一视宰牲
  国初定太常寺先期咨取礼部官都察院御史光禄寺等官职名届期知会大祀
  天
  地各官咸朝服于前期一日子时赴坛监视宰牲太庙
  社稷坛
  日月坛
  前代帝王
  先师庙
  先农
  先蚕坛均于黎明宰牲各官咸朝服监宰羣祀宰牲由太常寺官监视○乾隆十七年奏准古天子诸侯袒而割牲厥典甚钜今监视宰牲止沿旧例用御史礼部太常光禄寺司官嗣后大祀中祀拟増光禄卿一人上香监视以昭愼重之义一陪祀康熙二十五年
  谕礼部朕惟敬
  天奉
  祖
  郊祀庙飨必精白厥心竭诚致愼庶几有孚昭格用洽明禋朕于祭祀
  坛庙每躬诣行礼未尝不斋明祗濯实图感通凡从事于祀典者皆宜表里精诚虔尽职掌近见执事陪祀各官间有因循怠忽视为具文不能尽心致慤共効昭事之忱殊为非礼嗣后务各秉诚心克恭祀事凡行礼仪节始终整肃毋得慢易用副朕敬奉
  天
  祖至意钦此○三十九年覆准陪祀官故违不到向有处分定例但日久事弛稽察不严以致怠玩嗣后凡遇祭祀着部院堂官该旗都统察明咨送太常寺若无事故假托不到都察院会同吏部叅处○雍正九年题准各
  坛
  庙祭祀御史礼部官照例稽察外饬令陪祀执事官各约束役从人等不得擅入栅阑仍令步军统领委官拨兵加谨巡察如有役从人等及轿夫车马喧拥者照例分别治罪其该管官故纵者亦按律定议○十二年议准祀
  天祭
  地
  祈谷陪祀大臣官员均在衙署斋宿至飨
  太庙及祭各
  坛
  庙陪祀官向皆在家斋宿但满汉官住居有城内城外之别若竢启城门趋赴行礼实有迟误不及入班之虞嗣后城内
  坛
  庙祭祀应令城外居住之大臣官员前期一日在各该
  衙门斋宿其城外
  坛
  庙祭祀凡城内居住之大臣官员前期一日住城外附近处斋宿如有临期迟误不及入班者察出叅处○乾隆元年奏准陪祀官不应早入
  坛
  庙除礼部都察院并太常寺等衙门执事各官照旧先入各司其事外其陪祀大小官员均豫于门外齐集
  太庙
  午门严鼓
  社稷
  午门鸣钟
  天坛
  地坛各
  坛
  庙候
  斋宫鸣钟时方许以次入内排班拱如有先入及登阶观望者察出叅劾○又奏准各祭祀之期令鸿胪寺于陪祀官行礼之处豫设品级木牌俾按次序立行礼不致错乱班次○四年奏准致祭城外城内
  坛
  庙太常寺行文步军统领早啓城门以便陪祀各官随班行礼○五年奏准每逢祭祀于陈设祭品之后即令御史会同太常寺官徧行巡察凡陪祀执事各官如有
  坛
  庙内涕唾咳谈笑喧哗者无论宗室觉罗大臣官员
  即指名题叅○六年议准祀
  日坛
  皇帝入北门时北班陪祀各官就甬道之西东面立
  祀
  月坛北班陪祀各官就甬道之东西面立竢
  皇帝向坛各就班次飨
  先农坛东班陪祀各官于
  皇帝入东门之前就甬道之南北面立竢
  皇帝向坛各就班次○七年议准大祀
  天
  地先祀一日
  皇帝御斋宫祀日亲王以下辅国公以上均于五鼓
  具朝服赴
  坛于降辇铺椶荐处候
  驾未入八分公曁宗室鎭国将军以下奉恩将军以
  上均五鼔具朝服赴
  坛按翼排班序立八旗满洲防古汉军公侯伯以下轻车都尉佐领以上满汉尚书以下员外郎并员外郎品级官以上汉武官冠军使叅将游击以上外任来京官文职督抚以下道府以上武职将军都统以下协领副将以上均由坛外斋宿处赴
  坛齐集陪祀如遣官恭代亲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曁内大臣侍衞不陪祀文武各官咸陪祀
  太庙
  社稷以下陪祀王公曁文官郎中并郎中品级官以上武官轻车都尉以上汉武官游击以上陪祀均如前例○八年议准
  郊坛祭祀先期一日
  皇帝诣斋宫是日申酉时并祭日五鼓应稽察斋戒
  衙门均于
  坛门外收职名陪祀官齐赴投递余祀本日于门外收
  职名亦如之○十三年
  谕致祭齐集之处向来皆收职名因日久茍且塞责并不按名稽察前往齐集之王公大小官员遂漫不为事怠惰成习嗣后如何委官按名严察不致遗漏着宗人府吏部兵部都察院会同详细妥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王公由宗人府委官开列名单于齐集处稽察其已到者于名单内加圏鎭国将军以下至宗室官员由宗人府文职由吏部武职由兵部开列职名咨送都察院稽察吏部满汉官亦由都察院稽察宗人府吏部兵部都察院各缮名折具奏其因他处齐集不能到者于折内声明缘由无故不到者叅处若册内缘故不符或开列齐集而不投递职名稽察官呈明叅奏倘该员不行详察及察出瞻徇不呈叅者一并叅处至齐集之日临期有患病等情亦必声明缘由知照稽察衙门不陪祀之亲王以下宗室觉罗有顶带官员以上满汉文职京营武职有顶带官员以上外藩来京防古王以下台吉以上均于祀日五鼓朝服赴
  午门外按翼齐集
  驾出入跪送跪迎
  一恭请
  神牌顺治四年定恭奉
  太庙
  神牌用大学士尚书都统○康熙九年题准
  太庙恭奉
  神牌
  后殿用觉罗官
  前殿用侍衞○雍正十一年奏准飨
  太庙奉
  神牌请照
  奉先殿用内务府官之例用太常寺官○乾隆元年奏
  准各
  坛
  庙祭祀均于质明行事向来太常寺官于晓钟时即请神牌安设竢
  皇帝驾至行礼嗣后祭
  天
  地
  祈谷应竢
  斋宫鸣钟时请
  神牌各祭于
  皇帝降舆时请
  神牌
  皇帝驾至均于幄次内恭候奉安
  神位毕太常寺堂官奏请行礼○七年奏准向例各坛
  庙供奉
  神牌每月朔望奉祀官诣
  殿上香嗣后凡
  天坛
  祈谷坛
  地坛
  太庙每月朔望前一日仍令看守各官啓
  殿拂拭
  神幄届期太常寺堂官各一人上香行礼以昭诚敬其
  余
  坛
  庙均令奉祀官行礼○十四年奏准祭日请送
  神牌向用太常祀官恭奉嗣后请令礼部尚书一人上
  香行礼其恭奉
  神牌仍用太常寺官
  太庙神牌用宗室觉罗官恭奉其上香行礼令宗人府王公曁朔望上香之王公内每祭以二人将事一执事侍仪顺治八年定凡
  亲祭
  坛
  庙恭接福胙均用侍衞○十六年定凡恭奉福胙均用
  礼部官○康熙十年题准每飨
  太庙
  后殿献爵用觉罗官
