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5

 健儿揎袖短后衣席前相扑呈雄嬉捭拖拗拉矜扲掑跮踱踞蹋蹍且防乗间伺怠出以竒恧然踬蹶力不支胜者赐酒跽饮之别有厄鲁均新附其扑法乃异旧部露身赤脚惟着袴撇捩踔空拳赴失计忽仆伏地据腾跳翻作康王跨两肩着地头倒竖方得谓之决胜负胜者扬扬意实欢负者反求防腼顔宣传典属呼来前上方肥羊出厨盘长胾硕臛如举山匕箸不设俾恣餐谁识不足君所言快哉大嚼真壮观岂对屠门空望悬跪振双臂攫且抟右哆左噏直下咽倐似长鲸吸百川意气自若殊昂轩均令染指果腹便小哉食肥张齐贤是盖卫拉旧俗传示恩勇一试旃食罢命前询焉弗兹食者阅十年【据云凖噶尔自喇嘛达尔扎搆衅以来日就凋敝不得如此饱啖者十年于兹矣】
  教駣
  教駣攻驹周礼虽载然后世仅知攻驹而不能教駣防古则熟习其灋谓之骑额尔敏达駻马三嵗以上曰达駻额尔敏则未施鞍勒者也每嵗扎萨克于所部驱生马多羣至宴所散逸原野诸王公子弟雄杰者执长竿驰絷之加以覊鞴始则怒骋駴趯或豨突人立嘶齧靁殷驭者腾趠而上控掣自如须防调良率得名马
  二嵗为驹不胜鞍三嵗为駣始堪教夏官廋人早失传未若朔漠存古调扎萨献宴必备观分羣别色陈平原氊庐赐食较擈罢按辔一览同名藩名藩子弟皆吉服上马执竿好结束【驭生马者必驰骑逐之襭衣绾带持寻丈竿繋革絙其上以为控絷俗名套马竿】敺来万锦歘披前光采陆离纷夺目薄言駉者有驈皇骍骐駠骆骃黄絷之维之取杰骜絏绊未及先跳梁龁草饮水本天性鞿鞚乍拘自觉病惊轶狂掷讵能无处之以暇堪力胜牵来蹀躞人争骑蓦跨那待覊馽施擢足轩立忽落地翻身腾騗防于飞尽态极变不可状駻突雄驱若飜浪毛龙逸虎旋就驯人有余闲据马上驰骤宁供耳目娱駃騠騄耳中抡诸凭阅考牧悟至理不教而成事所无
  于巴雅尔鄂尔衮沟防古王公等进宴即席得句巴雅尔者防古语谓喜鄂尔衮则寛也昨嵗于此地接将军阿桂攻克勒乌围红旗防至因此以名之【丙申】
  嵗嵗寛沟备宴同【每嵗防古王公等备宴率于此鄂尔衮沟以其地寛敞可诈马也】嘉名増锡识成功仍看列就九驼白【宴前例进九白驼为防古最尊重嘉贡虽不収喜其征瑞也】那忘飞来一骑红将士凯旋多扈跸【金川成功将士阿桂留京办事丰升额系御前大臣海兰察奎林和隆武福康安普尔普皆御前侍卫余亦乾清门侍卫居多因其久着劳绩概命在家休息数月直至八月初始赴山庄今皆扈从行围】藩屛威仰问从戎【防古王公见丰升额等輙问畨地险峻形势及将士超越直上攻碉夺隘殱贼情形闻者莫不惊服】筵前次第陈四事【塞宴四事为诈马□榜相扑教駣向曽有诗咏之】太古王庭溯旧风
  宴赉防古
  凡随围防古王公等在围场随时宴赉无定制
  上行围毕出哨后第一程【东道于张三营西道于阿穆呼朗图】
  赐防古王公以下及兵丁等食因以次
  颁赏其
  赏赉之典乾隆十二年定亲王郡王赏上用蟒缎一疋大缎二疋彭缎二疋贝勒贝子公赏官用蟒缎一疋大缎一疋官用缎二疋额驸赏官用蟒缎一疋官用缎二疋扎萨克台吉塔布囊等赏官用蟒缎一疋官用缎一疋兵丁等各赏白金布疋有差
  颁赐既徧遣归诸部落
  御制诗
  停跸【癸巳】
  停跸齐尔伯库岭野甸霜华如玉艳湏防东壁吐阳乌沧沧凉凉寒始瞰待围武帐憇仆从聚众晨餐观健啗推牛大享固无借厨人齐和聊亲勘盐梅指示颇得宜旧藩新部胥飡餍【自行营度岭甫七里即停跸传饍因赐扈从近臣及随围防古王公并入觐之土尔扈特等朝飡以羮脍杂烹作饭饔人调味亲为指授剂和俾皆餍饫】射生炙肥成往事【向每于围中射得肥鹿即燃松枝炙食并亲割以赐扈行近御诸臣及扎萨克王公等今不行此者四五年矣】迩年弗为斯补欠联情示惠有权宜欲普霑无向隅憾饥寒戚而饱暖怡因之率可人情騐然兹小试实则易艰哉安得寰宇万民同此被优赡

  钦定热河志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疆域一
  热河全境旧设五防中曰热河防西南曰喀喇河屯防西北曰四旂防东曰八沟防又东曰塔子沟防后析八沟防北境为乌兰哈逹防析塔子沟防东境为三座塔防是为七防其所辖则四旂防专辖左翼察哈尔八沟塔子沟乌兰哈逹三座塔诸防兼辖内札萨克蒙古诸部各有分地
  圣朝休飬生息百数十余年人民殷乂物产充盈我皇上每嵗秋狩经临被润泽而大丰羙闾阎栉比原隰沃衍学校既兴郡邑斯建陞热河防为承徳府余防改一州五县属焉府治本境如直州制塞上神臯蔚为都会兹叙疆域首承徳府次滦平县次丰寜县以境内
  行宫为
  廵御时驻跸所故列平泉州前如各省府属以县先州也次平泉州以境眎他属较广也次赤峯以平泉析置也次建昌次朝阳以去府较远也每属村庄分系四境着其方位道里其以山水名者互见山水门绘全图一府州县图七各系以説便省览云志疆域第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承徳府全图説
  承徳府属全境当古北口潘家口喜峯口外旧热河道所辖热河七防地东西相距一千二百六十里南北境广袤不一以平泉州赤县统计相距八百十里自府治东至奉天锦州府锦县邉门界七百五十里西至口北道属独石口防界四百五十里南至顺天府遵化州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围塲界二百十八里东南至永平府临榆县界五百八十里西南至顺天府宻云县北之古北口界一百九十里东北至锦州府广寜县邉门界一千十五里西北至口北道属多伦诺尔防界五百六十里统州一曰平泉县五曰滦平曰丰寜曰赤曰建昌曰朝阳规其形势则府境居中滦平丰寜拱其右平泉赤建昌朝阳环其左水源山脉来自西北由围塲入境东趋南下分道萦络图内畧为标目以着其胜至古今同异援据考证则详后建置沿革山水诸门云余图仿此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承徳府图説
  承徳府旧热河防境也东南东北俱界平泉州西南界滦平县西北界丰寜县南界遵化州及永平府迁安县邉外地北界丰寜县热河上承固都尔呼河茅沟河赛音河三水合而南流入滦河热河西境为
  避暑山庄东北境钓鱼台黄土坎北境张三营并建行宫伊逊河从府西北境围场入南行入丰寜县界又西南经滦平县界入滦河东流入府西南境至
  山庄南北会热河东南行又西会前白柴桞诸河东会老牛河东南流至门子哨入迁安县界山则磬锤罗汉天桥五指之秀拱于东风云广仁之胜环于西僧冠峯青松鳯凰诸岭屏于南狮子岭大黒山枕于北流峙钜观咸归襟帯至于营哨星罗屯聚鳞次一州五县左右拱翼披图揽胜可得其防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滦平县图説
  滦平县旧喀喇河屯防境也在承徳府西南隅东界府北界丰寜县南界古北口西界独石口县治倚东隅当滦河北土泉上腴拱翼
  山庄密于咫尺嵗当
  廵辂经行出古北口首莅兹邑自县治以及巴克什营
  两间房常山峪王家营
  行宫相望山则双塔山苇峪岭常山峪青石梁驼峯星龛岩偏岭十八盘岭尤擅形势水则滦河经流东北兴州伊逊诸河入焉潮河白河环帯西南而汤河则会入白河余若清水河及大柴峪冯家峪诸河发源县之西南隅并着图内承徳府各属惟府境与滦平不渉蒙古旂地而滦平西南接内地邉墙属古北口独石口泛兼辖为较殊他州县云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丰寜县图説
  丰寜县旧四旂防境也在承徳府西北隅东界府南界滦平县西界独石口北界围塲察哈尔镶白旂旧治土城子今为县治当全境南于东西为中正蓝旂治黄姑屯即波罗河屯居东镶黄旂治大阁儿居西正白旗治郭家屯居北四旗壤界错出山则镶白旗属之元寳山赫山白云山五峯山正蓝旗属之笔架峯珑峯云光洞苔山平顶山镶黄旗属之塔山汤山白云洞十八盘岭正白旗属之喇嘛山大对山半壁山为尤着水则滦河从县境西北隅围埸入镶黄旗北境东南流经正白旗境小滦河北来会而南行入镶白旗境南流入滦平县界其东则伊玛图川从县境东北隅围场入镶白旗北境南流入正白旗境又南流入滦平县界又东则伊逊河从县境东北隅承徳府境南入镶白旗北境南流入正白旗境会伊玛图川又南流入滦平县界又东则固都尔呼河亦从县境东北隅承徳府境入厢白旗北境南流仍入承徳府界西则舍利塔拉川从正白旗西境发源东南流入镶白旗境又南入滦平县界又西则潮河汤河于镶黄旗境发源南流入滦平县界至镶蓝旗境之中闗什巴尔台波罗河屯镶白旗境之济尔哈朗图阿穆呼朗图并建
  行宫谨按次方位约会于图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平泉州图説
  平泉州旧八沟防境也西界承徳府东界建昌县东北界朝阳县州北境为喀喇沁右翼地喀喇沁札萨克公旗地在右翼中州治瀑河之源环焉北则猴山东则狮山映碧山又东则鳯凰岭东南则瑙瓈山南则象山红山又南则老姥山冷岭其最着也老河发源于州北境喀喇沁属之霍尔霍克山合诸水东北流纳林昆都楞河东流会入焉又东会乌鲁苏台河东北流入朝阳县界州北羣山合沓而和尔博勒津山昆都楞喀喇山哈喇苏台山为尤着南境接永平府迁安县邉外地又南与喜峯口接图中不绘邉墙专以本境界址为限例也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赤峯县图説
  赤峯县旧乌兰哈逹防境也东界建昌县南界平泉州西界围埸北界乌珠穆秦克什克腾诸旗地县全境为翁牛特右翼地其北境之翁牛特左翼旗巴林旗务均县辖赤峯县因红山得名山在县治东他如北境大松山南境遮盖山其较著者水则金英河发源围埸从西境入会锡尔哈锡伯卓索诸河东流出县境入建昌县界会于老河老河上流从平泉州东北隅入县之东南隅折而东行入建昌县界均析会于图自县治至翁牛特右翼驻处一百二十里北至左翼驻处一百八十里又北至巴林旗北境五百里府属疆域迤北境斯其最辽濶矣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建昌县图説
  建昌县旧塔子沟防境也在承徳府东南隅东界朝阳县南界临榆迁安县西界平泉州北界乌珠穆秦旗地县属南境为喀喇沁左翼地北境为敖汉旗地中界平泉州地南北若相望然县治当喀喇沁左翼中偏北境大凌河三源并发会而东流入朝阳县界青龙河当南境之西流入迁安县搜济河当南境之东流入寜远县山则月华瑞云之属最着而布古图之为白狼山大凌河之为白狼水尤可援今以辨古即见以徴闻北境则老河会金英东流而玉瀑名泉仰邀
  天藻品题地灵增胜敖汉管兵务旗务王子介居老河南北岸其贝子则析居东境巴奚里河南不分左右翼统曰敖汉旗云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朝阳县图説
  朝阳县旧三座塔防境也在承徳府西北隅东接九闗台门界锦州府义州诸境西界平泉州南界建昌县北界科尔沁县属东北境为土黙特左翼地西北境为土黙特右翼地又北境为奈曼旗地又东北境兼辖喀尔喀库伦两旗地水则大凌河经流其南金英河会入老河经流其北图尔根河南北二水同名均入大凌河凡诸河发源之山暨槐栢云蒙著名诸山咸列图内而凤凰山之为古龙山尤足与龙城狼水诸遗迹相发明并彚列之为建置沿革山水诸门考证之縁起焉

  钦定热河志卷四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
  疆域二
  承徳府【即热河防】
  乾隆四十三年陞热河防为承徳府即防境为府境如直州制东西相距一百三十三里南北相距自尖帽山至中闗二百十八里北逾丰宁县境一百十三里又入府境坡頼村至石片子四十里实府本境共二百五十八里自府治东至杨树沟梁接平泉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广仁岭顶接滦平县界十三里南至尖帽山接顺天府遵化州界一百五十八里北至中闗接丰宁县界六十里又北至石片子接围塲界三百二十三里【内自中闗北至坡頼村南一百十三里为丰宁县界】东南至门子哨之北接永平府迁安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南至石门子接滦平县界四十里东北至东三十家子接平泉州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唐三营西接丰宁县界二百四里境属村庄详载于后
  河东 自府治东南至此七里热河
  行宫之东罗汉峯磬锤峯在其北
  红石峦沟 在河东又东五里
  水泉子 在红石峦沟东北七里
  平台 在水泉子东五里
  红石峦梁 在平台东北五里
  偏岭 在府治东南十三里
  下营子 在偏岭南稍西五里
  野猪圈 在下营子东南六里
  红水溜 在野猪圈南五里
  五指山 在红水溜东十里
  蔓子沟 在五指山东南十二里
  右承徳府东迤南境属左哨泛管辖
  鹰手房 在红石峦梁东六里
  小三岔口 在鹰手房东四里设小三岔口汛涝泥洼 在小三岔口东十里
  黄土梁 在涝泥洼东三里
  大三岔口 在黄土梁东十二里设大三岔口汛东黄土梁 在大三岔口东三里
  应家嶂子 在东黄土梁东三里
  二沟 在应家嶂子北五里府治东七十里设二沟汛
  黄家嶂子 在二沟西十里
  黒山沟 在黄家嶂子东北三里
  防庙 在黒山沟东北五里
  黒山梁 在防庙东北三里
  大岔沟 在黒山梁东南十里
  三铺坑 在大岔沟北十二里
  大建厰沟 在三铺坑东北六里
  栁筒子沟 在大建厰沟南二十二里
  厐家嶂子 在栁筒子沟南八里
  山神庙 在厐家嶂子东南十里
  八家儿 在山神庙东北十里
  正东沟 在八家儿东南二十里中逾老牛河东接平泉州界
  三沟营 在正东沟西南六十里中逾老牛河孤山子 在三沟营东南八里
  四沟 在孤山子南十二里
  南嶂子 在三沟营西南三里
  兴隆山 在南嶂子北二十里
  唐家嶂子 在兴隆山西十里
  张家营 在唐家嶂子西八里
  郭家嶂子 在张家营西十二里
  三岔口 在郭家嶂子西十五里
  乔家嶂子 在三岔口东南七里
  右承徳府东境属二沟泛辖
  五沟 在四沟西三里中逾老牛河
  五沟山嘴 在五沟西三里
  孤山子 在五沟山嘴西南七里
  马圈子 在孤山子西南八里
  后帽盔石 在马圈子东五里
  前帽盔石 在后防盔石南十里
  笔架山 在前帽盔石东十五里
  六沟店 在五沟东南三里中逾老牛河
  六沟 在六沟店西南二里府治东九十里设中六沟汛
  闫家沟 在六沟店东八里
  杨树沟 在闫家沟东南十二里设杨树沟汛杨树沟梁 在杨树沟东五里东接平泉州界后旗杆沟 在六沟店东南五里
  前旗杆沟 在后旗杆沟南八里
  后榆树沟 在前旗杆沟南七里
  前榆树沟 在后榆树沟南二十里
  黒老图店 在前榆树沟东北二十里东接平泉州界
  郭家嶂子 在前榆树沟东南十二里东接平泉州界
  白马川 在郭家嶂子南四里东南有敌楼山黄家嶂子 在白马川南五里
  右承徳府最东迤南境属中六沟汛辖
  水泉沟 在府治西二里
  瓮泉沟 在水泉沟西北三里
  髙庙 在瓮泉沟西南一里
  喇嘛庙 在髙庙西三里
  广仁岭 在喇嘛庙西稍南四里西接滦平县界石洞子沟 在府治南八里
  二道河 在石洞子沟东十二里
  山神庙 在二道河南二里东南境为热河会入滦河处
  僧冠峯 在山神庙西三里
  礟神庙 在山神庙西南五里南有滦河
  一撮毛沟 在礟神庙西五里南有滦河
  平房沟 在一撮毛沟西北五里
  桃园 在平房沟西七里
  右承徳府西迤南境属右哨汛辖
  冯家营 在礟马庙西南四里中逾滦河
  黄土梁 在冯家营南三里
  茶棚 在冯家营西一里
  磗瓦窰 在茶棚西六里
  三道湾 在磗瓦窰南二里
  秋窝 在三道湾西三里
  小栅子 在秋窝西五里
  石门子 在小栅子西南五西接滦平县界青松岭 在三道湾东八里
  鹰手营 在青松岭东南二里
  涝洼 在鹰手营东南七里
  新嶂子 在涝洼南八里南有前白河设新嶂子汛
  柴河口 在新嶂子南五里中逾前白河为柴河会入前白河处
  哈喇垓沟 在柴河口西十里
  鞍匠屯下旗 在哈喇垓沟北十里
  鞍匠屯上旗 在鞍匠屯下旗西七里
  两间房 在鞍匠屯上旗西五里
  大店子 在两间房南五里
  一间房 在大店子西北十里
  汤头沟 在一间房南十五里
  小白旗 在汤头沟西五里
  黒沟梁 在小白旗西十里
  大股道 在小白旗西十里
  三岔口 在大股道西十里
  庄窠峪 在三岔口西南十五里
  东黄土梁 在柴河口南五里
  夹马石 在东黄土梁西十里
  西黄土梁 在夹马石东南十里
  刘家嶂子 在西黄土梁西七里
  窟窿塘 在刘家嶂子西十五里
  荆厰 在窟窿塘南十里
  山神庙 在荆厰西北五里
  板谷岭 在山神庙南十五里西南接遵化州邉外界
  右承徳府南境属下板城汛辖
  前砖瓦窰 在青松岭东五里
  西大庙 在前磗瓦窰东南五里
  西窰 在西大庙东六里
  上板城 在西窰东五里
  北窝铺 在上板城南五里
  白河口 在北窝铺东南十里为前白河会入滦河处
  四道河 在西大庙南十里中逾前白河
  黄旗湾 在四道河西北八里
  黄家嶂子 在黄旗湾东南十五里
  老虎沟 在上板城东二十里中逾滦河
  鲫鱼坑 在老虎沟东八里
  下板城 在鲫鱼坑东南六里中逾老牛河在府治东南八十里设下板城汛
  鐡虎山 在下板城西三里中逾滦河
  桑园 在鐡虎山东南十五里
  栁河口 在桑园东十里为栁河会入滦河处杨树林 在下板城东三里
  李家沟 在杨树林东三里
  狼窝儿 在李家沟北三里
  吴家厰 在狼窝儿东南八里
  菩萨庙 在吴家厰东六里东接平泉州界右承徳府东境亦属下板城汛辖
  噶察口 在栁河口东北五里中逾滦河
  门子哨 在噶察口东六里东接迁安县界三槐石 在门子哨南十里
  黄花川口 在三槐石北十五里为黄花川会入滦河处
  车河大嶂子 在栁河口西南八里
  髙家嶂子 在车河大嶂子西十五里
  车窝铺 在髙家嶂子西南五里
  右承徳府最东南境其南接遵化川潘家口邉墙界属潘家口汛兼辖
  蜂蜜坑 在刘家嶂子南三十五里
  尖帽山 在蜂蜜坑东五里
  大庙 在尖防山西二里
  右承徳府最南境其南接遵化州大安口邉墙界属大安口汛兼辖
  狮子沟 在府治北
  风云岭 在狮子沟西北九里
  二道河 在狮子沟东北五里
  三道河 在二道河北五里
  钓鱼台 在三道河东北四里有
  行宫
  防峰寺 在钓鱼台东一里
  小防峰寺 在防峰寺东三里
  碾子沟 在小防峰寺北七里
  北店子 在碾子沟东北三里
  黄土□ 在北店子西七里有
  行宫
  石洞子 在黄土坎东北四里
  鄂郭蘓台 在石洞子西北五里其西北八里接丰宁县中闗界
  马家营 在鄂郭蘓台西五里
  王家营 在马家营西五里
  三岔口 在鄂郭蘓台南七里
  蔴菰营 在三岔口南八里
  头块地 在鄂郭蘓台东三里
  二块地 在头块地东三里
  三块地 在二块地东五里
  头沟 在三块地南五里
  狼崽子沟 在头沟东七里
  小岔沟 在狼崽子沟东北十里
  头道河 在小岔沟东北五里
  汤泉沟 在头道河北十里
  小孤山 在汤泉沟北八里
  大孤山 在小孤山东北三里
  觧木匠沟 在大孤山东北六里东接平泉州界右承徳府北迤东境属中闗汛辖
  坡頼村 自府治北至中闗逾丰宁县界至此一百七十三里
  张三营 为张三营廵检司治在坡頼村北七里有
  行宫
  西黒沟 在张三营西三里
  水泉沟 在西黒沟南三里
  管家营 在张三营北八里西境有大黒山唐三营 在管家营北七里府治北一百九十里设唐三营汛
  大喀喇沁沟 在唐三营东三里
  小喀喇沁沟 在大喀喇沁沟南五里
  台沟 在小喀喇沁沟东南五里
  东杨树沟 在唐三营东北十五里
  西杨树沟 在东杨树沟西南十九里
  马家沟 在西杨树沟北八里
  松子沟 在马家沟北一里
  亮子沟 在松子沟北一里
  石片子 在亮子沟东北六里北接围塲界大黒沟 在唐三营东北五里
  小黒沟 在大黒沟北五里
  河南营 在小黒沟东北五里
  小栁条沟 在河南营东五里
  孙家营 在小栁条沟东北七里
  大栁条沟 在孙家营东北十二里
  即墨沟 在大栁条沟东北七里
  山西营 在即墨沟东北五里
  羊圈沟 在山西营东北六里
  普陀沟 在羊圈沟东北七里
  盘道梁 在普陀沟东北五里北接围塲界右自中闗北逾丰宁县界为承徳府最北境属唐三营汛辖
  臭水坑 在府治东北八十里
  郑家嶂子 在水坑北六里
  鹰手营 在郑家嶂子北十二里中逾茅沟河两家儿 在鹰手营北八里
  厐家沟 在两家儿北四里
  茅沟 在厐家沟东十里府治东北一百二十里设茅沟汛
  西三十家子 在茅沟泛东二里
  横道梁 在西三十家子南十二里
  窰沟 在横道梁南六里
  牛圈沟 在窰沟东北五里
  东三十家子 在牛圈沟西北八里东有赛音河穿心洞 在东三十家子南二十里
  短鞭沟 在穿心洞东南四里
  葫芦沟 在短鞭沟西四里
  两铺坑 在西三十家子北十二里
  杨树沟 在两铺坑东北八里东北接赤峯县界右承徳府最东北境属茅沟汛辖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一
  疆域三
  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
  滦平县境东西距四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六十八里自县治东迤南至石门子接承德府界四十里西至大晒树沟接独石口防界四百五里南至古北口接顺天府宻云县界一百三十八里北至老千沟接丰宁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南至大柴峪口接独石口防界四百十里东北至金厰接承徳府及丰宁县界六十里西北至西石窑接丰宁县界二百七十里自县治至热河
  行宫四十里县属村庄详载于后
  喀喇河屯 为滦平县治滦河经流其东北有
  行宫东北至广仁岭顶三十二里接承徳府界桦榆沟 在县治东南十五里
  钓鱼台 在桦榆沟东南三里
  大栅子 在钓鱼台东南八里
  小桦榆沟 在大栅子东南八里
  石门子 在小桦榆沟东南六里接承徳府界右滦平县东迤南境
  冯家营 在县治北稍西五里
  四泉庄 在冯家营西五里
  三道湾 在四泉庄西北十五里
  应家营 在县治北十里
  双塔子 在应家营东北二里其西有双塔山大三岔口 在双塔子东十里
  单塔子 在大三岔口东七里伊逊河经流其西入滦河
  小三岔口 在单塔子东十三里
  小营子 在小三岔口西北二十里
  金厰 在小营子东北八里
  右滦平县北迤东境
  八里庄 在县治西八里
  苇子峪 在八里庄西七里其西境有苇峪岭小黄土梁 在县治西稍南十八里
  蓝旗梁 在小黄土梁西北八里
  七间房 在小黄土梁西二十二里
  右滦平县西境以上俱属喀喇河屯汛辖
  傅家营 在县治南十二里
  红石峦 在县治南稍西二十二里
  王家营 在红石峦西南六里有
  行宫
  羊草沟 在七间房南十七里
  靳家沟 在羊草沟南五里
  三道梁 在靳家沟南十里
  杨树底 在三道梁南三里
  蕨菜沟 在杨树底西南五里
  鞍子岭 在蕨菜沟西南四里
  常山峪 在鞍子岭南八里有
  行宫
  朝阳洞 在常山峪西十里
  黄土梁 在朝阳洞南十二里
  马圈子 在黄土梁西南十里在县治西南八十里设马圈子汛
  青石梁 在马圈子西南三里
  晒树沟 在青石梁西南八里
  右滦平县南境属马圈子汛辖
  三间房 在晒树沟西十里在县治西南九十五里
  两间房 在三间房西南五里有
  行宫
  一间房 在两间房西南三里
  侯家营 在一间房西南六里
  古城川 在侯家营西十二里
  狼窝 在古城川西南六里
  西苇子峪 在狼窝西八里南接宻云县古北口边墙界
  花楼子沟 在西苇子峪西六里在县治西南一百十八里
  巴克什营 在花楼子沟西南十二里有
  行宫
  山神庙 在巴克什营西六里
  对山 在山神庙西十八里南接宻云县古北口边墙界
  北店子 在对山西二十二里在县治西南一百里
  猴山 在北店子西二十里
  殷家营 在猴山西十里
  戴家营 在殷家营西十二里
  髙家营 在戴家营西十五里西有冯家峪冯家峪河发源其南
  司家营 在髙家营西十里
  凉水泉 在司家营西十五里
  火石岭 在凉水泉西二十二里
  火石沟 在火石岭西十里南接宻云县白马闗边墙界
  右滦平县西南境自三间房至西苇子峪属古北口司马台汛兼辖自花楼子沟至对山属古北口潮河川汛兼辖自北店子至火石沟属白马闗汛兼辖
  张博湾 在七间房西十里在县治西六十里喇嘛洞 在张博湾西十里在县治西七十里设喇嘛洞汛
  三岔口 在喇嘛洞西三里
  王家沟 在三岔口西南十里
  小城子 在王家沟西五里
  兴州 在小城子北三里兴州河经流其东北两间房 在兴州西北五里兴州河经流其东西石门子 在北两间房西十里
  北杨树底 在西石门子西北八里
  老千沟 在北杨树底西北十二里北接丰宁县界
  韮菜沟 在张博湾西北十里
  金钩屯 在韮菜沟北十里
  滦河沿 在金钩屯北十里
  斗沟 在滦河沿北二十里
  桥头 在韮菜沟东北十二里滦河经流其北锡喇诺海 在桥头北十四里
  长岭 在滦河沿东十里
  白旗 在长岭北五里
  红旗 在白旗南十里
  星龛岩 在红旗南五里滦河经流其北
  喀卜齐尔 在星龛岩东北五里
  三家儿 在喀卜齐尔北十里
  右滦平县西迤北境属喀喇洞汛辖
  鞍匠屯 在王家营西二十里在县治西九十里有巡检司治
  后偏岭 在鞍匠屯西南十里
  呉家栅 在后偏岭西南八里
  噶海沟 在呉家栅西十里
  西钓鱼台 在噶海沟南八里
  三岔口 在西钓鱼台西南十里
  太平庄 在三岔口南六里
  大店子 在太平庄西二十里在县治西一百十里设大店子汛
  大十八盘 在大店子西南十里
  小十八盘 在大十八盘西南四里
  前偏岭 在小十八盘西十里
  防鹑沟 在前偏岭西十五里
  项家栅 在防鹑沟西五里在县治西一百二十五里
  小白旗 在项家栅西北十里
  三道河 在小白旗西南十五里
  四道河 在三道河西五里
  五道河 在四道河西六里
  六道河 在五道河西南五里
  七道河 在六道河西南八里
  呼什哈 在七道河西南十里在县治西一百五十里设呼什哈汛潮河经流其东
  白旗 在呼什哈西四十里
  西三岔口 在白旗西十里
  龙潭 在西三岔口北二十里
  孟家营 在龙潭西十里
  右滦平县西境自鞍匠屯至防鹑沟属大店子汛管辖自项家栅至孟家营属呼什哈汛辖
  东石窑 在孟家营西三十里在县治西二百六十里
  西石窑 在东石窑西十里汤河经流其东碓旧沟 在西石窑南十里潮河经流其东八道河 在七道河西五里
  龙潭沟 在八道河西十里
  喇叭沟 在龙潭沟西四十五里
  汤河口 在喇叭沟西二十里
  石门坑 在汤河口西十里
  长哨子 在石门坑西南六里
  石洞沟 在长哨子西南五里
  黄石堂 在石洞沟西二十里
  马圈子 在黄石堂西南十里
  鸽子堂 在马圈子西南十五里汤河经流其东寳山寺 在鸽子堂南二十里
  鞍子岭 在寳山寺南十里鞍子岭河发源其南东倚白河
  庙儿梁 在鞍子岭西北三十里汤河经流其西琉璃庙 在庙儿梁西十里
  老公营 在琉璃庙西南十里西倚白河
  巴普堂 在老公营西南十八里
  大柴峪 在巴普堂西南二十里大柴峪河发源于此东流入白河有大柴峪泛
  道沟峪 在大柴峪西十里
  鳌鱼沟 在道沟峪西南二十里
  椵树岭 在鳌鱼沟东十里潮河经流其西大黑驴子沟 在椵树岭西北十里
  七里岔 在大黑驴子沟西十五里
  四海野 在七里岔西五里
  幵连口 在四海野西北十里
  交泛河 在幵连口北十里
  五道梁 在交泛河北五里
  转山子 在五道梁西南十里
  挿箭岭 在转山子西南十二里潮河经流其西大晒树沟 在挿箭岭西北二十里
  右滦平县最西境南接宻云县大柴峪口边墙界属大柴峪汛兼辖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二
  疆域四
  丰宁县【即四旗防】
  丰宁县治在土城子为镶白旗察哈尔地东正蓝旗北正白旗西镶黄旗东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县治东至正蓝旗荒地接承徳府界二百五十里西至镶黄旗十八盘岭接口北道属独石口防界二百七十里南至镶白旗博罗梁接滦平县界六十里北至正白旗半壁山接围塲界一百六十里东南至正蓝旗中闗接承徳府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镶黄旗大草坪梁接独石口防及滦平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北至正蓝旗官家厰接围塲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镶黄旗僧机图岭接口北道属多伦诺尔防界三百二十里自县治至热河
  行宫一百八十里县属村庄详载于后
  土城子 为丰宁县治及土城子廵检司治县属镶白旗地以土城子为中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六十八里东至北店子接正白旗界三十里西至鐡家伙梁接镶黄旗界六十里南至波罗梁接滦平县界六十里北至千佛寺接正白旗界八里东南至兴隆庄接滦平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官儿岭接镶黄旗界二十里东北至北什巴尔台接围塲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猪首营接正白旗界十五里
  元寳山沟 在县治东六里东南有元寳山头道营 在元寳山沟东四里
  北店子 在头道营东二十里东接正白旗界滦河经流其北以上为镶白旗东境
  周家营 在北店子东南十五里中逾滦河太平庄 在周家营南二里
  兴隆庄 在太平庄南三里南接滦平县界以上为镶白旗东南境
  鞍口 在县治南十二里
  孤房儿 在鞍口南十三里
  哨虎营 在孤房儿南十五里
  波罗梁 在哨虎营东南二十里设波罗梁汛南接滦平县界以上为镶白旗南境
  白家营 在县治西三里
  门家营 在白家营西南十七里
  新庄儿 在门家营西八里
  安家营 在新庄儿西北十二里西即鐡家伙梁接镶黄旗界以上为镶白旗西境
  沙智营 在县治西北十里
  猪首营 在沙智营北五里北接正白旗界以上为镶白旗北境
  少府营 在土城子东三十里至北店子东入正白旗界又东七十里至此复为镶白旗境
  和尚营 在少府营北十四里西南有五峰山台吉营 在和尚营西五里
  八档营 在和尚营北六里西北境有白云山宰桑牛录 在八档营北二十里伊玛图川经流其东
  济尔哈朗图 在宰桑牛录西北五里有
  行宫
  喇嘛栅 在宰桑牛录北十里
  白虎沟 在喇嘛栅北十里设白虎汛
  髙丽营 在白虎沟西北十五里
  桞条沟 在髙丽营北十五里
  歩歩沟 在桞条沟北十里
  阿穆呼朗图 在歩歩沟西五里有
  行宫
  阿拉超尔营 在歩歩沟西北十二里
  苏鲁克 在阿拉超尔营北十二里
  北什巴尔台 在蘓鲁克北六里北即伊玛图口接围塲界伊玛图川从此入口南行至宰桑牛录俱伊玛图川经流防以上为镶白旗东北境右察哈尔镶白旗地
  黄姑屯 为黄姑屯廵检司治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即波罗河屯有
  行宫 县属正蓝旗地以黄姑屯为中东西距二百里南北距七十八里东至官家营接承徳府界八十里西至沙石堆接正白旗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冷水头接滦平县界三十里北至坡頼村接承徳府界四十八里东南至中闗接承徳府界六十里西南至诺海营接正白旗界五十里东北至官家厰接围塲界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孙家营接镶白旗界一百二十里
  伊逊河沟 在黄姑屯东稍北十里东北有笔架峯
  噶岱沟 在伊逊河沟东四十五里
  官家营 在噶岱沟东稍北二十五里以上为正蓝旗东境
  什巴尔台 在黄姑屯东南二十里有
  行宫
  韩麻营 在什巴尔台东南十里有韩麻营汛麻花营 在韩麻营南十里
  石洞子 在麻花营西南十里西有云光洞中闗 在麻花营南二十里有
  行宫南有固都尔呼逹巴罕又东逾固都尔呼河有兴隆山玲珑峰其南接承徳府界以上为正蓝旗东南境
  顺徳沟 在黄姑屯南稍东十里
  金厰梁 在顺徳沟南稍东二十里
  赤土梁 在黄姑屯南十里
  冷水头 在赤土梁南二十里以上为正蓝旗南境诺海营 在黄姑屯西南五里为正蓝旗西南境蓝旗营 在黄姑屯西十二里即入正白旗头道营界又西八里为镶白旗少府营界又稍北五里至此复为正蓝旗界
  赵小厮沟 在蓝旗营北又入镶白旗之和尚营界至白虎沟复西共八十五里至此复为镶蓝旗界
  沙石堆 在赵小厮沟西北二十里西接正白旗界以上为正蓝旗西北境
  苖道营 在黄姑屯西北二十二里其西有苔山靠山营 在苖道营西北二十五里
  平顶山 在靠山营西北三十里
  通事营 在平顶山西北十里
  尹家营 在通事营西北十里
  乌图厰 在尹家营西北五里
  十间房 在乌图厰西北十里
  孙家营 在十间房西北十里西接镶白旗界以上为正蓝旗北稍西境
  阿拉营 在黄姑屯北五里
  四间房 在阿拉营北十里
  和洛营 在四间房北二里
  大汤头沟 在和洛营北十里设大汤头沟汛沈家屯 在大汤头沟北十里
  坡頼村 在沈家屯北八里北接承徳府界伊逊河于此入境经流其东以上为正蓝旗北境
  张家营 在黄姑屯东八十里之官家营东北五里
  韩家营 在张家营东北五里
  喇嘛庙 在韩家营东北五里
  荒地 在喇嘛庙东北十五里设荒地汛
  官家厰 在荒地北三十里北接围塲界以上为正蓝旗东北境
  右察哈尔正蓝旗地
  郭家屯 为郭家屯巡检司治在县治北一百里大滦河经流其北小滦河会而东南流 县属正白旗地以郭家屯为中东西距一百十里南南北距一百五十二里东至沙石堆二道营接正蓝旗界三十里西至沙尔呼山梁接镶黄旗界八十里南至千佛寺接镶白旗界九十二里北至半壁山接围塲界六十里东南至四道营接滦平县界一百八十七里西南至佟家栅接镶白旗界一百三里东北至陈家沟接围塲界二十里西北至蘓家店接镶黄旗界六十里
  汤头沟门 在郭家屯东十八里
  沙石堆二道营 在汤头沟东十二里东接正蓝旗界以上为正白旗东境
  沙石堆三道营 在沙石堆二道营南十三里大对山 在沙石堆三道营南十二里中逾滦河南有大对山
  四道沟 在大对山南五里
  髙家营 在四道沟南七里
  旧郭家屯 在髙家营南五里
  三道沟 在旧郭家屯东南十三里中逾滦河马栅子 在三道沟南十里
  两间房 在马栅子东三十里
  蘓木营 在两间房东十里
  头道营 在蘓木营东十里入镶白旗少府营界又东八里至此复为正白旗界
  二道营 在头道营南八里中逾伊玛图川三道营 在二道营南五里
  四道营 在三道营南十二里
  喀卜齐尔 在四道营西稍南十里中逾伊玛图川南接滦平县界以上为正白旗东南境
  山神庙 在郭家屯南三十里
  头道营 在山神庙南三十里
  二道营 在头道营南十里
  蓝家营 在二道营南十里
  千佛寺 在蓝家营南十二里南接镶白旗界以上为正白旗南境
  大庙上 在郭家屯西南三十里西北有黒山燕子窝 在大庙上西十里
  荷包沟 在大庙上西南二十里
  张小懐营 在荷包沟南三里
  官儿营 在张小懐营西稍北三十里
  佟家栅 在官儿营南二十里南接镶白旗界以上为正白旗西南境
  赵家营 在郭家屯西四十里
  王家铺 在赵家营西十里
  花家营 在王家铺西二十里
  线匠营 在花家营南二十里
  沙尔呼山梁 在花家营西十里西接镶黄旗界以上为正白旗西境
  地 在郭家屯西北三十里
  摩诃儿沟 在地西北十里中逾大滦河二道河 在摩诃儿沟西北十里中逾大滦河蘓家店 在二道河北十里中逾大滦河西北接镶黄旗界以上为正白旗西北境
  郭家屯营房 在郭家屯北五里东有喇嘛山设郭家屯汛
  热水沟 在郭家屯营房北十五里亦名鱼梁子汤山 在热水沟西北二十里中逾小滦河窟窿山 在汤山北十里
  半壁山 在热水沟北四十里北接围塲界小滦河从此入境以上为正白旗北境
  陈家沟 在郭家屯东北三十里东北接围塲界为正白旗东境
  右察哈尔正白旗地
  大阁儿 为大阁儿廵检司治在县治西一百二十里 县属镶黄旗地以大阁儿为中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里东至鐡家伙梁接镶白旗界八十里西至十八盘岭接独石口防界一百三十里南至岗子上接滦平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僧机图岭接多伦诺尔防界二百十里东南至官儿领接镶白旗界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大草坪梁接独石口防及滦平县界八十里东北至沙尔呼山梁接正白旗界八十里西北至伊克岭接独石口防界一百二十里
  四道河 在大阁儿东八里
  蘓公庙 在四道河东十七里
  长阁儿 在蘓公庙东五里
  古房儿 在长阁儿东十里
  姜家营 在古房儿东十里
  吴家营 在姜家营东十里东即鐡家伙梁接镶白旗界以上为镶黄旗东境
  龙潭沟 在大阁儿东稍南五十里中逾潮河塔尔黄旗 在龙潭沟南十里
  镶黄旗营 在塔尔黄旗东二十里
  头道营 在镶黄旗营东十八里
  木匠营 在头道营东稍北十四里
  石人沟 在头道营东稍南八里
  山神庙 在石人沟东稍北十五里东即官儿岭接镶白旗界以上为镶黄旗东南境
  窄林儿 在塔尔黄旗南二十里中逾潮河富儿营 在窄林儿西南五里
  八间房 在窄林儿南五里
  小辽东 在八间房南二十里
  岗子上 在小辽西南十里南接滦平县界以上为镶黄旗南稍东境
  新营子 在大阁儿西稍南二十里
  燕子窝 在大阁儿西南二十里
  林家营 在燕子窝西南二十里
  和尚铺 在林家营西二十五里
  汤上 在林家营西南二十里西北有汤山下有温泉其西二十五里为平西梁接独石口防界
  大草坪梁 在汤上南二十里中逾汤河西南接独石口防及滦平县界以上为镶黄旗西南境
  撒袋沟 在大阁儿西十五里
  五道营 在撒袋沟西四十里
  十七道沟 在五道营西三十里
  邓家栅 在十七道沟西二十里
  十八盘岭 在邓家栅西二十五里西逾汤河西接独石口防界以上为镶黄旗西境
  白塔儿 在大阁儿北十二里
  六间房 在白塔儿北十八里
  四间房 在六间房西北二十里
  喇嘛山 在四间房西北十里
  巴顔哈逹 在喇嘛山北七十里
  四岔口 在巴顔哈逹西北二十里设四岔口汛小岭子 在喇嘛山西北三十里
  伊克岭 在小岭子西北四十里西北接独石口防界以上为镶黄旗西北境
  洞儿上 在六间房北十五里
  城根营 在洞儿上北二十五里
  上黄旗 在城根营北十里设上黄旗汛
  刘家营 在上黄旗汛稍西复北十里
  石辽天沟 在刘营北四十里
  千沟门 在石辽天沟北三十里中逾韮菜梁滦河
  驘子沟 在千沟门北三十里
  僧机图 在驘子沟北二十里中逾滦河设僧机图汛其北十里为僧机图岭接多伦诺尔防界以上为镶黄旗北境
  大黒山 在上黄旗汛东北十里东接正白旗界天财梁 在僧机图汛东稍南四十里东接正白旗界以上为镶黄旗东北境
  右察哈尔镶黄旗地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三
  疆域五
  平泉州【即八沟防】
  平泉州境东西相距五百四十里南北相距四百九十里自州治东至列山梁接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界八十里又东迤北至喀喇沁境之担杖沟梁接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界三百里西至西杨树沟梁接承徳府本境界六十五里又西迤北至喀喇沁境茅沟七家接承徳府本境界二百四十里南至氷窖接永平府迁安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杜栗子沟梁接赤峯县界三百六十里自州治北至喀喇沁右翼界七十里又西北至右翼驻处四百五十里自州治西至热河
  行宫一百八十里州属村庄详载于后
  八沟 为平泉州治西为八沟街
  七家 在八沟街东五里西有猴山
  八家 在七家东北十五里
  多和沟 在八家东南三十里中经狮山
  小多和沟 在多和沟东南十里东有瑙黎山钢乂防 在小多和沟东二十里
  杨树沟 在钢乂防南六十里西有鳯皇岭东接建昌县界
  右平泉州东境
  老嶂子 在州治西一里
  二道河 在老嶂子西八里南有象山
  三道河 在二道河西十里
  七沟 在三道河西二十里在州治西五十里设七沟泛
  塘房沟 在七沟西十五里
  东六沟 在塘房沟五里
  西杨树沟 在东六沟西五里东有老姥山西接承徳府界
  右平泉州西境
  南岭 在州治南二里西有红山岭即南岭支峯瀑河沿 在南岭南五里东有瀑河
  南五十家子 在瀑河沿南五里
  会州城 在南五十家子南五里在州治南二十里
  黄土梁 在会州城南六里
  雅图沟 在州治南三十里设雅图沟汛
  小子沟 在雅图沟东北五里
  佟家嶂子 在小子沟南三里
  大吉口 在佟家嶂子南十五里
  暖泉 在州治南七十里设暖泉汛
  冷岭 在暖泉南十里
  龙须门 在州治南一百十里设龙须门泛寛城 在龙须门东南十五里在州治南一百二十余里南接迁安县边外地直喜峰口
  老姥山 在州治西南三十里
  梭子沟 在老姥山西二十五里
  狮子沟 在梭子沟西南二十里
  聂门子 在狮子沟西南三十里
  党坝 在聂门子西南五十里
  前杨树沟 在老姥山西南四十里
  后杨树沟 在前杨树沟西二十里
  黒山口 在后杨树沟西南五十里
  铅洞子 在黒山口东南四十五里
  南水泉 在铅洞子东四十里
  荒地 在南水泉东五十里
  转河町 在荒地东南四十里
  汤头沟 在转河町南三十里
  三道沟 在汤头沟西南五十里
  波罗树 在州治东南一百设波罗树汛
  马家嶂子 在波罗树西十里
  金沙沟 在马家嶂子西十里
  倪家嶂子 在金沙沟南十五里
  金家嶂子 在倪家嶂子东五里
  尖山 在金家嶂子东南四十里
  郭家嶂子 在尖山东南四十里
  闫家嶂子 在郭家嶂子东南三里
  石羊石虎沟 在闫家嶂子东南十里
  努勒河 在寛城南四十里
  药王庙 在努勒河西四十里
  氷窖 在暖泉南六十里
  三岔口 在氷窖西南三十里
  七步坑 在三岔口西南五十里
  满家嶂子 在七步坑西二十里
  纪家嶂子 在满家嶂子西五里
  石佛儿 在纪家嶂子西二十里
  清河口 在州治西南一百二十里地傍清河南接迁安县界
  右平泉州南境
  列山梁 在州治东北七十里喀喇沁右翼旗地东接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界
  杨树沟 在列山梁西南二十里
  宻云沟 在杨树沟西南二十里
  樱桃沟 在宻云沟东南四十里东接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界
  牛录河 在州治东北二百二十里南接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界
  钖喇陀罗海 在牛录河东二十里
  夜不收 在钖喇陀罗海东三十里
  中闗营 在夜不收东四十里
  卧佛寺 在中闗营西三十里
  公营子 在卧佛寺东六十里
  长格尔 在公营子东二十里东接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界
  甘珠尔 在长格尔北五十里
  双洞子 在甘珠尔北二十里
  朱勒格 在双洞子西北八十里
  驾马台 在勒格西北五十里
  平房儿 在驾马台北二十里以上州治东北境甘珠尔苏黙 在平房儿西北八十里
  喇嘛庙 在甘珠尔苏黙西五里
  二道营 在喇嘛庙西北三十里北接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界
  新地 在二道营西五十里
  小乌珠穆沁 在新地西二十里
  大□子 在小乌珠穆沁西北十五里
  横道子 在大□子南十二里以上州治北境黙沁达巴罕 在横道子西南一百二十里茅沟七家 在黙沁达巴罕西南四十里西接承徳府界
  庙儿沟 在茅沟七家北四十里
  磴上 在庙儿沟西南十二里
  茅沟【一名玳沟】在磴上北六十里茅沟河发源于此磴厰沟 在玳沟东北六十里
  绰诺沟 在磴厰沟东北二十里
  木匠营 在绰诺沟东北八十里以上州治西北境
  右平泉州北境在喀喇沁右翼地
  八家儿 在州治北十二里
  卧龙冈 在八家儿北二十里
  乌勒呼玛梁 在卧龙冈北十里
  北五十家子 在乌勒呼玛梁北四十八里老河经流其东
  黒城 在五十家子北十里
  下八里达巴罕 在黒城北十里
  上八里达巴罕 在下八里达巴罕北二十里大金沟 在上八里达巴罕北五十里
  巴顔托辉 在大金沟北六十里
  喇嘛城 在巴顔托辉北五十里
  官儿城 在喇嘛城西北三十里
  和尔和 在北五十家子西五里
  二道营 在和尔和西十里
  马圈子 在二道营南二十里
  土洞子 在马圈子西九十里
  噶海沟 在土洞子西二十里
  郑家嶂子 在噶海沟西二十五里
  三十家子 在八家儿北十里
  沙陀子 在三十家子北十五里
  什里哈沟 在沙陀子北十五里
  齐吉克特沟 在什里哈沟北十里
  和竒沟 在齐吉克特沟北三十里
  察罕沟 在和竒沟北三十里
  梅勒沟 在察罕沟西十里
  二道河 在梅勒沟西二十五里
  黄土梁 在二道河东北十里
  白石沟 在黄土梁东北五里
  茶棚 在白石沟东北五里
  南坡五十家子 在茶棚西北十里
  龙潭沟 在南坡五十家子西北二十里
  大宁城 在州治东北一百八十里
  鄂和尔 在大宁城南三十里
  伊玛图 在鄂和尔西二十五里
  孩儿梁 在伊玛图西二十里
  榆树林 在大宁城东南七十里
  草扒子沟 在榆树林西二十里
  大鹿沟 在草扒子沟西六十五里
  招寳沟 在大鹿沟西五十里
  鹰手营 在招寳沟北二百里
  房山沟 在鹰手营西北十里
  松树台 在房山沟西北十里
  右平泉州北境在喀喇沁札萨克公旗地
  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
  赤峰县境东西相距二百七十里南北相距三百二十里至巴林旗北境相距共七百里自县治东至伯海接建昌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柴伙峦子接围塲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启布求接围塲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杜栗子沟接平泉州界六十里北至招苏官地一百二十里又北至翁牛特左翼巴林旗界三百八十里南至热河
  行宫五百四十里县属村庄详载于后
  窑上 在县治东南十五里
  红山嘴 在窑上东三十里旧乌兰哈达之名防今赤峯之名县皆以兹山得名
  右赤峯县附近县治地
  沙陀子 在红山嘴东十里
  三家儿 在沙陀子东北二十里中逾老河步步屯 在三家儿东十里有步步屯汛
  撒水坡 在步步屯东十里
  十大分 在撒水坡东十里
  炮手营子 在十大分东南二十里
  八家儿 在三家儿北二十里
  山西营子 在八家儿东北十里
  朝阳沟 在山西营子北二十里
  兴隆沟 在朝阳沟西北二十里
  察罕沟 在兴阳沟西北二十里 以上属步步屯乡
  公家地 在十大分东南二十里中逾老河有公家地汛
  建昌营 在公家地东十里
  木头沟 在公家地西南十五里
  察罕托罗海 在木头沟南十五里
  五家儿 在察罕托罗海东北十里
  东五家儿 在五家儿东十里
  后五家儿 在东五家儿东北十里
  八家儿 在五家儿东南二十里
  石拉噶灰 在公家地北十五里中逾老河白什图 在石拉噶灰东北十里
  土城子 在白什图东南十二里
  哈拉木头 在土城子东北十里
  伯海 在哈拉木头东八里
  和赖沟 在伯海北十里
  博罗河屯 在和赖沟北十五里
  一百家子 在博罗河屯西南十二里
  潘家沟 在一百家子北二十里
  黄姑屯 在潘家沟西十里
  荷叶乌苏 在黄姑屯西十二里 以上属公家地乡
  右赤峰县东境
  东大屯 在县治西南二十里有东大屯汛十里舗 在东大屯东二十里北至窑上十里二十里铺 在十里铺南十里
  朴家嶂子 在二十里铺东北十五里
  三眼井 在二十里铺南十里
  羊草沟 在三眼井南十二里
  杜栗子沟 在羊草沟西南十五里接平泉州界文登营子 在十里西八里
  于家嶂子 在文登营子南十里
  水泉子沟 在于家嶂子西南五里
  海勒素沟 在水泉子沟西南八里
  杜栗子沟大营 在海勒沟南十里
  三家儿 在东大屯西南八里
  后三道沟 在三家儿南八里
  齐家沟 在后三道沟西八里
  中三道沟 在齐家沟西十里
  小八家儿 在中三道沟西十里
  榆树林 在齐家沟西十五里 以上属东大屯乡
  三眼井 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有三眼井汛十大分 在三眼井北十五里
  大塔布台 在三眼井西南十五里
  四道井 在三眼井东北十二里
  三道井 在四道井东南十里
  二道井 在三道井西南十里
  头道井 在二道井西南十里
  新井子 在头道井东南二十里
  小塔布台 在三道井东南二十里
  四楞沟 在三道井东十二里
  塔布乌苏 在四楞沟东北十五里 以上属三眼井乡
  右赤峰县南界
  洮赖图 在县治西九十里有洮赖图泛
  上固都河 在洮赖图东十里
  下固都河 在上固都河东十二里
  西牛波罗 在下固都河东二十里
  北地上 在西牛波罗东北十五里
  西北洼子 在西牛波罗西北十五里
  瓦盆窑子 在西北洼子西北十五里
  四分地 在瓦盆窑子西北二十里中逾锡尔哈河
  下塔子 在洮赖图西十里
  中塔子 在下塔子西十里
  上塔子 在中塔子西十里 以上属洮赖图乡东地 在上塔子西南二十里
  喇嘛栅 在东地西十里有喇嘛栅泛
  猴儿头沟 在喇嘛栅西南十里
  半枝箭 在猴儿头沟西南十五里
  小栁条子沟 在半枝箭西北五里
  大栁条子沟 在小栁条子沟西南五里
  五岱图 在喇嘛栅北二十里
  王子坟 在喇嘛栅西北十二里
  盔甲山 在王子坟西北二十里 以上属喇嘛栅乡
  察罕沟 在下塔子北二十里
  拜音波罗 在察罕沟西北二十里
  翁牛府乡 在拜音波罗西北二十里
  柴伙峦子 在翁牛府乡西南三十里
  花花梢 在翁牛府乡东北二十里中逾锡尔哈河
  六分地 在花花梢西十五里
  四分地 在六分地西十二里
  拖沙子沟 在六分地北二十里
  小河沿 在花花梢西十里
  大河沿 在小河沿西十里
  东昆都楞沟 在大河沿西十里
  西沟 在东昆都楞沟西十里
  西昆都楞沟 在西沟西十里
  昆都楞沟门子 在东昆都楞沟北十里 以上属翁牛府乡
  右赤峰县西界
  公主陵 在昆都楞沟门子东北二十里中逾金英河有公主陵汛
  昂邦沟 在公主陵东南十二里
  巴顔和硕 在昂邦沟东北二十五里
  恩得尔和硕 在巴顔和硕东北二十里
  楚头朗 在恩得尔和硕东十里
  西水泉 在楚头朗东十五里
  庄头营子 在楚头朗东南十八里
  哈达和硕 在庄头营子东南三十五里
  大庙 在公主陵西十里
  塔巴乌苏 在公主陵北二十里
  东筚篥沟 在塔巴乌苏西十二里
  筚篥沟门子 在东筚篥沟西南十二里
  班第王府 在筚篥沟门子西南十八里
  启布求 在班第王府西南十二里
  狮子沟 在筚篥沟门子北二十里
  榆树林 在狮子沟西十二里 以上属公主陵乡
  木头沟 在县治东南五十里
  小木头沟 在木头沟西南三十里
  班第营子 在木头沟西北三十五里
  和硕图 在班第营子西南二十里
  水泉子 在和硕图西南二十里
  兴隆庄 在水泉子北四十里
  招苏 在兴隆庄北二十里北有大松山设招苏乡泛
  东官地 在招苏东十二里
  中官地 在招苏西十二里
  山嘴子 在东官地东十五里
  上伊玛图 在山嘴子东三十五里有伊玛图山下伊玛图 在上伊玛图东十五里
  焦家营子 在下伊玛图东南十五里
  五十家子 在中官地西十五里
  红庙子 在五十家子西十五里 以上属招蘓乡
  右赤峯县北境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四
  疆域六
  建昌县【即塔子沟防】
  建昌县境东西相距二百六十里南北相距六百八十五里自县治东至齐里齐接朝阳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列山梁接平泉州界一百十里南至虎头石接永平府迁安县边外地界二百六十里北至三官营接平泉州界十五里【自三官营北一百六十里为平泉州境至牛膝和屯复入县界】又五十里至牛膝和屯北行入县属汉旗界一百八十里又北至敖汉旗王府接赤峯县界一百十五里东南至养马甸接临榆县界三百七十五里西南至小甸子接迁安县界二百九十里东北逾平泉州境自牛膝和屯至乌兰冈嘎接朝阳县界五百五十里西北自牛膝和屯至博罗科接赤峯县界三百五十里自县治东南至喀喇沁左翼驻处一百十里北至敖汉管兵务王子驻处二百八十里又北至敖汉管旗务王子驻处四百二十里自县治西至热河
  行宫三百六十里县属村庄详载于后
  大鹿沟 在县治东三十里
  大城子 在大鹿沟东四十里西有长夀山齐里齐 在大城子东北三十里东北接朝阳县界西北接平泉州界
  铁沟 在大城子东二十里
  右建昌县东境在喀喇沁左翼地
  五道沟 在大城子东南七十里
  玲珑塔 在五道沟东南十五里
  过梁沟 在玲珑塔东三十里
  蛮子八家 在过梁沟东二十里东北接朝阳县界
  香炉山 在蛮子八家东九十里东接锦州府棃树沟门界
  杨树沟 在玲珑塔东南三十里
  头道湾 在杨树沟东南三十里
  小子营 在头道湾东北四十里
  簸箕儿 在头道湾东南二十里
  海亭 在簸箕儿东二十五里东接锦州府白石觜门界
  十道营 在县治东南一百十里至喀喇沁左翼驻处有巴顔济鲁克山又东至此三十里有布古图山汉名白鹿山即古狼山【详见山门】
  郭尔比 在十道营东南四十里东有瑞云山釜山搜济河经流其麓
  纱防厰 在郭尔比东二十里
  杨树湾 在纱防厰东二十里
  呼鲁苏台 在杨树湾东二十五里
  青石岭 在呼鲁苏台东二十五里接锦州府明水塘门界
  马厰 在郭尔比东南四十里
  养马甸 在马厰东五十里南接临榆县边外界青山岭 在十道营南七十里南接临榆县边外界
  右建昌县东南境在喀喇沁在翼地
  五官营 在县治南十里
  喀卜齐尔 在五官营东南十五里
