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四库全书 > 四库百科 >

隐秀第四十


隐秀第四十

    夫心术之动远矣,文情之变矣,源奥而派生,根盛而颖峻,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相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

    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未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霭,娈女这靓容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容华格定,无待于裁熔;深浅而各奇,纤而俱妙,若挥之则有余,而揽之则不足矣。

    夫立意之士,务欲造奇,每驰心于玄默之表;工辞之人,必欲臻美,恒溺思于佳丽之乡。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岁炼年,奚能喻苦?故能藏颖词间,昏迷于庸目;露锋文外,惊绝乎妙心。使醖藉者蓄隐而意愉,英锐者抱秀而心悦。譬诸裁云制霞,不让乎天工;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隐,等宿儒之无学,或一叩而语穷;句间鲜秀,如巨室之少珍,若百诘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辞矣。

    将欲征隐,聊可指篇:古诗之离别,乐府之长城,词怨旨深,而复兼乎比兴;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刚才劲,而并长于讽谕;叔夜之《入军》,嗣宗之《咏怀》,境玄思淡,而独得乎优闲;士衡之疏放,彭泽之豪逸,心密语澄,而俱适乎壮采。

    如欲辩秀,亦惟摘句:“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意凄而词婉,此匹妇之无聊也;“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志高而言壮,此丈夫之不遂也;“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惧,此闺房之悲极也;“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气寒而事伤,此羁旅之怨曲也。

    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果也。或有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矣。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色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朱录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秀句所以照文苑,盖以此也。

    赞曰:深文隐蔚,余味曲包。辞生互体,有似变爻。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大意】

    按照大多数研究者的意见,《隐秀》篇曾缺失一页,今本是明朝人补齐的(这个增补本中,还有十个缺字,现根据有关研究者的意见补出)。隐就是含蓄,指文辞除字面的意思外,还要有言外之意;秀就是突出,指文章中的警句。篇中阐述了隐、秀的含义和艺术作用,列举了前人诗歌创作中运用隐、秀的例子,提出了隐和秀都要合乎自然的原则。


【检索隐秀第四十 ==>】 古籍全文检索:隐秀第四十     全站站内检索:隐秀第四十

时令类
《岁时广记》
地理类
《元和郡县志》
《元丰九域志》
《洛阳伽蓝记》
《荆楚岁时记》
《东京楚华录》
《徐霞客游记》
《大唐西域记》
《诸蕃志》
《真腊风土记》
职官类
《唐六典》
政书类
《诵典》
《唐会要》
《宋朝事实》
《建类以来朝野杂记》
《文献通考》
《钦定续文献通考》
《唐律疏义》
《郡斋读书志》
《金石录》
史评类
《史通》
子部
儒家类
《荀子》二十卷
《盐铁论》十二卷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