  亲诣致祭
  前殿献爵接福胙用侍衞余执事用太常寺官其各坛
  庙
  皇帝亲祭接福胙均用侍衞余执事用太常寺满汉
  官○又题准凡祭各
  坛
  庙
  亲诣行礼应用光禄寺堂官恭奉福胙○雍正五年
  奉
  旨嗣后大祭祀太常寺官有不敷用移取鸿胪寺官○
  七年
  谕闻祭祀之先太常寺即于
  坛
  庙中演礼虽义取娴熟礼仪实非洁斋严肃之道嗣后应于何处演礼着礼部议奏遵
  旨议准向来各祭祀皆于前二日赴
  天坛凝禧殿演礼前期一日复至各
  坛
  庙中演礼嗣后应令执事等官均以前二日演礼于凝禧殿停其前一日赴
  坛
  庙演礼○十一年奏准向例
  太庙献爵用侍衞献帛用太常寺官请照
  奉先殿制飨
  太庙献帛爵均用侍衞○乾隆元年议准
  太庙奠帛献爵用宗室侍衞四十人宗室将军官员二十人分班奠帛献爵○三年奏准増宗室将军六人○九年议准
  太庙后殿献爵用觉罗官二十四人○十年奏准朔望太庙上香
  钦防王贝勒贝子公专司其事○十二年
  谕向来祭飨
  太庙献爵奠帛用侍衞及太常寺官朕御极后悉令用
  宗室人员盖因宗支繁衍实惟
  祖徳所诒一气感孚昭格尤为亲切且使骏奔走执豆笾有事为荣亦得服习礼仪陶镕气质意盖有在但演习礼节太常寺实所专司宗室旣非所属未必听其指使嗣后每逢祭祀之期着令宗人府王公一人前往监视俾进退优嫺执事有恪以昭诚敬钦此○十四年
  谕稽古虞书秩宗典三礼周官宗伯掌邦礼而首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春官典祀职莫重焉乃者
  郊坛
  宗庙以太常为专司而礼部堂官不莅其事非古也治神人和上下敬服乃职其所有事者何在大学士会同该部并会典馆总裁官详议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
  两郊大祀
  皇帝先期躬省
  坛位
  亲阅笾豆礼部尚书侍郎皆陪从侍仪视牲省牲仍
  照例题请
  宗庙
  社稷
  日月
  先农各坛
  前代帝王
  先师孔子庙祭前期省牲及祭日视陈簠簋笾豆均以礼部堂官一人敬率太常卿等将事以昭严恪再
  坛庙内
  躬亲对越之地并用礼部堂官二人都察院堂官二人分立东西侍仪以隆体制其陪祀王公百官行礼处监礼仍用御史礼部司官
  一祭告凡
  登极上
  尊号
  徽号加上
  徽号
  皇太后圣寿大庆
  万寿圣节大庆
  册立
  皇太子均先期遣官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并致祭
  岳鎭海渎
  前代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
  大婚
  册立
  皇后先期祗告
  天
  地
  太庙尊封
  太妃
  册封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祗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升祔
  太庙配飨
  郊坛遣官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并致祭
  前代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追上
  尊諡
  庙号加上
  尊諡奉移
  梓宫建造
  陵寝奉安
  地宫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并致祭
  陵寝
  几筵
  后土
  陵山○
  亲征
  命将遣官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
  太嵗
  火礮
  道路之神大军凯旋平定边徼并祗告
  奉先殿致祭
  陵寝释奠于太学致祭
  岳鎭海渎
  前代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
  皇帝展谒
  陵寝及
  巡狩方岳均祗告
  奉先殿囘
  銮至京同○
  皇帝巡幸所至
  亲祭方岳未至之地
  特命督抚就近遴委大员遍祭
  岳鎭海渎所过
  名山大川分遣笔帖式由京赍送祭文香帛
  帝王陵寝先圣先贤忠烈祠墓前代曁
  本朝名臣在三十里以内者均遣官致祭【详见巡幸典则】○嵗暮祫祭功臣配
  庙皆先期祗告
  太庙中殿
  后殿
  躬耕耤田祗告
  奉先殿
  皇帝御经筵祗告
  奉先殿
  传心殿○修建
  郊坛
  太庙
  奉先殿
  宫殿
  御新宫均遣官祗告
  天
  地
  宗庙
  社稷兴工破土安磉石合龙安门均遣官致祭后土
  司工之神迎吻祭
  琉璃窰并经过之
  坛
  庙正门
  皇城
  紫禁城各门如修建
  岳鎭海渎及诸神庙宇
  特颁御书并遣官悬匾致祭○嵗旱祈雨遣官祗告天神
  地只
  太嵗○越七日祭告
  社稷坛三复不雨乃行
  大雩礼○以上各祭告祝文均由翰林院撰拟香帛祭品由太常寺承办遣祭外省应用祭品由所在地方官敬谨办理○
  岳鎭海渎遣致祭官共九人北鎭一人长白山北海一人东岳东鎭一人西岳西鎭江渎一人中岳淮渎济渎一人南岳一人北岳中鎭西海河渎一人南鎭一人南海一人
  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遣致祭官共八人太昊商高宗汉光武帝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眞宗仁宗陵一人神农帝舜陵一人女娲商汤陵一人黄帝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宣帝后魏孝文帝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陵一人少昊帝尧陵先师阙里一人颛顼帝喾商中宗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宣宗孝宗世宗陵一人夏禹王明太祖陵一人辽太祖陵一人各用典守香帛祭文笔帖式一人其专祭