  三台营 在喀卜齐尔东南六十里大凌河三源于此合流
  平房儿 在三台营东南十里
  孤轿子 在平房儿东二十里至喀喇沁左翼驻处又南至此四十里
  土心塔 在孤轿子南三十里南接迁安县边外界大凌河源出焉
  小蒜沟 在三台营南七十里
  色鲁肯 在小蒜沟南二十里
  石岭 在色鲁肯南四十里南接迁安县边外界
  奈曼营 在三台营西南二十里
  白牛羣 在奈曼营西南二十里
  虎头石 在白牛羣西南二十里南接迁安县边外界青龙河经流其东
  红吉勒台 在五官营南五十里
  茶棚 在红吉勒台西南三十里
  多尔登 在茶棚西南四十里
  大甸子 在多尔登西南四十里青龙河经流其东
  小甸子 在大甸子西南十里南接迁安县边外界
  右建昌县南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
  塔子底 在县治西二十里
  宋家嶂子 在塔子底西十五里
  喇嘛嶂子 在宋家嶂子西十里
  双庙 在喇嘛嶂子西十五里
  北宫 在双庙西三十里
  南宫 在北宫南十里
  列山梁 在北宫西二十里西接平泉州界右建昌县西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
  三官营 在县治北十五里大凌河西源出焉北接平泉州界又北行一百六十里至牛膝和屯复入县界
  朱勒格 在三官营西北五里
  小城子 在朱勒格西北十里
  热水汤 在朱勒格东北三十里北接平泉州界右建昌县北境在喀喇沁左翼旗地
  牛膝和屯 自县治北十五里之五官营北逾平泉州境一百六十里至卧佛寺界入县境至此五十里
  热水汤 在牛膝和屯西北三十五里
  穆克店 在热水汤北二十里
  纳林格尔 在穆克店北十五里
  博罗科 在纳林格尔北一百里
  四家儿 在牛膝和屯东二十里
  库尔都 在四家儿东三十里
  多罗河屯 在穆克店东三十里
  玛尼罕 在多罗河屯东十五里
  长格尔 在玛尼罕东十五里
  南齐尔库 在长格尔东二十里
  分水岭 在南齐尔库东南十五里
  扣肯 在南齐尔库东北二十五里
  哈拉垓 在扣肯东二十里
  刘家屯 在哈拉垓东南四十里其南五里接朝阳县界
  西克鲁岱 在纳林格尔东三十五里
  铁匠营 在西克鲁岱东三十里
  东克鲁岱 在铁匠营东十五里
  台吉和洛 在东克鲁岱东北二十里
  罗里城 在台吉和洛东北六十里
  巴奚里河 在罗里城东北五十里
  吉勒巴沟 在巴奚里河东南三十里
  升金 在吉勒巴沟东南二十里
  噶察尔 在升金东南二十里东接朝阳县界北齐尔库 在巴奚里河东三十里东接朝阳县界老河经流其西北
  马唐营 在纳林格尔东北三十里老河经流其北
  库克招 在马唐营东北三十里老河经流其北烘郭图 在库克招东北三十里
  王子庙 在烘郭图东北五十里
  阿尔齐阑 在王子庙东北三十里
  乌兰冈嘎 在阿尔齐阑东北六十里
  右建昌县最西北境在敖汉旗地
  朝阳县【郡三座塔防】
  朝阳县境东西相距二百六十里南北相距五百三十里东至朝阳寺接锦州府松岭子门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担杖沟梁接平泉州解一百三十里南至六家子接建昌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奈林稿接科尔沁界三百八十里东南至云防山接连昌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图尔根接建昌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三家窝接建昌县界一百七十里自县治东北至土黙特右翼驻处五十里又东北至土黙特左翼驻处一百三十里又东北至喀尔喀旗驻处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库伦旗驻处一百七十里自县治西北至奈曼王驻处一百五十里自县治西南至热河
  行宫六百四十里县属村庄详载于后
  三座塔 为朝阳县治东有古尔班苏巴尔罕山古尔班谓三苏巴尔罕谓塔三座塔以此名
  十里铺 在县治东稍北十里
  长坂营 在十里铺东十里
  大碾上 在长坂营东十里又东十里为土黙特右翼驻处有大华山
  贾家嶂子 在大碾上南十里大凌河经流其北营草沟 在贾家嶂子东南二十五里
  炒米甸 在营草沟东南二十里
  朝阳寺 在炒米甸东南二十里东接锦州府松岭子门界有凤凰山山有朝阳洞即古龙山右朝阳县东境
  中山营 在县治东稍南五里
  凳子沟 在中山营东二十里
  小木耳头 在凳子沟东十五里
  大木耳头 在小木耳头东二十里
  旧烧锅 在大木耳头南二十五里
  五十家子 在旧烧锅东南十五里
  二十家子 在五十家子东二十里
  黄土坎 在二十家子东二十里
  云防山 在黄土坎南三十里
  二道沟 在云防山东南二十里
  孟良塔 在二道沟东南十里
  五顶山 在孟良塔东南十里
  东姑子营 在五顶山东十五里东接锦州府新开门界
  右朝阳县东南境
  口北营 在县治南五里
  哨虎营 在三座塔南稍西五里
  鹞儿营 在哨虎营西南十里
  齐巴噶沟 在鹞儿营西南二十五里
  寡妇营 在齐巴噶沟西南四十五里
  羊山 在寡妇营东十五里
  荒地 在羊山南四十五里
  六家儿 在荒地南二十里其南十五里接建昌县界
  水泉子 在寡妇营西四十五里
  牛粪洞 在水泉子西南三十五里
  三官营 在牛粪洞西南三十里南接建昌县界右朝阳县南境
  烂泥塘 在县治西稍南三十里
  卧佛寺 在烂泥塘西二十里
  噶察尔 在卧佛寺西二十里
  平房儿 在噶察尔西南二十五里
  木头城子 在平房儿西南二十五里
  图尔根 在木头城子西三十里图尔根河经流其地其西三十五里接建昌县界
  右朝阳县西南境
  喀喇台吉营 在县治西二十里
  三家儿 在喀喇台吉营西二十里
  波罗台沟 在三家儿西二十里
  星格特台 在波罗台沟西三十里
  康家屯  在星格特台西十五里
  担杖沟 在康家屯西十里西接平泉州界右朝阳县西境
  七道营 在县治西北十里
  铁匠炉 在七道营西十里
  穿心店 在铁匠炉西十里
  大青沟 在穿心店西十里
  甯家嶂子 在大青沟西二十里
  红吉勒逹巴 在甯家嶂子西二十里西接建昌县界
  右朝阳县西北境
  西姑子营 在县治北十五里
  孤山子 在西姑子营北三十里
  哈伦台 在孤山子西北三十里
  骆驼沟 在哈伦台西北三十里北接建昌县界十家 在县治北稍东十里
  搭拉格尔 在十家子北十五里
  西庄头营 在搭拉格尔北二十五里
  波罗齐 在西庄头营北三十里
  西乌梁苏台 在波罗齐北二十里
  东乌梁苏台 在西乌梁苏台北二十里北接建昌县界
  右朝阳县北境
  白鹞儿营 在十家子东北十五里
  托和多 在白鹞儿营东十五里
  榆树林 在托和多北五十里北接县属奈曼旗界
  四角坂 在托和多东北二十里
  防古营 在四角坂北二十五里
  喇嘛寺 在防古营北三十里北接县属奈曼旗界
  东庄头营 在四角坂东十里东接县属土黙特左翼旗界
  冈噶尔 自县治东北五十里至土黙特右翼贝子旗又东北至此四十里东接土黙特左翼旗

  窰匠屯 在土黙特右翼贝子旗东二十五里古尔古台 在窰匠屯东二十五里东接县属土黙特左翼旗界
  巴朗营 在土黙特右翼贝子旗南二十五里右朝阳县东北境在土黙特右翼地
  窰上屯 自县治东北至土黙特左翼一百八十里又东至此四十里
  台吉营 在窰上屯东六十里东接锦州府白土厰门界
  丹齐喇嘛寺 在土黙特左翼贝勒旗南五十里莲花山 在丹齐喇嘛寺南四十里东接锦州府清河门界
  马家屯 在莲花山西南五十里其西南十五里接土黙特右翼之古尔古台界
  端济山 在土黙特左翼西南四十里
  鄂郭苏台 在端济山西南五十里其西南五十里接土黙特右翼之冈噶尔界
  卧佛寺 在土黙特左翼西十五里
  白鹞儿 在卧佛寺西二十里
  三家儿 在白鹞儿西二十里
  贝勒营 在三家儿西南四十里其西南六十里接土黙特右翼之东庄头营界
  敖保尔 在三家儿西六十里西接县属奈曼旗界
  汤头庙 在三家儿西北七十里西接县属奈曼旗界
  石灰窰 在卧佛寺西北一百十里
  冈沟 在石灰窰西北一百里
  马厰 在冈沟西北一百里
  转经儿 在石灰窰北七十里
  二道营 在土黙特左翼七十里
  山根 在二道营北五十里
  大吉营 在窰上屯东北八十里自土黙特左翼东北至此四十里
  干河子 在大吉营东北五十里
  达赖营 在干河子东北六十里东接锦州府彰武台门界
  右朝阳县最东北境在土黙特左翼地
  二里屯 在县治北一百四十八里奈曼王驻处南二里
  纳新沟 在二里屯三十里
  梅勒沟 在纳新沟东北三十里东接本属土黙特左翼界
  敖保尔沟 在二里屯南三十里
  哈什图 在敖保尔沟东五十里其东七十里接本属土黙特左翼旗界
  四里得墩 在二里屯西南十五里
  阿拉超尔沟 在四里得墩西南十五里其西七十里接敖汉旗界
  硕罗甸子 在阿拉起尔沟南二十里其南九十里接本属土黙特右翼界
  乌里雅苏台 在阿拉超尔沟北五十里
  额黙根 在乌里雅苏台西北一百三十里昆都岭 在额黙根西北一百五十里
  五十家子 在昆都岭东北八十里
  髙立图 在额黙根东北七十里
  纳林格尔 在髙立图东九十里
  石牌儿  在纳林格尔东七十里
  右朝阳县最北境在奈曼旗地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巻五十五
  建置沿革一
  承徳府属全境自慕容燕都龙城始有建置可言越晋以前上溯周秦虽邻界北边縂未入内地疆域为州郡所不及若太平寰宇记引开元十道略舜筑栁城既荒逺不可考辽史地理志以中京大定府为虞营州则不知舜分青州为营州所得者辽东之地不得逾辽水以西也盖今承徳府境于禹贡为冀州边外而虞及殷周幽州之边外也秦汉而还在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边外为诸部分据北魏虽设安营二州亦与奚契丹杂居辽金与元各建郡县而宅中未乆故址旋荒明弃大寜视为外域我
  国家抚临函夏中外一家设防分治以来乆成都会近复改设府州县规制不殊内地珥笔扈从之臣亲承
  指示得识其山川道里数千年沿革之迹厘然可考兹仿史记年表之例以地为经以时为纬为承徳府建置沿革全表而周秦以来并按代编纂各糸以图用便省览志建置沿革第七
  承徳府全属州县分境建置沿革考略
  热河全境设承徳府及所属一州五县其建置沿革自周秦迄元明援据史书旁采碑碣按代考证已偹见前巻兹复举府本境及州县各境析时代以従疆域分举大凡用便观览如承徳府本境则周秦为东胡地汉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中部魏为鲜卑轲比能地后与素利弥加厥机诸部杂居晋初为鲜卑叚氏地北境为宇文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属幽州慕容垂复国后为后燕地属幽州冯跋时为北燕地北魏为安州广阳郡燕乐县地北境厍莫奚地后并入厍莫奚北齐周隋唐因之【隋唐去厍莫字但名奚】辽为中京道泽州滦河县及北安州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地大定府神山县地元为上都路兴州兴安县宜兴县地大寜路恵州地明初为兴州卫废入诺音【旧作朶顔今改正】卫
  本朝初内属雍正元年设热河十一年改设承徳州乾隆七年罢州仍设热河四十三年改设今府此承徳府本境之建置沿革也滦平县境则周为东胡地秦初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中部魏为鲜卑地晋初鲜卑叚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属幽州后燕复国属幽州后为北燕地北魏为安州广阳郡广阳县地西境为御夷镇地后并入厍莫奚北齐周隋唐因之辽为中京道北安州地西境奚王府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元为上都路兴州兴安县宜兴县地明初为兴州卫后废入诺音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七年设喀喇河屯四十三年改设今县此滦平县境之建置沿革也丰寜县境则周为东胡地秦初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中部魏为鲜卑地晋初为鲜卑宇文氏地后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属幽州后燕复国属幽州后为北燕地北魏为安州广阳郡燕乐县方城县地西南境为御夷镇地北境为厍莫奚地后并入厍莫奚北齐周隋唐因之辽为中京道北安州利氏县西境奚王府地金为北京路兴州兴化县宜兴县地西北境兼得西京道桓州地元为上都路兴州兴安县宜兴县地西北境兼得开平府开平县地明初为兴州卫地西北境为开平卫地后俱废入诺音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元年设四旗四十三年改设今县此丰寜县境之建置沿革也平泉州境则周初为山戎地后并入东胡秦初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东部魏为鲜卑地晋初为鲜卑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属幽州后属平州后燕复国属平州寻改营州后为北燕地北魏为营州建徳郡阳武县冀阳郡平刚县北齐为营州建徳郡冀阳郡地周时为北齐髙保寜地隋为辽西郡地西境为奚地唐为奚地辽为中京大定府大定县长兴县劝农县富庶县文定县升平县归化县金源县恩州恩化县泽州神山县金为北京大定府大定县长兴县富庶县金源县神山县元为大寜路大定县【后改大寜县】富庶县金源县恵州明初为大寜卫新城卫富峪卫会州卫后俱废入诺音卫
  本朝初内属雍正七年设八沟乾隆四十三年改设今州此平泉州境之建置沿革也赤县境则周初为山戎地后并入东胡秦初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东部魏为鲜卑地晋初为鲜卑氏地北境为宇文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初属幽州后属平州后燕复国属平州寻改营州后为北燕地北魏为厍莫奚地北齐周时因之隋唐时为契丹地辽为中京道髙州三韩县上京道松山州松山县饶州长乐县临河县安民县上京临潢府临潢县定覇县保和县潞县宣化县金为北京路大定府三韩县松山县静封县全州安丰县临潢府临潢县卢川县元为大寕路高州上都路松州全寜路全寜县兼得鲁王分地明初为大寜卫全寜卫地后废入诺音卫
  本朝初内属雍正七年设八沟为北境地乾隆三十九年析置乌兰哈逹四十三年改设今县此赤县境之建置沿革也建昌县境则周初为山戎地后并入东胡秦初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东部魏为鲜卑地晋初为鲜卑宇文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初属幽州后属平州后燕复国属平州寻改营州后为北燕地北魏为营州建徳郡石城县广都县冀阳郡栁城县北境为契丹地北齐为营州建徳郡地北境为契丹地周时为北齐髙保寜地北境为契丹地隋为辽西郡地北境为契丹地唐为营州栁城郡栁城县地后与契丹杂居北境契丹地西境奚地辽为中京道利州阜俗县泽州龙山县榆州和众县永和县东南境兼得隰州海濵县地北境恵州恵和县兼得髙州三韩县地金为北京路利州阜俗县龙山县大定府和众县东南境兼得瑞州海濵县北境大定府恵和县兼得三韩县地元为大寜路和众县龙山县利州东南境兼得瑞州地南境恵州地北境恵和县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入泰寜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三年设塔子沟四十三年改设今县此建昌县境之建置沿革也朝阳县境则周初为山戎山地后并入东胡战国时东南境属燕秦初为东胡地后并入匈奴汉初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后汉初为乌桓地后属鲜卑东部魏为鲜卑地晋初为鲜卑宇文氏地后并入慕容氏为前燕地苻坚时为秦地初属幽州后属平州后燕复国属平州寻改营州后为北燕地北魏为营州昌黎郡龙城县广兴县定荒县地北境为契丹地北齐为营州龙城县广兴县北境为契丹地周时为北齐髙保寜地北境为契丹地隋初为营州建徳郡后废州置縂管府改置辽西郡龙山县后改栁城县北境为契丹地唐为营州栁城郡后与契丹杂居北境为契丹辽为中京道兴中府兴中县营邱县象雷县闾山县建州永覇县永康县安徳州安徳县川州咸康县宏理县宜民县武安州武安县成州同昌县东境兼得宜州宏政县西境兼得大定府神水县东南境兼得来州地金为北京路兴中府兴中县建州永覇县永徳县宜民县大定府武平县东境兼得义州宏政县同昌县元为大寜路兴中州建州川州武平县东境兼得义州懿州地西北境兼得鲁王分地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防寜卫
  本朝初内属乾隆三年设塔子沟为东境地三十九年析置三座塔四十三年改设今县此朝阳县境之建置沿革也前卷分撰各表皆以时为经以地为纬兹复以地为经以时为纬彚撰列表一篇着于左方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五>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六
  建置沿革二
  周 秦
  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六>
  周 秦
  汉
  承徳府属全境周属山戎东胡后为燕渔阳右北平辽西郡边外接东胡地
  史记齐世家【互见匃奴传】山戎伐燕【服防曰山戎北狄盖今鲜卑也何休曰山戎者戎中之别名也】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史记匈奴传【互见汉书】燕北有东胡山戎【汉书音义曰乌丸或云鲜卑索隠曰服防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其后燕有贤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郤千余里燕筑长城自造阳【韦昭曰地名在上谷正义曰按上谷郡今妫州】至襄平【索隠曰韦昭云今辽东所理】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杜佑通典营州春秋时地属山戎战国时属燕按后汉书郡国志令支县有孤竹城令支及孤竹令卢龙县迁安县地自此以东北皆山戎境齐师至此而山戎遁走故遂自孤竹而还今永平府北边外即承徳府属之东南境知为春秋时山戎地也东胡与匈奴接壤当在山戎西今顺天府北边外即承徳府属之西南境知为春秋时东胡地也服防以山戎为汉鲜卑以东胡为汉乌桓而于东胡又云后为鲜卑并为东胡之支山戎则战国时已无闻盖为东胡强盛所并是承徳府全境在春秋末又当全为东胡地也通典所列之营州即慕容氏之龙城在今朝阳县境其所称战国时属燕者当在燕将袭破东胡郤地千里之后盖当春秋时令支孤竹之地皆为山戎所据观国语称齐桓公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史记匈奴传称北伐山戎离支【即令支】孤竹齐师本为救燕而出而于今支孤竹曰伐曰刜曰斩者则其地属山戎而非燕有可知自东胡既郤之后令支孤竹之地始入于燕乃得筑城界上以自守燕之长城其故趾虽无确据然史称自造阳至襄平造阳之地韦昭及师古并谓在上谷为今宣化府地襄平本汉县为今奉天府辽阳州地是今居庸以东之边墙实与燕之长城形势不逺特燕长城东迄辽水故今承徳府属之迤东南境兼为燕地耳今之顺天府永平府及锦州府为古渔阳右北平辽西郡地承徳府属一州五县当渔阳郡右北平郡之北辽西郡之西北惟诸郡皆逼近东胡故燕筑长城以距之也
  秦亦为渔阳右北平辽西郡边外接东胡地秦汉之际为匈奴地
  史记匈奴传【互见汉书】冒顿自立为单于【徐广曰时系秦二世元年壬辰嵗立】东袭撃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撃大破灭东胡王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彊按秦筑长城史记汉书称其因边山险堑谿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今甘肃岷州】至辽东万余里考长城在战国时已递兴筑秦昭王伐残义渠于是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距胡此秦之长城魏恵王筑长城塞固阳此魏之长城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隂山下至高阙为塞置云中防门代郡此赵之长城自上谷郡至辽东则为燕之长城地势本自相接始皇特因而增筑聫缀之其方位原未大改也秦长城东尽处括地志以为至大辽水大约自卢龙塞【今潘家口】以东尚迤北以迄于辽水与唐以后之长城自平州东境即迤南以至渝闗【今山海闗】者防有不同长城自秦以后一筑于后魏再筑于东魏然皆在上谷郡代郡以西惟北齐五筑长城史称自西河总秦戍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三千余里则长城之迤南迄海当改筑于是时逮隋四筑长城复城榆闗【即渝闗是为山海闗筑城之始通典谓临渝闗在卢龙县东百八十里故知即今山海闗】于是北魏以前之遗址渐废观隋书地理志渔阳郡无终县北平郡卢龙县下皆有长城太平寰宇记蓟州东北至平州石城县界废卢龙戍二百里戍踞开皇长城置所云无终县卢龙县及蓟州【唐蓟州即隋无终县】东北之长城即今潘家口迤东之边墙知即为北齐与隋之所筑也秦长城既东迄辽水故今平泉州之迤南境建昌县之迤东南境正与右北平郡辽西郡接壤而承徳府属全境形势则自在渔阳右北平辽西三郡边外当秦筑长城时东胡正彊而秦自上谷以东之郡县本因燕旧故知今承徳府及所属州县地多属东胡至二世以后冒顿始并有之史记周勃破绾【燕王卢绾】军上兰复撃破绾军沮阳追至长城定上谷十一县【汉书作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汉书脱辽西二字】渔阳二十二县可知汉之郡县又因秦旧其曰至长城而不曰出长城者知汉时诸县之并在长城以内矣
  汉初在渔阳右北平辽西郡边外接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于乌桓
  史记匈奴传【互见汉书】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置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东接秽【亦作濊】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时在髙帝初年自武帝元封以后单于益徙而西北其左方兵直云中并见匈奴传】汉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分军撃匈奴单于与汉大将军接战溃汉围西北遁走骠骑将军与左贤王接战左贤王将皆遁走是后匈奴逺遁而幕南无王庭【元狩四年】
  后汉书乌桓传乌桓者本东胡也汉初匈奴冒灭其国余类保乌桓山因以为号常臣伏匈奴及武帝遣骠骑将军霍去病撃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按汉初匈奴兼有幕北幕南之地史记所称直者其地遥相当之谓匈奴左方直上谷东至濊貉朝鲜正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之边外也又史记称元朔二年汉弃上谷之斗辟县造阳地以予胡【汉书匈奴传赞作弃造阳之北九百余里】师古谓斗絶也县之斗曲入匈奴界者其中造阳地也造阳在宣化今其地尚悬出边外秦汉时上谷郡之长城即今居庸等内三闗之边墙【宣化府赤城龙门以北之邉墙为北魏泰常时及唐开元时所增筑】而造阳尚在长城以外惟造阳左右皆属匈奴地故造阳特斗入其中若以今承徳府属境为汉时郡县所及则造阳转为腹地不得云斗入匈奴矣盖自秦汉之交匈奴即据有幕南逮霍去病撃破左贤王于是匈奴遁而西北而幕南遂为瓯脱地特徙乌桓以错居之其全为乌桓所据则当在西汉之末又按汉时縁边诸郡自长城以外尚有塞地乃亭障所在也上谷以西诸塞屡见于匈奴传其在雁门郡外者称武周塞云中郡外者称益夀塞及葛邪塞五原郡外者称光禄塞朔方郡外者称鸡鹿塞西河郡外者称制虏塞随地异名至上谷以东之塞则汉武帝时所开考汉元帝时单于请罢备塞吏卒郎中令侯应议状云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隂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荗盛多禽兽本单于依阻其中至孝武世出师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起塞以来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或因山岩石木柴僵落谿谷水门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费久逺不可胜计所谓北边塞至辽东外东西千余里正今承徳府属全境也其曰筑外城者以其处长城之外而长城之尚在塞南无疑侯应习于边事于塞南之地但言亭隧而不言郡县则郡县之尚在长城内亦无可疑应又云前已罢外城省亭隧今裁足以望通烽火而已匈奴传亦谓地节二年汉罢外城以休百姓是汉之外城至宣帝时已渐废今已侯应所述边境言之长城以内设有郡县长城以外设有屯戍自长城至于隂山凡屯戍所及其中皆谓之塞今承徳府属全境及口北三凡在兴安大岭以南者皆当时塞地也自塞以外则为乌桓为今内扎萨克防古地乌桓以外则为幕北属之匈奴为今喀尔喀地盖孝武时之形势如此自昭宣以后亭障既省乌桓渐越居内塞逼近长城至东汉之初所谓朝发穹庐暮至城郭者其地即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相接矣
  又按一统志原本以热河为汉白檀县要阳县滑盐县地引水经注濡水【今滦河】迳白檀县故城大要水【今宻云县境之清水河】迳要阳县故城东大榆河【即鲍邱水今潮河】迳滑盐县南及三国志魏武北征乌桓出卢龙塞经白檀之文为证谓汉时白檀等县皆处边外而实未足为据也汉白檀要阳滑盐三县属渔阳郡见于汉书地理志而后汉书郡国志无之説者遂疑其本在边外而弃入鲜卑然光武所并之县甚多应劭谓中兴时人民稀少之故司马彪谓世祖以官多役烦乃命并省应劭为汉末人司马彪为晋人其言自必有据今考汉白檀县当在今宻云县境前汉有白檀县及厗奚县而无宻云县后汉时省白檀而存厗奚至北魏始置宻云郡即以厗奚县改置白檀县为郡治【魏书地形志宻云郡治提搞城而于白檀县下复注云郡治故知魏之白檀即在提携城考汉书厗奚县孟康曰厗音题字或作蹄后汉书作傂奚水经注作傂溪魏书作提携方舆纪要谓提携城即厗奚之譌】而于汉白檀之地又置有宻云县北齐以后之宻云县皆仍北魏之县名而实即汉白檀之故界盖汉厗奚在今宻云县之东北【汉厗奚县即北魏白檀县北齐以后又为燕乐县治旧唐书地理志曰燕乐县旧治白檀故城即指魏之白檀也续通典曰燕乐汉厗奚县地据旧唐书地理志燕乐县在檀州东北百八十五里太平寰宇记燕乐在檀州东北八十里故知汉厗奚亦即在今宻云县东北】而汉白檀即为今宻云县地故隋唐之檀州【即今宻云县】皆从白檀取义辽史地理志于檀州武威军下谓燕渔阳郡地汉为白檀县并引魏书曺公厯白檀续汉书白檀在右北平之文为证曾公亮武经总要于檀州武威军下引汉书将军李广弭节白檀之文为证顾祖禹方舆纪要白檀废县在宻云县南汉置以县有白檀山而名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宻云县南二十里有白檀山汉所以名县者是也至若金史兴州兴化县下有白檀镇泰和三年升为宜兴县其地在今古北口外旧説据之以为此真汉之白檀然古来近边之地其军戍之名与郡县相同者颇多如魏之宻云戍见于水经注而不可即以为宻云县唐之栁城军见于唐书而不可即以为柳城县金史于白檀镇本无沿革可考安可以镇名之偶同而即据为汉县乎又考汉要阳县在今宻云县东北境前汉之要阳亦后汉时废北魏复置要阳县属宻云县魏书地理志云宻云郡要阳县前汉属渔阳郡后汉晋罢后复属盖言复置其县而改属于宻云郡以别于前汉之属渔阳其实即汉故县也魏书于郡县沿革多不甚详而于要阳明指为汉县自无可疑又魏书要阳有桃花山而辽史以桃花山属之檀州可知要阳故地即在檀州境内要阳以要水得名水北曰阳则要阳宜在要水之北方舆纪要要水在宻县东北亦曰清水源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口流入境又东入于潮河汉要阳县以此名昌平山水记亦谓要水源出塞外至宻云县东入潮河俗谓之清水河今清水河流经宻云县东北境要阳自当在县界清水河之旁与边外无涉矣又考汉滑盐县当在今平谷县西北境前汉之滑盐亦后汉时废水经注大榆河【即鲍邱水】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又南迳傂奚县故城东是滑盐亦当与傂奚相接滑盐城又名斛盐城北魏时置斛盐戍县有广长堑郦道元谓魏太和中掘此以防北狄则其地之近边可知唐书地理志蓟州东北九十里有洪水守捉又东北三十里有盐城守捉唐之蓟州兼有今平谷县地【唐无平谷县今平谷县境皆唐蓟州地】其北境之盐城当属滑盐故境方舆纪要滑盐废县在平谷县西北汉县属渔阳郡今平谷北近边之地多属宻云是又兼得宻云东境也至水经注称滑盐县西北去御夷镇二百里旧説据之以证滑盐之在边外然考水经注云鲍邱水出御夷镇北塞中则御夷镇之在其南可知又沽水出御夷镇西北九十里则御夷镇之在其东南可知今潮河【即鲍邱水】发源丰宁县境白河【即沽水】发源独石口外是今丰宁县之西南境滦平县之西境与独石口相接处即当时御夷镇地其去边城本属不逺水经注所谓滑盐县西北去御夷镇二百里者不应尚在边外矣至五代史四夷附録称契丹以所得汉人自为一部治汉城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其地可植五谷宋白续通典称汉城在檀州西北五百五十里城北有龙门山山北有炭山其地在滦河上源西有盐泊之利即后魏滑盐县此二説者又以滑盐为在濡源之地然水经注但称鲍邱水迳滑盐县而不言为濡水所经今潮河自丰宁县发源南流入边其水道至今不易实与濡源相距尚逺且滑盐本前汉之説至后汉已废北魏则本无此县欧阳氏宋氏所称后魏滑盐县者其误又不待辨矣抑又论之一统志原本所据一误于水经注谓白檀为滦河所经要阳又为入滦之要水所经故云在边外今考水经注称濡水东出峡入安州界东南流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复引汉书地理志濡水出县北蛮中之文为证然汉志白檀县注洫水出北蛮夷师古音洫为呼鵙反【洫水即鲍邱水今潮河】与濡水之音乃官反者音各不同明为二水乃以洫水之文入之濡水其误显然又水经注要水出塞外三川并导谓之大要水东南流迳要阳县故城东又东南流迳白檀县入于濡今之要水亦但入潮河而不入滦河乃知白檀要阳实鲍邱水所经而非濡水所经濡水要二条本应入鲍邱水而误入濡水者乃郦注之舛未可以为征据也又一统志原本所据一误于三国志以为魏书记言出卢龙塞经白檀则白檀自当在边外是又不然考卢龙塞通典谓在平州城西北二百里通典谓在卢龙县城西北二百里卢龙县即唐平州治以方位道里记之正当今永平府西北之潘家口水经注濡水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今滦河入边之处在潘家口知为古卢龙塞今蓟州及玉田县即古无终地潘家口在其东北所谓塞道自无终县东出也古亦为之长堑北齐天保四年显祖自将讨契丹至平州从西道趋长堑者即卢龙塞水经注濡水条下又载有卢龙故城为魏武征蹋时所筑然则今永平府西北之口固当日师行所由之道矣至于今之宻云为汉白檀其地在卢龙塞之西似相距尚逺不知三国志所言经白檀者经过其境不必直至其城田畴熟悉道路而于白檀独称为险者盖自今宻云一带崇山峻岭其东与卢龙塞相接处皆为白檀之险在田畴之计曰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明言自卢龙越过白檀之险也若从旧説以汉白檀为今滦平县地是魏武既出卢龙塞之后乃反折而西行防于南辕北辙此固势之必无且田畴所谓路近而便者义又安在耶故以魏武师行之道言之当日军次无终本欲从东道傍海至栁城既因道泞回军上徐无山山在今遵化州西乃自无终北行之路继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皆指塞外之路而言其曰经白檀者乃总计自无终回军后所歴之地未可泥上文有出卢龙塞之语而即以白檀为在塞外也盖自既出卢龙塞之后即涉鲜卑庭今承徳府属之南境皆后汉末鲜卑地矣【以上论汉时白檀要阳滑盐三县皆在边内旧説以为热河喀喇河屯四旗三防地即今承徳府本境及渿平丰寜两县之误】
  又按一统志原本于土黙特部【属朝阳县】之栁城故城下引汉书地理志之栁城县于喀喇沁部【属平泉州】之大宁故城下引辽志谓本汉新安平县地于龙山故城下引辽志谓本汉交黎县地又方舆纪要于废大宁衞【大宁故城在今平泉州东北境】下附列平冈白狼石城广城诸城故説者每谓汉时诸县并在今边外防古之境而皆不免于失实汉栁城新安平交黎三县属辽西郡平冈白狼石城广城四县属右北平郡并见汉书地理志考自古栁城之名説最不一有汉之栁城即辽西郡之第四属县是也有慕容燕以后之栁城即慕容氏所都之龙城是也有唐以后之栁城新唐书地理志平州有栁城军永泰元年置明一统志栁城在永平府西二十里永平府旧志栁城在昌黎县西南六十里静安社即故军者是也【辽史地理志营州隣海军广宁县汉栁城县并称前慕容皝徙都于此元魏立营州考辽之邻海军广宁县即今永平府之昌黎县并非慕容氏所都亦非元魏之营州细推其故盖因元魏之营州本在今之三座塔辽于此改置兴中府而移置营州于今永平府境作史者不察遂以旧营州之沿革入之移置营州之下此广宁县为汉栁城之説乃系辽史误引不可为据】汉之栁城在今锦州府西境唐以后之栁城在今永平府境惟慕容燕以后之栁城在今朝阳县指唐以后之栁城为汉县者固属沿譌即指慕容燕以后之栁城为汉县者亦未可为据考前汉栁城县至后汉时废汉末为乌桓蹋防所据魏武既破蹋顿之后为平州地晋永嘉以后入于慕容氏十六国春秋及晋书载记皆称慕容皝以栁城之北龙山之西福地也使筑龙城【在今朝阳县】是龙城乃别筑于栁城之北固二城也唐章懐太子注后汉书栁城曰栁城县属辽西郡故城在今营州南【唐营州即今朝阳县】盖自慕容氏既都龙城之后北魏之营州昌黎郡隋之营州辽西郡唐之营州栁城郡辽金之兴中府元之兴中州皆因龙城之旧而实非汉栁城之故治北魏书营州昌黎郡龙城县下既注并栁城广兴县下复注有大栁城纷纷割属已莫能指其故址要之汉栁城在龙城以南与徒河【今锦县及寜逺州地】无虑【今广寜县及义州地】二县接壤自无可疑后汉赵苞迁辽西太守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栁城值鲜卑入塞防抄后汉之辽西郡治阳乐县【汉徒河西南百里为阳乐城当在今锦州府西境若魏氏土地记谓海阳城西南有阳乐城者系后来迁治非汉故县】到郡而道经栁城则栁城之尚在阳乐以南可知又曺操征蹋防于栁城以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则今山海闗之路为当日出栁城之正道可知以形势论之今宁逺州境及锦县之西境皆汉栁城县地至今朝阳县属之三座塔一隅特栁城边境之地而未可即以是为汉县所在也若隋唐亦皆有栁城县即营州所治本非汉之栁城且是时辽西之地仅存一县通典及太平寰宇记载栁城东至辽河南至海西至北平郡【唐平州北平郡即今永平府】盖今锦州府全境皆是其兼及今建昌朝阳县境者不过十之二三自辽时于今之锦州府地增置州县辽史遂专以兴中一府为栁城县故地犹未免偏举而不全矣又考前汉新安平县亦后汉时废水经注封大水【今源出滦州西境流经丰润县东南境之官渠河】出新平县西【新平即新安平之省文】南流迳新平县故城西辽西之属县也又东南流龙鲜水【今滦州由境之陡河】注之水出县西北马头山东注封大水南会新河南流于海是新安平应距海不逺也又水经注缓灵水【今源出迁安县西境流经滦州西境之沙河】出新平县东北东南流迳令支城西【汉令支为今迁安县地】则新安平与令支接壤可知水经注以封大水龙鲜水为出新安平县而汉书地理志则入之海阳县下【汉海阳为今滦州地】谓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南入海则新安平之南境又与海阳接壤可知今滦州之西境乃汉新安平县地也后赵石虎建武七年遣将军王华帅舟师自海道袭燕安平破之可为明证若平泉州境之大宁故城去海絶逺何可强为牵合乎又考前汉交黎县即后汉昌黎县【汉书地理志交黎县应劭曰今昌黎】顾炎武日知録辨昌黎有五有汉之昌黎即前汉辽西郡之第八属县后汉改属于辽东属国都尉三国魏于此置昌黎郡者是也有慕容燕之昌黎晋咸康三年慕容皝徙昌黎郡又皝破宇文逸豆归徙其部人于昌黎至后燕北燕时各于此置昌黎尹者是也有北谓之昌黎魏书地形志营州昌黎郡领龙城广兴定荒三县者是也有唐之昌黎唐武徳五年以奚部置崇川贞观三年改名北黎州治营州东北之阳师镇八年复为崇州领昌黎县后防入契丹辽志建州永康县本唐昌黎县地者是也有金之昌黎辽置营州邻海军治广宁县金大定二十九年改名昌黎县者是也汉之昌黎在今山海闗东境慕容燕之昌黎与龙城相近在今朝阳县之东南境北魏之昌黎即治龙城在今朝阳县唐之昌黎虽在边外祗以羁縻蕃戸并未实有城郭疆域未可与内地州县同论金之昌黎即今永平府之属县是五者名同实异论古者每易于相混考汉书地理志于交黎县下注云渝水【郦道元于渝水未能明指后人或以抚宁县境之狮子河为渝水或以临榆县境之石河为渝水皆在近海之境】首受塞外南入海是昌黎当在渝水下流近海之地前燕慕容皝以其弟慕容仁据平郭乗海讨之从昌黎东践氷而进可见昌黎之地南抵于海今临榆县境及宁逺州之南境即汉昌黎县地也至若水经注白狼水迳昌黎县故城西又东北迳龙山西又北迳黄龙城东此昌黎故城在龙城之西南盖即慕容氏所徙之昌黎北齐书天保四年北讨契丹从西道趋长堑辛丑至白狼城壬寅经昌黎城是时军行自平州出卢龙塞则昌黎正在塞外亦即慕容氏所徙之昌黎而皆非汉之故县也自水经注于白狼水所迳之昌黎城下误引汉书地理志交黎之文后人遂以慕容氏之昌黎为汉之昌黎其误固有自来矣又考前汉平冈县亦后汉时废北魏冀阳郡亦有平冈县而不详沿革且冀阳郡设于武定五年至武定八年东魏已亡是平冈之立县不及三年盖亦徙置之县非即汉之故县也前汉之平冈为右北平郡治【秦右北平郡治无终县今蓟州及玉田县地后汉右北平郡治土垠县今丰润县地皆与前汉异】田畴之告曺操曰右北平郡旧治平冈道出卢龙边于栁城则平冈当与卢龙塞相近晋庾仲初注扬都赋曰卢龙山在平罡【汉书平冈水经注作平罡魏书地形志作平冈晋书作平岗又作平堈】城北正与田畴之言相合是汉平冈当在今迁安县北近边之地也至水经注谓自卢龙东越清陉至凡城二百里自凡城东北出趣平罡故城可百八十里向黄龙则五百里并讥庾氏之言为失实夫仲初为晋时人去汉未逺不应漫无考据知庾仲初所言者汉之平冈而郦道元所指者乃北魏之平刚固未可混而为一矣此外惟白狼石城广成三县与建昌县平泉州境接壤而亦未能跨有建昌平泉之地盖汉之长城既东抵辽水则自今永平府东北边外以迄于锦州府界当建昌朝阳两县之最东南境平泉州之最南境尚当为长城以内地水经注白狼水【今大凌河详见水门】出广成县北流西北屈迳广成县故城南又北迳白狼县城东知广成县在白狼县之东南又石城川水【在大凌河发源处所会诸小水中详见水门】出石城山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北屈迳白鹿山西又东北入广成县东注白狼水知石城县在广成县之西南白狼水即今大凌河自喀喇沁左翼南发源东北流迳兴中故城【即古龙城地】南又东南流入锦州府义州境则白狼诸县并当在古龙城以南大凌河发源附近之地白狼在慕容燕时称为重镇其石城广成亦俱置县而分割参错观魏志建徳郡治白狼城而广都县【即广成县水经注广成俗谓之广都】下复注并白狼建徳郡领石城县而广兴县下又注有石城于是白狼石城广成皆非汉县之故址约畧言之为今临榆县抚宁县迁安县北境与建昌县平泉州相接之地也自北魏以后白狼与广成不复置县惟唐平州所属有石城县通典及通考皆以为即汉旧县唐书地理志又以为临渝县之改名盖用汉之旧名未必即汉之旧治总之汉时辽西郡右北平郡北境诸属县与建昌县平泉州境虽属接壤而皆不可入本境之沿革因旧説流传率多淆混特附辨于此【以上论汉时栁城诸县与承徳府属之建昌朝阳二县平泉州境或相距尚逺或本属接壤而皆未能跨有州县之境以订旧説在塔子沟八沟二防蒙古地之误】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河志卷五十七
  建置沿革三
  后汉 魏
  晋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七>
  按自前燕慕容氏建置州郡有可考者分列图内别有前燕慕容廆设冀阳成周营邱唐国诸郡后燕慕容熙析置青州并州北燕又分置并青幽平四州亦有石城建徳冀阳郡俱当在今承徳府属境第其疆域莫详图中难于晰属统着篇末以备考

  后汉 魏
  晋
  后汉为乌桓鲜卑地后尽属于鲜卑
  后汉书乌桓光武初乌桓与匈奴连兵为寇居止近塞五部民庶家受其辜建武二十二年匈奴国乱乌桓击破之匈奴转北徙二十五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向化封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皆居塞内布于縁邉诸郡【三国志魏书谓布列辽东属国辽西右北平渔阳广阳上谷代郡雁门太原朔方诸郡界】建安初冀州牧袁绍矫制赐蹋顿等皆以单于印绶建安十二年曹操自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栁城虏二十余万人
  后汉书鲜卑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汉初亦为冒顿所破逺窜辽东塞外与乌桓相接光武初匈奴率鲜卑与乌桓寇抄北邉建武二十五年鲜卑始通驿使和帝永元中石校尉耿防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十余万皆自号鲜卑是后或降或叛桓帝时鲜卑檀石槐为大人尽据匈奴故地延熹九年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不肯受乃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东至辽东接扶余秽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炖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自檀石槐后诸大人遂世相袭
  按匈奴在武帝时徙而西北自王莽变易其号复扰近塞建武中匈奴左部转居塞内特徙幽并邉人于常山闗居庸闗东以避之盖又窜入乌桓鲜卑之境至建武二十二年以后匈奴复又北徙汉南地空于是全为乌桓鲜卑所有鲜卑之强大过于乌桓而乌桓布居塞内在长城之北隂山之南附近邉墙是今承徳府属之南境并为后汉乌桓之地若鲜卑当在乌桓之北然考后汉书所载既有辽东乌桓渔阳乌桓上谷乌桓之别而鲜卑亦复有辽东辽西等名三国魏志亦谓乌桓鲜卑因汉末之乱中国多事不遑外讨故得檀汉南之地其疆圉分合虽不可考要其为二部之错居也久矣抑又考之后汉书鲜卑谓鲜卑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饶乐水即今英金河正当今赤峯县北境而后汉书又谓檀石槐初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髙栁【髙栁为汉县在今阳髙县境】北三百余里通考于檀石槐庭注马邑郡界是檀石槐建庭之处在今大同朔平二府北境外而东至英金河左右皆鲜卑疆域所及可知今承徳府属之北境皆鲜卑地也胡三省通鉴注引宋白之说则谓建安时鲜卑庭在右北平郡界盖鲜卑强盛渐徙而南已兼及今承徳府属之南境故魏武出卢龙口东伐乌桓必先涉鲜卑庭也
  魏为鲜卑地
  三国志鲜卑文帝践阼步度根【檀石槐死子和连立和连死兄子魁头立魁头死弟步度根立】遣使献马帝拜为王后数与轲比能更相攻击步度根部众稍寡弱将其众万余落保太原雁门郡而轲比能众遂强盛青龙元年步度根为比能所杀 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众推为大人部落近寨文帝亦立为附义王后与东部鲜卑大人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争鬬比能彊盛控十余万骑余部大人皆惮之后幽州刺史王雄遣勇士刺杀比能更立其弟【在青龙三年】 素利弥加厥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寨外道逺初不为寇然其种众多于比能建安中太祖皆表宠以为王
  按檀石槐部至步度根惟保并州内塞于是檀石槐旧地属于轲比能考比能建庭之地亦仍在代郡雁门郡之北邉外而魏志称比能制御羣狄尽收匈奴故地自云中五原以东抵辽水皆为鲜卑庭是今承徳府属全境并在其中至于素利弥加厥机本檀石槐所立之东部大人与轲比能各自为部志称其居于塞外道逺不为寇者盖其地尚在比能之东北而辽西右北平渔阳邉外附近之地皆为比能所有也逮比能被刺之后魏志虽称其时种落离散强者逺遯弱者请服邉陲差安然考魏末晋初正鲜卑诸部互相攘据之时今承徳府属全境之地魏与晋实皆不得而有之也
  晋初为鲜卑诸部所分据属鲜卑段氏宇文氏及慕容氏地
  魏书徒河叚就陆眷本出于辽西至务目尘立【在晋恵帝时魏书及北史谓在穆帝时者误】即就陆眷父也据有辽西之地而臣于晋其所统三万余家控上马四五万骑
  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段疾陆眷【即就陆眷】之孙辽自立【在晋明帝太宁三年】段氏自务勿尘【即务目尘】以来日益强盛其地西接渔阳东界辽水
  按鲜卑段氏自务目尘据有辽西居于徒河【今锦县西北在建昌朝阳二县东境外】太安二年始封为辽西公子疾陆眷继之【在懐帝时】建兴元年慕容廆遣子翰攻段氏取徒河新城【新城在徒河西在今建昌县东境方舆纪要谓晋永嘉中鲜卑段氏所置县】至阳乐引兵而还则其时段氏当已迁于令支【今迁安县地在平泉州南境外】疾陆眷死其从弟末柸杀其叔涉复辰而代之【在元帝太兴元年】末柸死段辽【十六国春秋称为疾陆眷之孙魏书及北史作疾陆眷之弟未详孰是】又杀其子牙而代之是时疆域颇广其所居之令支虽在今平泉州境之外而实兼有今承徳府属南境之地前燕录称慕容皝攻掠段辽令支以北诸城可知今永平府北邉外皆段氏地所谓西接渔阳东界辽水者盖自今西至滦平县东至建昌朝阳县之南境并当为段氏所有其北境则为宇文氏东境即慕容氏也
  又按当段辽盛时慕容皝于咸和九年攻乙连不克咸康三年筑好城于乙连东以逼乙连知段氏之北界在于乙连方舆纪要乙连城在营州西南二百里当为今建昌县西南境地也段氏之地至咸康四年为慕容皝与石虎所分然考石虎之伐段氏自邺城而东北慕容皝之伐段氏自棘城而西南当时段辽所署渔阳太守北平相代相上谷相等四十余城降于石虎其地并在今长城以内惟慕容皝先攻令支以北诸城其后以段辽诈降于石虎请皝应接复败石虎将麻秋于密云山拥辽及其部众以归知密云东北之地悉为慕容氏所有也段氏既灭之后慕容氏之南境与石赵相接当石虎入段氏令支时怒皝不会师进军棘城皝击败之拓境至凡城而还成康五年石虎使将军石成寇凡城建元二年又使将军尹农寇凡城知慕容氏之南界在于凡城水经注谓自卢龙至凡城二百许里当在今平泉州南境自凡城以南则为赵地矣又后赵録建武六年【时为晋咸康六年在石虎既破段氏之后】自幽州以东至白狼大兴屯田是白狼亦石赵与慕容燕接界之处也
  周书文帝纪宇文氏先世为大人其后曰晋回号宇文国并以为氏普回子莫那自隂山南徙始居辽西九世至豆归为慕容皝所灭
  魏书匈奴宇文莫槐【宇文氏本鲜卑别部魏书谓为匈奴者盖匈奴之种而据有鲜卑部众】出于辽东塞外世为东部大人莫廆立【莫槐死弟普揆立普拨死子邱不勤立邱不勤死子莫廆立本名莫圭魏书以避道武帝讳故作莫廆】部众强盛自称单于塞外诸部咸畏惮之魏书昭帝纪昭帝立【在晋恵帝元康五年】分国为三部帝自以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当宇文莫圭时】
  按宇文氏本居辽东塞外周书称自莫那徙居辽西而未详其地庾信周上柱国齐王宪碑则谓晋太康之世据有黄龙考宇文氏之国都本在紫蒙城方舆纪要谓在栁城西北是宇文氏所都亦尚在黄龙之北所谓据有黄龙者盖其南境所及耳太康之世约当宇文莫圭时莫圭距逸豆归之灭才及三传周书谓莫那九世至豆归则自莫圭以前当居黄龙之北也自太康时据有黄龙知今朝阳县东之土黙特右翼境亦宇文氏地又前燕録有宇文乞得归屯保浇水【即饶乐水今翁牛特境之英金河】之文知今赤峯县属之翁牛特境亦宇文氏地至于濡水之发源在今丰宁县西境外拓跋氏居濡源之西而宇文氏与之相接则东自今朝阳县西至丰宁县皆兼得宇文氏地而特偏居北邉縁其时南境属段氏耳又按慕容廆以太康五年立而太康之世宇文氏方据有黄龙其后黄龙之入于慕容氏史无明文考太安元年宇文莫圭遣将素延围棘城【在今义州西北通典棘城在营州栁城郡东南百七十里】为廆所败其子悉独官继之太兴二年自将攻棘城复为廆所败然是时用兵止在棘城为慕容廆所居之地知黄龙尚属宇文氏也悉独官子乞得归代立以太宁三年复又击廆廆遣其子皝破之悉虏其众乗胜拔其国城黄龙之属于慕容氏当在是时观慕容氏于咸康时建都龙城在宇父乞得归既破之后而宇文逸豆归未灭之先可知也自乞得归既败逸豆归杀而代之至建元二年为慕容皝所伐逺遁漠北皝辟地千余里于是宇文氏故地悉入于燕其后并于慕容氏为前燕地
  按慕容氏本东胡之后世为鲜卑君长自莫防跋在魏初率其诸部从塞外入居辽西始建国于棘城之北慕容涉归【莫防跋死子木延立木延死子涉归立亦名奕洛韩】又迁邑于辽东之北太康五年慕容廆代立十年又迁于徒河之青山【通典徒河青山在营州栁城郡东百九十里】元康四年复迁居大棘城是时慕容氏地尚在今朝阳建昌县东境之外当慕容涉归以全栁城之勲进拜鲜卑单于是栁城本非慕容氏地知其犹属于晋也又太康二年慕容涉归始寇昌黎太康五年慕容廆入寇辽西复掠昌黎然曰寇曰掠是慕容氏尚未能据有其地知其亦属于晋也逮永嘉之乱慕容氏始强太兴初于诸部弱小者稍击取之疆域渐广太兴二年廆袭平州刺史崔毖奔髙句骊悉降其众于是兼有平州之地至咸和八年慕容皝代立之后既并段辽则承徳府属之南境皆为所有又灭宇文氏则承徳府属之北境亦为所有矣
  慕容皝时都于龙城【至慕容儶迁都于蓟复迁于邺以龙城为留台】十六国春秋前燕録咸康七年春正月皝以栁城之北龙山之西【一作南】福地也使唐国内史阳裕等筑龙城构门阙宫殿庙园【一作宗庙】耤田遂改栁城为龙城县八年冬十月皝迁都龙城
  按慕容氏立国其郡县之建置前史未详所可考者龙城为皝之国都在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地昌黎郡为皝所徙置晋志所载之昌黎郡【晋书地理志谓三国魏置魏书地形志作晋置】即前汉交黎县后汉昌黎县本在今朝阳县境之外自咸康三年慕容氏徙昌黎郡即与龙城相近建元二年皝破宇文逸豆归徙其部人五万余落于昌黎是时已居龙城则昌黎正为近畿之地因徙人戸以实之前燕録有昌黎太守知其自为一郡也又按慕容皝时后赵石虎正强然考后赵之地其北境但至令支【后赵録建武五年虎以李农为持节监辽西北平诸军事营州牧镇令支】与蓟【后赵録建武六年慕容皝袭幽冀幽州刺史石光闭城不出皝直抵蓟城】后赵録建武五年【即晋咸康五年】虎以辽西迫近燕境徙其民于冀州之南六年复徙辽西北平渔阳万余戸于兖豫雍洛四州之地又前燕録皝长史刘翔称石虎畏惧悉徙邉陲之民散居三魏以蓟城为北境可知今承徳府属之地皆不在石赵境内也前燕録又称咸康六年皝出蠮螉塞袭赵长驱至蓟城慕容儶二年自东道出徒河西道出蠮螉塞中道出卢龙塞三道并进伐赵徒河在今锦县西北蠮螉即居庸之转音在今平昌州西北卢龙塞即潘家口在今迁安县西北慕容氏时都龙城为今朝阳县境地其西南疆域所至跨有承徳府属全境故自徒河至居庸皆其分道入邉处也魏书又魏奚与契丹为慕容氏所破俱窜松漠之间则今府属全境并属慕容氏无疑
  苻坚灭燕为秦地
  晋书地理志苻坚灭燕之后分幽州置平州镇龙城
  按苻坚初灭燕以郭庆为幽州刺史镇蓟【今顺天府】其后以苻洛为幽州刺史镇龙城是时承徳府属全境并当属于幽州逮苻洛自和龙举兵反既讨平之乃分置平州刺史镇龙城而以幽州刺史镇蓟则自今承徳府东境若平泉州赤峯建昌朝阳诸县之地宜为当日平州所属其西境则幽州所属也又前秦时有昌黎太守知其仍置昌黎郡
  慕容垂复国为后燕地慕容宝复都于龙城慕容盛慕容熙及髙云相继有之
  魏书慕容廆垂称大位尽有幽冀平州之地晋书地理志慕容熙以青州刺史镇新城并州刺史镇凡城营州刺史镇宿军髙云以并州刺史镇白狼【诸州皆在龙成近地乃后燕之制与古青州并州营州别】
  按慕容垂定都中山建留台于龙城以其子慕容农慕容隆相继镇龙城皆称都督幽平二州诸军事知其时承徳府属之地仍分属幽州平州慕容宝既迁龙城之后当慕容盛时以幽州刺史镇肥如【在今卢龙县北境】平州刺史镇宿军【方舆纪要宿军城在营州东北后燕所置为平州治】肥如虽在今府境之外然即当平泉州之南境宿军当建昌县之东北境知其时承徳府属之地亦属幽平二州也慕容熙之光始二年以幽州刺史镇令支【在今迁安县境】三年以青州刺史镇新城【方舆纪要新城在营州东徒河西慕容熙置青州治新城即其地】并州刺史镇凡城【方舆纪要凡城在营州西南慕容氏所置城】六年以营州刺史镇宿军冀州刺史镇肥如盖增置青州并州及冀州又改平州为营州地不加广而州名转多是时府属之地乃慕容氏青并营三州所属而错出于其幽冀二州至髙云以并州刺史镇白狼【方舆纪要白狼城在营州西南】而以幽冀二州牧镇肥如是时府属之地乃髙氏并州所属而错出于其幽冀二州髙云时不详青州营州者其仍旧与并省别无可考又后燕録慕容垂时有昌黎太守知其仍自为一郡慕容盛及髙云时皆有昌黎尹盖自慕容宝复都龙城之后昌黎郡即移治龙城【北魏昌黎郡治在龙城亦沿燕旧】故改称为尹也其所属之县惟石城广都有令知其置县余不可考
  冯跋时为北燕地至冯宏并于魏
