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曾巩集精华


曾巩集精华

    曾巩(1019-1083年),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建昌军南丰县(今江西南丰县)人。

    曾巩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化修养的官僚家庭里。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幼年开始他就对经书和历代作家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决心振兴儒道,与古今著作名家并驾齐驱。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曾巩十八岁,初次考进士,未中。庆历元年(1041年)又考,再次落榜。于是他上书欧阳修,并献上《杂文》和《时务策》。欧阳修读后,十分惊奇,评价说:“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同时教导他写文章的方法。从此,曾巩便成了欧阳修的得意门生,成为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的主要作家之一。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知贡举,曾巩与弟弟曾牟、曾布同登进士第,同榜的还有苏轼、苏辙兄弟,时年三十九岁。第二年曾巩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此后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诏修《英宗实录》,任检讨官,不久被罢免。次年,自求外补,被任中为赵州通判,结束了虽说做官实为研究学问的生活,才真正踏上了仕途。此后又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毫州知州。元丰三年(1080年)拜中书舍人。元丰六年(1083年)病逝于江宁府(今南京),终年六十五岁,追谥文定。

    曾巩精于校勘,他收集古今篆刻,编成《金石录》五百卷,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等。今存《元丰类稿》、《隆平集》。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以清顾菘龄刻本为底本的《元丰类稿》,点校本,辑补了若干佚诗佚文,更名《曾巩集》。

    曾巩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继承鼓扬了“文以载道”的传统,认为“世之大贤者”要“明圣人之心于百世之上”,口讲之,身行之,以其余者又书存之,三者必相表里”。曾巩未尝为写作而写作,’“皆因事而发”,他的作品宣传儒家思想,阐述自己对时政的见解和对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因而内容充实,绝少空谈。曾巩兼擅议论、书启、杂记、序跋、赠序、制诰、表状、碑铭等多种文体。无论哪种,他都能匠心独具,准确地表情达意。“纡徐而不繁,简奥而不晦”。

    曾巩的散文以“古雅”、‘平正”见称,讲究章法的严谨和布局的分明,叙事议论委曲周详,节奏舒缓平和,用词素朴,表现沉着,思路清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曾巩长于叙事,他的叙事散文文字简洁凝炼,言约义丰。《越州赵公救灾记》记述的是熙宁八年(1075年)越州知州赵抃主持救灾的始末,全文八百字左右,从灾害发生前的种种部署,列救灾过程中的妥善安排,以及赵抃“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巨细必亲躬”的负责精神,虽然千头万绪,文章却叙述得层次分明,不枝不蔓,细密而有条理。《抚州颜鲁公祠堂记》采用倒叙、补叙等手段,使文章错落有致。曾巩散文的另一特色是说理透彻。他的议论文章立论明确,善于用充足的论据,围绕中心步步深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复阐明道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战国策目录序》。还常常寓说理于叙事之中,这种夹叙夹议的方法,既让道理得到了透彻的说明,又避免了平铺直叙,文章有起有伏,趣味无穷,如《墨池记分》。曾巩还善于用历史故事说明问题,他学有根底,博古通今,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的许多文章都旁征博引,借古喻今,使说理周密严谨,如《列女传目录序》。

    曾巩的诗歌,大致古体诗承李白、韩愈,律诗学杜甫。他的部分作品继承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传统,内容丰富,表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积极态度。咏物托志,讽谕现实,是曾巩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应当指出的是,作为宋诗的议论化、散文化的共同特点,在曾巩诗歌(特别是古体诗)中也表现得相当明显。

    曾巩生前已负天下文章大名,并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为古文运动在宋代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明代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从宋代到清代桐城派,凡学习古文的人们,大多从曾巩入手,将他的作品作为范文,其影响广泛而深远。


【检索曾巩集精华 ==>】 古籍全文检索:曾巩集精华     全站站内检索:曾巩集精华

水经要览
西徼水道
浚河事例
宗孟庐行水三议
运渎桥道小志
江苏海塘新志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河渠备征
水道源流
河防辑要
江苏海塘新志
江苏水利图说
修筑宝山海塘全案
河防要诀
河运备纂
调查永定河流图说
重浚吴淞江全案
直隶五大河源流考
直隶五河图说
海道图说
治河四策
海塘辑要
唐贾耽记边州入四夷道里考实
山海关志
先馀录
四镇三关志
无梦园海集
定边纪略
西陲要路
履勘滇边事记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