  帝王陵寝
  先师阙里者帝王陵遣官八人阙里专遣官一人均由部开列侍郎以下四品堂官以上职名恭
  钦命兵部给与勘合各给
  钦差牌御仗龙旗黄繖钦天监选择吉日届期陈祭
  文香帛于
  中和殿恭请
  皇帝亲阅遣行如不
  亲阅本部堂官谨阅祭文香帛实封陈于本部堂上堂官一人具朝服祗授承祭官交笔帖式赍奉前往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五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六
  礼部
  祠祭清吏司
  大祀一
  一大祀
  南郊顺治元年定毎岁冬日至大祀
  天于
  圜丘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云雨风雷从祀○十二年
  谕礼部
  郊祀大典朕自即位以来必诚必敬间遣官恭代亦必如礼致斋今十一月二十五日冬至祀
  天已于十九日遣官恭代但因驻跸南苑致斋日期尔部未经题明内院诸臣亦未奏知偶失记忆忽然猛省不胜悚惕朕为
  天之子昭事当防既有疎忽何敢自隐即选择吉日祗申祭告尔部奏行钦此○十四年
  谕
  南郊祀
  天礼宜严重其前祀五日朕亲诣视牲祀前一日朕亲宿斋宫如遣官恭代亦着诣坛斋宿视牲永着为令
  钦此○又定修理
  天坛
  神版遣太常寺卿一人赴
  神位前上香行一跪三叩礼恭奉
  神版于
  神库内修理告成之日仍恭奉
  神版至原位奉安毕行一跪三叩礼退○康熙三年谕冬至四从坛分献向来遣副都统侍郎不合应以都统尚书一品大臣分献钦此○十二年奏准神乐观内大殿所悬匾额系太和殿三字应改为凝禧殿○五十八年
  谕祭祀
  天坛朕虽年迈必欲亲诣于祭前陞坛瞻仰省视俎豆量力跪拜退处帷中竢恭代亲王行礼毕然后回銮将朕亲诣之意于祝文内序明钦此○雍正二年奏
  准
  天坛大祀
  上帝位前金鑪一幄前门鑪二
  配位前金鑪各一应于各鑪上设盖祀时委太常寺官
  各一人恭
  皇帝上香后即行安盖所设鑪盖行工部制造○五年谕
  天坛内有羣饮嬉游者应令礼部太常寺严行出示禁止仍不时令司官前往稽察如有此等之人即行严拏交部治罪钦此○八年
  谕朕自御极以来毎值
  圜丘大祀必亲诣行礼至诚至敬以展对越
  上帝之悃忱今年冬至之日恭遇
  皇考圣祖仁皇帝忌辰礼部太常寺引康熙三十九年及四十五年正月初七日祭
  祈谷坛恭遇
  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恭代之例奏称今年
  郊祀之期应照此例遣官恭代朕为此五中展转今年不亲行
  郊祀之礼于心甚为不安其如何得展朕心而又符合典则着大学士九卿敬谨妥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记称君子之祭必身亲涖之有不能亲则使人摄可也周礼春官亦称大祭祀若王不亲则摄祀唐宋之制大祀与国忌同日者乐备而不作然议者谓飨神不可无乐未若摄祀之当乎礼也应仍遣官恭代以展明禋○乾隆七年奏准
  郊祀典礼最钜是以歴代制度车辇仪仗备列尊崇所以肃明禋而重礼制也周礼祀天用玉辂晋宋以后并皆遵循无异唐宋参用大辇或乘辇自斋宫赴
  坛或祀毕御辇还宫虽仪节间有不同皆乘辇辂亲祀
  南郊前期诣
  斋宫请
  御玉辇为宜○又议准冬至前一日
  躬诣
  南郊斋宿銮仪衞使率属陈大驾卤簿于
  午门外奉辇官进玉辇于
  太和门阶下祗已刻太常寺堂官恭请
  皇帝乘礼舆出
  太和门降舆陞辇銮仪衞使跪奏请发銮驾
  驾发警跸
  午门鸣钟鼓翊衞诸臣照例于应乘马处乘马左右傍辇从行至
  南郊
  驾由
  昭亨门左门入至铺椶荐处降辇赞引官二人导入
  内壝左门诣
  圜丘视
  坛位分献官分诣
  神库视笾豆
  神厨视牲牢毕赞引官二人导
  驾至降辇处陞辇诣
  斋宫从祀王公百官蟒袍补服按左右翼立斋宫外
  皇帝降辇陞礼舆入乃退各归斋所是夜严更宿衞
  警跸环巡次日太常寺堂官按时请
  驾乘礼舆出
  斋宫陞辇至铺椶荐处降辇入更衣幄次竢安奉
  神位毕
  皇帝具礼服出幄次赞引官二人恭导诣
  坛行礼祀礼既成
  皇帝入幄次更衣毕出
  昭亨左门外陞辇至
  太和门銮仪使奏请降辇陞礼舆还宫○又奏准大祀
  圜丘
  祈谷
  方泽供设鑪镫笾豆均于
  驾未至前陈设惟进俎竢典仪官于献玉帛之后唱进俎庖人始于坛下舁进香鑪镫几亦须移于两旁竢沃汤毕始安复原位仓卒间岂能必其端正且进俎九十余人环绕坛上未免进退不齐似非敬谨之意嗣后大祀
  圜丘
  祈谷
  方泽所进之俎亦如笾豆豫先陈设其献玉帛后典仪官唱进俎止须执汤壶官进前沃俎赞引官恭导
  皇帝诣
  神位前拱举进俎毋庸庖人临时舁进其香鑪镫几亦
  省移请之烦○又奏准向例大祀
  天
  地
  祈谷如
  皇帝亲诣行礼迎神乐作
  皇帝诣各
  神位前上香复位后东西两门鑪司香官始行防香安
  鑪盖嗣后请照各
  坛
  庙于请
  神位时两门鑪豫为防香薰坛其安设鑪盖请照时飨太庙例防香毕随安鑪盖○又
  谕礼部奏称冬至前一日视祝版常例御补服今恭遇
  皇太后圣诞值穿吉服日期视祝版诣斋宫皆应御龙袍衮服等语朕思乘辇前往斋宫卤簿全设大礼所关自应御龙袍衮服嗣后若遇豫日应诣斋宫斋宿之祭其视祝版诣斋宫皆应御龙袍衮服随从人等皆穿吉服永着为例钦此○十二年奏准
  皇帝御
  斋宫日诣
  皇穹宇
  皇干殿
  皇只室内上香次诣
  坛视
  坛位又次
  阅笾豆毕诣
  斋宫○十三年