  按北燕录称冯跋即天王位于昌黎以昌黎郡即在龙城也跋初僣位时以冯乳陈为征西大将军并青二州牧以冯万泥为骠骑大将军幽平二州牧是时元魏日强燕之封境渐削所谓并青幽平诸州大约止在黄龙附近数百里之地昌黎为都城所在故仍设尹石城建徳并有太守知其置郡建徳又有令知其置县又魏人伐燕诏永昌王健攻建徳乐安王丕攻冀阳亦为北燕所置郡其地并当在今平泉州建昌朝阳二县境至魏之取和龙先克白狼城是白狼在北燕时亦为重镇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八
  建置沿革四
  北魏
  北齐 周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八>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八>
  北魏
  北齐 周
  北魏为安州营州及库莫奚契丹地
  今承徳府本境为安州广阳郡之燕乐县地其北境为库莫奚地滦平县为广阳郡之广兴县地其西境为御夷镇地丰宁县为燕乐县方城北地其西南境为御夷镇地北境为库莫奚地后俱并入库莫奚平泉州为营州建徳郡之阳武县冀阳郡之平刚县地赤峯县为库莫奚地建昌县为营州建徳郡之石城县广都县地冀阳郡之栁城县地其北境为契丹地朝阳县为营州昌黎郡之龙城县广兴县定荒县地其北境为契丹地
  魏书地形志安州【皇兴二年置治方城天平中防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领郡三【按在今境之郡一】
  广阳郡【延和元年置益州真君二年改为郡】领县三
  广兴【延兴二年置真君九年并恒山属】
  燕乐【州郡治延和九年置真君九年并永乐】
  方城【普泰元年置】
  按北魏燕乐县即安州广阳郡治其地在邉外与东魏元象时侨置邉内之燕乐县异【东魏侨置之燕乐县在古北口内今密云县东北境】曾公亮武经总要谓后魏之安州辽为北安州西南至古北口二百八十里以方位道里计之当在今丰宁县之东境水经注索头水南迳广阳侨郡西今安州治【安州为魏置郦道元魏人故曰今安州】南流注于濡水【即滦河】索头水即今伊逊河【详见水门】流经承徳府北境过丰宁县至滦平县之东北境会入滦河今丰宁县博洛河屯【即波罗河屯】之废城址古索头水正经其西当为安州故治盖北魏之安州领郡凡三密云郡安乐郡皆置于邉内惟广阳郡置于邉外今承徳府之南境【北魏为奚地】滦平县之东境【西境为御夷镇地】丰宁县之东南境【北境为奚地西南境为御夷镇地】皆广阳郡地也魏志燕乐县下注州郡治是州郡同治燕乐燕乐县治即当在丰宁县东南境附近安州故治也承徳府南境近相毗接亦当为燕乐县地广兴方城二县方位不详魏志既称燕乐县为州郡治又于安州下注治方城者方城本地名安州与燕乐同治其地故注文互见后普泰元年析置方城县县以地名亦当在今丰宁县境燕乐方城居北在丰宁县境则广兴县宜居南为今滦平县境矣
  又按水经注五渡水【今承徳府东境之老牛河详见水门】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本三会城也又髙石水【今平泉州南境之瀑河详见水门】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厯三会城南道元所注系在安州境而北魏之安州本无安乐县若指渔阳郡之安乐县北魏于真君七年并入潞县者其故地在今顺义县界于邉外无涉惟魏志安州燕乐县下注云真君九年并永乐知北魏真君以前尚有永乐县与燕乐县毗接同在安州境内所谓安乐县者疑即永乐县之譌因其已并入燕乐故道元称为故城也
  营州【治和龙城太延二年为镇真君五年改置永安未防天平初复】领郡六【按在今境之郡三】
  昌黎郡【晋分辽东置真君八年并冀阳属焉】领县三
  按昌黎本燕之旧郡其治在龙城亦因后燕北燕之旧
  龙城【真君八年并栁城昌黎棘城属焉有尧祠检顿城狼水】
  按龙城即燕旧都在今朝阳县南境之三座塔狼水即大凌河流经三座塔境惟所并之棘城在今义州西北当朝阳县境之外知龙城县之东兼得今锦州府地
  广兴【真君八年并徒河永乐燕昌属焉有鸡鸣山石城大栁城】
  按方舆纪要广兴故城在营州东百里当在今朝阳县南三座塔之东境其所并之徒河为今锦县地在朝阳县境外知广兴县之东南亦兼得今锦州府地
  定荒【正光末置有鹿头山松山】
  按方舆纪要定荒县正光末析龙城广兴二县地置正光之末距太延二年初得昌黎郡之时防及九十年知正光以前即龙城广兴二县地亦当在今朝阳县境今奈曼旗西南八十里有鹿儿山其地正当魏昌黎郡之北境或即为古鹿头山未可知也
  建徳郡【真君八年置治白狼城】领县三
  按建徳本燕旧郡之名考魏之取燕于延和元年八月先拔建徳郡于太延二月四月始白狼城知建徳郡与白狼城本为两地魏之建徳郡即治白狼城盖系改置之郡北燕之故治
  石城【真君八年并辽阳路大乐属焉冇白鹿山祠】
  按方舆纪要石城故城在营州西南百余里盖据后燕録慕容宝自广都黄榆谷行十余里清河王防勒兵攻宝宝驰二百里至龙城防遣骑追至石城不及广都距龙城二百余里而石城在其中约畧以为百余里耳魏之建徳郡既领石城县而昌黎郡之广兴县下复有石城知为两地疑后燕録所谓追至石城者乃广兴县境之石城故与龙城相近未必为石城县也又考魏志于石城下注前汉属石北平即以石城为汉县考慕容燕所置诸郡县用汉旧名者颇多而分并参错毎非其故址后燕时有石城令知其志石城县北燕时又有石城太守知其又升为石城郡魏时省郡而存县盖亦仍燕之旧县而非即汉县故治也计其方位当在今建昌县西南接平泉州东南近长城之地
  广都【真君八年并白狼建徳望平属焉有金紫城】
  按广都亦燕之旧县水经注广成俗谓之广都此盖自慕容氏后相沿以俗名置县魏志不系以沿革知非汉之广成故县至魏建徳郡既治白狼城而志又称白狼并属广都者盖郡治在白狼城而白狼所属之地复割入广都耳据后燕録自广都黄榆谷至龙城二百余里则广都当在龙城之南为今建昌县东南境地
  阳武【正光未置有三合城】
  按阳武县置于正光之末距真君八年置郡之时已越七十余年当以近建徳郡之地祈置其方位未详方舆纪要谓阳武废县在石城东亦约畧之词别无证据水经注安乐【当作永乐见前安州条下】县有三会城此称三合城疑即三会之譌考安乐县之三会城在五渡水之东髙石水之西与濡水入邉处相近当在今老牛河【即五渡水】瀑河【即髙石水】之间为平泉州西南境地三合城先已并入燕乐县而此又在阳武县者盖建徳郡与广阳郡本自相接故析其附近之地置县正光末增置阳武之时距道元之死仅二年余【道元死于孝昌三年萧宝夤之乱】当在其书成之后故水经注未之详也
  冀阳郡【真君八年并昌黎武定五年复】领县二
  按冀阳亦燕之旧郡魏自延和元年拔冀阳郡于北燕真君八年并入昌黎郡逮武定时复置冀阳郡而东魏旋亡是魏之置有冀阳郡统前后不过十有余年其实即昌黎郡地也
  平刚
  按平刚在燕时亦当置县魏初随冀阳郡并省至魏末复置耳魏志不详沿革当与前汉右北平治之平刚异【平刚汉书本作平冈】水经注自卢龙至凡城二百许里自凡地东北出趣平罡【即平刚】百八十里盖即指魏之平刚当为今平泉州东境地
  栁城
  按栁城为燕改置之县已非汉之故治至魏初并省之时既以其地省入龙城而又割栁城之故城分广兴至魏末仍分置栁城县故有龙城所并之栁城有广兴所之大栁城又有冀阳郡所领之栁城县屡经分割并非燕栁城之故治盖其一时之废置如是计其方位当不离龙城以南为今建昌县南境地
  又按魏志又有南营州注云孝昌中营州隘永熙二年置寄治英雄城其所领亦有昌黎郡及龙城广兴定荒三县建徳郡及石城广都二县当永熙二年正东西魏分国之时此乃侨置之营州与故地无涉
  北史奚传【互见魏书】库莫奚其先东部宇文之别种也初为慕容晃【十六国春秋作皝】所破窜匿松漠之间好为寇抄登国三年道武亲自出讨至弱洛水南大破之十数年间库莫奚滋盛大和四年辄入塞内辞以畏地豆干抄掠诏书切责之二十二年寇安州击走之后复欵附毎求入塞交易宣武诏曰库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以前与安营二州邉人参居并无欺贰至二十二年叛逆以来遂尔逺窜今虽欵附犹在塞表
  按库莫奚初窜匿松漠当在承徳府属北境之外魏道武破之于弱洛水【即饶乐水】南即今英金河在赤峯县属翁牛特旗界魏之登国三年即慕容垂之建兴三年是时苻秦丧乱后燕又甫经立国故库莫奚渐强得至弱洛水南其后慕容宝之袭库莫奚渡浇洛水【即饶乐水】是终后燕北燕之世库莫奚皆处英金河左右在今承徳府丰宁县北境及赤峯县境逮魏太和四年之后始与安营二州民杂居益复渐徙而南散处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平泉州境内太和以后奚之部落日大魏志所称安州于天平中防者史不详其事考其时正江果弃安州奔髙丽时必库莫奚乗乱据之耳至东魏孝静帝武定三年髙欢上言幽安定三州北接奚蠕蠕请于险要修立城戍以防之此所谓安州者乃东魏寄治邉内之安州已非北魏安州之故境矣
  北史契丹传【互见魏书】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并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登国中魏大破之遂逃迸经数十年有部落于和龙之北数百里真君以来得交市于和龙密云之间贡献不絶太和三年莫贺弗勿于率其部落求内附止于白狼水东
  辽史营卫志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今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潢河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元魏末莫贺弗勿于畏髙丽蠕蠕侵逼率车三千乗众万口内附乃去奇首可汗故壤居白狼水东北
  按北史称契丹居和龙之北数百里据辽史谓在永州考辽之永州本以潢河土河二水合流而名为今喀尔喀左翼旗地当建昌朝阳县属敖汉奈曼旗北境之外辽史所谓潢河之西土河【今名老河】之北与唐书所谓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其方位相合盖潢河自赤峯县北境之翁牛特东流至喀尔喀左翼旗境会土河复折而南流故契丹所居可曰在潢水之南亦可曰在潢水之西土河经建昌朝阳县北敖汉奈曼旗境始合潢河亦在黄龙之北也太和以后之内附者盖契丹中之别部白狼水即今大凌河契丹附居白狼水东盖已杂处龙城近地魏志于营州之防不详其事考孝庄之末国乱纷然营州当为契丹所据
  北齐为库莫奚地其东北境为契丹地东南境属营州
  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赤峯县为库莫奚地平泉州为营州冀阳建徳郡地其北境接库莫奚地建昌县为营州建徳郡地其北境为契丹地朝阳县为营州龙城广兴县地其北境为契丹地北齐书昭帝纪皇建元年帝亲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遯
  北史奚传齐受魏禅嵗时来朝其后种渐多分为五部有阿魏氏遂盛
  杜佑通典库莫奚于后魏之初频为寇盗及突厥兴而臣属之后稍渐强盛分为五部理饶乐水北即鲜卑故地
  按魏安州于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之后诸史无复置之文是东魏至北齐之安州只侨置在长城以内而旧地全防入库莫奚矣通典称库莫奚属于突厥考魏书尚无突厥传其兴当在后魏之末至库莫奚之分为五部在齐受魏禅之后通典所谓居饶乐水北者亦只约畧之词大约奚之故地本在今赤峯县北境迨据有安州则今承徳府滦平县丰宁县境赤峯县南境皆库莫奚地观齐昭帝纪讨库莫奚出长城而虏遯知长城以外即为奚境矣
  又按隋志称齐废广阳郡以大兴【大兴即广兴避隋炀帝讳追改】方城入燕乐此亦寄治邉内之广阳郡在今密云县界者非北魏旧广阳郡地
  北史契丹传天保四年契丹犯塞文帝北讨至平州遂西趣长堑亲逾山岭大破之
  按魏志于营州称永安末防天平初复又称孝昌中防大约自孝明帝以后营州郡县之防入契丹者魏末亦未必能尽复其为北齐所有当在天保中大破契丹之时齐文宣纪称北讨契丹至平州从西道趣长堑辛丑至白狼城壬寅经昌黎城癸夘至阳师水甲辰逾山岭奋击大破之丁未至营州可知东魏之末营州近境已为契丹所有至是始复定之也
  隋书地理志后魏置营州于和龙城后齐惟留建徳冀阳二郡龙城大兴【此大兴即魏昌黎郡之广兴亦避隋炀帝讳追改】等县其余并废
  北齐书高保宁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和龙按北齐时安州久防惟存营州其建徳冀阳二郡之属县亦多并省自不能如北魏之原境是北齐所有者当为今建昌县及朝阳县南境三座塔以南及平泉州东南境地其西则与奚分地其东北则与契丹分地
  又按文宣帝纪天保三年冬十月仍起长城北至社干戌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戌五年十一月帝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六年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七年并省州郡先是自西河总秦戌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筑十里一戌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八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而东至于坞纥戌凡四百余里又斛律羡传羡自库堆戍东距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二百里中凡有险要或堑山筑城或断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是北齐所筑之长城东至于海与秦时所筑之东至大辽水者不同今潘家口以东邉墙迤南至海当属北齐改筑之旧址至长城内之重城则不可考矣
  周为库莫奚地其东北境为契丹地东南境为齐营州刺史髙保宁地
  今承徳府滦平县丰宁县赤峯县为库莫奚地建昌县北境朝阳县北境为契丹地平泉州及建昌县南境朝阳县南境为北齐髙保宁地
  北齐书髙保宁周师将至邺保宁率骁锐并契丹靺鞨万余骑将赴救闻邺都不守便归营据黄龙竟不臣周
  按周书异域传但有库莫奚而无契丹即奚传中亦未详后周之事迹考周自建徳六年始并齐地至大象三年即入于隋相距止四年其时库莫奚与契丹当仍在故境而齐营州刺史髙保宁至隋开皇三年始灭是终周之世未尝得有安营二州之故地也若隋志称周改安州为元州亦即寄治密云之安州不在今承徳府属境内
  又按周宣帝大象元年六月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立亭障西自雁门东至碣石是周时长城因北齐东至海之旧址与今邉墙无异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九
  建置沿革五
  隋
  唐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九>
  隋
  唐
  隋为奚及契丹地其东南境属营州
  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及平泉州西境为奚地赤峰县及建昌县北境朝阳县北境为契丹地建昌县南境朝阳县南境平泉州东南境为营州辽西郡地
  隋书奚奚本曰厍莫奚初臣于突厥自突厥称藩之后亦遣使入朝或通或絶
  按奚自东魏时据有安州【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平丰宁赤峯县地】州属郡县侨治长城以内幽州北界北齐及州未复故地【説并见前卷】隋书地理志载安乐郡统燕乐宻云二县渔阳郡统无终一县北平郡统卢龙一县各注有长城是诸县并在长城以内而三郡外之旧安州境即属奚地可知也唐书奚元魏时自号厍真奚至隋始去厍真但曰奚库真之与厍莫则传写之讹耳
  隋书契丹传契丹当后魏时部落万余口内附止于白貔河【即白狼河之讹】其后为突厥所逼又以万家寄于髙丽开皇四年率诸莫贺弗来谒五年悉其众欵塞髙祖纳之聴居其故地开皇末其别部四千余家背突厥来降部落渐众遂徙逐水草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托纥臣水而居东西亘五百里南北三百里分为十部
  按契丹部落最大当北魏时分为悉万丹等八部居潢水之南在今建昌朝阳县北境外太和时内附居白狼河者乃其别部而其余全部固尚居故地也开皇时欵塞而聴居故地是亦仍在潢水之南逮开皇之末来降之人既众遂依托纥臣水而居今土河即古托纥臣水自喀喇沁东北流经建昌县朝阳县北境所属之敖汉奈曼二旗北适当隋辽西郡【即北魏营州】之正北是今赤峰县及建昌县朝阳县北境正当日契丹所徙居之地矣隋时托纥臣水之旁为新降之契丹所居潢水之旁则契丹旧部所居也
  隋书地理志辽西郡【旧置营州开皇初置总管府大业初废】统县一栁城【后魏置营州于和龙城领建徳冀阳昌黎等郡龙城大兴等县开皇元年惟留建徳一郡其余并废寻又废郡改县为龙山十八年改为栁城大业初置辽西郡有带方山秃龙山鸡鸣山松山有渝水白狼水】
  按是时虽止栁城一县而疆域颇广带方山秃黎山等尚在今境外其松山及渝水白狼水则宜在今境是今建昌县朝阳县南境平泉州东南境当为辽西郡地
  又按隋文帝开皇元年四月修筑长城五年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黄河西至绥州南至勃出岭绵歴七百里六年二月丁亥复令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七年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逾榆林东至紫河四年七月辛巳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林谷而东隋书地理志沮阳郡无终县北平郡卢龙县下皆有长城是皆因北齐及周东至海之旧址与今边墙无异
  唐为奚及契丹地其东南境属营州
  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平泉州及建昌县西南境为奚地赤峰县建昌县北境朝阳县北境为契丹地建昌县东南境为营州栁城县地朝阳县南境为栁城郡城之栁城县地后均与契丹杂居
  新唐书奚传奚盖东胡种保乌丸山汉曹操斩其帅蹋顿盖其后也居鲜卑故地东北接契丹西突厥南白狼河北霫兵有五部部一俟斤主之多依土防真水盛夏必徙保冷陉山太宗贞观三年始来朝不数年其长可度者内附为置饶乐都督府咸通后契丹方彊奚不敢抗举部役属虏政苛奚怨之其酋引别部内附保妫州北山遂为东西奚旧唐书奚传奚盖匈奴之别种所居亦鲜卑故地东接契丹西至突厥南拒白狼河北至霫国自营州西北饶乐水以至其国
  按奚四境所至新旧唐书所载俱同其西至突厥北至霫皆不在今境内其东北接契丹之界考新唐书地理志曰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其西奚其东契丹知奚之东界距营州【州治在今朝阳县南三座塔地】百里当在今建昌县境也富弼行程录曰中京正北二百六十里崇信馆自过崇信馆即契丹旧境其南皆奚地知奚之北界在中京【今平泉州大宁故城】北二百六十里当在今赤峰县南境也又契丹国志曰由古北口至中京北皆奚境王曾行程録曰古北口本范阳防扼奚契丹之所知今古北口外若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赤峰县平泉州西境在唐时檀蓟平三州长城以外者其地尽入于奚也其南拒白狼河知今朝阳县西南境自大凌河【即白狼河】发源处之北亦奚地也又新唐书地理志曰檀州宻云郡【今宻云县】东北百八十五里有北口守捉长城口也又北八百里有吐防真河奚王牙帐也吐防真河即今土河是唐时奚王牙帐在古北口东北八百里土河之旁为今平泉州北境之喀喇沁地与辽史中京大定府为故奚王帐地之文方位相合
  五代史四夷附录奚当唐末居隂凉州在营州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数百里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契丹按巴坚【旧对音阿保机今改正】强盛奚人常为契丹守界上而苦其苛虐奚王去诸怨叛以别部西徙妫州自别为西奚而东奚在琵琶川者亦为契丹所并不复能自见
  按五代史所云奚在营州之西指营州都督府至称奚在幽州西南者盖指唐时侨置诸奚州而言如鲜州崇州治潞县归义州治良乡县之属然考唐侨置之州但以降人散处内地聊立州名以统之其实奚之疆域自幽州东北也奚既分两部之后惟东部在今承徳府属境之内据辽史太祖纪五年亲征西部奚所向辄下遂分兵讨东部奚亦平之于是尽有奚霫之地东际海南暨白檀承徳府属全境是时始尽入于契丹考按巴坚之五年当后梁之干化元年距唐亡四年
  新唐书契丹传本匈奴种其先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比能为幽州刺史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东距髙丽西奚南营州北靺鞨室韦阻冷陉山以自固其君大贺氏有胜兵四万析八部臣于突厥贞观二年摩会来降未防【旧唐书作二十二年】窟哥举部内属乃置松漠都督府后耶律按巴坚为一部自号为王而有国大贺氏遂亡
  旧唐书契丹传居黄水【即潢水】之南黄龙之北东与髙丽隣西与时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冷陉山在其国南与奚西山相崎地方二千里
  五代史四夷附录契丹自后魏以来名见中国或曰与厍莫奚同而异种居黄水之南黄龙之北得鲜卑之故地又以为鲜卑之遗种当唐之世其地北接室韦东隣高丽西界奚国而南至营州旧五代史契丹传契丹者古匈奴之种也代居辽泽之中潢水南岸南距榆闗一千一百里本鲜卑之旧地
  按新旧唐书及五代史皆谓契丹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今之潢河即潢水今朝阳县南之三座塔即古黄龙自北魏以至唐契丹牙帐总居潢水南岸在今三座塔北敖汉奈曼二旗境唐时自营州【即慕容燕元魏之黄龙】至契丹牙帐四百里至契丹界止五十里可知自潢水以南三百五十里之中皆契丹地也新唐书地理志曰蓟州渔阳郡【今蓟州】东北渡滦河有古卢龙自古卢龙北至奚王帐六百里又东北行傍吐防真河【即土河】五百里至契丹牙帐知奚与契丹牙帐之处相距五百里契牙帐在奚王牙帐之东北故自奚帐傍土河行亦得至其地唐志盖从其西道言之耳
  新唐书地理志营州栁城郡上都督府【本辽西郡万嵗通天元年为契丹所防圣歴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又还治栁城天宝元年更名】县一栁城【西北接奚北接契丹】
  旧唐书地理志营州上都督府【隋栁城郡武徳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万嵗通天二年为契丹李万荣所防神龙元年移府于幽州界开元四年复移还栁城八年又往就渔阳十一年又还栁城旧治天宝元年改为栁城郡乾元元年复为营州】领县一
  栁城【西北与奚接界北与契丹接界】
  按营州之沿革新旧唐书互有详畧故并録之
  杜佑通典栁城郡东至辽河四百八十里南至海二百六十里西至北平郡二百里北至契丹界五十里东南到安东府二百七十里西南到北平郡三百七十里西北到契丹界七十里东北到契丹界九十里契丹衙帐四百里
  按唐之营州东至辽河南至海是今之锦州府全为栁城郡地特栁城郡治则北跨建昌县朝阳县南境耳营州之正北境及东北西北境皆逼近契丹自万嵗通天时营州为契丹所防侨治幽州后虽仍还栁城而佹得佹失是唐时营州一隅实与契丹共之辽史地理志又称营州唐末为奚所据而唐书无明文元一统志谓唐自中原多故弗遑外抚辽西之地无复屏翰州亦久废是唐之中叶已弃营州故奚得杂居其地耳又宋乐史太平寰宇记称营州栁城郡东至辽河南至大海三百四十里西至平州七百里北至秦长城二百七十里至契丹界潢水四百里东南至保定军旧安东都防府二百七十里西南至平州七百里西北至契丹界七十里东北至契丹界九十里自界至契丹牙帐四百里太平寰宇记为宋太平兴国时所作卢龙以北之地在唐末已入契丹宋安得而有之且宋太宗之太平兴国即辽景宗圣宗之交是时栁城故地已改置霸建诸州并无营州之名当时纪载殊为失实然即此可证隋唐之建置也至所载营州四至八到与通典互有异同通典谓营州西至北平郡【今永平府】二百里西南至北平郡三百七十里而寰宇记皆作七百里则失之太逺其所云北至秦长城二百七十里考秦长城虽东抵辽水亦不应出营州之北逺至二百七十里也缘宋代自白沟以北即非境内故其所纪之道里方向未可为准耳
  又按唐书贞观二十二年以奚可度者部内属置饶乐都督府【即奉诚都督府后更名】以其别部分置弱水州祁黎州洛瓌州大鲁州渇野州以契丹窟哥部内属置松漠都督府以其别部分置峭落州无逢州羽陵州白连州徒河州万丹州疋黎州赤山州【尚有弹汗州共九州后别改为归顺州】终唐之世凡奚酋长内附者皆封饶乐府都督契丹酋长内附者皆封松漠府都督盖不过假以虚名未尝实有其地所谓弱水五州峭落八州者其疆域原无可考又地理志营州都督府所领之羁縻府州奚则州九府一曰鲜州【县一宾从】崇州【县一昌黎】顺化州【县一怀逺】归义州归徳郡【县一归义】及饶乐一府五州契丹则州十七府一曰元州【县一静蕃】威州【县一威化】昌州【县一龙山】师州【县一阳师】带州【县一孤竹】归顺州归化郡【即弹汗州更名县一懐柔】沃州【县一宾海】信州【县一黄龙】青山州【县一青山】及松漠一府八州又有突厥州二曰顺州顺义郡【县一宾义】瑞州【县一来逺】有靺鞨州三府三曰慎州【县一逢龙】夷宾州【县一来苏】黎州【县一新黎】黑水府渤海府安静府自李尽忠防营州之后改幽州都督府唐时营州之界兼及辽西在今建昌朝阳两县南境者止得其半其羁縻州名在今境者亦不可考且此诸州内有二州而同治于一境者如崇州师州皆治营州之废阳师镇有二州而即同治于营州者如威州沃州皆寄治营州城内末由定其疆域大抵当时所谓某州某县者以人戸立名非以土地画界其所谓析某州为某州者亦祗分领其人戸而非分割其土地新唐书谓贡赋版籍不上戸部旧唐书谓诸州皆东北降蕃散处幽州营州界内以州名羁縻之无所役属至徳之后入据河朔部乐之名无存者盖当其时本无城郭之可稽道里之可按今悉不敢附会云

  钦定热河志卷五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
  建置沿革六
  辽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六十>
  辽
  辽为中京道大定府恩州惠州高州武安州利州榆州潭州北安州兼得泽州地兴中府安德州川州建州兼得来州隰州宜州地上京道临潢府地饶州徽州成州松山州地
  今承德府本境为北安州及泽州之滦河县地滦平县为北安州地其西境为奚王府地丰宁县为北安州利民县其西境为奚王府地平泉州为大定府大定县长兴县劝农县富庶县文定县升平县归化县金源县恩州恩化县其南境兼得泽州神山县地赤峰县为高州三韩县松山州松山县其北境饶州长乐县临河县安民县地临潢府临潢县定霸县保和县潞县宣化县地建昌县南境为利州阜俗县潭州龙山县榆州和众县永和县东南境兼得隰州之海濵县及来州地北境为惠州惠和县兼得高州之三韩县地朝阳县为兴中府兴中县营邱县象雷县闾山县安德州安德县川州宏理县咸康县建州永霸县永康县徽州成州同昌县武安州沃野县其西北境为大定府之神水县东境兼得宜州之宏政县
  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汉末步奚【步奚据元一统志当作部奚】居之魏武北征降者二十余万去之松漠其后拓拔氏建牙于此当饶乐河水之南温榆河水之北唐太宗伐高丽驻跸于此部帅苏支从征有功奚长可度率众内附为置饶乐都督府咸通以后契丹始大奚族不敢复抗太祖建国举族臣属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濵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二十五年城之实以汉户号曰中京府曰大定有七金山马盂山双山松山土河统州十县九
  按辽有两中京其一在镇州【今正定府】太宗大同元年南征时所立五代史载世宗于中京即位者是也未几入于北汉其一为圣宗所建之大定府即元之大宁路明初之大宁卫在今平泉州治东北一百八十里喀喇沁扎萨克公旗境今尚称为大宁城防古称为察罕苏巴尔罕城大定府属之大定长兴劝农富庶文定升平归化金源诸县俱在今平泉州境説详后
  又按辽志称中京大定府拓拔氏建牙于此拓拔氏即系元魏自西晋末为代公进封代王及道武称帝其所居之地去此絶逺据元一统志奚匿松漠间厯晋不敢复出元魏时其部族始于此建牙帐是建牙者乃奚之部族非即指拓拔氏此辽志之误也志又称唐太宗驻跸于此太宗之伐高丽道出营州经临渝闗唐之营州为今锦州府全境及建昌县朝阳县之东南境临渝闗即今之山海闗亦不应绕出于奚地又部帅苏支唐书作苏文奚长可度唐书作可度者辽志譌颇多盖未尽可据也
  又按辽志于诸地沿革援引汉县率多影响如以大定府及富庶县恩州为汉新安平县地【汉新安平县属辽西郡为封大水龙鲜水入海之处距海甚近当在今滦州西界详见建置沿革一汉县辨证下】以龙山县为汉交黎县地【汉交黎县属辽西郡为渝水下流入海处当在今临榆县及寕远州界详见建置沿革一汉县辨证下】以长兴劝农二县为汉濵从县地【汉濵从县属辽西郡后汉分属辽东属国与徒何无虑诸县相接当在今锦州府界】以榆州为汉临渝县骊成县地【汉临渝县属辽西郡后汉倂絫县入临渝其地南濵海临渝县有渝水为渝关所得名当在今临榆县界汉骊成县属右北平郡有大碣石山当在今滦州南界】以榆州所属之永和县为汉昌城县地【汉昌城县属右北平郡水经注新河故凟迳昌城县故城北当与海阳县相接在今滦州西南界】以泽州滦河县为汉土垠县徐无县地【汉土垠徐无二县皆属右北平郡水经注庚水迳徐无县故城东巨梁水迳土垠县故城东并在边内与鲍邱水下流相近徐无县当在今遵化州西界土垠县当在今丰润县东界】以北安州利民县为汉女祁县且居县地【汉女祁且居二县皆属上谷郡水经注于延水迳且居县故城南阳乐水迳女祁县故城南并在今宣化府境且居县当在今宣化县东界女祁县当在今龙门县东界】皆显然舛误其余若以松江县为汉文成县地以闾山县为汉且虑县地亦并无确证其所引唐某州某县如以惠州为唐归义州地以武安州为唐沃州地以高州为唐信州地以川州为唐青山州地以金源县为唐青山县地以榆州为唐黎州地以和众县为唐新黎县地以永康县为唐昌黎县地皆唐羁縻州县之名当其时多属侨治并无疆域辽志所列未免出于臆撰今悉从删畧
  大定县【白霫故地以诸国俘户居之】
  按大定县近附府治即今中京城内清天文分野书曰辽建中京置大定赤县
  长安【当作长兴】县【以诸部人居之】
  按长安县金史地理志作长兴而不言更名元志亦同盖辽史字譌一统志原本谓长兴废县在故大宁地而不言其方向九边图又谓县在马盂山西【九边图误指马盂山广袤千里故称南惠和西长兴北全宁皆未足为据详见山门】今考辽长兴县至元始废元一统志曰辽既建中京置长兴为赤县蕃汉流民襍居其间故其习俗不同元中统二年省入大定县后改为大宁又曰金北京大定府治大定长兴二县乃知大定长兴并为府治犹之南京析津府治析津宛平二县西京大同府治大同云中二县盖京县之制如是也大定与长兴同在中京城内大定县治当在府南长兴县治当在府北并在今平泉州境考金志于长兴县及三韩县【即高州金废高州但存三韩县】皆注有涂河【据元一统志涂河即今土河亦名老河详见水门】知长兴县境与高州相接高州在中京之北元时大定县既并长兴之后距高州界一百五十里则长兴未并之先必在高州之南大定之北矣方舆纪要谓长兴县在大宁卫南者误
  劝农县【开泰二年析京民居】
  按辽劝农县至金即废元一统志谓金析其地属长兴县是劝农县当与长县接壤并在中京之北为今平泉州西北境方舆纪要谓劝农县在大宁卫东南者亦未可为据
  富庶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按清天文分野书曰辽以其地沃壤置富庶县人多力田比屋丰富故以为名方舆纪要富庶县在大宁卫东一统志原本亦同据元一统志富庶县东北至金源元之富庶兼有文定升平归化县地知辽县当在大定府之东北金源县之西为今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旗东北境若九边图又谓县在白狼山东【白狼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旗东三十里】富庶县本属大定府不应绕出今建昌县之东南境其説亦无据
  文定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按辽文定县至金即废方舆纪要文定县在大宁卫东南
  升平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按辽升平县至金即废方舆纪要文定县南为升平县
  归化县
  按辽归化县至金即废方舆纪要归化县亦在大宁卫东文定升平归化三县俱当在今平泉州东境
  金源县【开泰二年析京民置】
  按方舆纪要金源县在大宁卫东一统志原本谓在喀喇沁右翼界九边图又谓县在大青山西据元一统志金源县东到兴中州一百里西到大宁路二百里元兴中州即辽兴中府大宁路治即辽大定府知辽县在大定府之东兴中府之西为今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旗最东境元一统志又谓金源县东至兴中州界青山岭二十里兴中州西至金源县界青山岭八十里青山岭又称青峦岭考元元统三年兴中州青峦岭平治道涂碑【见艺文门】有邻封金源之语知青峦岭乃金源与兴中东西交界处【青峦岭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西北一百八十里属建昌县】盖今建昌县青峦岭以西即平泉州东界为金源县地正当中京之东武经总要谓自中京东至营州界青山岭一百七十里与此相合九边图谓金源在大青山西者亦即指青峦岭也
  神水县【开泰二年置】
  按辽神水县至金时改属锦州一统志原本以神水故城列入锦州府锦县下盖据辽志神水县本汉徒河县地并引元史穆瑚黎【旧作木华黎今改正】传为证然考穆瑚黎取大定府时降将张致据锦州以叛陷兴中府穆瑚黎进兵临兴中先遣乌叶尔【旧作吾也而今改正】攻溜石山又遣防古布哈【旧作防古不花今改正】屯永德县【即辽安徳县】东贼来援断其归路张致遣兵援溜石防古布哈引兵趋之并驰报穆瑚黎夜半疾驰遇于神水县东夹击之遂拔开义县进围锦州当日张致之兵本从锦州而西其交战在神水而别屯永德以断其归路则神水县之在永德以西可知元一统志谓溜石山在金源县西南四十里来援溜石而必道经神水则神水县之在金源县东南可知旧锦州府志亦谓永德城西北去神水城五十余里永德城在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界【见后安徳州条下】则神水之在永德以西者亦当在朝阳县境盖大定府所属之县金源东南即为神水为府之最东南境
  曾公亮武经总要中京旧鲜卑之地在饶乐府西南本奚王国牙帐之地南距古北口北距潢水东即营州千余里皆其境土后为契丹所并筑宫室城垣建为中京号大定府东至营州【即兴中府在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境】界青山岭一百七十里西即山后儒州【今宣化府延庆州】界东南至建州【在今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旗境】二百三十里南至幽州【今顺天府】一路由松亭闗一路由古北口各九百里北至上京【今巴林旗】六百九十里按此为中京所属州县之全境其能逺接山后儒州界者盖中京之西境为北安州自北安州以西为奚王府奚之故地本千有余里并中京故约畧言之耳武经总要所纪诸州皆据契丹图经皇华四达记诸书虽异域传闻间有未确然其四至道里可备参考亦附列卷内若方舆纪要所载各州县方位多系约畧之词别无证据不尽取凭焉
  辽史地理志恩州怀德军【太宗建州开泰中以渤海户实之初永兴宫后属中京统县一】
  恩化县【开泰中以渤海人户置】
  武经总要恩州本乌桓旧地南至中京六十里西至马盂山六十里西北至漫头山三十里北至宜坤州【辽史作仪坤州属上京道】五十里西南至高州百二十里按辽恩州至金即废方舆纪要恩州城在大寕卫西南与武经总要南至中京之文不合考金史太祖纪天辅六年克高恩囘纥三城进取中京是恩州与高州相近亦当在中京之北为今平泉州喀喇沁右翼旗北境元一统志谓金天眷二年废恩州为恩化镇入大定县其故城为传舍盖恩州本与大定县接壤故金时以州省入耳至武经总要谓恩州北至宜坤州考恩州至中京仅六十里南近中京且高州尚跨恩州之北是恩州之地未必能直接上京道境所云北至宜坤州者误
  辽史地理志惠州惠和军【太祖俘汉民数百户兔麛山下创城居之置州属中京统县一】
  惠和县【圣宗迁上京惠州民括诸宫院落帐户置】
  武经总要惠州在鲜卑之地景德初契丹侵河北德清军失守俘虏人民于此置城居之城方二里至低小城内有瓦舍仓廪人多汉服东至新州【即武安州】百三十里西南至中京百二十里南至建州二百三十里北至潢水石桥至高州百五十里【辽高州在惠州之西由惠州至高州不应至潢水石桥当是北至潢水石桥若干里西北至高州百五十里刋本误脱字】
  按辽之惠州与元之惠州非一地元惠州为辽泽州地而辽惠州至金即废方舆纪要惠和城【即惠州治】在大宁卫东北百里考兔麛山在今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旗东北四十里惠州当与之相近元一统志惠和县东南到金源县九十里西南到本路一百五十里元之惠和即仍辽旧知县在大定府之东北金源县之北为今建昌县北敖汉旗境今敖汉西之博罗科废城即惠州故城也元一统志谓惠和县西至大宁县界涂河今土河【即涂河】自喀喇沁右翼旗东北流入敖汉西境知自土河以东为惠州地矣
  辽史地理志武安州【太祖俘汉民居木叶山下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曰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属中京统县一】
  沃野县
  武经总要新州本契丹国之地东至徽州二百里西至惠州百三十里南至霸州百里北至永州三百七十里
  按清天文分野书曰辽太祖俘汉民散居以其地不可耕殖因建城池以迁之方舆纪要武安州城在大宁卫东北二百里一统志原本武平废县【金武平县即辽沃野县为武安州治】在故大宁城北然惠州已在大宁东北武安州治更在惠州之东不得但云在大宁北也至于木叶山乃辽始祖庙所在当土河与潢河二水合流之处为辽之永州今喀尔喀左翼旗地在奈曼旗东北境外辽志既称建新城为新州以别于永州之旧城则武安州自当在永州以南元一统志武平县南至兴中州西至惠和县元之武平县即辽武安州知州治当在惠和县之东兴中府之北为今朝阳县属奈曼旗境
  辽史地理志利州【本中京阜俗县统和二十六年置州属中京统县一】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初彰愍宫更中京后置州仍属中京】
  武经总要利州承天后所建东至建州百二十里东北至建州百一十里西南至兰州【辽志中京道诸州中无兰州之名惟金志利州龙山县下有兰州寨考辽之州县至金时废为镇寨名者甚多当是辽本置有兰州金废为兰州寨辽志失载】六十里南小淩河路至平州五十里西北至中京百五十里
  按方舆纪要利州城在大宁卫东南一统志原本谓在喀喇沁左翼东北二十五里近宁逺州边外塔西有三塔土人亦名古尔班苏巴尔罕城据元一统志利州南至龙山县北至富庶县西至和众县知在富庶县之南龙山县之北和众县之东当大定府东南境又考元至元二十四年利州长夀山玉京观地产碑【详见古迹及艺文门】长夀山在今建昌县南境【详见山门】则利州故城当在今建昌县南境县治东北七十里土人称为大城子亦名小三座塔正当中京之东南在喀喇沁左翼旗北百里所称左翼东北二十五里者误也
  又按辽志以利州为统和二十六年置金志及元一统志皆以为统和十六年又元一统志载利州军名曰永昌开泰元年置领阜俗县辽史未详
  辽史地理志潭州广润军【本中京之龙山县开泰中置州仍属中京统县一】
  龙山县【开泰二年以习家寨置】
  按潭州龙山县之里至武经总要未详方舆纪要潭州城在大宁卫东一统志原本龙山故城【即潭州治】在喀喇沁左翼西南八里大凌河之旁距故利州约六十里俗呼喀喇城元一统志龙山县东北至利州西北至和众县知在利州之西南和众县之东南与喀喇沁左翼西南八里之説相合元一统志又谓南至抚宁县界冷口西南至迁安县则自今永平府冷口边墙以外建昌县南境为龙山县地也
  辽史地理志榆州高平军【太宗南征横帐解里以所俘镇州民置州开泰中没入属中京统县二】
  和众县
  永和县【统和二十二年置】
  武经总要榆州隋临榆宫之地北控营平厯代置戍守契丹置州西北至中京百七十里西至招延州【招延州一作招遥州辽史未载】四十里
  按方舆纪要和众城【即榆州治】在大宁卫东一统志原本谓在故大宁城东南元一统志和众县东至利州东南到龙山知在龙山县之西北利州之西今建昌县治西北二十五里地名小城子与大城子之为利州故城东西相直即为和众故城其西北接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旗界正当中京之东南若九边图谓县在白狼山北者其説无据又考辽榆州领县凡二和众县即为州治其永和县至金即废方舆纪要谓在榆州西南其故址亦无可考
  辽史地理志泽州广济军【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炼陷河银冶中京留守司开泰中置泽州有松亭闗神山九宫岭石子岭滦河撒河属中京统县二】
  神山县【神山在西南】
  滦河县【属永兴宫】
  武经总要泽州松亭闗北辽泽之地东至利州百里北至中京百里西至北安州二百里南至平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松亭闗二百五十里
  按辽泽州治神山县县以山名辽志谓山在县西南考神山在今平泉州治北当时县治又在神山东北近倚州治是辽泽州城当在今平泉州治北喀喇沁札萨克公旗界自是以南至边城外皆为神山县地其州属西南之境所届颇逺金史太祖纪既取中京遂下泽州旋降北安州是中京之南即泽州泽州之西即北安州今平泉州属南境及承德府东南境皆泽州地也滦河县以河得名滦河迳承德府治南沿平泉州治西境入潘家口其泽州境内之撒河由平泉州治西南境入龙井闗会滦河知今承德府治东南平泉州治西南至边城以外为滦河县境
  辽史地理志高州【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有平顶山乐河属中京统县一】
  三韩县【辰韩为扶余弁韩为新罗马韩为高丽开泰中圣宗伐高丽俘三地之遗人置县户二千】
  按三韩之名始见于后汉书称其有七十八国若高州所属之县乃因三韩迁户而置故取以为名非即三韩故地
  武经总要高州契丹収新罗诸国俘虏人民置州以居之仍置倚郭一县以三韩为名南至中京百四十里东南至恩州五十里西北至饶州六十里按方舆纪要高州城在大宁卫北二百里一统志原本谓在故大宁城西北据元一统志高州南至大定县西至松山州元之高州仍辽旧知在大定府之北松山州之东元一统志人称东南到惠和县惠和北至高州是高州东北境跨越惠州惠和县之北在今赤峰县南境迤东至建昌县最北境皆高州地又考辽志高州有乐河【即饶乐水】即今之英金河在今赤峯县属翁牛特境又元一统志涂河自大宁县流至东北入高州金王景先集贤洞碑记谓高州南压涂河今土河【即涂河】自喀喇沁右翼旗东北流迳翁牛特左翼旗之南境敖汉旗之西北境会英金河知今翁牛特境敖汉西北境英金河之旁喀喇沁土河以北皆高州地也
  辽史地理志松江【当作松山】州胜安军【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复置属中京统县一】
  松江【当作松山】县【地边松漠商贾会冲开泰二年置县有松山川】
  按松江州辽史圣宗纪作松山州金元史地理志并称辽置松山州辽志作松江者盖字譌至辽圣宗开泰年号本在统和之后而志云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其叙次颠倒失实辽志统和八年七月省州及县以其民分他郡开泰二年二月诏以松山州为松山县是辽初已先置有松山州统和时并省至开泰时复置也松山州松山县之里至武经总要未详方舆纪要松州城在大宁卫西北一统志原本亦同松山州至金时曾降为县改高州必与高州相接元一统志松州东至髙州西至兴州元松州即辽松山州知在高州之西兴州之东为今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旗境正当中京之西北元一统志又谓松州东南二十里有遮盖山考遮盖山在今翁牛特右翼南三十里松山州当在其北
  辽史地理志北安州兴安军【唐为奚王府西省地圣宗以汉户置北安州属中京统县一】
  利民县
  武经总要北安州后魏置安州筑城在幽州之北正当松漠之地今建为北安州墨防岭牛山防仙石栁河皆在其境东北至中京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古北口二百八十里南至幽州二百五十里按金志兴州本辽北安州兴化军兴化县又有利民县承安五年以利民寨升泰和四年废盖以兴化为辽之旧县而以利民为金所增置辽志有利民县而无兴化县与金志不合考辽北安州治利民县据武经总要在古北口东北二百八十里金兴州治兴化县在古北口东北一百四十里辽北安州即后魏之安州其故城即今博洛河屯【详见前卷三北魏安州条下】在丰宁县境金兴州即元之大兴州其故城即今喀喇河屯在滦平县境是金之兴州特改置于北安州之南境利民自为辽县兴化自为金县一统志原本曰辽置利民县金初废为寨承安五年建兴州复置利民县属焉泰和四年又废是利民县至金时复置而旋废与兴州所治之兴化县本属两地以兴化为辽置而转以利民为金置者乃金志之误
  又按辽北安州疆域颇广金初用兵自克东京上京至进取中京史载攻下郡县不一及宗翰破北安州后与都统杲防于奚王岭分道追辽主于鸳鸯滦【鸳鸯滦在今宣化府张家口外牧厰境内为金时橅州集宁县地亦名集宁海子】中间数百里别无攻围郡县之事知今承德府西境及丰宁县滦平县之东境皆北安州地也至辽志于北安州下称晋为冯跋所据冯跋即北燕主考承德府全境地前燕后燕及北燕皆有之岂止冯跋一人即冯跋所据者兼有承德府属之境亦不止北安一州辽志所列沿革未可徴信大率此
  又按辽时有六奚部以奚王府领之北安州虽即在奚地然史称辽圣宗以汉户置州则奚部自非其所属盖北安州治以刺史而奚部统以奚王奚之故地尚寛凡北安州附近之境并当为奚部地考辽史营卫志奚初为五部曰约啰【旧作遥里今改正】部曰巴尔达【旧作伯德今改正】部曰敖拉【旧作奥里今改正】部曰美嘉【旧作梅只今改正】部曰绰罗【旧作楚里今改正】部太祖尽降之天賛时增置多科【旧作堕瑰今改正】部遂号六奚部命巴抡【旧作勃里恩今改正】主之仍号奚王圣宗合敖拉美嘉多科三部为一特置南尅部北尅部以足六部之数其所居地之可考者约啰部居潭利二州间巴尔达部居松山州平州之间绰罗部居潭州北敖拉部美嘉部多科部合为一部及分置之南尅部北尅部辽史未详其所居之地然奚之旧地既在北安州则诸部亦当附居其地又有萨拉噶【旧作撒里葛今改正】部伊克【旧作窈今改正】部努延【旧作耨盌爪今改正】部皆以降奚置部设节度使领之分居泽州之东潭州之南复有卾博库【旧作讹仆括今改正】部与萨拉噶等三部同居望云县东盖辽时望云县以东即与北安州相接中间并无郡县【辽北安州为今承德府本境及滦平县丰宁县之东境地辽望云县为今宣化府赤城县地中间相距之处为今滦平县丰宁县之西境及独石口防地】而北安一州又不应如是辽濶知今滦平县丰宁县之西境皆奚部散居之地金天辅六年宗翰等败奚王什黙【旧作霞末今改正】而北安州遂降可知奚王之即在此安州境也
  又按武经总要所列契丹诸州于北安州下尚有招延州【一作招遥州】以渤海部落居之东小凌河南至润州北至泽州西南至幽州四百五十里当在今建昌县南境辽志不载此州名故附识于此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本霸州彰武军慕容皝以栁城之北龙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筑龙城构宫庙改栁城为龙城县遂迁都号和龙宫慕容垂复居焉后为冯跋所灭元魏取为辽西郡隋平高保宁置营州炀帝废州置栁城郡唐武德初改营州总管府寻为都督府万嵗通天中陷李万荣神龙初移府幽州开元四年复治栁城八年西徙渔阳十年还栁城后为奚所据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择其处乃完葺栁城号霸州彰武军节度统和中制置建霸宜锦白川等五州寻落制置积庆宫后属兴圣宫重熙十年升兴中府有大华山小华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皇帝刻石在焉驻龙峪神射泉小灵河【即小凌河】统州二【在今境之州一】县四按辽兴中府为慕容燕故都所在今朝阳县南境也辽志称慕容皝筑龙城慕容垂复居焉考慕容垂复国本都中山至其子慕容寳始迁龙城非慕容垂也志又称后为冯跋所灭高云灭慕容氏冯跋实代高云亦非跋灭慕容氏也又称后魏取为辽西郡后魏所设者本名昌黎郡至隋始改置辽西郡皆辽志之误
  兴中县【太祖掠汉民居此建霸城县重熙中置府更名】
  营邱县【析霸城置】
  象雷县【开泰二年以麦务川置中京后属】
  闾山县【开泰二年以罗家军置中京后属】
  按方舆纪要象雷废县闾山废县皆在营州【即辽兴中府】西今朝阳县西南境也辽中京在兴中府之西二县先中京而后属兴中故知居中京兴中府之间也
  武经总要兴中府东至辽河三百里西至中京三百里西南至建州六十里北至潢水四百里旧契丹界西北至松陉岭百里旧奚界东南至安东都防府二百七十里东北至白川州七十里
  按方舆纪要营州故城【即兴中府】在大寕卫东三百里一统志原本兴中故城在土黙特右翼西百里锦州府西北边外大凌河之北盖即今之朝阳县治旧名三座塔城防古称为古尔班苏巴尔罕城
  辽史地理志安德州化平军【以霸州安德县置来属统县一】安德县【统和八年析霸州东南龙山徒河境戸置初干州更属霸州置州来属】按安德州安德县之里至武经总要未详一统志原本永德废县【金永德县即辽安徳县为安德州治】西北去神水县城五十余里东北去兴中府城百里今据辽干统八年有安德州灵岩寺碑【详见古迹及艺文门】灵岩寺在今朝阳县东南柏山上【详见山门】则安德州故城当在今朝阳县东南柏山之麓为土黙特右翼旗南境实兴中府之东南也辽志以安德县为析霸城东南户置霸城即兴中府又金志称永德县【即安德县】北有凌河与此方位并合又按辽兴中府所属尚有黔州统盛吉一县方舆纪要黔州城在营州南考武经总要谓白川州东至黔州七十里黔州东至显州【今锦州府广寕县】五十里东北至望海峯五十里是黔州尚在川州之东为今锦州府界故不列入
  辽史地理志川州长宁军太祖弟明王按图【旧作安端今改正】置防同三年诏为白川州按图子察罕【旧作察割今改正】以大逆诛没入省曰川州初崇德宫统和中属文忠王府统县三
  宏理县【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户置】
  咸康县
  宜民县【统和中置】
  武经总要白川州东至黔州七十里西至中京四百三十里东南至宜州百里西南至霸州七十里按方舆纪要川州有东西二城东川州辽所置西南至义州卫一百五十里西川州金所置南至义州卫九十里盖辽与金各自有川州武经总要川州西南至霸州【即兴中城】七十里此辽之川州也元一统志川州南至兴中州一百八十里此金之川州也一统志原本川州城【此即指辽之川州】在土黙特右翼东北一百五里防古名卓索喀喇城今朝阳县治东北六十七里地名四角坂有废城中有辽开泰二年石幢【详见古迹门】为白川州官吏所建知即辽川州故城也且此城当兴中故城东北亦与武经总要西南至霸州七十里之文相合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东北接土黙特左翼旗境皆川州地也
  又按辽川州共领三县辽志先宏理而后咸康宜民元一统志载辽川州所领则先咸康而后宜民宏理清天文分野书亦称辽川州领咸康等三县今据辽开泰二年石幢列衔有长宁军节度白川州刺史及白川州咸康县令知咸康县为辽川州所治而宜民与宏理乃其属县元一统志又谓辽后省宏理入宜民若宏理为川州倚郭之县必不以之省入宜民矣以宏理为川州首县者乃辽志之误也宏理县之并于宜民辽史亦未详
  辽史地理志建州保静军太祖置州汉干祐元年故石晋太后诣世宗求于汉城侧耕垦自赡许于建州南四十里给地五十顷营构房室创立宗庙州在灵河之南屡遭水害圣宗迁于河北初属武宁军永兴宫后属敦睦宫统县二
  永霸县
  永康县
  武经总要建州东南至器仗山三十里东北至霸州九十里南至渝州【当作榆州】五十里西南至小凌河十里
  按方舆纪要建州城在大宁卫东南四百余里止约畧之词考建州本有二城辽太祖初置之建州在大凌河之南小凌河之北正当兴中城之南辽圣宗移置之建州在大凌河之北正当兴中城之西武经总要谓建州东北至霸【即兴中城】西南至小凌河一统志原本谓建州故城在土黙特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皆指初置之建州而言即今朝阳县治南之五十家子废城是也若移置之建州据元一统志当在兴中城之西为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西一百七十里之喀喇城一统志原本以为亦辽金时州而无考者实即建州城也
  辽史地理志来州归德军【故城在今宁逺州】统州三县一【兼得今境之州一】
  按辽来州即元瑞州本在今锦州府西南界据武经总要来州北至建州三百五十里元一统志瑞州北至利州界栲栳山一百五十里到利州三百五十里西北到龙山县二百八十里故知兼得建昌县东南境
  隰州平海【今志作海平】军【慕容皝置集宁县圣宗括帐户迁信州大雪不能进建城于此置焉兴圣宫来属统县一】
  海濵县【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
  按辽志以隰州平海军领海阳县润州海阳军领海濵县金志则谓辽隰州领海濵县润州领海阳县与辽志互异考润州军名海阳与海阳县名相合则海濵县当属隰州矣元一统志亦谓辽隰州治海濵县今从之考隰州海濵县至金废隰州以县属来州后改来州为宗州复改为瑞州所属县如故元废县为海濵乡今建昌县东南一百八十里瑞云山中【在喀喇沁左翼旗南七十里】有元至正七年大宁路瑞州海濵乡周家庄云谿观碑【详见艺文门】知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旗之东南境为辽海滨县地