  谕向来
  郊坛大祀凡遇遣官恭代之日大学士等均不斋戒陪祀盖因会典开载定例有武官公以下轻车都尉以上文官尚书以下员外郎品级以上之语是以亲王及内大臣大学士等咸不陪祀朕思王等天潢近派原与臣僚不同自当随驾前往内大臣等职司环衞若专顾陪祀则禁直必至旷误惟亲行扈从亦为合宜若大学士乃政府之臣为百僚表率尤当敬谨斋宿以为众倡何以转不陪祀揆厥由来盖縁明代大学士仅列五品在尚书以下文官以尚书为冠则大学士等已在其中至我朝雍正年间大学士既定为一品在尚书之上则所称尚书以下应改为大学士以下嗣后一切祭祀大学士等均令斋戒陪祀将此载入会典钦此○十四年
  谕朕于
  两郊大祀先御斋宫以齐一思虑记曰斋者耳不听乐孔子曰三日斋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斋宫宵漏下鸣画角严鼓以为节虽异于宫悬合奏而吹角鼓鼙军中之容岂所谓专致其精明者与此盖相沿前明典未更后此严更鼓角不当用之斋次大学士其会同该部定议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斋戒以交神明防外声之感乃以肃内心之敬鼓本乐器而用兼施于军角为军乐而后遂设于卤簿斋坛之夕严更鼓吹画角其义诚无所取请嗣后
  斋宫吹角严鼓悉行停止以昭肃穆○又议准
  两郊坛宇嵗修向有着令而金碧采章或日久不鲜阶级甎甓间有损阙垩赤间有漫漶均应敬谨修理俾可经阅久远其
  坛内供器用物亦遵定制增饰见新再兴工前期应恭
  请
  神版于别殿安奉
  天坛大飨殿地处尊严应于缮修
  皇穹宇时恭请
  皇天上帝神版
  列圣神牌于殿内安奉两庑安设
  从坛神位竢工竣还御后乃节修
  皇干殿○又
  谕
  圜丘张幄次及陈器品处过窄既议鼎新可将
  圜丘三成台面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寛则职事者得以从容进退益昭诚敬尔等详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
  圜丘旧制照明官司尺一成径广五丈零九寸当九五之数稍涉牵合而三成用十二丈则于奇义无取今拟照律吕正义所载古尺制度一成面径九丈为一九二成面径十五丈为三五三成面径二十一丈为三七则天数一三五七九于此而全合三成径数共四十五丈脗合九五之义幄次亦可加展广深陈设器物职事人员咸得从容进退以昭诚敬其
  坛面甎块原制上成圆面九重二成七重三成五重未
  免参差今
  坛面既加展寛应请均用九重递加环砌一成自一九递至九九二成自九十至一百六十二三成自一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体制庶为整齐计毎块长三尺六寸有竒上广三尺五寸有竒下广一尺势难用甎应取用艾叶青色石庶质性坚良可以经久至毎成四陛之外阑版围绕毎成四面一成毎面十八扇二成毎面二十有七三成毎面四十有五总计三百六十扇亦与周天度数相符以上三成台面并阑板长阔高厚阶级广深均按古尺略加增减悉与九数相合以上应乾元之法象○十五年奏准
  圜丘展寛幄次应请更新
  皇穹宇
  皇干殿内供奉
  神龛内外帷幔并供奉各案外帷均应用青色织金龙
  段以符体制
  圜丘坛面既改用青石其张设幄次所需柱木应即于坛面凿眼安设无事更用拴绊石鼓致碍进退趋跄其
  皇穹宇台面前檐砌墁旧制杂用石与琉璃并请照圜丘坛制均用青白石铺墁以昭画一○又奏准圜丘内外壝墙
  皇穹宇门楼围垣向覆緑瓦均请改用青色琉璃以符
  体制又
  皇穹宇扇面墙垣上截旧饰青灰并改用青色琉璃砌
  墁○又奏准
  天坛内供奉
  神龛宝座一切器用涂饰丹漆并盖袱等物布帛色杂用青黄均请照制礼从类辨色从方之义将
  天坛陈设器物色皆用青○又奏准
  郊坛陪祀官行礼虽有定位但皆临时设立版位恐就
  列不免参差难以整肃请仿
  殿陛朝仪于行礼处安设品级拜石按班就次庶免陨越其内壝门内东西陈设乐器亦于地面立石俾方位昭然○又奏准
  天坛兴工应先于
  祈谷坛经始竢缮修完竣乃节修
  皇穹宇
  圜丘○又奏准
  圜丘
  祈谷坛
  方泽台阶上下陈设铜鼎成式不一体制亦粗应将旧鼎各按方圆改铸又舟以承尊各坛所设尊案体制不齐请
  三坛正位设案一可受一尊
  东配位共设一案可受三尊
  西配位共设一案可受二尊以昭画一○十七年奏准
  修理
  圜丘
  皇穹宇择吉兴工前期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届期诣
  皇穹宇以奉请
  神位祗告
  皇天上帝
  列圣
  从坛神位礼部尚书率太常官恭奉各
  神版至
  祈年殿敬谨安设兴工之日各遣官祭
  后土
  司工之神仪均与
  祈谷坛礼同○十八年奏凖
  南郊工竣遣官祭
  后土
  司工之神择吉恭请
  神位还御前期一日遵照原议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至日恭诣
  祈年殿奉请
  神位还御太常寺銮仪衞官率校尉设龙亭于
  祈年殿前礼部尚书诣
  殿内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毕太常官诣各
  神位前一跪三叩恭请
  神版安奉各龙亭内跪叩如初舁亭依次行出
  祈年门进
  成贞门至
  皇穹宇恭奉
  上帝神版
  配位
  从位神牌奉安
  皇穹宇上香行礼如前
  一孟春
  祈谷顺治元年定毎嵗正月上辛日祀
  上帝于
  南郊为民祈谷○十四年题准顺治十五年正月初四
  日上辛
  祈谷之期前三日斋戒正值元旦改期于十四日次辛
  行礼○十七年
  谕帝王奉
  天子民礼隆禋祀飨
  帝大典所关尤重必仪物克备乃足昭对越之诚向来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
  祈谷未经举行虽祀典原有差等而同为祀
  上帝典礼不宜有异嗣后
  祈谷皆行燔柴钦此○康熙二十八年
  谕祈谷祝文毎年皆用定式既为民祈求宜直抒情事去岁直隶亢旱已经蠲免振济但三冬雨雪甚少朕心仍切焦劳此祝文该衙门将朕肫恳防民之意切实撰拟进览钦此○三十七年
  谕大祀
  圜丘乐舞生班次与王等行礼之处相逺观瞻甚属整齐惟
  祈谷坛陪祀王等向来序立于乐舞之前乐舞生或因地狭而动不合礼应将乐舞生移列于前王等在后行礼尔等详防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量看
  祈谷坛地面自
  大飨殿门槛南至台阶纵六丈五尺原设乐舞位去石阶一丈今移列于前去石阶二丈其余二丈为诸王行礼之地乐舞生去殿门三丈有竒前引大臣序立于檐下左右与奏乐处相去一丈余庶观瞻整肃而佾舞位次亦不致以地狭越礼○五十四年
  谕据太常寺奏春祭
  祈谷坛于初十日上辛致祭但次年正月初十日虽系上辛尚未立春从前亦有于次辛下辛致祭之时大学士会同太常寺议奏钦此遵
  旨议准于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礼○雍正七年
  谕定例正月上辛日祈谷于
  上帝若上辛在正月初五以前则于次辛行祈谷之礼雍正三年五年均以次辛祈谷由旧章也但思元旦朝贺者朕躬之礼仪上辛祈谷者祀
  天之大典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礼部题请于十二日中辛行祈谷礼朕思若以正月而论则十二日为中辛若以立春后而论则十二日为下辛矣因元旦朝贺筵燕而展祈谷之期朕心深有未安着定于初二日上辛行礼先期照例敬谨斋戒停止朝贺筵燕嗣后若元旦逢上辛之期则于次辛祈谷如在初五以前或值初七日
  世祖章皇帝忌辰着该部两奏请防钦此○九年奏准
  正月十七日
  祈谷行礼时朝服仍用縁貂朝服○十二年
  谕前据太常寺奏请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祀祈谷坛今据顺天府尹奏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进春朕思祈谷乃新春典礼似不应在立春以前着该部会同太常寺悉心定议具奏钦此遵
  旨议准孟春
  祈谷国家大典谨按礼经月令立春之日天子迎春于
  东郊嗣乃祈谷于
  上帝是祈谷之礼原应在立春之后所以顺时令而召农祥也雍正十三年祈谷应照康熙五十四年改期下辛祈谷之例择于正月二十日致祭并请嗣后毎年
  祈谷均在立春后上辛日举行永着为例○乾隆元年
  奏准正月上辛恭祀
  上帝为民祈谷其三献仍令进爵官跪进于
  皇帝恭
  亲献○三年题准乾隆四年正月初四日乃上辛
  祈谷之期前三日斋戒时值元旦仍遵照次辛祈谷之例改期于十四日行祈谷礼○十四年议准
  祈谷坛有当修整者应及时鸠工敬谨办理其
  坛内器用亦依定制增饰见新再兴工前期应恭请神位于别殿安奉缮修
  皇干殿殿内所奉
  上帝神版
  列圣神位应恭请于
  大飨殿内安奉竢工竣还
  御后乃节修
  大飨殿○十五年题准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九日立春初三日上辛系在立春以前改期于十三日次辛行祈谷礼○又奏准
  皇干殿内供奉
  神龛内外帏幔及供案帷均照式改用天青色织金龙
  段制与
  皇穹宇同○又奏准
  祈谷坛
  大飨殿外三成台面屡经修补甎色不一应请改用金甎墁砌既堪经久于体制亦为宜称○又奏准
  皇干殿正位供案较
  配位供案高一尺高低甚属悬殊拟照
  地坛仅高一寸之制将
  祈谷坛
  配位供案加高九寸○又奏准
  皇干殿门围垣旧系緑色请亦改为青色琉璃以符体
  制○又奏准
  祈谷坛内一切陈设器用均照
  圜丘色用青○又奏准修整
  祈谷坛择吉自
  皇干殿兴工前期各遣官一人祗告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兴工日祭
  后土
  司工之神恭请
  皇干殿神版奉安
  大飨殿遣官诣
  皇干殿祗告
  皇天上帝
  列圣配位祀毕礼部尚书诣
  神位前上香行三跪九叩礼太常官恭奉各
  神版敬谨安设于龙亭行一跪三叩礼校尉舁亭太常
  官十人前引由中门出至
  大飨殿前以次排列太常官诣龙亭前一跪三叩恭奉神版奉安
  大飨殿内礼部尚书诣
  神位前上香行礼如前祗告事宜由内务府太常寺奏办祝文由翰林院撰拟○十六年覆准
  祈谷坛匾额旧书
  大飨殿字殿与门名相同按大飨之名礼经皆指季秋报祀而言与孟春祈谷稍异应请别荐嘉名以昭盛典奉
  旨改
  大飨殿为
  祈年殿
  大飨门为
  祈年门○又奏准
  祈年殿旧制系三覆檐上覆青瓦中覆黄瓦下覆緑瓦
  三色互异请将
  殿上琉璃覆瓦改用一色纯青其大门及两庑均用青
  色○又奏准
  皇干殿兴工将次告竣择吉迎吻吻上应照例用裹金银花二对红段二方龙旗御仗各一对和声署作乐前引礼部工部内务府大常寺官均迎接由
  祈年门进照例遣官致祭
  琉璃窰并
  祈年门之神其承祭官暨礼部工部内务府太常寺堂官并在工执事各官均照例簪花披红行礼其安吻插剑合龙门悬匾额照例遣官祭
  司工之神祭文由翰林院撰拟承祭官由太常寺奏遣龙旗御仗裹金银花等项由工部制造段绢等物由戸部移取○又奏准
  皇干殿工竣恭奉
  神位还御遣官祗告礼部尚书率太常官恭奉
  神版还御仪与缮修
  皇干殿先期奉请礼同
  一
  雩祀顺治十四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以亢旱
  躬诣
  圜丘祈雨前期致斋三日王以下陪祀各官皆致斋三日官民人等咸衣浅淡色服禁屠宰至期太常寺豫设酒果脯醢荐熟牛一