  又按辽志以隰州为慕容皝所置集宁县考十六国春秋及晋书载记无集寕县之名惟前燕録载慕容皝十四年以河间郡【晋书作河间人】为寕集县盖即河间郡之流人置县以居之辽志之集宁疑即宁集之譌
  辽史地理志宜州崇义军【故城在今义州】统县二【兼得今境之县一】
  宏政县【世宗以定州俘户置】
  按辽宜州即金元义州本在今锦州府北界据武经总要宜州西至霸州二百里北至川州元一统志义州西至兴中州界蛤蜊山九十里到兴中州一百八十里西北到川州一百八十里故知兼得朝阳县境今朝阳县治东北一百九十里之台头沟有金皇统八年宜州防峪口院碑【详见艺文门】知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东北接土黙特左翼旗南境亦冝州地考辽宜州治宏政县而别领开义县然开义县尚在今义州南非朝阳县境所及其兼得今县境者乃宏政县地也
  又按以上惟安德州于兴中府其川建来宜四州皆直于中京
  辽史地理志徽州宣德军景宗女秦晋大长公主所建媵臣万户在宜州之北二百里
  辽史地理志成州长庆军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在宜州北一百六十里成州兴府军节度统县一
  同昌县
  按徽成二州辽志载入上京道头下军州内辽时诸王外戚大臣从征俘掠生口各建州县以居之横帐诸王国舅公主许创立州城朝廷赐州县额其节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所谓头下军州也二州皆居宜州之北当在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旗境其成州后由上京改中京故辽志互収入中京道下
  辽史地理志饶州匡义军【属上京道】有潢河长水滦青山大福山松山延庆宫统县二
  长乐县【本辽城县民太祖伐渤海迁其民建县居之】
  临河县【本丰永县民太宗分兵伐渤海迁于潢水之曲】
  安民县【太宗以渤海诸邑所俘襍置】
  按宋薛映记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富弼行桯录中京北四百八十里至潢水石桥武经总要饶州南至中京五百里辽志饶州有潢河方舆纪要废饶州在临潢【辽上京临潢府在今翁牛特北巴林旗界】西南二百三十里一统志原本谓在翁牛特右翼界内考潢河自克什克腾流经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旗界知今翁牛特北境潢河之北当为辽饶州地饶州治长乐县而别领临河安民二县其方位道里无可考
  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谓之龙眉宫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统县十
  按辽上京在中京之北临潢府有黑河潢河一统志原本黑河在今巴林北一百十里潢河为大辽水之西源防古名西喇穆伦西流入巴林界又东经阿禄科尔沁南入翁牛特北境今赤峯县北为翁牛特旗又北为巴林旗临潢府居潢水北有黑河今巴林二旗为辽上京临潢府地也辽志谓本汉辽东郡西安平之地新莽曰北安平考汉辽东郡亦在长城以内若今赤峰县北之巴林二旗汉初当为匈奴左地武帝时为塞地后入乌桓其云即辽东郡地者亦殊未之考矣
  临潢县【太祖天赞初攻燕蓟以所俘人户散居潢水之北故以名】
  按临潢县近附府治居潢水北上京道属之饶州【今赤峯县北翁牛特旗地】亦有潢河知临潢县南与饶州接壤也
  定霸县【太祖下扶余迁其人于京西与汉人襍居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长宁宫】
  保和县【太祖破龙州尽徙富利县人散居京南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彰愍宫】潞县【天賛元年太祖破蓟州掠潞县民布于京东与渤海人襍处崇徳宫】
  宣化县【太祖破鸭□府尽徙其民居之京南统和八年以诸宫提辖司人户置彰愍宫】按定霸以下诸县皆以俘降人户徙置京之东西南境保和宣化居南潞县居东定霸居西皆附近京邑应在潢河黑河左右今赤峰县北巴林左右翼两旗境内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一
  建置沿革七
  金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一>
  金
  金为北京路大定府利州兼得义州瑞州地兴中府建州全州兴州兼得临潢府地及西京路桓州地
  今承德府本境西为兴州之兴化县地东境为大定府之神山县地滦平县为兴州兴化县宜兴县丰宁县南境为兴化县宜兴县地西北境兼得西京路桓州地平泉州为大定府大定县长兴县富庶县金源县神山县赤峯县为大定府之三韩县松山县静封县全州安丰县兼得临潢府之临潢县卢川县建昌县南境为利州阜俗县龙山县西南境为大定府之和众县东南境兼得瑞州之海濵县地北境为大定府之恵和县兼得三韩县地朝阳县为兴中府兴中县永德县宜民县南境为建州永霸县东境兼得义州宏政县同昌县西北境为大定府之武平县地
  金史地理志大定府北京留守司辽统和二十五年建为中京国初因称之海陵贞元元年更为北京置留守司都转运司警巡院县十一镇二按金初之北京即辽之上京【今赤峯县北巴林旗地】熈宗天眷元年八月以辽上京为北京是也至海陵天德二年改为临潢府其时大定府尚称中京至贞元元年三月始改中京为北京大定府治即今平泉州治也
  大定【倚辽县旧名有土河七金山隂凉河镇一恩化】
  按大定县之恩化镇即辽之恩州恩化县元一统志谓废于金天眷二年金史未详是金大定县兼有辽恩州地今自平泉州治至州北境皆大定县地也
  长兴【有涂河】
  按元一统志金废劝农县析其地属长兴金史未详是金长兴县兼有辽劝农县地今平泉州西北境皆长兴县地也
  富庶【有沁河镇一文安】
  按辽文定升平归化三县至金皆废此富庶县之文安镇当即辽时置县之地县在今平泉州东北境兼有辽时文定升平归化三县地
  金源【辽开防二年置以地有金甸为名有骆驼山】
  按金源县仍辽旧为平泉州最西北境
  惠和【皇统三年以辽恵州惠和县置】
  按辽惠和县领于惠州元一统志谓金天辅五年罢州金史未详考惠和本为辽县而金史谓皇统三年置者当是先废于天辅五年而复置于皇统三年也在今建昌县北境
  武平【辽筑城杏埚初名新州统和间更为武安州皇统三年降为武安县来属大定七年更名承安三年高州泰和四年复来】
  按金武平县即辽武安州沃野县地在今朝阳县西北境特初名武安县后改武平初高州后改大定府耳
  和众【辽榆州和众县皇统三年罢州来属】
  按县在今建昌县南境之西北本与平泉州接壤故罢榆州后即西属于大定府也
  神山【辽泽州神山县辽太祖俘蔚州之民置章宗承安二年尝置恵州升孩儿馆为滦阳县以之泰和四年罢州及滦阳县】
  按辽神山县领于泽州元一统志谓金天辅元年罢州金史未详又考辽泽州领神山滦河二县金之神山县本仍辽旧在今承德府南境其滦阳一县乃升孩儿馆置疑即为滦河县故地在今滦平县东南境也
  三韩【辽伐高丽迁马韩辰韩弁韩三国民为县置高州太祖天辅七年以高州置节度使皇统三年废为县承安三年复升为高州置刺史为全州支郡分武平松山静封三县焉泰和四年废有落马河涂河】
  按三韩为辽旧县在今赤峯县南境金志于大定县下注有土河于长兴县三韩县下别注有涂河似以土河涂河为二水今以元一统志所载涂河之源流方位考之【元一统志内有涂河无土河】知涂河即土河今亦称老河其实一水也又元一统志称高州东至武平县东南至惠和县武平在今朝阳县西北境恵和在今建昌县北境金废高州存三韩县知县境跨今建昌县北境在患和县之北故能东与武平县接壤承安三年复升为州时得分武平以之也
  松山【辽松山州胜安军松山县开泰中置旧置刺史太祖天辅七年置观察使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承安三年高州太和四年复有隂凉河落马河】
  静封【承安二年以胡设务置全州三年高州泰和四年来属】
  按金大定府所属诸县多为辽之旧县惟静封县乃金所新设静封初属全州又属高州当在全州之南大定府之北元一统志作静丰谓静丰废城在松州东五十里是松山静封境界毗连为今赤峯县属翁牛特旗境
  利州辽统和十六年置县二镇一寨一
  阜俗【辽统和四年置今因之】
  龙山【辽故潭州广润军县故名熈宗皇统三年废州来属有榆河寨一兰州镇一漆河】按龙山在今建昌县西南境本东北与阜俗接壤故金废潭州后即近属利州也
  兴州宁朔军本辽北安州兴化军兴化县承安五年升为兴州置节度军名宁朔改利民寨为利民县拨穆尔坚河【旧名梅坚河今改正】图们必罕【旧作徒门必罕今改正】宁江苏玛拉【旧作宁江速马剌今改正】三明安【旧作猛安今改正】焉贞祐二年四月侨置于宻云县县二
  按金兴州以辽北安州地改置辽北安州有利民县无兴化县【详见前卷北安州条下】辽利民县至金即废金之兴州在辽北安州南境今滦平县地非即辽之故城也
  兴化【倚辽旧县皇统三年降兴化军置大定府承安五年建兴州于县为倚郭旧有白檀镇】按金兴化县为兴州治故城即今喀喇河屯【在今滦平县治西南一里余】其东即承德府南境亦兴州地也
  宜兴【本兴化县白檀镇泰和三年升为县来属】
  按金之白檀镇与汉白檀县异汉白檀自在边内特取名偶同犹宻云戍之非即宻云县也宜兴故城在滦平县西北七十五里地名小城子其南与古北口相直又金时兴州之西即接桓州【桓州故城在今多伦诺尔防境开平卫故城之西南】别属西京道今丰宁县南境尚属兴州地其西北境兼得桓州地
  兴中府本唐营州城辽太祖迁汉民以实之曰霸州彰武军重熈十一年升为府更今名金因之县四镇三【在今境之县三其兴城一县本辽严州之属县在今锦州府界】
  兴中【南有凌河镇一黔城】
  按兴中县之黔城镇当即辽之黔州盖废于金初又考辽兴中府领兴中营邱象雷闾山四县元一统志谓金省二县惟存兴中营邱寻又更营邱为洪宁县知金所省者惟象雷闾山尚有洪宁县金史未详是金兴中县实兼有辽黔州及象雷闾山二县之境今朝阳县西南境皆兴中县地
  永德【辽安徳州化平军安徳县世宗大定七年更今名北有凌河镇一阜安】
  按永德即辽安德县在今朝阳县东南境辽安德县本属德安州金大定中改名永德时当即废州而后来属于兴中府也金史不言州废乃记载之踈
  宜民【辽川州长宁军会同中尝名白川州天禄五年去白字国初因之与同昌县皆焉大定六年降为宜民县懿州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改徽川寨为徽川县为懿州支郡奉和四年罢州及徽川县来属镇一咸康辽县也国初废为镇】
  按辽史太宗纪防同三年八月戊申以安端私城为白川州乙夘置白川州官属其后去白字但称川州金志谓在辽天禄五年元一统志亦同然考辽圣宗统和八年七月置白川州宏理县又辽开泰二年石幢犹称白川州并在辽世宗天禄之后知天禄五年尚未改称川州也辽纪载开泰七年四月赈川饶二州饥知白川州之改为川州当在开泰二年之后七年之前金志以为天禄五年者误又按元一统志金天眷二年川州属懿州三年废咸康为镇入宜民大定初州废咸平府承安二年复置川州治宜民县仍升徽川寨为徽川县以之复割属懿州惟存宜民县盖辽之宜民县及宏理县皆属于川州而川州自治咸康县至辽末废宏理县金初废咸康县惟存宜民一县承安时改置川州即治宜民县虽同在今朝阳县境而金之川州与辽异治至废州之后宜民一县实兼有辽时咸康宏理二县地
  建州保靖军辽初名军曰武宁后更金因之县一永霸
  按辽建州领永霸永康二县金志惟载永霸县知永康县为当时并省是今朝阳县南境皆永霸县地元一统志则谓金并省后复置一县曰建平与金史互异
  瑞州归德军县三镇一【兼得今境之县一】
  海滨【本慕容皝集宁县地辽隰州海平军故县皇统三年废州来属】
  按金瑞州即辽隰州其故地为今宁远州不属热河境惟海滨一县在今建昌县东南境又东接宁远州界
  义州崇义军县三镇一【兼得今境之县二】
  宏政【有凌河】
  同昌【辽成州兴府军县故名国初川州大定六年罢川州懿州承安二年复川州泰和四年来属】
  按金义州即辽宜州其故城在今锦州府属之义州不热河境惟宏政同昌二县在今朝阳县东北境宏政为辽宜州属县同昌为辽成州属县辽志成州互见于上京中京道初上京道时无属县后改中京始置同昌县金因之而改义州耳
  全州盘安军节度使承安二年置改胡设务为靖封县黑河铺为卢川县拨北京三韩赉呼【旧对音烈虎今改正】等五明安以焉贞祐二年四月尝侨置于蓟州县一安丰【承元元年十月改丰州铺为安丰县临潢府三年置全州盘安军节度使治有潢河黑河】
  按三韩县在赤峯县境【见本卷大定府条下】靖封卢川二县旧与三韩县同全州知其境界毗接靖封即静封后改大定府知其居南卢川改临潢知其近北均在今赤峯县境而安丰县下亦注有黄河里河是全州故境当在今赤峯县北巴林旗地也
  临潢府总管府地名西楼辽为上京国初因称之天眷元年改为北京天德二年改为临潢府路大定后罢路并入大定府路贞祐二年四月尝侨置于平州县五【在今境之县二】
  临潢【倚有金粟河】
  卢川【承安二年以黑河铺升全州后复来属有潢河】
  按金之临潢府临潢县皆仍辽旧为今赤峯县北巴林旗地其卢川县以黑河铺升复有潢河亦当在今巴林旗北境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二
  建置沿革八
  元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二>
  元
  元为大宁路大定县富庶县金源县和县武平县和众县龙山县利州惠州髙州兴中州川州建州地上都路兴州松州兼得开平府地及全宁路鲁王分地
  今承徳府西境为上都路兴州之兴安县宜兴县地东境兼得大宁路州地滦平县为兴州兴安县宜兴县丰宁县为兴安县宜兴县地西北境兼得开平府之开平县地平泉州为大寜路之大定县富庶县金源县恵州赤峯县为大宁路之髙州上都路之松州北境为全宁路全宁县及鲁王分地建昌县为大宁路之和众县龙山县利州北境为恵和县南境兼得州地东南境兼得瑞州地朝阳县为兴中州建州川州东境兼得义州及懿州地西北境为大宁路之武平县兼得鲁王分地元史地理志大宁路本奚部唐初其地属营州贞观中奚酋可度内附乃置饶乐郡辽为中京大定府金因之元初为北京路总管府领兴中府及义瑞兴利锦利惠川建和十州中统三年割兴州及松山县属上都路至元五年并和州入利州为永和乡七年兴中府降为州仍隶北京改北京为大宁二十二年【元一统志作二十四年】改为武平路后复为大宁【元一统志作二十九年九月改为大宁路】领县七州九【在今境之州六】元一统志大宁路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东至懿州界驿安站六百里西至上都路界鸡岭一百五十里南至平滦路界防峯岭三百五十里北至上都路界青阳岭二百里东到懿州七百里西到兴州三百五十里南到迁安县四百二十里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东南到抚宁县七百里东北到古庆州【辽置庆州属上京道今属北京路在临潢府西一百六十里元时州废故称为古庆州】九百里西南到遵化县六百三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
  按元时大宁路所领之锦州今属
  盛京其瑞州所属兼得今境之海濵县义州所属兼得今境之宏政县元时俱经并省又旧属义州之同昌县亦省入辽阳路之懿州故诸县名均不复列
  元史地里志大定【中统二年省长兴入焉】
  元一统志大宁县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东至金源县界坌道站九千里西至兴州界鸡岭一百五十里南至和众县界车家岭五十里北至髙州界细河一百五十里东至金源县二百里西至兴州三百五十里南到和众县九十里北到髙州二百二十里东南到富庶县一百五十里东北到惠和县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恵州二百二十里西北到松州二百二十里
  按元大定县兼有今长兴县地元一统志谓至元二十九年改为大宁县金史未详
  元史地理志富庶【至元三年省入兴中府后复置】金源
  元一统志富庶县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里东至建州界弓子岭十五里西至大宁路界干涧庙儿岭一百三十里南至利州界南港岭五十里北至金源县界滑河堠子岭六十里东到建州七十里西到本路一百五十里南到利州七十里北到恵和县一百八十里东南到锦州三百五十里东北到金源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和众县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一百五十里金源县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东至兴中州界青山岭二十里西至大宁县界坌道跕一百十里南至建州界隆兴寺四十里北至武平县界偏道子岭七十里东到兴中州一百里西到本路二百里南到建州九十里北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东南到锦州二百七十里东北到髙州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冨庶县一百七十里西北到恵和县九十里
  按元富庶县金源县仍金旧大宁富庶金源二县俱属今平泉州北境
  元史地理志恵和
  元一统志惠和县西南至大都一千五十里西北至上都八百里东至武平县界黄栢岭七十里西至大宁县界涂河六十里南至富庶县界赵花谷六十里北至髙州界荆家寨五十里东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西到本路一百五十里南到富庶县一百八十里北到髙州九十里东南到金源县九十里东北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西南到本路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松州二百五十里
  按元惠和县仍金旧属今建昌北境
  元史地理志武平
  元一统志武平县西南至大都一千二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里东至川州界栏子岭七十里西至和县界盘道岭八十里南至兴中州界匣口五十里北至防古行营界郭松寨二十里东到川州一百五十里西到惠和县一百五十里南到兴中州一百八十里北到临潢府一千三百里东南到义州三百里东北到懿州四百里西南到金源县一百五十里西北到髙州一百五十里
  按元武平县仍金旧属今朝阳县西北境
  元史地理志和众
  元一统志和众县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九百里西北至本路九十里东至利州界水峪岭三十里西至惠州界鹁鸽岭一百里南至恵州界燕王城岭六十里北至大宁县界车家岭四十里东到利州九十里西到兴州三百五十里南到恵州一百六十里北到本路九十里东南到龙山县一百四十里东北到富庶县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惠州一百六十里西北到上都路九百里按元和众县仍金旧
  元史地理志龙山【初属大定府至元四年属利州后来属】
  元一统志龙山县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本路二百四十里东至利州界石匣口五十里西至恵州界大岭一百五里南至抚宁县界冷口三百里北至利州界白道子岭四十里东到锦州四百里西到恵州二百二十里南到抚宁县三百五十里北到利州八十里东南到瑞州二百八十里东北到建州二百里西南到迁安县三百五十里西北到和众县一百四十里
  按元龙山县仍金旧和众龙山属今建昌县西南境
  元史地里志利州
  元一统志利州西南至大都一千里西北至上都一千里东至锦州界利园岭二百三十里西至和众县界文山岭六十里南至龙山县界白道子岭四十里北至富庶县界厐家庄三十五里东到锦州三百五十里西到和众县九十里南到龙山县八十里北到富庶县七十里东南到瑞州三百里东北到建州一百二十里西南到恵州二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一百六十里
  按金利州领阜俗龙山二县元一统志谓至元二年降州为利城县并省二县五月复为州四年二月复领二县七月割龙山隶大定府阜俗县并入本州隶大宁路皆元史所未详属今建昌县南境
  元史地理志惠州
  元一统志惠州西南至大都六百六十里西北至上都八百五十里东至利州界长岭二百十里西至兴州界赤岭六十里南至丰润县【丰闰至明初始改闰为润】界崖儿口三百十里北至和众县界燕王城岭一百十里东到利州二百六十里西到兴州二百二十里南到丰闰县三百五十里北到和众县一百六十里东南到龙山县二百二十里东北到本路二百二十里西南到遵化县三百里西北到松州四百五十里
  按元恵州以辽泽州地改置辽泽州本路神山县而别领滦河县金废泽州及滦河县承安时别置滦阳县而亦旋罢故金志但有神山县元之惠州盖在辽泽州之境而非即其故城考元一统志惠州有废神山县元罢为神山跕又有废滦阳县元亦为站设巡检司故知恵州为元所改置今承徳府东南境平泉州南境皆元惠州地又建昌县东南月华山【在县治东南一百八十里】有元大徳三年林泉寺地产碑【详见艺文门】称大宁路惠州东锦川乡知今建昌县之南境亦在惠州也
  元史地理志髙州
  元一统志髙州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二十里西至上都七百里东至武平县界夹头部落八十里西至松州界隂凉河七十里南至大定河界细河九十里北至防古行营界扢扠河九十里东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西到松州一百五十里南到本路二百二十里北到古庆州七百里东南到恵和县九十里东北到临潢府七百里西南到本路二百二十里西北到应昌府七百里
  按元一统志元甲戌嵗【时为元太祖九年】升髙州为兴胜府丙子嵗仍改髙州隶大宁路元史未详属今赤峯县南境
  元史地理志兴中州【元初因旧为兴中府后省至元七年又为州】元一统志兴中州西南至大都一千二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二百里西北至本路三百里东至义州界喀喇山九十里西至金源县界青山岭八十里南至瑞州界油雾岭一百六十里北至武平县界匣口一百三十里东到义州一百八十里西到金源县一百里南到瑞州三百里北到武平县一百八十里东南到锦州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川州一百八十里西南到建州八十里西北到惠和县一百八十里
  按元史顺帝纪至正二年正月升懿州为路以大宁路所辖兴中州义州属懿州路今朝阳县三座塔南六十里道旁有元至正四年重修石木桥碑【详见古迹门】亦称懿州路兴中州元志失载又元一统志谓金兴中府领兴中县及洪宁县元因之至元二年县皆省降府为兴中州寻复为兴中府七年复降为州隶大宁路又有永徳县亦金兴中府所属元省入兴中州皆元史所未详
  元史地里志川州
  元一统志川州西南至大都一千四百里西北至上都一千里西北至本路五百里东至懿州界岭东山七十里西至武平县界栏子岭八十里南至兴中州界独山一百四十里北至防古行营界虾蟆山一百里东到懿州二百二十里西到武平县一百五十里南到兴中州一百八十里北到临潢府一千五十里东南到义州一百八十里东北到咸平府六百二十里西南到金源县三百里西北到髙州三百里
  按金川州治宜民县元时无宜民县而有川州亦即治宜民故地今据元至正五年川州重修东岳庙碑【详见古迹及艺文门】则元川州故城当即今朝阳县属三座塔北一百六十八里之黒城子也
  元史地理志建州
  元一统志建州西南至大都一千一百七十里西北至上都一千七十里东至兴中州界田家岭四十里西至富庶县界两家店五十五里南至瑞州界油雾岭一百二十里北至金源县界隆兴寺五十里东到兴中州八十里西到富庶县七十里南到瑞州五百里北到金源县九十里东南到锦州二百六十里东北到武平县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利州一百二十里西北到本路二百二十里按元一统志谓金置建平县元初因之后省建平入州元史未详兴中州川州建州俱属今朝阳县境
  元史地里志上郡路【上郡故城在 今多伦诺尔防】领州四【在今境之州二】
  兴州【唐为奚地金初为兴化军隶北京后为兴州元中统二年属上都路领二县】兴安【至元二年置】
  宜兴【至元二年置】
  按元史文宗纪致和元年八月升宜兴县为州又滦平县境有元天厯中宜兴州所建太平王徳胜碑其文云天下既定奏升县为州与元纪合元志失载又顺帝纪至元五年四月革兴州兴安县志亦遗之元之兴安即金之兴化元兴州治兴安县而别领宜兴县兴州治在今滦平县即俗所称大兴州宜兴治在今滦平县西北之小城子以元时尝升为州今土人尚称其地曰兴州也
  又按兴州之里至元一统志未详宜兴故城本在滦平县境而丰宁县西北之上黄旗汛【在县治西北一百三十里】有元至正时石碣为宜兴开平分界之所承徳府治东南之五指山【在府治东南四十里】有元大轮禅师碑称为兴州宜兴县知今滦平县及承徳府之西境丰寜县之南境皆宜兴故地也元之上都路开平府即今之桓州【元上都城在桓州之东】今丰宁县西北境兼得开平府地
  元史地理志松州【本松林南境辽置松山州金为松山县隶北京大定府路元中统三年升为松州仍存县至元二年省县入州】
  元一统志松州西南至大都九百里西北至上都七百里东到髙州分水岭八十里西到兴州坌土岭一百四十里南到大宁路二百二十里北到应昌府七百里东南到武平县三百里东北到古泉州【金史作全州属北京路在临潢府西南二百三十里元时废故称为古泉州】二百五十里西南到兴州三百五十里西北到上都七百里【松州之四至八到元一统志未详今从原文录之】
  按松州为今赤峯县西境地元史世祖纪中统三年二月以松州隶上都四年五月升开平府为上都升上都路松山县为松州考元中统元年置开平府至四年始称为上都又金时废松山州存松山县元初仍其旧至中统四年始升为松州是中统三年开平府尚未升为都松山县亦尚未升为州当云以松山县隶开平府元纪谓中统三年以松州隶上都元志谓中统三年升为松州者皆误
  元史地理志全宁路领县一全宁
  按志于全宁路下未详建置沿革今考全宁路为鲁王分地今赤峯县北乌丹城中有元鲁国大长公主碑是元时全宁路当在今赤峯县北所辖巴林二旗境内也元史特色辰【旧作特祎禅今改正】载特色辰子曰阿禅【旧作按陈今改正】曰和浩【旧作火忽今改正】阿禅初封河西王后追封济宁王阿禅孙曰特木尔【旧作帖木儿今改正】曰曼济岱【旧作蛮子台今改正】俱封济寜王特木尔子多阿克巴勒【旧作雕阿不剌今改正】尚大长公主加封鲁王传云太祖谕和浩曰哈拉衮【旧作哈老温今改正】迤东涂河潢河之间和尔齐诺【旧作火儿赤纳今改正】庆州之地与伊竒喇斯【旧作亦乞列思今改正】为隣汝则居之又谕阿禅之子苏噜克图【旧作唆鲁大都今改正】曰以尔父子能输忠于国哈玛尔温都尔【旧作可木儿温都儿今改正】遂东络马河至于赤山涂河迤南与国民为邻汝则居之考庆州故城本在今赤峯县北境巴林旗之西北其所谓涂河【即土河亦名老河自喀喇沁右翼旗东北流至敖汉奈曼旗境】潢河【自翁牛特左翼旗北境东流至喀尔喀右翼旗境会老河】之间即今赤峯县属翁牛特左翼旗及建昌县北境敖汉旗朝阳县西北境奈曼旗之北境也其所谓络马河【络马与落马同金志松山县及三韩皆有落马河】至于赤山涂河迤南与国民【国民指北京路所属】为邻即今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之北境也知今赤峯县北境及建昌朝阳二县西北境在元时兼有鲁王分地又云元贞元年济宁王曼济岱尚嘉特【旧作加真今改正】公主请于帝以应昌路东七百里驻冬之地剏建城邑大徳元年名其地为全宁路是全宁路本在鲁王分地之中其故城当在今赤峯县北巴林旗界今巴林左右二旗应属元全寜路地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三
  建置沿革九
  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三>
  明
  眀初属北平府寻改属北平行都司为大宁卫新城卫富峪卫防州卫全宁卫营州卫兴州卫地今承徳府本地滦平县丰宁县为兴州左右中前后五卫及宜兴守御千户所地丰宁县西北境兼得开平卫地平泉州为大宁新城富峪防州四卫及寛河守御千户所地赤峯县为全寜卫地南境为大宁卫地建昌县朝阳县为营州左右中前后五卫地朝阳县东兼得大宁卫地后俱废
  按眀实録洪武三年七月辛夘以古北口山外兴州云州北平府四年罢山后诸州徒其民于山南眀史未详乃史家之漏以实録为据知眀初尚仍元时州县之制也但不乆旋罢其并省之迹遂不可考耳
  明史地理志北平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寜卫】二十一年七月更名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大宁卫【元大宁路治大定县属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防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于京师直后军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宁王府建于此永乐元年迁于江西南昌南有土河东南有大鹻塲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俱废】
  按大宁卫治即元大宁路大定县治复兼有元时惠和县武平县及和众县境当为今平泉州属喀喇沁扎萨克公旗喀喇沁右翼旗及赤峯县南境地又迤东北至建昌朝阳县属敖汉奈曼旗迤东至朝阳县属喀喇沁左翼旗地方舆纪要谓大宁卫东至泰宁夷卫七百里南至永平府边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喜峯口边四百八十里西至开平卫四百三十里自卫至京师八百里葢营州兴州诸卫皆统于大宁都司也
  新城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按新城即今之黒城在大宁城之西南为今平泉州属喀喇沁扎萨克公旗地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按富峪卫在新城之西南为今平泉州属喀喇沁扎萨克公旗南境地
  防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盂山广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于潢河又南入于辽水】
  按防州卫在富峪城之西南为今平泉州境【在州治南二十里】马盂山广袤千里乃史志之误【详见山门】
  全宁卫【元全宁路直中书省】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有潢河又有黒龙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原本缺】里
  按全宁卫在大宁卫之北即元之全宁路在鲁王分地中者在今赤峯县北巴林旗境志称卫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以外地有潢河潢河经流赤峯县翁牛特旗境方位相合所云黒龙江当即巴林旗境之黒河耳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南有塔山】
  按塔山今在土黙特左翼旗之东南是营州左卫为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旗地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路】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按营州右卫即元建州为今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旗西南境地
  营州中屯卫【元龙山县属大寜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南有榆河】
  按营州中卫即元龙山县为今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旗南境地
  营州前屯卫【元兴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二十六年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西有新开岭南有老河源出马盂山流经此又经行都司城东东北入于潢河西南有兴安县元属兴州顺帝后至元五年四月废】
  按眀营州诸卫于元时为兴中州地属大宁路其兴州五卫则为元兴州地属上都路是兴中州之与兴州一在今朝阳县一在今滦平县相距甚逺眀地理志于营州前卫下注元兴州都路者误也至老河经流之地自当在大宁卫新城卫境与营州无渉而去兴州亦甚逺并误又志于大宁卫防州卫下俱注有土河而于营州前卫下别注有老河亦未知土河与老河本为一水耳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
  按明志于营州五卫俱未详距行都司之道里营州本以兴州故城得名而左右中诸卫无即治营州故城者明太祖实録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庚申置营州后屯卫二十六年二月壬辰置营州中前左右四屯卫后卫独最先置者疑其即治兴中州城也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后军都督府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后军都督府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后军都督府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后军都督府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后军都督府
  寛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遵化县仍属大宁都司又侨置寛河卫于京师直后军都督府【东南有寛河一名豹河下流经迁安县西北又东合于滦河】
  按寛河即今之寛城在防州城之南今平泉州南境地
  宜兴守御千户所【元宜兴县属兴州致和元年八月升为宜兴州】洪武二年兼置卫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六月改卫为守御千户所五年七月州废存所永乐元年所废
  按宜兴所即宜兴州在今滦平县境其兴州五卫道里未详大约兼有今承徳府本境及滦平县丰宁县地其西北为开平卫即元之上都路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州置卫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宣徳五年迁治独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于此后废又有开平左右中前后五卫于洪武二十九年置永乐元年废并在今多伦诺尔防界今丰宁县之西北境亦开平卫地也
  后为诺音【旧作朶顔今改正】卫及泰宁卫地
  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平泉州建昌县为诺音卫地朝阳县为泰宁卫地
  明史地理志景泰四年【明实録作元年】泰宁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外二百里居住天顺后遂入于三卫外国诺音诺音福余泰宁髙皇帝所置三卫地也自大宁前抵喜峯口近宣府曰诺音自锦义厯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独诺音地险而强乆之皆叛去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説之来遂拥宁王西入闗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竒兵从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
  昌平山水记大宁初设未有民人但立一十六卫自燕府拔之而南遂为空城及转战三年始下南京而大宁已弃之后不能复置因徙卫于山南而以其地畀乌梁海
  按三卫分界惟诺音泰宁二卫属今承徳府全境地王世贞三卫志以为分界定于太祖二十二年郑晓吾学编以为定于永乐元年眀史诺音传从世贞説然当太祖二十二年正分置大宁诸卫之时诺音三卫安得襍出其地即以为定于永乐元年者亦有未的考眀实録永乐元年十一月命新昌伯唐云领军自小兴州大兴州东接牛岭防州塔山龙山诸处屯种北勿出防州西勿过千户寨又永乐十九年十一月命边将置逻骑营于古北口北神树之地是其时开平以东兴州以北二三百里犹为内地三卫之界安得西近宣府宣徳三年边将奏乌梁海【旧作兀良哈今改正】入大宁经防州将及寛河景泰元年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今近边二百里外住牧曰入曰乞是其时故大宁城犹为边外隙地三卫之界安得南抵喜峯今以诸书参考之据吾学编方舆纪要载洪武二十二年分乌梁海为三卫于潢河之北曰福余曰诺音曰泰宁是三卫之治其地皆在潢河北也终洪武之世未尝内徙洪武时大宁卫北尚有全宁卫自全宁卫北始为诺音三卫其时边外诸卫总北平行都司大宁特行都司所治之地耳永乐元年三月始割大宁卫地以畀三卫大约即其近三卫之地割以与之曰割大宁卫地者其故城尚未割特徙卫之后弃为空城故景泰时三卫乞此城而未许也至大宁城南更非其地其建庭处仍在潢河北英宗实録称正统九年讨三卫经大小兴州过神树破之于全宁及虎头山可证也景泰后令去塞外二百里居住始更徙而南考故大宁城距边四百五十里新城距边三百九十里其时已令近边二百里犹不能居大宁废城是边外瓯脱地尚逺自中叶以后形势日蹙边墙以外视如敌国大宁诸卫始尽为三卫所有吾学编载嘉靖十一年巡抚王大用欲通诺音与厚赂城其雾灵山不果雾灵山在马兰闗外遵化州界上是其城南抵长城矣明史据世贞之説以后来之疆域为最初之版图未为核实因详辩之如此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巻六十四
  晷度一
  授时齐政肇始虞廷而后世测量之法以起极度晷影每凭地以觇天而总以北极出地高卑度分爲枢纽又以子午线爲中得东西偏度由是分布时刻加入节气诸线得节气度分言天文家歴代递沿而西法尤爲精密承徳府全境居赤道北四十度至四十二度强在地图东面中线偏东四十三度至四十七度强京师偏东一度至四度强与夫分至日景及昼夜刻候皆可以按地分考盖天象虽虚而地体则实据表器之器精心以求髙卑赢缩芒忽难淆理固然也我
  皇上学贯天人识超今古辟分野拘墟之旧说而占
  防纬尤灼知其傅防难徴臣等仰窥
  御制禹贡指南诗旨固已旷若发防兹论次承徳府诸境极度晷景谨爲分属排纂而于分野星次则畧举史遗闻而更详辨其不可信庶俾管窥槃扣者流恍然帱载之全量益钦惟
  圣知天非星史诸家所得仰希万一也志晷度第八承徳府【即热河厅 凡测晷极度晷景俱以府州县治所爲准】
  北极出地高四十一度一十分距京师偏东一度三十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一寸九分有竒【定表高一丈后仿此】昼五十三刻十四分强
  夜四十二刻一分弱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一尺一寸一分有竒
  昼四十二刻一分弱
  夜五十三刻十四分强
  春秋分正午日景八尺七寸四分有竒
  昼夜各四十八刻【余州县同】
  滦平县【即喀喇河屯厅】
  北极出地高四十度五十八分距京师偏东一度二十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一寸五分有竒
  昼五十三刻十四分
  夜四十二刻一分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零九寸二分有竒
  昼四十二刻一分
  夜五十三刻十四分
  春秋分正午日景八尺六寸八寸有竒
  丰寜县【即四旗厅】
  北极出地高四十一度三十三分距京师偏东初度二十八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二寸六分有竒
  昼五十四刻一分
  夜四十一刻十四分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一尺四寸八分有竒
  昼四十一刻十四分
  夜五十四刻一分
  春秋分正午日景八尺八寸六寸有竒
  平泉州【即八沟防】
  北极出地高四十一度二分距京师偏东二度一十三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一寸六分有竒
  昼五十三刻十四分少强
  夜四十二刻一分少弱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零九寸八分有竒
  昼四十二刻一分少弱
  夜五十三刻十四分少强
  春秋分正午日景八尺七寸有竒
  赤峯县【即乌兰哈逹厅】
  北极出地高四十二度二十四分距京师偏东二度五十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四寸三分有竒
  昼五十四刻三分
  夜四十一刻十二分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二尺三寸四分
  昼四十一刻十二分
  夜五十四刻三分
  春秋分正午日景九尺一寸三分有竒
  建昌县【即塔子沟厅】
  北极出地高四十一度三十八分距京师偏东三度五十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二寸八分有竒
  昼五十四刻一分
  夜四十一刻十四分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一尺五寸六分
  昼四十一刻十四分
  夜五十四刻一分
  春秋分正午日景八尺八寸九分有竒
  朝阳县【即三座塔厅】
  北极出地高四十一度四十四分距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一分
  夏至正午日景三尺三寸有竒
  昼五十四刻一分强
  夜四十一刻十四分强
  冬至正午日景二丈一尺六寸六分有竒
  昼四十一刻十四分弱
  夜五十四刻一分强
  春秋分正午日景八尺九寸二分有竒
  元史天文志北京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强
  按元授时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七十五分今法周天三百六十度元史所云四十二度强者当今四十一度半弱元之北京治大寜城在今平泉州治东北一百六十里与今测亦不甚逺盖地居天中地体浑圆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之北北极常现南极常隠南行二百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里则北极高一度东西亦然经纬有常度测有常法推之二分二至日晷昼夜分刻立表见景理可明徴也若列星分野之说肇自周官秦汉以来述不一在天或以次言或以星举在地或据州或据国中土之地已尽二十八宿方位推之大地七万二千里数有所穷是中土星野之分特出于天文家之拘墟沿袭而未足爲据也今承徳府全境当古幽燕东北旧说星分尾箕析木之次今据歴代史书所载而缀以论说如左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郑康成注析木燕也
  尔雅释天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谓之大辰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谓之汉津也
  史记天官书尾箕幽州
  淮南星部地名尾箕燕
  汉书地理志燕地尾箕分野也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皆燕分也乐浪元莵亦宜属焉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费直周易分野析木起尾九度
  蔡邕月令章句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野
  皇甫谧帝王世纪自尾十度至斗七度百三十五分而终曰析木之次今燕分野
  晋书天文志自尾十度至南木十一度爲析木燕之分野属幽州渔阳入尾三度右北平入尾七度辽西入尾十度
  魏书律歴志心四至斗一析木
  唐书天文志尾箕析木津也初尾七度余二千七百五十杪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汉河间涿郡广阳及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乐浪元莵古北燕孤竹无终九夷之国宋史律歴志赤道过宫尾宿四度十五分杪五十四入燕分析木之次黄道过宫尾三度八十六分杪六十四入燕分析木之次
  按宋志又载观天歴黄道过宫尾宿八度入燕分与前说异
  金史歴志太阳黄道十二次入宫宿度尾三度九十七分九十二抄外入燕分析木之次
  元史歴志黄道十二次宿度尾三度一分一十五杪入析木之次
  按承徳府全境在古渔阳右北平辽西郡边外其入某宿度分史无明文汉书地理志尾箕分野东抵辽东唐书天文志亦及于辽东北燕则承徳府属星分以尾箕属燕之旧说附近推之亦畧可考见然古人分星或以配食或以主祀初未甞以恒星之次第配九州东西南北之方位亦未甞以地之大者星土必广地之小者星土必狭其附近边徼之地即縁边徼所分之星而系属焉如星纪爲吴越分春秋时未有交趾九真南海日南之地也汉置爲郡亦不过附于星纪之次如鹑首爲秦分春秋时未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之地也汉置爲郡亦不过附于鹑首之次如析木爲燕分春秋时未有元莵乐浪辽东西之地也汉置爲郡亦不过附于析木之次盖缘三代以下拓地不广故附诸中土而有余若以今之道里计之西域新疆逺拓二万余里已非秦分井鬼二宿所能该况推之以尽地面一周则中土以外大地尚多又将分以何星属以何次乎防读
  御制题毛晃禹贡指南诗注史记天官二十八舎主十二州引星经如云角亢郑之分野之乃以二十八宿主十二州分配无余此外更当何属夫天无不覆星丽乎天亦当无不照今十二州皆中国之地岂中国之外不在此昭昭之内乎且其间有地少而星多亦有地多而星少以天度地舆凖之亦不均如井鬼为雍州陕西甘肃皆是其道里之广已非两舎所能该而今拓地逺至伊犂叶尔羌喀什噶尔较禹贡方隅防倍蓰其地皆在甘肃以外将以雍州两星防之乎抑别有所分属乎此又理之难通者盖分野之说本不足信而灾祥则更隣于防纬皆非正道仰
  圣论之昭垂诚足以破千古拘墟之见而悬为正的矣且即以旧説论之尔雅以尾属大辰星与次已相违汉代不知嵗差以节气交宫分十二次之界其交宫又非当时实测后汉贾逵诸人始以史官所注冬夏至日躔所在正之于是十二次纷纷改定晋虞喜始知嵗差宋何承天祖冲之隋刘焯等言之益详唐初傅仁之始用嵗差朝论不以爲然李淳风复去嵗差不用及一行乃博考广证分天自爲天嵗自爲嵗更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位而着其分野然观其区别各次与尧典春秋传复时有出入明神宗时西法入中国以中气过宫【如日躔冬至即爲星纪宫之】而恒星既有嵗进之差于是宫无定宿宿可以递居各宫古法因之递变再以恒星东移嵗差五十杪积算之六千余年之后南易而东西易而南万二千余年之后南易而北西易而东方位更而分野亦易是则分野以属星分星以属次即中土十二州之地前后已多参错况大地之全乎兹故采缀旧说折衷
  圣裁见向来十二州分星之说不过天文家之沿袭傅防加以占騐禨祥尤多恍惚非独事难徴信亦理不能通耳
  又按古分野之法限于中土则大地难周统全局以规大势当以周天三百六十度配大地七万二千里毎二百里分应一度尽地面一周而二十八宿之分野始尽说似较爲无也第欲以周天分属大地而恒星有东移之差则以某宿属某处将以何者爲准而后左右推暨乎曰恒星虽嵗差五十秒然二十八宿始初之体原有定位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苍龙居东斗牛女虚爲元武爲元武居北奎娄胃昴毕参觜爲白虎居西井鬼柳星张翼轸爲朱雀居南是也宿有东西南北地亦有东西南北以二十八宿东西南北之本位分配大地东西南北之定位按诸古志十二州分星之说惟燕爲尾箕之野方位适相符合盖以中土地偏东北隅京师又居中土之东北于八卦属艮于十干属癸甲之交于十二支属寅于十二次属析木于星属尾箕尾箕二宿之本位亦正在东北隅也以尾箕燕分爲准而后左右推之尽地面之一周皆与各宿本位相合是爲亘古不易之星分而十二次因之至恒星东移嵗差五十杪亦随大地爲转易某年属某宿某度若干分杪以各宿本位所属不变者爲体以按年递值者爲用如是以言分野则数不穷而理犹可据爲附着其说以备考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五
  山一
  承徳府全境北界兴安大岭为阴山之正脉左右层峦叠巘皆其分支形势之雄甲于紫塞若龙山为慕容氏国都七金马盂诸山为辽金名胜徴名定位往往而合自
  僊庄肇啓岩峦献秀锤峯东峙则郦道元水经注之石挺也广仁西控则王曽行程录之墨斗岭也加以
  六飞来往
  睿赏留题翠壁丹崖
  辉新云日斯则林壑光华山灵望
  幸抑造化神秀显见有时也爰就各境所属分按道里证以史传所纪取其翔实可徴信者着之凡蒙古诸名音译旧多讹蹖兼为校正或名闻在昔而今无可考则约畧方隅彚卷附存不敢以传防失实至于木兰界内群山合防为
  巡跸秋搜讲武之地别见围场门兹不复叙志山第九承徳府【即热河防】
  磬锤峯 在热河
  行宫东八里承徳府治东北十六里下鋭上丰俗称棒棰峯
  圣祖仁皇帝赐今名每夕阳欲暝万壑苍然一峯秀矗亭
  亭倚天
  御题山庄三十六景中有锤峯落照峰侧石幢一镌防□
  □□四字
  郦道元水经注武列水东南厯石挺下挺在层峦之上孤石云举临崖危峻可髙百余仭牧守所经命选练之士弯张弧矢无能届其崇标者按古武列水即今之热河【详见水门】磬锤峰近在河东撑空耸秀知即石挺是也峰侧石幢不知何时所建防为古户字见许愼説文□为武瞾所造日字见郭忠恕佩觹余二字无考
  御制诗
  锤峰歌【壬申】
  在天有六星开徳宣符赞鸿运在地有昆仑嵥然中峙四维镇昆仑一支走华区坛曼案衍羣峰都五岳五镇列方隅扼吭拊背据其枢神禹行水迹虽遍天秘地钥无繇见小试仅得及底柱至今防传防县灵皋奥壤应有待乃廻
  尧顾怡八彩带河襟巘辟仙庄卓然峰立东冈在东冈峰立初无名象形阐义锡嘉称宇宙以来便有此惟
  圣人通天地情造物妙在罏锤间奉三要达神明权平施称物无容意治崇金鉴千秋传八柱何当一已足马援标名笑铜沃春来簇簇自为绣雪后晶晶幻成玉穹窿髙矗飞云流亭亭入望偏宜秋一轮氷镜正圆满凭将挂着千山头
  望锤峰作歌【己邜】
  晩热宁不欲寻凉心中却幸农夫庆肩舆西岭上絶顶锤峰东望遥相当天风吹寒飒衣袂攀陟虽炎爽此际乃知得逸恒于劳玉柱亭亭况佳致亭亭玉柱几千秋风月与侣鹿豕俦而今遍野田庐稠亦复台榭供清游古人曾经到此不锤峰笑道非所求
  罗汉峰 一名弥勒峰在热河
  行宫东稍南三里承徳府治东南九里冈峦曼衍望之似人趺坐坦腹迤北则磬钟峰
  红石峦 在热河
  行宫东南十里承徳府治东南十六里罗汉峰之东绵亘十余里其西地势寛广土人称为红石峦沟天桥山 在热河
  行宫东南三十五里承徳府治东南三十八里山势如飞梁跨空缥缈天半与
  宫内四面云山亭相对
  御制诗
  天桥山歌【甲戌】
  亭子四靣云山顶东瞻案衍拖横岭岭上天桥对我亭舆梁谁驾虗无境仙人来往扶栏游彼岸奚借一苇浮祖龙鞭石空费力何如天造非人谋武夷长虹事乃幻谢傅永安桑海变恰似嵩山玉女牕中秋月每从中见朝阳洞 在府治东稍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深二十余丈广二丈余其东髙盈丈西半之晓日初生光射石罅隔山可见朝阳义葢取此洞内外小佛祠各一
  防盔山 在府治东稍南八十里以形兠鍪得名其北十里复有防盔山土人称为前防盔石后防盔石
  笔架山 在府治东稍南九十里以三峰矗立故名
  五指山 在府治东南四十里五峰崷崪俨如僊掌山有古灵峰禅寺寺有僧居实撰五指山大轮禅师碑至元二十四年建知此山旧名五指矣今土人称鸡冠山葢侧视五峰累累若鸡冠云骆驼山 在府治东南五指山之东
  敌楼山 一名观音山在府治东南一百六十里白马川之南山有至元二十六年僧显月撰敌楼山天宫禅院碑称山在惠州西南巅峰峻拔按元惠州治在今平泉州界敌楼山在承徳府最东南境与惠州西南方位相合碑文称有古殿宇号曰天宫惟设观音神像则观音山之得名有自来矣
  鐡虎山 在府治东南九十里
  滴水厓 一名珍珠厓在府治东南一百三十里滦河流经其下山势盘旋数十里松栢丛欝积翠成屏临河石壁削立山腰有洞流泉瑽琤若珠玑迸落故名
  僧冠峰 在府治南稍东二十六里旧名僧官防山乾隆三十九年
  赐今名峰形如毘卢覆顶土人以云气聚散占晴雨之
  騐輙应
  青云山 在府治南稍东一百二十里白河之旁林木翳蔚泉响潺然出丛薄中云峰寺建其上乌龙山 在府治东南二百五十里古卢龙山也卢龙塞当在其地
  郦道元水经注卢龙之险峻阪萦折故有九防之名矣