  世祖章皇帝素服行歩祷礼不设卤簿不除道不奏乐
  不设
  配位不奠玊不饮福受胙遣官致祭
  方泽
  社稷
  神只坛未还
  宫大雨○次三日告谢
  圜丘
  方泽
  社稷
  神只各遣官一人行礼○十七年五月
  世祖章皇帝以亢旱祈祷不除道不设卤簿先期歩至天坛即于
  坛内斋宿三日至期子时祀于
  上帝与十四年同○康熙十年四月
  圣祖仁皇帝以亢旸不雨
  躬诣
  天坛祷祀前期致斋三日王以下陪祀各官咸斋戒前
  期一日
  御素服诣
  坛致祭继以雨足告谢各
  坛均与顺治十四年同○二十六年
  谕京师为天下根本之地乃防月不雨朕甚忧之欲躬行祈祷大小臣工宜尽诚斋戒毋循故事钦此祀日
  圣祖仁皇帝雨冠素服不设卤簿大驾乘马诣
  天坛自坛西门下马歩至
  圜丘致祭与十年同祭毕仍歩出坛西门
  回銮时大雨立降○二十八年以天时亢旱
  命九卿詹事科道歩祷于
  天神
  地只
  太岁三坛并遣官致祭
  圜丘
  方泽
  社稷以祈甘雨不设配位不奏乐不奠玉诸王以下满汉文武各官以上至民间咸素服致斋三日三十二年三月因陜西屡遭荒旱
  命皇子往祭
  西岳华山之神祈祷雨泽○四月
  谕本月初六日致祭华山是日着禁止屠宰钦此○雍
  正十年
  谕天时亢旱着礼部太常寺虔诚祈祷照例禁止屠宰不理刑名钦此遵
  旨于显佑宫等五庙祈祷未应又
  谕着九卿等虔诚祈祷钦此遵
  防议准恭请遣官致祭
  天神坛
  地只坛
  太岁殿并望祭
  四海之神○乾隆七年议准毎岁已月择日行常雩
  礼祀
  皇天上帝于
  圜丘奉
  列圣配飨
  四从坛从祀前期奏请
  皇帝亲诣行礼或遣亲王行事
  常雩既举如未得雨先祈
  天神
  地只
  太岁次祈
  社稷遣官各一人皆七日一祭告各官咸斋戒陪祀
  如仍不雨还从
  神只等坛祈祷如初旱甚乃
  大雩
  皇帝躬祷
  皇天上帝于
  圜丘不设卤簿不除道不作乐不设
  配位不奠玉不饮福受胙三献乐止用舞童十六人衣
  元衣为八列各执羽翳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余仪与
  常雩同祭后雨足则报祀或已斋未祈暨曾经祈祷者
  皆报祀再
  社稷
  宗庙
  太岁坛旧有乐章惟
  神只坛向无乐章应交与律吕正义馆撰定其僧道建坛祈雨实非古制应请停止设坛止令僧道官督率僧道在
  显佑宫等五庙虔诚祈祷礼部分遣司官察防并禁止屠宰不理刑名○八年六月
  谕近日京师天气炎蒸虽有雨泽并未霑足若再数日不雨恐禾苗有损且人民病暍者多朕心深为忧惕着礼部即速虔诚祈祷钦此遵
  旨择日致祭
  天神
  地只
  太岁等坛遣王大臣各一人行礼又
  谕此次祈祷雨泽前期一日暨祭期共二日斋戒禁止屠宰得雨即不必祈祷若不雨应祈祷
  社稷坛前期三日暨祭期共四日斋戒禁止屠宰钦
  此○是月祈祷
  天神
  地只
  太岁三坛即得雨霑足照例奏请报祀前期斋戒奉旨此申报致祭不必禁止屠宰钦此○九年
  谕京师及附近府属如天津河间等处自冬徂春两雪稀少今清明已届农事方殷朕心深为忧惕宫中黙祷已非一日矣此时虽未至雩祭之期亦当敬谨祈求以祈膏泽早降着礼部顺天府虔诚祈祷速议举行钦此遵
  旨议准于
  关帝庙
  城隍庙设坛择日同顺天府官率僧道各十二人先一日薫坛祈祷五日王以下各官咸致斋不理刑名照常办事民间禁止屠宰九卿轮赴虔祷并于
  黑龙潭虔诚祭祷五日不雨复薫坛祈五日又致祭
  凝和庙云神
  时应宫龙神
  宣仁庙风神
  昭显庙雷神虔诚祭祷五日仍不雨斋祈如初复分祭
  黑龙潭五所得雨则用牲报谢如不雨遇行
  常雩礼停祈
  闗帝庙
  城隍庙即分祷于
  神只等坛○又
  谕京师自春徂夏雨泽愆期风霾时行朕心忧惕亲制祭文遣官虔祷于
  宣仁庙着礼部太常寺遵照典礼即于初八日敬谨举行钦此○又
  谕
  雩祭之典所以为百谷祈膏雨也从前大臣等定议礼
  仪悉照
  圜丘之制朕思目下畿辅雨泽愆期此次举行
  雩祭正望恩迫切之时非毎夏常雩可比其先期前诣斋宫及祭毕回銮朕皆御常服不乘辇不设卤簿不作乐以示虔诚祈祷为民请命之意钦此太常寺奏请
  皇帝躬阅祝版玉帛香应否仍龙袍衮服祭日应否
  仍御礼服
  驾诣
  圜丘祭毕回
  銮不陪祀王公百官赴
  午门前迎送应否照常朝服奉
  旨恭视
  上帝祝版玉帛不敢御常服自应仍御衮服午门前迎送王公各官均服常服钦此○是年常雩日
  皇帝由斋宫歩至
  圜丘行礼
  回銮彻乐仍照七年原议遣官祈祷于
  神只各坛甘霖叠沛乃遣官报祀并于常雩以前曾经祈祷之各庙均报祀如常仪○十年奏准祈祷雨泽自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初十日祭告各
  坛适值夏至大祭在迩应竢大祭
  方泽后再行祈祷报祀○又奏准祈雨仪前期
  皇帝诣斋宫不设大驾卤簿不作乐祀日
  皇帝雨冠素服陪祀王公大小官员亦用雨冠素服
  其
  午门前迎送各官咸常服○二十四年六月
  谕朕躬祭
  方泽值祈雨之时竭诚吁恳未获甘霖夏至已逾廹不
  可待后日即进宫彻膳防斋思过待
  命十一日敬举
  大雩之礼以祈
  天佑一切礼仪该部速议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
  大雩祀
  昊天上帝于
  圜丘不设
  列祖配位仍设
  四从神位于第二成东西向祀前一日
  皇帝御常服诣
  太和殿视祝版执事官咸常服已刻
  皇帝诣坛斋宿常服乘骑出宫不乘辇不设卤簿不陈乐前引后扈大臣侍衞咸常服导从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送
  驾至
  南郊由坛西门入至
  昭亨门外降骑歩行入
  坛恭视
  坛位上香行礼如仪祀日
  皇帝雨冠素服歩祷于
  坛扈从官暨陪祀执事各官咸雨冠素服不燔柴不进俎不饮福受胙余乐章乐舞及玉帛器数悉与常雩同