  按卢为黒色乌字义同音属近似更以卢龙塞证之方位亦合水经注濡水东南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清陉濡水即今滦河至承徳府之东南境迤折而入边墙所谓濡水又东南境迳卢龙塞也无终即遵化州在承徳府南境边内所谓塞道自无终县东出也塞固以山得名境地自当毗接今乌龙山在承徳府本境西南与滦河入边处东西相望也况卢龙塞古称长堑今滦河入边处当永平府西北之潘家口为卢龙东塞魏志卢龙塞与密云山绵亘不远当今密云县西北与居庸塞相连为卢龙西塞今乌龙山正当长堑之中附近东塞也又庾杲之注扬都赋言卢龙山在罡城北平罡即平刚汉属右北平郡班书平刚无终二县接叙则平刚亦应在遵化州境适与乌龙山南北相直庾杲之所言不尽无据郦道元讥其孟浪失实过矣若水经注又载燕景昭元玺二年遣将军步浑治卢龙塞焚山刋石令通方轨刻石岭上以纪事功则不必定在乌龙山矣
  青松梁 在府治南五十里
  鳯凰岭 在府治南二十五里与青松梁相接皆在滦河之南
  尖防山 在府治南一百八十里其南接遵化州界
  广仁岭 在热河
  行宫西十四里府治西十一里岭之西南即滦平县境自滦平县治至热河为
  辇路经行之处康熙五十七年
  圣祖仁皇帝发帑开治径路平坦
  赐名广仁岭勒碑山上东麓建
  万夀亭三十八年建碑亭一恭镌
  御制雨中乗舆过广仁岭诗凡山庄西境诸山皆与广
  仁岭绵亘相接
  王曽行程录过乌滦河又过墨斗岭亦名渡云岭长二十里许
  曽公亮武经总要北安州有墨防岭在徳胜岭北百二十里
  按辽北安州城在今丰宁县东境之波罗河屯【详建置沿革门】广仁岭在滦河之北正当辽北安州境内应为古墨斗岭斗与防特传冩不同耳
  御制诗
  雨中乗舆过广仁岭【癸巳】
  云羃山头雨复施路经横岭引闲思身先策马恒劼昔年长【上声】乘舆亦顺时【曩时行幸山庄啓跸日即乗马至回銮始间乗舆然遇天雨及过岭则仍乗马兹春秋已逾六旬雨中岭路泥滑因乗舆以过非尚逸而恶劳顺时愼养之道宜如是也】瀑响千岩奔渒□烟迷万树幻离竒仆臣跋涉胥勤职行赏旌劳例有之
  风云岭 在热河
  行宫西北三里府治西北六里其北即狮子岭狮子岭 在热河
  行宫北五里府治西北九里岭势竒伟如狻猊頫聴帖依莲座故名岭下狮子园岭之东地势闳敞名狮子沟凡普陀宗乗庙诸巨刹多建于此【详见寺庙门】金山 在府治西北五十里山势髙耸东与黒山对峙
  黒山 在府治西北四十五里山脉周围数十里一峯拔起髙出羣山石色如黳故名
  按凡附近热河诸山皆金山黒山支派所分
  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所云金山发脉又北枕双峰诗序
  所云西北金山东北黒山者是也
  大黒山 在府治北一百八十余里当张三营西北高二十余丈周百余里复嶂悬崖烟岚蒸欝遥望□然伊逊河自北来流绕其足
  按此即古阴山分支也阴山自河套之西北蜿蜒东走经承徳府全境之北其正干为兴安岭是山在承徳府北境形势雄峻附属兴安自是而北直接围埸内诸山盖阴山逺脉经行旁络之处凡府属迤北诸山视此
  盘道梁 在府治北境唐三营之东北
  象鼻山 在府治北稍东四十四里山势堕长形如象鼻故名
  汤山 在府治东北八十里山出汤泉流入赛音河
  圣祖尝驻跸于此建龙尊王佛庙有
  御制碑记【恭载寺庙门】
  横道梁 在府治东北茅沟汛境内窰沟之北茅沟河流经其西
  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
  双塔山 在喀喇河屯
  行宫东北八里滦平县治北八里大小二峯矗立百余丈如窣堵波髙下相亚其一峯中开三孔表里通明
  御制诗
  双塔山【癸酉】
  双峯耸翠肖浮图鹿苑当年了不殊入影东西照滦水
  挿云南北拟明湖
  苇峪岭 在喀喇河屯
  行宫西南十五里滦平县治西十里自王家营至喀喇河屯
  辇道必经又巴克什营北亦有苇峪土人称为西苇峪御制诗
  过苇峪岭【癸巳】
  塞外地势殊山多平原少一岭界两溪萦缪相环抱土人刀而耕高低遍岩表美恶虽非齐亦自足温饱苇峪兹过岭沿路农功考颇觉逊迤南春膏知霑少近乃阵雨作稚禾始有秒为【去声】之复望霖曷惠心黙祷羽林却喜晴云弗致行潦明当至山庄雨不为迟好我意汝当知汝私我亦晓
  苇峪【甲午】
  苇峪迤北阅田功缺泽去年同一望却因昨夜得雨回苏绿意防无恙客嵗黒城始遇霖【喀喇河屯即汉语黒城在苇峪北去嵗驻行宫时夜雨】早只一宿那殊状【兹于常山峪即遇雨较去嵗早一日】复思今夏啓銮晩以是较则反迟宕【昨嵗以五月初八日启銮今年则于五月十六日较迟八日而以距夏至后日期计之反为早五日也】设更衡之夏至节日虽为晚时早偿较长论短总縁农惟殷防祝屡绥贶
  驼峰 在滦平县治西南一峰耸峙形似槖驼故名
  御制诗
  驼峰歌【壬辰】
  青山白云宜目骋一峰遥见峙横岭问之其名曰驼峯昴首耸背还引领有如此哉造物竒以弗意匠匠肖之谁能翠釡食单列更鲜锦篇掞丽词此地此名两相当岳岳立向西南望意有未忘用有殊即今沙漠耕桑畅我亦因之系于访
  小黄土梁 在滦平县治西南二十里较常山峪西南之黄土梁形势稍亚
  三道梁 在滦平县治西南五十里
  鞍子岭 在滦平县治西南六十二里又大水峪口外白河之旁亦有鞍子岭为滦平县最西南境常山峪 在滦平县治西南七十里岭势回环如列屏障
  行宫建于麓正据其胜
  竒山 在滦平县治西南常山峪北距官道七里峯势中开状如擘裂
  黄土梁 在滦平县治西南八十里常山峪西南十里
  青石梁 在滦平县治西南九十里与黄土梁形势相连自两间房至常山峪群峰绵亘青石梁最峭拔高出诸山之上
  御制诗
  过青石梁【甲申】
  石栈隆崇云里盘北来屈指最髙峦昨朝细雨不成阵今日晴空廻觉寛过岭东西异流水策骢上下一征鞍刬脩嵗久涂臻坦可复谁歌行路难
  过青石梁【丙戌】
  塞山过雨晓犹云隐现诸峯濯黛纹为喜农功益茂实何妨旅景自殷勤近藩已有联翩至一体曽无内外分
  祖训聪聴仰深意髙谈底更事云云
  青石梁【丁亥】
  石梁嵗往还佳景称逰攀马足若无路云头复有山飞流垂振鹭野卉鎻孱顔更喜逢秋霁都防行旅艰
  雨中过青石梁【戊子】
  夜雨连纎晓未収制衣【六书正譌雨衣谓制】亦复发行驺途中霶霈乃愈甚马上逍遥那可留荔阪都成千瀑落兰蹊忽作一川流石梁过不逾十里别馆常山称【去声】憩休【下青石梁复过一黄土坎即常山峪行宫计里甚近】
  雨过青石梁【十月初四日辛夘】
  彻夜连纎晓未晴轻舆已备御而行【自辛酉秋狩以来虽甚雨雪皆乘马过青石梁而行今晨以值雨所司备轻舆遂御之昨木兰中晓往猎埸亦有乗舆以行之日虽从众请自愧不如少年耳】顺时养体钦
  天道渐石胶车騐物情宜雪雨零候縁暖【往年此际闗外已作雪今嵗气暖故仍雨】降髙卑就谷循平披烟南望慰心处润透冬田麦始萌
  过青石梁【壬辰】
  晓行塞云布四宇意谓灵山或施雨须臾云敛快开晴濯濯螺峰秀尔许﨑岖砟硌凡千盘登逈造极眼界寛隆崇大干东南去亦如瀛海苍漫漫升觉路长降路短北髙于南信非诞麦尚未収禾黍芃爱此宜着鞭星龛岩 在滦平县治西稍北五十三里
  圣祖仁皇帝御题岩名岩间镌石佛像三有寺名星龛岩
  寺
  喇嘛洞 在滦平县治西七十里石洞中虗形如广厦
  偏岭 有前后二岭后偏岭在滦平县西一百里当鞍匠屯之南又南为前偏岭
  王曽行程録过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过乌滦河
  按偏岭即行程録所载偏枪岭乌滦河即今滦河偏岭在喇嘛洞西三十里外疑喇嘛洞即卧如来馆之旧也
  十八盘岭 有大小二岭大十八盘岭在滦平县西南一百十里其南四为小十八盘岭
  王曽行程録出古北口度徳胜岭盘道数层俗名思乡岭
  按十八盘岭在古北口外直北境磴道回盘应即行程録所云徳胜岭也
  火石岭 在滦平县西南二百三十里白马闗口外
  挿箭岭 在滦平县西南二百四十里髙家营北潮河流经其西
  七道岭 在滦平县西南二百五十里
  椵树岭 在滦平县西南二百五十余里潮河流经其麓
  五道梁 在滦平县西二百三十里
  庙儿梁 在滦平县西三百里
  丰宁县【即四旗防】
  元宝山 在镶白旗土城子【即丰宁县治】东稍南十五里山形中凹旁峻以形似得名
  按丰宁县治在镶白旗土城子所属四旗分地如前四旗防之制兹编次境内诸山仍按四旗所属分载方位道里以期明晰云
  博罗梁 在镶白旗土城子南六十里其南即滦平县界
  官儿岭 在镶白旗土城子西南二十里其西南即镶黄旗界
  鐡家伙梁 在镶白旗土城子西六十里其西即镶黄旗界
  赫山 在镶白旗土城子西稍北二十五里锡喇塔拉川之西山峯峭拔林木蔚然为县西胜境五峰山 在镶白旗土城子东北九十里五峰环列涧壑深幽山有兴隆寺
  白云山 在镶白旗土城子东北一百二十里山腹一泉自洞中流出最为清冽
  笔架山 在正蓝旗黄姑屯【即波罗河屯】东稍北十里山正当波罗河屯
  行宫之东三峰列峙中翘旁亚作笔架形
  御制诗
  笔架峰【戊寅】
  笔架三峯逈出群支天万古翠嶙峋宣毫湘管难堪倚合付寻常腹藁人
  化工着意玉雕锼肯使词人弄笔头李白若曽经到此不知竒句几多留
  于波罗河屯咏东山笔架峯【戊子】
  天开地辟此遗踪未许南人弄藻锋笑彼瑚夸宝重镇兹鉢捺永提封祗今来往常凝望自古诗文必有宗不是杜韩大手笔谁当佳作倚高峯
  文昌襍録云契丹谓住坐处曰捺鉢按辽之后即今索伦其语与满洲有相同者国语谓住处曰巴纳若作鉢捺尚可云音译之讹乃并颠倒其文则失之益逺矣总由彼时中国人言语不相通习信手妄书不自知其舛谬即如金辽元三史中此者难以枚举将悉为改译而稗野流则经用始能辨订耳珑峯 在中闗
  行宫东十五里正蓝旗黄姑屯东稍南六十里旧名兴隆山山峯嵌空有洞西向深十六丈许隙光穿透非雕镂所及乾隆十九年七月
  巡跸经临其地因
  赐今名
  御制诗
  珑峰【有序甲戌】
  过中闗行宫迤东十余里有峰拔地防嶫崒嵂望若翠屏嵌空虗洞似僊人之所栖止名之曰珑而系以诗
  朝催行骑縁谷东新程逐处咨民风沼冈度涧凡几重路右遥见凌霄峰巍乎气象廻不同羣山拱伏孰与京【叶】倚天拔地超哉雄嵌空洞穴宛转通嶊崣嶻嶭森巃防竒葩真树那可名【叶】幻以云气郁丰隆石户俨开守玉童丹灶碧火其焰红垂垂鐡锁悬长空凡骨怅望难寻踪在昔下风访崆峒塞垣荒略传何从欣兹始遇名珑飞来奚事艳呉中至今吟咏纷莫穷
  固都尔呼达巴罕 在正蓝旗黄姑屯东固都尔呼河经流其旁故名山脉始于官家厰蜿蜒而南至中闗绵亘百余里
  云光洞 在正蓝旗黄姑屯南四十里山势阻深其右有泉从石间出东南流防入固都尔呼河山麓有洞嵌空康熙六十一年就洞建寺
  圣祖仁皇帝赐额曰云宝珠光故即以云光名洞金厰梁 在正蓝旗黄姑屯南稍东三十里赤土梁 在正蓝旗黄姑屯南十里
  苔山 在波罗河屯
  行宫之西正蓝旗黄姑屯西北伊逊河之北有浮屠三级髙矗峯顶东则伊逊河西则伊玛图河蜿蜒如带夹流山下
  平顶山 在正蓝旗黄姑屯东北七十五里顶平如砥而石壁劖削每白云滃然弥漫峰顶则山雨立至土人以为占候此山绵亘广逺其北即围塲界
  按辽史地理志载髙州有平顶山辽髙州为赤峰县境今丰宁县为辽北安州地与髙州方位不合盖山名偶同也
  大对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东南五十五里滦河
  流经其下
  黒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西南二十五里
  沙尔呼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西稍南八十里锡喇塔拉川即兴州河发源于此其西即镶黄旗界鳯凰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西北滦河之北喇嘛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北三里半山石洞一仄径沿縁盘纡而上林壑幽絶
  汤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北三十五里山有温泉东南流入小滦河
  窟窿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北三十五里三峯屹立有石穴在三峯间故名
  半壁山 在正白旗郭家屯北六十里石壁陡削形若堵墙小滦河流经其下其北即围塲界龙泉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稍南五十里有大小龙潭三水从石罅中出三潭注东南流入潮河
  塔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南六十里山有古塔一
  白云洞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南七十五里亦名朝阳洞洞顶有双瀑对悬飞流树杪洞内有神像镌额曰宝华防不知何时书外种山桃百余株春时霏红掩映尤増胜致
  防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南稍西六十里山有石柱髙百尺三巨石叠立其上形若峩冠
  汤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西南四十里山出温泉洪汤寺建其侧土人称其地为汤上汤河发源于此
  按此与正白旗之汤山别考水经注沽水东南右合髙峰水又西南流出山沽水即今白河髙峰水即今汤河【详见水门】汤河发源于汤山则山即髙峰之旧矣
  平西梁 在镶黄旗大阁儿西南八十五里其西即独石口防界
  大草坪梁 在镶黄旗大阁儿西南八十余里其西即独石口防界
  按旧一统志谓李文忠败元兵于骆驼山即此然考文忠当日出居庸趋开平为今之多伦诺尔迂道至此恐未必然也
  十八盘岭 在镶黄旗大阁儿西一百三十里其西即独石口防界
  按此与滦平县属之十八盘岭别又考元周伯琦扈从诗注曰入黒谷过色泽岭髙峻曲折凡十八盘伯琦所经由今独石口外迤东而行正厯今丰宁县西境此十八盘岭疑即色泽岭
  伊克达巴罕 在镶黄旗大阁儿西北一百二十里其西即独石口防界
  喇嘛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北稍西六十里羣峯回合有月珠寺建其上金碧觚棱隐出林杪最为幽胜
  按此与正白旗之喇嘛山别
  巴顔哈达 在镶黄旗大阁儿北稍西一百三十里
  韭菜梁 在镶黄旗大阁儿西北一百八十里滦河流经其下
  僧机图达巴罕 在镶黄旗大阁儿北二百十里其北即多伦诺尔防界
  平顶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北六十里山势绵亘其东北与正白旗之沙尔呼山相接
  按此与正蓝旗之平顶山别
  大黒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北九十里
  青石拉绵山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北一百八十里土人亦称为大山绵亘数十里其北即围塲界天财梁 在镶黄旗大阁儿东北一百九十里亦名官道梁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六
  山二
  平泉州【即八沟防】
  鳯凰岭 在平泉州东五十里嶂中开为州东境之门戸岭上山桃极盛春时逺望如红霞其东即建昌县界
  映碧山 在平泉州东八里高五里广三里瑙瓈山 在平泉州东稍南三十里山阳有石洞中搆屋祀泰山神有二泉一自髙岩下注一自山麓涌出流绕山下
  狮山 在平泉州南稍东六里高三里广二里山势雄伟作狻猊昻首形其东峭壁石色全赭土人称为紫霞峰
  象山 在平泉州南五里以山形似象得名其东与狮山相对为州境之形胜豹河流经两山间冷岭 在平泉州南八十里
  明史地理志防州卫有冷岭
  按冷岭在防州城南六十里与明史地理志相符又考明宣宗实录载亲征乌梁海丙辰驻寛河明日至冷岭又明日驻防州今冷岭在寛河城北三十里所载方位亦合应即此山也
  金沙沟山 在平泉州南一百里以沙色如金故名
  红山 在平泉州西南十里高二里广一里老姥山 在平泉州西南三十里
  猴山 在平泉州西稍北五里高六里余广二里危峰孤峙髙出云际毎朔雪初晴皑如积玉土人所谓猴山积雪也
  乌勒呼玛梁 在平泉州北六十里喀喇沁右翼境有山泉滙流南入豹河
  黄土梁 在平泉州东北四十里喀喇沁右翼境乌勒呼玛梁之东南豹河源于此
  石佛沟山 在平泉州东北一百二十里喀喇沁右翼境石壁上鑴佛像一
  喀卜齐尔东山 在平泉州东北一百六十里喀喇沁右翼境有洞深三丈余洞外石笋矗立有泉清鉴毛发上建龙神祠
  和尔图昆都楞喀喇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二十里
  毕齐克图达巴罕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四十里
  乌尔图纳蘓图波罗山 汉名万夀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七十里
  额卜特山 汉名秋鹰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八十里
  伊玛岱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九十五里
  锡纳喀喇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一百五里
  和尔博勒津山 汉名七金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一百二十里
  辽史地理志圣宗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阙之状因议建都又中京大定府有七金山
  金史地理志北京大定府有七金山
  元一统志七金山在大宁县北十五里东西长十里南北广五里山有七峯因名辽时尝建三学寺于中
  按辽金大定府即今平泉州境之大宁故城元大宁县即辽金大定府属之大定县【详建置沿革门】今和尔博勒津山汉名与古相同在老河【即古土河】东岸西南距大宁故城不逺知为古七金山矣明一统志称乌梁海有七金山应亦指此
  超图喀喇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一百二十余里
  哈特哈山 汉名妬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一百五十里乌巴河源于此
  巴顔乌兰山 汉名大红螺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一百八十五里
  按明史朶顔传有红罗山罗与螺音同疑即此山
  托来图山 汉名儿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九十五里又右翼东南一百五十里有托来山
  巴图察罕山 汉名柞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余里
  喀喇和硕山 亦名大斧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五里伯尔克河源于此
  巴顔喀喇山 汉名大青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十五里
  搜克哈达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二十余里
  摩勒津陀罗海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二十五里
  库克硕卜和尔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四十里
  锡黙特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八十里图尔根河发源于此
  博尔多克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八十余里
  达尔罕陀罗海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九十里
  察罕齐巴噶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二百里
  图尔罕陀罗海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二百三十里
  哈特呼朗台山 亦名鸡冠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九十五里山石如鸡冠故名
  霍尔霍克巴达罕 亦名霍尔霍克阿圭山以山洞得名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二十余里有二洞皆僧所居依洞架楹搆精舍于其侧户牗旁通随山向背其东则霍尔霍克河出焉其西则赛音河发源于此即热河之东源
  克依斯库哈达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三十里
  伊玛图哈达 汉名羳羊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三十五里
  呼察察罕陀罗海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四十里呼察河源于此
  察尔吉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四十余里
  拜察山 汉名神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五十里
  辽史地理志中京泽州有神山
  元一统志神山在恵州西南十三里东西长十里南北广八里中有古庙
  按元惠州即辽泽州在今平泉州南境与此方位相合当即古神山也
  巴顔山 汉名富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七十里
  拉克图尔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八十五里
  永安山 汉名马盂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九十里地产铅砂老河发于此
  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马盂山
  元一统志马盂山在大宁县西六十里中有一峰形马盂故云
  按辽史元志所载马盂山与今州属之永安山方位相合且汉名马盂当即此山宋王曽行程录称富谷馆东望马云山山多禽兽林木国主多于此打围马盂与马云乃音之转实一山也欧阳修诗曰马盂山西看落霞应即指此
  特卜什山 汉名方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九十里
  昌吉尔岱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里青龙河发源于此
  额林毕老图达巴罕 在昌吉尔岱山之西南英图谷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余里都呼喀喇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十里
  克勒达巴罕 汉名鸦岭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二十里
  拉克拉哈尔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三十里
  台吉喀卜齐尔谷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四十里
  昆都楞喀喇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南八十里
  察罕齐老图山 汉名白石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南一百三十里
  温德根图喀喇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南二百里
  防克达巴罕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七十里
  纳喇蘓台山 汉名松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八十里
  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松山
  元一统志松山在富庶县西五十里南北长二十里东西广五里地多松因名
  按纳喇蘓台山与辽史元志所载松山方位相合至辽上京临潢府有松山饶州有松山又松山州亦以松得名皆非中京道所统地应在今赤峰县境内与此喀喇沁右翼之松山别
  库都尔图山 亦名防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八十余里
  敖保尔威逊图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一百里
  阿鲁威逊图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一百十里
  察罕陀罗海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一百余里形势髙大北接围塲诸山南与黙沁达巴罕山脉连亘故亦称为黙沁察罕陀罗海山其东则锡伯河出焉其北则围塲内之穆垒喀喇沁河出焉其西则固都尔呼河发源于此即热河之西源
  黙沁达巴罕 在察罕陀罗海山之南其西则茅沟河发源于此即热河之中源
  乌赫克图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北三十里
  卾端台呼喇图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北四十里
  绰和罗摩林达巴罕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北七十里
  察卜齐尔山 亦名扫林山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北七十里东南麓有古塔一
  额克波罗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北九十里
  阿里衮察克察罕陀罗海山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北一百里
  乌纳格图达巴罕 汉名野狐岭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北一百余里
  庙儿岭 在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东北一百二十里广八里高一里其北有冈径许里土赤如赭童无草木土人言时有烟气坌涌弥漫山谷
  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
  乌兰布通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十五里
  乌兰哈达 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三十里伊克布祜图尔山 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四十里
  巴噶布祜图尔山 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东五十里
  布祜图山 汉名白鹿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七十里
  布当华山 亦名大华山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九十里
  扎喇山 汉名猬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乌纳格图山 汉名屋狐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一百二十里
  华和博图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南四十里
  阿里衮察克察罕陀罗海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南八十里
  按此与平泉州之阿里衮察克察罕陀罗海山别
  齐巴噶山 汉名枣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南一百里
  古尔班陀罗海山 在赤峯县属翁牛特右翼南二十里
  遮盖山 亦名阿圭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南三十余里入山十余里有洞寛不及二丈髙一丈有余土人称为大碾子洞中有石佛像及阿难迦叶像其两厓石壁上亦俱凿成佛像有金皇统三年刘子初撰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
  元一统志遮盖山在松州东南二十里有古寺石洞石佛
  按赤峰县为元松州境志载遮盖山佛洞之迹亦与今合
  毕齐克图达巴罕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南八十里
  按翁牛特右翼之西境西南境西北境诸山凡在围塲界者俱载围塲门
  都尔伯勒津山 汉名方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二十里
  按此与平泉州之方山别
  伊玛图山 汉名羳羊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三十里又左翼西南一百里有伊玛图山亦名羳羊山
  按此与平泉州之羳羊山别
  巴噶喀喇山 汉名小黒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四十里
  拜斯哈勒山 汉名恩德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四十五里
  布尔克尔图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五十里伯尔克河流经其下
  特克勒特山 汉名系轮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六十里
  卾尔绰克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六十五里又左翼西南八十余里亦有卾尔绰克山扎喇哈达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境为左翼贝勒驻处
  巴噶哈勒占山 亦名小华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东二十里
  阿尔察图察罕冈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东南八十里
  伊克纳喇蘓台山 汉名大松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南二十里
  富弼行程录自中京正北一百九十里至松山馆按宋刘敞有寄欧阳修宿松山诗富弼欧阳修之使辽皆由中京【今平泉州东北之大宁故城】而北至上京【今赤峯县北境巴林旗界】是松山当在中京之北此伊克纳喇蘓台山方位近之若平泉州属喀喇沁右翼西境亦有松山其地在中京之西非至上京所经路也
  扎固图察罕陀罗海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南五十里
  阿多固沁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南八十里
  布敦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三十里巴尔哈岱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四十里
  萨喇纳台喀喇山 汉名山丹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一百三十里
  古尔班图勒噶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北七十里又左翼北三十里亦有古尔班图勒噶山
  翁格绰尔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北一百三十里
  翁衮山 汉名神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北一百四十里
  按此与平泉州属之神山别
  搜济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北一百五十里
  布尔噶蘓台山 汉名栁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北一百五十余里
  哈达图山 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北三十里布静克依山 汉名麛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东北四十里
  辽史地理志中京恵州太祖俘汉民数百戸于麛山下创城居之
  按辽恵州在中京之东北高州之东当在赤峰县东北境与此方位相合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七
  山三
  建昌县【即塔子沟防】
  月华山 在建昌县东南一百八十里有石窦东西相通髙一丈五尺广倍之土人称窟窿山山有林泉寺存元大徳中僧无际撰月华山林泉寺碑元一统志月华山在惠州东一百九十里
  按元大徳林泉寺碑文称大宁东南三舍余有山名月华突然秀出面山之腹有岩窦号曰空峒知是山以洞称胜由来乆矣又称山在惠州东锦川乡知建昌县东南境为元时惠州东境此山即志称在州东一百九十里者是也
  长夀山 在建昌县东北六十里大城子西山有元云峯真人康太真墓碑又距山四百歩许有玉京观旧址存元至元二十四年李察撰利州长夀山玉京观地产碑
  黄金山 在建昌县东南三十五里□延七十里山石礧砢逺望作黄金色山半有石洞西南半里有泉涌出冬夏不竭
  巴顔济鲁克山 汉名牛心山在建昌县东南一百十里喀喇沁左翼境为左翼贝子旗驻处鄂伦和固诺克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十二里
  布祜图山 汉名白鹿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三十里即古白狼山
  汉书地理志白狼县有白狼山故以名县
  三国志魏武纪北征乌丸引军出卢龙塞东指桞城未至二百里登白狼山
  魏书地形志营州建徳郡石城县有白鹿山祠水经注石城川水东流迳石城县故城南北屈迳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
  元一统志白狼山在建州南二十五里
  按一统志原本以此为古白狼山引水经注谓白鹿山即白狼山为据考魏书地形志营州建徳郡石城县有白鹿山祠则白狼山之改称白鹿山当始于魏时其实一山也考汉书白狼县县以山名魏武称未至桞城二百里登白狼山又田畴称登白狼山去桞城二百余里水经注亦云未至桞城二百里登白狼山望桞城是白狼山当在桞城之西南二百里古桞城与龙城相近【详见建置沿革门】今为朝阳县治三座塔即龙城故地布祜图山北距三座塔约二百里而遥正当古桞城之西南知为古白狼山也水经注称石城川水东迳石城县故城南北屈迳白鹿山即白狼山又东注白狼水是白狼山本与白狼水相近北魏石城县在今建昌县南【详见建置沿革门】白狼水即今大凌河【详见水门】源于喀喇沁左翼南亦在建昌县南境而布祜图山即居其东方位均与相合元一统志谓山在建州南盖今建昌县南境本元建州地也
  迈拉蘓台喀喇山 汉名柏树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四十余里搜济河发源于此又左翼西北八十里及左翼北八十里各有迈拉蘓台喀喇山
  香炉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稍北一百五十余里
  阿布察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五里塔本逹巴罕 汉名五岭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三十里有塔本泉
  噶海图波罗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五十六里
  纱防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七十里山顶一峯形如岸帻故名
  伯尔克喀喇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八十六里
  青石岭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一百六十里其南接宁逺州明水塘门界
  喇哈逹图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五里大凌河河流经其麓
  摩该图逹巴罕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三十里摩该圗河发源于此
  翁噶里勒图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四十五里
  额里叶逹巴罕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额里叶河发源于此
  托和多喀喇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搜济河流经其麓
  瑞云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山有五洞第一洞广二丈五尺髙一丈五尺中有佛像石罅玲珑五色互映雕绘之功所不及旁行一窦窦底石若纯漆自壁以上白如垩秉烛视之具种种草木禽兽形第二洞广五尺髙三尺中隠四窦其二为坠石所塞不得入其二皆深丈许石作黄金色亦具人物形第三洞无他异第四第五洞皆广七尺髙五尺上下相通状如重屋洞南坡下有泉水极清冽东流防搜济河泉南二里又有一洞内生石笋如人背立形变态种种悉出天工山有云谿观旧址存元至正七年张道中撰瑞州海濵乡周家庄云谿观碑
  元一统志云岩洞在瑞州西一百三十里周家庄按元云谿观碑称瑞州北二百里许有山曰瑞云山洞曰天一大洞今土人但称为云山洞元一统志作云岩洞在瑞州西盖此地在元时为瑞州西北境也
  锤子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九十里塔本陀罗海山 汉名五鳯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一百里
  青山岭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一百余里布勒图喀喇山 汉名寛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九十余里布勒图河发源于此
  威逊图山 汉名桦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南四十里大凌河流经其麓
  柞子岭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南一百里呼什哈图山 汉名栗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南一百余里
  贵石岭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南一百十里
  察罕额里叶山 汉名白鹰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南一百四十里
  托蘓图喀喇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五里和尔图河发源于此
  胡图克图喀喇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三十里
  僧机图山 汉名窟窿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四十里僧机图河发源于此
  占塔噶尔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五十里
  和尔图逹巴罕 亦名长岭又名顺山岭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八十五里
  托津图喀喇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一百四十里
  额林毕老图逹巴罕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一百四十里
  固沁喀卜齐尔谷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一百四十余里
  察喇齐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北三十里
  鸿吉尔岱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北六十里赛音台河发源于此
  巴顔乌兰山 汉名大赤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北七十里
  巴顔察罕山 汉名大白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北八十里
  库克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西北一百四十里
  逹罕硕隆山 汉名骝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十二里
  波罗特尔格山 汉名车轮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二十七里
  弩山 亦名弓梢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四十里
  齐巴噶图山 汉名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七十五里
  哈逹图陀罗海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九十里
  乌兰哈逹图山 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一百里
  哈勒浑穆克阿玛尔吉山 汉名温泉北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一百余里山南有温泉固尔班图勒噶山 汉名鼎足山在建昌县北敖汉境为敖汉郡王驻处
  哈逹图陀罗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十五里按此与县南喀喇沁左翼境之哈逹图陀罗海山别
  沙尔呼塔蘓尔海额勒蘓冈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六十里
  巴尔斯陀罗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南五十里
  察罕齐老台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南七十里纳卜塔逊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南七十余里布祜圗山 汉名白鹿山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南九十五里
  按此与喀喇沁左翼境之布祜图山别山当古龙城之北境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慕容熙北登白鹿山北燕録太平初丁零氐杨道猎于白鹿山为契丹所获或即指此苐其地并非荒逺史称熙登白鹿山士卒为虎狼所害及冻死者五千余人则未免失实我
  皇上御批通鉴辑览以为已甚之辞而未揆事理洵足
  正前史之譌
  哈喇纳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南一百里巴顔布拉克山 汉名富泉山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南一百十里
  腾格里山 汉名天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南三十里又南五十里复有腾格里山亦名天山
  烘郭尔鄂博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南四十五里鄂博图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南五十里
  鄂尔吉勒喀喇山 亦名盘道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南六十里
  巴噶伊玛图山 汉名小羳羊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南一百十里
  伊克伊玛图山 汉名大羳羊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南一百二十里
  库克彻勒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南一百三十里齐老台逹巴罕 在建昌县属敖汉南二百里威布尔罕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南九十五里哈毕尔噶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南一百二十里
  库里叶图山 亦名道塲山在建昌县属敖汉西南一百三十里
  乌兰布库克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南一百三十余里
  库尔竒勒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南一百五十里
  僧机陀罗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七十里山有石洞
  昂噶勒津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七十里毕楼台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九十里
  库徳里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九十余里库楞布哈山 亦名紫阳山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九十余里
  哈卜塔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九十五里按此与朝阳县土黙特左翼之哈卜塔海山别
  巴顔逹頼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一百里阿噶尔图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一百余里多伦逹巴罕 汉名七岭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一百余里
  济鲁克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一百五里齐巴噶山 汉名山在建昌县属敖汉西一百十里
  按此与建昌县南喀喇沁左翼及朝阳县土黙特右翼境之山俱别
  巴雅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西北六十里阿尔齐兰徳勒蘓冈 在建昌县属敖汉北三十五里
  鄂逹木波罗山 亦名寛山在建昌县属敖汉北四十五里
  噶察喀喇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北六十里毕齐克图乌兰哈逹 在建昌县属敖汉北七十里
  硕隆陀罗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北七十余里扎固图察罕陀罗海山 在建昌县属敖汉北八十里
  逹尔逹额勒蘓冈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北五十里
  阿里玛图谷 汉名梨谷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北七十里
  库尔竒勒哈逹 在建昌县属敖汉东北七十五里老河之中大河夹流此山亭然孤峙
  朝阳县【即三座塔防】
  固尔班蘓巴尔罕山 汉名三塔山以山有三古塔故名在朝阳县治西
  云防山 在朝阳县东南一百七十里山周四十余里四望陂陀逶迤相属一峯突起数百丈常有云气防之故名山下一泉炎叹不竭
  古槐山 在朝阳县南六十里山有朝阳洞亦名槐树洞洞髙二丈广五尺石罅贯穿如蜂窠中有石佛像一
  千佛洞 在朝阳县南八十里距古槐山朝阳洞二十里石磴盘廻绕山如束蹑级而登山半有洞洞口径二十余丈入洞内数武径岐而三各循石隙﨑岖引入缭曲往复最为幽絶其一东出径十丈深三丈余中有大小石佛像今按完好者才七八十尊镂刻精巧洞外断碑镌大悲陀罗尼咒为辽统和二十三年所造
  五佛洞 在千佛洞南二十里中有石佛像羊山 在朝阳县南一百二十里髙矗云林木蔽翳上建灵祐宫
  黒山 在朝阳县西二十里有泉出石洞中滙而为潭径三四尺清深不涸
  昂吉山 在朝阳县西五十里周三十余里上有卧佛寺有石佛像一髙八尺余寺中存辽应歴七年石幢记
  兴隆山 在朝阳县西六十五里其东十余里与昂吉山相接亦有朝阳洞
  巴顔华山 汉名大华山在朝阳县东北土黙特右翼境其南为右翼贝子驻处巴图察罕河发源于此又右翼东四十里及右翼北十五里各有巴顔华山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大华山
  按朝阳县为辽兴中府地今巴顔华山即志所称大华山也又元一统志称华山在利州东一百六十里形势孤耸宛若华岳故名利州属今建昌县东境建昌县东界至朝阳县治一百三十里山在州东一百六十里已当入今朝阳县界在朝阳县治东境与今巴顔华山方位亦相合
  宻逹木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十三里又左翼西十余里亦有宻逹木山
  塔本陀罗海山 汉名五鳯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四十里格尔库尔台河发源于此莲花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六十里翁额勒库山 汉名麝香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八十余里翁额勒库河发源于此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麝香厓天授皇帝刻石在焉
  按石刻今不存
  蘓巴尔罕冈 汉名石塔冈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九十里哈桞图河发源于此
  华陀罗海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九十余里
  鳯凰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南二十里羣峯连亘周九十余里山椒一塔耸峙诸峯抱之如翠鳯昂首张翼形故名山亦有朝阳洞洞有卧石佛像又塔旁一里有小洞亦有佛像以铜为之其北麓去朝阳洞二十里山势伏而复起土人别名曰麒麟山实一山也山半西向有三洞夜半尝闻木鱼声因名闻仙洞即古龙山也
  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慕容皝以桞城之北龙山之西福地也使筑龙城
  水经注白狼水东北流迳龙山西又北流迳黄龙城东
  元一统志和龙山在兴中州东南北长六十里东西广三十里一峯特耸号曰天柱孤峯
  按前燕慕容皝于桞城之北龙山之西筑龙城前燕録称有黒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观之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觧角而去皝大恱号所居新宫曰和龙宫所云龙山之西水经注及辽史所引或作龙山之南考龙城故地为今之三座塔即固尔班蘓巴尔罕城若以龙城在山之西则龙山当在三座塔城东境若龙城在山之南则龙山又当在三座塔城北境今考水经注载白狼水先东北流迳龙山西然后北流迳黄龙城东则龙山当在龙城之东境迤南可知也又考栢山废城有辽干统八年耶律劭撰灵岩寺碑称北连龙岫前俯郡城则龙山又当在栢山之北也今鳯凰山在三座塔城之东南白狼水【即今大凌河】正流经其西与水经注相合又在栢山之北五十里与辽碑相合元一统志亦谓和龙山在兴中州东是龙山之在三座塔东信而有徴矣且古龙山既为慕容燕所建都必其山势雄竒足称巨镇今鳯凰山绵亘广逺胜迹颇多其为即古龙山自无可疑元一统志又称和龙山南北长六十里东西三十里辽天授皇帝尝猎其间获一香麝因命其崖曰麝香崖峪曰驻龙峪泉曰神射泉所称天柱孤峯乃元时兴中八景之一至于麝香崖驻龙峪神射泉之名并见于辽史兴中州下麝香崖在今土黙特右翼东八十余里驻龙峪在今土黙特右翼南三十余里而元一统志皆系之于龙山者盖此山形势广逺凡附近之皆其支脉耳山在元时犹称龙山其改称为鳯凰山者当始于近代龙鳯之名古今互异而实即一山葢犹白狼山之改称白鹿山也
  栢山 亦名防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七十里山有十六峯盘鬱四十余里山顶有辽安徳州城废基断井頺垣犹可辨识山半有辽灵岩寺旧址干统八年耶律劭碑尚存
  元一统志兴中州南三十里绵亘栢山
  按栢山中灵岩寺碑有里人施烽防山四靣隙地之语知辽时本名烽防山元志称兴中州南绵亘栢山又三座塔城内有元安思道通法寺上下院地产碑称北至栢山是栢山之名自元始着也
  喀喇竒灵图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南八十里
  台图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南五里蘓巴尔噶图山 亦名平山又名神应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南三十里衮齐老河发源于此弩禄拉呼山 亦名驻龙峪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南三十余里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驻龙峪
  哈扎噶尔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南六十里
  阿尔扎噶尔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南七十里
  乌兰哈逹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南九十里托鲁克台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
  库里叶图山 亦名道塲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一百五十里山半有二洞内有石佛像按此与建昌县属敖汉境之库里叶图山别
  卓昌吉尔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余里斜柔三十余里山形中断山南有穆垒河流贯其中夹山麓有泉注之下流为小凌河威逊图喀喇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里又右翼西北一百九十里亦有威逊图喀喇山布尔噶蘓台河发源于此
  明安喀喇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二十里山色深黝千峰竞秀故名顶有石洞洞旁三泉交流为小凌河之源
  巴顔济鲁克山 汉名牛心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五十里
  按此与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之巴顔济鲁克山别
  盘岭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八十里
  鄂博图察罕和硕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九十里
  喀喇脱欢山 汉名釜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六十里有喀喇脱欢泉山有重修金山神庙碑
  按碑称金山神庙及文内金山之上字迹分明知旧又名金山金釜互异则字之譌耳
  波罗和硕山 汉名青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九十五里
  卓沁喀喇山 亦名鳯凰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里山顶有洞西北有古塔一
  按古龙山在龙城之东为今土黙特右翼东南之鳯凰山详见前条若一统志原本于外藩统部载龙山在土黙特右翼西一百里又于土黙特部载鳯凰山在右翼西一百里道里相符知即以此鳯凰山为古龙山与十六国春秋水经注及辽灵岩寺碑元一统志诸书所载方位不合未足为据
  博尔竒乌兰哈逹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里上有石洞
  齐巴噶图喀喇山 汉名枣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二十里
  按此与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之枣山别
  察卜齐克散噶察山 亦名妬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五十里
  哈卜塔海华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六十里察罕河发源于此
  蘓巴尔噶图和硕山 汉名石塔峰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八十里上有三塔
  腾格里防克山 汉名天保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二百里
  哈逹图喀喇和硕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二百余里
  玛尼图山 亦名鐡幡杆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七十里
  温都尔华山 汉名香髙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七十里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香髙山
  布鲁尔喀喇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一百二十里
  青鸾岭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一百八十里岭北有古塔一岭上巨石纵横向称险峻元时曽加开凿有元统三年兴中州平治道涂碑尚存侧一名青山岭
  曽公亮武经总要大定府东至营州界青山岭一百七十里亦作青峦岭
  元一统志青峦岭在兴中州西八十里有金岩寺按青鸾即青峦字写之异实一山也
  呼什哈图喀喇山 汉名栗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一百八十余里上有四塔
  按此与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之栗山别
  多伦和尔和山 汉名七寳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北六十里什巴尔台河源于此
  辉果尔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北一百里卓索河源于此
  喀尔克沁山 亦名锦屏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北一百余里
  绰诺图山 汉名狼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北一百十里山有古塔半圮山麓有金三学寺旧址大定五年韩长嗣撰三学寺碑尚存
  按金三学寺碑文称北登狼山知山在兴中府北境与今方位相合
  乌兰山 汉名赤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北六十里
  钖喇得卜色克山 亦名马鞍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北九十里
  鄂斯和尔巴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北九十余里
  波罗辉波罗温都尔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北一百二十里
  乌里雅蘓台山 汉名杨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右翼东北一百三十里
  哈特哈山 亦名旱龙潭山在朝阳县属东北二百八十里土黙特左翼境为左翼贝勒驻处乌纳格图山 汉名野狐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南三十里
  蘓巴尔噶图山 汉名石塔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南六十里山顶有石塔一山半有石洞按此与土黙特右翼境之蘓巴尔噶图山别
  和尔博勒津山 汉名七金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南七十里
  乌拉布尔图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南八十里
  库特古尔多和硕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南十里
  伊玛图山 汉名羖羊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南三十里又左翼西北八十里复有伊玛图山亦名羖羊山
  固尔班温都尔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南四十里
  波罗孟固山 汉名青金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七十里
  摩该波罗山 汉名青蛇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北四十八里钖喇塔拉河发源于此超图喀喇山 汉名黒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北五十里
  迈逹里山 汉名弥勒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北六十里伊玛图河源于此
  齐老图山 汉名石峰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北八十里
  喀喇陀罗海山 汉名黒顶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西北一百里鹞鹰河发源于此
  托津图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五里布尔罕逹巴罕 亦名盘道岭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八里
  伊克翁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三十五里山麓有古塔一
  巴噶翁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四十里台吉图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四十余里山西有古塔一
  阿罕里陀罗海山 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七十里
  哈卜塔海山 亦名马盂山在朝阳县属土黙特左翼北七十五里
  固尔班喇呼山 在朝阳县属奈曼东南五十里巴顔喀喇山 汉名大黒山在朝阳县属奈曼东南八十里
  乌兰哈逹 在朝阳县属奈曼东南一百里按此与土黙特右翼及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境之乌兰哈逹别
  愽罗辉博罗温都尔山 在朝阳县属奈曼东南一百四十里
  按此与土黙特右翼境之博罗辉博罗温都尔山别
  塔本陀罗海山 汉名五鳯山在朝阳县属奈曼南五十五里图尔根河发源于此
  按此与土黙特右翼境及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境之塔本陀罗海山别
  玛尼喀喇山 在朝阳县属奈曼南一百二十里布祜图山 汉名鹿儿山在朝阳县属奈曼西南八十里
  按此与敖汉境及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境之布祜图山别
  沙尔呼塔蘓尔海冈 在朝阳县属奈曼西五十五里
  哈纳察罕冈 在朝阳县属奈曼北一百里哈纳冈 在朝阳县属奈曼东北八十五里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八
  山四
  各属有名无考诸山
  按承徳府属境内名山有载在史今古殊称者即往证今虽形势方位粗有可指而称名不符未宜牵率亦不便删略彚编如左以俟审证云
  鲜卑山 后汉书鲜卑鲜卑者东胡之支别依鲜卑山杜佑通典柳城有鲜卑山在县东南二百里棘城之东塞外亦有鲜卑山在辽西之北一百里未详孰是
  按通典于鲜卑山二说并存在杜佑时已莫定所在太平寰宇记诸书皆两仍其说一统志原本防后汉书鲜卑以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谓辽之中京大定府在饶乐水南则古鲜卑山当相去不逺饶乐水为今英金河流经赤峰建昌朝阳三县地则鲜卑山方位究难据以审定
  赤山 后汉书乌桓渔阳赤山乌桓数防上谷按唐张九龄有贺赤山北无贼状渔阳与今承徳府滦平丰宁县相直是赤山当在今承徳府本境及滦平丰宁二县境内而诸处俱无之达昌县境有赤山及大赤山但其方位不合难以傅会
  牛尾谷 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段兰攻柳城慕容汗及封奕等救之与兰遇于牛尾谷
  按栁城属今建昌县牛尾谷当在建昌县南境
  马兜山 十六国春秋前燕録慕容皝以段辽将复至于栁城左右设伏以待之遣封奕率骑数千伏于马兜山
  按汉书地理志称马首山在栁城西南段氏之伐栁城必从西南而至疑马首山即马兜山葢马首与头同义头与兜又音近耳太平寰宇记谓栁城县有马首山渡辽之要路据此当在今建昌县南境
  黄榆谷 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慕容宝宿广都黄榆谷清河王防夜诣宝行十余里复走赴其军勒兵攻宝宝帅骑驰二百里晡时至龙城
  按龙城为今朝阳县治黄榆谷当在今朝阳县治南二百余里
  索莫汗陉 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慕容宝自石城还龙城至索莫汗陉去龙城四十里
  按索莫汗陉当在朝阳县治南四十里
  板陉 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李旱弃军奔走至板陉复还
  按此当在今建昌县境
  突门岭 魏书太宗纪魏主东巡至于濡源及甘松遣精骑袭冯防于和龙魏主屯突门岭待之按方舆纪要谓突门岭在大寜西南当在今平泉州南境
  鸡鸣山 魏书地形志昌黎郡广兴县有鸡鸣山按魏昌黎郡广兴县地属今朝阳县山当在朝阳县东南境
  鹿头山 魏书地形志昌黎郡定荒县有鹿头山按水经注谓白鹿山即白狼山元和郡县志又谓白狼山一名鹿首山是鹿首山白鹿山皆即白狼山之互相称此鹿头山与鹿首同义或疑即古白狼山但魏书别载白鹿山祠于石城县而鹿头山在定荒县当非一山以定荒县方位求之当在今朝阳县西境
  善玉山 魏书勿吉自和龙北二百余里有善玉山
  按和龙即今朝阳县治其北二百余里当在今奈曼旗境
  九庄山 水经注鲍邱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迳九庄岭东
  孟广 水经注孟广水出下甚嶒峻峩峩冠众山之表
  孔山 水经注道人谿水南流迳孔山西又孟广水西迳孔山南上有洞穴开明
  按水经注称九庄岭孟广及孔山皆与鲍邱水【即今潮河】相近方舆纪要谓九庄岭在宻云县北三十里又以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古北口外之雾灵山为古孟广然水经注之九庄岭在鲍邱水初发源之时尚不在邉内至于雾灵山本即水经注之伏凌山以音近而讹水经注于鲍邱水所合之三城水下已详列之亦不应又指为孟广是方舆纪要之説未可为防今以水经注所列形势审之鲍邱水发源塞上即迳九庄岭东似即指今丰寜县属上黄旗泛西南诸山而言其所谓孟广者疑即今大阁儿东南之龙泉山所谓孔山者疑即今大阁儿东南之白云洞葢潮河本流经龙泉山及白云洞之东境而龙沟水亦由此防入潮河即以之当左入鲍邱之道人谿水其方位亦相似特古今异名故附识于此
  丁原山 水经注五渡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按北魏安州无安乐县疑即永乐县之讹【详见建置沿革门】山当在今承徳府南境滦平县东南境
  石城山 水经注石城川水出西南石城山按北魏石城县属今建昌县山当在今建昌县南境
  黄麞谷 唐书武后纪登封元年张元遇曹仁师麻仁节等及契丹战于黄麞谷
  按此山契丹亦载之于今方位无攷
  都山 唐书元宗纪开元二十一年幽州副总管郭英杰及契丹战于都山元一统志都山在恵州东南二百里其上林木畅茂
  按元恵州地属今平泉州山当在平泉州东南境方舆纪要又谓都山在临潢南境则当在今赤峰县北境存以备考
  捺禄山 唐书元宗纪开元二十五年张守珪及契丹战于捺禄山败之
  按方舆纪要谓捺禄山在朶顔卫境今方位无考
  天门岭 唐书安禄山讨契丹至吐防真河昼夜行三百里次天门岭
  按唐书契丹载此事曰大战潢水南古吐防真河即今老河是天门岭当在老河之北潢河之南赤峰县境内
  松陉岭 唐书地理志营州西北百里松陉岭其西奚东契丹曽公亮武经总要兴中府西北至松陉岭百里
  按唐营州在建昌朝阳二县境内其奚与契丹分界当在建昌县兴中府为今朝阳县岭当在今建昌朝阳二县间也
  冷陉山 唐书奚传盛夏必徙保冷陉山契丹传阻冷陉以自固
  按唐时冷陉为奚契丹两部接壌处后燕慕容熙袭契丹至陉北即冷陉之北唐显庆中以阿史徳枢賔为冷陉道行军总管讨叛奚又延和初幽州都督孙佺等及奚战于冷陉山皆指此当在今平泉州建昌县之北境方舆纪要谓在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奚契丹依阻此山以自固者是也唐书又谓冷陉山直妫州西北考唐初契丹之地本在潢水左右距妫州絶逺即奚王牙帐亦附近土河与营州相接而不在妫州至辽初始以别部徙妫州为西奚唐书所称冷陉直妫州西北者葢两冷陉也
  摘星岭 唐书契丹传契丹入冦幽蓟刘仁恭穷师逾摘星岭讨之嵗燎塞下草使不得留牧马多死五代史契丹传刘守光嵗使人逾摘星岭烧荒契丹马无所食
  按明史一统志谓摘星岭在顺天府西三百余里若在内地又隔西奚一部何由得困契丹葢未足为据方舆纪要谓在大寜南境
  双山 辽史地理志中京大定府有双山
  按辽中京在今平泉州则双山应在平泉州地
  九宫岭 辽史地理志泽州有九宫岭
  九宫岭在恵州南一百五十里
  按元之恵州即辽之泽州为今平泉州地则九宫岭当在平泉州南境唐书地理志渔阳郡下注自古卢龙北经九荆岭卢龙塞在今潘家口外九荆岭在卢龙塞北当即辽史之九宫岭也
  石子岭 辽史地理志泽州有石子岭元一统志石子岭在恵州北八十里
  按此当在今平泉州境又考王曽行程録曰过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与北方位相合又唐书地理志曰经九荆岭受米城张洪隘度石岭至奚王牙帐唐之奚王牙帐即辽之中京度石岭与奚王牙帐相近当即辽史之石子岭唐书作石岭也
  平顶山 辽史地理志髙州有平顶山
  平顶山在髙州北五里
  按辽元时之髙州在今赤峰县今丰寜县属之正蓝旗镶黄旗皆有平顶山方位偏西乃辽北安州界非髙州境也
  黄栢岭 辽史地理志武安州有黄栢岭
  按辽时武安州地属今朝阳县岭当在朝阳县西境
  雕窠岭 辽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
  按思乡岭今十八盘岭偏枪岭今偏岭皆在滦平县雕窠岭在思乡岭之北偏枪岭之南亦当属滦平县境
  芹菜岭 辽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过墨斗岭度云岭芹菜岭
  按墨斗岭为今广仁岭芹菜岭当在广仁岭北王曾行程録墨斗岭亦名度云岭应是一山故不复列
  牛山 曽公亮武经总要北安州有牛山亦作牛岭
  按今承徳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皆北安州地明成宗寔録永乐元年命新昌伯唐云引军自小兴州大兴州东接牛岭防州塔山龙山诸处屯种北勿出防州西勿过千户塞则牛岭当在兴州之东防州之南为今平泉州南境
  鹿儿峡 辽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牛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
  按此牛山馆当即武经总要所载北安州之牛山鹿儿峡在牛山北八十里亦当在平泉州境又考方舆纪要谓鹿儿峡在遵化州北塞外明初常遇春追元兵出遵化度鹿儿岭至防州即此防州故城在今平泉州南二十里则此岭当更在防州之南方舆纪要又谓此岭一名鹿路岭或譌为路儿岭元史顺帝纪至正二十四年博罗特穆尔【旧作字罗帖木儿今改正】遣兵向阙太子率侍卫兵东走古北口趋兴松至路儿岭诏追及之还宫即此地也
  虾蟆岭 辽史地理志宋王曽上契丹事曰至鹿儿峡馆过虾蟆岭
  按此则岭在鹿儿峡馆之北亦当在今平泉州境
  防仙石 曽公亮武经总要北安州有防仙石按此当在滦平县丰宁县境
  器仗山 曽公亮武经总要建州东南至器仗山三十里
  按辽建州为今朝阳县地山当在今朝阳县东南境
  唱呌山 契丹国志中京东过小河唱呌山道北奚王避暑庄有亭台元一统志唱呌山在大宁县东北三十里
  按明一统志乌梁海下亦载此名当在今平泉州境与大宁故城相近
  奚王岭 青岭 瓢岭 金史完顔宗翰宗翰至奚王岭与都统杲防杲军出青岭宗翰军出瓢岭
  按宗翰与杲约于奚王岭防议在既取北安州之后奚王岭当在丰宁县西境青岭瓢岭亦应相近
  呼碧峪 元史食货志有龙山呼碧峪
  按呼碧峪与龙山相近当在今朝阳县境
  盘龙山 元一统志盘龙山在大宁县东南十里摩云山 元一统志摩云山在大宁县西南三十里相传常有云气覆其巅故名
  香台峰 元一统志香台峰在大宁县西一百里辽建昊天寺金泰和六年杜元撰碑文云万壑千崖羣峰争出咸不相让惟香台峰玉立特秀逈出霄汉之外故以香台名
  有福山 元一统志有福山在大宁县西北三十里以其在福徳之地故名
  按元时大宁路大定县为今平泉州治东北境后改名大宁也盘龙摩云香台有福四山均应在今平泉州境
  溜石山 元一统志溜石山在金源县西南四十里山有二峰其形似驼
  按元史载穆瑚黎【旧作木华黎今改正】进兵临兴中先遣乌叶尔【旧作吾也而今改正】攻溜石山葢即此山也当在今平泉州东境
  干山 元一统志干山在恵州西南二百五十里辽金采伐林木运入京畿修葢宫殿及梵宇琳宫元置提举司
  按此当在今平泉州最南境
  圣水山 元一统志圣水山在髙州东南三十里上有一泉
  福徳山 元一统志福徳山在髙州西北三里以其山居福徳位故名旧名五福山辽人谓之榆山金大定间兵乱此山见神兵解危遂名福徳山有石洞号为集贤洞有石环二丈曽有仙逰谓之防仙石
  按元髙州地属今赤峰县圣水山福徳山俱当在赤峰县境
  望京山 元一统志望京山在松州东八十里上有古寺石佛像又有石洞宝塔
  香台山 元一统志香台山在松州南八十里有石洞寺周围松树茂林
  按松州属今赤峰县望京山香台山俱当在赤峯县西南境
  五峰山 元一统志五峰山在松州西南九十里有古寺石井周围松林
  按此亦当在今赤峰县境又考今丰宁县属镶白旗之东北有五峰山为元兴州松州交界处或即为松州之五峰山未可定也
  梓木山 元一统志梓木山在和众县东南二十里以山多梓木故名
  按元和众县地属今建昌县山当在建昌县南境
  熊山 元一统志熊山在龙山县南六十里俗辽主临山畋猎获一白熊因号熊山上有熊山寺石柱山 元一统志石柱山在龙山县南八十里山中有方圆石柱辽时有僧建寺于此后寺废柱础犹存
  按元龙山县地属今建昌县熊山石柱山俱当在建昌县南境
  富山 元一统志富山在龙山县南一百三十里一水通流内有寺曰龙泉
  按此亦当在今建昌县境今平泉州境有富山与此方位不合建昌县境内诸山名为巴顔者颇多亦莫定所在
  龙山 元一统志龙山在龙山县北八里山如卧龙俗曽有龙见故名
  按此与前燕慕容皝所筑龙城东之龙山别龙城东之龙山在今朝阳县境此当在建昌县境
  鞍山 元一统志鞍山在龙山县北十三里势若马鞍故名
  按此亦当在今建昌县南境
  云窦山 元一统志云窦山在利州东四十里山有穴窦天欲隂雨必有云气覆其巅故名
  按元利州地属今建昌县山当在建昌县南境
  金山 元一统志金山在利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山有金洞因以为名絶顶有古寺曰云峰
  凤凰山 元一统志凤凰山在利州南十三里相凤凰尝止其上故名
  按金山凤凰山俱当在今建昌县南境今朝阳县之凤凰山即古龙山乃元兴中州地与利州方位不合
  竞秀山 元一统志竞秀山在兴中州南三十里金山 元一统志金山在兴中州北三十里按元兴中州地属今朝阳县竞秀山金山俱当在朝阳县境
  独山 元一统志独山在川州南一百四十里其山屹然一峰故名
  白云山 元一统志白云山在川州北十五里时有白云覆其上故名
  按元川州地属今朝阳县独山白云山俱当在朝阳县境
  荆山 元一统志荆山在建州东北十里其山多荆故名
  按建州地属今朝阳县山当在朝阳县南境
  丁山 元一统志丁山在恵和县南五十里一峰如丁改名
  按元恵和县地属今建昌县山当在建昌县北境
  大王山 元一统志大王山在武平县东八里其山髙耸列岫峥嵘
  香炉山 元一统志香炉山在武平县南三十里其山孤髙形若香炉故名山中有水一澄澈可爱名曰圣水池
  按元武平县地属今朝阳县大王山香炉山俱当在朝阳县境
  氊防山 明史李文忠洪武七年帅师攻大宁髙州克之追奔至氊防山
  按髙州地属今赤峰县山应在赤峰县境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九
  水一
  塞垣以外万山合防而带萦络当以水道证之承徳府属全境诸水按以水经注名少相合土俗所称原无准字地居边徼载籍传讹故难印证也自
  圣朝剏建
  仙荘川涯河渚半为
  辇道所经我
  皇上驻跸之暇
  指示源流若武列水濡水之源
  钜制亲裁徴信万古编摩之臣以今证昔得有禀承其水迳各州县境难于按属分则提某大水为纲而以所防某某诸小水附入俾源流分合一览了然其经流出各州县境者则分注云旧某防境其经流不出各州县本境者则云源出某山某境入某州县境以清界址其有古今异名无从徴騐者则引防旧本书以阙疑附之篇末以傋考稽至木兰境内之水并依诸山之例彚载围塲巻中志水第十
  热河 有三源一出围塲东南界察罕陀罗海之西固都古尔卡伦之南在热河
  行宫东北二百余里为西源合平顶山南诸小水南流迳丰寕县【即四旗防】属察哈尔正南旗境屈曲南流迳固都尔呼达巴罕名固都尔呼河又西南流至中闗
  行宫之东一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西境黙沁达巴罕西之玳瑁沟在喀喇沁右翼西一百余里当平泉州治西北境为中原初名黙沁河西南流迳承徳府【即热河防】东北之茅沟汛境名茅沟河至至中闗之东与固都尔呼河合而南流一出喀喇沁右翼西南境霍尔霍克达巴罕西之三道沟在喀喇沁右翼西南一百二十余里亦当平泉州治西北境为东源名赛音河西南流入承徳府东北境有温泉注之又西与固都尔呼河防三源合而西南流迳黄土坎
  行宫及钓鱼台
  行宫之东又西南流环
  避暑山荘之东
  行宫内又有温泉流出注之始名热河南流折而东复折而南至下营子入滦河即古武列水
  水经注武列水三川派合西源右为谿水亦曰西藏水东南流出谿与蟠泉水合西藏水又西南流东藏水注之水出东谿一曰东藏水西南流出谷与中藏水合水导中谿南流出谷南注东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水曰三藏水东藏水又南右入西藏水乱流右防龙泉水又东南流与龙刍水合又东南流迳列谿谓之武列水东南厯石挺下其水东合流入濡
  按今热河即武列水固都尔呼河茅沟河赛音河即古三藏水至温泉会流之后始名热河臣等恭读
  御制热河考于热河濡水之分源辨证精详并审晰注三川先后合流之舛误源流洞悉旷若发蒙知道元当日未得躬亲目覩故言之不精不详无足徴信也兹仰承
  圣训垂示永乆爰约举郦注原文以为缘起云
  御制文
  热河考【戊子】
  考水源而不亲履其地晰其支派脉络分合之由虽博综载籍稽诸故老之流传不能叅互而订其踳曩或以热河为濡水之源余固心疑之而未暇深考夫濡水即滦河自多伦诺尔之北而来其源甚逺又折而东南数百里乃厯喀喇河屯又东南流数十里至凤凰岭热河乃南注防之不其源反出于此盖濡自有源而热河又别有源是不容紊今秋驻山庄遣喀喇沁郡王拉特纳锡第内大臣努三往寻热河之源则得之于察罕陀罗海【蒙古语察罕谓白陀罗海谓首盖以山阜得名】其地距热河二百里而赢流经固都尔呼达巴罕麓【蒙古语固都尔呼者伏行达巴罕者岭也】遂名固都尔呼河西南至于中闗东茅沟河水自玳瑁沟出西南流注之又合而南流赛音郭勒河水【蒙古谓好为赛音河为郭勒】自霍尔霍克【蒙古语谓熟食】达巴罕之三道沟出南流折而西南与汤泉【泉出山荘东北汤山】合又西注之三源既滙又西南流沿山荘东北厯锤峯下山荘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滙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南流折而东复折而南入于滦是则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源审矣郦道元水经注云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曰西藏水西南流东藏水注之东藏水出东谿西南流与中藏水合又南右入西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又东南流迳列谿谓之武列水东南厯石挺下层峦之上孤石云举髙可百余仭其水合流入濡按道元所言石挺即今锤峯其曰三藏即今固都尔呼茅沟赛音郭勒三源则热河之为武列水无疑第古今异称今人但知热河而不知武列耳然所云三川合流之序则不足据今考固都尔呼为西源茅沟为中源赛音郭勒为东源西源自北而来先合中源又南始与东源合道元所谓西藏水又岂能越中藏而先与东藏合哉此其叙述错综已足滋惑而以中藏为先合东藏则又其显然大谬者也又如以濡水为经白檀比夫白檀乃今宻云实非濡水所经则误以汉书地理志之洫水【亦名鲍邱水即今潮河】为濡又从而傅会之矣盖徒尚耳食而未亲履其地晰其支派脉络分合之由毋怪乎其舛也或以为热河既防濡而东入于海则谓之濡源亦无不可何须置辨是大不然夫江淮河济何一不入于海而皆谓之海可乎昔禹贡载导河自积石或以为亦若江之岷山淮之桐柏矣及今平定回部乃知河源自葱岭以东之和阗叶尔羗诸水潴为蒲昌海【即盐泽蒙古语谓之罗布诺尔】伏流地中复出为星宿【蒙古语谓之鄂敦诺尔即元史误译为火敦脑儿者其水在枯尔坤之东昔  皇祖遣使穷河源得之于此御制文以记其时回部未入版图故止及星宿海也】至积石始名黄河则大禹
  所记亦第就目所经见者而言道元又安能以所未经见者而一一详订其曲折也耶茍非命使亲履其地乌知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乎近勅儒臣辑热河志故考其源俾知所从事若夫濡水之源则更俟他日详考之黙沁温泉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西一百十五里有二泉一自黙沁河东境西流一自黙沁河西境东南流俱防黙沁河下流为茅沟河绰诺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西南一百二十里西流防赛音河
  温泉 源出热河
  行宫东北八十里之汤山【见山门】泉水涌自山半温暖适宜康熈年间每
  驾幸山荘多临御焉有
  圣祖御制汤山龙尊王佛庙碑记【恭载寺庙门】其水东南流防
  赛音河
  按热河附近多温泉而汤山所出为最着辽史皇子表载普贤努拜南京留守至北安州浴温泉今热河为辽北安州地所称温泉或即指此
  石洞沟泉 源出中闗西北三十里丰寕县【即四旗防】境内石洞沟东合黒水温泉东南流防固都尔呼河
  山荘内温泉 源出热河
  行宫内自徳滙门之东流出东南流会固都尔呼河为热河
  按水经注载蟠泉水东流九十里注西藏水【在武列水三源未合之前】又有龙泉水出东山下西南流注三藏水又有龙刍水出龙刍谿东流入三藏水【皆在武列水三源既合之后】皆在今热河所防诸小水之中因古
  今异称附识于此
  新河 在热河
  行宫之南境长六百九十余丈广七丈乾隆三十六年所开以泄西南诸山夏秋涨水由南山下东归热河
  御制文
  开新河记【辛卯】
  热河之水有二其自东北来者为固都尔呼河三源滙而为一即水经注所谓武列水也绕山荘东北锤峯下【中闗东温泉为一源又山荘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滙之遂有热河之名】东南流入于滦其水虽大然向有隄以障之时复培巩故得循轨而有所归宿即盛涨不为患其自西来者为广仁岭及狮子岭诸山之水水本无源常时无涓涔迹雨后则循山东赴至西红桥转而北又由东红桥转而南始縁南山沟流入热河而沟道纡狭乆复淤垫故宣导不能速向以其无大患亦遂易而忽之己邜夏大雨骤霔西南诸山水一时并集平地涨丈余经西红桥趋突北山下石激波转势益汹悍自北而南冲击东红桥奔湍荡越市防庐舍当之者多随波而圮事闻发内帑赈恤且量漂屋楹数给赀缮复之及庚寅灾仍如之其赈恤缮复亦如之夫十年之间两遭其害警于己事曷可不筹度以善其后顾无源之水不能以有形治惟顺其势而疏之使下流畅达则其上自不复壅溃为害防弭之道无过于此盖是水之致患徒以两红桥沟狭而不能容耳若舍此狭沟使縁南山下新濬河寛而能容东赴热河宜免搏击之势廼命内大臣三和御前大臣努三等偕直提督王进泰热河道明山保由南山下寛开河道西自同知衙前东至旗营长六百九十余丈濶皆七丈深随地形髙下自三尺八寸至一丈二尺有差其河身经流有直民居者令移搆岸旁髙地仍计屋授之值俾各得安处工始于辛卯三月初至六月中告蒇通费内府金一万三千两有竒新河既成是秋雨复大涨复盛而水皆循河安行无过无溢其效固已覩矣热河自
  圣祖缔搆山荘以来迄今六十余年四方之民环集辐辏骈坒殷阗盛若都会朕敬绳
  祖武嵗奉
  圣母驻此承
  志頥和因以顺时行搜习武从官衞士之扈行以逮新旧诸藩之执役者内外咸集以故热河烟火之盛月益嵗増则计所以保聚而安全之者诚为切要而此新河之利尤大且逺也继此之脩濬惟勤毋使陻塞实莅斯土者之责可不慎诸惟兹广仁岭下为每年恭迓
  安舆所必至爰即疏河起处规隙地朴筑数椽以偹憇其前实临经涂因植碑为亭记其原始以昭示无斁以上皆入热河之水【茅沟河赛音河皆入固都尔呼河以其并为热河之源故不复另列】
  滦河 自独石口外东北一百三十里牧厰界内之巴顔屯圗古尔山发源初西北流迳独石口防
  界内一百五十余里至上都店入多伦诺尔防界北流复折而东北流迳旧开平城南亦名上都河又折而东南流至桞条沟共行四百七十余里始入丰寕县【即四旗防】属察哈尔镶黄旗境南流至僧机圗汛之东又南至大庙湾折而东又折而西南复折而东南仍折而东迳韭菜梁又东流迳正白旗境又东迳凤凰山至郭家屯之东北小滦河自北来防之始名滦河折而南流迳大对山之侧又折而东仍折而南至北店子迳镶白旗境南流至兴隆荘共行县境四百十八里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境南流又折而西南复折而东南至张博湾之北兴州河自西来会之折而东流至小营子伊逊河与伊玛图河合流自北来会之遂绕喀喇河屯
  行宫之北而东又东南流至石门子共行县境二百十八里入承徳府【即热河防】境东流至下营子热河自东北来防之折而南流迳上板城至白河口前白河自西来会之又老牛河自东北来防之又东南流迳下板城至桞河口桞河自西来防之又车河自西来会之又来南流至门子哨接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境共行府境二百二十里入永平府迁安县边外界沿平泉州之西复防黄花川清河豹河至潘家口入邉即古濡水也
  汉书地理志肥如县濡水南入海阳
  水经注濡水出御夷镇东南其水二源防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又北西迳御夷故城东镇北百四十里北流左则连渊水注之右则汗水入焉又北迳沙野西又北境箕安山东屈而东北流迳沙野北东北流迳林山北又东北流迳孤山南东北流吕泉水注之又东盘泉入焉又东南水流廻曲谓之曲河镇东北三百里又东出峡入安州界【以下误入迳白檀要阳之文辨正见建置沿革门】又东南索头水注之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又东南五渡水注之又与髙石水合又东南迳卢龙塞塞道自无终县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清陉
  按滦河自汉以前皆书为濡汉书地理志肥如县濡水顔师古音乃官反正读如滦水经注又称濡水为难河谓濡难声相近俗语譌耳亦书作渜唐韵谓水名在辽西肥如县者是也至滦字本作灓说文但载漏流一训而不及水名考新唐书地理志渔阳郡下有渡滦河之文旧唐书称薛讷由檀州出滦河权徳舆刘济墓碑亦称饮马滦河之上则濡字作滦当由唐始王曾行程录言自偏枪岭四十里过乌滦河盖辽有是名元人亦名御河元史延祐四年上都城南御河西北岸为水冲啮命及时修治是也又以屈迳上都之南名上都河土语传曰商都若明李实奉使録言土人以河水青緑急流呼曰商都者妄也至水经注濡水自发源至入卢龙塞所会之水凢九【内大要水一条系误入】今滦河自独石口外牧厰发源至入潘家口其附入者不下三十余水以今证古确指为难然濡水始而西北流继而北流折而东北流又折而东流复折而东南流其水道固至今无异也水经注称水流廻曲谓之曲河又东出峡今滦河自多伦诺尔之大河口以后羣山环束屈曲奔赴迳丰寜县【即四旗防】郭家屯之北山势始稍豁与郦注出峡之父正合古濡水自东南流之后始会索头水武列五渡水髙石水今滦河自迳郭家屯之后即折而南流自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境之后始折而东南流则今之伊逊河可当索头水今之热河可当武列水今之老牛河可当五渡水今之豹河可当髙石水按其方位考委寻源犹可得故道惟今之前白河桞河车河黄花川诸水无古名可考当是道元时安州诸郡县后俱沦防入库莫奚故所载未免遗漏或因其小水不载耳【臣】等伏读
  御制滦河濡水源考证敬谨防绎为疏其大畧如此
  圣祖御制诗
  滦河
  塞边逺绕至滦河彻底清明不见波驻辇徘徊千万里石鲸两岸影嵯峨
  滦河泛舟
  平沙漠漠接长河天际浮云落照多两防苍山相竦峙扁舟一櫂任清波
  次上都河
  碛里水潺潺前旌杳霭间长风吹海月一夜照闗山虎旅严宵卫星宫列从班髙峯望缥缈明欲跻攀
  滦河濡水源考证【己丑】
  濡水见史传者凡五【说文出安东入漆涑者郡之濡也广舆记出易州穷独山一名圣女水者易州之濡也并音儒左传出髙阳者河间之濡也音而三水皆由天津入海此独石口外之濡读如难】
  【音与滦近其水自由永平府之乐亭县入海与畿内三濡逈不相渉又水经注苍梧之濡水出永丰县濡山字亦音儒名亦适相同耳】而惟滦河之濡水源逺流长防于其四郦道元水经注所云出御夷境者也昨嵗命方观承考濡源委亦既绘其梗防条分缕析而为之说矣然以汉文训蒙古语未如同文韵统得字音之正而鄂博之穿凿更甚【蒙古语谓堆砌石以表祭处为鄂博方观承乃书作峩軷且引郑氏及诗大雅之言证为軷祭行路神之义凿而谬矣曽为鄂博说以证其误他如们绰克之为们催达巴罕之为大埧类此者不可枚举难以一一为之辨订也】因命向道大臣努三挈方观承所遣同知黄立隆者重循其源以至其委于是二千余里之滦河曲折分合尽得其实因详注其地名及诸水之滙流而郦道元欧阳修等并元史河渠志所载相舛误者都为四条考证如左夫江淮河济中国之四渎也其理大物博较之滦河濡水不啻倍蓰而禹贡以数语尽之兹注濡水数千言犹有未尽焉古今相去不可及者如此盖得其简则足以提要欲其详反不免致繁抑以塞外中土语言不同人迹罕至斯固难易所由殊然则就同文韵统会中外而传濡水之实讵不在此时乎哉
  滦河源出独石口外东北一百余里巴顔屯圗古尔山【山为兴安正干自张家口而东至独石口外为大山折而西北过上都城入于围塲之海喇堪与兴安大岭相连属出泉处较兴安山梁尤为特出山阳山隂树木茂宻与他山异信为名山山阳为民人居址山隂皆察哈尔蒙古防牧地】四泉涌出名都尔本诺尔涓流曲折伏而复现西北经讷克里和洛有小水自东注之又北经哈丹和硕之西噶尔都思台之水自东注之又曲折西北流至茂罕和硕【自都尔本诺尔至此计七十余里】三道河自东来滙之【其水一出摩霍尔巴逹罕一出伊克达巴罕一出楚库尔苏达巴罕各相距十余里滙为一河】河流始畅又西北流复有二小水一自布尔噶苏台一自克尔哈达先后来注之八十里经察罕格尔【俗名西凉亭】乌兰河屯至上都店【入多伦诺尔界】又北流十余里经淖海和硕折而东北二百五十余里经博洛河屯至库尔圗巴尔噶逊河屯喀喇乌苏自东注之又三十余里至上都河屯【上都即元开平府藻水经其城南故名上都河】察罕诺尔自北注之又六十余里经都什巴延珠尔克山至察罕鄂博东克【伊】绷河自东北来滙之【河出兴安山梁之阳南流伊克霍尔昆巴罕霍尔昆伊札尔三水自东注之西与海留台河合而为一入于上都河】河水倍畅折而东南流十八里至磴口额尔徳尼布拉克自西注之【其水经多伦诺尔之北】又十二里至大河口圗尔根伊札尔河自东北来滙之【其水亦出兴安山梁之阳逶迤西南流锡喇札拜自北入之又西南流摩霍尔伊札尔自东南入之滙注于此】又南流七里沙岱布拉克自西注之又折而西南流二里霍洛圗布拉克自东注之又九里海拉苏台河自西注之又一里搜集布拉克自东注之又南流一里浑齐布拉克亦自东注之又十里察罕郭勒自西注之又十一里什巴尔台河自东北注之【其水出伊克空卾洛鄂博西为木兰围塲西界】又折而西复折而南八里克筹布拉克自西注之又十七里经鹰北滩【入四旗防界】布尔噶苏台哈丹和硕河自西注之又十七里经半壁山又南经大庙湾折而东复折而西南五十八里头道河自西注之又二里罗蜜塔子亦自西注之转而东南流三十二里至木厰又折而东流二十四里经韭菜梁又九十五里经小辽东至地摩霍尔阿尔善所出之汤泉自南注之又二十七里经西屯库尔竒勒河【俗名小滦河】自北来滙之【其水出兴安山梁之阳三支分引过托霍隆和洛合为一西南流会玛尼圗卡伦哈朗圭达巴罕珠尔噶台海拉苏台诸水折而东南会霍来郭勒哈尔浑诸水又噶拜卓索阿鲁布拉克昂阿诸水复先后防之合为一河注于此】自此遂名滦河又二十七里至郭家屯折而南流四十六里至大对山又折而东复折而南屈曲行八十余里至兴隆荘【入喀喇河屯界】南流五十九里经五道河折而西南流四十九里至张博湾兴州河自西北来滙之【其源出沙尔呼山西经土城子东南流曲注于此】折而东流七十余里经喀喇河屯绕行宫东流伊逊河自北来滙之【其水源围塲内西流经博洛河屯与伊玛图河合西南流屈折注此】东南流三十四里至石门【入热河防界】又四十七里经凤凰岭固都尔呼河自东北来滙之【其源出固尔呼逹巴罕西南流与都茅沟河合又与赛音郭勒河合三源既滙沿避署山荘东北其水会茅沟后即与汤泉合至是行宫内亦有温泉流水滙之遂名热河】水至此益大折而南流四十三里白河自西注之【此与源玛尼图达巴罕经密云县防潮河之白河异】又三十三里老牛河自东北注之又三十三里至滴水崖南二河自东注之又十里桞河自西注之又六里车河自西注之又三十余里至门子哨【入迁安县界】黄花川自西注之又三十二里清河自东注之又九里豹河自东北注之折而西流二十里经滦河滩又南流折而东复折而西经杨枝峪又东南流二十一里入潘家口折而东又折而西十里经走马哨又二十四里至潵河桥潵河自西注之又曲折东南流七十余里至白布店恒河自西北注之又折而东流十余里至煤峪口长河自东北注之又七十三里过平崖子清河自东北注之【此与黄花川南之清河异】折而南流二十余里至峡口蛤螺河自东注之又二十九里过迁安县西经黄台山又二十三里折而东三里河自东注之【其河与二道泉合】又南流二十余里经孤竹城【入卢龙县界】又三十五里至合河口青龙河自东北来滙之【其源出特布克入桃林口复有一水自冷口来防之经永平府城西过虎头石入于滦】河流至此势益寛大又十一里绕雪峯寺又二十一里过武山西横河自西注之又三里至偏凉汀【入滦州界】又南东五十六里过定流河【入乐亭县界】又三十六里至老河口【滦河故道金涸】又西南流二十里至小河崖清河自西北注之【此与黄花川南及平崖子之清河俱异】又七里至石家坨滦自此分支【名髙密河常涸大雨时仍分流达海】折而西南流五十余里至新桥口入于海自河源至此约二千余里
  郦道元水经注云濡水出御夷镇东南按御夷镇为北魏六镇之一其建镇之所虽不可考而魏太祖纪云筑长城于长川之西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里又魏世祖破蠕蠕列置防人于漠南东至濡源西概五原隂山分六镇是御夷居六镇之东自独石口外至开平皆其故地以今所上都河源方向核之道元考所言非尽无稽惟云二源防引夹山西北流则未能实辨都尔本诺尔为濡水正源而以夹山来防之三道河误为濡源防引其云出山合为一川则即今之茂罕和硕耳至云又西北迳御夷故城东其遗迹无可据惟以镇北一百四十里计之当在今乌兰河屯之地其余诸山水虽与今圗不能悉合然所云又北迳箕安山东屈而东北流似即今之多伦鄂博圗其云迳沙野西又迳沙野北则似指伊克们绰克至喀喇乌苏一带沙碛言之其云三泉鹰次合为一水注吕泉水则似今之克【伊】绷河合伊克霍尔昆等三源也云逆流水则似今之伊札尔也云木林山水则似今之海留台水也云又东盘泉水自西北东南流注濡河则似今额尔徳尼布拉克也又所云东南水流廻曲谓之曲河镇以今图屈折形势观之盖即今大河口自此以下道元即防入白檀要阳按其地距所云会武列水之热河境尚七百余里汉时郡县安得至此其舛尚何待深辨乎至濡水又东南迳卢龙塞则为今之潘家口无疑其云塞道自无终东出渡濡水向林兰陉东至清陉无终为今玉田林兰陉盖今喜峯口清陉即今冷口即此以证不特塞垣疆界了然即田畴引曹操廻军卢龙塞之处亦可得其大概矣其自潘家口以内至入海处注所记州邑山水虽名称今昔不同而以志乘订之皆约畧可数而未至大舛盖道元于诸水源委询考綦详故所言时有相合者惟未尝亲履其地且以汉言志防古山水名目往往传讹傅会更不免谬以千里则泥古而不知覈实之过也
  欧阳修云滦水出炭山东北胡三省通鉴注因之其后陈组绶职方图考顾祖禹方舆纪要皆从其说今考独石口外无所谓炭山者惟巴顔屯图古尔山防努三云土人名其山为黒老山按昔人有谓濡水出黒龙山者龙老音转承讹黒龙山之言似不为妄今巴顔屯圗古尔山其阳石色黝黒所谓炭山或即此而明一统志乃以万全县南之炭山当之其地距独石三百余里则更风马牛不相及矣
  元史河渠志滦水出金莲川中今独石口外濡源相近处无所谓金莲川者按金史地理志云桓州曷里浒东川更名曰金莲川又元史地理志云世祖命刘秉忠相宅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中统元年为开平府五年加号上都即今之上都河屯正在滦水之北桓州尚在其西考元周伯琦扈从北行记云至失八儿秃地多泥淖驿路至此相合地多异花有名金莲花者似荷而黄至察罕脑儿犹汉言白海也厯数驿始至桓州又王恽中堂事记云滦野盖金人驻夏金莲云云考其地皆与上都河屯相近失八儿秃当为什巴尔台蒙古语泥泞处也在上都西少北察罕脑儿当为察罕诺尔蒙古语白湖也在上都南少西金莲川当在什巴尔台察罕诺尔之间元陈孚金莲川诗云茫茫金莲川日暎山色赭昔人建离宫今但存古瓦盖金时于此建景明宫为避暑之所许安仁疏有金莲千里之外语以距京师道里计之亦相合又今什巴尔台少西北有和洛和山盖即今史所谓曷里浒者川在其东去独石口几五百里其非濡源明甚周伯琦赋得滦河送苏伯修诗云清滦悠悠北斗北千折萦环防邦国直疑银汉天上来金莲满川浄如拭盖滦河先迳金莲后至上都伯琦咏滦河而兼及金莲殆指河流所经言之脩元史者直以为滦出金莲川中误矣
  御制诗
  滦江【癸巳】
  今嵗滦江水甚防诚以入夏缺雨故深处不过三四寸浅者或至沙觜露河阳原有别墅在小舟牵泄乃可渡前日西北云容重情知当得山雨遇果然千峡落暴涨冲桥适值狂波怒涨过仍此或浅川其涸立待言可悟其涸立待言可悟故吾不取不虞誉
  地温泉 源出丰宁县【即四旗防】属正白旗郭家屯西北三十里县治土城子北西一百三十里有浴池在泉侧其水东流入滦河
  库尔竒勒河 俗名小滦河源出围塲内兴安岭之阳会诸小水初西南流折而南流出海拉苏台栅迳半壁山入丰宁县【即四旗防】属正白旗境南流至热水沟有温泉注之又南流至郭家屯之东北入滦河
  热水沟温泉 源出丰宁县【即四旗防】属正白旗郭家屯北三十五里之汤山在县治土城子北一百三十里有浴池在泉侧其水南流会库尔竒勒河锡喇塔拉川 一名兴州河以在古宜兴州地得名源出丰宁县【即四旗防】属正白旗郭家屯西稍南八十里之沙尔呼山在县治土城子西北九十里东南流迳花家营之西又屈曲东南流至赫之东迳镶白旗境又东南流至波罗梁汛之西南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境东南流复折而东流迳金钩屯之东入滦河
  伊玛图川 源出围塲内会诸小水屈曲南流出玛尼图栅迳什巴尔台入丰宁县【即四旗防】属镶白旗境南流迳阿穆呼朗图
  行宫及济尔哈朗圗
  行宫之西又南流至少府营之东迳正白旗境又南至四道营与伊逊河会南流入滦河
  伊逊河 一作伊松河俗称羊膓河源出围塲内伊逊色钦色钦即源之谓也防诸小水屈曲南流出伊逊喀卜齐尔栅迳石片子入承徳府【即热河防】境南流迳张三营
  行宫之西又南流至坡頼村折而西南流入丰宁县【即四旗防】属正蓝旗境又西南流绕波罗河屯
  行宫之西迳正白旗境伊玛图河合而西南流又折而东南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境复屈曲南流至喀喇河屯
  行宫之北入滦河即古索头水也
  水经注濡水又东而南索头水注之水北流南迳广阳侨郡西今安州治又南流注于濡水
  按水注载索头水之入濡水在武列入濡水之前今滦河先防伊逊河而后防热河所云濡水又东而南亦与今郭家屯汛以下滦河形势相合知伊逊河即古索头水惟所云索头水北流与今不合然既曰北流不又曰南迳知北流乃自北流来郦道元解汉书地理志侯水北入渝句亦曰盖自北而南知水经注有此例也又按伊逊河旧作伊松河或作衣素河又作宜孙河复仪粟河方舆纪要作以逊川作译语对音随呼轻重故字多互异今照本音以伊逊为正
  御制诗
  伊松河【癸亥】
  伊松河水当秋澄伊松河畔秋风清我来策马渡河汏但见苍羃防连沙汀蒹葭采采花欲白中流浴浪无防防牛辎驼驮入画意山容树态皆诗情逝者如斯忆前嵗惟余长波防防无停声
  汲伊逊水烹茶【癸酉】
  所遇名泉必试品扬子苐一故借其庐山瀑虽未悉以此知彼岂虗审玉泉伊逊真巨擘难为伯仲均天禀标名趵突泽皇都涧瀍利永阜丰廪塞搜此地每经过可无表徳垂终念是时秋烟正霁川鴐鹅翔集鱼鲔淰氊庐绠汲煮行铛清赏作歌乃自朕蟹鱼举火常肘腋慢道风生凛八功徳水宛在盂浮玉涌金尽敛祍讵惟摛供浇书一时万幕资烹饪
  叠前韵
  伊逊之水苐一品其质则轻味甘甚万古灵脉秘龙沙造物有待斯言审大禹恶防戒在酒好茗何妨从性禀罢围武帐值几闲聊事松云烹石廪汲来清冽洵无防中文武须厯稔从兽犹然不废吟观鱼何用无忘淰消渇兼因消芥□冺象乃至冺兆朕举杯千嶂正临牎紫翠绚采秋光凛飒景恍可豁迎眸凉风底虑轻拂衽自怡悦亦何足云大亨还厪水火饪
  前白河 亦名干白河在承徳府【即热河防】南境其水无源随雨消长自庄窠峪东南流上板城之东南白河口入滦河
  柴河 在承徳府【即热河防】南境源出遵化州马兰闗外山中东北流至柴河口会前白河
  老牛河 源出承徳府【即热河防】东境西南流迳四沟五沟六沟至下板城入滦河即古五渡水也水经注五渡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迳其县故城西其水入五渡塘又南流注于濡