  皇帝行三献礼毕复位北向立司乐协律郎引舞童十有六人衣元衣执羽翳进至第一成坛上为八列賛引官奏跪
  皇帝跪羣臣皆跪舞童乃舞皇舞按节歌
  御制云汉诗八章歌毕退赞引官奏拜兴
  皇帝率羣臣行三拜礼兴乃彻馔送
  帝神望燎并如常雩仪礼成
  皇帝还宫
  午门鸣钟不陪祀王公百官常服跪迎如初仪是日遣官一人告祭
  方泽次日油云四布甘雨普降四郊霑足卜吉分遣官
  报祀
  圜丘
  方泽
  社稷一如大祀仪

  大祀二
  一大祭
  北郊顺治元年定毎岁夏日至大祭
  地于
  方泽以
  五岳
  五鎭
  四海
  四渎从祭○八年尊封
  肇祖原皇帝
  兴祖直皇帝永陵山为启运山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山为积庆山
  太祖高皇帝福陵山为天柱山
  太宗文皇帝昭陵山为隆业山从祭
  方泽附
  五岳
  五鎭之次○又定凡
  亲祭
  方泽饮福受胙如
  圜丘礼○十六年奉移
  景祖翼皇帝
  显祖宣皇帝陵祔
  兴京启运山停积庆山从祀○康熙二年尊封
  世祖章皇帝孝陵山为昌瑞山从祭
  方泽祔
  三陵山之次○雍正五年奏准大祭
  方泽
  皇地只
  配位前金鑪应各増鑪盖交与工部敬谨制造○乾隆
  元年尊封
  世宗宪皇帝泰陵山为永宁山从祭
  方泽祔
  四陵山之次○七年议准修理
  方泽斋宫毎夏至大祭先期一日诣坛斋宿  【详见南郊】
  八年
  谕嗣后朕大祭
  地于
  方泽既豫宿斋宫其坛北门外幄次不必张设钦此
  九年
  谕夏至祭
  方泽朕先期一日诣坛斋宿但彼处树木新植尚未成阴天气炎热扈从人多不免有病暍者今岁炎热甚于旧岁此次不必前诣坛内斋宿仍于宫内斋宫住宿嗣后遇亲祭之年该衙门两请候防竢树木成阴后仍照例斋宿坛内此次前徃致祭正当祈雨之时不乘辇不设卤簿着即传谕各该衙门知之钦此○十一年
  谕今岁夏至致祭
  地坛斋宫树木渐次成阴扈从人等已有憇息之所况逢时雨之后天气清凉朕仍照原议前徃
  坛内斋宫住宿钦此○十三年
  谕朕览吏部等衙门所奏致祭
  地坛陪祀之文武大臣官员其中不到者甚多嗣后凡遇一应朝祀大典应行齐集之处如有仍蹈前辙者朕断不为之姑容至稽察斋戒之大臣尤宜敬谨从事岂有转不陪祀之理此后宜一例斋戒钦此○十四年
  谕稽古明禋肇祀
  郊坛各以其色
  地坛方色尚黄今
  皇只室乃用緑瓦盖仍前明旧制未及致详朕思南郊大飨殿在胜国时合祀
  天
  地山川故其上覆以青阳玉叶次黄次緑具有深意且南郊用青而
  地坛用緑于义无取其议更之至
  两郊坛宇虽歳加涂塈而经阅久逺应勅所司省视所当修整者敬谨从事大学士会同各该衙门详考典章具议以闻钦此遵
  旨议准
  北郊
  皇只室盖用緑瓦系沿明旧制应依方色改易黄瓦以
  符坤徳黄中之义
  坛宇有当修整者咸交与工部敬谨办理俾可经阅久
  逺其
  坛内需用器物亦遵定制増饰见新再兴工前期各殿
  宇
  神位理宜恭请于别殿暂时安奉
  地坛内向无别殿应于缮修
  皇只室前期将旧有供奉祝版及笾豆房五间重加修
  饰敬制平台六座安奉
  皇地只神版于中
  列圣神牌于左右东西两旁敬制平台各一座安奉从坛神牌竢工竣之日恭请还御○十五年奏准
  方泽二成台面琉璃惟中含六六阴数其余皆系凑合
  于义无取请照
  圜丘坛制铺石就坛面凿眼以备安设幄次其石数一成正中仍照旧制用三十有六八方均以八八积成纵横各二十四路二成倍一成八方八八之数半径各八路庶与偶数相应而甎式匀称益堪永久○又奏准
  方泽坛旧制
  正位幄次纵文六尺五寸广丈二尺
  配位幄次纵丈五尺广丈一尺较
  圜丘幄次为大而
  方泽
  正位牲俎设幄内
  配位牲俎半在幄内半在幄外体制不免参差职事趋跄亦觉太狭应将纵广尺寸均改为丈二尺照
  圜丘坛制皆于幄次外设牲俎以昭画一○又奏准地坛
  皇只室緑瓦已遵
  旨改用黄瓦所有内外壝墙及各门向覆緑瓦请一
  色改用黄琉璃○又奏准
  南郊
  正位
  配位神龛内外设幄幔三层
  北郊
  正位
  配位神龛仅设一帷体制未能画一请照
  南郊龛式増设又旧制龛案帷色均用金黄今请改用
  明黄○又奏准
  北郊陈设一应器用均从方色用明黄○又奏准南郊设请
  神位龙亭十
  祈谷坛设请
  神位龙亭六以备祭祀时迎送之用惟
  北郊系职事官奉请不设亭应增造请
  神位凤亭十座以昭画一○十六年奏准修理
  北郊
  皇只室择吉兴工前期遣官告祭
  天
  地
  太庙后殿
  奉先殿
  社稷届期诣
  皇只室以奉请
  神位祗告
  皇地只
  列圣
  从坛神位礼部尚书率太常官恭奉各
  神版至暂奉
  神位所敬谨安设于新制平台上兴工之日各遣官祭
  后土
  司工之神仪均与修
  祈谷坛礼同○十七年奏准
  北郊工竣除祗告
  天
  地
  宗
  社请竢
  南郊工竣日举行至择吉恭请
  神位还御
  皇只室应遣官诣暂奉
  神位所祗告
  皇地只
  列圣
  从坛神位礼部尚书率太常寺官恭奉各
  神版还御奉安毕行一跪三叩礼并于是日遣官祭
  后土
  司工之神均与兴工礼同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七十七
  礼部
  祠祭清吏司
  升配
  一
  列圣升配顺治五年冬日至恭奉
  太祖高皇帝配飨
  圜丘前期遣官各一人祗告
  天
  地
  宗
  社至日
  世祖章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第一成
  上帝幄左旁青幄跪安毕兴至香案前行一跪三拜礼
  复位乃行大祀礼
  神位前上香奠帛进俎三献均与
  上帝位前同○十四年
  谕礼莫重于事
  天孝莫大于尊
  亲朕缵承鸿绪恪修祀典
  郊祀皆奉
  太祖武皇帝配飨今思