  按水经注载五渡水之入濡水在武列水入濡水复今滦河自会热河以后虽有前白河及桞河车河黄花川诸水来会然皆东流与水经注不合其南流者求惟老牛河故知即古五渡水
  桞河 源出马兰闗外雾灵山下东流至板谷岭迳承徳府【即热河防】南又东至桞河口境入滦河亦名流河
  方舆纪要流河近蜜云墙子岭边外红门川各山谷水泉皆流合焉自西南而东北厯遵化诸闗口外近三台山闗北境合于滦河其水廻环曲折绕渡九次名曰九道河
  按方舆纪要所载流河与今桞河方位相合桞流字音相近则写之殊耳
  车河 在承徳府【即热河防】南境源出遵化州邉外山中东流至桞河口之南入滦河
  黄花川 在承徳府【即热河防】东南境源出遵化州边外东流至门子哨之西黄花川口入滦河
  清河 一名嬭儿河亦名白马川在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南境滙近山涧水西南流入迁安县界至清河口入滦河
  豹河 亦名暴河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东北四十里密云沟黄土梁下一线蜿蜒贯穿石罅合乌勒呼玛梁南诸山涧水始滙成川西南流合乌拉林河又西南流迳州境南合济北格河南流迳会州城之东亦名察罕河屯又南迳寛城之东亦名寛河又西南流至氷窖之西南入迁安县界共行一百五十余里入滦河古髙石水也
  水经注髙石水东出安乐县东山西流厯三会城南下注濡水
  元一统志薄河源出防州西北林津山南至冷岭合为寛河
  明史地理志寛河守御千户所东南有寛河一名豹河下流迳迁安县西北又东合于滦河
  按水经注载髙石水之入濡水在濡水将入卢龙塞之前今豹河之防滦河正在潘家口外且系西流来会与水经注相合故知即古髙石水寛河之名见于元史明史方位相合元时又名薄河元一统志谓薄河源出惠州西北南至冷岭合为寛河是也又在辽时则谓之桞河与今承徳府南境之桞河各异盖桞河之名宋人屡言之皆指今平泉州境之豹河而非府境之桞河宋史刘敞传奉使契丹自古北口至桞河回曲殆千里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桞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考松亭故闗在今喜峯口北一百二十里其东北距大宁故城三百六十里若今承徳府之桞河转在其西不应道出于此反谓之径易王曽行程録言过乌滦河又过墨斗岭度云岭芹菜岭至桞河馆过松亭岭甚险峻若今府境之桞河在滦河之南不先渡滦河乃至桞河知所云桞河实今豹河也辽之中京即今平泉州东北之大宁故城当日所行之道由古北口经今滦平县承徳府境至平泉州自不如由喜峯口趋松亭至桞河直抵大宁之为径易矣若今府境之桞河即旧志所称流河流与栁以音近而讹既称流河为桞河而豹河所有桞河之名反引二河名同而地异且相近易淆故详辨之
  托津圗河 即豹河之上流在平泉州【即八沟防】东北境西南流防诸小水为豹河
  乌拉林河 原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北境东南流至州治之东防托津图河
  济伯格河 汉名铧子河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境东南流迳州治西之老嶂子亦名老嶂子河又东南流至州南防豹河
  锡尔哈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北境南流防济伯格河
  拉克拉哈尔泉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境之拉克拉哈尔山东南流会豹河
  潵河 亦作撒河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南境边城之外东南流至龙井闗入邉下流入滦河
  辽史地理志泽州有潵河
  元一统志潵河源出惠州西南干山东流至滦阳站东合滦河
  按辽泽州元惠州皆属今平泉州南境与潵河方位适合
  青龙河 蒙古名固沁河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二百里之昌吉尔岱山南流至列山梁之南入建昌县【即塔子沟】属喀喇沁左翼西境又迳县治之南至桃林口入边下流入滦河元一统志青龙河源出惠州之灰岭流经龙山县南二百里入平滦路境
  按元志称青龙河经龙山县南属建昌县境
  汤图河 源出建昌【即塔子沟防】西南境东南境流迳迁安县边外至石柱子防青龙河
  什巴尔台河 汉名泥泺亦名凉水泉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东南境西流防青龙河
  以上皆入滦河之水【热河亦入滦河已専提为纲故不复附滦河下】

  钦定热河志卷六十九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巻七十
  水二
  潮河 源出丰宁县【即四旗】属镶黄旗大阁儿北七十里之城根营西南山下在县治土城子西北一百三十里屈曲南流至大阁儿之东折而东南流复折而西南仍折而南龙潭沟水自西来会之又南流至冈子上共行县境一百八十里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之西北境迳哈什哈汛之东又南至椵树岭折而东南流至巴克什营之西复折而西南流共行县境二百八十里至古北口闗西之潮河川入边至密云县境防白河即古洫水也
  汉书地理志白檀县洫水出县北蛮夷中亦名鲍邱水
  水经注鲍邱水出御夷北塞中南流境九荘岭东俗谓之大榆河又南迳镇东南九十里西密云戍西又南左道合人谿水又东南流白杨泉水注之又东南龙刍谿水自坎注之又东南出峡迳安州旧渔阳郡之滑盐县南左合县之北溪水
  按汉志白檀县洫水经注引以入濡水条下或疑洫字与濡字本相近然师古注肥如县濡水音乃官反此洫水音呼鵙反不应一字两音一水两注知非汉书传写之误乃郦氏误引汉书也潮白二河俱系大川汉书于渔阳郡不应载沽水而遗鲍邱水以今方位考之白檀县北之水大无过于潮河则洫水之即鲍邱水信矣夫潮河源在今丰宁县境而汉志谓在蛮夷中桑钦水经谓从塞外来道元注在御夷谓北塞中则斯地在当时本处边外而非郡县所及益可知矣
  又按密云戍与密云县异后魏时已置有密云县而水经注但称戍者其非县可知密云戍在御夷镇东南九十里与镇甚近自当在边外贾耽谓密云去御夷镇几九百里道元时六镇已防没或传闻之误记载成譌盖未知其本为两地也
  御制诗
  潮河桥【丁卯】
  出口风増峭临桥水防波常年度清跸昔日此潮河荒戍萦烟荔山田茁雨禾名言思守徳触景畏心多
  潮河【甲申】
  白河过浮桥厗奚厯迤逦潮河带城南弗渡遵其涘近郭列市枕堰非髙峙缓急何所赖寻思盖久矣谋安民自知宁必更张屡【叶】汹涌奔新涨竹箭莫喻驶昨晩东北雷闻声今见尔
  龙潭沟 在丰宁县【即四旗防】属镶黄旗大阁儿东南五十里县治土城子西南一百里龙泉山灵通寺之西南为潭者三第一潭过寺里许形如偃月南北二丈东西斜袤十丈余过潭东南登山十余步转南五十余步为苐二潭仄径﨑岖佝偻攀附乃得上潭径三丈作菱角形悬崖崭絶绕潭而南上下百余步得苐三潭旁哆中狭畧如银铤约径二丈余四围林木荟翳俯瞰深碧隔潭南望水从石罅中出岔涌跳践势如激矢相传毎潭入水三尺天霁水澄了然可辨其斯为神虬之所宅也三潭髙下逓注由寺前石涧东南流十余里入潮河清水河 源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南境边城外西南流至墙子峪之北入边下流入潮河
  按顾祖禹方舆纪要及顾炎武昌平山水记皆以为即古要水汉要阳县以此得名盖古要水本入鲍邱水【即今潮河】而不入濡水【即今滦河】水经注载要水于濡水条下者误耳【详见建置沿革门】
  方舆纪要又谓潮河亦有滦河之名乃因水经注之误而曲为之说其实潮与滦河河判然二水不相假也
  干塔河 原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南境边城外西南流至黒峪闗入边下流会清水河
  按水经注鲍邱水自迳滑盐县以前皆当在边外其所防诸水以方位计之道人谿水合孟广硎水防鲍邱水当在今丰宁县境白杨泉水出白杨谿注鲍邱水又龙刍谿水自注鲍邱水当在今滦平县境今悉无可考惟龙潭沟水东南流入潮河似为左入鲍邱之道人谿然道人谿源流颇逺与龙潭沟亦不甚相若方舆纪要谓道人谿水在密云县东北石峪源发龙门流径县界入潮河又以今之雾灵山为古孟广硎以今之干塔河为古孟广硎水然水经注所载道人谿水距鲍邱水发源之处未甚相逺尚不应在边城之内【一统志原本谓水经注道人谿在御夷镇东此在石盘峪者盖密云县境之小水而冠以旧名其说为是】至雾灵山本即水经注伏凌山之讹雾灵山既不得为孟硎则干塔河之为孟广硎水亦未可据且干塔河本先防清水河方舆纪要既以清水河为古要水则今之干塔河或即水经注所谓要水出塞外三川并导之一源而又别以为孟广硎水于义两无当矣
  以上皆入潮河之水
  白河 自独石口外玛尼圗达巴罕发源南流入独石口迳赤城堡东流仍出边至判官渡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西境东流四十里至汤河口汤河自北来防之折而南流七十里至石塘口闗入边至密云县境又南防潮河即古沽水
  汉书地理志渔阳县沽水出塞外
  水经注沽水出御夷镇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下东南流大谷水注之又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又南左合干谿水又西南迳赤城东又东南与鹊谷水合又东南右合髙峯水又西南流出山迳渔阳故城西而南合七度水
  汤河 源出丰宁县【即四旗防】属镶黄旗大阁儿西一百二十里十八岭东之麻线沟在县治土城子西北三百六十里南流至汤山有温泉注之始名汤河又南流至大革坪之东共行县境百余里入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境又南流九十里至汤河口入白河
  洪汤寺温泉 源出丰宁县【即四旗防】属镶黄旗大阁儿西南六十里之汤山在县治土城子西南一百八十里泉上建洪汤寺有浴池在泉侧其水南流防汤河
  按水经注沽水自合鹊谷水以下始入今滦平平县境其所载髙峯水髙峯戍东南城在山上其水西南流又屈而东南入沽水今汤河南入白河当即古髙峯水今之汤河口即所谓右合髙峯水之处也
  水峪河 源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西南二百六十里之道沟峪东南流至黄崖闗外入白河
  白马闗河 源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西南二百三十里之火石岭东南流至白马闗入边下流入白河冯家峪河 源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西南二百九十里之恒梁南流至冯家峪口入边下流入白河鞍子岭河 源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西南二百五十里之鞍子岭东南流至石塘口入边下流入白河七度河 俗名依度河源出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西南二百五十里之分水岭东南流至大水峪口入边下流入白河
  水经注七度水出北山黄颁谷亦谓之黄颁水东南流注于沽水
  按水经注载沽水之合七度水在渔阳城南今七度河入白河亦在边城之内方位相合又眀成祖实録载永乐元年命武安侯郑亨于七度河设烟墩望警息即指此
  以上皆入白河之水
  英金河 亦名英河源出围塲内都呼岱山会诸小水东南流出英格栅亦名英格河迳都呼岱山入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西北翁牛特境东南流一百四十里防锡尔哈河又东流七十里迳县治之北又东流八十里迳察罕陀罗海沟之东入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北敖汉境与老河会东流入潢河即古饶乐水也
  后汉书鲜卑季春月大防于饶乐水上
  魏书太祖纪北征厍莫奚渡弱洛水班赏将士十六国春秋后燕録慕容宝袭厍莫奚己未北行庚申渡浇洛水距龙城一日程
  杜佑通典厍莫奚理饶乐水北饶洛水一名如洛环水
  辽史地理志中京在饶洛河水之南又髙州有乐河
  按饶乐水魏书作弱洛水十六国春秋作浇洛水通典又作如洛环水称名虽有稍殊实一水也一统志原本以饶洛水为今潢河【在英金河之北详见后】之别名考汉书注但称饶乐水在营州北而不详其里至然随唐诸史皆以潢水为契丹所居而饶乐水别为奚地魏书太祖纪十六国春秋言因征袭厍莫奚而渡此水通典亦谓奚理饶乐水北则饶乐水之为奚所居无可疑矣唐书奚契丹列传凢契丹奠长内附者皆封松漠府都督以平地松林在其国也奚酋长内附者皆封饶乐府都督以饶乐水在其国也地理志称营州西北百里松陉岭其西奚东契丹富弼行程録自中京北二百六十里至崇信馆过崇信馆即契丹旧境其南皆奚地是奚之疆域北不过崇信馆东不过松陉岭不得逺取契丹境内之水为奚之府名也且旧唐书于契丹传曰居黄水【即潢水】之南于奚传曰自营州西北饶乐水以至其国两名分见知其必非一水而大宁以北之水源逺流长无如英金河者故知为古饶洛水也大宁为辽中京云在水之南则在水中京北境可知辽史又云髙州有乐河髙州南至中京一百四十里正当中京之北与今英金河之在平泉州【即八沟防】北方位亦合若方舆纪要谓饶乐河在大宁卫北源亦出马盂山其下流东北入于潢河今以水道论之发源马盂山者惟有老河【详见后】至英金河发源之处去马盂山絶逺方舆纪要所称盖未尽可据也
  竒布楚河 源出围塲北境界海喇堪达巴罕之东在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右翼最西北境初名竒布楚色钦东南流沿围塲之东北界至竒布楚沟栅入英金河
  锡尔哈河 源出围塲内防诸小水北流出纳林锡尔哈栅入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北喀喇沁右翼境东北流迳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右翼境又东北入英金河
  按此与会入豹河之锡尔哈河别
  乌拉岱河 源出围塲内防诸小水东流出乌拉岱栅入赤峯县【即乌兰哈逹防】西北翁牛特右翼境东防锡尔哈河
  锡伯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西一百余里察罕陀罗海山之东东流迳右翼旗之南又东北入翁牛特右翼境防锡尔哈河
  哈尔吉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四十五里北流防锡伯河
  卓索河 源出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右翼西境东流防锡尔哈河
  以上皆入英金河之水
  老河 亦名土河蒙古名老哈穆楞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九十里之永安山在州治西北境防诸小水东北流自大宁故城之西南迳大宁之东北故城又北流入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境迳翁牛特左翼南境入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敖汉西北境防英金河又东北流入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奈曼北境至喀尔喀左翼西北界出朝阳县境共行五百余里与潢河防下流为辽河即古托纥臣水亦名土防真水也
  隋书契丹传当辽西正北二百里依托纥臣水而居
  唐书地理志长城口北八百里有土防真河奚王牙帐也奚依土防真河
  辽史地理志圣宗过七金山土河之濵因议建都又中京大定府有土河
  金史地理志大定府大定县有土河长兴县三韩县有涂河
  元一统志涂河源出惠州西北经州界八十里东北流入大宁县南境至大宁县东北境二百二十里入髙州境又东北流至行营草地即此
  叶隆礼契丹国志契丹有水曰北乜里没里复名陶猥思没里源出中京马盂山东北流西华言所谓土河也
  顾祖禹方舆纪要土河自马盂山发源经大宁卫南又东北流至朶顔衞境之木叶山合于潢水者是也
  米万春蓟门考大宁城北有老花母林【即老哈穆楞】番云大河也自青山流来绕过大宁城南往东北与舍喇母林【即锡喇穆楞为辽水之西源】合共入辽东三岔河按老河之为土河至今两名互称隋书称托纥臣水唐书称土防真水土防真水即托纥臣译语之转音辽金二史谓之土河为防真河之省文金史及元一统志又称涂河则当属转音耳隋书称契丹依托纥臣水唐书又称奚依土防真水者盖土河经流五百余里源今平泉州【即八沟防】境流入今建昌县【即塔子沟防】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当初发源时为奚王牙帐所在及东北流至潢河南则属契丹之地正当隋辽西郡正北也一统志原本以古托纥臣水土防真水并为今潢河【潢河详见后】之别名并防旧唐书安禄山传讨契丹至土防真河即北黄【亦作潢】河之文考旧唐书言契丹在黄水南若土防真河即潢河则既至土防真河即为契丹牙帐矣何以下文云又倍程三百里奄至契丹牙帐【新唐书亦谓至土防真河昼夜行三里】知所谓即北黄河者乃北即黄河之误旧唐书契丹传载此事云旧黄水南契丹衙与之战新唐书契丹传云大战潢水南可为明证隋书称托纥臣水在辽西【隋辽西郡即营州今建昌朝阳县旧塔子沟三座塔防地】正北二百里【此亦指土河之在敖汉奈曼境者言】唐书称潢水在营州北四百里则托纥臣水尚在潢河之南相距二百里不得强合为一明矣又辽史地理志统和二十四年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二十五年城之号曰中京府曰大定可见奚王牙帐在中京正今老河流经之地若以潢河为土防真河是逺出四百余里之外与中京无涉唐书地理志渔阳郡下言古卢龙至奚王牙帐六百里又东北行傍吐防真河五百余里至契丹牙帐正与今老河至潢河所厯道里方向相合而土防真河之即今老河无可疑矣方舆纪要又谓土河亦名温榆河考辽史地理志称奚部建牙当饶乐河水之南温榆河水之北下文又称圣宗土河之滨因议建都是土河过与温榆河明非一水方舆纪要所称盖未尽可防也又按一统志原本谓土河之名始于辽时其前无可考证疑即水经注之白狼水今以水经注大辽水所防白狼水考之与今老河水道有难以强合者水经注辽水自塞外东流直辽东之望平县西【望平县在今锦州府广平县东北境】屈而西南流迳襄平县故城西【襄平县在今奉天府辽阳州西北境】又东迳辽队县故城西【辽队县在今奉天府海城县西境】又南小辽水【即今浑河在海城县西北合辽河】注之又右防白狼水至安市【在今奉天府盖平县东北境】入于海而于白狼水下复云东南流至房县【在今广宁县东南境】注于辽是白狼水之入辽河在大辽水既防小既防小辽水之后将入海之前今老河之会潢河【即大辽水之上源】在喀尔喀左翼境其去古房县甚逺且白狼水必当与古白狼山相近水经注称石城川迳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又东北注白狼水考白狼山在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喀喇沁左翼东三十里其距老河亦甚逺又水经注称白狼水迳黄龙城东龙城故址在今朝阳县东北之三座塔境亦非老河所行之道反覆求之无一可通者旧志乃谓老河经古黄龙之北与水经注白狼水合然水经注原文本谓白狼水迳黄龙城东而强改为北可乎至隋书契丹传有托纥臣水而地理志又有白狼水唐书地理志有吐防真河奚传有土防真水而又有白狼河两河分见必非一水知老河之非即白狼水【白狼水为今大凌河详见后】则水经注白狼水条下所迳白狼石城广城诸县地其不在今老河左右又不待辨矣
  竒札尔台河 即老河之上流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六十里在州治西北境东流合诸小水为老河
  呼察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四十里之呼察察罕陀罗海山在州治西北境东流五十余里防竒札尔台河
  霍尔霍克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二十余里霍尔霍克达巴罕之东在州治北境东南流一百五十余里入老河
  布尔罕阿兰善河 汉名上神水河以左翼亦有神水河故称此为上神水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一百里在州治北境东流三十余里入老河
  乌鲁斯台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里在州治东北境西北流入老河乌巴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东一百五十里之哈特哈山在州治东北境西北流入老河
  伯尔克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五里之喀喇和硕山在州治东北境北流入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敖汉西南境又北入老河纳林昆都楞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九十里在州治北境东北流浇大宁故城之北共行一百五十余里入老河
  松吉纳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八十里在州治北境东流八十余里防纳林昆都楞河
  巴苏台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南四十里在州治北境东流防纳林昆都楞河和尔图河 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东南十五里在州治北境东南流防纳林昆都楞河伯尔克河 汉名落马河源出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右翼北境在县治西北境东南流迳布尔克尔圗山又东入老河
  金史地理志三韩县松山县有落马河
  元一统志落马河在松州北八十里发源州界锣锅岭下流入髙州境一百里东入涂河
  按金之三韩松山县元之松州皆在今赤峯县境河名与方位俱相合金元史所载落马河应即指此
  摩该泉 源出赤峯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左翼东南一百二十里在县治东北境东流入老河昆都楞喀喇泉 汉名横黒水泉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敖汉东北九十里南流入老河
  玉瀑 在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敖汉北境县治北五五百五十里即老河之下流石壁髙耸悬为飞瀑土人名曰响水乾隆八年
  皇上东谒
  祖陵
  銮舆经此
  赐名玉瀑
  御制诗
  观敖汉瀑布水
  我闻奥区天所秘疑信向半今信然浩浩万里沙漠塞乃有瀑水崇冈悬车尘方苦纷堨豁开壶里别有天侵寻峰岫罗嘉树渐润涧谷无埃是时仲秋曝晶日忽闻雷声殷前川坐令林峦失轻籁朗吟清眺万虑蠲大者明珠小者玑如倾拷防投深渊虎狼骇走不敢饮下疑千载苍龙眠巨石横断无土壤粤生美箭竒而坚山叶红緑如错绣无名野草相新鲜鹳鹄徘徊不忍去鼪鼯时向虬枝穿禹凿龙门未至此胡乃三级限鳙鲢【蒙古相传瀑水以下鳞甚伙而以上絶无亦甚竒云】吁嘻泉石诚观止赏咏自我羌谁先匡庐香炉无足喻山灵占此永不迁设置飞觞搦管地混沌窍凿应难全
  朕恭谒
  祖陵至敖汉覩此岩悬水跳珠琮琤蒙古逰牧地所少也
  因名此水为玉瀑而系以诗【癸亥】
  崇椒列巘防丹枫树色烟容緑间红始信人间无玉阙水晶内水晶宫
  却笑拘墟李谪仙匡庐当目便茫然飞流讵止三千尺絶胜银河落九天
  沈沈碧潭毛髪寒琮琤不断仙佩浑如白傅歌中句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渫萦廻受复斟防筌对坐可观音何须隠约求指已写成连山水心
  玉名名瀑玉谁名名相由来总现成逝者如斯来不舍长怀尼父在川情
  寄题敖汉瀑布水
  我爱敖汉瀑布水今来路隔三百里题诗睫眼十一年【乾隆八年东巡途经其下题长句大书磨崖今年取道迤东相距三百余里故赋此寄题其后以纪嵗月】飞注东流殊未巳
  以上皆入老河之水【英金河亦入老河已提为纲故不复附老河下】

  钦定热河志巻七十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一
  水三
  潢河 亦名湟水防古名锡喇穆楞自克什克腾【克什克腾在今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境外】界发源东流入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北巴林旗界入赤峰县属翁牛特左翼北境在县治北二百余里又东南迳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喀尔喀左翼界与老河防为大辽水之西一源其下流至奉天府开原边外防东来之赫尔苏河入边为辽河
  唐书地理志营州北四百里至潢水契丹传中部酋比能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防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
  太平寰宇记营州北至契丹界湟水四百里辽史地理志饶州有潢河
  武经总要中京北距潢水惠州北至潢水石桥兴中府北至潢水四百里
  富弼行程録自中京北四百八十里度潢水石桥【桥在今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北境巴林旗界内距翁牛特北境不逺今尚存】
  方舆纪要潢河源出平地松林流经临潢府南至废水州东木叶山合于土河者是也
  按旧唐书契丹传及安禄山传于潢水皆作黄新唐书始作潢字辽金史内因之一统志原本别于西黄河故曰潢辽上京临潢府【在今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北巴林旗地】以此得名证以武经总要富弼行程録方舆纪要诸书均相符合又一统志原本潢河又名滥真水今考水经注滥真水出西北塞外厯重山东南入白狼河在白狼水流经龙城之后今考老河既不得为白狼则以合老河之潢河为滥真水亦别无据难以徴信旧志又谓古名饶乐水别名托纥臣亦曰吐防真河考饶乐水即今英金河【详见前英金河下】托纥臣水吐防真河即今老河【详见前老河下】皆与潢河无涉至方舆纪要于饶乐水下注曰其下流东北入于潢河是明知饶乐水之非即潢河矣下文复注亦谓之黄河亦曰北黄河夷名哈母林【即喀喇穆楞】或谓之乌龙江似以黄河及北黄河喀喇穆楞及乌龙江皆为饶乐水之别名则舛误殊甚盖黄河即潢河唐书原两字通用至今称潢河为锡喇穆楞防古语谓黄为锡喇是仍以潢河为黄河也至于北黄河则因旧唐书土防真河北即黄河书作即北黄河之误若夫喀喇穆楞别为一水在今潢河之北巴林界东南流入于潢河防古谓黑为喀喇辽史地理志上京临潢府有潢河复有黑河周广顺中胡峤防北记谓渡湟水又明日渡黑水宋薛映记及富弼行程禄并谓度潢水石桥五十里至保和馆度黑水河沈括梦溪笔谈谓黑山在大漠之北有黑水出其下者是也亦谓之乌龙江明人又曰黑龙江口【与今奉天东北之黑龙江别】以今形势论之老河发源在今平泉【即八沟防】喀喇沁右翼及扎萨克旗之南迤而东北正环绕辽金大定府境即古托纥臣水吐防真河及辽金之土河也其北则为英金河在今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境自西而东流正当辽金大定府之北境即古饶乐水也又北为潢河在今翁牛特北境自西而东流迳诸防古地当辽上京临潢府境及金北京路之北境即古黄水一名湟水也又北则为黑河在今赤峰县北境巴林界即所谓乌龙江也诸水下流虽俱防为一河而其上源相距并数十百里各有经流不容相紊以其处于徼外诸书多互相牵引易于混淆故详辨之
  布林池 源出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属翁牛特左翼西北四十里东流入潢河
  以上入潢河之水【老河亦入潢河已另列为纲故不复附潢河下】
  大凌河 防古名傲穆楞有三源一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沁左翼南之土心塔在县治东南二百二十里北流迳威逊图山东北流迳锡喇哈达图山北迳喀喇沁贝子旗又北至三台小营一出喀喇沁左翼西之水泉子在县治西南境东流至县治南一出喀喇沁左翼西北之三官营在县治北境东南流至县治南二源合而东流至三台小营三源始防东北流入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六十里至土黙特右翼境之木头城子又一百三十里迳朝阳县南稍折而东南流又一百八十里至九关台门出朝阳县境入锦州府义州界亦名灵河即古白狼水也
  水经注白狼县东南广成县【上文东南二字连广城县三字为句观下文白狼水先迳广成县后迳白狼县可见明人刻水经注云东南下当有迳字者非】北流西北屈迳广城县故城南俗谓之广城又西北石城川水注之又东北迳昌黎县故城西髙平川水注之又东北自鲁水注之又东北迳龙山西又北迳黄龙城东又东北滥真水出西北塞外东南厯重山入白狼水
  辽史地理志建州在灵河之南
  金史地理志兴中县南有凌河永防县北有凌河元一统志凌水源出龙山县南六十里师婆寨至县东南十五里入利州界一云源出龙山县南八十里紫草务东北流一百里入利州界又北经富庶县东南三十里又东经建州南四十里又东入兴中州界经州东南下流入义州境
  按白狼水为塞外大川今老河既不得为白狼水【详见前老河下】求其方位适相当者惟有大凌河以水经注及各史证之白狼水发源古白狼县东南而流经古龙城东境汉书地理志白狼县下但注有白狼山而不言白狼水水经注始以白狼县为白狼水所经又称白鹿山即白狼山也白狼山在今建昌县【即塔子沟河】南喀喇沁左翼东境大凌河正流迳其西此可为白狼水之证也又水经注白狼水北迳黄龙城东魏营州刺史治魏氏土地记黄龙城西南有白狼河东北流附城东北下是也魏书地形志亦谓龙城县有狼水黄龙城故地即今朝阳县【即三座塔防】治【详见建置沿革及古迹门】大凌河正东北流迳其城东此又可为白狼河之证也若老河在其西北相去絶逺安得强加以白狼之名乎抑又考之隋书地理志营州辽西郡栁城县下有白狼水而契丹传谓依辽西正北二百里托纥臣水【即老河详见前】而居则白狼河之较近老河二百里可知旧唐书奚传南距白狼河新唐书奚传亦曰南白狼河而地理志谓檀州燕乐县长城口北八百里有土防真河【即老河详见前】奚王牙帐也老河为其卓帐之地而白狼河乃其南境与唐交界之处则白狼河之在老河南又可知今老河以南之水发源最逺而又东北流者合大凌河别无他水故决为古白狼水也夫隋唐以前诸史有白狼河而不及白狼河盖名虽变易而实一水矣至于水经注白狼水未迳黄龙城以前所合者有石城川水方城川水髙平川自鲁水今大凌河所合之水颇多而古今异名未有确证者防不敢附防又按大凌河之为古白狼水固无可疑矣惟白狼水之下流尚有与古未合者亦有说焉汉书地理志临渝县下注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有侯水北入渝交黎县下注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是即以渝水为白狼水之下流也水经注白狼水东北出东流为二水右水疑即渝水也其水东南入海一水东北出塞为白狼水东南至房县注于辽是以白狼水一支为渝水而一支入于辽水也汉志所称临渝县交黎县并当在近海之北【汉书武帝纪文颖注碣石在辽西絫县絫县今罢入临渝此石着海旁故知临渝近海前汉交黎即后汉昌黎晋慕容皝讨弟仁乘海自昌黎东饯水而进故知昌黎近海】为今临渝县及宁逺州境不闻有白狼水之分流而旧说以抚宁县之狮河当渝水或又以临渝县之石河当渝二水皆在古临渝故地而渝关之称相传以关据河为险则石河尤近之然与首受白狼之文亦不合盖水道变迁古今互异水经注于白狼流为渝水之一支曰疑即渝水也又曰疑是临渝县之故城又曰疑即地理志所谓水北入渝者也是道元于后魏时已不能确指其源委矣至于白狼水本从房县防辽水入海而今大凌河自入于海又与水经注异则海水溢侵之说水经注固屡言之即如濡水本从絫县碣石山南入海郦氏以碣石为沦入海水其说本之汉司空掾王璜【汉书沟洫志作王横儒林传及水经注作王璜】谓往者天尝连雨东北风海水溢出侵数百里则今自盖平以西之海套其亦在溢侵数百里之中明矣水经注于河水条下又曰昔燕齐辽旷分置营州今城届海滨海水北侵城沦者半王璜之言信而有徴是辽水左右之地在汉时为海所啮者已多今大凌河入海处与大辽水入海处相距甚近是海水未沦以前其必合辽水入海可知夫海水溢出之说先儒皆据之以释禹贡又何疑于白狼之下流乎
  和尔图河 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沁左翼西五里之托苏图喀喇山在县治南境东流入大凌河
  按此与平泉州【即八沟防】境之和尔图河别
  僧机图河 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沁左翼西四十里之僧机图山在县治南境东流迳平房儿入大凌河
  赛音台河 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心左翼西北六十里之鸿吉尔岱山在县治南境东流入大凌河
  苏巴尔噶河 汉名石塔河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沁左翼西北境在县治西三十里东南流迳五官营入大凌河
  阿兰善河 汉名神水河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沁左翼西北境在县治北四十里其发源处俗名热水汤东南流迳济尔噶朗营入大凌河图尔根河 汉名土河以其北别有土河流入土黙特时右翼境或称此为南土河源出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沁右翼东南一百八十里之锡黙特山在州治东境东流迳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属喀喇沁左翼西境又东南入大凌河即古榆河
  金史地理志利州龙山县有榆河
  元一统志榆林河源出和众县西三十五里司家店东南流一百余里入利州境经州东三里霍司空庄入凌河
  按元李察玉京观碑称防利州之西慿榆河之渡者长寿山也利州故城及长寿山并在今建县【即塔子沟防】治东北七十里此河正流迳山下知即榆河也元时和众县属今建昌县境榆林河亦即指此
  波罗台沟河 源出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北境敖汉南之牛膝河屯在县治北一百八十里东南流入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境迳波罗台沟共行八十余里入大凌河
  察罕河 汉名白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西一百六十里之哈卜塔海华山在县治东境南流入大凌河
  布尔噶苏台河 汉名栁河亦名黑子城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一百九十里之威逊国喀喇山在县治西北境东南流迳喀喇城入大凌河
  固都河 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治北一百里自石罅中流出行五里伏入地又六十里仍涌出南流六十里入大凌河
  喀喇托欢泉 汉名釡泉亦名黑锅泉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西六十里之喀喇托欢山在县治东北境东南流防固都河
  凉水河 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七十里在县治西北境自小八沟平地出泉约二里许东南流渐成河行四十里伏入地又二十五里仍涌出东南流十五里入大凌河
  奎腾泉 溪名冷泉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西北二十五里在县治东北境南流防凉河水
  图尔根河 亦名土河以其南别有土河或称此为北土河根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奈曼南五十五里之塔本陀罗海山在县治北境南流入土黙特右翼北境迳绰诺图山又南入大凌河
  按此与平泉州【即八沟防】属之图尔根河别
  固尔班和尔图泉 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柰曼西南六十里在县治北境三泉涌出合而东南流防图尔根河
  卓索河 汉名红土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北一百里之辉果尔山在县治北境东南流防图尔根河
  什巴尔台河 汉名烂泥塘河亦称为土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北三十五里之多伦和尔和山在县治东北境东南流防图尔根河按此与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境之什巴尔台河别
  格尔库尔台河 亦名石鸡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东四十里之塔本陀罗海山在县治东北境西北流防什巴尔台河
  巴图察罕河 汉名柞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北十五里之巴顔华山在县治东北境东南防图尔根河
  乌里雅苏台河 汉名杨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东北八十里在县治东北境西南流防图尔根河
  衮齐老河 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南三十里之苏巴尔噶图山在县治东境东南流至九关台门西南二里入义州境名栁河川又东流入大凌河
  翁格勒库河 汉名麝香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右翼东八十里之翁格勒库山在县治东北境东南流至清河边门之西入义州境名清河又东南流入大凌河
  伊玛图河 汉名羖羊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左翼西北六十里之迈达里山在县治东北境南流至清河边门之东入义州境名细河又又东南流防清河
  锡喇塔拉河 汉名马鞍河源出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属土黙特左翼西北四十八里之摩该波罗山在县治东北境西南流防伊玛图河
  以上皆入大凌河之水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卷七十二
  水四
  分各属诸水
  承德府【即热河防】
  黑龙潭  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唐山营山之下有洞窈然水出洞中深不可测岚气迷漫若潜神物故曰黑龙潭
  丰寕县【即四旗防】
  和尔图泉 在县属察哈尔镶白旗西北五十五里
  乌兰池 汉名红盐池在县属察哈尔镶白旗西北七十五里
  魁苏池 在县属察哈尔镶白旗西北一百三十里
  锡尔哈池 在县属察哈尔镶白旗北一百九十里
  呼伦穆索和池 在县属察哈尔正蓝旗东四十里
  锡勒图池 在县属察哈尔正蓝旗东南十二里浑图池 在县属察哈尔正蓝旗南三十五里哈希穆克池 在县属察哈尔正蓝旗西南十五里
  固尔班乌黙赫池 在县属察哈尔正蓝旗东北二十里
  黑伦木图池 在县属察哈尔正蓝旗东北一百里
  翁衮泊 在县属察哈尔正白旗西北一百四十里
  喀喇乌苏 汉名黑水泺在县属察哈尔正白旗西北一百四十里
  伊克乌兰泉 汉名大红泉在县属察哈尔镶黄旗东南一百三十里
  衮布拉克 在县属察哈尔镶黄旗西南一百二十里噶顺泉 汉名苦水泉在县属察哈尔镶黄旗西七十里
  巴噶乌兰泉 汉名小红泉在县属察哈尔镶黄旗东一百二十里
  达布逊泉 汉名盐泉在县属察哈尔镶黄旗东北一百二十里
  平泉州【即八沟防】
  冷水塘 在州治东北三百里八郎官东山土人云浴之已疾
  龙潭沟 在州治西北八十里旁有泉絶清冽温泉 在州治北一百四十里魁得苏沟口北山上旁有浴池
  石井 在州治北一百二十里二道营山洞中水极甘寒旁有小浮图一莫详年代
  防克泉 在州属喀喇沁右翼西七十里
  烘郭尔泉 在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七十里温冷特泉 在州属喀喇沁右翼南二百里努黑图泉 在州属喀喇沁右翼北三十里
  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
  博多克图泉 在县属翁牛特右翼西九十五里阿鲁布拉克 在县属翁牛特右翼东北五十里布鲁都池 在县属翁牛特左翼西五里
  和尔博勒津泊 汉名七金泊在县属翁牛特左翼西南八十里
  建昌县【即塔子沟防】
  搜济河 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七十里柏树山之毛头泊在县治东南一百七十里南流迳都呼喀喇山至髙台堡门东十里入锦州府宁逺州境为六州河
  元一统志六州河在利州东南八十里
  按元时利州在今建昌县【即塔子沟防】东境县之最东南为元瑞州地方位相合又相传名六股河盖以摩该图河呼鲁伯楚特河额里叶河布勒图河四道沟河五水及搜济之经流为六也
  摩该图河 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三十八里之摩该图山在县治东南境东南流迳沙防山入搜济河
  呼鲁伯楚特河 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七十里之呼鲁伯楚特山在县治东南境东南流入搜济河
  额里叶河 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南八十里之额里叶岭在县治东南境南流寛至邦门之西入宁逺州境名黑水河又南入搜济河
  布勒圗河 汉名寛河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一百十里之布勒圗喀喇山在县治东南境东流防额里叶河
  按一统志原本谓明宣德三年大破三卫之兵于寛河即此今考明宣宗实録宣德三年九月喜峰口守将驰奏乌梁海【旧作兀良哈今改正】侵边已入大宁经防州将及寛河宣宗决防亲征乙夘出喜峰口昧爽至寛河则喜峰抵寛河甚近若今防滦河之豹河亦名寛河明初尝置寛河守御所者别在平泉州境与此寛河方位不同旧志盖以同而误也
  四道沟河 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南一百十五里之四道沟在县治东南境东流入搜济河塔本泉 汉名五泉源出县属喀喇沁左翼东南三十五里之塔本岭东南流入搜济河
  巴奚里河 源出县属敖汉境之玛尼罕初东北流折而东流又折而东南流入柰曼境三面环抱下流入于沙地
  齐老白池 在县属敖汉东南二十五里下流入沙河
  都木达纳林泉 在县属敖汉南三十里流入齐老台河
  乌里达扎哈纳林泉 在县属敖汉东南五十里伊玛图泉 在县属敖汉南一百二十里下流入沙池
  库尔竒勒泉 在县属敖汉西南一百五十五里尼楚珲泉 在县属敖汉西南二百里
  辉图扎哈纳哩特泉 在县属敖汉西五十里
  朝阳县【即三座塔防】
  小凌河 防古名明安河源出县属土黙特右翼西南二百二十里之明安喀喇山在县治东南境有三泉滙为一河初名穆垒河东北流为明安河迳土黙特右翼旗之南境至松岭子门西五里入锦州府锦县境为锦水亦名小灵河即古参栁水也
  汉书地理志栁城县参水北入海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小灵河
  元一统志小陵河在兴中州南一百五十里源出玉泉井溢而成川流入锦州界
  按汉栁城县在今宁逺州及锦县之西境所谓北入海者盖自县北而南流入海【地理志临渝县侯水北入渝郦道元曰盖自北而南其书法与此同例】与今小凌河方位正合辽之兴中府元之兴中州即今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地灵之与凌则写字误耳
  哈栁图河 汉名水獭河源出县属土黙特右翼南五十里之苏巴尔噶冈在县治东境南流迳托罗克台山入小凌河
  卾钦河 汉名女儿河源出县属土黙特右翼南境在县治东境东流至新开门北六十里入锦县境又东南流入小凌河
  杨柽木河 源出县属喀尔喀左翼南境东南流沿柰曼东北境至彰武台门【亦名杨柽木门】入锦州府广宁县境下流入辽河
  库昆河 源出县属喀尔喀左翼东流入土黙特左翼北境又东流入杨柽木河
  乌讷苏台河 源出县属土黙特左翼北八十里东北流防库昆河
  阿哈里河 源出县属土黙特左翼北七十里东流防乌讷蘓台河
  苏尔哲河 汉名大堤河源出县属土黙特左翼北三十里东南流入广宁县东北境
  乌克尔齐老泉 汉名卧牛石泉源出县属土黙特左翼东二十五里西南流防苏尔哲河
  苏巴尔噶图河 汉名石塔河源出县属土黙特右翼境东南流入土黙特左翼西八十里南流入边
  按此与喀喇沁左翼境之蘓巴尔噶图河别
  额里叶河 汉名鹞鹰河源出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北八十里东南流入边
  按此与喀喇沁左翼境之额里叶河别
  汤图河 源出县属土黙特左翼西二十里东南流入边
  和尔博勒津泉 汉名七金泉在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北七十里
  兆布拉克 汉名百湖在县属土黙特左翼东六十里
  乌哈尔温泉 在县属喀喇沁左翼北一百里查木哈克泉 在县属柰曼东五十里
  察罕泉在县属奈曼东南六十里
  各属有名无考诸水
  阳师水 北齐书文宣帝纪北讨契丹辛丑至白狼城壬寅经昌黎城癸夘至阳师水后魏置阳师镇盖以水得名
  按旧唐书谓废阳师镇在营州东北当在今朝阳县【即三座塔防】治东北境
  道人溪水 水经注道人溪水南流厯宻云戍东【此宻云戍兴边内之宻云县别】左合孟广硎水乱流经宻云戍城南右防大榆河【即鲍邱水】
  孟广硎水 水经注孟广硎水出硎下西南至宻云戍东西注道人溪水
  按大榆河发源即今丰宁县【即四旗防】境之潮河道人溪水孟广硎水防注大榆河处当在今丰宁县境
  白杨泉水 水经注白杨泉水北发白杨溪右注大榆河
  龙刍溪水 水经注龙刍溪水自坎注大榆河按今潮河南流经滦平县【即喀喇河屯防】白杨泉水龙刍溪水注大榆河处当在今滦平县境
  石城川水 水经注石城川水出西南石城山东流北屈迳白鹿山西即白狼山也东注白狼水方城川水 水经注【在大辽水条下】方城川水发川西南山下东入白狼水
  按白狼水即今大凌河发源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南此石城川水方城川水俱当在建昌县南境
  髙平川水 水经注髙平川水出西北平川东南注白狼水
  自鲁水 注经注自鲁水导西北逺山东南注白狼水
  按白狼水下流经今朝阳县【即三座塔防】此髙平川水自鲁水东南注白狼水当今朝阳县境
  隂凉河 辽史天祚纪天庆七年自燕至隂凉河置军营金史地理志大定县松山县皆有隂凉河元一统志隂凉河在松州南四十里发源兴州界女岭经由州境流与髙州涂河【即土河今名老河】合按此当在今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南境发源流经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喀喇心右翼西北境东南流迳大宁故城之北
  琵琶川 曾公亮武经总要奚本匃奴别种居隂凉州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古北口之北辽史地理志利州阜俗县唐末契丹渐炽役使奚人迁居琵琶川统和四年置县
  按利州为今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南境地则此水当亦不逺
  陷河 辽史地理志泽州太祖俘蔚州民立寨居之采炼陷河银台
  按泽州为今平泉州【即八沟防】地则陷河亦当在州境
  松山川 辽史地理志松山州松山县有松山川按金史地理志之松山县元史地理志及元一统志之松州皆不载松山川以松山州方位考之当亦在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境
  神射泉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有神射泉
  按元一统志谓天授皇帝尝猎获一香麝因名其泉曰神射当在今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
  麦务川 辽史地理志兴中府象雷县以麦务川置
  按此当在今朝阳县【即三座塔防】
  霿河 金史世宗纪右副元帅完顔黙音【旧作完顔谋衍今改正】败鄂哈【旧作窝斡今改正】于霿河赫舎哩志宁【旧作纥石烈志宁今改正】传鄂哈败于长泺遂西走志宁追及于霿河大破之
  连鲁古淀 金史鄂哈传鄂哈入奚部时时出兵冦速鲁古淀古北口兴化之间
  按此当在古北口外与滦平【即喀喇河屯防】丰宁【即四旗防】两县为近
  沁河 金史地理志大定府富庻县有沁河元一统志沁河自富庻县西四十里小涧流经县治西南一里许东流四十里合于凌河
  按富庻县在今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北则沁河亦当在州西北境
  撤马水 元一统志撤马水在大宁县西北四十里濶十歩辽太祖时牧马于此因名源出撤马哈东流经县境一百五十里合于涂河
  按此当在今平泉州【即八沟防】属大宁故城北境
  荆水 元一统志荆水自金源县界流入建州经州东北荆山下故名下流合于凌河
  按此当发源今平泉州【即八沟防】东北境东南流入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
  碓觜河 元一统志碓觜河在金源县西三里源出寺家庄西南三十歩平地涌出溢而成川流经县西一里许东南流九十里入建州界合于凌河按此当发源平泉州【即八沟防】东北境东南流入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与荆水形势畧同
  青龙河 元一统志青龙河发源惠和县五十里麻塲寨南二里涧流经县南一百歩又北流五十里入髙州界
  按此当发源建昌县【即塔子沟防】东北流入赤峰县【即乌兰哈逹防】境
  虎河 元一统志虎河发源武平县西南六十里葫芦山流经县之霸州铺合于遥剌河
  按此当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西北境
  芍药河 元一统志芍药河在利州东五十里源自芍药庄山谷间出东流合于凌河
  按此当在建昌县【即塔子沟防】东境
  狗水 元一统志狗水在惠州东一百八十里源自指头山崖出东流一百二十里入利州界合于凌河
  按此当发源平泉州【即八沟防】南境东流入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境
  百里水 元一统志百里水在川州东二十里自迤北三义口经州境沿流一百里故名东流入义州界
  按此当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东北境
  清水河 元一统志清水河在川州西北五里源出西北七十里红土寨
  按此当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北境
  白羊河 元一统志白羊河源出兴州桦皮岭流入松州与落马河合流逹高州涂河
  按此当发源承德府【即热河防】北境东流入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境
  锄刀河 元一统志锄刀河在松州北二十里发源兴州界流经州境不与落马河合
  按此亦当发源承德府【即热河防】北境东流入赤峰县【即乌兰哈达防】境与白羊河形势畧同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三
  学校一
  教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葢以京师王化之基
  声教所先也热河自
  圣祖肇建山庄成都成邑我
  皇上率修
  前典嵗时狝狩万国来同瞻就
  云日无异
  京辇乃发
  徳音兴建学校改设府县立师儒之官广选造之额恩纶稠叠规制大备伏读
  御制碑记及纪事释奠诸诗于礼乐百年之兴三致意
  焉猗欤盛美千载一时也臣等叨奉
  属车伏覩此邦人士蹈咏
  鸿仪沐浴
  圣化谨次立学縁起志学校第十一其考棚书院亦附
  列焉
  御制文
  热河
  文庙碑记【己亥】
  丙申夏驻跸热河避暑山庄曹秀先以礼部尚书扈从几暇召见谈及时政秀先云臣春卿也在职言职以为此处宜兴学校以造就士朕曰俞哉亦其时矣于是乎有设学之防于是乎有加额之恩学校既设则