  太祖受命
  上天肇兴帝业
  太宗继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徳并隆咸宜崇祀以后冬至祈谷祭
  天均奉
  太宗同
  太祖配飨夏至祭
  地均奉
  太祖
  太宗配飨着为定例其应行仪节尔部卽详议具奏钦
  此遵
  旨议准配飨事宜今夏至在迩冬至尚远肇举配飨之
  典先
  方泽而后
  圜丘于序少紊若竢冬至
  太宗配
  天之后明岁举行
  方泽配飨礼为期太逺应不竢冬至夏至令恭制太祖
  太宗神牌及宝座几案择吉先行
  太宗配飨
  圜丘
  祈谷之礼随行
  太祖
  太宗配飨
  方泽之礼前期遣官祗告
  天
  地
  宗
  社届期恭奉
  神牌配飨
  圜丘
  方泽
  大飨殿一切礼仪均如
  南北郊仪大礼告成布告天下○是年正月上辛祈谷奉
  太祖高皇帝配飨
  世祖章皇帝恭奉
  神牌由
  大飨殿左门入奉安于
  上帝位左旁宝座一应礼仪均与五年升配
  圜丘礼同○是年三月奉
  太宗文皇帝配飨
  圜丘并
  大飨殿祀日
  世祖章皇帝先诣
  圜丘奉安
  神牌于
  上帝幄之右旁青幄礼成诣
  大飨殿恭奉
  神牌奉安于
  上帝位右旁宝座一应礼仪均与恭奉
  太祖高皇帝配飨礼同○是年夏至奉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飨
  方泽祭日
  世祖章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皇地只幄旁东西配位黄幄一应礼仪与升配
  圜丘同○康熈六年
  谕朕惟自古帝王建极绥猷保民图治莫不以懋昭先徳祗尽孝诚为务朕缵承丕基躬亲庶政恭惟
  世祖章皇帝功徳兼隆当崇配飨是用上稽前典下协舆情谨告
  天
  地
  宗
  社率诸王贝勒文武羣臣于康熙六年十一月七日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世祖章皇帝配飨钦此祀日
  圣祖仁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上帝幄之左旁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青幄一应礼仪均与顺治十四
  年同○是年十一月十六日奉
  世祖章皇帝配飨
  方泽祭日
  圣祖仁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皇地只幄之左旁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黄幄礼仪与顺治十四年同○
  九年正月奉
  世祖章皇帝配飨
  大飨殿祀日
  圣祖仁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上帝位之左旁
  太祖高皇帝之次礼仪与顺治十四年同○雍正元年
  九月初五日
  谕自古祖功宗徳制在不祧飨帝飨亲祀应并举仰惟皇考圣祖仁皇帝六十一年丰功厚泽深洽人心四千余年哲后贤君难侔歴服朕缵承丕绪永念前徽
  皇考圣祖仁皇帝允宜崇祀
  郊坛克配
  上帝以后冬至祈谷祀
  天祗奉
  圣祖仁皇帝同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飨夏至祭
  地亦如南郊祈谷祗奉配飨其应行礼仪尔部详议具奏钦此○是年冬至大祀
  天于
  圜丘奉
  圣祖仁皇帝配飨前期遣官祗告如常仪祀日
  世宗宪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上帝幄之右旁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青幄一应礼仪均与康熙六年
  同○二年正月上辛
  祈谷恭奉
  圣祖仁皇帝配飨
  大飨殿祀日
  世宗宪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上帝位之右旁
  太宗文皇帝之次礼仪与康熙九年同○是年夏至奉圣祖仁皇帝配飨
  方泽祭日
  世宗宪皇帝恭奉
  神牌奉安于
  皇地只幄之右旁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黄幄礼仪与康熙六年同○十
  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谕自古圣君哲后为
  上天笃生以乂安寰宇嘉惠元元功徳之盛侔于造化
  厥后追崇之典必合
  天并飨以隆祀典诗载思文之什易垂殷荐之文皇哉
  大矣仰惟我
  皇考世宗宪皇帝值重熙累洽之后统御乾纲诞敷膏
  泽显承
  帝命黙契
  天心殚继述之孝思裕经纶之要道由是宣之为政教饬之为法纪励百尔之廉能防万民之疾苦蠲逋赋饬军威静桁杨筹水旱劝课农桑砥砺风俗惓惓恳恳心勤宵旰之中而虑周垓埏之表至若隆师重道取士増科文徳着焉辑宁边塞抚乂蛮陬武烈彰焉洋洋
  圣谟俨如
  天语煌煌
  睿藻焕若
  天文至治光华格于上下如日月之行运无不照临如
  雨露之沾濡无不周溥用能合撰
  帝载协应
  苍穹嘉祥毕集朕惟本天本祖之义尚徳尚功之典我皇考世宗宪皇帝允宜崇祀
  郊坛克配
  上帝以昭
  天眷然必舆情允协众议佥同嗣后冬至祈谷祀天祗奉
  世宗宪皇帝同
  太祖高皇帝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相关内容:

前一:5
后一:7

查看目录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