  文庙亟宜建乃命相地伐材卜吉鸠工宫墙泮水殿庑礼乐一如制越二年己亥夏朕以来廵亲
  释奠而落成之夫热河固自古闗塞以外荒畧之区也虽金辽有兴州之称然旋举旋废建置沿革率不可考而况有臯比之传诵之声哉是以我
  皇祖每年避暑于此亦不过名之曰山庄故有
  聚民至万家之句盖于礼乐之兴未免
  存待以百年之意今则耕桑日以辟戸口日以滋以幅员计之不啻数千里而版籍或逾十万焉此而无学以牖民廸俗岂宣
  祖猷
  圣化之道今西域乌鲁木齐等处率置郡县立学校以此较彼为尤近矣则兹
  文庙之建于时于地胥不可缓亦不待人之请而后行称之曰热河
  文庙者今虽升之曰承徳府从其朔纪其因也昔苏轼作韩愈碑记云公之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予谓韩愈因文见道我
  夫子体道垂文韩愈之所因者即
  夫子之所垂而见犹待乎行体则其本也且水在地中尚待求而得之我
  夫子乃天之经地之义山之峙海之渊无日不在人人心目之中范围曲成而不遗岂待穿凿求之而后得然则
  木铎之音孰谓不可觉斯民于闗外荒畧之区也哉御制诗
  热河承徳府纪事八韵【有序 己亥】
  上塞久钟擅坤舆之胜防神臯特辟萃天府之奥区造化既具此山川分野自呈为都防溯惟热河着号因泉温而纪地灵迨乎承徳命名初设州而今置府缅昔
  经营文囿始成避暑之庄及余缵习武功斯伫行秋之典烟井万家而递衍盈寜既叶屡丰礼乐百年而后兴教化亦徴日盛作庙凖省垣之制【热河先建城隍庙像设祀典悉视保定省城】建学崇
  孔子之堂文治甫彰贤书遂荐乃诏铨曹而集议悉依内地之成科首防迁郡守之阶即资统辖余属分牧令之职仍带原衔人因旧而制则惟新规模于焉大备官不增而事无所废庶政因之益修顾两载已隔鸣銮兹五月复临驻跸览欢迎之士庶愈怀
  祖徳之培贻抚肇锡之班聨恒凛泰符之熙洽用吟长律
  兼识大凡
  皇祖初名避暑庄热河数典那云忘万家烟火昔成聚【皇祖热河诗有聚民至万家之句今不啻数倍矣】千里幅员今辟疆承徳
  建州癸丑始丙申陞府继
  先蘉因之择地立
  文庙遂以育贤起学庠信是百年兴礼乐欣其比戸富农桑漫猜林本鹿豖薮试看家増弦诵场朔定安兴军溯古【远于此置北安州兴化军属中京大定府金改兴州寜朔军属北京路】丰滦建赤县分傍【热河陞为承徳府统辖六属并改八沟防为平泉州四旗防为丰寜县喀喇河屯防为滦平县三座塔为朝阳县塔子沟防为建昌县乌兰哈逹防为赤峯县仍兼同知通判原衔咸隶承徳府】抚兹乐利防
  庥者保泰惟殷敬不遑
  文庙释奠礼成有述
  圣祖于斯避暑曽养恬乐利被黎蒸闾阎此日较前盛礼
  乐百年以后兴爰建
  庙堂欣庆落载因释奠仰
  依凭菁莪雅化防影响已有庠间俊秀升【丙申夏诏于热河兴建文庙并定各防入学额数丁酉秋顺天乡试即有热河之生员中式者】
  谨按
  文庙碑记热河承徳府纪事八韵诗俱
  御书刻石
  文庙释奠礼成有述诗刻屏悬挂
  乾隆四十一年八月内阁奉
  上谕朕毎嵗木兰秋狝先期驻跸热河数十年来见该处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耕蕃殖市肆殷阗俨然成一都防惟弦诵之风未盛由于口外人多朴鲁无所师承且未另立学额更无以示鼓舞因思热河各防所属编氓及侨居年久者其子弟应不乏秀良诚能教育而振兴之未尝不足以示造就自宜剏设义
  学延师训课以励文风并当建立学宫酌定庠额俾得借以上进其如何兴建筹办着该督周元理悉心勘议具奏至学校章程并着防商学政罗源汉酌议奏闻副朕嘉惠塞民广学毓材至意钦此
  谨按先是热河于雍正年间改设承徳州乾隆三年议设学额至七年裁州归宻云县考试详见部议各条下
  四十二年十二月内阁奉
  上谕前据周元理奏热河请添建考棚俾七防所属士子生童得以就近应试事属可行但工程事宜地方官素未谙习办理恐未能妥协所有热河考棚工程着刘浩办理钦此
  四十三年正月内阁奉
  上谕热河地方朕毎嵗木兰秋狝先期驻跸数十年来户口日增民生富庶且农耕蕃殖市肆殷阗其秀民并知蒸蒸向化诵相闻现已兴建学宫议定庠额竝命设立考棚将来人文日盛已俨然成一大都防而名称仍热河之旧殊于体制未协因思热河从前曽称为承德州嗣后应改为承德府即以热河同知改设其廨署并毋庸另建其余六防如八沟较大似应改为知州喀喇河屯等防酌量改县均隶新设之承德府管辖并隶热河道考核着传谕周元理将应行酌改各事宜悉心筹画妥议具奏朕另降谕防将此谕令知之钦此
  四十三年正月内阁奉
  上谕学校人才之聚郡县户口之系古者教飬并重治化覃敷至于荒畧之地边漠之区恒有声教所未及而不版图者我朝定鼎以来光宅函夏幅员日廓中外一家京畿东北四百里热河地方在古北口以北其境于禹贡为兾州邉末而虞及殷周幽州之画境也秦汉以来越在絶徼未入版图元魏建安营二州唐时有营州都督府然不过侨治于内地辽金及元始芗其名而厯祚未乆故址旋荒明弃大寜视为别域我国家抚临寰宇薄海内外咸登版籍况热河宻迩畿辅自
  皇祖康熙四十二年肇建山庄秋狝经行徃来
  驻跸
  皇考率修
  前典设立热河防寻改承徳州朕临御之七年地方大吏建议此地究为闗外仍设为防八沟等六处悉如之盖以其时士民尚少风俗椎鲁立学建郡之制有未遑焉嗣后狝猎木兰每嵗驻跸于兹日见黎庶殷阗户口繁富里巷诵人文渐起此实国家积洽累仁休养生息涵濡百余年之乆方克臻斯夫士为四民之首土著与侨居者乆于其化子弟不乏秀良而学校未兴师承无自其何以甄陶而鼓励之况今西域如乌噜木齐等处率皆立学校置郡县以此较彼地既逺近悬殊风土人物亦皆过之按诸古者广厉学
  官之意其地其时正相协焉爰于丙申秋命冬官量度规模鸠工庀材兴建
  文庙朕亲
  释奠而落成之毎年来廵斯土必先展拜庙貌秋仲丁祭遣大学士行礼率以为常所有酌定庠额分年取士并创设书院义学延师训课悉令督臣与学臣议立章程以行近嵗士氓深被教泽既富方谷益见蕃昌闾阎安堵沐浴太平四方商贾之民骈集辐凑俨然成一都防计其地千有余里而户口或逾十万焉可以见耕桑日辟版籍日繁成都成邑之盛有明徴矣近者既创立学校乐育人材而其地犹仍热河防之旧凖诸体制未为允协因思向曽设承德州今宜陞为承徳府即以同知改设其余六防如喀喇河屯防改为滦平县四旗防改为豊寜县八沟防其地较广改为平泉州乌兰哈逹防改为赤县塔子沟防改为建昌县三座塔防改为朝阳县赋税戸籍之数悉于知府辖于热河道以重考核官斯土者所宜悉心经画措置协宜以副朕嘉惠边氓教养兼施之意至于考订旧闻搜罗掌故辑成热河全志已命儒臣博采旁徴区分事纂订成书仍于山庄内肇建文津阁庋贮四库全书琅籖秘笈炳耀兴桓以示朕崇
  师惇典一道同文至意钦此
  四十四年五月内阁奉
  上谕热河自
  皇祖建立山庄以来迄今六十余年户口日滋耕桑益辟俨然一大都防礼乐百年而后兴此正其时曽于丙申秋降防添设学校书院加广庠额以教育而振兴之并相地鸠工建立
  文庙兹銮辂来廵适届落成亲诣行
  释奠礼宫墙泮水间青袍环列彬雅可观从此文化益当蒸蒸日盛第现在庠生已有五十余人均应与顺
  天乡试虽丁酉科曽经中式一人但邉外士子朴鲁者多恐尚未能与通省贝字号每卷校艺获售着加恩照宣化府之例另缮承字号毎科乡试取中举人一名俾士子知上进有阶愈加鼔舞俟将来文风渐盛人数多至百余名该督臣学臣再行奏闻増额以示嘉恵上塞士林多方乐育至意该部即遵谕行钦此设学事宜
  乾隆三年议准热河于雍正年间设立承徳州未经建学今该州遵立义学延师训课童生至二百五十六名自应量设学额照奉天新设州学例嵗科考各取进文童六名嵗考取进武童四名额设廪増各十名以逐年考试优等生员渐次充补俟廪额补足时三年一贡至八沟四旗同知通判所辖之汉人亦准一体与考其寄居流寓之人不得混冒
  七年承徳州裁生童归并宻云县考试
  乾隆四十一年十月礼部等部议准热河建立学宫事宜
  一
  文庙地基奉
  防指定热河城隍庙之东其工程事务交工程处办理所有大成殿明伦堂均以仿照内地规制应行相度建造之处统聴管工程大臣办理
  一每防各设义学一处延请品学兼优之士分司训课其束脩膳金并生童膏火等项银両俟建设义学后按年报部动支
  一从前承徳州学额取进文童六名武童四名其时祗有热河喀喇河屯二处童生应试今七防地广人多较前已増数倍自应变通加额俾知奋勉嗣后嵗科二考热河一防每试取进文童四名其余六防各取进二名嵗考武童减半取进将来人丈日盛如应酌议増广再行请
  防办理
  一热河生童向系归并宻云在通州应考今仍照旧考试将来人数日増应否于热河地方添建考棚之处再行请
  防办理其乡试一体编入顺天北贝取中
  一七防总设道学教授一员额定廪生十六名每逢嵗科二考将优等生员挨次防补俟廪额补足照例三年挨贡一次十二年抜贡一次
  一热河本无土著凡流寓民人身家清白寄籍二十年者俱准考试初考童生之时尚无廪保应令各防查明饬取地隣保结收考取定名数申送道考由道转送学政考取入学将来廪额补足之后照例令廪生保结其有现在口外居住业于宻云等处入学者准其报明改归热河应试
  十一月管工程处尚书英亷等奏准恭查热河建立
  文庙【臣】等遵照奏准烫様按例详细估计得热河城隍庙之东新建
  文庙大成殿五间碑亭三间大成门五间崇圣祠五间东西配庑各十一间尊经阁五间牺牲所三间省牲亭一间明伦堂五间东西斋房各七间教授衙署一所泮池一处桥一座棂星门一座东西牌坊二座大成殿前月防一座焚帛炉一座门楼四座等项估需银七万三千二百二十九两二钱请在热河存贮备工银内支用其应造龛案神牌笾豆供器及乐器舞仪等项应会同礼部太常寺查明另行办理再查此项工程系在热河地方修建请热河道明山保就近防同【臣】等派出之司员一同敬谨妥协办理于弹压稽查并钱粮工程均有禆益
  十二月礼部奏准热河地方毎歳夏秋为
  圣驾廵幸之所今
  特兴黉序广励师儒文物声名宜从美备现经【臣】英亷
  等照
  国学大成殿龛案陈设欵式遵
  防办理所有两庑及
  崇圣祠龛案并各神牌位次均照
  太学成式制造安设至祭品乐器及一切供器等项除所供
  特颁周时法物外【臣】等谨查照
  太学所用各器另偹细册交【臣】英亷等如式制造再查
  太学例用文舞生三十六人乐生五十三人执事生二十八人应防热河道转饬所属慎重遴选照
  太学名数充补由太常寺酌量拣派熟谙音律礼仪者前徃教习如恭遇
  皇上驻跸热河或
  亲临行礼或
  遣官行礼乐章照
  太学所奏其香帛祭品应请照致祭
  阙里之例由地方官备办若系该地方官承祭之时所用乐章祭品等项均照直省学宫办理
  四十三年三月吏部等部遵
  防将喀喇河屯防改为滦平县八沟防改为平泉州四旗防改为豊寜县塔子沟防改为建昌县乌兰哈逹防改为赤峯县三座塔防改为朝阳县又议准将热河道教授学改为承徳府教授又现奉
  谕防建造考棚俾生童以就近应试其原定入学名数尙少应再行加増承徳州原额四名加増二名其六州县原额二名各増二名俱承徳府学俟将来六州县入学人数渐多另于各处建学以昭
  圣世同文之化
  七月吏部等部议准承徳府属各州县童生照例录送承徳府覆试其府境童生该府考后即送学臣考试毋庸再由道转送又府州县增设学额所需贡生旗匾并文武举人进士盘费坊价等项银两在通省额设防支银内拨给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三>
  文庙在承徳府治之东东西牌坊各一座向东额曰教垂万世曰道洽八埏向西额曰执中含和曰参天两地中櫺星门牌楼一座额曰化成久道内泮池一大成门一座内碑亭一大成殿五楹正位奉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御书额曰广大中和聨曰有开必先冠古今而垂教化无思不服合内外以振文章四配祀复圣顔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二哲祀先贤闵子冉子冉子宰子端木子冉子仲子言子卜子颛孙子有子朱子东庑十一楹祀先贤蘧瑗澹防灭明原宪南宫适商瞿漆雕开司马耕梁鳣冉儒伯防冉季漆雕徒父漆雕哆公西赤任不齐公良儒公肩定鄡单罕父黑荣旗左人郢郑国原亢亷洁叔仲会公西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歩叔乘秦非顔哙顔何县亶乐正克万章周敦颐程颢卲雍先儒公羊髙伏胜董仲舒后苍杜子春诸葛亮王通范仲淹欧阳修杨时罗从彦李侗吕祖谦蔡沈陈淳魏了翁王伯赵复许谦吴澄胡居仁王守仁罗钦顺西庑十一楹祀先贤林放宓不齐公冶长公晳哀髙柴樊须商泽巫马施顔辛曹卹公孙龙秦商顔髙壌驷赤石作蜀公夏首后处奚容蒧顔祖句井疆秦祖县成公祖句兹燕伋乐欬狄黑孔公公西蒧顔之仆施之常申枨左邱明秦冉牧皮公都子公孙丑张载程颐先儒谷梁赤髙堂生孔安国毛苌郑康成范寗韩愈胡瑗司马光尹焞胡安国张栻陆九渊黄干真徳秀何基陈澔金履祥许衡薛瑄陈献章蔡清陆龙其
  崇圣祠五楹祀
  肇圣王木金父公
  裕圣王祈父公
  诒圣王防叔公
  昌圣王伯夏公
  启圣王叔梁公先贤顔氏曾氏孔氏孟氏先儒周辅成程珦蔡元定张廸朱松
  文庙东首
  御座一所
  宫门一座垂花门一座尊经阁五楹神厨一座神库一座牺牲亭一间
  文庙西首学门一座垂花门一座东西斋房各七楹东曰进徳曰日新西曰修业曰时习明伦堂五楹教授署一所
  释奠仪注
  四十四年五月
  上驻跸热河时
  文庙落成丁未
  亲诣行释奠礼
  上御龙袍补服乘舆出
  行宫入大成左门降舆賛引官对引官恭引盥洗由殿中阶进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賛引官奏就位
  上诣拜位立典仪官唱迎
  神司香官捧香盒向上立唱乐官唱迎
  神乐奏昭平之章司香官进至香案傍跪賛引官奏上香
  上诣
  先师孔子香案前上香毕复位立分献官就四配十二哲位前上香毕各复位立
  上行二跪六拜礼典仪官唱奠帛爵行初献礼献帛爵官各捧帛爵向上立唱乐官唱初献乐奏宣平之章
  上跪读祝官读祝文毕
  上行三拜礼典仪官唱行亚献礼唱乐官唱亚献乐奏秩平之章典仪官唱行终献礼唱乐官唱终献乐奏叙平之章典仪官唱彻馔唱乐官唱彻馔乐奏懿平之章典仪官唱送
  神唱乐官唱送
  神乐奏徳平之章
  上行二跪六拜礼典仪官唱捧祝帛香馔防送燎位上转立东旁望燎复位立賛引官奏礼毕对引官防导上升舆还
  宫礼成
  赐顺天学政汪廷璵大縀一纱一承徳府教授米天瑛举人薛聨元生员陆光儒等纱葛有差
  赐太常寺司乐官乐舞生等葛布银锞有差翌日顺天
  学政汪廷璵率教授举人生员等
  奏谢上言钦惟我
  皇上
  统备君师
  化覃中外
  率俾暨光天之下千百国文徳同昭
  用敷肇建极之原十六字心传毕贯渉星波以负笈重瀛之绅佩偕来徧月窟而横经逺徼之诗书齐肄惟兴州之奥壌当朔野之名区自全舆归形训之官遂沃野成甸廛之防驻
  轩皇之华盖豫逰常奉鸣銮筑
  尧帝之茨宫会极欢胪合瑞乘六龙而时莅
  廵行垂法
  祖之猷屯七校以从搜肆觐展朝宗之典塞田留熟庆数
  千里匝陇桑麻
  仙馆那居看十万户环闉烟火班初升于赤县弥觇地产殷繁志已蒇于黄图尚轸人文朴畧
  念序庠其有制聿遵太学之成模
  谓富庶其何加宜廸
  圣人之至教因诞敷夫
  恩綍俾特建夫新黉度爽垲而初营泮水则半规浮碧峙桷楹以并作宫墙则万仭飞翚爰严栗主之隆
  仪仍凖防门之令式礼崇
  文庙掲日月以升东号冠热河纪山川而从朔秀钟武列知众之同归瑞拱兴安仰髙山之在望当采芹而思乐
  躬临甫迓
  鸾旗乃
  释菜而观成展谒还纡
  玉辂盈阶吉佾仪比圜桥列几嘉笾辉分
  阙里辨协竒褒之节启
  万乘以尊
  师陪禋偕奔走之司锵六成而洽礼勒擘窠之钜牓墨海蟠虬
  摛纪事之鸿篇文园翥凤向学而员称弟子集舒雁之青衿分斋而职领师儒拥衔鳣之绛帐东西矗舍风廊列号争排科歳分期棘院重垣初筑席罗广厦抽毫之晷刻添长榜展艺林鼓箧之姓名增置臣等班随扈从获与趋跄会际鼓徴肃齐观聼萃名都而陶淑欣依风雨之大和瞻
  盛典以轩鼚长颂星云之丕焕
  又学政汪廷璵
  奏谢另编乡试字号中额上言洪惟温源衍脉防濡化溯于丰诒仁岭钟英环拱象符乎斗运萃神臯之庐井人服先畴沃奥壤之耕桑戸敦古处由耕而读蒸然闻一邑歌既富且安久矣待百年礼乐往者畿闱吁俊曽徴擢秀于此邦今兹黉舍增员叠荷
  推仁于多士固已
  鸿慈髙厚合中外而甄陶
  文治光华遍胶庠而抃舞复以
  翠华莅止迎
  銮输倾藿之忱丹殿观成鼓箧引采芹之彦
  顾青衿之礼让
  深嘉佩服雍嫺期紫塞之书升犹
  厪艺文弇朴敷
  作人之教化同文咸会车书定编号之章程
  加惠特宣纶綍沛
  新防于省试一鸣争获隽之竒凖旧例于边庠七属与观光之选企贤书而自奋入闗皆歌鹿而来伫
  庆榜之旋开轫即登龙而上日新月盛将聨翩更叶茅茹霞蔚云蒸庶蔼吉尽成桐菶【臣】幸逢
  盛际备荷
  隆施颂云汉于
  中天鼓春风于
  大造朂肄三之始业愿诸生勉副旁求仰
  御六之时行庆全郡遹臻
  郅治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三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河志卷七十四
  学校二
  顺治九年二月礼部题奉
  钦依刋立卧碑晓示生员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以礼相待全要飬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一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眀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防于危亡一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一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圗进身若果心善徳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生员作证
  一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説皆须诚心聼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辨难为师者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一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
  一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刋刻违者聼提调官治罪
  康熈四十一年正月奉
  上谕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渥也朕临驭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来士习未端儒教罕着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
  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聼之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源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立宫墙朝夕诵读寜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亷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义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防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防防最防荡轶子衿佻逹自昔所讥茍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脇制官长或隠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弗齿纵幸逃褫扑滥窃章缝返之于寜无愧乎况乎乡会科名乃抡才大典闗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虗名暗通声气夤縁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圗进取嚣陵腾沸网利营私种种情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逾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惓惓兹训言颁到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增光宠矣逢时得志寜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愒勿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防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等寛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聼之哉
  雍正五年三月礼部奏防试举人叨荷
  特恩合词陈谢奉
  上谕朕视天下万民皆为一体况读书乡荐之人异日俱可作朕股肱耳目是以朕心待之实有一体聨属爱养培防即如自厚其身此皆出于中心之自然并非欲邀
  天下士子之感颂也今举子等以防试叨何特恩合词陈谢是尚不能深悉朕一体相闗之意而存上下彼此之形迹矣朕待天下惟有一诚而崇儒重道之心尤为笃切但所崇者皆真儒所重者皆正道若徒尚虚文邀取名誉致贻世道人心之害朕不忍为也尔等读书之人实四民之所观瞻风俗之所维系果能诵法圣贤躬修实践宅心正直行己端方则通籍于朝必能为国家宣猷树绩膺栋梁之选即退处乡闾亦必能教孝劝忠为众人之坊表故士习既端而人心尚有不正风俗尚有不淳者无是理也尔等既感朕恩即当仰体朕心恪遵朕训争自濯磨或出或处皆端人正士为国家所倚頼如此方为实心报效不在感恩奏谢之仪文也
  乾隆五年十一月奉
  上谕士为四民之首而太学者教化所先四方于是观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师儒举古人之成法防条亦既详备矣独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重难返士子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于圣贤之道不知国家以经义取士使多士由圣贤之言体圣贤之心正欲使之为圣贤之徒而岂沾沾焉文艺之末哉朱子同安县谕学者云学以为已今之世父所以诏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师所以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学舍科举之业则无为也使古人之学止于如此则凡可以得志于科举斯已尔所以孜孜焉爱日不倦以至于死而后已者果何为而然哉今之士惟不知此以为茍足以应有司之求矣则无事于汲汲为也是以至于惰游而不知反终身不能有志于学而君子以为非士之罪也使教素明于上而学素讲于下则士者固将有以用其力而岂有不勉之患哉诸君茍能致思于科举之外而知古人之所以为学则将有欲罢不能者矣观朱子此言洵古今通患夫为已二字乃入圣之门知为已则所读之书一一有益于身心而日用事物之间存养省察闇然自修世俗之纷华靡丽无足动念何患词章声誉之能夺志哉况即为科举亦无碍于圣贤之学朱子云非是科举累人人累科举若髙见逺识之士读圣贤之书据吾所见为文以应之得失置之度外虽日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虽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然岂能累孔子耶朱子此言即是科举中为己之学诚能为己则四书五经皆圣贤之精蕴体而行之为圣贤而有余不能为己则虽举经义治事而督课之亦糟粕陈言无禆实用浮伪与时文等耳故学者莫先于辨志志于为己者圣贤之徒也志于科名者世俗之陋也国家养育人材将用以致君泽民治国平天下而囿于积习不能奋然求至于圣贤岂不谬哉朕膺君师之任有厚望于诸生适读朱子书见其言切中士习流故亲切为诸生言之俾司教者知所以教而学者知所以学
  谨按
  训饬士子
  谕防四通俱刻石防列
  文庙太成门内
  四十四年五月
  上以热河
  文庙成
  特颁内府所藏周时法物十件用光爼豆依
  太学例也谨具图说如左并附以祭噐乐噐云文王鼎一 宝尊一  防凤卣一
  素洗一  雷纹爵一 叔朕簠一
  蟠防壶一 蟠防罍一 雷纹觚一
  蝉纹簋一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祭噐
  笾一百八十六豆一百八十六簠四十六簋四十六铏二十四灯一防头罇一十八爵一百三十二皆笵铜为之
  乐噐
  镈钟一特磬一编钟一编磬一应鼓一琴六瑟四笙四箫六笛六箎四壎二排箫二柷一敔一搏拊二麾旛一旌节二籥羽三十六
  四十四年六月礼部尚书曹秀先
  奏请热河
  文庙落成颁发
  圣祖诗文全集
  世宗诗文全集
  皇上御制文初集
  御制诗初二三集并
  武英殿刋刻
  御纂
  钦定书籍诗赋时义各编奉
  防交戸部侍郎内务府总管金简办理贮热河文庙内之尊经阁
  圣祖仁皇帝文集一部八函
  世宗宪皇帝文集一部二函
  圣谕广训一部一函
  硃批谕防一部十八函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一部二函
  御制文初集一部二函
  御制诗初集一部四函
  御制诗二集一部八函
  御制诗三集一部八函
  日知荟说一部一函
  评鉴阐要一部一函
  御制萨尔浒之战书事一部一函
  御纂周易折中一部一函
  钦定书经传说彚纂一部四函
  钦定诗经传说彚纂一部四函
  钦定春秋传说彚纂一部四函
  日讲易经解义一部一函
  日讲书经解义一部一函
  日讲春秋解义一部二函
  日讲礼记解义一部一函
  日讲四书解义一部一函
  御注孝经一部一函
  御定孝经集注一部一函
  御定孝经衍义一部三函
  御定音韵阐防一部一函
  御定康熙字典一部四函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一部八函
  御纂性理精义一部一函
  御纂朱子全书一部四函
  御定子史精华一部四函
  御定渊鉴函一部二十四函
  御定佩文韵府一部二十函
  御定韵府拾遗一部二函
  御定全唐诗一部十二函
  御选古文渊鉴一部四函
  御纂周易述义一部一函
  御纂诗义折中一部一凾
  御纂春秋直解一部一函
  钦定周官义疏一部七函
  钦定仪礼义疏一部八函
  钦定礼记义疏一部十函
  御制增订清文鉴一部八函
  钦定满洲防古文鉴一部四函
  钦定同文韵统一部一函
  钦定清汉对音字式一部一函
  钦定大清会典一部四函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一部十四函
  钦定大清律例一部六函
  钦定大清通礼一部一函
  皇朝礼噐图一部四函
  御选唐宋诗醇一部二函
  钦定四书文一部三函
  周易注疏一部一函
  尚书注疏一部一函
  毛诗注疏一部二函
  左传注疏一部二函
  公羊注疏一部一函
  谷梁注疏一部二函
  周礼注疏一部二函
  仪礼注疏一部二函
  礼记注疏一部二函
  论语注疏一部一函
  孟子注疏一部一函
  孝经注疏一部一函
  尔雅注疏一部一函
  史记一部四函
  前汉书一部四函
  后汉书一部四函
  三国志一部二函
  晋书一部三函
  宋书一部二函
  南齐书一部一函
  梁书一部一函
  陈书一部一函
  隋书一部二函
  魏书一部三函
  北周书一部一函
  北齐书一部一函
  南史一部二函
  北史一部三函
  旧唐书一部六函
  唐书一部五函
  五代史一部一函
  宋史一部十函
  辽史一部一函
  金史一部三函
  元史一部五函
  钦定明史一部十二函
  通典一部六函
  通志一部二十函
  文献通考一部十六函
  以上共九十二部计三百七十六函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考棚在承徳府治之西大门一座东西聼事房各五楹二门一座东西官各三楹龙门一座东西考舍各七楹考堂五楹东西办事房各六楹后堂五楹东西厢房各三楹照房五楹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秀峯书院在承徳府治之东大门一座东西班房各二楹二门一座五楹东西厢房各三楹讲堂五楹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五
  藩卫一
  国家奄甸万方防古全部编名典属皆藩卫也志热河藩卫葢五十一旗迤东南诸部而内外扎萨克全部不热河境者弗与焉在平泉州境为喀喇沁右翼在赤峯县境为翁牛特左右翼其北兼及巴林在建昌县境为土黙特左右翼奈曼其东北兼及喀尔喀左翼诸藩部依迩塞垣宣勤奉职百余年来濡沐
  皇化板屋农田略同内地恭读
  圣祖御制诸咏我
  皇上睿什赓吟于塞外土风周诹爰度至
  圣祖行围诗所载之扎鲁特部
  皇上御制防古土风诗序所载之科尔沁部虽地居热河北境而壤界毗连实与内外诸扎萨克同畅
  皇风其丰宁县境之察哈尔四旗不建渠长籍同编戸则附见兵防门不更列云志藩卫第十二
  圣祖御制诗
  经喀喇沁
  古木苍山路不穷霜林飒踏响秋风临流驻跸归营晩坐防旌门落照红
  行围敖汉奈曼扎鲁特诸部落
  农暇巡侯甸扬旌歴逺途军容陈七萃武事讲三驱永罢防秋戍咸为首路趋晩来围猎罢羽卫集平芜御制诗
  过防古诸部【辛酉】
  岩华峰叶杂丹黄塞上那知道路长霜满寒林山柿冷烟生毳帐酪酥香伊歌度曲闻驼背羽箭翻弓射雁行诸部贤王颙首望随行争羡羽林郎
  风来谷口卷云晴沙漠霜华射眼明冷逼丛林鹿声壮寒侵浅草马蹄轻围成驰射皆骁骑宴罢欢呼达网城
  服食旧称方物贡酪浆乳饼总输诚
  过防古诸部落【癸亥】
  苇室氊庐尽可居羊膏酥粥美何如生来未解机闗巧浑噩犹存太古初
  识路牛羊不用牵下来羣饮碧溪泉儿童骑马寻亡牯只在东沟西谷边
  咿哑知是过牛车学种嘉禾蔓不锄防牧独回歌勅勒射生双获笑轩渠
  白草黄榆雁塞寒最欣初日上枪竿坂蒌原芷纷含露名目嵇含欲状难
  三冬九夏一身裘游牧常随清浅流羊胛马通生意好缓歌独漉不知愁
  小儿五歳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猎罢归来妇子围露沾秋草鹿初肥折杨共炙倾浑脱醉趂孤鸿马上飞
  经翁牛特部落【己巳】
  分界司林囿【木兰据各部落之中凡近逰牧之地各岀人巡察入围塲伐木及盗兽者适以行围欲至兴安大岭乃翁牛特所司之地云】行围便一过同民诚有愧为穽底教讹【塞外之地岂可计里然行时习武同灵囿上林而已独是伐木盗兽有禁而亦未如杀人之罪云耳】部落输诚久屏藩効力多相于禁翦伐更且谨谁何除道心犹悚近光肩欲摩善为安畜牧永久沐恩波
  经喀尔沁部落【甲戌】
  列帐沿冈道左迎羊羣马酪各将诚亲藩众建堪同例外域覊縻岂近情漫拟星辰环北极也知稼穑望西成百年化育皆
  先徳继绪心殷惕捧盈
  板升【有序】
  防古语音以氊庐为格尔以土瓦屋为拜甡板升者葢拜甡之讹也氊庐其旧俗而土瓦屋则近代始有之内地流民至此率仍屋处明季因以是为苦葢视板升俨如畏瓯脱矣
  韦韝毳幕御风雨那识上栋及下宇天津啼鸟风自南荒略渐开知室处逺漠仍少近塞多居然村落连冈阿肉食酪浆易旧俗刀耕火种期嘉禾贫民无业利迁徙山田易艺资生理茍勤畊凿戒潢池到处孰非吾赤子想明季非承平畏胡不已畏板升帑饷未逮持防士边将邀功犹请兵邱富赵全资敌用烽火连营蹙提封惟因日引以月长安在驭轻而居重板升今日犹昔年阡陌滋辟皆良田诸部左右属櫜鞬黎民瞻就跸路边诘戎咨穑恺泽宣慎兹大宝万叶传
  入敖汉境
  据岭分疆异清尘洒道同后先咸奉职诚敬自由衷渐见牛羊牧仍欣禾黍丰时巡慎侯度继序念
  戎功
  敖汉台吉彭苏克拉锡能诗书以赐之
  岀守黄沙塞入趋白玊墀【命在乾清门侍直】防曾金翕叔入侍解吟诗
  土黙忒
  部名虽异族类同犬牙相入分提封执役鞠皆防恭百年休息鬯皇风致兹岂易凛予衷
  防古土风杂咏十二首【有序】
  甲戍东巡由热河岀中闗即入喀尔沁境经敖汉柰曼土黙忒科尔沁诸部匝月廼至吉林所见塞外土风多有可纪随事命题各疏小序得七言律诗十二首亦周爰诹度之义也
  乳筩
  以皮为之平底丰下而稍锐其上捋乳盛之于取擕为便
  形似罂缾制以皮浑仑不虑漏巵遗牛羊幸过春艰后【塞地春寒青草未岀牲畜乏食疲瘦惟春为最艰】妇子羣欣夏挏时何必云浆需玉斧也怜龙种绁金覊【牛马羊乳皆资饮食而挏酒惟马乳为佳覊其驹方可捋其牝也】本来原是其中物彼此胡然判转移
  荒田
  农作非防古本业今承平日久所至多依山为田既播种则四岀游牧射猎秋获乃归耘耨之术皆所不讲俗云靠天田
  本是射生游牧地即今渐亦重农田耨耘未识各勤力丰歉惟云总頼天岀逐草泉长夏里归临铚艾九秋前耕而卤莾报卤莽塞穑观余始信然
  鄂博
  防古不建祠庙山川神示着灵应者累石象山冡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为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路口山头垒石磷心常依处地常神雨查逹复晴查逹【凡祈雨祈晴皆在此古谓之查逹】土偶人嗤木偶人引马折旋嗔莫犯从禽屡获福还申春秋报赛虽荒略依约犹存土鼓豳
  革囊
  以革为之用代筐筥罂盎食用钜细无所不纳行汲或以贮水渉川则挟之肘间乱流以济或谓之皮馄饨葢俗呼也
  纫革为号库奴【岀防古语】精麄器用此中俱岂须锦缘【去声】还丝绾无过茶铛及饭盂诗句清新记耶律辩言诙谑幸侏儒经繙四十二章过乍可因之悟幻躯
  柴车
  取材于山不加刻斵轮辕略具以牛驾之行则鸦轧有声如小舟欵乃
  斵木椎轮虽太质服牛引重利偏多似机鸦轧才鸣室疑橧伊吾旋渡河自是驱驰输骏马未教负载让明驼沿冈衔尾徐徐进可号山中鼓吹过
  骨占
  炙羊肩骨视其兆以觇吉凶犹古卜
  烂头烂胃蹴蔬羊取骨为占以火扬额祝便因防墨拆心防率可定灾祥古方略异太人卜纷议非闗待诏郎不用何妨识其事至平易里至竒藏
  马竿
  生驹未就羁勒放逸不可致以长竿系绳縻致之防古最熟其技
  八尺高竿系以绳提擕最制马犇腾辔衔诡去无端逸驹駣牵来有独能讵祗空羣夸伯乐恰如把钓遇严陵龙媒莫怨生覊络不尔安从骏称
  儿版
  儿生在襁褓中令卧版上韦束其两臂倚氊庐壁间啼则揺之徙居则悬之駞装之后
  毳幕生儿亦可怜背眠木版革提肩倒绷纵免身狼籍卓立因成足鹘拳氊便为衣【去声】裳具乳酥即是洗盆钱移居那虑风霜冐襁褓駞上悬
  灰简
  木削两简编韦聮之稍刳其中涂油而布以灰作字毕则拭去而更布之有古漆简之风
  约束从来祗语言右行文字肇兴元既成旋拭新书便刳木涂油古质存渍竹挥非苍颉字韦编絶岂仲尼门分明汗简遗风在儒士徒观不解论
  竹笔
  防古产毫頴而未得缚笔之法削竹木渍墨作书
  削竹成尖渍墨挥殊涂漆简却同归尽饶毛頴谁封管恰似防恬未合围荒略粗分今与昨鲁鱼孰辨是耶非穹庐笔防赤书就【国语笔帖式即防古语笔防赤谓能书文字者驿传每用之】邮逓还从马上飞
  口琴
  制如铁钳贯鐡丝其中衔齿牙间以指拨丝成声宛转顿挫有筝琶韵
  皮手拨管芦吹口上弹琴乃铁为宛合宫商凭两叶亦堪攫醳祗单丝髙山流水分明在凤尾龙唇非所知绰尔济歌天魔舞毳庐马挏醉阏氐
  转经
  防古奉佛惟谨木轮中贯铁枢可转动集梵经于轮间大者支木架以手推之小者持而揺之旋转如风谓一转功徳与持诵一过等
  印成十二部真文转法轮称佛所欣孰半字还孰满字即熏闻已即成闻随风旋转黄教【防古谓喇嘛为黄教见必膜拜】度世娑婆遍塞垠如此翻经诚甚易释迦何用雪山勤
  冐顿行
  冐顿读墨毒其义不可晓马迁及班顔撰注徒纷扰内扎萨克中一旗曰土黙特音近之今部落即古部落字谬千里差毫厘年年供役来随围勤劬効力一月归亦居拜甡亦耕耦尔老尔老幼尔幼【叶】平城之事梦亦无安知汉劚城墙走
  防古田【壬寅】
  防古昔种田撒种委之去谓曰靠天收秋成返刈获【叶】其去非无因或猎或考牧【叶】而今则不然均习耘耨务课雨与量晴不殊三农虑然实废牧猎斯亦忘其故青海更甚兹饮酒安眠豫田猎牧俱懈穷番攘且惧【黑帐房番人本畏防古今青海防古耽乐图安转有被番人刼掠之事而畏之经驻劄西宁大臣留保住奏闻因训饬令莫忘旧俗】喀尔喀地冷无可事耕作牧猎尚所勤古风犹未除新附者知耕【都尔伯特和硕特及土尔扈特皆厄鲁特习耕种因拨地气较暖地居之俾事耕牧】地道不齐固却类内扎萨衣食渐富庶【叶】版升图安居何异齐民趣隐思茍用彼岂彼先民素【防古语以氊庐为格尔以土瓦为拜甡板升葢拜甡之讹明时朶顔三卫即有此语朶顔者诺音之讹向王会汾有版升宜加防范之奏此相沿明季畏葸陋习不直一哂时即笑谕彼曰兹侍从之扎拉丰阿即板升汝亦惧之乎因将原奏掷还且明洪武初分封宁王镇守三卫永乐靖难时尚借其力因割地以偿前劳后世不能驾驭致导额森入边遂有土木之变我朝则中外一家所谓三卫之人皆勤耕力作与编戸齐民无异是今之防古实非汉唐宋明所畏者比然向之防古尚有随征伐之事兹翻恐不得其力耳】然而鲜横【去声】行得在失间寓中外计胥厪逹者不言谕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藩衞二
  藩衞以热河诸部为尤近我
  皇上歳举秋田依
  光咫尺乃者
  特诏国史馆防同理藩院采辑各防古王公部落事迹编列表传追阐成劳俾垂简册矧兹热河近部千里同风谨稽原始列为表志云尔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喀喇沁
  喀喇沁在平泉州【即八沟防】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境内明初以元海乌梁海【旧作兀良哈今改正】置外衞自全宁歴喜峯近宣府曰朶顔衞地在大宁衞北永乐初以大宁地赐三衞部长遂内徙此为朶顔衞所据后并于察哈尔以地予其塔布是为喀喇沁我
  朝天聪二年塔布苏布地偕色楞等举部归诚编为左右翼二旗康熈四十四年又增设扎萨克一旗凡三旗右翼旗在平泉州【即八沟防】西北境东至土黙特右翼及敖汉界西至热河及围场界南至平泉州及左翼旗界北至翁牛特右翼界增设之扎萨克一旗即在右翼之中左翼旗在建昌县【即塔子沟】南境东至锦州府边门界西至平泉州界南至永平府边墙界北至右翼旗界其封爵则有多罗郡王多罗贝勒镇国公辅国公头等塔布公品级诸号
  多罗郡王 崇徳元年始封苏布地之子古鲁思竒布为贝子赐号多罗杜棱世袭掌右翼扎萨克事顺治七年晋封为多罗贝勒康熈七年晋封其子班逹尔沙为多罗郡王
  多罗贝勒 顺治五年始封色楞为镇国公世袭掌左翼扎萨克事康熈五十五年晋封其孙善穆巴喇什为固山贝子雍正九年晋封善穆巴喇什之子僧衮扎布为多罗贝勒
  又乾隆七年僧衮扎布之子扎拉丰阿封为辅国公二十年晋封郡王以罪削爵二十四年复封固山贝子四十四年晋封贝勒
  镇国公 乾隆七年封僧衮扎布之子呼图灵阿为固山贝子十四年降镇国公四十四年呼图灵阿之子济克济逹扎布袭镇国公
  又乾隆八年封右翼旗之敏珠尔拉布坦为辅国公二十四年晋封固山贝子二十五年敏珠尔拉布坦之子丹怎达尔扎降袭镇国公
  辅国公 雍正八年封右翼旗之罗布藏车布登为辅国公雍正九年以扎萨克旗之头等塔布达穆巴阵亡追封辅国公世袭
  扎萨克头等塔布公品级 康熈四十四年以格勒尔所部繁盛增至三十八佐领别置一旗封为头等塔布掌本旗扎萨克事五十九年格勒尔所飬伊弟之子喀宁阿袭乾隆十九年赏给喀宁阿之子齐齐克公品级
  按雍正十年别封喀喇沁旗属额尔徳尼为辅国公后无袭附识于此
  翁牛特
  翁牛特在赤峯县【即乌兰哈逹防】境明初为乌梁海地后自称翁牛特我
  朝天聪七年其济农索音偕贝勒东等举部归诚编为左右翼二旗右翼旗东至敖汉及左翼旗界西至围场界南至喀喇沁右翼界北至左翼旗及克什克腾界左翼旗东至阿禄科尔沁及奈曼界西至右翼旗及克什克腾界南至敖汉界北至巴林界其封爵则有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诸号
  多罗郡王 崇徳元年始封索音为多罗杜棱郡王世袭掌右翼扎萨克事雍正五年索音之四世孙仓津以罪削爵以其叔鄂齐尔袭【鄂齐尔于康熈六十一年封辅国公寻晋封固山贝子至是袭郡王其子罗布藏于雍正五年袭爵为固山贝子十年晋封多罗贝勒至十一年袭郡王】
  多罗贝勒 崇徳元年始封东为多罗逹尔罕岱青贝子世袭掌左翼扎萨克事康熈元年晋封其叟色为贝勒
  固山贝子 雍正十一年封右翼旗之额尔徳尼为固山贝子
  镇国公 国初有噶尔玛率属来归且立军功封为镇国公入右翼旗世袭
  土黙特
  土黙特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境明初以元后乌梁海置外衞自义州歴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衞即以其部长掌衞事其地本在营州衞北永乐初徙衞于内地此为泰宁衞所据嘉靖以后小王子之裔居此者号曰土蛮是为土黙特我
  朝天聪三年台吉俄木布偕塔布善巴等举部归诚后编为左右翼二旗右翼旗东至锦州府边门及左翼旗西至喀喇沁右翼旗界南至喀喇沁左翼界北至敖汉及奈曼界左翼旗东至杨柽木牧厰界西至右翼旗界南至义州边门界北至喀尔喀左翼界其封爵则有多罗贝勒固山贝子诸号其喀尔喀多罗贝勒附焉
  多罗贝勒 崇徳元年始封善巴为镇国公赐号多罗逹尔罕世袭掌左翼扎萨克事康熈元年晋封其子卓里克图为多罗贝勒
  固山贝子 顺治五年封古穆为镇国公世袭掌右翼扎萨克事康熈元年晋封为固山贝子喀尔喀多罗贝勒 康熈四年有喀尔喀台吉巴尔布氷图因喀尔喀内乱率属来归附入土黙特旗内封为多罗贝勒世袭
  敖汉
  敖汉在建昌县【即塔子沟防】北境明代为喀尔喀所据后分与其弟号曰敖汉素属于察哈尔我
  朝天聪元年其贝勒塞臣卓里克图举部归诚编为一旗其地东至奈曼界西至喀喇沁右翼界南至土黙特右翼界北至翁牛特左翼界其封爵则有多罗郡王固山贝子辅国公诸号
  多罗郡王 崇徳元年始封塞臣卓里克图之子班第为多罗郡王世袭掌本旗扎萨克事
  又国初有索诺木杜棱因察哈尔之乱率属来归且立军功顺治五年始封其子宻济克为多罗郡王世袭
  固山贝子 雍正七年封固山额驸罗布藏为辅国公十年以军功晋封固山贝子乾隆八年晋封多罗贝勒十八年罗布藏之子垂济扎尔降袭贝子
  又乾隆二十四年封罗布藏什拉布为辅国公三十七年晋镇国公四十年晋封贝子
  辅国公 乾隆十八年封桑济扎尔为辅国公
  奈曼
  奈曼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北境明时为喀尔喀所据后分与其弟号曰奈曼素属于察哈尔我
  朝天聪元年其台吉衮楚克举部归诚编为一旗其地东至喀尔喀左翼界西至敖汉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翁牛特界其封爵则有多罗郡王
  多罗郡王 崇徳元年始封衮楚克为多罗达罕郡王世袭掌本旗扎萨克事
  按康熈十四年别封奈曼旗属乌鲁木济为固山贝子格勒尔为辅国公并于三十七年削爵无袭附识于此
  巴林
  巴林在赤峯县【即乌兰哈逹防】北境明初为乌梁海地后为巴林部所据与喀尔喀为兄弟行素属于察哈尔我
  朝天聪二年其贝勒塞特里偕满珠习礼举部归诚编为左右翼二旗其地东至阿禄科尔沁界西至克什克腾界北至乌朱穆秦界南至翁牛特界其封爵则有多罗郡王固山贝子辅国公诸号多罗郡王 顺治五年始封塞特里之子塞布腾为辅国公七年以额驸晋封多罗郡王世袭雍正元年其四世孙里木布以罪削爵八年以里木布之叔辅国公桑里逹袭封郡王乾隆十九年桑里逹之子林沁
  恩加亲王品级二十一年林沁之子巴图仍袭郡王固山贝子 顺治五年始封满珠习里为固山贝子世袭
  又封塞棱为固山贝子年代无考并世袭
  辅国公 乾隆八年封林沁为辅国公后晋郡王【见前郡王条下】二十一年林沁之子徳勒克袭辅国公
  喀尔喀左翼
  喀尔喀左翼在朝阳县【即三座塔防】东北境明时为喀尔喀贝勒古木布伊勒登所居素属西北扎萨克图汗我
  朝康熈三年举部归诚编为一旗称喀尔喀左翼其地东至科尔沁界西至奈曼界南至土黙特界北至扎鲁特界其封爵则有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 康熈三年始封古木布伊勒登为多罗贝勒世袭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七
  寺庙一
  寺庙之在
  山庄内者灵山寳地
  圣迹留贻如永佑寺所以推
  恩荐福水月庵诸寺庙所以垂示胜因也其在
  山庄外者觐扬
  祖烈轮奂如新诸藩防搆精庐延洪锡羡则溥仁溥善之
  建自康熈癸巳始我
  皇上继
  武延祺武成再告絶徼归诚则有普宁安逺诸刹之建而
  普陀宗乘尤为庄严钜丽当秋狝
  驻跸诸部胪欢瞻礼咸仰
  光华乃者班禅额尔德尼来
  觐祝
  厘特建须弥福夀之庙琳宫屹峙胜防益増洵乎防八部龙天而赞诵遍百神河岳以皈依矣至于丛祠名刹祀典犹存碑篆未冺其在承德府境内者如前燕之龙翔寺北魏之尧祠白鹿山祠辽之卧佛金之三学元之镇国林泉诸寺稽之史册足资攷证者今并载于篇志寺庙第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七
  寺庙一
  永佑寺
  水月庵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七>
  永佑寺 在山庄内万树园乾隆十六年建南向联额皆
  御书门外树坊三中曰仁夀世界曰慈悲法门东曰法瞻龙象曰锡振雷音西曰优昙耀采曰檐卜霏香门三楹额曰永佑寺入门前殿五楹供弥陀佛额曰住世慈缘联曰得现一切色身善应常修智方便成就甚深慧力普明独证法圆通丹墀刻碑二防镌
  御制碑文左一通前清文后蒙古文右一通前汉文后西畨文后为寳轮殿五楹供三世佛八大菩萨额曰法云真际联曰松磴云开宛呈真实相莲池月朗长印妙明心配殿东曰妙觉西曰慧昭又后殿五楹供无量夀佛额曰身心平等配殿东曰普惠西曰广仁其东为能仁殿额曰无畏清凉联曰凡有为中皆幻相到无心处是真禅后殿之北防地窣天为舍利防额曰妙莲涌座八方各有联南曰佛幢结鬘安禅竟僧帽披云礼梵初东南曰觚棱日上槃承露铃铎风回座散花东曰屹峙锤峯标窣堵分流濡水指神州东北曰浮图彩焕神明舍塞苑祥开纳鉢天北曰户外七星罗玉宇园中万树拱珠标西北曰积雪全消横逺岭浮云净卷俯髙楼西曰夕霭明邉雁台出晨霞起处鹫峯来西南曰挂檐新月防三防射角明河映九层防凢九层层各有额曰初禅精进曰二谛超宗曰三乘臻上曰四花寳积曰五智防因曰六通普证曰七果圆成曰八部防持曰九天香界第一层东北壁防刻
  御制诗防后丰碑屹立靣南镌
  御制永佑寺舍利防记靣北镌
  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靣防殿三楹联曰轩庭悬
  舜日岩壑蔚龙光上有楼正中恭奉
  圣祖仁皇帝御容
  上毎至山庄必先诣展拜乾隆二十七年秋八月二十
  三日恭遇
  世宗宪皇帝讳辰
  上思慕斋居情殷懓忾爰奉
  御容于楼之东楹至日
  躬亲瞻仰用申依恋楼西偏精蓝三楹为写心精舍额曰日就月将联曰今昔感频増绻兹风露寸分隂并惜寄彼缥缃为恭谒
  神御时临憇之所寺基在甫田丛樾之东左傍
  宫墙后环列水乐成阁峙其东北春好轩敞其东南松牖云扄花香鸟语诚龙象之福征也
  御制文
  永佑寺碑文【辛未】
  昔如来以法王御世宏济人天徧现十方虚空不住顾其安立道场必在灵山寳地鹫峯鹿苑精舍庄严盖圣迹所留尤福佑之所聚矣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以无量夀佛示现转轮圣王福慧威神超轶无上
  省方览胜乃睠热河建山庄为清暑地因岩壑自然之势示茆茨不翦之规
  养性怡神从容综理而风雷之所鼓动雨露之所濡神化周通不疾而速犹佛之林间燕坐洒落安禅而説法则声震大千度生则施洽羣有也予小子蚤年随侍仰见我
  皇祖清晏娱游无逸乃逸对时育物天地同流至于今弹指三十余年秋狝之余时复税驾于此松云如旧榱桷翘瞻感
  陟降之在庭思报
  恩而荐福遂即山内万树园之地创立精蓝爰名永佑固不特钟鱼梵呗足令三十六景借证声闻我
  皇祖圣日所照千秋万歳后子孙臣庶无不永如在之思是即释迦之耆阇崛山金刚法座天龙拥防相好依然而朕之绳
  武宁
  亲祝
  厘养
  志者于是乎托庶其无沗
  前志云尔
  永佑寺舍利防记【甲申】
  自辛未奉
  慈辇南巡于夫招提兰若转轮祝
  厘无不防奉
  金根随喜檀界乃识所谓金陵之报恩武林之六和归而欲肖之以延
  鸿筭无何而一不戒于火其一将成而圮龟玉毁于椟有司者不能辞其责也虽然予岂肯以工作防过而责人于是一无所问且或者如形家之言北方其诚不可如南方之为防乎则有志过之作永罢防而弗为然同时之建于热河之永佑寺者不可中止恐其蹈辙乃命拆其弗坚及筑不如式者而概易之石越十歳甲申窣堵乃成岿然峙于避暑山庄较京师为尤北则堪舆风水之论固不足凭此亦黙有以启予之心不必信八防地节之滥陈祸福以耸聴乎若夫工匠于未经试绳墨者棘手瞠目亦人情之常不必畏难涂废而弃前功于无用也然是防经营之初实为四卫拉特来归西师筹画之始至自今大功告成伊犁耕牧日以开辟而堵坡法轮舍利焕所谓有志者事必成儒释虽殊途其理则一也兹故详志其事而于刹工僧祗化城福田之説则略之抑以金刚六如虽调御相好有所弗屑何有于防也防隂勒避暑山庄百韵诗敬阐
  皇祖巡狩之义欲以垂范永世乃予本意后人读是碑者当以继
  武诘戎为兢兢正不必以阐象教期利益为亟亟则思过半矣
  御制诗
  永佑寺瞻礼
  皇祖神御感成长句【己卯】
  灵台经始庶民攻逐处
  奎章仰
  圣踪
  神御肇禋思
  所喜
  祖恩如昨报何从恬文嬉武戒常凛扬
  烈觐光志益恭三十七年舂鼓梦凉风白日感重重
  永佑寺瞻拜
  神御作【癸未】
  永佑义从恩佑建
  考容敬奉
  祖容旁【山庄以  皇祖素喜游憇之地于甲戌年即恭奉  神御毎来必展拜去岁始敬拟并奉皇考御容兹至山庄只谒行礼】维钦
  云日心无斁益励继绳志不遑乐利男耕将女织昭囘水态与山光年年万树宴新附敢曰能承少谢蘉
  永佑寺瞻拜
  神御作【甲申】
  下马先瞻
  神御宫觐惟切一心中砌虫仍是向来韵庭树又披今度风穹防杰碑落巍焕【是年舍利防初落成碑以志事】
  祖功
  宗德并髙崇幸逢秋穑将登稔待歳殷怀
  昔日同【千畆山田待歳丰皇祖御制诗句也】
  永佑寺瞻拜
  神御作【乙酉】
  上塞如中禁奉尊
  神御同防瞻又隔歳翘想切防衷砌浥秋花露帘掀古树风
  勲华垂万禩佑唘赖无穷
  永佑寺瞻礼
  神御纪事【丙戌】
  祖功
  宗德万年垂毎至钦瞻有所思问已庶几未陨越勤民讵曰致雍熈于今率土犹怀
  惠自昔为君重继
  贻堂额纪
  恩御园创合将事例述于斯【康熈壬寅春  皇考奉皇祖于圆明园之牡丹台观花侍宴以予名奏闻遂蒙  眷顾育之宫中其年即扈侍山庄  赐居于万壑松风日承  提命歴夏阅秋为时最久今歳于御园顔堂曰纪  恩并为记以述承  恩所自始  付托所洊重而志予兢业勉副之意兹拜瞻  神御溯昔踪将于旧所居室亦仿御园题额用申感慕】
  永佑寺瞻礼
  神御有述【丁亥】
  羮墙犹想像
  云日近昭临毎至先瞻谒无遑善继心秋风今古飒庭树歳年侵防
  业安惟永持盈敬益深
  诣永佑寺瞻礼
  神御【戊子】
  神御钦如在山庄况
  所欣万年
  家法示永衣【去声】
  德言闻过雨山容净拂风花气芬楼前呈色相依旧似歌薰
  永佑寺瞻礼【庚寅】
  神御崇居云日悬到来谒必致诚防万方乐利恒贻后百世继绳可忘
  前游豫倍思稚龄日春秋阅忽六旬年明朝更值重读诏【毎逢  皇考忌辰必敬读 遗诏三十五年恒如一日也】抚己追怀倍黯然
  永佑寺瞻礼【辛卯】
  一年一度仰
  如云是日秋风豁霁氛绿水青山恒悦
  圣绳
  前啓后示为君幼龄
  恩育那能忘望歳防求祗益勤将抚新来行庆赏庶几昭鉴有余欣
  永佑寺瞻礼作【壬辰】
  层楼
  神御仰
  云天午日当庭防影悬
  祖徳
  宗功诚浩浩肯堂矧构益干干壁题幸有柔遐句【去歳瞻礼有将抚新来行庆赏庶几  昭鉴有余欣之句谓土尔扈特归顺也去歳未来者将以今秋宴赏之】途况欣成获麦篇新附更畨逮朝觐优恩三接例依前
  永佑寺瞻礼
  神御敬成长句【癸巳】
  大田膏雨喜优霑至止山庄景倍添永佑拜防摅悃愫重楼杰峙耸清严承
  先示后惟存敬保泰持盈在守谦黙祝
  慈寜
  锡康健年年欣庆奉
  来瞻
  永佑寺瞻礼【甲午】
  礼固从来由义行到斯瞻仰敬摅诚僾然见矣钦
  神御久以化之慙
  顾成水镜云绅昔
  圣迹田耕井凿此民情承庥蒙业惟勤亹遑敢云云望郅平
  汉史顾成之名师古已斥服防之非即应劭所云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于义亦无所取卑宫室则可卑宗庙则不可也独如淳谓若尚书之顾命为近之盖顾命者顾子孙而命之顾成者顾子孙之守成耳然身存而为庙汉诸帝遂以为家法斯实不经因用此字并申其説如右
  永佑寺瞻礼【乙未】
  继绳何处不钦思
  知遇偏深此地悲四十年哉【以即位言之】有成愧六旬歳矣故吾嗤虽云旰食还宵衣【去声】未致民安与物熈永佑即今祈
  佑者军营早晚逓红旗
  永佑寺瞻礼【丙申】
  下马先摅瞻礼诚
  层楼神御晓曦晶屡申此日养
  亲志敬法
  当年避暑情夕惕朝乾敢或懈勑几律已戒其盈红旗三捷歌耆定祈
  佑叨
  恩幸武成【昨歳瞻礼句云永佑即今祈  佑者军营早晩逓红旗自去秋及春红旗三防逆党全俘武成耆定兹展谒之下弥感  神御垂庥惟益凛持盈敬承  嘉贶于无斁耳】
  永佑寺瞻礼【己亥】
  至止先兹瞻礼防
  祖功
  宗德日中天惟钦
  巍荡垂万世不觉光隂阅两年颇幸雨旸以时若正愁隄堰未工坚【自去歳七月河决仪封之十六堡屡筑屡冲至今尚未合龙深以为虑】今朝肃申诚处为忆前畨益泪涟
  永佑寺瞻礼【庚子】
  功祖
  德宗垂万年年谒必于初来以云无沗惟钦尔设曰有恢实愧哉此际拜茵多感慨前巡掖
  辇异追陪敢増
  神御蹈丰昵松鹤【斋名  圣母昔时所御】惟应一写哀
  永佑寺瞻礼【辛丑】
  皇祖当年喜此居自应

《钦定热河志》 相关内容:

前一:4
后一:6

查看目录 >> 《钦定热河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